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真题多维细目表
考题 考查内容 素养要
考查 求(高考
年份 卷别 题号 设分 题型 选篇及作者 体裁 内容主旨 考点 难度
能力 方向)
文章从有形的窗写
审 美
选择 题 / 《窗子以 到无形的窗,揭示了 综 合 考 — / 理
课标 3 分 / 5 分 说理散文 中 / 中 鉴 赏
4 / 5 / 6 简答 题 / 外 》 ( 林 心态与观念的限制, 点 / 考 点 解 / 鉴 赏
全国Ⅱ / 6 分 (生活杂感) / 难 与
简答题 徽因) 会造成自我与外部 1 / 考点 7 评价
创造
世界的隔膜的道理。
2017 文章描写了裁缝店
里发生的琐事,阐明
审 美
选择 题 / 《我们的 了辛苦踏实的劳动 综 合 考 — / 理
课标 3 分 / 5 分 中 / 中 鉴 赏
4 / 5 / 6 简答 题 / 裁缝店》 叙事散文 是平稳真切生活的 点 / 考 点 解 / 鉴 赏
全国Ⅲ / 6 分 / 难 与
简答题 (李娟) 源泉的道理,同时也 2 / 考点 5 评价
创造
饱含对质朴人情的
赞美。
总计 综合考点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5 考点 7
平均分值 3 分 5 分 5 分 6 分 6 分
占比 2% 3% 3% 4% 4%
考频 2 题 / 2 卷 1 题 / 2 卷 1 题 / 2 卷 1 题 / 2 卷 1 题 / 2 卷
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 3.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考点 4.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
和表现手法 考点 5.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考点 6.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点 7.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考点 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点 9.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
和创作意图 考点 10.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规律与趋势
01 考查内容 02 核心考点 全国卷Ⅲ选择散文来命题,这就要求我
1. 对 文 本 相 关 内 容 和 艺 术 特 色 的 分 析 们对散文阅读应予以重视。
1.2017 年课标全国卷Ⅱ和课标全国卷Ⅲ考
鉴赏。 2.设置 3 道题,采取 1 个四选一的选择题和
查了散文。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
2 个简答题的形式,共 15 分。
2.2017 年课标全国卷Ⅱ和课标全国卷Ⅲ的
语言表达艺术。
两篇散文写的都是生活琐事,主要表达 3. 评 价 作 品 表 现 出 的 价 值 判 断 和 审 美 04 命题趋势
作者的人生感悟、生活体验。 取向。 从题型上来看,单项选择题、重点词句的含
3.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 03 考频赋分 意、表现手法、主旨内涵等考点是命题的热
哲理 性, 更 注 重 凸 显 人 文 精 神 和 文 化 1.课标全国卷多年来没有选择散文文本作 点。 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为
内涵。 为考查对象,但 2017 课标全国卷Ⅱ、课标 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05
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中,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 高明的
清 单 散文阅读常识
散文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
一、散文的定义
耐人寻味的美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哲理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
的散体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
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表现手法 定 义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是运用生
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关
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
象 征 点,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
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 也就是 “ 借此言彼” ,使
二、散文的特点
主旨含而不露。
1.形散神聚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
( 1)形散:①取材自由。 可根据需要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
衬 托
等,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表达方式不 种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
拘一格。 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言 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志、借景抒情,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先抑后扬
变化。 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 2)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
2.意境深邃 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借物来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托物言志 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种表现手法使内容具有含蓄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 体验。
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
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优秀的 渲 染 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
散文常常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散文素有“美文” 之称,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
外,还有清新隽永、华美绚丽的文采。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联想和想象
三、散文的分类 程。 联想和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
富,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可以起到烘托作用。
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
以小见大
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 具震撼力。
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
五、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
修辞手法 作 用
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
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感染力。
2.记叙散文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
拟人
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这类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
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字里行间饱含感情。 记叙性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展变化的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 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
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
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剪辑。
(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 六、散文的线索
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 散文的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
精神面貌。 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索,以事为线索;
3.哲理散文 可以以人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
哲理,是奥秘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智慧的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
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 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七、散文的主题 写,反映了……的社会生活,赞美了 ……的精神品质 ( 或批判了
散文的主题即散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内容的主 ……的思想 / 现象) ,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 。
体和核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也是作者对自然、社 八、散文的语言风格
会或人生的感悟。 把握住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 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
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
主题思想表达模式:本文通过对 …… ( 人、事、景、物) 的描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06
方法一 四类散文阅读要领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 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四是行文上具有文化韵
写景状物类散文一般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 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等,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或生活 “三抓” “两注意”阅读文化游记类散文
情趣。 或描摹山川名胜,描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 1.三抓
参观,寻踪探微;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 ( 1)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语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 文化游记类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它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
精读品味的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 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
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 ,只要我们抓住了
“三步走” “两思索”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 这个“纲” ,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
1.三步走 意图。
第一步: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 2)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其精神实质。
( 1)标节数;( 2) 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 3) 抓首尾段,首 文化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
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的捷径。 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
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形象。 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 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
( 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特定物件。 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 2)抓住角度:外在、内在。 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
(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 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
饰语(形容词) ,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 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中深刻内涵及作用。
第三步: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 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
不同抒情类散文的主旨往往不同: 厚重感。 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
( 1)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 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
想态度。 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 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义,抒发 2.两注意
的感情。 ( 1)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
2.两思索 行文脉络。
( 1)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 2)注意这类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先描写画面 (三)写人记事类散文
或环境,后抒发情感。 该类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它通常是选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某些场面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
( 2)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 反映社会和人生。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等。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特点,一是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语言朴实,感情真切;二是叙事可完整可零散自由灵活,以零散
(二)文化游记类散文 的居多,零散才能体现出散文“散”的特点。
文化游记类散文将科学研究的 “ 理” 与文学创作的 “ 情” 结 “三步走” “一注意”阅读写人记事类散文
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 1.三步走
充满理性的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 第一步:理解题目,寻找线索。
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 因为这类文章的题目往往明确所写的人或事,同时,又往往
其特点为:一是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 以某一物象(事件) 为线索,联想、回忆与之相关的人与事,表达
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古迹,咏 作者对某人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史怀人,阐发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 第二步:边读边梳理概括事件。
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二是文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碎的事件来表达主
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三是 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 ,这就更需要读者耐
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 心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表达共同的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主旨的,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 神” 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 这类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就可以很迅速地
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 旨” 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 了解这类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
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 中的哲理味道。
第三步:区分表达方式。 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关键句,体会文中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 这些关键句段是怎样把作者所要说的道理准确表达出来的。
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第二步:理层次,感受“趣” 。
2.一注意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感受作者在
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 表达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
主旨。 教,而是通过“趣” 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 “ 润物细无声” 的
(四)议论说理类散文 效果。
以发表议论、阐发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 议 这类散文“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
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 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
在人生过程中的瞬间表现, 它不是靠 “ 三论 ” ( 论点、 论据、 论 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
证) ,而是借助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 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两步走” “一思考”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
1.两步走 (或以上三种的综合) 、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 前三种比较
第一步:抓议论,明义理。 常见,后两种要引起高度重视。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 2.一思考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 分析文章围绕观点 ( 所说之理) 而运
是这类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 的方法来阐述观点。 这类散文常用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
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 证法、对比论证法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道理
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阅读 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方法二 鉴赏散文四角度
文质兼美的散文历来是命题者青睐的体裁,如何读懂散文,和作者一起情思接千载,畅游古今,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解答后面
问题的基础。 要想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的内涵,把握命题意图,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一般来说,散文的有效信息是指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标题是文章
1.借助有效
的眼睛。 阅读散文要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 然后快速阅读开头和结尾,初
信息抓主旨
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抓住关键语 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找出各段落中的中心
句理思路 句、首括句、结尾句或过渡句,再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 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
3.分析形象画
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所以,阅读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做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理的联想,分析其特点
面悟意境
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
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之后,可对散文作品的部分语言,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 对局部或细节
4.品味局部语
语言的分析能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当然对散文语言的理解离不开文章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涉及句子和段落时,分析表现手
言析含意
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①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 文化为什么重要” 这个 1.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问题, 看题 目: “ 如 果 你 为 四 郎 哭
ᚷᚷ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②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 ,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 从小听他唱“ 我好比 泣”是假设复句的条件部分,它引
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 ,老人想必喜欢。 发我们思考会有怎样的结果。
③遥远的十世纪,宋辽两国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 杨四郎的兄弟壮烈阵亡,他被敌人 看开头:由开头可知文章中心
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 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 是谈“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
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 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 卡在宋辽的 看结尾:结尾照应开头,形象
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 地回答了“ 文化为什么重要” 的问
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题: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
ᚷᚷᚷᚷᚷᚷᚷᚷᚷᚷᚷᚷ”
④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合剂。
⑤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 路上 2.抓住关键语句理思路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 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 本文 思 路 非 常 清 晰, 一 目 了
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 然。 第②段至第 ⑧段叙述父亲看
母亲。 戏流泪的故事;从第 ⑨段开始,表
⑥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 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现了戏剧艺术强 大 的 感 人 力 量。
⑦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 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 第ᣥ段写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
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找到同类,第ᣦ段谈文化能使疏离
⑧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 的小团体找到链接并转型成精神
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⑨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文章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思
ᚷ ᚷ 。 曲
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时刻,在那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 路清晰,结构严谨。
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3.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
⑩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 四郎探母》 ,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 本文因事见理,具体描述看戏
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的情景,写父亲流泪,写许多看戏
ᣢ从《四郎探母》 ,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 的老人流泪,写父亲与他的母亲的
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分别,形成动人的艺术画面,突出
ᣣ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表现《 四郎探母》 的艺术魅力,为
ᣤ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 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 后面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做了很好
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 的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
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染力。
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4.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
ᣥ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 如结 尾 段, 以 “ 细 丝 ” “ 黏 合
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 孤立的 剂”设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
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要性。 而“柔弱” 和“ 强韧” 准确地
ᣦ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团体找到链接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 四郎 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
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
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 无力的,但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人,在经历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
ᣧ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 文的主旨:文化重要。
会。 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
合剂。
(有改动)
考点一 综合选择题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综合选择题解题四步骤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
A.“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是老父情感的触发点,因为正是这句台词道出了他的心头
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之痛:终生离别乡土,亲恩难报。
B.“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的结成是因为这些“ 彼此不识” 的“ 中年儿女” 之间有 2.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
共同的“密码” :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 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
C.作者叙述了四郎探母的故事,还有父亲的身世,两者相互呼应,让读者感受到艺术作品和 术语。
欣赏者之间的共鸣自然而深切。 3.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内容,
D.文章从文化说起,但避开抽象的解说,以带老父看戏这一具体生活事件展示文化的作用, 筛选信息时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
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震撼力及精神凝聚力之强大。
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
解析 “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错,这些“彼此不识”的“ 中年儿女” 之间的共同“ 密码” 应
是否有原文依据。
该是后辈对老者看戏后流泪的理解和安慰。
4.根据“知识性错误” 优先的原则,答题时
答案 B
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考点二 理解标题含义与作用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这篇文 章 的 标 题 颇 具 特 色, 请
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四注重”
分析。
从理解标题含义角度看:
解析 注意考虑:①设置了悬
1.注重分析标题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
念;②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③
思,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使用了这两种修辞手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 法的标题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的意义。
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注重分析标题的“三义” :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答案 ( 1) “ 为四郎哭泣 ” 紧 从分析标题作用看:
扣文章内容,从老父为四郎探母 1.注重结合标题特点分析其作用。 以人物为题,主要是点明写作对象及特点;以时间、地点为
哭泣之事谈起;( 2) “ 如果” 的假 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暗示主旨等作用。
设,设置悬念,既吸引读者,又引
2.注重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从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
发读者 对 文 化 重 要 性 的 思 考;
容重点;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与文章情感的
( 3)第二人称 “ 你 ” 的使用拉近
关系看,有的标题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就是文章
了与 读 者 的 距 离, 显 得 平 易
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亲切。
考点三 分析句段作用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概括句段作用 4 角度
简析文中第ᣢ段 “ 我懂了为什么 《 俄狄浦斯》 能在星空
1.内容主题。
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 《 李尔王 》 在四百年后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
仍让人感动”在文中的作用?
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解析 文章中重要语句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
2.结构思路。
方面考虑。 第ᣢ段这句话在文章的中间位置,结构上应
考虑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应是对上文谈到的文化具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
有巨大、深远和广泛的影响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证明。 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答案 ( 1)从结构上看,由 《 四郎探母》 这出戏,联系 3.表达技巧。
到世界其他民族的文艺作品,为下文阐述文化的作用做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
铺垫。 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
( 2)从内容上看, 《 四郎探母 》 说明文化的影响是巨大
作用。
的,深远的,广泛的,而 《 俄狄浦斯》 《 李尔王》 长久以来
4.读者情感。
所产生的“ 震撼” “ 感动 ” 进一步佐证了作者的这一认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
识,说明了文化的相通性。
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考点四 赏析语言特色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赏析语言 5 角度
角度 1:修辞格的运用
赏析第ᣧ段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对文章用到的修辞格及其作用进行辨析,是本考点最常见的题目。 一般思路是:首
解析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表达文化 先对修辞手法进行确认,然后借用该修辞格的作用进行概括及说明,最后结合文段语句
的认同作用及意义, “ 为四郎哭泣 ” 表象是 展开分析。
促使作者思考生活的经历,实质是要思考情 角度 2:词语的锤炼
感的共鸣与文化的共振。 这段话主要采用 这种考题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较高,有的题目会要求考生自己辨识用得好的字词,然
了比喻的修辞,把人比喻为“ 散落的珠子” , 后加以分析。 无论提示与否,都要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
把文化喻为 “ 细丝 ” “ 黏合剂 ” ,形象地说明
如准确生动、凝练传神、言简义丰等,更重要的是要联系文段揭示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两个特点 “ 柔弱 ”
角度 3:句式的选择
和“强韧”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
对句式的考查目前还不算多,但也要注意加强积累,例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
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
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
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
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只有对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都
答案 这段话主要采用了比喻修辞,把人
有所掌握,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喻为“ 散落的珠子 ”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角度 4: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独立零散状态;把文化喻
为“柔弱”又 “ 强韧 ” 的 “ 细丝 ” 、 “ 黏合剂 ” ,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有:明快、含蓄、淡雅、朴实、清新、简洁等,可以组合使用,进行表
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 述。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征也不容忽视,如文艺语体重视形象性、生动性,科学语体强调精
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 确性、严密性,政论语体富于逻辑性、号召性。
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 角度 5:语言表达技巧
出了本文的主旨 ∶ 文化重要。 语言表达技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甚至可以包含以上各类。 虽未指明答题的方向,
但思考的角度更多,要点更容易遗漏。 应该根据文段内容具体分析、挖掘,力争将全部要
点都找出来。
考点五 归纳内容要点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归纳要点三方法
中心 句 的 一 般 表 现 形 式
龙应台曾说,文学的一种“功能”是“ 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你通过 《 如果你 有:段首提示性中心句;段
为四郎哭泣》一文能看见哪些感动? 明确中心句,概括段意 末总结性中心句; 段中过
解析 少小离家的老人们,在一出 《 四郎探母》 之后的心理波动。 老人们因 渡性中心句; 段中抒情性
四郎的一句台词“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而老泪横流,是四郎让父亲 或综合性中心句。
想起那一生不曾再见的,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十六岁离家,如今已经年逾古
稀,对亲人、对家乡、对大陆的思念,萦绕于老人心头几十年。 也许他们也曾经 ↓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
在某个夜里因为想家而暗自垂泪,而今天一出 《 四郎探母》 触动了他们情感的 抓关键点,
键词句,概括一个层次的层
闸门,蓄积几十年的情感终于得以宣泄。 作为子女面对泪流满面的父亲,他们 找出重点段
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
无法用言语来安慰,他们能做的就是紧紧握住父亲的手,或者轻轻揽住老人瘦
弱的肩膀,默默地给予他们关怀和理解。 文章到此歌颂的是亲情的力量,紧接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
着把笔力集中到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上,最后回答了开篇提出
的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 ,指出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 。 句或重要句子, 考生必须
↓
答案 ( 1)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父辈们被四郎自责而痛苦的孝心感动。 ( 2) 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
提取信息,
生活在他乡已是故乡的中年儿女被父辈们发自心底的思乡之情感动。 ( 3)作者 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
整合要点
感动于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的意义提炼要点, 综合归
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
要点。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考点六 构思技巧赏析 高频考点
题目 解题锦囊
赏析技巧 3 步法
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具体分析一下。 1.点明手法,指出文
解析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完成了对文化作用的探讨。 其中“小” ,即“一场戏” ;“ 大” ,即“ 文化为什么
章或者某段运用了什么
重要”这一抽象命题。 关于“文化为什么重要”的抽象的哲学命题的观点散见于文本后半部分,如“ 文化艺术使孤
技巧。
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团体找到链接而转型成精神相通、
2.分析内容,结合具
休戚与共的社群” “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等。 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即可。
体内容,分析这种技巧在
答案 以小见大表现为文章要以“小” ,即“一场戏” ,阐明“大” ,即“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一抽象命题。 “ 小” 表现
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在感悟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深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代表的是对故园以及亲人的思念。
3.概括效果,根据自
“大”表现为本文主旨阐明“文化为什么重要”即“文化的力量” :( 1) 文化能使人找到理解自己处境、发泄痛苦、表
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
达情感的方式,抚慰受伤的心灵;( 2)文化能使孤独的个人找到所属的社会群体,产生归属感;( 3) 文化能将孤立的
个体凝成精神相通的群体社会,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合具体内容,概括出运用
这种技巧的作用。
而使我惊讶的却是,桃花已不再那么多了,许多桃园都已变成了
平坦的农田。 这原因我不大明白,问乡里人,则只说这里的土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都已衰老,不能再生新的桃树了。 记得自己年幼的时候,桃的种
桃园杂记
类是颇多的,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名目,现在仅存的也不过三五种
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齐东,济南府属。
罢了。 有些种类是我从未见过的,有些名目也已经被我忘却。
土质为白沙壤,宜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
大体说来,则应当分作秋桃与接桃两种,秋桃之中没有多大异
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间有杏,
同,接桃则又可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
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空隙而已。 世人只知有“肥桃” 而不知尚
秋桃是桃核直接生长起来的桃树,开花最早,而果实成熟则
有“齐东桃” ,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并非意
最晚,有的等到秋末大凉时才能上市。 这时候其他桃子都已净
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
树,人们都在惋惜着今年不会再有好的桃子可吃了,于是这种小
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稀少了下去。
而多毛且颇有点酸苦味道的秋桃也成了稀罕东西。 接桃则是由
故乡的桃园,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
生长过两三年的秋桃接成的。 而接法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叫作
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
“枝接”的接法颇有趣味:把秋桃枝梢的外皮剥除,再以接桃枝端
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 上拧下来的梢子套在被剥的枝上,用树皮之类把接合处严密捆
美的秋桃。 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 缚就行了,但必须保留桃枝上原有的芽,不然,是不会有新的幼
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 芽出生的。 一棵秋桃上可以接许多种接桃,当桃子成熟时,就有
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图画,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 各色各样的桃实了。 也有人把柳树接作桃树的,据说所生桃实
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 大可如人首,但吃起来则毫无滋味,说者谓如嚼木梨。
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能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刚刚 桃是我们家乡的重要土产,有些人家是借了桃园来辅助一
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 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家生活所需的。 这宗土产的推销有两种方法:一是靠了外乡小
闻到的,尤其当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 贩的运贩,他们每到桃季便挑了挑子在各处桃园里来往;另一种
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 “ 荒谷早 方法,就是靠着流过这地方的那两条河水了,当“ 大易生” 和“ 胭
锄” ,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 这种鸟在午夜至清晨之间 脂雪”成熟的时候,附近两河的码头上是停泊了许多帆船的,从
叫得最勤,再就是雨过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 水路再转上铁路,我们的桃于是被送到其他城市人的口中去了。
个作吱吱鸣声的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 我很担心,今后的桃园会变得更冷落,恐怕不会再有那么多吆吆
喝喝的肩挑贩了,河上的白帆也将变得更稀疏了吧!
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
(有删改)
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
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
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 A.《桃园杂记》是一篇描写故乡风物的散文,以介绍故乡的具
体位置开篇,继而介绍故乡的土质、特产,自然引出本文描
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
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 守园人则多半是老人或年轻姑 写的主要对象桃园,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娘。 他们看桃园,同时又做着种种事情,如织麻或纺线之类。 落 B.作者在描写夏季的桃园时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用“ 红
雨的时候则躲在那座小屋内,雨晴之后则出来各处走走,到别家 唇”作为比喻表现桃子成熟时的颜色,用“呼应” “唱和”比拟
园里找人闲话。 孩子们呢,这时候都穿了简单衣服在泥道上跑 布谷鸣叫的和谐等。
来跑去,唱着歌子和“光光多锄”互相应答。 C.文章第二段没有按照桃树开花、结果、收获、拔园的顺序写,
在大城市里,是不常听到这种鸟声的,但偶一听到,我就立 而是先写拔园,然后写开花、结果和收获等,主要是想通过
刻被带到了故乡的桃园去,而且这极简单却又最能表现出孩子 对比突出故乡桃园荒凉破败的景象。
的快乐的歌唱,也同时很清脆地响在我的耳里。 我听不到这种 D.第四段介绍了作者在家乡的见闻,着重表述家乡桃园大多
唱答已经有七八年之久了。 变成农田的现实,通过今昔景色描写和桃园盛况不再,表现
今次偶然回到家乡,是多少年唯一的能看到桃花的一次,然 了对故乡桃园消失的悲伤之情。
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2.有人说李广田的散文在描写对象的转变上十分自然流畅,请 描写对象的流畅转变,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家乡的桃园,从
以文章第二段为例,简要分析作者散文的这个特点。 描写对象上分析,写了春天、夏天和雨后的桃园风光等,结合
3.文章第三段有什么具体的作用?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 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1. 答案 C “通过对比突出故乡桃园荒凉破败的景象” 错,第 3. 答案 ①承接上文,写作者自己不常听到在故乡被称为“ 光
二段是回忆故乡桃园当年的景色,没有对比。 光多锄”的布谷鸟的鸣叫,偶尔听到就容易引发对故乡桃园的
2. 答案 ①作者先写春天的桃园,红花遍野,绿柳相衬,如锦绣 回忆。 ②引出下文,从自己已经七八年没有听到孩子与“ 光光
图画;接着写夏天的桃园,桃渐渐成熟,桃香扑鼻。 ②写到夏 多锄”唱答的声音,引出下文对如今故乡桃园的描写。
天的桃香,就联想到下雨,便马上描写布谷鸟和雨景。 ③写完 解析 文章第三段主要提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在城
了布谷鸟和雨景,又自然而然地描写守园人找人闲谈,孩子们 市里不经常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二是作者没有听到孩子与布
与“光光多锄”唱答等。 谷鸟唱答已经七八年了。 从结构的角度说,一方面承接上文,
解析 题干要求以文章第二段为例来把握作者行文过程中 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对故乡桃园如今状况的描写。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portal.php?mod=view&aid=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