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十一 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
题型透视 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时武宗、仁宗皆未出阁,徽仁裕圣皇后求名儒辅导,有荐者曰:“布衣李孟有宰相才,宜令为太子师傅。”成宗崩'仁宗监国,使孟参知政事,北迎武宗。孟久在民间,备知闾阎幽隐,损益庶务,悉中利病,远近无不悦服。事定,乃言于仁宗曰:“执政大臣,当自天子亲用,令銮舆在道,孟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任。”固辞弗许,遂逃去不知所之。是年五月,武宗践祚。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仁宗从容起谢曰:“赖天地祖宗神灵,神器有归,然成今日母子兄弟之欢者,李道复之功为多。适有所思,不自知其变于色也。”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
(节选自《元史·李孟传》,有删改)
(1)孟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博学有大志,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陉山,遣使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孟天资聪敏有悟性,七岁就能写文章,学识渊博胸怀大志,通晓经史典籍,对于古今治乱之事也有较好的见解。(得分点:“敏悟”“通贯”“善”,句意通顺。)
(2)武宗对仁宗很友爱,为他的话所感动,当即下令搜查寻访李孟,终于在陉山找到了,派遣使者唤召他入京。(得分点:“感”“搜访”“遣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李孟天资聪敏有悟性,七岁就能写文章,学识渊博胸怀大志,通晓经史典籍,对于古今治乱之事也有较好的见解。当时武宗、仁宗都还在皇宫未出就到自己的封国,徽仁裕圣皇后访求名儒来辅导两位皇子的学习,有人推荐说:“平民李孟,有宰相之才,适于做太子师傅。”成宗驾崩,(武宗回京即位前)由仁宗监国,以李孟为参知政事,向北迎接武宗。李孟久居民间,深知民间一切事务,其对政务的处理,能够兴利除害,没有不得当的,远近的士民无不心悦诚服。国家局势稳定后,李孟就上书仁宗说:“执政大臣,应当由天子亲自选定,今天子已在回京途中,我李孟还未见到天子旨意,实在不敢冒昧地当此重任。”李孟坚决辞职,仁宗不准,他便隐退逃离了,不知在何处。这年五月,武宗登上皇位。至大二年(1309),仁宗为皇太子,曾与武宗和太后在内宫饮宴,席间,仁宗若有深思,面容显得很忧伤的样子。皇帝回头问道:“我的弟弟今日不愉快,是在想什么呢?”仁宗从容起身说:“有赖天地祖宗神灵的保佑,皇位有归,但是,成就今日我们母子兄弟之欢乐的人,李道复的功劳最多。我正想到这些,不知不觉地显露了出来。”武宗对仁宗很友爱,为他的话所感动,当即下令搜查寻访李孟,终于在陉山找到了,派遣使者唤召他入京。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1)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他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被赐诰命奖赏。(得分点:“发”“革”“治”“闻”“旌异”,句意通顺。)
(2)原杰多次在地方任职,在中央任职之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得分点:“外”“既”“内台”“命”“意”,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杀强悍的大盗,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又巡按顺天府。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建议用输送粮食换取食盐运销权的方式,发给盐引凭证输入米来赈济饥荒。他的奏疏呈入后,被户部阻止,但景帝最后还是听从了原杰的建议,破格提升他为江西按察使。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他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被赐诰命奖赏。
原杰多次在地方任职,在中央任职之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事情办完后,马上请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书,便委任原杰。原杰上疏推辞,皇上不许。他最后死于南阳,终年六十一岁。郧阳、襄阳百姓给他立祠,诏令赠他为太子太保。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召入直史馆,赐绯,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其一,请择儒臣有方略者统兵;其二,请世禄之家肄业太学,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其三,请复制举;其四,请行乡饮酒礼;其五,请以能授官,勿以恩庆例迁。上览而善之。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有删改)
(1)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任用,严禁送礼自行介绍(推荐)。(得分点:“寒”“隽”“投贽”“自媒”,句意通顺。)
(2)咸平二年,列举入阁的旧例,孙何按照次序担当待制。(得分点:“举”“故事”“次”“当”,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孙何,字汉公,是蔡州汝阳人。淳化三年,孙何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开封府、礼部孙何都是第一个被推荐,考中进士又获得甲科,入仕为官将作监丞、做陕州通判。孙何奉召入直史馆,皇帝赐给他绯色的官服,并任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孙何任右正言,改任右司谏。真宗初年,孙何敬献五条奏议:第一,请选拔有谋略的文职大臣统领军队;第二,请让世代官禄之家子弟在太学学习课业,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任用,严禁送礼自行介绍(推荐);第三,请恢复考试录用制度;第四,请实行乡饮酒礼;第五,请按照能力授予官职,不要凭借皇恩庆典来升任官职。真宗看后认为很好。咸平二年,列举入阁的旧例,孙何按照次序担当待制。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
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许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前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前来见我。”(得分点:“急贤”“诣”“旧”,句意通顺。)
(2)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沈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得分点:“固”“诚尔”,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沈传师,字子言。才智德行有余,能研究《春秋》,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少时被杜佑器重。贞元末年,考取进士。当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于举荐士人,号称“权、许”。权德舆在许孟容面前称赞沈传师,许孟容说:“他是我老朋友的孩子,为什么不来拜访我?”沈传师前往拜见,道歉说:“长辈教导我,如果考中,再劳烦您举荐,所以不敢进见。”许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前来见我。”最终及第。
沈传师性情平和纯正,不逐权利,历任两镇十年,没有私信书、钱财送入豪门贵族。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沈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治家不严厉,家人自然得到教化。兄弟子孙,家属无论亲近疏远,衣服饮食都一样。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1.通假字:找出本字再翻译
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个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的含义,关键在于识别。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我们还可以通过词性来辨别,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如2016年全国卷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句中“锡宴不赴”,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是无法正常解释的,所以“锡”通“赐”,是“赐予”的意思。
2.多义词:依据语境,明确含义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爱护”“爱怜”“爱惜”义项较难区分;“坐”字,“犯罪”与“判罪”义项易混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把句子放在段落篇章中读,一切问题皆有解决可能。如2018年全国卷Ⅲ:“徽宗立,(纯孔)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宋史·范纯礼传》)画线句子中的“务”“去”“患”都是多义词,根据上下文,分别译为“尽力(致力)”“去除”“祸患”。
3.词类活用:依据语法巧判断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理解活用词的意思和用法,首先要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再者,就是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①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的“籍吏民”少了一个谓语,所以“籍”应活用为动词,“造册登记”。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②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2016年全国卷Ⅱ中,有“囊示登云”句,其中“囊”字是名词,位于谓语“示”之前,作“示”的状语,所以译为“用口袋装”。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的原则。③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作补语)。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一句,“军”是名词,“军队”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表地点的名词,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驻军”,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
另外,还要将词性理解准确,将词义翻译到位。何谓翻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如: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分别译为“使……(动词)”和“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要在该动词、形容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中心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全国卷Ⅱ:“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后汉书·赵憙传》)此句中“青州大蝗”缺少谓语动词,“大蝗”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出现蝗灾”的意思。
4.古今异义词:辨古今、会迁移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考查点,高考将其设为考查点的频率相当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去辨识,然后进行准确翻译。
(1)联想迁移法: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意义的方法。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借助这句话中的“交通”,我们就可以知道“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中“交通”的意思。
(2)记忆积累法:对于古今异义词,是需要有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积累才能识别的。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我们现在说的“江”“河”,其范围就扩大了。再如“牺牲”这个词,古代指供祭祀用的牲畜,而我们现在多是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与文化有关的词语,仅靠上下文语境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才是根本。
(3)文句推敲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如2018年全国卷Ⅱ:“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后汉书·王涣传》)根据“断狱”“威风”可以判断“文理”是“有条理”的意思,“文理”是个古今异义词。
5.偏义复词:看搭配,联语境
偏义复词在古汉语中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辨析偏义复词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格外关注同义、反义连用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取哪个语素的意义,哪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然后正确解释。
(2)联系其前后的连带成分。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解释成“勤劳地工作”是讲得通的,解释成“勤劳地工作、休息”就讲不通了,由此可知“息”在此处只作陪衬而无实义。因此,也就可以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
(3)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如《出师表》中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为“不管是皇宫中的人员,还是朝廷中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奖惩功过、评论人物好坏时,不应该有所不同”,可见句中的“异同”为“不同”的意思,那么“异同”一词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4)综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的父亲和弟弟,故知“父母”“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母”和“兄”。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安,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郭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查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得分点:“崇”“察”“纳”“以……为”,句意通顺。)
(2)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得分点:“侵冒”“勘”“白”,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是福山人。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嘉靖十二年十月,星像下雨一般陨落。没过多久,哀冲太子(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载基,追封为哀冲太子)去世,大同军队发生动乱。郭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查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下诏入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
二十三年十月,敌寇攻入万全右卫,抵达广昌,布列大营四十里。当时顺天巡抚刚被关入监狱,朝廷提拔郭宗皋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代替他,敌寇已经离去。郭宗皋上书说:“密云是最要害的地方,应该设置重兵把守。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军镇每年发千人戍守,在五月奔赴密云,有警报总兵官就亲自带兵赴援密云。居庸、白杨,地理重要兵力薄弱,遇到警情一定等待上奏部里批复,不能及时处理。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法令,命令建昌三镇之军,平时就协助密云防务,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全都回复可以。过了很久,郭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天防务。郭宗皋请求停止调拨三军,用犒劳军队的饷银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有删改)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得分点:“任情”“忤”“力争”,句意通顺。)
(2)“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得分点:“孝友”“厉”“迁”“并”,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李承之说:“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
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予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种谊,字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有删改)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军远来,敌人本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我军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得分点:“固”“厚薄”“下”,“乘此可一鼓而下也”补出主语“我军”,句意通顺。)
(2)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们。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效命来赎罪。(得分点:“适”“下”“置法”“伏罪”“赎”,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种谊,字寿翁。熙宁年间,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他的家世,授予种谊官职。种谊跟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族人,官至熙河副将。元祐初年,种谊任岷州知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来更自恃强大,大有窥测旧地之心,叫他儿子到宗哥那里请求增兵入侵,并且勾结降附的羌族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他的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皇帝下诏派游师雄到种谊那里商议得失,就和姚兕合兵出去征讨。羌族人迎战,种谊把他们打退,追击逃兵到洮州。种谊赶快进攻,早上大雾掩盖山野,半步路就看不清。种谊说:“我军远来,敌人本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我军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他就亲自击鼓进军。一会儿,雾散了,先登上的人已经攻克了城池,鬼章被抓住。种谊倜傥而有气节,喜欢读书。治军严正,命令一下,虽死他不逃避;遇到敌人,估量打不胜就不出战,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岷州羌族酋长包顺、包诚恃功骄纵,前任太守一味姑息,种谊到任,待他们很优厚。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们。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效命来赎罪。他们便叫人交罚金释放,众羌人害怕而服从了。到洮州之役时,包顺、包诚二人的功劳最多。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缞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改)
(1)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得分点:“过”“兴”“为……所”,句意通顺。)
(2)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得分点:“贰”“破”“署”,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柩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
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
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所赞赏。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