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课标Ⅱ)一轮课件: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标签: 暂无标签
高考语文 (课标Ⅱ专用)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五年高考

                             A组  课标Ⅱ 卷题组
一、(2019课标全国Ⅱ,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
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
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
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
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
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
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
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
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
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
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
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
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
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
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
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
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
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
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
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
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
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
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
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
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
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
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
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
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
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内容的梳理能力,体现发展逻辑
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树立正确方法论的观念。
关于数据层,原文说“……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
共享”,由此可知,D项中实现“数据融合”错误,应为“有效存储和共享”。
2.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激发爱国
主义情怀。
C项列举了港珠澳大桥一系列之最,其中“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原文没有体现;另外,应是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而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故C项错误。
3.答案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
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
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的学科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依据题干,筛选、概括三则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
批桥梁建设人才,体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体现出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的科技实力;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先进。从材料一中用我国材料由我国人力建设的
武汉长江大桥到材料二中建成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的发展。
综上,港珠澳大桥领先的建设水平和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二、(2018课标全国Ⅱ,7—9,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
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
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
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
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
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
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
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
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
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
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
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
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
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
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
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
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
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
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
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
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图表的能力。A.先确定主体——科研单位,确定范围——2011到20
13年,再依次对应数值,可知此项正确。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
有所提高”错。据图表可知,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2011年和2012年降低了。
C.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仅有”“回升”对应图表查看,可知此项正确。D.先观察图表内容,
再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合理。此项正确。
方法技巧    解答图表题“三不要”
(1)不要漏掉任何细节,树立每一个信息都有它存在的作用的意识。
(2)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有些内容是针对原文的推断或预测,不可盲目判错。
(3)不要孤立割裂,可借助其他几则材料的信息来理解图表。
2.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理解片面,
据材料一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
概括不全面。B.“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错,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只体
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C.筛选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如“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据此可知此项正确。D.“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说法错
误,材料四中的原句为“很难直接转化”。
3.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
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
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综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主要讲
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意义以及侵权情况;材料三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正面事例,其中提到20
15年修订的法律;材料四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可确定相关方为高校、企业、政府,依
次概括其作用,注意要将具体作用加以概括,不能只是对内容的简单罗列。
三、(2017课标全国Ⅱ,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
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
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
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
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
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
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
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
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
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
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
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
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
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
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第二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
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参与率低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未
说孰轻孰重,但选项却错误地将前者表述为主要原因。
2.答案    AE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从材料一
的图表来看,大部分民众对垃圾分类有正确的认识,近四成民众坚持垃圾分类,过半民众有时进
行垃圾分类,这些均是有助于(有利于)我国垃圾分类的;客观地讲,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实
践可能促进,也可能制约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但选项却仅用“制约”一词,有失偏颇。C.“所
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混淆了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三
段的观点,原文的表述是“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
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选项的说法与文意不符。D.结合材料二第三段
后半部分可知,针对地方政府的拖延、观望,作者提出建议“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同时
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而有关部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
并没有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故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
3.答案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
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
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
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这个工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
施体系建设,完善奖惩政策;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
即可得出答案。
          B组  课标Ⅰ、课标Ⅲ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一、(2019课标全国Ⅰ,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
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
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
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
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
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
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
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                           一年平均湿度(%)
    倍数温
                    70             50            30             10
    度(℃)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5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
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
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
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
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
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
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
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
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
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
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
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
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
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
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
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
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涉及关注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A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
2.答案    C    C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
方案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
纸张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3.答案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
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
科素养,树立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念。
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
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
二、(2019课标全国Ⅲ,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
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
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
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
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
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
                                                     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
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
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
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
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
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
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
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
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
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
                                                       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
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
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
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
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
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
“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
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
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
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
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
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
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
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
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二、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先
进文化,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项,“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错误,应该是“鸟
巢一代”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构成了奥运志愿服务的集体记忆。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生产生活,指引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大时代。
C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原文是“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
护共享秩序”,选项曲解文意。
3.答案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
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
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首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新型’的志愿者”。“单车猎人”作为志愿者的行为目的是
什么,为什么是“新型”的。然后找准区间,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筛选整合。材料二着重
探讨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材料三重点分析单车猎人的特点。最后整合信息,规范作答。
三、(2019北京,1—6,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
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
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
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
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
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
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
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
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
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
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
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
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
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
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
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
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
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
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
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
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
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
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
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
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
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
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
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
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
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
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
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
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
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分)
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引导考生了解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原文第1段写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而“这些
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故A、B、C三项都正确。由原文第2段可知,“无序蔓延
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
中”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选D。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概括内容、分析论点与论据之
间关系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A项,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利于缓解”错误。C项,由材料一第4段最后一句“城市化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
来哪些损失”错误。D项,材料一中并没有针对生物多样性危机提出应对策略。
3.答案    B 本题考查社科类文本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由材料二第4段中的“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
资源及食物”“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A、C、D三项正确。由“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
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可知,“精心保护”的是“花园”,而非“城市中的生物”,故B项错误。
4.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体现
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材料一中并未阐述“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属无中生有,故A项错误。材料二的引文表达
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惊叹,故B项错误。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的
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中作者对热岛效应的看法是“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两则
材料看法不同,故D项错误。
5.答案    A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材料三第2段中说“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
难以抵御夜间冰冻”,而选项却变成了“为抵御积雪的覆盖”,因此A项错误。
6.答案 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
素之一。
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
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
(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
地球家园。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启示学生要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
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城市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第3段论述了城市化严重
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材料二表示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大的进化动力之一,城市对生
物多样性有保护作用;由最后一段可知,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
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表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由第3段可知,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三则材料就同一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论述,启发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去认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要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建设,减
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家园。
四、(2019浙江,7—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
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
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
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
“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
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
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
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
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
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
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
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
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
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
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
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
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
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
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
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
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
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
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
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
                                                  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
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
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
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
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
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
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
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
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              。(2分)
(3)承载的文化:              。(2分)
四、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增强关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A项,“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其(苗绣)历史可
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B项,“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
面”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C项,“苗绣
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在盛
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关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增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B项,“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说“它被发现的时间
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选项曲解
文意。
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内容“三关注”
(1)分析选项中进行比较的内容,关注作者的结论。
(2)分析选项中进行判断的内容,关注事物的性质。
(3)分析选项中富于情感的内容,关注作者的情感。
3.答案 (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
素养,树立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
(2)结合材料一概括,抓住关键语句“苗绣针法有……十几种”“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等,以及对辫绣、结绣的针法介绍来回答。
(3)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结论性语句,如首句或尾句来回答。
方法技巧    概述整合三个“一”
一个原则——回归原文,还原语境原则。
一个方法——抓关键语句,提炼关键词,尤其是段首句、段尾句和中心句。
一条经验——巧妙整合,分点作答,有序呈现。
五、(2018课标全国Ⅰ,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
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
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
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
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
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
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
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
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
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
                                              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
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
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
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
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
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
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
                                      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
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
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
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
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
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
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
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
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
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
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
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
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
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
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五、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潘建伟教授
的那段话中,该项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中,该项表述正确。C.对应信息在材
料三中,该项表述正确。D.“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于文无据。
易错警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同其他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
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混淆是非、混淆时态、曲解文意、武断绝对
等角度设“陷阱”。
2.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通信安全是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
该项“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
一中,“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
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
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表述正确。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于文无据。D.材料二中说,“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
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材料三中说,潘建伟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
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可见该项
表述正确。
解题步骤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词。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
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3.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
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
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
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人民日报》是我国官方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日
新月异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自然》着重报道自然科学方面的新闻;《读卖新闻》是日
本的报纸,着重从日本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新闻的报道侧重
点就会不同。
解题步骤    解答比较材料异同题三步法


六、(2018课标全国Ⅲ,7—9,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
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
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
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
“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
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
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
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
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
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
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
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
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
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
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
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
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
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
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
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
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
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
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六、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A.据图1、图2中2015年相关渠道的市场码洋
数据可知,此项正确。B.据图1中2014年与2015年的年度增长率可知,此项正确。C.据图2可知,
网络销售市场码洋规模逐年递增,可见是逐年赢利;据图1可知,实体店虽然总数较大,但市场码
洋规模增幅不大。故此项正确。D.“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这一过程是2011~2014
年实体店年度增长率情况;“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说法有误,据图1可知,2010~2015年
波动较大,无法以此预测未来是否将趋于平稳。
2.答案    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对应信息为材料一第一段“政府部门出
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正确。B.“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说法错误,于文无
据。原文只是说这种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C.“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说法错误。据材料一原文“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
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可知,“数字出版部门”并不是“已有的”。D.“图书作为
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理解错误。据材料三原文“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可知,“图书作为传播平台”应当改为“互联网作为传
播平台”。
解题步骤    分析概括题“三步骤”

3.答案 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
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三。材料一,关键句
“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必由之路”“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
…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材料三,关键点“快速传
播”“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据以上信息概括即可。
易错警示    准确概括文章内容“三警示”
警示一:切忌只寻找现成答案,无筛选、整合意识。
警示二:切忌只着眼于一处进行概括,无全局、通篇意识。
警示三:切忌只知堆砌罗列,没有分值意识。
七、(2017课标全国Ⅰ,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
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
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
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
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
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
                                                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
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
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
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
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
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
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
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
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
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
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
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
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
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
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
                                                           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
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
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
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方面的不同。(4分)
七、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中“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
源给国家地理频道”不准确,原文是“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
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
2.答案    BC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
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材料一原文是“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D.“随着
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不准确,由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
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观众集中度的比值是下降的。E.“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说法武
断。
3.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
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对这两则
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分条作答。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一、(2018浙江,7—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
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
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
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
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
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
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
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
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
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注]    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
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
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
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
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
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
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
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
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
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
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
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
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
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
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
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
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
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
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
(1)事实依据:                                                                                                                                   (2分)
(2)理论依据:                                                                                                                                   (2分)
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
中。A项“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材料三中原文有“有时甚至会想与
它们进行情感交流”。B项“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错,C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
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错,材料四中原文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
以B、C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三中有“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
一”,材料四中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A项答题区间在材料
一中,由原文“我很高兴发现……在自然里骑车”可知A项扩大范围,并不是喜欢自然的孩子
就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只是“我”发现的一部分人而已。B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中,
读图可知,政府、公司和中老年人占比较小,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中,
由原文“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这一例子和“亲生命
性”这现象的关系可知,C项正确。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四中,这些都是古代的危险源,因而D
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3.答案 (1)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
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
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目为“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
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事实依据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材料一的事实是用来说明对自然的
喜欢不完美;材料二的事实说明自然教育受众群体中儿童和亲子所占比例太大。理论依据在
材料三和四中。材料三理论强调“亲生命性”与生俱来。材料四讲述生物恐惧症产生的原
因。
二、(2018北京,1—7,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
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
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
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
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
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
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
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
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
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
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
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
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
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
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
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
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
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
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
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
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
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
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
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
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
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
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
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
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
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
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
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
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
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
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
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
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
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
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
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
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
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
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
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
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
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
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
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
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  )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二、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是“智
能体”的定语,因此B、C两项错误;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而非“对
计算机思维的实现”,因此D项也错误。
方法技巧    下定义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正确表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多采用判断单句的
形式。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推理能力。A.偷换概念,图灵“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
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而非“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
为的设想”。C.“中文”只是一种符号,实验是为了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
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从而提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
能力”。D.希尔勒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文中“所谓的
‘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表明希尔勒并不认为计算机可以拥有智
能。
3.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以偏概全,联结主义学派研究人
类大脑结构,符号主义学派不研究人类大脑结构。
方法技巧    信息理解分析“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关键词语,如“都”“因而”等;第二步,与
原文进行比对;第三步,避免出现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等问题。
4.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
喻事先做好准备。
方法技巧    成语理解“四关注”:①关注语境;②关注典故;③关注感情色彩;④关注使用对象
和适用范围。
5.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分析推断能力。B.“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原文为
“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
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总有一天会到来”太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为
“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D.“在任何情况下”错误,原文中有
“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知识拓展    分析推断设题“三陷阱”:以偏概全、曲解文意、武断绝对。
6.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推理能力。“异化”指的是“我们的一举一动、生
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沦
为了数据的囚徒”,据此可知C项中“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属于“异化”。
方法技巧    分析推断“两步骤”:①确定题干中所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②与选项一一比对,
重点关注动词和副词。
7.答案 (要点)①早期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对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的认识上。
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奇点、异化等问题的挑战。
③人类应始终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提。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材料一围绕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进
行论述,图灵提出设想,希尔勒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提出不同思考,不同学派对“智能”
的思考和解答都推动了对人工智能认识的深化。材料二围绕人类如何对待“人工智能”进
行思考,包括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奇点”问题的思考、对“异化”的思考。阿西莫夫提
出的三大定律指出“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
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
审题方法    题干关键词分析法:题干要求解答“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
的”,首先明确关键词有“认识”“如何”“深化”,然后围绕题干将文本进行准确分层,提炼
每一层的中心词语。进而归纳作答。
三、(2017课标全国Ⅲ,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
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
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
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
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
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
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
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
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
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
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
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
                                                     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
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
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
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
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
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
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
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
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
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
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
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
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
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三、
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
现上升态势”错。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
2.答案    BC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
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材料一说“博物馆服务于社会
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
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物馆对
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均有误,材料二说“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
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选项以偏概全。E.主客体倒置,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原文为“博
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
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而不是用拉动旅游经济
来提升博物馆宣传和教育的功能。
3.答案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
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要抓住题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
语,先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答题区间为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中
“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
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
                             三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吉林名校一联,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林鸣是一名国家
培养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他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
国的工程建设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一个节假日,林鸣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
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
养。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自项
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
国工匠”。
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
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港珠澳
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
一个超级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
考量。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人的思路,改变城市化的观念。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对现状的理
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
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
一次。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纪录是46.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
                       (摘编自《独家专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材料二:
“说到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大桥,我们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孟总说。
珠江口水域面积大约2100平方公里,半径60公里以内有14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7座机场,地
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今天更是国家发展珠三角,特别
是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大湾区”前景非常辽阔的一个经济大舞台。从20世纪80年代开
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
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
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
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
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
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
                               (摘编自长篇纪实文学《天开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桥》)
材料三:
由33节巨型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
和200万吨混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
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定要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么重要的工程,如果我们还简单重复,那就对不
起肩负的这份职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在大桥设计之初,就定下目标
——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大桥故事”。
勇于开始,敢于尝试,沉管制造的一项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2012年,伶仃洋深处牛头岛,数千名
工人在荒岛建起一个足有10个足球场大小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
厂。
从未制作过模板的工程团队,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自动化模板制造,并集成开
发了钢筋流水线生产、大型全液压模板、混凝土控裂、管节顶推等成套技术,提高了工效和
质量。
为了让沉管能经受近30米厚海底淤泥的重压,设计师们开创性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解决了沉
管隧道深埋的难题,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做到了深海沉管“滴水不漏”。
                        (摘编自《海上工匠——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和它的建设者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衡量港珠澳大桥这一类超级工程建设的意义,要考虑它的工程经济指标,更要看到它的社会
发展的战略价值。
B.珠江口水域大,周围城市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这是建
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
C.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改变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滞后,发挥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
和辐射作用大有裨益。
D.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在中国没有先例,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其关键技术是中国
工程师自主研发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港珠澳大桥的沉管制造多项创新成果的产生,源于全体建设者敢为人先、众志成城、攻坚
克难、不懈奋斗的精神。
B.材料一结尾一段写林鸣打算在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在桥上跑步,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
他希望看到自己的成果的喜悦、自豪之情。
C.材料三开头部分列举了很多数据,并用世界第一高楼和中型航空母舰作说明,是为了突出今
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
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援引了工程设计负责人的言语来解说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情况,这样
写可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和意图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一、
1.答案    B B项对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主要原因,分析有误。原文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
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
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
2.答案    C “是为了突出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为了突出
工程的艰巨。
3.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体验、认识角度来报道,彰显超级工程建设者
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开明远见、坚定信念;②材料二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于经济建
设与发展的价值角度来报道,突出港珠澳大桥对于珠三角、“大湾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重
要推动作用;③材料三侧重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角度来报道,强调自主
创新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意义。
解析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可以从以下原文中筛选概括:材料一:建设
者的角度: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林鸣对这一带很看
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
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
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材料二:港珠澳大桥的影响:孟凡超说:“香港通过珠三角东岸这
一侧的交通互联互通,已经实现了和内地,比如深圳的经济勾连。但和西岸,和澳门这边基本上
是一个空白,原因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天堑的阻隔,导致珠三角西岸经济开发建设明显滞后,经
济布局相对薄弱,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进一步发挥我们香港经济在大湾区内的龙头和辐射作
用,建一条港珠澳大桥就显得很有必要。”材料三:从大桥建设的自主创新的角度:由33节巨型
沉管连接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它将直接消耗33万吨钢筋和200万吨混
凝土,足以建造8座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
每节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重约8万吨,大小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但在此之前,中
国工程师还没有做过外海沉管隧道,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需要十几亿元。
二、(2019陕西汉中检测改编,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5日,我国运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2018年1
1月6日,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西安举行,我国计划今年年底北
斗导航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
2016年,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已经为全国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提供北斗精准服务,在城市燃
气、城镇供热、电力电网、供水排水、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北
京燃气集团把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率先应用到燃气全业务链,全市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由7
0%提高到90%。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芯片装机已经超过3000万片,随着地
基系统建设,北斗在部分地区可以提供厘米级、毫米级的服务。无人汽车、无人机、机器人
等都需要高精度位置服务,北斗导航应用前景广阔。
                                             (摘编自中国证券网《317城已覆盖北斗
                                                  系统 多领域应用正加速推进》)
材料二
2012年12月27日信息


相较于美国GPS的研发,北斗系统起步晚了20年,但到2020年左右,北斗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
力。届时,北斗系统将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北斗”卫星系统
虽已形成区域导航定位能力,但基本上是以满足商用服务为主。不过其具有很大的军事应用
潜力,将成为我军摆脱对外国导航系统依赖、支撑我国信息化军事系统的关键。
材料三
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将把多种类型的近30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卫星将
正式开始全球组网。2017年下半年,我国计划发射6至8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颗
卫星的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
球服务能力。
北斗的产业化应用之路也正全面提速。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
11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70%。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
认为,通过积极推动北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融合发展,围绕“北斗+”
与“互联网+”形成的新业态增长迅猛,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逐渐显现。
                               (摘编自宋杰《北斗+互联网+其他行业构建新兴产业链》)
材料四
北斗导航系统和GPS的主要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体制的区别,GPS是一个接收型
的定位系统,只转播信号,用户接收就可以做定位了,不受容量的限制。“北斗一号”是双向
的,既有定位又有通信的系统,但是有容量的限制,GPS是美国军方控制的军民共用的系统,对
世界开放。另一方面就是它的用途和特点是不一样的,GPS解决了一个在哪里的定位问题,北
斗不仅仅解决了在哪里,还解决你在这里他在哪里的问题,北斗的用户终端实际上是具有收发
功能的,北斗是一个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功能的设备,在用户群上是不一样的,接收的场合也不
一样。北斗导航系统的潜力所在,主要在定位通信综合领域上,对这种综合功能有需求的领域
都会得到充分的应用,现在仅有定位需要的客户,对北斗的需要不迫切。但是对于既需要位置
又需要把位置传递出去的用户,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非常有用的。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的性能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 各种行业应用
B.北京燃气集团 燃气全业务链 提高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
C.北斗系统的产业化应用 相关科技 “北斗+”与“互联网+”新业态
D.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区域导航定位能力 全球覆盖、服务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6年,国家北斗精准服务网为全国317座城市的各种行业提供的精准服务甚至可达到厘米
级、毫米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B.与试运行之初相比,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覆盖区域扩展,定位、测速精度提高,2012年末正式提
供亚太区域服务。
C.根据材料二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2012年末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景及主要服
务对象、应用潜力。
D.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晚,发展快,其性能不断改善,应用潜力巨大。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导航系统的主要区别。(6分)
二、
1.答案    C C项,应将“相关科技”改为“国家推动北斗与其他科技的融合发展”。
2.答案    A A项,应是在部分地区。
3.答案 区别:技术体制不同,GPS不受容量限制,北斗导航有容量限制;用途和特点不同,GPS
解决定位问题,北斗系统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功能。
三、(2018陕西汉中质检改编,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
校”),我市又有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小学、洋县青年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至
此,我市已有5所中小学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
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
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传承项目包括戏
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类
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
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
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又要辐射社区文化建设。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编自2018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图一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图二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
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
浅,碎片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分、不整合……
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第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
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
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
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
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
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编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
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
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
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
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
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人心。抽去
“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
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
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生互爱,尊师爱
生。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力,
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
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
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
足的“短板”。
                                            (摘编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学校中
营造一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属于理念及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一部
分,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C.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资
缺、涵养浅,碎片化、不系统等问题。
D.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只是比赛拿奖,校园文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
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侧重介绍在全国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材料二表明,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较少,这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瓶颈;被调
查教师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
C.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序
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
D.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从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总结反思、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整合现
有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等角度,来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3.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
1.答案    D “不只是”曲解文意,原文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
2.答案    A “在全国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偷换概念,原文为“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
学校创建活动”。
3.答案 ①思想理念方面:要“道”“术”并重,找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心和支撑点,大力营
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②课程设置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园课
程,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园课程。③师资培养方
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④资金保障方面:筹
集专项资金,利用网络资源,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实现传统文化入心入脑。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两者同属文化
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
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
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等概括答题要点。
              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甘肃张掖三诊,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测试等形式为主。教师仍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频繁操作设备、组织课堂活动、批改作业、进行网
络互动等,这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
果难以保证,教学观念并无更新。智慧教学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数字化教学相比,
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向智慧学习环境转型,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
变。智慧教学平台能自动向教师推送备课素材,引入外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自动分析学生作业成绩,等等。师生间实现课内外、
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
                 (摘编自杨现民《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教育研究》2014年5期)
材料二: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
资源“杂货铺”,为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使用的人少之又少?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参照
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例子。一是走产教融合之路。主持院校联合了全国3个行业
协会、45所院校和5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整合,率先实现全国金融专业群(包括院
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建”的
问题。二是更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运营等工作场景转化为数
字化模拟应用场景,尝试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大大激发教与学的活力,解决了
优质教学资源“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实行多元评价。设置校企“在线双导师”,支持教师
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
主的模式,提高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解决了资源库应用效果“怎么评”的问题。
                (摘编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好还得用好》,《光明日报》2018年5月25日)
材料三:
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开始将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英国、爱沙尼亚、
芬兰等也正计划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使用快速变化的技术来驾驭世
界。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
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主题内容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所
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数字化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模拟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应用知识或
技能并展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这些
做法对于我们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思想纠偏”很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余胜泉《欧洲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与
                                           启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1月)
材料四:
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
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
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
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
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
索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
                                         (摘编自王森《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
                                           回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1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学主要采取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等形式,存在师生间、生生间缺
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观念守旧等不足。
B.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智慧教学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
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
C.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很好地利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在
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D.欧洲不少国家十分重视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希望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和转变教师的
角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相比我国当前的数字化教学,未来的智慧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开放,师生间的互动将更
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B.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是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与种类,忽略了学习者的
实际需求,无法提供足够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C.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这既与数字化技术虚拟化的特点有关,当
然也与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有关。
D.在世界范围,积极改变传统教育、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数字化教育相
对于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
3.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6分)
一、
1.答案    B “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无中生有。
2.答案    D “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错误,原文有“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
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的表述。故选D。
3.答案 (1)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2)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片面追求“大而
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3)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4)把教师
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5)在实行数字化教育时忽略人文意蕴的
培养。
解析 结合文中的句子“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教学资源库
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
铺’”“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
习’”“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
息”“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二、(2019吉林一中质检,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八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
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
随其后。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
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
0亿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
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
                                                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
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
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
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
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
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
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
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
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国家统计局近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 257亿元,占我国2
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
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 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
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
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
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
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
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
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
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
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
深度挖掘IP价值,实现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
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
                                               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过
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八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
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
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
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
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
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
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3.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6分)
二、
1.答案    B “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为“满足了观众多样
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2.答案    C “营业收入占……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错误,原文为“同时从8.2%的增
速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
3.答案 ①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
“必选项目”。(或“‘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②材料二意在说明这
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③材料三
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的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
力的文化IP。
解析 可根据文章标题中的“透视过年方式之变”“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我
们还缺点啥”和文中的重点句子“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今年
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流浪地
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
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
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概括答题要点。
三、(2019陕西质检,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
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就有10道,若将附
带在其他工作的文件计算在内,已出台的“减负令”多达50多道。如果将地方出台的“减负
令”算进来,过去60余年,我国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
其实,过去60多年的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不
同时代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的社会价值观。梳理国家层面以专门文
件方式发布的10道“减负令”,我们发现,每一道“减负令”所对应的“症状”,都是因片面追
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稍微不同的是,不同时期学生课业负担的程度与社会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式和程度各异。
2018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
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
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联手
排查、全面治理。数据显示,在调查样本中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其余62%的学生都
报了辅导班,可见报辅导班是普遍现象。
“中小学减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
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
从以前老百姓关注的学生“课业负担”到如今的“课外负担”,一字之差,折射出“减负”这
个老大难问题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引发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
                                         (摘编自柯进、王家源《减负:艰难中前行》,
                                                   《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
材料二:
《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中
国教育中的一道难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被称作当代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症”。
《报告》中,针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发起的学业负担调
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
眼镜”越来越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图1 父母对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原因的认识

      图2 家长对“减负”的看法
                         图3 家长对如何“减负”的建议
                                          (摘编自《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材料三:
“减负”并非意味着不留作业,更不是说让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减负”是要把学习的
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孩子的课业负担来自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过分强调重复书
写、记忆的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强化与自由想象。作业占据了学生们太多课余时间,没有留
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此,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水平,从而提高教
学质量。
对于学校来说,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现好奇、自由想
象、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索,从而唤醒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构筑每一名学生的自我激励系统,让每
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赋。教师也要转变,要从关注学习成绩本
身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学生成长经历、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从而进行个性
化的指导和精准助学。学校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建构课业负担检测预报模型,实行
基于事实的时时跟进检测制度,提高“减负”效果。
                                       (摘编自戴立益《“减负”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
                                             学生》,《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逐渐增多,这些现象和课内外学
业负担过重不无关系。
B.父母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有多重因素,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升学压力大、家长焦虑”,其次
是“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
C.对减负问题,超过75%的受调查者支持减负,但近30%的受调查者为了孩子的升学考试可以
接受现状,改变的意愿不强烈。
D.减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56.26%的家长建议以寓教于乐、提升孩子兴趣的方式达到目的,且
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会呈正向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我国的社会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
的社会价值观。
B.“课业负担”和“课外负担”是压在中小学生肩上的“两座大山”,当前学生的“课外负
担”已经超越了“课业负担”。
C.材料三指出减负不是取消作业,更不是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留给学生自由和充足的思考时间。
D.研究者针对家长对“减负”的看法及对“减负”的建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数据显示,家长
中多数人赞成“减负”,并提出了许多“减负”意见。
3.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
实简要分析。(6分)
三、
1.答案    D 解答此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尤其是对重要概
念的理解,要将选项代入原文比对理解,看是否有问题。“且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会呈正
向增长”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一信息,属于主观臆断。
2.答案    B 解答这类题,需要快速通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对图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
作出判断。“当前学生的‘课外负担’已经超越了‘课业负担’”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
“呈现出新的特点”。
3.答案 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①课程学习的负担重;②课外学习的负担重;③学生心理负担
重;④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减负途径:①各级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②教师要提高教学
效率,优化课堂教学;③学校要配置多元课程,促进课程的有效实用;④家长的期望要合理化,正
确对待子女的成才;⑤社会上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答案分散在材料中,要注意的是必须进行归纳概括,而不是简单摘抄原文句子。
四、(2018甘肃兰州二模改编,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进展》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的光污染正在持续恶化——2012年到2016
年每年10月份的卫星观测数据表明,人工照明面积正在以2.2%的幅度逐年增长。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夜空照片,考察世界各地夜空究竟有多少人造光线,其中,大部分人工照明面
积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开始兴起的时候,工业蓬勃发展的国家需要额外的户外照明
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光污染的增长可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相关联。随着南美
洲、非洲和亚洲国家的GDP急剧上升,人工照明的使用也在增加。
不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工照明情况在卫星图像上显得更加稳定,这是因为研究中使用的卫
星只能“拾取”旧灯泡的红色、橙色和黄色光,而发光二极管(LED)的蓝光不会显示在图像
中。LED光源比旧光源效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许多城市和家庭都开始换用这种光源,以减少
开支,降低能源消耗。国际空间站采集的图像显示,城市已经从过去的黄色变成蓝色,与此同
时,城市的扩张正将这些明亮的边界推向更遥远的地方。
虽然光污染不像空气污染那样致命,但仍会损害健康。时间生物学专家正在研究睡眠和觉醒
周期对健康的影响,人造光特别是蓝色人造光容易在人准备入眠时触发觉醒,过度接触夜间光
线已经与癌症、肥胖等联系在一起了。
                                             (摘编自2017年11月29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许多城市用LED灯来代替高压钠灯或金属卤化物灯作为路灯,这样不仅更亮,还可以节
约能源。但由于LED灯散发的光在可见光光谱中占到更大比例,灯光洒下的范围越来越广,随
之而来的光污染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城市光污染已造成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夜晚看
不见银河。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会让春天提前,甚至会伤害到动物和植物。但从相关调查来
看,光污染问题尚未引起民众的关注。

                                                                (有删改)
材料三
光污染很难像其他环境污染那样通过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光污染与传统
的环境污染类型相比,不仅具有无形、无味且更易被发现的特点,而且在光照过程中产生的光
辐射,会被周围的树木、花草等自然因素或人工建筑及气象环境所吸收或阻断。但光污染带
来损害后果的过程往往较为复杂,短时间的光污染不会有太大的损害,如果长期处于光辐射的
环境之中,环境自净能力饱和,光污染的危害就会渐渐凸显。结合这些特征,光污染防治应从源
头入手,多种防范举措共同作用,事先对光污染有效控制。
                                                                     (有删改)
材料四
2009年国际天文年期间,天文学家曾呼吁公众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保护黑暗夜
空不受光污染。日前,杭州市政府公布《杭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除特定区域设
置功能照明设施外,还应划定城市黑天空保护区。比如在西湖西部群山地区,必须无条件禁止
亮灯,以避免该地区受到光污染的影响,“让城市也有看星星的地方”。除了杭州,此前在西藏
阿里等地,也有一些类似探索,建立了相关的保护区域。尽管名称不同、形式不一,但选择的都
是自然生态条件较好、动植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也对减少光污染对这些地区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地区还出台相关规定,以使人们形成对城市照明的正确
认识。比如对照明的时间、地段和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对亮化、美化的过度追求,
在城市照明设置中遵循绿色环保、关注自然的原则等。然而,由于目前相关法律还比较滞后,
“受到光污染后该找谁解决”“如何处罚光污染制造者”等核心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治理
效果也就十分有限。
                                              (摘编自陈娟《找回消失的那片星空》,
                                                    2018年1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中光污染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光污染的持续加重与夜间人工照明的使用增加有关,近几年全球人工照明的面积正在以2.
2%的幅度逐年增加。
B.发展中国家的光污染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发达国家,是因为它们工业的蓬勃发展需要额外的
户外照明以提高GDP。
C.光污染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相比,不仅无形、无味,而且更易被发现,光照中产生的光辐射
也易被吸收或阻断。
D.光污染改变了自然的昼夜循环,这不仅会损害人类健康,还会影响到天文观测、生物的多样
性、自然生态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家庭用LED光源代替旧光源,这不仅可以让城市和家庭的照明变得比原
来明亮,而且还能减少开支,保护环境。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光污染是一种轻微环境污染,因此受到光污染时都
采用忍受的措施,不与当事人交涉。
C.带来了诸多破坏的光污染,长期被人们忽视,与其危害的潜在性不易被人们发现,人工光源的
使用未被人们科学认识等因素有关。
D.光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用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其危害,因此光污染的
治理只能从源头入手,采用预防的方式。
3.怎样才能有效进行光污染的治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四、
1.答案    B “发展中国家的光污染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发达国家”于文无据,文中只有“大部
分人工照明面积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表述。
2.答案    C A.“保护环境”错,原文为“但由于LED灯散发的光在可见光光谱中占到更大比
例,灯光洒下的范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光污染也不容忽视”。B.强加因果,二者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D.“不能用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其危害”错,原文为“光污染很
难像其他环境污染那样通过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
3.答案 (1)从环保的角度,转变人们对光污染的认识,倡导人们科学用光;(2)从法律的角度,建
立健全光污染防治的环境立法,使光污染的防治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有效治理光污染,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光污染防治应从源头入手,
多种防范举措共同作用,事先对光污染有效控制”“一些地区还出台相关规定,以使人们形成
对城市照明的正确认识”等概括答题要点。
五、(2017宁大附中一模改编,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北京时间4月4日,曹文轩在意大
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获得了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
破。
“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作为首位获此殊荣
的中国作家,他获奖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文学、儿童文学的信心。“这次得奖的意义还在
于帮我论证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
童文学。”
30年前就看好曹文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张秋林十分兴奋,“当时我就觉得他会成
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式人物”。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曹文轩的获奖是一种文化自觉,会
整体提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信心”。
出版行业另外一位资深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被认为是中国童书市场“黄金时代”的过去
十年,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更恰当,但曹文轩的获奖一下子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度和
创作水准。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说,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确实很火,但这个市场应该用更好的商业理
念、价值观去规范、定义。不过,无论怎样,曹文轩的获奖,对于中国童书发展都有巨大的积极
影响,曹文轩获奖之后才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2016年4月7日“一财网”)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
安徒生奖。儿童文学的“诺奖”桂冠,首次花落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近年来的童书阅读热,更凸显了儿童文学市场的“饥
饿”。不少人认为,曹文轩的获奖,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份自信。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一样,曹文轩此次获奖,
也许能缓解中国儿童文学渴望被世界认可的焦虑。这是一次提振信心、扩大视野、走向世
界的良机。
尽管对中国儿童文学充满自信,但曹文轩仍有忧虑,“童书市场的整体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利
益这条狗,撵得我们不停地往前跑,往金山银山跑,以金钱来衡量并炫耀它的价值,忘记了儿童
文学对孩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这个局面需要得到调整,需要我们的作家能够退回来,退到文
学,退到艺术”。
“我国儿童数量多、需求大,作家资源相对紧缺。”张克文指出,我国目前有3亿多未成年人,
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全国580余家出版社,有5
20多家都在出版童书,但却像一盘散沙,个头不大、实力不强、专业性也不够。激烈的竞争,还
催生出急功近利的氛围,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留给作家创作的时间、编辑打磨的空间都变得比较紧迫,缺乏时间与耐心去打磨精
品;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作品资源被各家激烈争夺,有的作品形成了庞大的系列、过多的版
本,也造成了孩子的选择困难。”陈晖说。
“市场上很多工作室攒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很有市场,但质量堪忧。”刘国辉曾跟
曹文轩去一个县城推广文学阅读,当地语文老师告诉他们,一些过于强调娱乐性、胡编乱造的
书,孩子们难以分辨,难免喜欢,但对于成长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儿童文学健康发展,离不开作
家的自律,更需要发挥、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摘编自2016年4月6日“人民网”)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儿童文学有高原和高峰,但也有低谷和沙漠。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的儿童文
学创作、儿童图书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发生了巨变。但我们与世界上的儿童文学强国、童
书出版强国相比,依然还有差距。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海飞认为,目前中国儿童文
学的两大软肋是“格局”与“想象力”。“我们的作品缺乏令人震撼的文学大格局,缺乏令
人震撼的文学力量。”海飞说:“国内儿童文学界始终有现实主义文学与幻想文学长长短短
之争,其实我个人认为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中国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西方畅销
全球震撼世界的《哈利·波特》,毫无疑问是文学想象力之王。”
                                               (摘编自2016年4月6日《河北日报》)
材料四:
随着童书市场的继续繁荣,投入到童书市场的人才、资本将持续增加,童书市场将进入一个竞
争异常激烈的动荡期,或者说将进入一个剧烈的变化期。对于目前在童书市场厮杀的大部分
参与者来说,一个残酷的时代即将来临。“黄金”是大家的“黄金”,“白银”却不是谁都能
捡到的“白银”。“强者”凭借着已占有的出版资源、渠道资源、专业人才资源及品牌优
势,将会愈来愈强,童书市场很有可能会进入“大鳄”时代,原本很弱小的出版社可能会更加窘
迫,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铩羽而归。
无论是几百家出版社对几十个实力作家的争夺,还是对境外童书版权的哄抢,都显示出,目前国
内童书市场对于出版资源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僧多粥少的局面暂时很难改变,竞争只会
更加激烈。类似浙少社对各社的“掐尖”、众多出版社与书商提钱坐等“凯迪克”[注]揭
晓、莫言获奖即身价几何倍增等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太可能出现某一元素为王的现象,成功的出版商必然是综合竞争的胜
利者。但显然,中国的童书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黄金十年”应该是一个“内容为
王”的时代,一个作家、一个选题甚至是一本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出版社崛起的决定性因
素。渠道是“黄金十年”的一个败笔。但未来几年,童书市场的最大变化很有可能出现在渠
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渠道为王”的时代。掌握、利用好新的渠道,整合好各种渠
道资源,一些出版商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有删改)
[注]    凯迪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和材料二传递的重要信息有相同之处,都报道了曹文轩获奖的消息,都介绍了曹文轩
获奖的意义。
B.材料二着重阐述中国儿童文学在创作、出版、市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表达了对中国儿童
文学的忧虑和绝望。
C.材料三中,海飞认为我们与世界儿童文学强国相比依然有差距,呼吁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
学大格局和文学想象力。
D.材料四说中国的童书市场并不成熟,预言未来几年的童书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渠
道为王”的时代,一些掌握渠道资源的出版商会一飞冲天。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曹文轩获得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也打破了人们心
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
B.曹文轩获奖后毫不掩饰他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信心,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最好的
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C.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但童书市场竞争激烈,作家资源相对紧缺,导致童书质
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D.即将到来的残酷的黄金时代,“强者”将更强,而原本很弱小的或非专业的出版社可能会更
加窘迫,甚至会铩羽而归。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构建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强国的看法。(6分)
五、
1.答案    A B.“绝望”错,原文只是表达忧虑,没有绝望的意思。C.“海飞认为我们与世界儿
童文学强国相比依然有差距”错,原文没有说这是海飞的观点。D.“会一飞冲天”错,原文为
“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2.答案    C    A.“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错,材料一说“这
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B.“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
儿童文学”错,材料一说“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是曹文轩“多年
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D.表述欠准确,材料四说“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
铩羽而归”。
3.答案 ①利用曹文轩获奖的契机,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导中国儿童文学走
向世界。②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选择。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③作家要少一些功利之心,静下心来搞好创作。让作品回归文学和艺术,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
艺术性。④出版社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作品质量,争取多出精品。⑤重视儿童文学的发
展,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⑥进一步规范童书市场,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
避免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引导童书市场良性发展。
解析 可从作家、作品、出版社、市场规律、曹文轩获奖的契机等角度,结合四则材料谈看
法。
                  C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应用创新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2019 5·3原创冲刺卷二,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月3日,嫦娥四
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
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
“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
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
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
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
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
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
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
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
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
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
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
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
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
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
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
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
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
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
制成功。
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
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
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
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
联合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
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奔赴月球背面,35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
下取得圆满成功。
B.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
视勘察、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的一张360度全景图,是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
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D.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
后,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它也是
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B.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无法完成,嫦娥四
号登陆对研究月球、太阳系的价值就无法凸显。
C.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
的仪器,其具有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D.“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陆
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3.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6分)
1.答案  D “将有突破性发现”表述不准确,原文为“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
2.答案  B “鉴于……,……无法凸显”曲解文意,原文为“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
划造成很大困难”。
3.答案 ①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②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③嫦娥四号实
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
可能;④嫦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方,为中外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
本。(答出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四点及以上得6分)
解析 本题的答题区间散布在三则材料中,回答时应紧扣题目要求,从嫦娥四号的意义作用入
手,抓住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如材料一的两个“首次”以及“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
多项关键技术”,材料二中“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
有重要价值”,等等。同时,要善于概括整合,如材料三中对LND研制过程的介绍,对搭载的4个
国际载荷的介绍。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