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5 散文探究题的两大探究点
探究点1 探究、分析语句意蕴
考点解读
近几年高考所选散文往往意蕴丰富。散文所表现出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
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
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注
的探究分析点,其探究、分析的类型常有两种:一是探究、分析重要句子的意蕴
;二是探究、分析某些方面(如形象、情节、环境氛围等)的思想情感意蕴,思想
意蕴侧重于反映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思想意义或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意
蕴侧重于表现文本所蕴含的歌颂、赞美或否定、反对等情感态度。
考情回顾
【总结提升】
请思考探究、分析语句意蕴题的答题角度:
知识储备
文本的深层意蕴
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意,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
外之音。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意,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
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
表层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所蕴含
意蕴 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民族 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
心理 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等等。
深
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
层 人文
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
意 精神
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
蕴
学科
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认知
教材回扣
请探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
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句话的深刻意蕴。
解析:探析语句的意蕴,要结合全文的语境和段落的语境。以关键词语为突破口,结
合作者情感,既要对其中的重点词语着重分析,又要领悟全句的深层含意。
答案:“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
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
非人间”的世上活着,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
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
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真题对接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
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
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
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
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
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
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
,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
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
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
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
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
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
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
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
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
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
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
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
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
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因为散文最后一
段往往有升华主题的作用,故本题又考查对散文主题的把握能力。探究时应立
足句子内容,结合本段,联系全文。这句话写艾草味里包含了其他油烟味,各种
油烟味都融合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邻居不同的生活风格和谐地
包容在一起。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
净的平衡。
解题指津
1.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
哲理,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对含蓄句的理解,可从三个层面思考:一是表层意义,即
语句的字面意义;二是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三是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
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理解含蓄句的方法:
(1)联系语境,揣摩句意 这类句子由于某种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含蓄
地表达句子含意。
(2)联系主旨,分析句意 揣摩语句的感情色彩,需要联系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3)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句中的关键词,再由表及里,整
合答案。
2.修辞句
修辞句是指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等
都是在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明确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结合语境探求其意义、作用和目的。
理解修辞句的方法:
(1)确定修辞手法 要明确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关键词 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句子含意。
(3)语句“还原” 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没使用修辞手法的直白语
句。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3.结构句
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
句等。理解总领句或总结句的含意,需要对下文或上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
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理解照应句的含意,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
解释。
理解结构句的方法:
(1)定位置,定含意。
不管理解哪一种句子,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根据句子的管辖区间去搜取相关
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2)明方法。
总领句常常概括段意或统领全文,理解其含意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中去找;总结句往
往放在结尾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中去找;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领起下段内
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句(段)中去找。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老 锅
刘学刚
一口老锅,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灶台熏染成锅底一样的颜色,它依然黑
亮如初。
父亲常常说,一口锅,一只脚踏进去,拿东西敲打锅沿,那脚底麻麻的,便是
好锅。现在想来,老锅莫非是故乡的根?锅在灶台上一蹲,整个村庄便不再迁徙
而从此敦实沉稳。
锅的肚量很大,锅是见过大世面的。在锅眼里,你不过是一粒谷子。传说锅早年热血
沸腾气可吞天,就在他飘飘欲仙之时,突然被抛进一个冰冷的模具里,极像一脸喜气的乡
亲,准备迎娶小麦做新娘时,却迎来了一场连阴雨。大喜大悲过,大热大冷着,一口老锅的
经历,肯定会让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吃惊。所以,再冰冷的年月,往锅里一煮,就化开了;再
生硬的日子,往锅里一放,就绵软了。在岁月中游走的一口锅,看起来更像一个月下荷锄
归的庄稼汉,脸色黝黑黝黑的,宽阔的肩膀能扛起一座大山。
我们是一些空空的粗瓷碗,除了一次次让锅底朝天,我们不知道还干了些啥事。我们
用胃消化掉青青的菜白白的馍,却用心理解不了一口老锅。如同吵着闹着上山看桃花的
孩子,缤纷抢了眼,馨香夺了魄,谁会驻足过冬的铁褐色枝条?然而,锅并不在乎这些。即
使遭遇冷落,只要锅底一把火,锅上一块肥肉片,便褪尽铁锈焕发了青春。说来就这么简
单,锅最怕清闲,烟熏火燎着,最持久耐用。“闲着,能闲出一身的病来!”年事已高极少
稼穑的父亲昨天还这样说过。
一处宅子 , 可以没有五禽六畜 , 可以没有五颜六色 , 但不能没有一口锅。有口锅往灶上一放 , 生
活就开始了。锅底的灰烬越积越厚,屋顶的炊烟越飘越高。在灰烬和炊烟之间,一口锅用它的博大
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毁掉宅子的办法只有一个,当掀去老锅的时候,灶台像深深塌陷
下去的眼窝,没了精气神的宅子一夜变老,说不定哪一阵风就能把它带走。在故乡,浓烟,不叫做烟,
而叫温暖;热气,便也不是气体,是魂魄。
我偏执地断定,无上美味在民间。故乡的黄昏是静谧的,一声悠长的牛哞,使时光变得更加飘忽
而缓慢。锅如佛,端坐在火的莲花之上,灶里飞出几颗火星,溅成西天的霞光。院里的鸡们总是那么
不紧不慢地刨食,石磨下敞着的巢口,是深情的眼睛。站在屋檐下的镰刀,手搭凉棚,眺望田野,镰把
平滑细致,被汗珠打磨得均衡合手,那种形状叫完美。乡村此时独有的气息,任谁闻过一回也忘不了。
刺鼻的牛粪和呛眼的灶烟相纠缠,干草的味道和热炕上的馊臭相交织。井里新汲的水,无色也无味,
倒在锅里一烧,就有了一丝丝甘甜。这种气息不可言传,它是酵母,揉和着每一个贫瘠的日子,放在
锅里一蒸,便是饱满灿烂的白面馍馍。这白馍,嚼在口里,全身没有一处毛孔不熨帖;咽到肚里,就是
无边无际的舒坦。
然而,老锅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家园,被种上了茂密的钢筋水泥。柴火
垛越来越少,煤气灶越来越多。高压锅电饭煲们很是矫情,它们志得意满的神态
,让我们一天天失去味觉,我们早年骨子里沉淀的铁质,说不定哪天就和臭汗一
起挥发得一干二净。
一口老锅,早晨煮热一轮太阳,晚上烧开一瓢瓢月光。熬冬为夏,蒸春为秋,
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
文中画线语句有什么意蕴?请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语句意蕴,原句的语境是父亲说的“锅”,这是表层义,实际
上也是父亲对自己的人生的感叹,这是深层义。
答案:①反映了锅怕清闲的特点。②也暗指年事已高的父亲不得不清闲的生活
处境。
探究点2 体验、启示类探究
考点解读
体验、启示类探究是指读者进入文本的内部,感受作者的情绪,理解作品中的人
物、事件,欣赏作品的画面,链接曾经有过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
鸣或阅读快感,它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考情回顾
【总结提升】
请思考体验、启示类题的设问类型有哪些,应该如何作答:
教材回扣
《小狗包弟》一文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反省、忏悔!巴金的忏悔对于今天的人们有
意义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该题与《考试说明》所要求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致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主题、
表达技巧、作者、读者等角度选择一个或多个点切入。联系读者个人生活经
历和体验解读,就深入了一层,且具有个性化;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解
读考察,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或者联系现实生活考察文本的现实意义,这
就又深入了一层。
答案:观点一:有意义。《随想录》发表在80年代后期,《随想录》出版后,引
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文革”的反思。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
,巴金老人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知。巴金也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
遍敬意和称颂,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观点二:时过境迁,人随事变。巴金的忏悔可能对某些人有意义,但对于那些精
神缺失的人来说,意义可能不大。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已经激不起他们
感情的涟漪。
观点三:《随想录》显示了作者超人的勇气和严于律己的诚实精神。巴金的忏
悔对于这个时代,对于今天的人们,力量尽管不大,但“说真话”毕竟还是全社
会呼吁的人格品质,所以要相信它对于将来的意义。
真题对接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
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
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
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
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
,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
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
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
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
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
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
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
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
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
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
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
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
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 , 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
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
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
,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
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
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
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
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
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
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
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
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
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
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
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
的地方是 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
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其中要有自
己的观点表达,概括“现实中的旅行”和“头脑中的旅行”特点,再加上个人生活
体验。
(2)分析内容,概括特点。首先要理解“头脑中的旅行”的内涵,整合文中的信
息“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限制”“连接诗和美
”“借助想象加以弥补”“获得别样的生命体验”。
(3)理清思路,规范答题。注意题干中“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所以答题思路
要和现实中的旅行对比表述。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说明理由时,也要结合现
实,根据个人体悟从整体上做出理性分析。
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
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
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
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
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验,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
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
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
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
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
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脑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
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
趣,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
富和提升。
(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
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
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不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
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
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看到,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
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③头脑
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
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
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解题指津
步骤 角度
1.注重文本内容角度的分析概括。要从文本中抽取
第一步,读懂原文,提出 语句,提炼认识与启示。然后把主旨升华为一种人生
观点。(提论点) 哲理;或者就原文中的形象、事件或某一部分等升华
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感悟。
2.注重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分析提炼。要借助文本中
第二步,结合自身,分层
的相关语句提炼思想,认识体味,总结人生哲理或人
论述。(析内容)
生感悟。
3.注重作者创作意图和命题者意图的相互融合。在
第三步,总结结论,自圆 个性化解读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还要
其说。(评结论)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知识储备等进行个性
化解读。
巩固训练
阅读《老锅》,完成下面的问题。(文本见本学案考点1【巩固训练】)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一口遍尝世间炎凉的老锅,是我们一生的念想和依靠”这句
话的深刻含意?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则必须从文本出发,明确“锅”有
什么样的特性,这种特性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然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作答
即可。
答案:(示例一)锅历尽沧桑,随故乡沉浮,是故乡阅历深厚的眼睛,代表着乡村
独有的气息;随着乡村现代化的发展,乡村独有的气息正在消散,作者惋惜中又
无可奈何,只有强烈的怀念才能对抗乡村独有气息的消散,才能有所寄托;老锅
代表的是以乡村为根基的农耕文明,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
依靠。
(示例二)锅历尽沧桑,用它的博大和深沉,直观地表达着生活的圆满;生活如锅
,人亦如锅。人离不开锅,锅表达的生活的圆满让人憧憬,让生活充满希望;老
锅厚重、博大、深沉,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依靠和寄托。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