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疏通文意阅读
基础夯实篇
第1讲 文言实词
栏
目
导
航
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
二、推断文言实词意义五大技法
随 堂 巩 固
一、文言实词高考四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 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
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释义 举例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通 通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
近、意义也相通的
假 用 “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字,古代可以写这
字 字 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个,也可以写那个
类别 释义 举例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
假
近、意义毫不相干 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
借
的字,古代有时也 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
字
通 可以借代 “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假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
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
古 几个意义,后为区
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
今 别,另造一个新字(
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
字 今字)来表示其中的
都用“通”表示
一个或几个意义
训练1.(链接教材)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__________ “悟” 通__________ “晤” ,__________面对面 。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
__________ “ ” 通__________ “背” ,________违背 。
(3)举酒属客(《赤壁赋》)
__________ “属” 通__________ “嘱” ,____________劝人喝酒 。
(4)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共” 通__________ “供” ,________供给 。
(5)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__________ “辩” 通__________ “变” ,________变化 。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____________“受” 通__________ “授” ,________传授 。
(7)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__________ “生” 通__________ “性” , ______________资质,禀赋 。
(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 “还” 通__________ “环” ,______绕 。
B
解析 A . “ 二千石不能禽制 ” 中 “ 二千石 ” 是官职名称, “ 禽制 ” 是对前文所言 “ 盗
贼并起”的处理办法,“禽”按本义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禽”通“擒”,意为“
捉拿、擒获”。B.“召见”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召”就是“召”,不通“诏”。C.由
成语“名副其实”可推知“副”应译为“相称”。D.根据语境可知“甚说”应是皇上听到
龚遂的回答后的愉悦心理,“说”通“悦”,意为“高兴”。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译文: __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那里的盗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使我称心满意呢?__
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
于潢池中耳。
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
_______罢了。
解析 ①采分关键词:废、何以、息、称;句式:宾语前置句。②采分关键词:
遐、沾、恤、故;句式:被动句式、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邻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
不能捉拿制服他们。宣帝要选一个能管理(这个地区)的人,丞相和御史推荐了龚遂,
认为他可以胜任,皇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当时龚遂已七十多岁,被召见时,由
于他身材矮小,宣帝见到后,(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心中不免(对他)有轻
视之感,(宣帝)对龚遂说:“渤海郡一片荒乱,我十分担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平息
那里的盗贼,来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渤海郡地处偏远之地,没有沾沐圣
上的恩德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迫,地方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
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池塘边耍弄罢了。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
们?”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说:“选贤良之臣前去,本来就是想对他们进
行安抚。”
命题角度二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
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
的语境仔细辨别。
类型 示例
词的 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
本义 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本义为“路途、
词的 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引申义 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如“孟尝君出关,关法鸡
鸣而出客”,“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类型 示例
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
词的
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草菅人命”中
比喻义
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字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某字,使用
假借义 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变得锐利,变得锋利
使……快
有利
有利的形势
利润、利益
推辞,谢绝
辞谢
道歉,认错
道谢
告诉,劝告
D
解析 D项“参”此处的意思是“检查,审查”,可结合前句“未审”的意思理解。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译文: __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 __
②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译文: __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刻薄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难道我会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 __
解析 ① 采分关键词:若、格、岂、就;句式:得无 …… 邪。 ② 采分关键词:
举、非、为;句式:岂……哉。
命题角度三 古今异义
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
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
类型 示例
词义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江
扩大 ”“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
词义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
缩小 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女子的配偶”。
词义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
转移 与“快”相对。
感情
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
色彩
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这就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变化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求学的人
出使的人
走投无路
爪子和牙齿,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袒露一只臂膀
宽容,原谅
意外变故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升迁为光禄勋主事。这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
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心中觉得很遗憾,扔
下笏板打算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
该用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岂不是自己选择
了没有用优礼相待人才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不久又被太尉黄琼
举荐,这时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
十多个刺史、二千石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就疑心他公报私仇。
范滂回答说:“我举奏的人,都是贪污刻薄残暴的奸贼,是害人之人,难道我会为
了自己的私利玷污国事吗?因为碰上规定的时间太急促了,所以我先举奏最紧要的,
那些来不及调查清楚的,以后再慢慢审清吧。我听说农夫除掉杂草后,好的禾苗才
会茂盛;忠臣除掉奸贼后,皇上的周围才会变得干净。如果我的话有二心,甘愿接
受死刑。”审问的官吏无话可说了。
D
解析 以为:把……作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译文: __周经刚强耿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憎恨他。__
②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
填沟壑,目且不瞑
如果没有关涉,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施展才能,终生
译文: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在沟壑,我的眼睛
__________也不能闭上。__
解析 ①采分关键词:方正、谏、忤、恤、疾。②采分关键词:干涉、为、庶、
终事、即。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他)改任庶吉士,
被授予检讨职务。成化年间,先后做过侍读、中允,在东宫侍奉孝宗。周经刚强耿
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
憎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物的账簿,非常生气。
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勾结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
天科道官员弹劾朝廷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
没有被审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
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
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赠送他物品的账
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
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
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如果没有关涉,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
让我施展才能,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埋
在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命题角度四 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
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类型 示例
“契阔谈,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契阔”中的“契”是“投合”,
语素意
“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就是说两情
义相对
契合,在一处畅谈宴饮
语素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偏义复
义相近 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训练7.(教材链接)还记得课文中的偏义复词吗?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并解释。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偏义复词:________异同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不一样、不相同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________作息 释义:________ 劳作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偏义复词:________出入 释义:________ 进入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偏义复词:远近________ 释义:__________ 距离远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________父兄 释义:________ 兄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________公姥 释义:________ 婆婆
(7)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
偏义复词:________去来 释义:________ 离开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偏义复词:________存亡 释义:________ 生存
解析 (1) “ 异同 ” ,义在 “ 异 ” , “ 同 ” 是衬字 。 (2) “ 作息 ” ,义在 “ 作 ” , “ 息 ” 是衬
字。 (3) “ 出入 ” ,义在 “ 入 ” , “ 出 ” 是衬字。 (4) “ 远近 ” ,义在 “ 远 ” , “ 近 ” 是衬字。
(5) “ 父兄 ” ,义在 “ 兄 ” , “ 父 ” 是衬字 。 (6) “ 公姥 ” ,义在 “ 姥 ” , “ 公 ” 是衬字 。 (7) “ 去
来”,义在“去”,“来”是衬字 。(8)“存亡”,义在“亡”,“存”是衬字。
C
解析 A 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 “
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
该项解释正确。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
里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
项解释正确。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
”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该项解释不正确。D项,是偏义复词,“生
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所以此处的解释正确。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
译文: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译文:__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①关键词:素、闻、谒、危。②关键词:是、征、骇、卒、方。
[参考译文]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出任唐州刺史。
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欢。奏请朝廷授
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
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
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
羊、吕二人阴险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窦群性
情凶狠暴戾,刻意复仇,临事不顾生死。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
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二、推断文言实词意义五大技法
技法一 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
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2016年山东高考中“
下之疾其上甚矣”一句,“疾”有多个义项:“疾病”“生病”“毛病、缺点”“痛苦”“痛恨
”“迅速”等。根据上下文晏子所述情况来看:景公“好治宫室”“好游玩”“好兴师”,
已经让百姓疲困,财物用尽,身临死境(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了,这种情况下
百姓对统治者会十分痛恨,由此可知此处的“疾”为“痛恨”的意思。
继子
认为……奇异的
丰盈
继承,接受
解析 ①结合语境看,谢峻自己无子,就把谢弘微作为“继子”。②语境中上文“
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这里是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③从语境看,文中说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用“
而”表转折,这里的“丰泰”,应为财物多的意思,故译为“丰盈”。④从上文看,谢
弘微是谢峻的继子,所以谢弘微继承谢峻的财产,“受”应为“继承”之意。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
②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解析 ①关键词:中、夙敏、方、足。②关键词:辞、每、服、敬贵。
[参考译文]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
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
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谢弘微孩童时代,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到适当
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
人,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
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
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
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起宴饮相
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
常用简要的话使他们信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技法二 联想印证法
方法 示例
2018年天津卷中“杨君缄书赍图”一句,若判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 断“赍”的意思,可联系课文《木兰辞》中“又
课
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 间令吴赍钱三百万”一句中的“赍”,意为“赠
本
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 送”。
联
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 2018年江苏卷中“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
想
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 乎百世之下”一句,若判断“奋”,可以联系课
法
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文《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一句,意为“
奋发”。
方法 示例
2018年全国卷Ⅱ“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
双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一句,若要判断“狱”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
音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
案件”。
联 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
2016年天津卷中“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一句,若要判
想 节词,可以联想双音节
断“罹”的含义,可以联想到双音节词“罹难”(遇灾、
法 词来推断。
遇险而死),解释为“遭遇、遭受”。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
成 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 2018年北京卷中“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一句中的“戚”,
语 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 可以联想到成语“休戚相关”的“忧伤”,结合语境应该
联 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 活用为“为……悲伤”。
想 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 2015年福建卷中“会合不可以期”一句中的“期”,可以
法 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 联想到成语“不期而遇”,解释为“约定”。
一种方法。
缀辑,撰写
任用
应该
勉励,激励
解析 ① 可联想到课文 《 张衡传 》 中的 “ 衡少善属文 ” 的 “ 属 ” ,意为 “ 连缀 ” 引申
为写作。②“任”可用双音联想法推断,“任”可联想到“任用”,“任俗交”可译为“任
用庸俗官吏”。③可联想成语“事不宜迟”中的“宜”,意为“应该”。此句意为“应该修
复原来的法典制度”。④可联想到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挠”,解释为“让步、屈
服”。“无所挠”应译为“一点也不让步”。
(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
译文: __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政的旧习。__
②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译文: __元宗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__
解析 ① 关键词: “ 厚 ”“ 雅 ”“ 故事 ”“ 数 ”“ 因 ” 。 ② 关键词: “ 过失 ”“ 规正 ”“ 挠 ”“
以”“多”。
[参考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说他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
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所以当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
唯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多次变动官职后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
职。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了解很多旧事,历数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
习:凌驾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
误国家大事。应该修复原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他的主张。元宗
在东宫出现过失时,梦锡就苦心规劝他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高兴,
但最终还是因梦锡敢于直谏而称赞他。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并抚慰勉励他,想任
用他做翰林学士,好让他在自己身边。
技法三 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
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
词的词性、词义。如:2018年天津卷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中“面
广池”和“目列岫”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目”和“面”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
同,可推知“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目:名词作动词,看到”。
暴虐的
有利的事情
众多
土地方圆
解析 ①②③ 中 “ 暴 ”“ 利 ”“ 舆 ” 皆可根据文言中句式整齐的方法,依前面或后面
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④“地方”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__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不上汉王!
解析 ① 关键词: “ 数 ”“ 踦 ”“ 何 ”“ 乃 ” 。 ② 关键词: “ 中国 ”“ 故 ”“ 居
”“遽”。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
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时期,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
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 ( 尉佗 ) 接
着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您似乎比他们
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说:“皇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
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
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
域,人多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
过的。
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
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
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
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
技法四 语法推断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
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重庆卷中“又必
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一句中的“容”,解释为“容纳”,分析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
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为名词,作宾语。若解释为“容纳”,文句不
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处应解释为“表象”。
C
解析 本题可采用 “ 位置定性推断法 ” 。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的后面明显都是名
词,这些名词都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宾语的前面应是谓语或定语,细读选项可知,
加点词应为谓语。所以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应都是动词,C项解释为名词,是不正
确的,应该是“保护”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
译文: __敌人大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黑脸的将军非常勇猛,(我们)难以抵挡他的锋芒。”
后援军到达,于是 太祖 攻下了滁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
②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
梗道。
译文: 太祖在太平建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命令他去宁国,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陷入山中长达八天,盗贼们互相勾结阻挡道路。 __
解析 ①关键词:“当”“锋”“兵”“克”。②关键词:“行”“擢”“趋”“梗道”。
[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花云)身体魁伟,肤色很黑,其勇猛无人能敌。至正十三年,
(花云)手持宝剑到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让他带兵与敌人争夺
土地,(花云)所向披靡。太祖要攻取滁州,率领几个骑兵向前行军,花云(在其中)跟
从。半路突遇几千贼人,花云保护太祖,拔出宝剑策马飞奔,冲进敌阵向前攻击。
敌人大惊说:“这个黑脸的将军非常勇猛,(我们)难以抵挡他的锋芒。”后援军到达,
于是(太祖)攻下了滁州。太祖渡长江,花云最先渡过去。攻克了太平以后,花云凭
借着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担任护卫。升任禁军总管,攻打镇江、丹阳、丹徒、金
坛等地,都攻占了。在经过马驮沙的时候,几百大盗拦路挑战。
花云一边前行一边迎战,连着战斗了三天三夜,把大盗们全部杀死。太祖在太平建
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命令他去宁国,军队陷入山中长达八天,
盗贼们互相勾结阻挡道路。花云拿起长矛喊叫着刺杀,杀了成百上千的贼人,身上
却没有中一箭。
技法五 通假代入法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
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2014年全
国卷Ⅱ中“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一句,“振”若按照“振动”“振作”等意思解释,
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上下文,只有把“振”看作通假字“赈”才能讲得通,解释为“救
济”正确。
通“燃”,燃烧
通“背”,背弃、违背
通“疲”,疲劳
通“弊”,害处、缺点
解析 ① 据上文 “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 ,安国用 “ 死灰会复然 ” 的
道理来回应狱吏的羞辱,“然”不能解释为“这样”,但本身没有“燃烧”之意,只能看
作通假字“燃”,解释为“燃烧”;②据上文“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语句,可知大
行王恢议论匈奴和亲的做法,最终会背弃、违背盟约,此处若将“倍”理解为“更加”,
放在句中解释,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今匈奴负戎马之足……难得而制也”,可
推知此处的“倍”应作通假解释,通“背”,意为“背弃、违背”;③根据前句“汉数千
里争利”,那么人马就会疲惫,而“罢”本身没有“疲惫”之意,只能从通假来解释,
通“疲”;④从上文两句“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来分析,此句应为敌人会全力以
赴地来对付我们的弱点,而“敝”没有此意,若把它看作通假,通“弊”,解释为“弊
端、缺点”,则文意就能讲得通。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译文: __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很难控制他们。 __
②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译文: __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__
解析 ①关键词:负、怀、举、制。②关键词:且、极、便、如。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韩安国因犯法
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
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
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
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
“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
们。
我们得到他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
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
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
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
亲。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