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考点解读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
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
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
使用的语言。
所以,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
赏小说中作者的语言风格。
考情回顾
【总结提升】
请思考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设题角度都有哪些:
知识储备
赏析小说语言艺术“2角度”
1.用语特点角度
是否鲜明
感情色彩
是褒还是贬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 文言
的搭配 口头语
语体色彩
用词特点 书面语
方言
运用叠词
叠词、关联词、动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句式 整散句的搭配
造句特点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九种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
2.语言风格角度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激越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激越与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柔婉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直露与 托物言志
表达情意
含蓄 含蓄 借景抒情
→不直接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 通俗化、口语化
语言→
质朴与 (平实)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华丽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典雅)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庄重
庄重与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诙谐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语气→轻松幽默
诙谐
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 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 , 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 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
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
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
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赏析文本中的画线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语言的能力。文本在描写王熙凤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个性化的语言是其中之一。
答案:画线部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夸奖黛玉之美。极尽夸赞之能事,表面赞
扬黛玉之美貌,实则讨贾母之欢心而不着一丝痕迹,可谓妙极!这番话既实现
了她赞美黛玉和讨好贾母两个目的,又顺带着弥补了刚才对贾氏三姊妹的忽
视。一石三鸟。二是表达对黛玉母亲去世的悲痛,毕竟黛玉进贾府之时,大家
特别是贾母的感情是悲伤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了王熙凤的八面玲珑、机巧
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
真题对接
(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 , 先来
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
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
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
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
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
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
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
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
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
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
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
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
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 , 打了票。一进门 , 小顺便不干了 , 黑的地方有红眼鬼 , 无论
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
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
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
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
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
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
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
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
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 , 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 , 总不能忘了谦恭呀 ,
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
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
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
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
,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
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
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
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
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
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
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
赞叹不已。
(有删改)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
并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题干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文章语言幽默这一
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使语言幽默的手法,如双关、反语、夸张、寓庄
于谐、对比等。根据这些手法,从文中找到对应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
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
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
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
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
不禁。
解题指津
鉴赏语言(语句)“四角度”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
角度一:从语言表达的丰
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
富内涵角度品味。
一方面的艺术魅力。
角度二:从语言的个性化 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
角度品味。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的选用特点(如叠
角度三:从语言的表达形
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等),句式特点(整句散
式角度品味。
句,长句短句等)。
角度四:从语言风格角度 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
品味。 然质朴、绚丽华美等。
答题规范:明确技巧(特色)+例证分析+作用效果。
巩固训练
阅读2018·江苏卷文本《小哥儿俩》,完成下面的问题(文本见学案2[真题对接])。
(原创)二乖的话“不报仇不算好看”“打死它才……”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
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语言。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地方都是二乖说的话,二乖年纪
小,处于喜欢模仿而又不知其意的岁数,所以哥哥说“不算好汉”,他说成“不算好看”;哥
哥说比较长的句子时,他就只能模仿半句了。
答案:①二乖的语言充满着模仿的童趣,他年龄幼小,不理解哥哥的意思,只能囫囵吞枣
地模仿。②这些话表现了二乖言行稚拙、爱模仿的特点。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