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第三部分 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二

标签: 暂无标签
限时综合训练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0分)
春耕情
王 选
三月,草木怀新,田野清明,日子一天天润朗起来。有人在河道里掐苜蓿芽,竹篮放在身后。扎小刷子的娃娃,坐在石头上,逗一只蚂蚁玩。
祖父就是在这个季节突然失踪的。
我们打他电话,关机,满城找,不见人影,联系所有亲朋,也毫无音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早上吃早饭时还在家里,一转眼,毫无征兆,就不见了。我们坐在小叔家里,面面相觑,莫衷一是,转眼已是下午四点,太阳斜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向来话少的小叔说,肯定回老家种他的地去了。一语惊醒众人,的确极有可能回家了,我们觉得。
祖父今年八十,是个退休老干部。祖父排行老大,五几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我们那里的乡镇工作,一干就是半辈子。虽然身为一个国家干部,撒籽、耕地、扬场、摞麦垛子、搭玉米架,样样都是好把式。相识的人常常笑着称赞他是右手笔杆子,左手犁耙子。
退休后,本是该享清福的年纪,但他比以前更忙了,没黑没明地在地里干活。秋后,麦子割完,没歇几天,他就驾着驴耕麦茬地了,人家耕一遍,他耕两遍。冬天,大雪前,地上落满了霜。庄里人都窝在热炕上不出门,他去麦地里抓田鼠,一守一整天。初春,天一暖,冻土一松,他就扛着锄头下了地,把每一亩地里的土疙瘩敲成末子,杂草一苗苗拔得干干净净。夏天,麦子未黄,时间宽展,他就背个背篓,满山捡驴粪,到秋后就是再好不过的肥料。他熟络我们家里的每一块地,甚至比自己的指纹都熟。他知道每一块地的大小、土质,名字的由来和隐藏的故事,闭着眼睛他都能走到地。他也熟悉每一块地的性格和脾气,今年种什么成,明年种什么好,他一清二楚,似乎坐在山野里跟地商量过一样。
他常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所以,地,一天都不能耽误啊。
然而祖父年事渐高,身体也每况愈下,去年前半年,做了个手术,大力气出不来,走到地里去都吃力,何况耕种,他才跟我们进了城,住在一起。虽然人在城里,但心,还在地里。天旱天涝,打药除草……他就这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看着日子一天天从墙上揭过去,看着春去秋来、麦青麦黄,而属于他的部分,只剩下记忆了。
想到了祖父可能的去处,趁着天色尚早,我和小叔找了车,回老家去找祖父。
车一路没有停歇,一个多小时后,到了老家。家里门锁着,门口倒着一堆湿驴粪晒着,显然是祖父倒的,准备晚上填炕用。我们找了两块地,没有,最后在水湾沟的一块地里看见了他。那时候,夕阳渐渐下去,天边抹着一层淡淡的橘黄,暮色从沟底升起,开始笼罩大地。祖父在地里,还在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着地,他似乎忘了黑夜即将来临,他也忘了浑身的病痛,像一个三四十岁的人一样,挥动着胳膊,黄土在他脚下翻动,腾起一股土雾,黑褐色潮湿的泥土铺在他身后,衬得他藏蓝色的身影那么孤独,又那么坚决。
我们给家里打了电话,说祖父在家,大家才安了心。
黑夜渐渐覆盖了山野,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祖父背着手,迟缓地走着,他看看深沉的夜幕,说,这两天能下点雨,地就软和了,种油菜最好,可这天气,都多少天没下雨了,土神爷估计都渴坏了。
夜是缓慢地深了起来的。田野如梦,村庄安宁。我们的灯火,一直亮着。我们听祖父讲起了那过去跟土地的事情。想起过去牛马欢腾,麦黄遍野,人声鼎沸的场景,再看看今天日渐增多的撂荒地,蒿草遍野,土地荒芜,让人伤心啊。想起过去身体健好,亲人都在,背粪种麦,收割碾场,人虽辛苦,但心里总是痛快啊,可如今,人老体衰,再也不似当年了,这也让人伤心啊。想起过去年轻人都心怀土地,操着粮食的心,思想单纯,人生质朴,而如今孩子们被欲望拖垮,不知节气何用,不问农事何为,这也让人伤心啊。祖父望着窗外,眼眶里湿漉漉的,他慢慢怀念着那些过去的年月,像坐在地边,把生锈的犁头一遍遍打磨着,最后,磨出了锃亮的光。
我们静静地听着,有布谷鸟叫着,掠过房顶,朝北飞去。
(有删改)
1.文章开头第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正是春耕时节。②渲染了万物有序生长、人们各安其业的气氛,为下文祖父失踪回老家耕作做了铺垫。③万物随春蓬勃生长与下文土地日渐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引人深思。④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文题。
2.文章多处借“矛盾”来刻画祖父,请结合全文简析祖父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武”兼备,精通农事:虽是国家干部却也是农家好把式。②勤劳能干、善于筹划:退休比之前更忙,不耽误土地一天。③质朴倔强、心系土地:动手术,“走到地里去都吃力”与不断念叨,直至失踪去春耕对应。④怀恋农耕,有着忧患意识,表现出对思想质朴重视节气的农耕时代的眷恋,对过去牛马欢腾、心里痛快,现在却土地荒芜、人心充满欲望的忧思。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挖”“挥动”“铺”等动词细腻地刻画出祖父劳作的执着与对农耕的痴迷。②环境衬托,暮色四起、大地广袤,衬托出祖父劳作的艰辛与态度的坚决。③运用对比手法,将年老多病的祖父与如同壮年的劳作、土地的广袤与祖父的孤独对比,突出人物形象。④叙事上有照应上文、丰满人物形象、为抒发情感做铺垫的作用。
4.这篇散文为什么以“春耕情”为题?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见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春耕”时节落笔到听祖父讲述“春耕”的过去作结,“春耕”贯串全文,在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②借“春耕”这一典型事件塑造了勤劳能干、痴迷农耕、心系土地的祖父形象。③文中既写了祖父对“春耕”的一往情深,也暗藏着作者对土地荒芜、节气不分、欲壑充塞的文明社会的忧思,所以“春耕”也应是现代人的情结。尽管农耕时代已经过去,但人们应始终对土地和春耕充满情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书房梦
肖复兴
归有光写过一则短文,名字叫《杏花书屋记》。文章记述了他朋友父亲的一个梦:“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父亲将这个梦告诉儿子后,嘱咐道:“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中国的读书人,谁都会有这样一个书屋之梦。坐拥书城,书房便不仅成为读书人被人认可的一个标志,也成为读书人对外拿得出手的或值得骄傲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在住房紧张,经济拮据的年代,书房更是很多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梦。
具体到我自己,有这样一个梦,是我读初一的那一年。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当时《北京日报》的总编辑。有一天,这位同学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第一次见到了书房是什么样子,那一个紧挨一个的书柜里排列整齐的书籍,让我叹为观止。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书房该多好啊!梦在当时就这样不切实际地升腾……
当时,我连一个最简陋的书架都没有,我少得可怜的一些书,只好蜷缩在拥挤的家中墙角的一个只有区区两层的鞋架上。
没有书房,退而求其次,我的梦想是有一个书架也好。
我终于有了一个书架,是在那之后十四年的1974年,我从北大荒返回北京当中学老师。发了第一个月工资,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门大街的家具店,花了22块买回一个铁制书架。那时,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42块半。
起初,我的书还放不满书架。但是,没过两年,书就多得放不下了。一开始的书房之梦,如同冻蛇,僵而未死,蠢蠢欲动地复活了。
二十六年之后,我有了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比较宽敞的书房。两面墙摆满了当年同学家那样的书柜,书柜里也挤满了那样多花花绿绿的书。我也像当年同学父亲一样老了,在书房梦的颠簸中,青春一去不返。
短暂的兴奋,如绚丽的焰火,逝去后,忽然,我很是有些失落。
记得书放在鞋架子上的时候,那些书,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
那个铁制书架上的书,我也都全部看过,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朋友看。朋友来我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到那个书架旁翻书,然后抽出一本,朗读一段,和我探讨,或者争论。那时候,书中仿佛真的会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一般,令我们痴迷。
如今,书柜里的书拥挤不堪,已经扔掉很多,很多书自从买回,就没有看过,如今,我很少到书房。读书,写东西,都是躺在卧室的床上。
如今,朋友来,更很少到书房,我出的书,送给他们,他们都懒得看,哪里还有兴趣和热情去看不相识的别人的书?兴趣和热情,都放在手机上,除非我的文章被放在手机上,他们才兴致勃勃地扫几眼,然后,水过地皮湿,把它删掉,移情别恋,去读新的电子文章。
如今,书房沦落到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
归有光在那篇文章中,记述他的那个朋友后来在父亲逝去数年之后,遵照父亲的意愿,“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古时,一楹是一间屋子,按照北京老四合院的规矩,一般是建有正房三间,已经足够宽敞了。五间屋的书房,足以放下他的万卷书。而这万卷书的命运,我猜想,尽管古人崇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恐怕和我的书房里的那些书的命运一样,是不会被读完的,甚至有的连翻都不曾被翻过。
我想起早年前看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一部话剧,是田汉先生的《丽人行》。剧中那个资本家的家里也放有一个书架,他的太太以前爱读书,书架放满了鲁迅的书,几年过后,书架上的书一本也没有了,放满了她各种各样的高跟鞋。(有删改)
5.文章第一段从归有光的《杏花书屋记》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写古人“杏花书屋”的梦想,表达作者对书房的向往之情;②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中国读书人尤其是作者的书房梦;③引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中的句子,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得到书房而感到兴奋的时间之短。②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兴奋逝去后内心的失落之情。③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对书房的渴望,又引出了下文对书房沦为摆设、虚饰的描写。
7.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田汉先生《丽人行》中的故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丽人行》中资本家太太的书架变鞋架,与前文“我”的鞋架变书架形成对比,引人深思;②深化了文章主旨,再次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荒芜了精神世界。
8.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以“书房梦”为题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线索作用,以“书房梦”贯穿全文,使行文集中,结构完整严谨;②“书房梦”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催人上进,但真正拥有书房后,书房却只是一个摆设,一种虚饰,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引人深思;③表现了作者忧戚的心情,对人们只顾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读书生活、精神追求的担忧。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