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浙江)2020届语文总专题九知识备览高考小说阅读应考导航课件

标签: 暂无标签
知识备览 高考小说阅读应考导航
小说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中外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
选)都是考查的范围。梳理近几年高考浙江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结
合浙江省《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小说阅读
考查集中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关键语句、表现手法和主题探究这几个
点上。
我们面对一篇小说进行特定问题解答时,应答与思考往往是整体的、全面的。
因此,需要把握小说阅读答题的基本方向。
下面以小说《母亲的来信》之相关阅读题的解答为例,提示小说阅读解答的
几个重要方向。
说明:以下各组问题的问法均模仿高考真题,同一组内有的题目有交叉,是为
了明辨异同。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
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
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
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
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日子过
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
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
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
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
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
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
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
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
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
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
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
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
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
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
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
—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
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
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
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
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题组一】
针对小说全文的命题:
1.这篇小说的情节是什么?
                                                              
                                                              
答案:文卡收阅母亲的来信时发现三卢布的纸币。(或:母亲给儿子寄信并附
上三卢布纸币。)
2.关于人物形象: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赏析文中文卡这一形象。
                                                              
                                                              
答案:(1)自私、怠惰、爱面子、自以为是。(2)文卡自私,把工资用在自己的
娱乐上,也不肯寄给生活困难的母亲;他怠惰,懒得读母亲的信,也不回信;他
一方面不肯多给母亲寄钱,另一方面又怕钱少而被人笑话,自私又爱面子,总
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3.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答案: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人。或:表现母亲对孩子的
挚爱,突出母亲的伟大。或:表现母爱的伟大,批判自私而无法理解母爱、不
能关爱亲人的人。
【导航一】
针对一篇小说,无论出了哪些题目,初读时,都要有从整体上把握情节、人物和
主旨的自觉意识。
题组一集中列出了涉及情节、形象与主旨的题目。在做小说阅读模拟题时,如
果没有遇到上述方面的题目,也必须在阅读中作这些方面的思量,因为这些是解
读小说、解答其他题目的基础。
【题组二】
针对小说第二段的命题:
1.母亲的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
概括。
                                                               
                                                               
答案: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结尾: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中间:介绍家
乡琐细之事。
2.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
3.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为什么有从焦急等待到不屑一顾的变化过程?
                                                              
                                                              
答案: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聊,即表面原因;②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
关爱,即深层原因。
4.从记叙的顺序上看,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插叙。交代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
挚感情,为母亲寄钱给文卡做好铺垫;与文卡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其自私与怠惰,凸显了主旨,使小说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导航二】
无论怎样出题,分析答题时,都要从题目要求出发,做到答案与问题严丝合缝。
上述四题的对象指向同一段落,内容上有联系但又各有侧重。如第1题侧重概括,
不能把“开头”“结尾”“中间”中后两者的顺序倒过来答;而第3题是让答“
为什么”的,不能答“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题组三】
针对文中最后一句话——“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
他的膝上……”命题:
1.当“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的时候,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字)
                                                               
                                                               
答案:略。(要点:要尽可能体现文卡的复杂心理,如自责、愧悔、追忆、思
念等;可写文卡可能的改过行为,如充满感激地读信,决定给母亲回信,寄钱
等等。)
2.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
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情节设置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
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
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读者掩卷而思会认识到,因母亲爱孩子,寄钱
又是情理之中的事;②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
布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
深省。
3.文章结尾一句,触发你怎样的思考?结合原文作答。
                                                               
                                                               
答案:①母爱总是无处不在,甚至让人感到意外;②母爱总在寻常的细节中,却
是伟大的;③不可忽略来自亲人的细微关怀。
【导航三】
无论题目出在小说的哪个点上,无论题干中有无“结合全文”这样的字眼,分析
解答时都要有一种“综观意识”。
文本是一个整体,命题关注的似乎是一个考点,但某一考点的解答却要联系上下
文乃至全文。只有作更全面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上面三道题是针对文
章最后一句话而设的,要答好这三道题,都必须从情节发展的趋势、人物形象的
特点和小说基本意蕴的角度来作整体性思考。
【题组四】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
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
                                                               
                                                               
答案: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
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
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
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衬“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
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是文卡未寄钱却收到了母亲寄
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
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
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
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而不是歌颂母爱。
【导航四】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探究”,形成答案文字时最好都要有“短论”意味。
探究题的解答,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围绕这一看法从不同方面阐述理由,
结构上有先说论点再述论据的意味。这个“短论”往往包含“满分意识”——
这类题目得分不难,把握了方向得高分也不难。
【题组五】
你觉得上文在哪些点上还可以命题呢?请尝试设置几道题目并作答。
供你参考:
1.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插叙。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
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
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或者:①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②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
亲寄钱的情节;③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
寄钱接济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2.“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这句话中的动词对
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
漠然和漫不经心。
3.如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文卡”,你觉得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还是原题好。因为:①文章以“母亲的来信”结构全文
;②“母亲的来信”凝结着母爱,突出母亲这一形象;③吸引读者关注,使读
者更好地感悟主旨并得到心灵的震撼。
(示例二)改为“文卡”好。因为:①文卡是小说的主人公;②小说主要写文
卡的行为和心理,即主要写他收阅母亲的来信时发现三卢布的纸币前的行
为;③以人物姓名为题,是小说命名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外国经典作品,如《
万卡》。
【导航五】
值得强调的是,在高三复习中,特别是后阶段应试热身时,提倡有一种“命题
——试答”意识。
“命题——试答”,即读着一篇小说,你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哪里可以设一个题
,何处可以设一个考点,并自问自答。这样,小说阅读的整体能力必然会有较
大的飞跃。
在做模拟训练卷中的小说阅读时,除了已有的模拟题之外,你可以尝试补充一
些题目并作答——这样的训练,会使你在参加高考拿到高考卷时,有一种“题
目是我出的”的感觉,在自信中达成完美。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