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 熟知高考怎么考
学案1 突破常见文言实词四大考点
考点1 多义实词
考点解读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例如:“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如“收天下
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实词多义
的根本原因。例如“兵”的引申义:(1)士兵,如“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
》);(2)战争,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义就是通
过本义打比方而固定下来的意义。例如:“金”的比喻义为“坚固”。如“金城千里”(
《过秦论》)。假借义就是一个汉字被借为别的字而出现的与原义无关的意义。例如:“
颁 ” 是 “ 斑 ” 的借字 , 假借义是 “ 头发花白 ” 。如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 寡人
之于国也》)。
解题指津
1.语境推断法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
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有些句子的实词还
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例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A项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结合上下文可知,墨子听说“楚欲攻宋”而“悼
之”,这里的“悼”与“哀悼”没有关系,而是说墨子内心有一种“恐惧、担心
”。根据语境推断,该项解释错误。
【应用体验】
(2018·北京卷,节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断,根据语境推断法,解释下列句
中加点的词。
解析 : ① 此句是一个排比性的句子 , 出现了三个时间概念词 : “ 月 ”“ 时 ”
“岁”。“月”和“岁”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一月”“一年”,那么
根据这个语境,“时”处在“月”和“年”中间,根据语境可以推测为:“一
季”。②句的语境是说一般人在面对小事和大事时的不同态度,面对小事“
傲慢”不在意,面对大事则开始行动。那么根据语境,可以推测“务”的意
思应该是:“从事”“处理”或者“行动”。
答案:①一季 ②从事/处理/行动
参考译文:积累微小,月不如日重要,季不如月重要,年不如季重要。一般人喜欢怠慢
小事,大事发生后才行动起来处理它,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
事的。这是为什么呢?小事出现得很频繁,它花费的时间就多,它积累的功效就大。大
事发生得少,花费的时间少,它积累的功效就小。所以善于每天处理小事的可以称王,
善于每季处理小事的可以称霸,临事才来修补漏洞的就危险,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
灭亡。所以,称王的人慎重对待每一天,称霸的人慎重对待每一季,仅存下来的国家危
难过后才会感到悲伤,亡国的君主到了失去国家之后才知道失去,死亡来临后才知道
死亡,亡国的祸患不是后悔所能承受的。霸主的功业很显赫,在于每季的积累;称王的
人的功业名声,在于数不尽的每天的积累。财宝货物越大越贵重,政绩功业与之相反,
能积累微小的才会迅速成功。《诗经》说:“德行虽然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
能举起它的。”说的就是这个。
2.语法推断法
语法推断法是指根据实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以
明确: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
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
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的词义。如2015年高考安徽卷第4题C
项,“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由句中的“接”是动词(接触、结交)可推断“
当事”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该项解释为“权要”是正确的。
【应用体验】
解析:①句是说读书,“章句”是名词,“章节句子”的意思。可推知“治”
是动词,作“章句”的谓语,是“研究”的意思。②“必”是副词,“行”是
“实践”的意思,“蹈”应该作“行”的状语,“而”起修饰作用。可推知
“蹈”是“亲自”的意思。
答案:①研究 ②亲自
参考译文: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对这种情况很气愤。(他)读先王的文章,不研
究章节句子,一定要探究其中的义理才行。(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
,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只诵读先王的文
章)对他自己来说与邻里相比也就没有突出的地方,对他之外来说就不能发扬光
大(先王的义理)。不能发扬光大,先王之道就遮蔽起来了,于是(他)探求天下国
家政理风俗的得失,创作诗歌和文章来宣扬倡导它。
3.对称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
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应用体验】
解析:①句中,“王”在教材中经常出现,“称王”义;其对应位置的“霸”
根据对称推断法,可知,应为“称霸”的意思。属于意思相近,词性相同。②
句中 “ 危 ” 和 “ 亡 ” 处于相同位置 , 其义相近。 “ 危 ” 应是 “ 危险 ” 的
意思。
答案:①称霸 ②危险
4.联想推断法
方法 示例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 2015年山东高考中“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 一句,若判断“次”的意思,可联系课文《陈
课本联
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 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想法
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 一句中的“次”,意为,“旅行或行军在途中
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停留,即临时驻扎”。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 2016年天津高考中“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双音联 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 一句,若要判断“罹”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
想法 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联想双 音节词“罹难”(遇灾、遇险而死),解释为
音节词来推断。 “遭遇、遭受”。
不少成语保留了词语的古义,
2015年福建高考中“会合不可以期”一句中
成语联 可以借助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
的“期”,可以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解
想法 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
释为“约定”。
词含义。
【应用体验】
解析:“善”可联系《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句,都是“友好、亲善”
的意思,作动词。
答案:友好,亲善
参考译文:这时有人举荐太初博学有文采,天子下诏任用他为国子监直讲。恰逢
有个平日不喜欢太初的御史,上书说太初放纵而不遵礼法,不可以担任学官。诏
书就要到了,又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其实宽厚、善良、有政绩,不
是放荡不羁的人。
【应用体验】
解析:“裁”通“才”。
答案:才,刚刚
参考译文:古代的人往往对自己以前管理的地方多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
大概是因为)贤能的人对待百姓像对待家人一样,做官而不能忘记他管辖的地方,
那里的百姓,也不能忘记他们吧。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调到白下做官。现
在戊申年了,感激吕峄亭观察使多次写信邀请,(我)十月五日渡过黄河(来到沭
阳),住宿在钱接三家里。钱接三去世的父亲以前接待过我,他的父亲钱鸣和精
神矍铄有美髯,钱接三和他父亲长得很像,和他谈论我和他父亲的旧事,他反而
不很清楚。(可能是)我离开沭阳时,他才刚刚断奶的缘故。
【应用体验】
解析:“袂”从字形看是衤字旁,和衣服有关,再参考上下文,提到了帽子,那
么这里可以推断为“衣袖”。
答案:衣袖
参考译文:天下不崇尚儒者很久了。当今世上的士大夫,开口说话一定自称儒者。
儒者究竟是怎样的呢?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带、宽大的衣袖,这样穿戴的称为
儒者吗?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注】①不信人:不诚实的人。②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
,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③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孤竹君的长子。
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④扬:原作“杨”,据
黄丕烈《札记》改。⑤自覆:自取灭亡。⑥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解析:C 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C项,
的确、实在。
解析:B 题干与B项中的“鄙”均为谦称。A项,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C项
,鄙陋、鄙俗、鄙琐。D项,鄙陋、鄙俗、鄙琐。
解析:B 例句和B项中的“行”均解释为“节操、品德”。A项,副词,将要。
C项,动词,行走。D项,动词,运行。
解析:C 例句和C项均解释为“空,白白地”。A、B两项均解释为“平素,向
来”。D项,白色的绸绢。
解析:A A项,一种文体名称。其他三项均解释为“不接受,推辞,辞去”。
参考译文: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
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
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
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
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
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
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
,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
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
务了。”
苏秦说:“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
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
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
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
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
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
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
们都不满足现状。您以为满足现状可以吗?(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进
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
老母来事奉您,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目标,本来不和您相同。
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 , 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 , 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
因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解析:B 例句中的“率”为动词,意为“率领、带领”,B项与之相同。A项,
副词,表范围,一律,都,全。C项,顺着,由着。D项,轻率。
解析:C 例句中的“数”为数词,表示约数,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天数、
命运。B项,副词,屡次。D项,名词,数目、数量。
解析:C 例句中的“从”意为“跟随、随从”,C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听
从、顺从。B项,动词,参与。D项,动词,依傍、紧挨着。
解析:A 例句中“间”意为“从小路”,A项与之相同。B项,参与。C项,秘密
地。D项,有时,偶尔。
解析:C 例句中“度”意为“渡过,越过”,C项与之相同。A项,估计,推测。
B项,制度。D项,常态。
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
下,夏人率领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郭
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
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
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
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郭浩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
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快速赶往滑台
,等他们赶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
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
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
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
考点2 古今异义
考点解读
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词语古今意义的变
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
这种情况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去理
解,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成”,“形”
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
“形成”是一个词。
类型 典例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
词义扩大
名了。
词义缩小 “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
词义转移
献身的人。
词义弱化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现在表示仇恨、怀恨。
感情色彩 “卑鄙”在古代指地位低下,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
的变化 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解题指津
方法 内涵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
古今比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双音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照法
所以文言文中的双音词一定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细致比对。
即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今异义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文段中词语意义
联想迁
的方法。比如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 《 桃花源记 》 ), 借助这句话中的 “ 交
移法
通”,我们就知道了“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中“交通”的意思。
博闻强识法对于古今异义词,是需要有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积累才能识别的。比如
“ 江 ” 在古代专指 “ 长江 ” ,“ 河 ” 在古代专指 “ 黄河 ” 。而我们现在说的
博文强
“ 江 ”“ 河 ” , 其范围就扩大化了。再如 “ 牺牲 ” 这个词 , 古代指供祭祀用的牲
识法
畜,而我们现在多是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些与文化有关的词语,仅
靠上下文不一定能知道其意思,所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才是根本。
文句推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词语含义。
敲法
巩固训练
解析:B 币:礼品。
解析:D A项,穷困:走投无路。B项,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C项,博学:广泛
地学习。
解析:D D项,古今含义相同,劳累辛苦。A项,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
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
箱子等。C项,古义,那个人,音fúrén,夫,指示代词;那,那个。今义,名词,妻
子,音fūrén。
解析:A A项,古今含义相同,乱七八糟,杂乱不堪。B项,古义:父母兄弟等,统
指家里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
项,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D项,古义:从,跟随;而,
连词,表顺接。今义:连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
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强调与上文的因果或条件关系。
答案:(1)可爱/值得怜悯。(2)先例,旧事/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
情。(3)意外变故/十分,极,副词。
答案:(4)指给人看/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5)官吏初到任/
从车上下来。(6)迎接/奉承、逢迎。
考点3 通假字
考点解读
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
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通假”的意思是通用、
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被替
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解题指津
利用字形推断通假字三法
方法 内涵 示例
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
增加偏旁, ①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
找出本字 ②失其所与,不知(智)。
式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
更换偏旁,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
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
找出本字 ②距(拒)关,毋内诸侯
旁,从而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
取消偏旁,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廷)。
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
找出本字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旨)极大。
消,从而找出本字。
巩固训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 B.一时收禽
C.或师焉,或不焉 D.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D D项,知:动词,知道。易误认为通“智”。A项,案:通“按”,审察,
察看。B项,禽:通“擒”,捕捉。C项,不:通“否”。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解析:B B项,说:读shuì,劝说。易误认为通“悦”。A项,涂:通“途”,道路。
C项,郤:通“隙”,隔阂,嫌怨。D项,孰:通“熟”,仔细。
解析:D 直:副词,只是、不过。“直”本来就有“只”的义项,不是通假字。
4.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通假字并作解释。
(1)一尊还酹江月
通 释义: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释义:
(3)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释义:
答案:(1)尊 樽/酒杯。(2)颁 斑/头发花白。(3)畔 叛/背叛。
(4)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5)信义安所见乎
通 释义:
答案:(4)生 性/资质,禀赋。(5)见 现/表现,显露。
考点4 偏义复词
考点解读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
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的情况只
能是“急”,故“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类型有:①语
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②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类型 典例
语素意义相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人教必修3《劝学》)中的“舟
或相近 楫”,只有“舟”的意义,没有“楫”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教必修1《鸿门宴》)中
语素意义相对 的“出入”,“出”是出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
“入”的意义,“出”是衬字。
解题指津
偏义复词识别“三根据”“三注意”
方法 示例
根据句 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
子语境 ,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
来判定 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
三 根据语 如 《 孔雀东南飞 》 中 “ 昼夜勤作息 , 伶俜萦苦辛 ” , 状语
根 法关系 “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
据 来判定 指“作”,“息”无义。
根据词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语照应 住 ” ,“ 巷陌 ” 偏义在 “ 巷 ” ,“ 陌 ” 是衬字 , 这从后面的
来判定 “住”字可以判定。
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
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
出入与非常也 ” 一句 , 句中 “ 出入 ” 偏义在
置,可前可后。
“入”,“出”字陪衬在前。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 如 《 孔雀东南飞 》 “ 逼迫兼弟兄 ” 这句中的
定,具有临时性。偏义复词的陪衬语 “弟兄”,从文中内容知道,逼迫刘兰芝的是她
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 的哥哥,“弟兄”是偏义复词。“父子不相见,
三 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 兄弟妻子离散。”(孟子《庄暴见孟子》)这句
注 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 中的“兄弟”不是偏义复词。
意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
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同义复词
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
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
相从许 ” 说 “ 自专由 ” 就等于说 “ 自专 ” 或
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
“自由”;说“相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
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
“相许”。
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
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巩固训练
解析:D D项,“得失”,指得和失两个方面,是并列结构。A项,“去来”偏在
“去”,“来”是衬字。B项,“国家”偏在“国”,“家”是衬字。C项,“开
合”偏在“开”,“合”是衬字。
解析:D D项,“庠序”是同义复词,都是“学校”的意思。A项,“作息”偏
在“作”,“息”是衬字。B项,“少长”偏在“长”,“少”是衬字。C项,
“远近”偏在“远”,“近”是衬字。
解析:A A项,“存亡”指“存在”和“灭亡”两个方面,是并列结构。B项,
“公姥”偏在“姥”,“公”是衬字。C项,“多少”偏在“多”,“少”是衬
字。D项,“浅深”偏在“深”,“浅”是衬字。
解析:B B项,“父兄”,偏在“兄”,“父”是衬字。A、C、D三项都是并列
结构,不属于偏义复词,每个双音节词的两个语素在语境中都有实在的含义。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