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练出高分32 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技巧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 。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 ,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 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 。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衡王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B.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C.当时衡王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D.当时衡王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目的是让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否定词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把这个‘寿’字没有当做奇迹”应该改为“没有把这个‘寿’字当做奇迹”;一是句式杂糅,“目的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杂糅,应该改为“是为了自己长寿百岁”。
答案: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要来看的奇迹就在这里
B.人们要来看的奇迹就是这个“寿”字
C.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
D.这就是个奇迹,人们要来看
解析:巧用指代词能使语言连贯,再加上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排除了A、B、D。
答案: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历在目 力透纸背 奉若神明 烟消云散
B.赫然在目 力透纸背 顶礼膜拜 销声匿迹
C.赫然在目 笔走龙蛇 顶礼膜拜 烟消云散
D.历历在目 笔走龙蛇 奉若神明 销声匿迹
解析:“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在眼前。“赫然在目”: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奉若神明”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顶礼膜拜”比喻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烟消云散”指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答案:C
二、名句名篇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关键字、易错字为“晦朔”“蟪蛄”“沧”“舳舻”“旌”“蔽”。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意在让学生注意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熏陶。默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如“灼”“廊”“缦”“缪”等。
答案:(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 ,上食埃土,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 ,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第(1)题不难,注意“筋”的写法;第(2)题难度较大,“常”“长”容易混淆,“肃”“啸”容易错写;第(3)题“倾”易写错,“呕哑嘲哳”属偏僻词组,不容易写对写全。
答案:(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古代文化常识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礼”是古代男子十五岁加冠的礼节。因为男子十五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十五岁称作“弱冠”。
B.“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虚左”,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有“虚左以待”一语。
解析:本题从文学文化常识的角度设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A项,“十五岁”错误,应为“二十岁”,《礼记》中有“二十而冠,始学礼”。
答案:A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叫状元。
B.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C.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
D.太师,官名。西周始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解析:A项,会试中的第一名叫会元,状元是殿试中的第一名。
答案:A
四、图文转换
9.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含标点不超过90个字。
答:……………………………………………………….
解析: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答题时注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阐述。
答案: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互换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五、诗歌鉴赏(技巧)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分析效果)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