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
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
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栏
目
01 真 题 体 验
导
航
02 考 情 分 析
01 真 题 体 验
一、(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
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
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
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
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
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
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
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
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
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
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
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
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
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
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
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
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
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
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
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
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
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
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B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
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
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
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
原因。
解析 A 项,答题区间在第二段第三句 “ 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
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选项说“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扩大范
围。B项,由第三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激活发展活力”“即使是一个已
经发展……妨害城市发展”可知正确。C项,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二句“不断形成具
体的意义共同性”,选项说“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混淆是非。D项,“是影
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全文只在末尾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
原因”的论述,选项属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解析 C 项, “ 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 错误,文
中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分析了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以第三段为例,本段
分析了“制度弹性”这个概念的正反两面,即“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以及其反
面的动态发展,即“过于注重……”;但是没有分析正面的动态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 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
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一般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几
个主体段落的起始句和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等,这些往往直接表明了
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通读全文,作者是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并列
来谈的,并未谈及前两者跟后者的关系,选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二、(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
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
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
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
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
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
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
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
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
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
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
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
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
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
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
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
扰,其目的正是为了(原卷如此。应为“其目的正是”或“正是为了”——编者注)保护地球
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
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
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
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
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D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
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
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无中生有。B.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简单地归纳为“限制排放的问题”,表述不当,属于以偏概全。C.“为后代设定义务
”表述不当,原文第3段结尾说“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
设定义务”,可见该项不合事实。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 C .无中生有。 “ 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 ,于文无据。答题信息主要
集中在第3段中的“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
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
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但这并不能彰显“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B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
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
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
角。
解析 B .表述绝对化。即使 “ 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 ” ,未
来依然会有多种可能,无法确保“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02 考 情 分 析
2018年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在题型、分值上没有变化,但命题角度
让人耳目一新。3个小题一改前些年区分度不明显、考点交叉设置的弊端,在命题
思路上非常有层次性,考查内容各有侧重性。表解如下:
第1题 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
内容理解题 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属送分题目。
第2题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
论证分析题 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第3题 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
观点推断题 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