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专题五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
鲜明、生动
——繁就简,标新立异
特色课堂 从逻辑角度解答逻辑推断题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语言应用板块的第21题,出乎意料地考了一道推断题,
让人眼前一亮。传统高考试卷中语言表达应用板块的命题,一般仅限于语法(或以语
感替补)、修辞两个层面,很少触及逻辑,特别是从来没有专门设逻辑方面的题目来
考查。而这一次专门设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体现了高考命题专家组认识到
了语言逻辑思维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又因为以前忽略了逻辑方面的考查而带有
补缺和反拨的意味。
这道题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其语文表达能力不能仅仅
局限于对语法(或语感)的掌握,也不仅仅满足于对修辞的熟练运用,还应该高度重
视语言逻辑思维及其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时代和
未来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栏
目
01 真 题 体 验
导
航
02 解 题 方 略
01 真 题 体 验
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试卷中的逻辑推断题全部列举如下,我们进行逐一地分析
研究,或许能获得有益的启示。
1.(全国卷Ⅰ第21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
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
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不是取得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个假言判断中的条件判断,条件判断陈述事物甲或情况甲是事物
乙或情况乙的必要条件,即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一种可能性的关系,结果的成立一
定要有前句这个条件,但具备前句这个条件时,却不一定能推出后句这个结果。①
中,“学习工科”为“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索兴趣”这个结果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它是
后者的必要条件,但不能保证“学习工科”就必定会有“激发好奇心、培养探索兴趣”
这样的结果。而原文中的意思,“好奇心”和“探索兴趣”要为将来取得好成绩打基础,
必须有绝对的保障,但仅仅是选择读工科,却不一定能得到这种绝对的结果。结果
没有保障,所以这个判断有误。
②中,对应的原文也是一个条件判断。同理,有“浓厚的兴趣”这个必要条件,
不一定就有“取得好成绩”这个结果。“浓厚的兴趣”是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其他如勤奋、智商等条件,所以,有了浓厚的兴趣,未必就能
取得好成绩。
③中,对应的原文仍然是一个条件判断。同理,有了“好成绩”这个必要条件,
也不一定就有“毕业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这个结果。取得好的成绩,是能适应
社会需要的条件之一,适应社会需要还需要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条件,所以,
取得好成绩,毕业后未必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2.(全国卷Ⅱ第21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
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
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
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
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
解析 ①是由一个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把它还原成一个归纳推理的形式。
前提1: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
济有了较快发展。
前提2: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
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结论: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但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说,前提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城市因改名而取
得经济较快发展的例子,而“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个结论却是普遍性的,
结论的范围比前提大,这样,结论就不一定可靠了。
③句,其实是一个演绎推理。我们把它还原成三段论的形式。
大前提:(城市)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小前提:如果(我市)更名。
结论: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就是①判断中的结论。因为前提是错误的,所以这个演
绎推理是错误的。
②与③是同一个推断,③从正面推理,上面已作分析。②是从反面推理。②③
两个推断因为大前提错了,所以无论怎么推断都是错误的。
在没有掌握一定的逻辑推断常识的情况下,逻辑推断题只能借助生活常理来判
断。
3.(全国卷Ⅲ第21题)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
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
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
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
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发生火灾 。
③__限制燃放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 中,火灾只是造成人身伤亡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条件,但不是有了火灾就
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因为还要看火势状况、安全通道等环境因素,还有人员的警觉和
敏捷状况等多种条件。而对应的原文表达成一种必然的联系,实际上是转换成充分条件
关系,所以,由”一旦引起火灾”不一定能推出”造成人身伤亡”的结论。②中,与①同理,
燃放烟花爆竹也只是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如用火不慎、电线短
路、煤气泄漏等情况也可能引起火灾,所以,“限制燃放”仅仅是避免“发生火灾”的原因
和条件之一,但并不是避免“发生火灾”的全部原因和条件。对应的原文把这个必要条件
关系表达为充分条件关系,因而推论错误。③中,与②同理,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引起环
境污染的可能性条件之一,还有其他原因(条件)可能造成污染,例如,生活垃圾、建筑垃
圾、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漫溢等。所以,“限制燃放”也只是减少了造成环境污染的一条
途径而已,但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污染。对应的原文表达为“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
污染”,把必要条件关系表达为充分条件关系,所以推断错误。
02 解 题 方 略
“逻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语言逻辑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我们通过对2017年
高考试卷中的三道逻辑推断题,以及相继涌现在各种高考复习资料中的大量此类逻
辑推断题的分析,将其病误类型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强加因果(或强加联系)、条件
缺失、片面夸大、过于武断、违背事理。
一、强加因果(强加联系)
本来不相干的两件事物或两个因素,强行把他们联系起来,或硬是说成因果关
系。
[ 典例剖析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文明有赖于规则的涵养,汽车文明也不例外。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重新定义
了交通格局与交通规则。但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交通规则,而是遵守规则的意识。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一些
漠视交通规则的陋习,直接破坏了路况,造成交通拥堵,也提升了路怒症的爆发几
率。
①不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重新定义了交通格局与交通规则,而是汽车的普及。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并不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 。
直接关联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题指导一些漠视交通规则的陋习,不可能直接破坏了路况 ] ① 强加因果。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只能重新定义交通规则;而交
通格局的变化只能由汽车普及来决定。②强加联系。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和交通
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没有直接的关联,前者是主观意志,后者是客观情况。③
强加因果。漠视交通规则和路况的破坏难以联系到一块,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训练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有人明确提出“男性育儿假”概念,提出女方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不少于十
五天的共同育儿假,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加上此前曾以法律形式固定的男
性十五天的护理假,男方可享受最低三十天的“产假”,能促进家庭和睦,同时,将
父母、岳父母解放出来,能让他(她)们快乐地安度晚年。
①“男性育儿假”不一定就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男方可享受最低三十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假”不一定能避免家庭纷争 。
男方可享受最低三十天的“产假”不一定就能让父母、岳父母快乐的安度晚年
解析 ① 强加因果。男方多享受几天共同育儿假,跟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②强加联系。男方享受最低三十天的“产假”和避免家庭纷争
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夫妻感情不好,还可能加剧家庭纷争。③强加因果。父母、
岳父母快乐地安度晚年是一个长时间的问题,不是依靠男方多享受几十天“产假”就
能解决的。
二、条件缺失
一个事件的结果,往往不是由某一个原因或条件造成的,如果硬是把这个结果
归因于其中的一两个原因或条件,而抛弃了其他的原因或条件,就造成了条件缺失
的逻辑语病。
[ 典例剖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每年暑假期间,全国范围内就会出现很多低年级儿童在湖边嬉水导致的溺水事
故,因此,务必要在小学范围内开设游泳课,这样就可以杜绝低龄儿童溺水事故的
发生。另外,开设了游泳课以后,非游泳课的老师就减轻了教学负担,可以有更多
的精力投入到对本专业课程的研究中,教研成果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因此,
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①开设了游泳课,不一定能杜绝低龄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设了游泳课以后,非游泳课的教师不一定能减轻教学负担 。
③__非游泳课的老师减轻了负担,教研成果也不一定就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题指导 ] ① 条件缺失。低龄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例如父母监
护不到位,儿童游泳技术学得不精,游泳时间过度而体力透支,游泳场地的水深、
水流等状况。开设游泳课教学游泳技术,只能是减少溺水事故的一个原因而已。②
条件缺失。开设了游泳课,可能有一部分课时被游泳课占用,但构成教师教学负担
的还有狠抓教学质量、班级学生人多而不好管理、迎接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等原因。
③条件缺失。就算减轻了非游泳课老师的负担,教研成果也不一定就能涌现出来。
教研成果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培训机制的完善、
图书馆和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教师个人的钻研精神等。
训练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
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只要多建一些学校和幼儿园,
就能消除“择校热”和“幼儿园大战”等现象。没有“超级学校”,家长们就不会为儿女
的教育问题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
功。
①多建一些学校和幼儿园,也未必就能消除“择校热”和“幼儿园大战”等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超级学校”,家长们也还会为儿女的教育问题而发愁
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素质教育也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解析 ① 条件缺失。 “ 择校热 ” 和 “ 幼儿园大战 ” 的形成不仅仅有学校或幼儿园数
量不够这一个原因,还有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学设施的完备程度不平衡等。所以,
多建几所学校或幼儿园,解决不了这个问题。②条件缺失。“超级学校”只是给家长
的儿女教育问题带来烦恼的原因之一,还有如经济压力大、学生因课业负担重而损
害身体等问题,父母同样为之烦恼。③条件缺失。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还需要相
关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资金投入、教师人才队伍等多方面
的条件。
三、片面夸大
“片面夸大”就是片面地、不切实际地夸大事实或后果。它不同于修辞中的夸张,
修辞中的夸张基于渲染语言表达效果的需要,是立足于事实相对可信的基础上的夸
大。而这里所说的“片面夸大”是指不顾客观实际地夸大事件或后果,违背了客观事
实和生活常理。
[ 典例剖析 3]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
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可见,我们人类也应该结交一些朋友,
这样可以消除我们的孤独感,否则,孤独感就会导致我们的心灵彻底封闭。人生活
在社会群体中,一秒钟也不能和他人断绝联系,封闭症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很
有害的。
①我们人类结交一些朋友,也不能完全消除我们的孤独感。
②__孤独感不一定就会导致我们的心灵彻底封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并不是一秒钟也不能和他人断绝联系 。
[ 解题指导 ] ① 片面夸大。人类交一些朋友可以缓和孤独感,但不能完全消除
孤独感,“消除”的说法就显得过于夸大结果了。②片面夸大。孤独感应该是人类的
一种较普遍的感受,许多人在许多时候都有,有些人长期都有,比如空巢老人,但
事实上也没有导致他们的心灵彻底封闭。③片面夸大。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虽然不
可能脱离他人而孤立地生活,但也不至于一秒钟都不能和他人断绝联系,这种说法
夸大了事实。
训练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驾驶技术的高低跟犯错率是成反比的,有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就可以避免车祸的
发生。调查显示,出车祸的司机大多是从小驾校学得驾驶技术的,可见,小的驾校
是培养不出驾驶技术高超的驾驶员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关停那些规模小、设备落后
的驾校,让大的驾校来承担驾驶员培训工作,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学员都拥有高超
的驾驶技术了。
①有了高超的驾驶技术不一定就能够避免车祸的发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的驾校未必就不能培养出驾驶技术高超的驾驶员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让大的驾校来承担驾驶员培训工作,不一定能让每一位学员都拥有高超驾 。
驶技术
解析 ① 片面夸大。高超的驾驶技术,可能在关键的时刻处理得更合理妥当一
些,但不可能不发生任何车祸。而且有些老司机正是因为驾驶技术高超而掉以轻心,
导致车祸发生。②③片面夸大。驾校规模的大小,和驾驶员(学员)的驾驶技术没有
正相关的关系,大驾校培训的学员未必驾驶技术都高,小驾校培训的学员未必驾驶
技术就低。
四、过于绝对(或过于武断)
唯物辩证法里有一个概念,叫做“度”,意思是事物都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才得
以存在。俗话说:“说话要注意分寸。”所以,如果我们说话过于主观臆断了,或把
话说过头了,没有留下一点的余地,其必然与事实相谬,这也是违背语言逻辑的一
种表现。
[ 典例剖析 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现代汉语就是这样,能用一个字的,别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的,别用三个字。
音节越短,煽动性越强,就越能激起大家的激情。所以说,沟通是一把双刃剑,看
你怎么用,还是那句老话,善恶之间,存乎一心。心里要是善的,结果肯定是好的;
心里要是恶的,结果也必定是恶的。 因此,我们今后与人沟通,一定要少用词,
用短句,不用长句。
①音节越短,煽动性越强,不一定就越能激起大家的激情。
②__心里要是善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心里要是恶的,结果也不一定是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今后与人沟通,不一定完全要少用词,用短句,不用长句 。
[ 解题指导 ] ① 过于绝对。音节越短就越能激起大家的激情?短到一个字如何
呢?所以这样说就显得过于绝对化。②过于武断。心善和结果的好坏,并没有必然
的正相关关系。 正所谓 “ 为善的贫穷命更短,为恶的富贵又延年! ” 。 ③ 过于武断。
与人沟通时,用短句还是用长句,要看说话的目的、当时的场合、听众等诸多因素,
不可一概而论。
训练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媒介”这个词司空见惯,却很难把握,因为它是一种“诱因”,是最难以实体化
的功能。有了媒介,原本无关的人或事乃至思想,必然发生关联。发生关联之后,
相关的人、事物和思想,就会统合为一个均质单一体,差异不复存在。在这样一个
没有差异的新的关系里,步调一致的思想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凝结成丰硕的成
果。
①有了媒介,原本无关的人或事乃至思想并不一定就发生关联。
②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关联之后,相关的人、事物和思想,不一定就会统合为一个均质单一 __。
体,不可能不存在差异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调一致的思想不一定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凝结成丰硕的成果
解析 ①过于武断。媒介只是提供了条件,存在发生联系的可能,但如果要说“
原本无关的人或事乃至思想,必然发生关联”,就过于主观臆断了。②过于武断。
不同的事物发生了关系,也不一定就能合为一体且不存在差异,这种说法抹杀了事
物的差别,且过于武断地强加推理。③过于武断。仅仅是思想步调一致了,不一定
就能把事情办好,也不一定就能“凝结成丰硕的成果”。
五、违背事理
说话、做事都要尊重基本的客观事实,不可无视客观事实而胡编乱造,这是一
切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不尊重客观事实,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说话也一样,
交换信息、交流思想、发布决策,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违背了这一点,
就无法完成交际任务。
[典例剖析5]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带孩子出境游,对孩子将来在事业上走向成功是很有帮助的,但家长们也需要
有大量的付出。表现在费用支出上,数据显示,83%的家长会因带孩子而预订更高
价位的酒店,以便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投入的精力也不容小觑,因为孩子
备用品太多、孩子爱哭闹、不肯走“要抱抱”成为父母的重大负累。父母承担这些负
累,可以让孩子深切体会父爱、母爱的伟大。
①带孩子出境游,不一定能对孩子将来在事业上走向成功很有帮助。
②__住高档酒店不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承担这些负累,也不可能让孩子深切体会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
[ 解题指导 ] ① 违背事理。带孩子出境游是为了娱乐,当然也增长见识,但对
孩子将来在事业上走向成功却不一定就有很大帮助。这要看孩子长大后从事什么工
作,其努力程度、专业功底、天赋、机会等如何。②违背事理。按照常理,父母带
孩子住高级酒店,是为了让孩子住得更舒服一点,少受点苦。这跟孩子的心理健康
成长没有什么关系。③违背事理。“要抱抱”幼童还太小,还不懂事,不可能深切体
会父爱、母爱的伟大。
训练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农村有很多祠堂,在我国乡村传统文化中,祠堂具有很高的地位。经历了“文
化大革命”时期的沉寂,在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祠堂文化又重新兴旺起来。它成了
各村村民的活动中心,是村民心中一个具有神圣意味的存在,它能帮助村民走出精
神困惑。许多农村祠堂被装饰得漂漂亮亮,打扫得干干净净,改变了全村的村容村
貌。我国的自然村一般是同姓家庭聚族而居的,祠堂良好形象标志着家族的兴旺和
发达。
①农村的祠堂不一定能帮助村民走出精神困惑。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祠堂被装饰得漂亮,打扫得干净,不能改变全村的村容村貌 。
祠堂良好形象不能标志着家族的兴旺和发达
解析 ①违背事理。说农村的祠堂能帮助村民走出精神困惑,不仅有悖于常理,
而且有宣扬封建迷信的味道。②违背事理。农村祠堂只是一个处所,全村的村容村
貌是一个大的整体,一个处所的变化不能改变全局。③违背事理。把“祠堂良好形
象”与“家族的兴旺和发达”强加联系,于理不通。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