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穿透专题09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鉴赏评价

标签: 暂无标签
专题09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鉴赏评价
【考点穿透】
“鉴赏评价”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包含三方面:(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一、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我们要在阅读与思考中需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应掌握下面的阅读方法:
1.读懂作品的“重要语句”。重要语句是就语句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语句是文中的重要语句呢?第一,是与作品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语句。有的语句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关注。第二,是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语句。有些语句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语句也是重要的语句。第三,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语句。有些句子或句子中的一些语句,既与作品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句子或语句,自然重要,如果不理解它指什么,就可以说没有读懂作品。
2.理解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1)了解叙述人称的方式与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把握语言的特点与作用:①形象化。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像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②凝练含蓄。作品要尽可能用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表现在作品语言上。(3)重视描写的效果。作品不仅重视人物描写,同时讲究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是要求在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进行鉴赏。欣赏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赏析内涵,要求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领悟艺术魅力,要求依据文学作品的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的一起进行。这个考点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鉴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和事物景物形象。欣赏形象,首先要把握形象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指这有别于其它形象的特征。其次,是分析形象的意义,形象一般都有表现主旨的作用,有帮助人们认识、了解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的作用,也有寄托作者理想,以形象浇作者自家心中块垒的作用。
2.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依据文学作品的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作品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艺术手法有:①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感情。②衬托,是指不直接对主要的人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③先抑后扬,铺垫感情,引发好奇。④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于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⑤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⑥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⑦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⑧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⑨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⑩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
三、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者总是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者在文中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必须综合分析、全面概括,正确评价。
价值判断。价值的主体是以自身的需要,即以“自身内在的尺度”来看待客体属性对于满足主体需要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关系就是主体的需要、目的和客体的属性、功能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行为选择、物品选择基于人们对不同行为、不同物品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断言。价值判断所表达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欲望、需要与满足程度的关系。
审美取向。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美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文化性。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而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认可的。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就是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其实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观点和审美情趣解读与取舍的过程。此类鉴赏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对作品蕴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正确解读;二是对解读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取舍和评价。 高考设题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对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人物、一个情节、一个环境甚至整篇文章出题。解答这类试题,要从七个方面考虑:①从整体上阅读理解原文。②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相关作品的主题。③\准确捕捉有用信息,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④正确分析艺术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如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创作意图,渗透着某种感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表现在对人物的评述之中,我们要能透过人物刻画,揣摩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倾向。⑤关注形象富有哲理的语言,有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的语言,要反复品读,从而体悟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⑥注意作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这两方面的描写也往往表现出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真题导航】
一、(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8.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题干的核心词有两个:“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小说直接描写老舞蹈师的句子比较多,“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折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沿的怪诞的灰礼貌”“长的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 属于外貌描写,“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损坏了” 属于细节刻画,都表现了老舞蹈师的守旧和衰老;“他意外打了个哆嗦”“出人意料的相拥着哭起来”是细节刻画,“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舞蹈师谈起小步舞时的痛苦和无奈。对老人的侧面烘托主要集中在对花园的描写上,“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非常幽静”“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花园的幽静和消失都烘托了时代变迁使小步舞被渐渐遗忘所带给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二、(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根据题目要求,先引原文,然后分析手法及效果。原文中涉及的手法很多,引用经典语句、排比描写人物情态、夸张、口语化、反语等,都可以让语言诙谐幽默。在指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幽默的效果即可。
【考场实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碗水    晨 晖
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树下有条鸡肠小路,路边有眼泉。那泉水泛着波光,珍珠似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不过那“盘子”倒更像只碗,于是有了名,叫“一碗水”。
一碗水是神水,这传说有些年头了。说那泉是龙吐的,那树是龙尾呢。一年四季这泉就没干过,满满的一碗,就不再流了;等舀干了,马上又满了。
山下就是围子村,围子村人就喝一碗水长大。村民开门见山,守着和尚百衲衣似的几分地刨挖,日子依然紧巴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碗水晨 晖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碗水晨 晖围子山上有棵导航树,四五个大汉绷直了手方能合围。好在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
村里是有过一回大事的。就是前年,段大爷的独根苗苗炼娃考上了农学院。大家说,他家挨着一碗水最近,沾了龙气。这屁娃儿,是龙子呢。
看来村子里又有大事了。
回来耍暑假的炼娃昨天放出口信,要把一碗水搬出去卖掉。
这还了得?
一大早就有好些人来过问,炼娃笑着解释,说他经过几年调查,一碗水是一股优质矿泉水,含有好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我们和人家共同来开发,行的话,一年产值就是一百多万呢。
怪不得。我们就知道这里是宝地。神嘛,自然会带来财富哟。一百多万,那是多少?谁也没见过呀。村子着实兴奋了一阵。
这天炼娃来到当村长的二舅家,把开发一碗水矿泉的计划详尽地告诉了他二舅自然高兴,围子村苦啊,作为村长,不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心头难受啊。
可就那么一碗水,咋个开发?二舅问。
炼娃说,神水是取之不尽的。
产品怎么运走?
修公路嘛。
钱呢?
厂家负责大部分,余下要靠集资。
这消息在村民大会上开了锅。神没送来金子,倒要给人家掏腰包,谁干?
第二次村民大会,还是要出钱!大家就咬耳朵,炼娃是我们看大的,娘老子都是本分人,山羊咋下个狐狸仔呢?
也有打圆场的:幸许这娃儿是为大家呢?可以问问他,赚的钱是咋个分?
炼娃说,厂家投了资,前三年村子不分成,但大家干了活工资照发。收回成本后,四六开,厂家六村里四。
明摆着胳膊肘朝外拐嘛。
才不止呢,根本就是抢人。
我们自己干,不掺外人。
可……炼娃有话要说,却被打断:别以为围子村人笨,办不来事。那年公社号召大干水利,我们村修的水渠还得了头名呢。
技术呢?
技术?不是神水吗,弄出去就行。
钱呢?
哦,把神水弄出去要钱,这倒没想过。可至少犯不着给人家钱嘛。嫁了女,还搭上一套嫁奁。这帐,不划算。神水,我们不卖。
群情激昂,大家又找回一点当年斗四类分子的感觉。话就难听点儿!
这屁娃儿,又不是围子村的人,跳那么起劲干啥?
莫不是诈了大家的钱替他父亲奔丧?
哦,对了,三叔,二舅,他妈的一根竹蔸芭发的芽,伙了伙来整我们?
炼娃低下头,不说话。也不知他听到没有,反正脸红了一阵又一阵。
第二天,就有些“五老七贤”来到炼娃家看他生病的爹。送来些山货,送来些话:
乡里乡亲一家人呢,咱们可别犯傻哟。
娃儿不是山里的羊,是麻雀要飞走的。
黄鼠狼嗦只狗来,还不是看起那鸡。
……再说,挖了一碗水,龙脉断了,谁负责?
炼娃从山上回来,夹着一卷纸。爹挣扎起来,吐了一口痰,痰里裹着血,血里夹着哀求:娃呀,别逞能了,给我留一张老脸吧。……看着山货,炼娃明白了。
爹没熬过那天晚上。他是抓住炼娃的手落气的。
安葬了爹,炼娃决定走了。这天,他照旧来到一碗水前,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炼娃把那卷纸扔在那里,头也不回下山走了。
村民总算喘了一口气,炼娃走了,再也没人来抢一碗水了。而且还有收获,炼娃在那卷纸上标出了围子山37处神水的位置,还画了图。它们汇成了山脚的一条小溪。原来,一碗水只不过是最小的那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段,以树的粗大和“一碗水”的传说与神奇,写出了围子村的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必要交代。
B. 围子村虽然贫穷,但因“一碗水”有“龙气”,养育出了炼娃这样的大学生,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
C. 炼娃为了改变村子的现状,带领村民致富,找人来共同开发“一碗水”,但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故而作罢。
D. 小说对炼娃走前来到“一碗水”,“泉声如泣如诉,似在倾吐一种哀怨”的描写,暗示了炼娃心里的悲哀。
【答案】B
【解析】B项,“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不觉得穷了”错,根据原文,从村民们“守着一方神水,也就没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且和炼娃上大学没有直接联系。
5.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围子村村民的群像,请你结合文本,分析村民群体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封闭自足。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围子村,习惯了千百年来的生活,尽管贫穷但安于现状,遇事谨慎、胆小并且无知。②狭隘自私。听说厂家负责大部分投资,余下要靠自己集资,怕被别人占了便宜,就不想干了。   
【解析】小说主要通过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炼娃想要借助家乡有利的自然资源来替家乡致富却遭乡亲们猜疑和阻拦的故事表现村民的狭隘、目光短浅。文中塑造了围子村村民的群像,这群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炼娃想要引来投资办厂带领乡亲致富的时候塑造的,他们最关心是的水是他们的,还没卖出钱倒要先贴钱,将来办了厂,外人拿大头,他们拿小头,生怕被别人占便宜,自已吃亏。因此宁可不办或自己来办也不让炼娃带人来投资办厂。充分表明了他们的狭隘自私。但这群人的性格特点是和长期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他们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围子村,习惯了千百年来的生活,贫穷但安于现状,封闭自足,遇事胆小又无知。
6.小说以“一碗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①制造悬念,以文中泉水的名称为标题,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点明线索,小说围绕“一碗水”激发矛盾,构架情节。③揭示主题,村民们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的“一碗水”利益,却放弃合作共赢、创业致富的宝贵机会。④以小见大,看似简单的“一碗水”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对比。
【解析】标题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能制造悬念,“一碗水”,是什么样的水?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读者尚未开始读就已经被吸引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文章始终围绕“一碗水”展开故事情节,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通过“一碗水”的故事,表现了村民的狭隘,放弃合作共赢、创业致富的宝贵机会,因小失大,目光短浅。文中“一碗水”不过是村子里的一口小小的泉眼,炼娃本想带大家致富,没想到却遭误解,加速了他父亲的死亡,本有希望过上富裕生活的机会也因此失去,炼娃的好意也被泼了冷水,打击之下,不再过问此事,离开了村子,这一系列的悲剧都是因“一碗水”而起,泉小但引发的悲剧却不少,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酒  摊   夏天敏
日子漫不经心地把一切熏旧,熏得斑驳、残败、开裂、焦黄,人也不能幸免。昔日的戚爷早已被历史的风烟卷走,不留一点痕迹。现在的威爷,是地道的威爷了,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但他依旧坐着,直到生命终结。
儿子出落成当年的自己,身材挺拔,相貌端正。他终归是成才了,读完大学,留在省城的大机关。果然不负心血,没几年,成为最年轻的处长。女儿呢,花样的美丽,诗样的空灵,有体面的工作,在小城医院做医生。
为了不让他再去摆摊,家里和他产生了诸多矛盾。儿子休假回来,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接待小城的体面人物。现在,他们的庭院明丽芬芳,花儿常开不败...隐藏在儿子内心中的,是爹的粗鄙,是那个小城深处癩疮一样的摊位。
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
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这么多年,成爷为了那个约定那份守望闹了多少笑话。他去追过女人,多少次都是又尴尬又失落;他随时瞟女人,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是花痴,是好色之徒……
戚爷还有个怪癖,隔三岔五,他要到那面围墙下睡一夜。他用破披毡盖住了头,耳朵却支棱着,一有脚步声,立即掀开张望。威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年在隆隆的枪炮声中,他和新婚不到半年的前妻走散了。那时,天才蒙蒙亮,黑暗在小街里幽灵样徘徊,东方的一抹曙光,才轻轻吻住关帝庙前大槐树的末梢。
戚爷爱做梦,尤其爱做和前要有关的梦。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故事中的片断,总是不停地出現,每次都惊得他冷汗涔涔,惶恐惊悚;每次都让他心生悲冷,久久沉浸在梦的氛围中。
把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梦和关帝庙下算命解梦的刘半仙说了,刘半仙说,这是一个人在等你,在找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人家要苦苦找你呢? 威爷不敢多讲,刘半仙的话让他更加坚信,前妻还活着,前妻一定会来找他的,在这座小城,在小街的这座宅院的墙下。
不知不觉,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威爷摆摊的地方,是老城里的古城区,这里陈旧、古老、历史悠久,这么个地方是不能开发的,就像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有了病也不能动大手术,一动就没命了。
可是有一天突然说是要拆迁了,拆迁就拆迁吧,能住上新房子当然好了。也有反对的,多是老年人,他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年轻人呢,他们巴不得离开这个拥挤肮脏的环境。
其实他们不知道,县长和书记并没有要拆迁这片城区的意思,一个连工资都发不了的县没有实力来做这事,开发商看不上这里。是省上的一个厅级领导,在一次宴会中对小城的领导说,你们是父母官,关心一下我的老家吧。他说了他的意思,县长说主要是钱的问题。厅长说,这个嘛你缩小点范围,就搞关帝庙下面那片。钱的事,我帮你们协调。厅长正是成爷的儿子,厅长为戚爷死守在小街那面老墙下摆摊的事烦恼不已。
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这里就成废墟了。在这片废墟中,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他顽强地寻找着,寻找那个他坐了几十年、守了一辈子的酒摊的位置。终于寻找到了,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
他要坐下去,他要坚守那个等待,那个排遗不掉的梦。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使用了一连串词语形象描绘出戚爷的现状,这和他当年的挺拔端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 家人对戚爷摆酒摊十分反感,软硬兼施,但戚爷不为所动,这正说明了酒摊对戚爷的特殊意义。
C.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老人和儿子的对比,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都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D. 小说描写了戚爷晚年生活中的种种古怪的行为,表现了他人生经历的坎坷和心路历程的凄苦。
【答案】C
【解析】C项,“小城旧貌和新颜的对比”错,文章中没有对小城新颜的描写。
5. 小说中的戚爷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案】衰老颓败,执着坚守,孤独寂寞,迷茫无助。
【解析】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1)头发枯白,满脸皱纹,眼脸下垂,两眼暗淡无光。几十年的光阴,他在这个小酒摊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颓败、松烂的雕像。外貌描写,突出了戚爷的衰老颓败。(2)戚爷誓死守住他的摊子,耐心的劝导,真诚的谈心,温馨的话语,痛苦的眼泪,统统无用。戚爷像坚贞的烈女,为了心中的那座牌坊,对任何威逼引诱都无动于衷。年龄越大,那个信念越强;年龄越大,守望越坚。突出了戚爷的执着坚守。(3)徘徊着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孤独无助的眼里,流淌着无奈、凄苦、绝望。突出了戚爷的孤独寂寞。(4)他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残砖破瓦的土堆上。但轰隆隆的推土机响起来时,他还能坐下去么?突出了戚爷的迷茫无助。
6. 小说以“守摊”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守摊”贯穿小说始终,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简法;②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
【解析】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戚爷为了寻找前妻,等待前妻来找他,他一直坚守在他的小酒摊上,表现了戚爷为爱坚守的主题。可见本篇小说以“守摊”为中心,交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同时“守摊”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串连主要情节,使叙事更简法;也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凸显坚守爱情的主题。小说谋篇布局作用:(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士兵与猎手  戴涛
①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
②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
③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
④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
⑤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
⑥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
⑦“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
⑧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
⑨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两排梅花脚印,同时引发了两个猎手的捕猎激情,但两人的动机却不相同,日本士兵是为追求理想,鄂伦春猎手则为生计着想。
B.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也表达出他的反省。
C. 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悬崖。自然动物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与蔑视,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
D. 文章以两个主人公的行踪展开了两条自始至终平行的情节线,这虽然限制了阅读者的视角,但增加了双方较量的紧张氛围,吸引了读者注意力。
【答案】C
【解析】A项,“日本士兵是为追求理想”一句错误,原文说他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为了給父亲报仇雪恨;B项,“表达出他的反省”一句不正确,没有“反省”的意思;D项,“自始至终平行”一句错误,后文两条平行线在遇到老虎时交汇了,另外,“限制了阅读者的视角”一句错误,两条线应是扩展了读者的视角,丰寓了阅读的内容。
5. 小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分析。
【答案】①承接上文,交代了鄂伦春猎手迫逐东北虎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使得鄂伦春猎手坚持了四天的追逐行为有了充分的理由。
【解析】首先从结构上看,此句在文章的中间,此段上文交代了鄂伦春猎手迫逐东北虎的原因,下文写鄂伦春猎手坚持了四天的追逐行为,此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从手法和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与后文鄂伦春猎手放下猎枪,不猎杀老虎形成对照,反村出鄂伦春猎手仁慈善良的形象;从主旨的角度分析,“动物都跑得无影无踪”一句,侧面表现了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士兵的凶残和暴戾。
6. 小说以若干年后日本士兵来寻鄂伦春猎手报恩为结局,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并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①意料之外:数第二段写道,猎手己经端起了枪瞄准了日本士兵,并扣动了扳机,按常理,面对这样一个侵略我们国家的敌人,猎手应当毫不犹豫地将他置于死地。但从结尾一段却知道,猎手只是射伤了他的腿,所以说是“意料之外”。②情理之中:鄂伦春猎手虽是猎手,却不忍杀害两只老虎,可见他有着善良仁慈的内心,这种仁慈使得他在面对一个“人”时更不忍下手,更何况这个“人”那样年轻,就像他自己家的小弟。所以只射伤了他的腿来惩罚他,符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所以说是“情理之中”。③这个结局抛弃了一般的敌我善恶双方以牙还牙、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冷酷模式,传通了道德宽容暴力,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赞美了大仁大善的人性,打动了人心,升华了主旨。
【解析】考核小说结尾的作用,题干中给出结尾的“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特征,要求解释分析,答题时找到“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具体的表现即可,如倒数第二段写道,猎手己经端起了枪瞄准了日本士兵,并扣动了扳机“意料之外”;鄂伦春猎手虽是猎手,却不忍杀害两只老虎,只射伤了他的腿来惩罚他,符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属于“情理之中”;从主旨看这个结局抛弃了一般的敌我善恶双方以牙还牙、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冷酷模式,传通了道德宽容暴力,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赞美了大仁大善的人性,打动了人心,升华了主旨。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