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语文新增分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标签: 暂无标签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E
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答案 C
答题提示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饱满”指丰满,充足。“浑成”意为“自然”。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答案 B
答题提示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根据语境,第一处应选“徘徊”。“积聚”多用于财富、力量等。“积淀”多用于文化、思想、感情等。根据后面的“智慧”一词,可确定第二处应选“积淀”。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根据语境,第三处强调读书需要有努力、勤奋的精神,所以应选“废寝忘食”。
3.(2016·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 B
答题提示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与众不同”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标新立异”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观行为,第一处应选“与众不同”。机敏:机警灵敏。多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能力。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感觉、目光、洞察力等。第二处强调“感觉敏锐”,应选“敏锐”。焦躁:着急而烦躁。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浮躁:轻浮急躁。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焦躁”和“浮躁”的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第三处应选“浮躁”。

4.(2017·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 A
答题提示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第一个空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应选“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刮目相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意为离别三天后,就应该去掉老眼光来看他。现在多用以形容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第二个空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强调“美”,“数不胜数”强调“数”,第三个空说的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应选“美不胜收”。
5.(2018·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 C
答题提示 解答此题,先要理解三组近义词语的区别,再分析语境。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多用来指保持高尚的品行。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多用来强调亲身去做,努力实践。根据语境“深思熟虑”“必得躬亲实践”“修为”等词语提示,应选“身体力行”。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后形容恳切地教导。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由“说教”一词可知,应选“耳提面命”。顿悟:佛教指顿然破除妄念,觉悟真理;也指忽然领悟。领悟:领会;理解。“顿悟”与后句不搭配,因为“顿悟”强调忽然领悟,这里强调“修为”,“日有所进”地慢慢领悟,用“领悟”恰当。

1.考查的频率“高”。自江苏单独命题以来,几乎未断过,应该是江苏卷的必考点。
2.考查的词语“熟”。无论是实词还是成语,大都来自于课本,或涉及日常生活,或是报刊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易错用的常见词语,不考生、冷、怪之词语。
3.考查的题点“稳”中有变。均涉及词语中的实词和成语,不涉及虚词及其他熟语。每年的区别至多是实词与成语数量上的变化,或两实词一成语,或两成语一实词,或者干脆全考成语。无论是哪种类型,均是近义词语的辨析。
4.考查的形式“稳”
(1)命题情境化:放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段中考查。
(2)题型较稳定:均是“四选一”式客观选择题,且题干均是“正选”式(选最恰当的一组)。

题点一 准确辨析近义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一、意义辨析
1.辨析角度
(1)词义侧重点
①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②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侧重指“由小到大”,“扩充”侧重指“增长充实”。
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指“陡直”,后者侧重指“高峻”;“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不少近义词在语意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意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研究—研讨
损伤—破坏 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3)词义范围大小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近义词组
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事情—事件—事故 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斗
广阔—宽阔 出现—涌现—呈现

2.辨析的主要方法
从上面三个角度辨析,主要使用“词素区分法”。所谓“词素”,即字,字是词的构成成分,在多数汉语语汇中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词素,而这些相近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词素上。通过比较相异词素,就能把握两词的差别。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词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个近义词的区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明显的相异词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词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是“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边练边悟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饿而狼吞虎咽,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________了,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________了。
A.褪去  虚弱  气息          B.退去  虚弱  味道
C.褪去    衰弱  气息          D.退去    衰弱  味道
答案 C
解析 “褪去”指脱掉(衣服、羽毛、颜色等)。“退去”指去除、离开。“退去”一般强调的是退出这个行为的过程或结果;“褪去”一般表示形象、外表或颜色的变化。此处“褪去”的用法带有比喻性质。“虚弱”,空虚薄弱不结实,侧重于“虚”;“衰弱”,侧重于由强转弱。“气息”,侧重于嗅觉;“味道”,侧重于味觉。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______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
(2)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_______起来。
(3)地皮_______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  开阔  紧缺           B.景色  开朗  紧缺
C.景色   开阔   紧俏          D.景点   开朗   紧俏
答案 C
解析 (1)“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从上下文看,“第一片”只能与“景色”连用。(2)“开阔”突出心胸广阔的程度,“开朗”重在表现思想乐观、畅快。从上下文看,这里用“开阔”正好表现“我”大海一样的胸怀。(3)“紧缺”指(物资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紧俏”指(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从上下文看,公司建造摩天大楼是商业行为,用“紧俏”合适。
二、色彩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有些词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不过,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
边练边悟3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很多网友认为某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种说法不免太________了。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 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A.果断  磋商  敬赠           B.果断  商量  惠赠
C.武断   磋商   敬赠          D.武断   商量   惠赠
答案 C
解析 (1)“果断”是褒义词,而“武断”是贬义词。(2)“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3)“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
三、用法辨析
1.看其不同的适用对象
近义实词的适用对象不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词都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改进”后面只能跟“工作、方法、技术”等,“改善”后面只能跟“生活、条件、关系”等;二是指使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一般对象,有的则适用于特定对象,如用于长辈、晚辈,上级、下级间,又如用谦称还是敬称的不同等。
2.看其不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近义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有的是有区别的。如“公然”与“公开”,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也不同。
边练边悟4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为确保行车安全舒适,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环湾高速公路管理局将对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等问题进行彻底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一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华社________发布。
(3)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________各处,处处表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处治  授权  贯穿           B.处置  受权  贯穿
C.处置   授权   贯串          D.处治   受权   贯串
答案 B
解析 (1)“处治”指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处置”指处理、发落,用于事物、事件。(2)“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强调主动性;“受权”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强调被动性。(3)“贯穿”指穿过、连通,强调从中间穿过,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强调使分散的连成一个整体,或始终以某一精神来统帅,对象一般是抽象事物。
无论是使用一般方法还是使用特殊方法,要想真正掌握其不同用法,解答近义实词辨析题,都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考虑,仔细辨析,强化语境意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__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蔓,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答案 B
解析 “深邃”侧重指深。“幽邃”指幽深,侧重指幽,即深而幽静。此处语境强调河湾的“悄无声息”“古潭般”,都有幽静的意思,故“幽邃”更合适。“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意为弯曲。此处形容“流水”的形态,“蜿蜒”更符合语境。“稀疏”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此处形容枝叶数量少,显得相隔远。“荒疏”则指(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显然与语境不符。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他们都崇尚“静”。儒家从“中和”的伦理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_______”;道家从“天道无为”的自然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_____”;佛家从“空寂”的人生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_____”。三家的这种静观态度和政教态度结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这就是温柔敦厚。
A.温静  寂静  虚静           B.虚静  温静  寂静
C.寂静   温静   虚静          D.温静   虚静   寂静
答案 D
解析 根据儒家“‘中和’的伦理观”,应选“温静”;根据道家“‘天道无为’的自然观”,应选“虚静”;根据佛家“‘空寂’的人生观”,应选“寂静”。
(1)把握近义词前后的语境,看其前后词语及语义重心是什么
词不离句,句不离境,这是词语使用的原则。一个词语的使用是否真的正确、准确,主要是看它是否真的适合它所处的语境。为此,先要看其语境,看该词的前后词语是什么,前后的表意重心是什么。如2016年江苏卷第1题第三个词语所处的句子:你越________(焦躁/ 浮躁),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所给句境是一个语意相对的并列复句。如果没有后半句,似乎用哪个词语都可以,但是后半句是一个正面表述,尤其是“默默耕耘”四字已限定了前半句的语义重心只能与它相对,因此,自然应选“浮躁”了。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符合语境义者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个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二者都有修饰、打扮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的语素,那么通过相异语素比较鉴别就行不通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这时候就可以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______(迟疑/ 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中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对于行动而言,“犹豫”常对于态度而言,因而根据语境应选“犹豫”。
另外,辨析近义词有时更多的是凭借好的语感,尤其是辨析虚词。不过,好的语感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对语法关系非常娴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定要不断地阅读并熟悉语法,以培养良好的语感。
题点二 正确使用成语(含其他熟语)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一、成语的识记和理解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例如: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4)感情的褒贬性。许多成语蕴涵着褒贬感情色彩。例如:无所不为(贬)、无微不至(褒)。
(5)结构的丰富性。从成语的构词方式来看,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形式丰富多样。
中华成语数量巨大,在积累、理解、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一)记准成语的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特点,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概括出来的。因此,理解成语意思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理解成语来源。特别是对含有典故的成语,要理解其来源及相关的典故。如“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是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牛的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常常被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看不到整体)”。
2.读懂重点语素。特别是对含有古义语素的成语,要准确理解此语素在成语中的准确含义。如“登高自卑”:登高山要从底下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这里“卑”是“低”的意思,而我们常常会将“卑”误解为“卑贱(渺小)”。
3.把握引申含义。特别是对那些有引申(比喻)含义、多层含义的成语,要全面理解其真正的、丰富的含义,并了解它们现在常用的含义。如“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不能理解为“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知识运用1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6·全国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理解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属望文生义。
(2)(2016·全国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此处用它来形容冰雪融化的情景,显然是看到“冰释”而产生的主观臆测,属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春意阑珊(将尽,衰落)            不刊之论(更改)
久假不归(借)          危言正色(正直)
七月流火(火星)          屡试不爽(差错)
一文不名(占有)          哀而不伤(悲伤)
不孚众望(使人信服)          犯而不校(计较)
一傅众咻(教导)          差强人意(稍微)
安土重迁(不轻易)          细大不捐(抛弃)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就不能用在男性身上。“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这个成语就不能用来修饰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
知识运用2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8·全国Ⅲ改编)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宵衣旰食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出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该成语的适用对象一般为“帝王”或“政治家”,不适用于“科学家”。宜用“全力以赴”。
(2)(2017·全国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得意的样子。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不能用于“对未来”,使用对象错误。宜用“信心百倍”。
(3)(2017·全国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该成语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于形容“电视节目”,使用对象错误。宜用“雅俗共赏”。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休戚相关(人和人)            炙手可热(人)
振聋发聩(言论)          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汗牛充栋(书籍)
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          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
相敬如宾(夫妻)          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崭露头角(青少年)          芸芸众生(众多平常人)
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耳提面命(长辈)
雨后春笋(新事物)          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悬壶济世(行医)          石破天惊(事情或文章议论)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

(三)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的错误。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又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属中性。“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属褒义;又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含有贬义。“无所不至”,既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属中性;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属贬义。对这类“两面”成语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语境,严防褒贬误用。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误用。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句中的“诲人不倦”就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知识运用3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含贬义)。用来形容“我军”舰艇的情况,感情色彩错误,褒贬失当。
(2)(2016·全国Ⅰ)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贬义词。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有不同的爱好,选择了与同学不同的职业道路,语境无褒贬之分,应该是中性的,使用贬义的“改换门庭”显然感情色彩不当。当然,用在这里更不合语境。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始作俑者(贬)              胸无城府(褒)
无所不为(贬)          弹冠相庆(贬)
倾巢而出(贬)          官样文章(贬)
不可思议(中)          一发而不可收(褒)
一发而不可收拾(贬)          锒铛入狱(中)
半斤八两(贬)          蔚然成风(褒)
叹为观止(褒)          每况愈下(贬)
凤毛麟角(褒)          无微不至(褒)
一唱一和(贬)          处心积虑(贬)
上行下效(贬)          振振有词(贬)
推波助澜(贬)          面目全非(贬)
刮目相看(褒)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
众望所归(褒)          冠冕堂皇(贬)
侃侃而谈(褒)

(四)记准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要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相适合,还有的成语自身就带着使用语境,如“谈笑自若”等。因此,使用成语必须要看其语境。另外,成语的意义与语境的意义重叠、前后矛盾与我们不明白成语真正的含义有关。如“莘莘学子”本身就有众多的意思,不能用“一个”修饰。所以,需要对成语全面、细致地理解,哪怕其中一个语素我们都不能放过。
知识运用4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7·全国Ⅰ)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重整旗鼓: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这个句子的语境是“比赛胜利之后继续努力”,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宜用“再接再厉”。
(2)(2016·全国Ⅱ)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该成语与“未雨绸缪”连用,句子的意思是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厝火积薪”与语境风马牛不相及。
下列成语使用时需要一定的语境:谈笑自若、甘之如饴、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额手称庆、安步当车。
成语使用重复累赘的情况:无数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背地里阳奉阴违。


(五)记准成语的语法功能,避免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与其他词语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成语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②不能带宾语的带了宾语;③只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却作了其他成分;④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却用在肯定句中。
积累易错成语应遵循语法规则知识,分析句子结构,辨析成语在句中的成分及搭配关系是否符合语法习惯。
知识运用5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7·山东)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言而喻”只能作谓语,不能作为限定语来限制“证明”,即不能用作状语。且该成语与“证明”连用,出现了逻辑错误,宜用“无可辩驳”。
(2)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一般作谓语、定语。而在此句中用作状语,修饰熊猫喝水后走动的情态,不合语法。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漠不关心、侃侃而谈、出奇制胜、妄自菲薄、发扬光大、置若罔闻、津津乐道、身体力行、熟视无睹、乐此不疲、自怨自艾、信手拈来、视而不见、肝胆相照、耳濡目染、求全责备、和盘托出、司空见惯。
常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一蹴而就、青红皂白、天高地厚、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混为一谈、尽如人意、妄自菲薄。
只能作补语的成语:不亦乐乎、不可开交。

(六)记准成语的敬谦有序,避免敬谦错位
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成语时应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敬谦错位。如“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

知识运用6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多用作自谦,用在此处敬谦错位。
(2)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蓬荜”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只能用于自方。
常见的谦辞: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狗尾续貂、敝帚自珍、敬谢不敏、信笔涂鸦、不足挂齿、姑妄言之、一孔之见、雕虫小技。
常见的敬辞: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虚怀若谷、虚左以待、大驾光临、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材小用、卓尔不群。

(七)记准多义成语,避免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在演变中会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它们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判成语。对这些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知识运用7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原因。
(1)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短小精悍”是个双义成语,既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2)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秀色可餐”既可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可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常见的多义成语:不翼而飞、淋漓尽致、左右逢源、暗送秋波、匪夷所思、平铺直叙、粉墨登场、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

(八)记准形近义近成语,避免似是而非(具体内容见后面)
二、其他熟语的识记和理解
熟语除了成语外,还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的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二)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的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是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三)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语意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义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的本义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等。

知识运用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山区失学的儿童,大家纷纷解囊,你五十,我一百,一五一十,几天就捐了三万多元。
B.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人民的浩大工程做好。
C.生活会让人与人之间当面锣对面鼓地讲缺点、提意见,这有利于大家坦诚相见,面对面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D.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发展举步维艰,而西方国家却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国家的标杆,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啊!
答案 C
解析 C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谈或争论。使用正确。A项“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望文生义。B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由单方面引起的。不合语境。D项“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望文生义。
近年来,江苏卷考查成语的题型主要是选词填空,直接考查近义成语的运用能力。其能力要求更高,题目难度也更大。那么,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成语呢?
一、掌握辨析方法——同中辨异
1.语义侧重点不同
如“琳琅满目”与“美不胜收”,都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不同点在于,前者偏重于满眼都是;后者偏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
2.语义轻重程度不同
如“重整旗鼓”与“卷土重来”,都有“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来”的意思。不同点在于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前者是积聚力量重新行动;后者是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行动”语义轻,“猛扑”语义重。
3.适用范围大小不同
如“手不释卷”与“爱不释手”,都含有“放不下手”的意思。不同点在于,前者仅用于对书的喜爱;后者运用范围非常广泛。
4.辨析成语的来龙去脉
如“一饭千金”与“一掷千金”,貌似都形容极度挥霍。其实前者容易望文生义。“一饭千金”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是韩信在青年时不能养活自己,一位漂洗衣服的老妇可怜他供他吃饭有一个多月,后来韩信做了淮阴侯,回报恩人千两黄金。所以“一饭千金”比喻丰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一掷千金”形容极度挥霍,偏重在一次花钱很多。如果没有弄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就会望文生义,导致错用。
5.辨析语素突破关键字
如“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两者都表主观心理活动,不同点在于,“然”“意”两个关键字不同,意义也不同,“然”表示“正确”,“意”表示“心上”,因而造成意义大相径庭。
边练边悟1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__________,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__________,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__________地加以削删,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A.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B.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大刀阔斧
C.披肝沥胆  洋洋洒洒  大张旗鼓
D.搜索枯肠  纷纷扬扬  大张旗鼓
答案 B
解析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根据语境“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此处应用“搜索枯肠”。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根据语境“下笔不能自休”,此处应用“洋洋洒洒”。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根据语境“加以削删”,此处应用“大刀阔斧”。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________。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C.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答案 B
解析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人所不齿:人们不作同类看待,表示人品或行为卑劣为人所不屑。人所不耻:人们不以之为耻。
二、精细分析语境——义境相符
语境对成语的使用具有限制、提示作用。精细分析语境,就是看上下文有无对所选成语起限制、提示作用的词句。主要从语义和搭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根据语义找契合
一个成语和其所在的语境会构成语义关系。语义关系就是该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两者的契合度越高,就说明该成语越适用于该语境。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因此,在具体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该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
边练边悟2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评论家认为,余华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该_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________地反复把玩。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________,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________的扑哧一笑。
A.心旌摇荡 饶有兴致 忍俊不禁 没心没肺
B.心惊胆战  情有独钟  轻描淡写  无缘无故
C.心惊胆战  饶有兴致  轻描淡写  没心没肺
D.心旌摇荡  情有独钟  忍俊不禁  无缘无故
答案 A
解析 心旌摇荡: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面对自己想要或想得到的东西,心驰神往,不能自制。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饶有兴致:很有兴致地看着一样物体或事物或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注意。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忍俊不禁:忍不住笑。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没心没肺:形容不动脑筋,没有心计;没有良心。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注意所填成语与句子中已给的词语的意义关联,句子中的“偏偏”包含语气的转折,最后一处横线上的成语用来修饰“扑哧一笑”。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________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________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沧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________、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经天纬地 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  江河日下  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  江河日下  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  勾魂摄魄
答案 D
解析 经天纬地:谋划天下之事,多用来形容人才能极大。经国济世: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根据语境“身居庙堂的仕宦”可知,应用“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形势、故事情节、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根据后文“际遇”可知,应用“急转直下”。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根据后文“艺术世界”可知,应用“勾魂摄魄”。
2.划分关系看搭配
一个成语除了和它所在的语境构成语义关系外,还构成语法关系。语法关系就是该成语与句子的种种搭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等。为此,要看成语的主语,尤其是该成语前后的词语,是否能搭配。据此可以判断其在适用对象、功能方面是否恰当。
边练边悟3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________,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________。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__________,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
B.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
C.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
D.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
答案 A
解析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用“惟妙惟肖”。别有风味: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用“别有风味”。口传心授:通过讲述和心领神会来传授。口口相传:没有形成文字,只是口头流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用“口传心授”。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历史,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人因虚名而________。但凡能为历史所铭记者,无不是心中有抱负、脚下有征途,靠实绩而赢得口碑的。一个人如果执迷于那些________一般的虚名,很容易________,落得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A.流芳千古 浮光掠影 管中窥豹
B.源远流长  镜花水月  管中窥豹
C.源远流长  浮光掠影  一叶障目
D.流芳千古  镜花水月  一叶障目
答案 D
解析 流芳千古:好名声千百年流传。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根据语境“为历史所铭记者”,因此这里应用“流芳千古”。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镜花水月:镜中的花,水里的月,比喻虚幻的景象。后面的中心语是“虚名”,虚名是一种虚幻的事物,因此这里应用“镜花水月”。管中窥豹: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一叶障目: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贬义词。这里形容为虚名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或本质,应用“一叶障目”。
(一)实词与成语分开练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_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2)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___民情。
(3)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疾病。
A.曲解 体恤 祛除           B.曲解 体察 驱除
C.误解  体察  祛除          D.误解  体恤  驱除
答案 C
解析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误解:理解得不正确;不正确的理解。体察:体验和观察。体恤: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驱除:赶走;除掉。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_______。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的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的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________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备选的六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限定”和“限制”都有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的意思,但“限定”要有数量等方面的规定,与“八股文”的要求更一致。“批评”是指出缺点或错误;“抨击”是用言语或评论来攻击,词义更重,感情色彩更强烈,与文段中的“严厉”更协调一致。“生僻”侧重于不熟悉,“冷僻”更强调不常见;依据文段中“自然成了无人肯说……话题”,应用“冷僻”。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________虚假广告、恶意编造________谣言,制造房源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达到其抬高房价、________私利的目的。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误导了市场预期,社会影响恶劣。
A.发布 公布 谋取           B.散布 发布 牟取
C.发布  散布  牟取          D.散布  公布  谋取
答案 C
解析 “发布”指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散布”指分散到各处或广泛传播,多含贬义。“公布”指(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项等)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谋取”是中性词,“牟取”是贬义词。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种误解,不时地被个别走江湖的写作者________,被一些天真的外行人和数以千计自命的作家说得________,那就是把作家看成是纯粹的天才,认为他们激情奔涌、灵感忽至之时,便是大作________之日。
A.添砖加瓦 惟妙惟肖 一挥而就
B.添枝加叶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C.添砖加瓦  活灵活现  一蹴而就
D.添枝加叶  活灵活现  一挥而就
答案 D
解析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儿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第一空前文提到“误解”,根据语境应用具有“夸大、渲染”义的“添枝加叶”。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第二空前有“说得”,应用“活灵活现”。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最后一空应是大作写成之意,应用“一挥而就”。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________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________;尽管文化市场上艺术品________,但泡沫也不少,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
A.浅尝辄止 所剩无几 琳琅满目
B.走马观花  寥寥无几  琳琅满目
C.走马观花  所剩无几  鳞次栉比
D.浅尝辄止  寥寥无几  鳞次栉比
答案 B
解析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语境是说游客参观不细致,不是强调研究,故第一空应选“走马观花”。所剩无几:剩下的不多。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语境只是强调数量少,没有强调剩下的情况,故第二空应选“寥寥无几”。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语境说的是艺术品,故第三空应选“琳琅满目”。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国学著作___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___,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 良莠不齐 融会贯通
B.凤毛麟角  参差不齐  融会贯通
C.汗牛充栋  参差不齐  细嚼慢咽
D.凤毛麟角  良莠不齐  细嚼慢咽
答案 C
解析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显然与语境不合。因此,第一空应选“汗牛充栋”。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第二空指质量有好坏,应选“参差不齐”。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合适。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因此,第三空应选“细嚼慢咽”。
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B.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
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D.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
答案 D
解析 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闭关自守: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也泛指不跟外界交往。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结合语境来看,第一空后有“狂妄自大”的提示;第二空后有“坐井观天”的提示;第三空后有“浅尝辄止”的提示。之后再依据文段最后的文字一一照应进行验证,即可确定三个成语的位置。
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________,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________。
A.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B.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C.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D.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答案 D
解析 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二者相比,“顶礼膜拜”程度更深。因此,第二空应选“顶礼膜拜”。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心领神会”。
(二)实词与成语综合练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______,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在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________;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________。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答案 C
解析 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取第二个意思。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宗其香先生的作品中,能感受出他曾经激情澎湃、________的艺术人生。宗其香注重写生,一生数十次赴祖国各地采风,在大自然中________笔墨,感悟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他的创作能以传统笔墨,参入西洋画法,水墨色淋漓尽致,主客观情与景遇,真善美纤毫________。
A.一波三折 磨炼 毕现
B.跌宕起伏  锤炼  毕现
C.跌宕起伏  磨炼  毕备
D.一波三折  锤炼  毕备
答案 B
解析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该处形容艺术人生,故用“跌宕起伏”。磨炼:(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锤炼:磨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该处说艺术创作,故用“锤炼”。毕现:全部显露。毕备:全都具备;完备。根据语境可知,该处说的是真善美能完全显现出来,故用“毕现”。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________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
A.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B.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D.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答案 D
解析 盘桓:徘徊,逗留;回环旋绕。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从后文“安家落户”来看,应选“盘踞”。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从后文“扎根”“不容易扭转”来看,强调根基深,不可动摇,应选“根深蒂固”。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根据前文“四处乱走”,应选“无所适从”。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________。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________、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________,仍任重道远。
A.因缘 错综复杂 寻根究底
B.因缘  错综复杂  追本溯源
C.姻缘  参差不齐  追本溯源
D.姻缘  参差不齐  寻根究底
答案 B
解析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婚姻的缘分。根据语境,应用“因缘”。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根据语境,应用“错综复杂”。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根据语境,应用“追本溯源”。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________,“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________。“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________,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 啧啧称奇 出水才看两腿泥
B.谨言慎行  啧啧称奇  锥子没有两头尖
C.谨言慎行  津津乐道  出水才看两腿泥
D.不苟言笑  津津乐道  锥子没有两头尖
答案 D
解析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不苟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啧啧称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谈论。锥子没有两头尖:喻指人或事物不能两全其美。出水才看两腿泥: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________,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________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 束缚 墨守成规
B.死水一潭  束缚  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  制约  按部就班
D.死气沉沉  制约  墨守成规
答案 B
解析 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跃或人没有生气。死水一潭:比喻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依据语境“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应选“死水一潭”。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依据后文中“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推测,应选“束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依据语境“这种‘有序’社会”,应选“按部就班”。
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
答案 B
解析 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根据语境,应选“按图索骥”。映射:照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________,悠然自得,内心是________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________,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
A.踯躅 静谧 无所适从
B.徜徉  静谧  不知所措
C.踯躅  宁静  不知所措
D.徜徉  宁静  无所适从
答案 D
解析 踯躅: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宁静:(环境、心情)安静。静谧:安静。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强调“听从”。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的心理状态。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休戚相关 心跳目眩 律动
B.息息相关  心跳目眩  躁动
C.休戚相关  目眩神迷  躁动
D.息息相关  目眩神迷  律动
答案 B
解析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语境中没有“祸福”,应选“息息相关”。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心跳目眩:心脏因兴奋或紧张而加快跳动,眼昏花。“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与“神迷”无关,应选“心跳目眩”。律动: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躁动:因急躁而活动;不停地跳动。与“急功近利”等呼应,应选“躁动”。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________,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对不同见解的展开造成极大的________,以致我们在欣赏美时________总是十分狭隘。
A.莫衷一是 制约 格调
B.大同小异  掣肘  格调
C.莫衷一是  掣肘  格局
D.大同小异  制约  格局
答案 D
解析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制约”多指抽象事物之间的关系,“掣肘”只能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选“制约”。格局:结构和格式。格调: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格调”只有高低之分,且下文的“狭隘”一般与“格局”搭配,故应选“格局”。
1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________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________,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________的气度。
A.盘踞 千头万绪 博大精深
B.盘踞  蛛丝马迹  兼收并蓄
C.占据  蛛丝马迹  博大精深
D.占据  千头万绪  兼收并蓄
答案 B
解析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千头万绪:形容事物纷繁,头绪很多。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1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大多数人的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 D
解析 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理念:信念;思想,观念。心目: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想法和看法。第一处,根据语境“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可知,是关于人们内心对“真和美的看法”,选用“心目”最合理。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犹含蓄。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蓄积并保持(水分等)。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第二处,根据语境可知“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一部分”,选用“内含”或“内涵”。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分道扬镳: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第三处,根据词语的意思,句中是修饰“真与美”,再结合语境“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只能选“分道扬镳”。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第四处,根据语境,句子为肯定句,不能选用“同日而语”和“相提并论”;句子的意思是“真和美的地位一样”,选用“分庭抗礼”。
1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_。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___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________给我们看,并遏止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捉摸不透  体谅  踩踏
C.捉摸不透  体察  作践
D.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答案 C
解析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捉摸不透:让人猜测不清楚。根据语境“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选“捉摸不透”恰当。体察:体验和观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根据第二空前面的定语“细致的”来看,选“体察”更符合语境。践踏:乱踩,动作性较强。作践:糟蹋,作弄,侮辱,更多的是主观行为,从语境看,选“作践”恰当。
1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___。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异曲同工 神采 斗转星移
B.殊途同归  神韵  斗转星移
C.异曲同工  神韵  沧海桑田
D.殊途同归  神采  沧海桑田
答案 B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神韵:精神韵致(多用于艺术作品)。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1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________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________,才可以一文不取。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________的恶果。
A.防治 节操 口是心非
B.防止  节操  阳奉阴违
C.防止  情操  口是心非
D.防治  情操  阳奉阴违
答案 B
解析 “防止”指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防治”指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或预防和治理(灾害等)。“节操”指气节操守。“情操”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口是心非”指嘴里说得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1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籍爬梳。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________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________也随之不攻自破。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________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
A.故事 不经之谈 安居乐业
B.故实  不刊之论  安居乐业
C.故事  不刊之论  安土重迁
D.故实  不经之谈  安土重迁
答案 D
解析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实:出处,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根据语境,第一空选“故实”。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根据后文的“不攻自破”,可知选“不经之谈”。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根据后文“并渴望着重归故土”,应选“安土重迁”。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________,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________;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了________的正常,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A.机缘 高视阔步 世态炎凉
B.机会  平步青云  世道人情
C.机缘  平步青云  世态炎凉
D.机会  高视阔步  世道人情
答案 C
解析 机会:恰好的时候;时机。机缘:机会和缘分。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平步青云: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世态炎凉:有钱有势时就有人巴结,无钱无势时就被人冷淡的世俗人情。世道人情: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
1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尚圈总是那么________,又处处充满惊喜。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________。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________了。
A.五光十色 注目 不足为训
B.光怪陆离  侧目  不足为奇
C.五光十色  侧目  不足为训
D.光怪陆离  注目  不足为奇
答案 D
解析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形容“现象”,应用“光怪陆离”。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根据语境,应用“注目”。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根据语境,应用“不足为奇”。
19.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________。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_______,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A.典范 另辟蹊径 亦步亦趋
B.典型  独辟蹊径  邯郸学步
C.典型  另辟蹊径  邯郸学步
D.典范  独辟蹊径  亦步亦趋
答案 A
解析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2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的好处,是________的。如果读者真正获得了书中的“味”,他便会在写作中把这种“味”表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一个酷爱读书、________广泛、博采众长的人,当然不属于整天________,拾人牙慧;而一个胸无点墨的庸碌之才,恐怕想说新话也说不出来吧。
A.路人皆知 涉猎 邯郸学步
B.路人皆知  涉足  鹦鹉学舌
C.尽人皆知  涉足  邯郸学步
D.尽人皆知  涉猎  鹦鹉学舌
答案 D
解析 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路人皆知:比喻某些人的野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涉猎: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涉足: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6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