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分点二 理解散文词义句意——要做到“三联一依”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
“三联一依”理解词义、句意
关于散文语言的考查,无论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还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都可以采用“三联一依”的解答方式。
“三联”:一是联系词句所在句子的内容,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前后语境或前后语句,来理解词句的临时含义;二是联系作者的情感,来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三是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理解词句的特殊含义。
“一依”:依靠词语或句子使用的方法,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要依托手法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意义。
[核心提示]
散文是抒情的艺术,理解散文的语言才能理解散文的情感。因此,散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是常考且易失分题型。
突破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篇以“窗子以外”为题的散文,通过写生活中有形的窗子(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和无形的窗子(你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你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让你融不到别人的世界和生活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消除的距离、隔膜之感。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结合上下文”暗示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词典上的意思。
(2)“窗子”,指明考查的对象。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三联
联语境
在文章的前五段中,作者多处写到的窗子,都是指生活中有形的窗子,如纱窗、玻璃窗,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等等。
在文章第⑦自然段中,作者写到无形中的窗子,如你的行李、你的钞票、你的小小的提梁皮箱,你对别人世界的隔膜和与别人生活的距离。
联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融入别人的世界,走进他人生活中去的不认同。
联主旨
结合文章结尾处“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作者认为自己与别人的世界中间有一层隔膜
一依
依手法
这篇散文由实到虚,写出了生活中的窗子隔开了生活中的世界;观念、习惯中的“窗子”分开了自己与别人的世界。
[规范作答]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评分细则]
能从有形和无形两个角度作答,答出1点得3分,答出2点得6分。
【类题拓展】
阅读2017·全国卷Ⅱ散文阅读《窗子以外》,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
答:①“考察”的含义是:
②“科学”的含义是:
答案:①“考察”,表面意思是实地的观察,分析;在这里的意思是浮光掠影地看看。有讽刺意味。
②“科学”表面意思客观、准确;这里是“旁观”“没有温情”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不要忽视语境
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具有深层含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又具有临时意义的词语。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语境十分重要。
首先看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其次看动态语境。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临时意义又叫动态词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手段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突破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整体读文,把握文意。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由十多年前在爱尔兰海边看到一位盲老妇人用心听海写起,想到了自己童年在家乡看到的纯洁一色的雪原,听到的纯真故事,联想到热爱大自然的科普学家蕾切尔·卡森和她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纯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期望人人都有一颗“看海的心”。
第2步:看准类型,结合位置。
画线语句“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含蓄句,在本段中有引领下文的作用。
第3步:三联一依,具体分析。
三联
联语境
“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这句话在文章前半部分,是对盲老妇人看海情节回忆后的抒情。
联情感
在作者看来,盲老妇人之所以对大海有如此大的热情,是因为老妇人虽然不能用眼睛看海,却可以用心灵去领悟,用其他感觉去体会。表达了作者对老妇人生活方式的赞美之情。
联主旨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照亮”的含义,“照亮”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才能消除对生活的倦怠,充满生活的动力,热情地拥抱人生,热爱生活。
一依
依手法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埋藏着“好几盏灯”比喻的是人的“感受”器官。即人有多种器官可以了解世界,不单是“眼睛” 。
[规范作答]
答案: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评分细则]
①能准确指明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解释出“灯”的比喻义,2分;能指明人与世界的关系,2分。
②准确解释出“照亮”一词的含义,即自然能给人以生活的启示,给人以鼓励,符合这个意思,2分。
【类题拓展】
阅读《听海的心》,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
答:
(2)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答:
答案:(1)人与大自然是密切联系的,大自然深富寓意。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学习很多生活的智慧,人类要用心聆听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2)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对自然的挚爱之心,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她的作品及思想,从不会过时。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要看清种类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③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④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含蓄句的理解,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修辞句的理解,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主旨句的理解,既要联系该句所处的语境,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更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概括主旨,特别注意作者蕴含其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的把握。
结构句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并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其含意的。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脆 弱
朱以撒
①坐在开满淡紫色花朵的苦楝下,人就有一种易碎感。沾满雨水的花不断地掉落下来,把地面洇润了一片。这种树的枝条如此易折,使我每次攀爬都分外掂量。也许正是木质疏松的原因,每到夏日苦楝树上聚集起大量的蝉,黑黑发亮,长调满耳,浮云一般的绿叶和紫气氤氲的花朵,人们却不敢有攀爬的觊觎。
②苦楝树的易折是实践中得到的体验。攀上树杈,看起来手臂一样粗的枝条就瑟瑟发颤。力量控制不好,枝条就在清脆的声响中断开,露出白生生的茬口,使上树的人心绪慌乱。别的树种,如相思,再细的枝条也有很坚韧的弹性,甚至像绞被单那般扭转也难以断裂。每一棵树都顶着一头绿荫,它的承重力却如此不同,不过,我还是喜欢在苦楝树下,甚至一阵风吹过,花就不偏不倚地落在脖子里。
③援藏的时候,牧民送了一只小藏獒给他,它慢慢长大,像一只小型的狮子了,威猛无比。它只认识主人一人,对主人的亲戚朋友一概冷漠。它不乐意的时候,喉咙里如同有闷雷滚过,让人心生寒气。缺氧的高原,更多的异乡人在考虑生命的价值,考虑具体的五脏六腑的承受力。冬日到了,叶片脱尽,树木成为一副副嶙峋的骨架,这些南方人开始流鼻血。如果不是工作需要,谁也不会整整三年以肉身对抗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世代居住者不同,外来人要忍受生存的差异,这使他们更加眷恋故乡的苍翠深蔚、澄碧明净。三年过去,与他荣归的物品中,比别人多了一只神勇的藏獒。南方依旧富庶,依旧适宜休养生息,这只爱犬理所当然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它的形态和神采让这个城市任何品种的狗黯然失色。
④前不久,我向他打听这只藏獒。他说,死了,死于肺水肿。他的本意是带它回南方享福的。不料南方的暖和、潮湿,一日一日损耗它的肢体。此时,它的同胞兄弟正在缺氧的高原狂奔、扑咬,锐不可当。
⑤许多植物或者动物不能安生,或者不能按照自己的历程进化,都缘于有一部分人热衷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来改变它们的习性。我注意到这种情形已经很久了,大概是从知道米丘林的时候开始。少年如我,有幸在自己的果林菜园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果蔬,嗅到不同品类果蔬发自内心的气味,它们是绝对不会混在一起的。个性就是这样,即便枝叶相似,果实同形,气味和滋味是以差异来体现的米丘林等人出现之后,本真的果实得到了篡改。个头大到了夸张,滋味似此似彼,缺乏独到。当然,由于米丘林嫁接和杂交之功,价格更上一层。少年时我啃食的番石榴,那么小,在掌中,洁净地金黄色泽,香味馥郁。用手掰开,里边的瓤已融在一起,很适宜樱桃小口的轻轻小咬。我往往绕过超市这些大而无当的品种,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摊前停了下来——我嗅到了童年时土生土长的果实的气味。
⑥花鸟市场是我假日喜爱的去处,看一些世相折射下的杰作——那么多的真真假假、疑真疑幻的青铜、陶瓦、牙角。后来我渐渐少去了,要进入内部需要穿过一段宠物的长廊,许多面相怪异的鸟兽在笼子里跳跃、尖叫。像狗不是狗,像猫不是猫,像鼠又不是鼠,一眼可见都是人工借助科学生产出来的怪物。唯其物怪而贵。人们在怪物中穿行、拣选,交易。这些物种与祖先相比,已经极大地被改造了。人们根据奇怪的原则来改造,使其尽可能靠近交易的最大值。在人主宰的世界里,其他物种也是脆弱的,人们不愿让它们自行进化,而混杂这些物种的特性。我惧怕这种人为的改造。
⑦在易折的苦楝树下坐着,我顿生一种脆弱,一阵风来,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晃动一下,陷入了沉思之中……
(选自《纸上思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苦楝树的描写,“浮云”“紫气氤氲”等词语的使用充满诗意,给人以美感,让人对其“易折”产生同情心。
B.威猛无比的藏獒在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后却死于肺水肿,这与生活在缺氧高原上锐不可当的同类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C.作者描写米丘林等人嫁接和杂交植物的行为,意在表现人们在一厢情愿追求功利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着某些弊端。
D.全文在写了藏獒、番石榴和各种宠物被改变本性之后,转而写到人类自身,表达了庆幸于自在生、自在长的冷静思考。
解析:A项“让人对其‘易折’产生同情心”分析不当。“浮云一般的绿叶和紫气氤氲的花朵”可以招来人们“攀爬的觊觎”,但由于苦楝的“易折”,“人们却不敢有攀爬的觊觎”。作者这样写,在于表现苦楝“易折”的特点,而不在于对其“易折”特点产生同情心。
答案:A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请按“答题流程”分步解答此题]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答:
答案:人其实也像苦楝树一样,有着脆弱的一面,随时面临着被摧折的可能,面对这些摧折,也会像其他生物一样,丝毫不比其他生物高明。
3.文章以“脆弱”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脆弱”体现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突出了这篇文章的“神”。②“脆弱”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寄寓了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的良好愿望。③“脆弱”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形散而神聚。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