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 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中*&%@国教育~出版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w~ww@.%zzstep#.&com]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则是当下的一个热词。
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里人终须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须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
身处乡村,寄情田园,人的心力体力得以恢复,在孤独和安定中反思与成长。“田园综合体”是沟通城乡的生活纽带,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对自身有新的理解,充实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
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田园综合体”是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知仁”。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费孝通先生则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具有“有机团结”的特性。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蕴,才构成了传统田园的深厚魅力。
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应有之义。
(节选自《人民日报》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有删节)[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园综合体”是田园中的诗意栖居,它是贯穿古今的士大夫田园情结的具体体现。
B.“田园综合体”让城市人与乡村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彼此,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来^源:z#zstep%.&~com]
C.“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D.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田园综合体”为论题,阐释了“田园综合体”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及作用。
B.文章综合采用引证、对比、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
C.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条分缕析,观点持之有据,而且给人以厚重稳健之感。
D.文章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角度,阐释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中国教*^&%育@出版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B.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中国教育出版^&@网#*]
C.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也要重视农业的文化、社会建设等多种功能。
D.乡土社会因为其具有“熟人社会”“有机团结”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法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镌刻的信仰
徐涟
①从窗户望出去,是垂杨柳,李广桃树和近在眼前的沙丘。那么切近,仿佛伸手就能抓到灼热滚烫的沙子。柔和的沙丘曲线,向两边绵延伸展,白色的天空,向上再向上,才呈现出蓝色。窗外的风景就这样入眼入心,没有远近纵深,分明中国画的景致,寂寥无声,凝固在时空的永恒当中。瞬间,我迷失了自己。
②这是在敦煌。沙丘就是鸣沙山。我们住在鸣沙山脚下。
③从飞机上俯瞰,连绵不绝的灰白色沙漠、灰褐色戈壁、道道伤痕似的雅丹地貌以及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纵使在心中已经揣想过千百遍,你仍然会惊叹大自然不可思议的伟大神力造就了这沙漠中的神秘奇观。祁连山的雪水切割开坚硬的岩石,冲刷出千沟万壑,顽强地奔流在干涸的大地上,带来了泥土,也带来了绿洲,也因此诞生了这个古称沙州、今名敦煌的城市。
④然而仅仅是自然的伟力还不能够造就敦煌。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行脚至此,看见了鸣沙山东麓那耀眼的佛光。于是,他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凿,开始塑造心中的佛国形象——莫高窟。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在这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谦卑地索取土地馈赠的人们,在极端艰险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了极端丰富的精神财富。敦煌,因为信仰的镌刻,才由此成为敦煌。
⑤自乐僔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隋初、盛唐、大宋、西夏、元朝……莫高窟七百三十五个石窟中,有四百九十二个石窟有佛造像,布满彩绘壁画,既描绘出人们祈祷憧憬的天国,也把人世间的耕种织造等等一切美好留在了画面上。而建造石窟的工匠、画师,却没有留下一个名字。时光流转,峨冠博带的贵人尽管面目依然清晰,他们的名字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深处;而那些默默无名的工匠、画师,却因为彩塑壁画的存在而凸显自身,他们一笔一画地创造了敦煌的历史,也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⑥敦煌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冬天气温时常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那个叫乐僔的和尚,执意要在这样的荒郊野岭修行。后来又有叫法良的禅师跟随,自此,僧侣们在石窟修行、居住、瘗埋。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他们如何忍受着饥饿与寒冷,在万籁俱寂中挑战着身体的极限,更抗拒着怀疑、失望、幻觉、迷惘、否定?是信仰,犹如那道道金光,显现出千佛的形象,引导着一代代苦修的僧侣一步步走向觉悟。在昏暗的洞窟中,无数个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彩塑壁画,是如何被画师工匠从坚硬的岩石中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地被创造出来的?我想,那一定源于信仰,由信仰而生的光,早已照亮了黑暗,也照亮了心灵。
⑦我参观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加有关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开拓的讲座。报告厅里坐满了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衣着素朴,神态安静。我无意中发现一位瘦小而矍铄的老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她剪着短发,头发灰白。我认出来了,她就是将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全部奉献给敦煌的樊锦诗!她悄悄地来,听完又悄悄地离开。我默默地想:五十年的沉淀,她已抛开了功名利禄,抛开了得失计较,将事业和艺术的理想淬炼成信仰。而如今,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这样的信仰,愿意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事业?
⑧我坐在胡杨树下,于丝丝凉风中陷入沉思。往莫高窟的路,本是一条朝圣的道路。一千多年前,来往于丝绸之路的人们千辛万苦赶赴这里,或是附近的居民,一步一步走来山里,表达无尽虔诚。然而,我们今天到达石窟实在是太容易了些。从北京直飞敦煌,不过2小时40分钟。从敦煌城里一路坦途,直达莫高窟停车场,下车,站定,眼前就是举世闻名的九层楼!这样的便捷,这样的容易,又如何奢望激动、震撼、深刻、独特的个体感受?
⑨也许有一天,背一身简单的行囊,从敦煌数字展示中心出发,在炎炎烈日中,伴着尘土和沙砾前行,耗费几个小时,全身汗水湿透,穿过河水丰沛的大泉河,走过一排迎风摇曳的胡杨树。我,追着信仰留下的光辉,又一次来到敦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作者的一次敦煌之行写起,却没有具体写行程,而是围绕“镌刻的信仰”选材为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B.文章第③段写飞机上的俯瞰之景,把沙漠戈壁的环境、敦煌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敦煌美景的向往之情。
C.作者认为,敦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能在这里留下精美绝伦的佛造像和壁画,最主要是靠信仰的支撑。
D.在古代,人们到敦煌石窟朝拜都需要经历一番艰辛,而现在人们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到达莫高窟。
5.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w~ww.zz%ste*p&.co@m]
6.作者在第⑤段既说工匠、画师“没有留下一个名字”,又说他们“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中&国^教育出#版~网@]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中国#教*^育@出版网~]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E. 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8.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唯灵魂不可征服”的含意的理解。(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龙锡,字稚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四年擢礼部右侍郎。忤魏忠贤,削籍。庄烈帝即位,以阁臣黄立极、施凤来皆忠贤所用,不足倚,诏廷臣推举,得龙锡。海寇犯中左所,总兵官俞咨皋弃城遁,罪当诛。帝欲并罪巡抚朱一冯。龙锡言:“一冯所驻远,非弃城者比,罢职已足蔽辜。”瑞王出封汉中,请食川盐。龙锡言:“汉中食晋盐,而瑞藩独用川盐,恐奸徒借名私贩,莫敢讥察。”
故事,纂修实录,分遣国学生采事迹于四方,龙锡言:“实录所需在邸报及诸司奏牍,遣使无益,徒滋扰,宜停罢。”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两人大恨。及袁崇焕杀毛文龙,报疏云:“辅臣龙锡为此一事低徊过臣寓。”复上善后疏言:“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其冬十二月,大清兵薄都城。帝怒崇焕战不力,执下狱,而捷、褷已为永光引用。捷遂上章,指通款杀将为龙锡罪,且言祖大寿师溃而东,由龙锡所挑激。帝以龙锡忠慎,戒无过求。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及崇焕以五年复辽自诡,往询方略,崇焕云:‘恢复当自东江始。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去之易易耳。’迨崇焕突诛文龙,疏有‘臣低徊’一语。臣念文龙功罪,朝端共知,因置不理。奈何以崇焕夸诩之词,坐臣朋谋罪?”又辩挑激大寿之诬,请赐罢黜。帝慰谕之,龙锡即起视事。捷再疏攻,帝意颇动,遂遣使逮之。
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乞宥龙锡,给事中刘斯琜继言之,诏所司再谳。乃释狱,戍定海卫。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福王时,复官归里。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zzst*ep.com]
A.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B.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C.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来&源:zz~s#t*ep.@com]
D.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治事,故称,如明代设文渊阁大学士等。
B.实录,中国封建时代记载皇帝在位时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
C.奏,封建社会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名称,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来源:z&zste*p~#.^com]
D.视事,旧指官员恢复职位,到管理的地区或下属机构视察即巡视检查政务。[来~源:@#^*中教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钱龙锡持公议政,不迎上意。皇帝因为俞咨皋在海寇进犯时弃城逃跑,打算连巡扰朱一冯一起处罚,他据实陈情,认为罢除其官职足以抵罪。
B.钱龙锡作风务实,敢议旧例。他认为编纂实录所需材料在于朝廷官报及诸司奏章,旧例派遣使者采集事迹没有益处,反而扰乱社会,应当停止。[来源*%:zzs#tep&.@com]
C.钱龙锡面对诬陷,据理自辩。高捷等人借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以及祖大寿兵败东逃等事诬陷钱龙锡,钱龙锡根据事实上奏章为自己辩解。
D.钱龙锡仕途不顺,遭遇坎坷。先是违忤魏忠贤,被削夺官籍,后被同僚攻击而被逮捕,出狱戍守定海卫,后遇皇帝大赦得以复职还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高捷、史褷既罢,王永光力引之,颇为龙锡所扼。(5分)
(2)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5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来源:zzst#~e@p^&.com]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来%^~源&#:中教网]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来#@源%:中&^教网]
D. 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土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15. 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了“国之声”合唱比赛,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点燃了我们的青春。
③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④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你们憧憬它是正常的,但也别把它想得天花乱坠,等以后上了大学,你们再慢慢体会其中的滋味吧。
⑤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www.zzs%t&ep^.co@m#]
⑥2017 年11 月20 日,中国第十六届城市智慧创新发展年会在海南省隆重开幕,我受举办方邀请,躬逢其盛。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来^源:&~中#*教网]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至今最少已达一万多条。
B.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会致力于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
C. 种族歧视是美国人权的痼疾。近年来,多起警察滥杀非洲裔事件引发大规模抗议浪潮,提高了种族仇恨因素。
D. 马丁·路德·金的3个子女为争夺父亲遗产再度上法庭,争夺对象是生前最珍视的父亲的两样物品:1964年获得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章和随身携带的《圣经》。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马克思在他的故居孤独吗?根本不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文化差别吗?可能,因为欧洲人一般来说喜欢拍文物,不爱拍自己。
①唯一区别是德国的姑娘们不在马克思的雕塑前自拍
②当然,他们中大部分是中国人。但是德国人也不少
③耳机也是这样分的,中国的耳朵听中文,德国的耳朵听德文
④因为每天来跟他打招呼的人很多
⑤因此,关于马克思展览的资料不光有德文和英文的,还有中文的[中国#*教%育出^版~网]
⑥虽然耳朵和语言不一样,但是中国人与德国人大概感觉都一样
A.①②⑤③⑥④ B.①③⑥④②⑤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①⑤③⑥
20.下面是网络购书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5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治理外卖骑手交通违法乱象,要从管理外卖送餐平台企业入手,将交通守法的责任落实到企业,这样就能解决骑手逆行、抢灯等交通违规行为。只要骑手遵纪守法,就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拥堵问题解决了,也必将能提高外卖点餐率。
①不是将责任落实到企业就一定能解决骑手违规行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 文(二)答 案
1.
【答案】C[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张冠李戴,原文为“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且“贯穿古今的士大夫田园情节的具体体现”于文无据;B项,“让城市人与乡村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彼此”错,原文为“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D项,“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过于绝对化,原文为“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
2.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文章综合采用引证、对比、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错,文本中没有使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中国#教%@育*出版网&]
3.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因为其具有‘熟人社会’‘有机团结’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法律”错,一则是曲解文意,原文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二则是强加因果关系。
4.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B项,“意在唤起人们对敦煌美景的向往之情”错,应是引出主体内容。
5.
【参考答案】①承上启下。首句,由上文写的自然的伟力转入人的因素,引起后文内容。②交代来历。中间描写了敦煌石刻的形成过程,交代了敦煌石刻佛造像的来历。③点题。尾句点明了“镌刻的信仰”的题意,揭示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意义。[w^ww.zz&step.com#~*]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内容的题目,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从结构上看“然而仅仅是自然的伟力还不能够造就敦煌”承上启下,“敦煌,因为信仰的镌刻,才由此成为敦煌”照应标题;从内容看段落的中间部分交代了敦煌石刻佛造像的来历。
6.
【参考答案】①“没有留下一个名字”,是客观存在,是历史事实;“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是文化意义,是历史价值。②作者这样写,意在通过对比——工匠、画师自身无名和留名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镌刻的信仰”的无名者的热情礼赞,也起到了突显主旨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结合文段的内容和主旨作答,“没有留下一个名字”,是客观存在,是历史事实;“将自己永远留在了敦煌的历史当中”,是文化意义,是历史价值。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镌刻的信仰”的无名者的热情礼赞,突显了文章的主旨。[来源*:%z#zstep.^co&m]
7.
【答案】B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错,这是别人听歌时的感受。D项“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错,他被监禁27年。C项“不妥协的斗争”原文中依据不充分。
8.
【参考答案】①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②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民主和自由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③他走出监狱时,已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④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题要注意找准答题区间,划分文本层次,概括相关内容;梳理出反映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一定要有分析。得出答案: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民主和自由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他走出监狱时,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了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
9.
【参考答案】①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②结束监禁时,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以善良和宽恕,弥合了种族歧视带来的伤痛;③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他不愿连任总统,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④曼德拉虽然一度失去人生自由,但他的信念不死,灵魂不屈,始终能抱紧自由,坚信可改变未来,这是对他的至高评价。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意题。“唯灵魂不可征服”首先要理解“灵魂”“征服”的含义。“灵魂”在本文不仅指心灵,还指曼德拉的理想、追求、个人的品质等 。“不可征服”即不会屈服,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坚贞不屈。然后答题时要结合曼德拉的相关的事件来解题。
10.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四个选项各有六个断句点,可先排除四处完全相同的断句点,然后对两处不同的断开点进行对比分析。第一处不同断句点“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与“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臣”是其主语,由此可排除B、D。第二处不同断句点,“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和“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时文龙拥兵自擅”是一个完整的语句,“有跋扈声”是一个省略了主语“文龙”的句子,故可在“有”前断开,由此排除A。句子可以断开为:阁臣枢臣/往复商确/臣以是得奉行无失/时文龙拥兵自擅/有跋扈声/崇焕一旦除之/即当宁不以为罪也。故答案为C。
11.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题中D项,“视事,旧指官员恢复职位,到管理的地区或下属机构视察即巡视检查政务”说法错误,旧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务。故选D。
12.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后遇皇帝大赦得以复职还乡”说法错误,原文是“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应是福王时,恢复官职回乡,不久去世。故选D。
13.
【参考答案】(1)御史高捷、史褷已经被罢官,王永光极力荐举他们,(这两人)被钱龙锡极力阻遏。
(2)袁崇焕拜见皇上时,臣见他容貌丑陋,退朝后对同僚说‘这个人恐怕不可委以重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既罢”,已经被罢官;“引”,荐举;“为……所”,表被动,“颇为龙锡所扼”,被动句,被钱龙锡极力阻遏;“扼”,阻遏,抑制。(2)中的“陛见”,拜见,谒见;“寝”,丑陋;“退”,退朝;“同官”,同僚;“胜任”,委以重任。
【参考译文】
钱龙锡,字稚文,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天启四年,(钱龙锡)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因为违忤魏忠贤,被削夺官籍。庄烈帝即位,因为阁臣黄立极、施凤来都是魏忠贤所任用的,不足以倚靠,下诏让廷臣推举(可任用的人),得到钱龙锡。海寇侵犯中左所,总兵官俞咨皋弃城逃跑,按法律应杀头。皇帝打算一起处罚巡抚朱一冯。钱龙锡说:“朱一冯驻地远,不能类比弃城而逃者,罢官已足以抵罪。”瑞王出京分封汉中,请食俸川盐。钱龙锡说:“汉中食俸晋盐,而瑞藩唯独食川盐,恐怕奸诈之徒借机私自贩卖,没人敢稽查盘问。”
按照旧例,编纂实录,分派国学生到四方采集事迹。钱龙锡说:“实录所需材料在于朝廷官报及诸司奏章,派遣使者没有益处,只是制造事端扰乱社会,应停止。”御史高捷、史褷已经被罢官,王永光极力荐举他们,(这两人)被钱龙锡极力阻遏。两人十分仇恨他。等到袁崇焕杀毛文龙,回复说:“辅臣钱龙锡为此事徘徊过我的家门。”再呈上善后疏说:“阁臣权臣,往来商议确定,臣以此得以奉旨而行没有过失。”当时毛文龙掌握军队自重,有跋扈的名声,袁崇焕一旦剪除他,皇帝就不应加罪。
这一年冬十二月,大清兵逼近京城。皇帝因袁崇焕作战不力发怒,逮捕他入狱,而高捷、史褷已经被王永光引荐任用。高捷就上奏章,以与敌国议和和杀死大将作为钱龙锡的罪证,并说祖大寿军队溃败而向东,是由于钱龙锡挑起而激变,皇帝认为钱龙锡忠心谨慎,告诫不要过分追究。钱龙锡上奏辩解,说:“袁崇焕拜见皇上时,臣见他容貌丑陋,退朝后对同僚说‘这个人恐怕不可委以重任’。等到袁崇焕诡称五年时间收复辽,我去询问谋略,袁崇焕说:‘收复故土应当从东江开始。毛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除去,这是很容易的事。’等到袁崇焕突然诛杀毛文龙,奏疏中有‘臣低徊’一语。臣想毛丈龙功与过,朝廷共知,因此置之不理。为何以袁崇焕夸耀之词,加给臣结党同谋的罪名呢?”又辩解挑起激变祖大寿的诬陷,请求赐恩罢官。皇帝安慰劝告他,钱龙锡就出来到职办公。高捷再次上疏攻击钱龙锡,皇帝意志有所动摇,于是派使者逮捕钱龙锡。
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等人乞求宽恕钱龙锡,给事中刘斯琜接着这样说,皇上诏令主管官吏重新判定。于是被释放,戍守定海卫。在戍所十二年,两次遇赦不被宽怒。福王时,恢复官职回乡。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14.
【答案】A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E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词语,CD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对“出岫云”理解有误,当理解为“出岫孤云”,写身世漂浮之感;D项,本诗没有抒写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抒写的是身世漂泊的悲哀、亡国失土的痛苦、异国为官的烦恼和眼下暂时摆脱俗务的欣慰等复杂感慨。
15.
【参考答案】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句从手法看,句中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与之前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 “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6. [www#.~zz%ste@p.^com]
【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诞”“殇”“蜉”,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学生要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中^~国教育出&*版%网]
17.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①放荡不羁:恣意行事,不受约束。用来形容做事,而不是“画风。用错对象。②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以致阻止了天上云彩的移动。多用于形容歌声的响亮。使用正确。③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使用正确。④天花乱坠: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此处是“想”,不合语境。⑤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两边为难。形容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左右意味着面对的是两种状况,都让人为难。该句在使用“左右为难”一词时,只取词中“为难”之意,忽视了“左右”的意思,不合语境。⑥躬逢其盛:亲自参加那个盛会。使用正确。综上分析,①④⑤全都不正确,故选C项。
18.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不合逻辑,“最少已达一万多条”矛盾,可改为“最少已达一万条”。C项,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增加”。D项,语序不当,把“生前最珍视的父亲的”改为“父亲生前最珍视的”。[中国%教@&育出版^网*]
19.
【答案】C
【解析】根据横线前面的“根本不孤独”,后面应衔接④,这是对“不孤独”原因的解释;再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知,前面应衔接①,因为“这”指代的是①所说的内容,所以选择C。
20.
【参考答案】进入购书网站之后,需要注册网站会员,填写注册信息,然后以会员的身份登陆网站进入购书网站进行图书搜索,可以选择高级搜索或直接搜索的任何一种搜索方式,查看图书信息,购买图书。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重点考核图表,图表有框架图和流程图,此题属于流程图,注意做事的流程,不要遗漏环节,先后顺序不要颠倒。此题重点注意“注册”“登录”“搜索”的先后顺序,以及“搜索”的种类。
21. [来源~:中%@教#网&]
【参考答案】②不是骑手遵纪守法就一定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③不是解决了拥堵问题就一定能提高外卖点餐率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只要骑手遵纪守法,就能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拥堵问题解决了,也必将能提高外卖点餐率”,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
22.
【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有很强的思辨性。针对材料内容,需要开启三种思辨模式:因果思维,寻因导果,执果索因;对比思维,寻找异同,触其本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另有所得。
立意方向指导:[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尊重客观现实,走出定势思维。英美军方对于作战飞机的弹痕分布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
2.坚守自我认知,做到以理服人。统计学家沃德在对飞机弹痕进行分析后得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并且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坚守自我内心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来~源&:中%#@教网]
3.树立全面思维,追寻正确答案。沃德并没有说只关注“弹痕少的部分”,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思考的过程,只有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才能接近问题真相。
4.抓住细节部分,考虑忽略内容。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的发现或许只是偶然的瞬间灵感。而作为个体的人,往往都有“从众心理”,那么这个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部分,往往会被人们一直忽视,进而人们和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写作时,可以感情真挚,真诚表达对科学精神的敬意;可以立意深刻,揭示弹痕多少与飞机返航的表面与实质的关系;可以材料丰富,最好能储备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材料,比如网络热点事件与事实真相的反转,比如中国科学家立足国情科学解决问题的品质和精神。考生切忌一味埋头冲进历史故纸堆,或者空泛无物。
【参考例文】
不为浮云遮望眼
总谓浮云能蔽日,一般人看问题,常在显见处下结论,却不知静水深流,思维常在被忽略的地方闪现光芒。因此,问题的真相需要我们拂去表象的浮云,始见其尊容,方能对症下药。
李斯精明,有颗七窍玲珑心,却见利忘危为保眼前富贵而忽略了潜在的陷阱,最终受制于赵高,身死家亡;屈子行吟,哀叹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国的当权者只看到了即时的权势和享乐,屈子却痛心地预见并证实了楚国的灭亡;稼轩看剑,预言金国必亡,蒙古才是大患,可朝廷上大多数人或思苟安或借伐金以固权,稼轩有幸没有亲见崖山投海的悲壮。屈子和稼轩不为浮云遮望眼,对个人和国家的前途看得比李斯更清楚。
清政府收复台湾,曾有弃守之议,不少人看到了台湾孤悬海外,易滋匪患,且风俗也有许多与中原不同之处,守着实在没有什么好处。而施琅力陈弃守弊利,指出弃守台湾,台湾必将为西方人所占领,不仅为祸当地百姓也将不利于东南各省。施琅不为浮云遮望眼,看到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重要意义。左宗棠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也是施琅一类能看穿浮云的智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许多共产党人借鉴俄国、法国等国家通过在中心城市举行暴动的形式取得了政权,主张城市暴动。结果,革命如流星划过,瞬间闪耀便即暗淡,几至遭受灭顶之灾。毛主席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看到了中国农村蕴含的巨大革命潜力,提出并走上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风物长宜放眼量”,毛主席闲庭信步的自信,源自其穿透浮云的远见卓识。
当今之世,硝烟依旧不断,中国虽保和平,但领土领海争端、贸易纠纷等问题依然很尖锐,不是没有擦枪走火的可能。在各种摩擦和冲突之中,不乏意气风发的鹰派人物,发出了各种强硬的声音,甚至提倡诉诸武力。也有些人,纯粹是看热闹不怕事大,什么都敢想,天天喊打。可是,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浮云,而忘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我国正处在发展经济和强化军备的关键时期,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气魄和慧眼独具的雍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是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共同利益的根本举措,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更多的国家拉上我们发展的船。君不见,日、韩、澳等美国铁杆盟国,已经深度受惠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对中关系上,日益纠结和摇摆。我们不能被冲突和摩擦的浮云所迷惑,而是要一心实现民族复兴,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表象易见,真相难求。遇到问题,我们不能匆忙地依据表象下结论,而是参破表象,拨云见日。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