×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19高考语文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第五章 突破十一(四)

标签: 暂无标签
四、翻译过程三注意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有删改)
(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得分点:“退”“即”“以”“耕桑”“废”,句意通顺。)
(2)考虑到臣下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了这个职守。(得分点:“计”“不才”“去”“易”“侵”,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虞奕,字纯臣。进士及第。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洺、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调往河北东路。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皇帝很高兴。不久西部出现盗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
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级。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内侍官总领宫内库房,予取予夺专执己见,把户部视如僚属。虞奕禀告宰相:“考虑到臣下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了这个职守。”就自我弹劾不称职。诏命把虞奕调任工部。袭庆太守张漴派郡里的人到皇宫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当权的人不高兴,准备治罪王靓,虞奕说:“王靓忧民爱君,理所当然应当奖励,为什么要对他治罪呢?”王靓获得免罪。不久虞奕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龙图阁学士。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四子也。母曰叱奴太后。魏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文帝异之曰:“成吾志者,此儿也。”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出镇同州。明帝即位,迁柱国,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见亲爱,参议朝廷大事。性沉深,有远识,非因问,终无所言。帝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武成二年,即皇帝位,大赦。
数年以来,战备稍足,群臣咸称善。亲帅六军,入齐境,禁伐树残苗稼,犯者以军法从事。亲帅诸军,攻拔河阴大城。攻子城未克,身有疾,班师。建德五年冬十月,帝复谕群臣伐齐,诸将多不愿行。帝曰:“机者事之微,不可失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帝每日亲督战,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节选自《北史·本记·卷十》,有删改)
(1)帝每叹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至辄呼主帅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帝经常赞叹说:“这个人平常不多说话,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得分点:“每”“叹”“夫人”“中”,句意通顺。)
(2)所到之处就马上叫出主帅的名字加以安慰勉励,将士们感激被知遇的恩情,人人都想奋勇效命。(得分点:“辄”“慰勉”“见知”“厉”,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高祖武皇帝名邕,字祢罗突,是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叱奴太后。西魏大统九年,他出生于同州,出生时有神光照亮房间。年幼时孝敬长辈,聪颖明敏有器度资质。文帝认为他很不一般,说:“能够完成我的志向的,一定是这个孩子。”孝闵帝即位后,他被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明帝即位,升为柱国,晋封为鲁国公,领宗师。他很受明帝的宠爱,朝廷大事多与他一起商议。武帝性情沉静稳重,有眼光见识,除非有人征求他的意见,他从不开口多言。明帝经常赞叹说:“这个人平常不多说话,一说话就说到点子上。”武成二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几年来,军备逐渐充足,群臣都说好。亲自统率六军,进入北齐境内,禁止砍伐树木、践踏禾苗庄稼,违反的人按军法处置。武帝亲自率领各军进攻河阴大城,攻克了它。接着进攻子城,没有攻下来,武帝生病,周军班师回去。建德五年冬天十月,武帝再次宣告群臣讨伐北齐,将领们大多不愿出发。武帝说:“时机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可以丧失。如果有人阻挠我的军事计划,我会以军法惩处他。”武帝每天亲自督战,骑着一匹他平常骑的马,带着几个随从到阵地巡视指挥。所到之处就马上叫出主帅的名字加以安慰勉励,将士们感激被知遇的恩情,人人都想奋勇效命。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阙,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改)
(1)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来行事)。(得分点:“言路”“持权”“惟”,句意通顺。)
(2)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得分点:“稽首”“阙下”“乘传”,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余干知县。升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升任四川副使,因奉养亲长辞职回乡。守孝期满,很久不出来任职。万历十九年,因给事中陈尚象推荐,出任江西官吏,升为右参政。
万历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当时皇帝虽然厌倦料理政事,但是谨慎对待吏部的人选,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由于郑继之有清正的声望,第二年二月就召他接替赵焕。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的位置,没有党羽支持。然而这时候言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来行事)。
郑继之因很衰老就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总是挽留而不允许。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又过几年死去,享年九十二岁。赠衔少保。
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拉分题型,语句是否顺畅、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翻译题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要想让翻译题得高分、夺满分,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古今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如: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谭澄传》)
其中的“修焚室”不少考生翻译成“修理焚尸炉”。“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正确翻译是“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
2.关注古今表达差异
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应尽量尊重原文,“原声重现”,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易造成表达失据。如:
(赵)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袁)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北齐书》卷四二)
有考生翻译“门生藜藿”为“他的学生藜藿”,翻译之误出在“门生”一词上。“门生”可当“学生”解,但此处不宜。赵彦深既然是“沙汰停私”,免不了门庭冷落,杂草丛生。原文中“门生”是两个词,“门”即“门庭”,“生”即“生长”。
对关键词语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结构、意义、色彩等,是正确译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3.关注上下文语境
与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也讲语境。遵循语境,则可为译文带来便捷;背离语境,则极易造成误译。语境不合有种种表现,试看以下例子: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晋书·山涛传》)
有考生翻译为“山涛早年丧父,生活贫困,气量狭小,清高不同一般”。译者把“介然不群”译为“清高不同一般”,实际上“介然不群”应该是对山涛的褒扬(“介然”的真正意思是“耿介,坚贞”)。既然如此,“少有器量”应该与“介然不群”般配,将其译为“气量狭小”明显前后冲突,从而造成语境的断裂。结合前后文,“少有器量”的“少”应是“年少”之意,“少有器量”意为“年少时就有度量”,这样前后内容才自成一体。
错误翻译的原因,或是前后抵牾,或是有悖情理。由此获得的启示是,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反对割裂语境。具体操作时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要全面观照而不能断章取义。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传主赵不忧)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有删改)
(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帅司下文书令赵不忧审查靖州的案件,赵不忧查出冤枉的有数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得分点:“檄”“狱”“德”,句意通顺。)
(2)当时,有普通百姓上书狂妄悖逆,多数被判罪,赵不忧说太上皇帝不加罪名给进言的人。(得分点:“布衣”“狂悖”“不罪”,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赵不忧,字仁仲,是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赵不忧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调任金华丞。他惩处县里土豪何汝翼,给何汝翼加上刑具送到州衙,编管何汝翼到其他州,当地人于是畏惧而折服。赵不忧任永州通判。州中每年交米税,成倍收所应负担的粮食,百姓为此感到痛苦,赵不忧跟太守讲了,减少所收的数目。帅司下文书令赵不忧审查靖州的案件,赵不忧查出冤枉的有数十百人,靖州人感激他。
赵不忧为官所到之处有名声,在朝喜好谈论天下事。当时,有普通百姓上书狂妄悖逆,多数被判罪,赵不忧说太上皇帝不加罪名给进言的人。皇帝答应下来。皇帝赞赏赵不忧忠诚可信,每次宴饮宫中,皇帝与他饮酒,皇帝回头对皇太子说:“这是贤忠臣。”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张敬儿,南阳冠军人也。本名苟儿,宋明帝以其名鄙,改焉。父丑,为郡将军。敬儿年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随同郡人刘胡领军伐襄阳诸山蛮,深入险阻,所向皆破。朝廷疑桂阳王休范,密为之备,乃起敬儿为宁朔将军、越骑校尉。桂阳事起,隶太祖顿新亭。贼矢石既交,休范白服乘舆往劳楼下,城中望见其左右人兵不多,敬儿与黄回白太祖曰:“桂阳所在,备防寡阙,若诈降而取之,此必可擒也。”太祖曰:“卿若能办事,当以本州相赏。”三年,征敬儿为护军将军。敬儿武将,不习朝仪,闻当内迁,乃于密室中屏人学揖让答对,如此竟日。安侍窃窥笑焉。敬儿始不识书,晚既为方伯,乃习学读《孝经》《论语》。
(节选自《南齐书·张敬儿列传》,有删改)
(1)桂阳所在,备防寡阙,若诈降而取之,此必可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敬儿武将,不习朝仪,闻当内迁,乃于密室中屏人学揖让答对,如此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桂阳王所在的地方,防备力量不足,如果假装投降而拿下他,这样一定可以擒获他。(得分点:“所在”“寡阙”“诈降”“取”,句意通顺。)
(2)张敬儿本是武将,不懂得朝廷的礼仪,听说要升迁至朝廷内做官,便在密室中背着人学习揖让礼仪和对答方法,像这样(练习)一整天。(得分点:“朝仪”“内迁”“屏人”“竟日”,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张敬儿,是南阳冠军人。原名苟儿,宋明帝认为这个名字鄙俗,便给他改了名。他父亲张丑,曾任郡将军。张敬儿年少时便善于骑射,有胆气,尤其喜欢射虎,发箭没有不中的。曾跟随同郡人刘胡领着军队去讨伐襄阳一带各山蛮人,深入险阻地带,所攻之敌都被击破。朝廷怀疑桂阳王休范不轨,暗中做了防备,便起用张敬儿任宁朔将军、越骑校尉。桂阳王反叛事起,张敬儿隶属太祖驻军在新亭。贼兵发射箭石开始攻打,休范穿着白衣服乘车前往楼下慰劳士兵,城中人看到他左右随从卫兵不多,张敬儿和黄回便对太祖说:“桂阳王所在的地方,防备力量不足,如果假装投降而拿下他,这样一定可以擒获他。”太祖说:“你若能办成此事,我就把本州赏给你。”升明三年,征召张敬儿为护军将军。张敬儿本是武将,不懂得朝廷的礼仪,听说要升迁至朝廷内做官,便在密室中背着人学习揖让礼仪和对答方法,像这样(练习)一整天。他的妾侍们都偷看暗笑。张敬儿当初不曾读过书,晚年任地方长官后,才开始学习诵读《孝经》《论语》。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袁枢,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也。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先适陈留太守钱蒇,卒于梁世。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至是将葬,尚书主客请详议,欲加蒇驸马都尉。枢议曰:“昔王姬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不系,显于诗人之篇。汉氏初兴,列侯尚主,自斯以后,降嫔素族。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1)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职仪》曰,凡尚公主必拜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镇守京城,士大夫们争相前往登门晋见,唯独袁枢闭门闲居,不谋求名声和显达的职位。(得分点:“衣冠”“造”“达”,句意通顺。)
(2)《齐职仪》规定,凡是娶公主为妻的人一定授予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就把它作为循例照办的制度。(得分点:“尚”“拜”“因为”,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袁枢,字践言,是梁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子。性情沉着恬静,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世代家族显贵,钱财很多而袁枢居处却一向简朴,和他人没有交往,端坐一室,不是公事不曾出游,对名利非常淡泊。初任梁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侯景之乱时,袁枢到吴郡探望父亲,父亲去世。当时天下纷乱,人人企求苟且幸免,袁枢服丧以至孝闻名。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镇守京城,士大夫们争相前往登门晋见,唯独袁枢闭门闲居,不谋求名声和显达的职位。
袁枢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旧时典章制度很熟悉。当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嫁给陈留太守钱蒇,公主和钱蒇都在梁世去世。高祖受禅称帝,只有公主得到追封。到公主将要安葬时,尚书主客请求仔细商议,想晋升钱蒇为驸马都尉。袁枢议论说:“往日王姬下嫁,必须嫁给诸侯,以同姓诸侯为主婚,这见闻于《公羊》之说,车和章服不相关联,这显见于诗人之篇。汉室初兴时,列侯娶公主为妻,从这以后,皇女下嫁庶族。驸马都尉置于汉武之时,要么给予功臣,要么施予戚属。《齐职仪》规定,凡是娶公主为妻的人一定授予驸马都尉,魏、晋以来,就把它作为循例照办的制度。”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