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十一讲 语言表达连贯

标签: 暂无标签
第十一讲 语言表达连贯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典例1 (2018·全国Ⅰ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试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
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
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
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
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应有尽有,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
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
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
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一览无余,并可根据需要轻而易举地抓取
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
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题步骤】 回答这类试题,一是要整体感知语段,把握其主要
内容,考虑使该句符合该段内容的要求;二是要根据语段结构层次
和逻辑的角度,从语体色彩、陈述主体、对应照应、句式结构等多
个方面衡量,最后确定答案。
  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承接前面的主语“
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 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
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所以答案选 C项。
  【获取答案】 C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典例2 (2017·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 ① 。以口
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 
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 ③ ,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判断文段考查的是说明文段、议论文段,还是叙述
文段。
  (2)找出每一句主语确定文章说明的是什么或叙述的是什么,明确
文段大意。   
  (3)从题目要求补写句子的位置,初步判断所写的句子是领起句、
过渡句还是总结句。如果是领起句,那么就是考查学生的压缩语段
的能力,要求学生对该文本进行压缩提炼出中心句。如果是过渡句,
要把前一句的谓语、宾语等和后一句的主语有机地连接起来,特别
要注意后一句出现的新信息、新名词,填写的句子一定要包含这些
信息。当然也有可能中间部分不是过渡句,是和前一句或者后一句
构成并列或者转折、递进等等,这样要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以及连
词的提示,注意前后的句式,首先确定陈述的对象即主语,然后明确
主语怎么样,完成句子填写。总结句一般是根据前文进行总结概括,
也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4)填写后放入语段进行分析验证,注意结构层次、语意的衔接、
题干中的字数等。
  根据“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可知,①处
应该是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根据“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
间推移”和“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知,②处可写“血液中的药
物浓度会渐渐上升”之类的句子;根据“然而”和“超过一定限度就可
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推知,③处可写“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
好”之类的句子。
  【获取答案】 ①也可能对身体产生伤害 ②血液中药物浓度
会逐渐升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典例3 (2017·全国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知识构建      方法点拨      典例探究

  【解题步骤】 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
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
后;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语段的话题是“变色龙变颜色”,传
统观点认为,变色是动物的主观愿望,科学证明,变色需要有外在条件。
①处,是人们的错误的看法,即变色龙变色不需要条件,根据下文“就
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可知,应填“想变成什么颜色”之类的内容。②
处,“其实”引出转折的内容,根据下文对上文“根深蒂固的看法”的否
定,可填“事实并非如此”之类的内容。③处,对下文“温度”“光线”进
行总结,可填“是需要外在条件的”之类的内容。
  【获取答案】 ①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事实并非如此 ③是需
要外在条件的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36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