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四 领悟古诗思想感情
——情为何物?家国情怀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理解必备知识 诗人情怀·情感类型
掌握关键能力(一) 准确、全面地领悟思想感情
掌握关键能力(二) 思想感情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领悟古诗思想感情
理解必备知识 诗人情怀·情感类型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
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
处:
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
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
“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
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
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
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
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
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
,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
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
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但引起这些情感的
缘由却与众不同:
(1)喜乐。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
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②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
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
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
①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③亲人。相思不得相见。④友人。依依
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⑤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
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 、壮志难酬等。 ⑥ 人生。不得志,仕途
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
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二、古诗情感常见类型
类 型 表 现 举 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忧国伤时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高》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建功报国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羁旅愁思,旅途劳顿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思归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乡怀人
军旅生活,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儿女情长,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别离赠酬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贬谪失意 遭贬后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人生杂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教材助解
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忧国忧民类 )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 )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建功立业类 )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思乡怀人类 )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
) 寄情山水类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掌握关键能力 ( 一 ) 准确、全面地领悟思想感情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感情基调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
) 独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冷、凉(暗含冷寂)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秋夕》) 孤、独[ ( 暗含孤傲 )
] 丝(谐音“思”)、泪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愁、泪
[ ]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
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
(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空
)
(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似、空)
( 独、偏 )
(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 送、埋
(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
弃疾《鹧鸪天·送人》) 桃花( ( 用典 )
)
(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访山人
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1)诗中能反映诗人和山人深厚情谊的两个词语是_____相携 和_____共惜 。
(2)请分析后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颈联写归途所见。虽然路上遇雨,但诗人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欣赏起雨后
落花随溪水而去的晚春美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欢快,“逢”“见”突出了心
理细节,表现了诗人的随性和闲适。尾联借“候门童子问”到谁家游乐这个实境,
虚写出返家后内心的轻快。
点拨关键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
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
最便捷的路径。这里要强调几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
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
“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
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
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
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
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
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
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
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
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
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能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
“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
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考生对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一)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点拨关键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
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情感,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
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关键能力之一。应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呢?
(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
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
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
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
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
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
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
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
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
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
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二)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
郑 谷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请结合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 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粘在离人的衣袖
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离人断肠。作
者写梅花的多情其实是写离人的多情,这样写显得委婉含蓄。
点拨关键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
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
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
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三)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 ① 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 “ 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 ” ,年四十始参
镇东军事。②龙泉剑:《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
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
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
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 ① 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
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②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
③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
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点拨关键
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
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
(1)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就暗用了
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暗用典。
(2)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
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
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
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
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
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除夜
韩 疁
频听银签①,重燃绛蜡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
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
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③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注 ①银签:更漏,计时工具。②绛蜡:红蜡烛。③恣:随意,无拘束。
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点拨关键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
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
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
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
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
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
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
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
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宴西楼①
陆 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 ① 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
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
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
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
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
要概括。
答案 ①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
②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
③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
点拨关键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
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
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
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
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
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
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掌握关键能力 ( 二 ) 思想感情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 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
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此作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
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
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步绕松衫。
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 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
点拨关键
1.审题:两看一定
“两看”是指一看所给语言材料是整体型(全诗)还是局部型(诗词的词、句、联、
片等)。整体型需要把文本分成几个局部(层次),局部型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二
看局部型在文本中的位置和内部层次。
“一定”是指确定题型,是情感概括题还是分析题,是比较题还是探究题。
2.答题:表述规范
(1)表述要使用情感术语
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
”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
感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
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
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
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为
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
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思乡之愁等等。
(2)表述要注意情感要素完整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
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14·新课标全国Ⅱ)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
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
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3)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
情感概括题可直接使用上面(2)的形式。情感分析题表述有两种模式:
①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
②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
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分析既要扣住所
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
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练就学科素养 领悟古诗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陆 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注]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 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前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苏 轼
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
请简要分析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 十二月十四日夜雪,诗人雅兴勃发,然而, “ 破屋 ”“ 村饥 ” 的萧索荒凉景
象,使诗人游兴大减,暮鸦惊飞,雪花飘落,才使得诗人稍许摆脱扫兴的情绪。
1 2 3 4 5 6 7 8 9 10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殢人娇①·后庭梅花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②,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
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
声羌管③。
注 ① 殢 (tì) 人娇:词牌名。 ② 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③ 羌管:羌笛,笛曲中有《
梅花落》。
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下片描绘了词人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
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1 2 3 4 5 6 7 8 9 10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其一)
李山甫[注]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注 李山甫,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
名著一方。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多年漂泊长安的失落;春景无人共赏的孤寂;年华消逝的悲伤;求取功名不
得的无奈;渴望建功立业的期盼。
1 2 3 4 5 6 7 8 9 10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 起
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②,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 ①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②蕙若:蕙草与杜若,皆是香草。
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对于友人惨遭贬谪的同情与无奈。
②对于和友人无奈离别的不舍与难过。
③对于朝廷失去贤能之人的惋惜与痛心。
④对朋友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赞赏。
1 2 3 4 5 6 7 8 9 10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音①,燕雁拂天河鲤沈。
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
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
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②。
注 ① 嗣音:传递信息。 ② 《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
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诗歌前两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对音书难寄的感叹;对叔父早日归来的期盼。
1 2 3 4 5 6 7 8 9 10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王孙·秋江送别
辛弃疾①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②,惟有年年秋
雁飞。
注 ① 本词集前人成句而成,写于词人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期间。 ② 昔人非,
出自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
画线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人事沧桑,自然长存的物是人非之慨;英雄落寞的
悲凉;国事日非的伤痛;对朝廷偏安一隅的无比愤懑。
1 2 3 4 5 6 7 8 9 10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怀
张 籍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1 2 3 4 5 6 7 8 9 10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年老体衰之哀;思归不得之悲;仕途失意,不受赏识之愤。
(2)根据前三联,概括诗人的“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头发斑白,视力下降,听觉迟钝,体力衰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风入松
吴文英①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
寒中酒②,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③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
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 ① 吴文英 ( 约 1200—1260) ,号梦窗,其词作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人称 “
词中李商隐”。②中酒:醉酒。③西园:在吴地,是词人和恋人的寓所。
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 2 3 4 5 6 7 8 9 10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注]
[宋]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 黄庭坚,字鲁直。
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基调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