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情感概括
忧国忧民之悲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愤慨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惜别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悠闲
黑暗官场之苦闷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相思之无奈 贬官谪居之愤懑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激愤
解答提炼情感主旨类题的方法:
1.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抓形象。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抓抒情方式,领悟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答题规范:
不论是局部设题,还是全局设题皆可按以下步骤答题:
1.先概括。指出表现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和主旨。如果题干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骤了。
2.联系诗歌内容,摆出之所以是某种思想感情和主旨的依据。这是一个分析过程。
3.如果要求鉴赏评价,可在分析之后进行具体评价。
2.理解诗句意义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意义。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 算 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题:(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此题,理解诗句的意义是关键一步,“起舞闻鸡”的理解是难点。“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的意思是:半醒半醉之间,闻鸡鸣而起舞,舞罢,沙河潮落,深夜的秋江一片冷寂。“起舞闻鸡酒未醒”借用祖逖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同时“酒未醒”也表现出作者志向难以实现的无奈。“潮落秋江冷”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抒发出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
参考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解题指津]
解答理解诗句意义类试题的方法:
1.准确理解关键字词,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2.结合表达技巧甚至全诗主旨来理解诗句的深层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1.紧扣关键词(含典故的词,含意象的词),由表及里揭示其含意。
2.把句子放在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来分析其意义。
(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来的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它包括:对事物的态度、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
所谓“评价”,即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行。在高考试题中,因其难度稍大,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我们还是要予以重视。
[答题示例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 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 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题: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解此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要结合本诗的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的苏轼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的精神支柱,加上天涯黎族的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慰,心中仿佛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的以及孔子所向往的礼乐之治的盛世。从中可以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答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类的方法:
1.作者在诗歌中所显示的观点、态度与议论文中作者论证观点是不同的:议论文作者是“揭示真理”;诗人是“显示真理”,通过形象或画面来显示。因此,读者对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产生 “多解”或者见仁见智的现象,不足为怪,这恰恰是文学语言的“张力”所致。出现个性化的解读,甚至互相对立的答案,是允许的。但大多数中国诗歌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明确的。
2.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诗人所处的时代出发进行分析,切莫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古人。
3.有古人已对特定诗人和诗歌进行了评价,试题要求我们对古人的评价再作评价时,一定要以原诗作为依据,同时也要历史地看待古代的评价者的评价。
答题规范:
1.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诗歌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诗句且阐述理由。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 裴 十 四① 李 白
朝见裴叔则②,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城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向西去,李白写诗相赠。 ②〔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题: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
答: 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的确是“飘然思不群”。开头两句妙用借代、比喻,裴十四的俊伟形象如在眼前;三、四句运用夸张手法,气势恢宏,境界阔大;五、六句写在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裴十四的品节,即使金高南山也难能让他一顾,想象奇特;结尾两句“飘若浮云”状写裴十四,表现其飘逸脱俗的气质,吻合整首诗的脱俗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 江 仙[注]
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