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部分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真题多维细目表
考题 设分 考查内容
题型 素养要求
年份 题号 分值 体裁 朝代 作者 考点
14 3 分 考点 1 选择题
15 3 分 考点 2 选择题
2019 16 3 分 书序 明代 王世贞 综合考点 选择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
17 3 分 考点 10 断句题
18 8 分 考点 4 翻译题
14 3 分 考点 1 选择题
15 3 分 考点 2 选择题
2018 16 3 分 文序 宋代 司马光 综合考点 选择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
17 3 分 考点 10 断句题
18 8 分 考点 4 翻译题
14 3 分 考点 1 选择题
15 3 分 考点 2 选择题
2017 16 3 分 书信 唐代 杜牧 综合考点 选择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
17 3 分 考点 10 断句题
18 8 分 考点 4 翻译题
16 3 分 考点 1 选择题
17 3 分 考点 2 选择题
2016 18 3 分 游记 明代 张岱 综合考点 选择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
19 7 分 考点 4 翻译题
20 3 分 考点 10 断句题
16 3 分 考点 1 选择题
17 3 分 考点 2 选择题
2015 18 3 分 学记 宋 张孝祥 综合考点 选择题 文化传承与理解
19 3 分 考点 10 断句题
20 7 分 考点 4 翻译题
总计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4 考点 10
平均分值 3 分 3 分 7.6 分 3 分
占比 2% 2% 5% 2%
考频 5 题 / 5 卷 5 题 / 5 卷 5 题 / 5 卷 5 题 / 5 卷
考点 1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考点 2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考点 3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考
点 4 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考点 5 文中信息的筛选 考点 6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ꎬ中心意思的概括 考点 7 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
概括 考点 8 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考点 9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 10 断句
命题规律与趋势
01 考查内容 04 命题特点 06 命题趋势
1.趋于稳定ꎬ强调应用ꎮ 该考点试题还会继续
1.中国古代叙事文阅读理解ꎮ 1.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实词、虚词和文章
保持稳定态势ꎬ强调在文章中理解实词、虚
2.中国古代论述性文本阅读ꎮ 内容的基本理解能力ꎮ
词、句式等ꎬ强调对文言阅读基本功的考查ꎮ
02 考频赋分 2.强调在语境中考查ꎬ突出实际应用能力ꎮ 2.突出文化熏陶ꎬ重视关键能力ꎮ 在选材
上将更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1.每卷必考ꎮ 文体选择随机ꎮ 05 解题方法
展ꎮ 在试题编制上将注意引导正确的价
2.20 分ꎮ
1.读懂全文ꎬ在全文背景下理解词句和文 值观和核心素养形成ꎮ
03 题型难度 意ꎬ判定答案ꎮ
07 备考建议
1.3 道选择题+ 1 道断句题+ 1 道翻译题ꎮ 2. 仔 细 审 读 原 文 和 题 目ꎬ 抓 细 节ꎬ 抓 关 1.多读各类文言文ꎬ强化语感能力ꎮ
2.难度适中ꎮ 键点ꎮ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ꎬ提升理解能力ꎮ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37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33
6.兴
清单一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
积土成山ꎬ风雨兴 焉(兴起)
∙
«劝学(节选) »
政通人和ꎬ百废具兴 (兴办)
∙
一、通假字
汉室可兴
∙矣(兴盛)
1.车 柔
7.学
ኼ以为轮( “车柔 ”同“煣”ꎬ以火烘木ꎬ使其弯曲)
2.虽有 槁暴 ꎬ不复挺者(“有”同“又”ꎬ再一次ꎻ“暴”同“曝”ꎬ晒干) 学 不可以已(名词ꎬ学习)
∙ ∙ ∙
3.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ꎬ智慧) 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学问)
∙ ∙
4.君子生 非异也( “生”同“性”ꎬ天赋ꎬ资质) 8.功
∙
二、词类活用 驽马十驾ꎬ功 在不舍(成功)
∙
1.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ꎬ每日)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功劳)
∙ ∙
2.非利 足也(形容词作动词ꎬ走得快) 9.故
∙
3.假舟楫者ꎬ非能水 故
∙也ꎬ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ꎬ游泳) ∙木受绳则直ꎬ金就砺则利(所以)
4.上 明知故
∙食埃土ꎬ∙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ꎬ向上ꎬ向下) ∙犯(故意)
三、古今异义 温故 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
1.故木受绳 五、虚词积累
∙则直
古义:墨绳ꎮ 今义:绳子ꎮ 1.于
2.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青ꎬ取之于
∙∙ ∙蓝而青∙蓝(从ꎻ比)
古义:广博地学习ꎮ 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ꎮ 君子生非异也ꎬ善假于 物也(向)
∙
3.金 石可镂 2.而
∙
古义:金属的通称ꎮ 今义:黄金ꎮ 青ꎬ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表转折)
∙
4.蚓无爪牙 之利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 ∙
古义:爪子和牙齿ꎮ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ꎮ 锲而 舍之(表承接)
∙
5.蟹六跪 而二螯 知明而 行无过矣(表并列)
∙ ∙
古义:脚ꎮ 今义:下跪ꎮ 吾尝终日而
∙思矣(表修饰)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臂非加长也ꎬ而 见者远(表转折)
∙∙者 ∙
古义:藏身ꎮ 今义: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 积善成德ꎬ而 神明自得(表因果)
∙
某人或者某事物上ꎮ
登高而 招(表承接)
∙
四、一词多义 3.者
1.绝 有蒋氏者 (表停顿ꎬ无义)
∙
忽然抚尺一下ꎬ群响毕绝 (终止) 假舟楫者 ꎬ非能水也(ҭҭ的人)
∙ ∙
以为妙绝 (极)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ꎬ徒以有先生也(ҭҭ的原因)
∙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ꎬ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隔绝) 虽有槁暴ꎬ不复挺者
∙
∙ꎬ车柔 使之然也(表判断)
佛印绝
六、特殊句式
∙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ꎬ非能水也ꎬ而绝 江河(横渡)
1.青ꎬ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
2.强
2.冰ꎬ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挽弓当挽强 ꎬ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3.蚓无爪牙之利ꎬ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
蚓无爪牙之利ꎬ筋骨之强 (壮健ꎬ强盛)
∙ 4.车 柔 以(之)为轮(省略句)
策勋十二转ꎬ赏赐百千强
∙(有余) «师说»
乃自强
∙步ꎬ日三四里(勉强) 一、通假字
3.假
1.师者ꎬ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受”同“授”ꎬ教授)
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借) ∙
∙
2.或师焉ꎬ或不 焉( “不”同“否” )
君子生非异也ꎬ善假 于物也(凭借) ∙
∙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读”同“逗”ꎬ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
假 有人焉ꎬ举我言以复于我ꎬ亦必疑其诳(假如) ∙
∙
顿的地方)
乃悟前狼假
∙寐ꎬ盖以诱敌(假装)
二、词类活用
4.望
1.吾从而师 之(意动ꎬ以ҭҭ为师)
吾尝跂而望 矣ꎬ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 ∙
日夜望 将军至ꎬ岂敢反乎(盼望) 2.圣人之所以为圣 (形容词作名词ꎬ圣人)
∙ ∙
先达德隆望 尊(名望) 3.则耻 师焉(意动ꎬ认为ҭҭ是可耻的)
∙ ∙
4.孔子师 郯子(意动ꎬ把ҭҭ当作老师)
在丙寅三月之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
5.闻 5.而耻 学于师(意动ꎬ认为ҭҭ是可耻的)
∙
顺风而呼ꎬ声非加疾也ꎬ而闻 者彰(听见) 6.不耻
∙ ∙相师(意动ꎬ以ҭҭ为耻)
博闻 强识(见闻ꎬ知识) 三、古今异义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ꎬ名声) 1.今之众人 ꎬ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
138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古义:一般人ꎮ 今义:大众ꎮ 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代词ꎬ代“书” )
∙
2.古之学者 必有师 其 可怪也欤(指示代词ꎬ“这” )
∙∙ ∙
古义:求学的人ꎮ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ꎮ 今其
∙智乃反不能及(代词ꎬ指前文的“君子”ꎬ即“士大夫” )
3.是故弟子不必 5.于
∙∙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ꎮ 今义:不需要ꎮ 君子生非异也ꎬ善假于 物也(向)
∙
4.吾从而 师之 ҭҭ而耻学于 师(向)
∙∙ ∙
古义:跟从并且ꎮ 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ꎮ 于 其身也ꎬ则耻师焉(对于)
∙
5.小学 而大遗 师不必贤于 弟子(比)
∙∙ ∙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了ꎮ 今义:学制的初级阶段ꎮ 不拘于
∙时(被)
四、一词多义 其皆出于 此乎(从)
∙
1.师 6.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 ( 句中起舒缓语气
∙ ∙ ∙
吾从而师 的作用ꎬ“啊”ꎬ也可不译)
∙之(以ҭҭ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ꎬ不耻相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
∙(学习) ∙
犹且从师 而问焉(老师) 句末ꎬ表示认定ꎬ“啊” )
∙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用于句末ꎬ与疑问代词“ 何” 呼应ꎬ
道之所存ꎬ师 之所存也(老师)
∙ ∙
于其身也ꎬ则耻师 焉(从师) 表示反问ꎬ“呢” )
∙
2.传 7.则
于其身也ꎬ则 耻师焉(连词ꎬ表转折ꎬ“却” )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流传)
∙ ∙
六艺经传 三人行ꎬ则
∙必有我师(连词ꎬ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ꎬ“那么” )
∙皆通习之(传记ꎬ解释六经的著作)
此则
3.从
∙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 副 词ꎬ 用 于 加 强 判 断ꎬ 相 当 于
“乃” “即” )
惑而不从 师(跟随)
∙
8.所以
见渔人ꎬ乃大惊ꎬ问所从 来(介词ꎬ自)
∙
师者ꎬ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ҭҭ的)
4.惑
∙∙
圣人之所以 为圣(ҭҭ的原因)
惑 而不从师(动词ꎬ有了疑难问题)
∙∙
∙
师者ꎬ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名词ꎬ疑难问题) 六、特殊句式
∙
爱其子ꎬ择师而教之ꎬ于其身也ꎬ则耻师焉ꎬ惑 1.师者ꎬ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矣(糊涂)
2.句读之不知ꎬ惑之不解ꎬ或师焉ꎬ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形容词作名词ꎬ圣人) 3.不拘于时(被动句)
∙
圣益圣 (圣明) «始得西山宴游记»
∙
五、虚词积累 一、通假字
1.之 1.自余为僇 人( “僇”同“戮”ꎬ刑辱的意思)
∙
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用于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独立性) 2.意有所极ꎬ梦亦同趣 ( “趣”同“趋”ꎬ往ꎬ赴)
∙ ∙
彼童子之师ꎬ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ꎬ代童子) 二、词类活用
∙
句读之 不知ꎬ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日 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ꎬ每日)
∙ ∙
郯子之 三、古今异义
∙徒(这些)
蚓无爪牙之 1.而未始 知西山之怪特
∙利ꎬ筋骨∙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
古之 学者必有师(助词ꎬ的) 古义:未曾ꎮ 今义:没开始ꎮ
∙
辍耕之 垄上(动词ꎬ去、往) 2.攒蹙累积
∙ ∙∙
久之 ꎬ目似瞑(用在时间词后ꎬ无义) 古义:重叠ꎬ积压ꎮ 今义:积累ꎮ
∙
2.焉 3.然后 知吾向之未始游
∙∙
积土成山ꎬ风雨兴焉 (兼词ꎬ于此) 古义:这样以后ꎮ 今义:连词ꎮ
∙
于其身也ꎬ则耻师焉 4.游于是 乎始
∙(句末语气词) ∙∙
句读之不知ꎬ惑之不解ꎬ或师焉 古义:从此ꎮ 今义:连词ꎬ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ꎮ
∙ꎬ或不∙(句末语气词)
3.乎 5.醉则更相 枕以卧
∙∙
生乎 吾前ꎬ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介词ꎬ相当于“ 于” “ 在”ꎻ介 古义:交相ꎬ互相ꎮ 今义:为两个单音词ꎮ
∙ ∙
词ꎬ“比” ) 6.到则披 草而坐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语气词ꎬ用于句末ꎬ表示反诘 古义:拨ꎮ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ꎮ
∙
语气) 7.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
嗟乎 古义:先前ꎮ 今义:朝ꎮ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ꎬ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ҭҭ其皆出于此乎 四、一词多义
∙(句末语气词ꎬ表示推测)
4.其 1.异
今之众人ꎬ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ꎬ代指“众人” ) 始指异 之(认为ҭҭ奇特)
∙ ∙
圣人之所以为圣ҭҭ其 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ꎬ表揣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 态者(独特)
∙ ∙
爱其 子ꎬ择师而教之ꎬ于其 身也ꎬ则耻师焉(代词ꎬ他) 2.特
∙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39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三、古今异义
∙
然后知是山之特 立(超出一般) 七月既望
∙ ∙
3.穷 古义:月满为望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ꎮ 今义:看见ꎮ
天高地迥ꎬ觉宇宙之无穷 四、一词多义
∙(穷尽)
穷 且益坚ꎬ不坠青云之志(处境恶劣)
1.如
∙
欲穷 其林(走到尽头) 纵一苇之所如 (往)
∙ ∙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ꎬ而不知其所穷 (穷尽) 孰视之ꎬ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 ∙
入深林ꎬ穷 回溪(走到尽头) 如
∙ ∙期完成(按照)
4.徒 2.属
郯子之徒 举酒属 客ꎬ诵明月之诗(致意ꎬ引申为“劝酒” )
∙(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
日与其徒 上高山(随从) 属 予作文以记之(同“嘱”ꎬ嘱托)
∙ ∙
徒 见欺(白白地) 十三学得琵琶成ꎬ名属 教坊第一部(隶属)
∙ ∙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 郦山(服劳役的人) 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亲属ꎻ夫妻)
∙ ∙
少壮不努力ꎬ老大徒 伤悲(白白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类)
五、虚词积累 3.固
1.乎 固 一世之雄也(本来)
∙
“月明星稀ꎬ乌鹊南飞”ꎬ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表反问语气ꎬ译 雍州之地ꎬ崤函之固 ꎬ自若也(险固)
∙ ∙
为“吗” “呢” )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用法ꎬ使ҭҭ稳固)
∙
洋洋乎 与造物者游ꎬ而不知其所穷 ( 形容词 / 副词词尾ꎬ译 汝心之固 ꎬ固不可彻(顽固)
∙ ∙
为“ҭҭ的样子” ) 4.逝
知不可乎 骤得ꎬ托遗响于悲风 ( 用于句中ꎬ起调节音节的作 逝
∙ ∙者如斯ꎬ而未尝往也(流逝)
用ꎬ不译) 俶尔远逝 ꎬ往来翕忽(去ꎬ消失)
∙
相与枕藉乎 舟中(用于句中ꎬ相当于“于” )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 ∙
2.而 五、虚词积累
觉而 起ꎬ起而 归(表顺承ꎬ译为“就” “然后” ) 1.曾
∙ ∙
其隙也ꎬ则施施而 行ꎬ漫漫而 游(表修饰ꎬ译为“地” / “着” ) 天地曾 不 能 以 一 瞬 ( 竟ꎬ 常 与 “ 不 ” 连 用ꎬ 译 为 “ 连 ҭҭ
∙ ∙ ∙
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ꎬ而 又何羡乎 ( 表承 都ҭҭ” )
∙ ∙
接ꎻ表因果ꎬ译为“因而” “所以” )
寻常巷陌ꎬ人道寄奴曾 住(céngꎬ曾经)
∙
六、特殊句式 2.苟
1.省略句 苟 非吾之所有(如果)
∙
( 1) 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 欲苟 顺私情(姑且)
∙
( 2) (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 3.虽
( 3) 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ꎬ指代西山) 虽 一毫而莫取(即使)
∙
( 4) (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 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
( 5)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ꎬ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4.卒
2.判断句 盈虚者如彼ꎬ而卒 莫消长也(终究)
∙
是岁ꎬ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ꎬ表判断) 初ꎬ鲁肃闻刘表卒 (死)
∙
3.定语后置句 戍卒 叫ꎬ函谷举(士卒)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群臣惊愕ꎬ卒 起不意(同“猝”ꎬ突然)
∙
«赤壁赋» 六、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宾语前置句
1.举匏尊 以相属( “尊”同“樽”ꎬ酒杯) ( 1) 而今安在 哉
∙ ∙∙
2.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 “冯”同“凭” ) ( 2) 何为
∙ ∙∙其然也
3.山川相缪 ( “缪”同“缭”ꎬ连结ꎬ盘绕) 2.判断句
∙
二、词类活用 ( 1) 固一世之雄也
∙
1.舞 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ꎬ使ҭҭ舞) ( 2)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2.泣 3.定语后置句
∙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ꎬ使ҭҭ哭泣)
客有吹洞箫者
3.下
∙江陵(名词作动词ꎬ攻取)
4.乌鹊南 飞(名词作状语ꎬ向南) 4.被动句
∙
5.西 望夏口ꎬ东 望武昌(名词作状语ꎬ向西ꎬ向东)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6.侣 鱼虾而友 麋鹿 ( 意动用法ꎬ把ҭҭ当作伴侣ꎬ把ҭҭ当 5.介词结构后置句
∙ ∙
作朋友) (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ꎬ徘徊于斗牛之间
∙∙∙∙∙ ∙∙∙∙∙
7.顺流而东 也(名词作动词ꎬ向东进) ( 2) 苏子与客泛舟ꎬ游于赤壁之下
∙ ∙∙∙∙∙
8.渔樵 ( 3) 寄蜉蝣于天地
∙∙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ꎬ打鱼砍柴) ∙∙∙
140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阿房宫赋» 5.取
今入关ꎬ财物无所取 (拿ꎬ拿来占有)
一、词类活用
∙
青ꎬ取
1.六王毕ꎬ四海一 (数词作动词ꎬ统一)
∙之于蓝而青于蓝(取出ꎬ提取)
∙
秦人伐晋ꎬ取
2.骊山北
∙武城(攻取ꎬ攻下)
∙构而∙折(名词作状语ꎬ向北ꎬ向西)
取 之尽锱铢ꎬ用之如泥沙(夺取)
3.辞楼下殿ꎬ辇 来于秦(名词作状语ꎬ坐着辇车)
∙
∙
取 妻如之何(同“娶” )
4.族 秦者ꎬ秦也(名词作动词ꎬ灭族)
∙
∙
留取 丹心照汗青(助词ꎬ着)
5.燕、赵之收藏 ꎬ韩、魏之经营 ( 动词作名词ꎬ收藏的珠宝ꎬ搜
∙
∙∙ ∙∙
6.族
集的珠宝)
遂并起而亡秦族
6.鼎 铛玉 石ꎬ金 块珠 砾( 名词作动词ꎬ把宝鼎看作ҭҭꎬ把美
∙矣(同姓的亲属)
∙ ∙ ∙ ∙
族 秦者ꎬ秦也ꎬ非天下也(灭族)
玉看作ҭҭꎬ把黄金看作ҭҭꎬ把珍珠看作ҭҭ)
∙
万物百族 (种类ꎬ类)
7.楚人一炬
∙
∙ꎬ可怜∙∙(名词作动词ꎬ焚烧ꎬ化为焦土)
士大夫之族 (类)
8.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 意动用法ꎬ以ҭҭ为鉴ꎬ把ҭҭ当作
∙
∙
每至于族 ꎬ吾见其难为(交错聚结的地方)
借鉴)
∙
族 庖月更刀(众ꎬ普通ꎬ一般)
9.廊腰 缦回(名词作状语ꎬ像腰带一样)
∙
∙
10.蜂房水涡 (名词作状语ꎬ像蜂房ꎬ像水涡) 四、虚词积累
∙∙∙∙
1.之
11.未云何龙
∙? ҭҭ不霁何∙( 龙、虹ꎬ名词作动词ꎬ出现龙ꎬ
出现虹) 一人之
∙心ꎬ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ꎬ的)
杳不知其所之 也(动词ꎬ到)
12.朝歌夜弦 ( 朝、夜ꎬ名词作状语ꎬ在早上ꎬ在晚上ꎻ歌、弦ꎬ
∙∙ ∙ ∙ ∙
秦人视之 ꎬ亦不甚惜(代词ꎬ代珠宝)
名词作动词ꎬ唱歌ꎬ弹琴)
∙
2.而
二、古今异义
骊山北构而 西折(表承接)
1.各抱地势ꎬ钩心斗角
∙
∙∙∙∙
一日之内ꎬ一宫之间ꎬ而
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ꎬ精巧工致ꎮ 今义:指人各用心
∙气候不齐(表转折)
缦立远视ꎬ而
机ꎬ互相排挤ꎮ ∙望幸焉(表承接)
使天下之人ꎬ不敢言而 敢怒(表转折)
2.一日之内ꎬ一宫之间ꎬ而气候 不齐
∙
∙∙ 秦人不暇自哀ꎬ而 后人哀之(表转折)
古义:这里是“ 天气” ( 雨雪阴晴) 的意思ꎮ 今义:一个地区
∙
后人哀之而 不鉴之(表转折)
的气象概况ꎮ ∙
五、特殊句式
3.燕、赵之收藏ꎬ韩、魏之经营 ꎬ齐、楚之精英
∙∙
1.戍卒叫ꎬ函谷举 (被动句ꎬ举ꎬ被攻占)
古义:搜集的珠宝ꎮ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ꎮ
∙
2.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
4.可怜 焦土
∙∙
∙∙
3.使负栋之柱ꎬ多于南亩之农夫
古义:可惜ꎮ 今义:值得怜悯ꎮ
∙∙∙∙∙∙(介词结构后置句)
4.灭六国者ꎬ六国也ꎬ非秦也(判断句)
5.直走
∙咸阳
5.一人之心ꎬ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古义:趋ꎮ 今义:行走ꎮ
6.隔离 天日 «六国论»
∙∙
古义:遮蔽ꎮ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ꎬ避免接触ꎮ 一、通假字
7.几千万落 1.暴秦之欲无厌 (同“餍”ꎬ满足)
∙ ∙
古义:座ꎬ所ꎮ 今义:下降ꎬ衰败ꎮ 2.当
∙与秦相较(同“倘”ꎬ如果)
三、一词多义 二、词类活用
1.一 1.盖失强援ꎬ不能独完
∙(形容词作动词ꎬ保全)
六王毕ꎬ四海一 2.义 不赂秦(名词作动词ꎬ坚持正义)
∙(统一) ∙
一 一 3.李牧连却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ꎬ使ҭҭ退却)
∙肌 ∙容ꎬ尽态极妍(全部ꎬ所有) ∙
合从缔交ꎬ相与为一 (一体) 4.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ꎬ礼待ꎬ礼遇)
∙ ∙
上食埃土ꎬ下饮黄泉ꎬ用心一 也(专一) 5.日 削月 割ꎬ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ꎬ一天天地ꎬ一月月地)
∙ ∙ ∙
而或长烟一 空ꎬ皓月千里(全ꎬ都) 6.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形容词作动词ꎬ坚持到底)
∙ ∙
靖国君之于寡人ꎬ一 至于此乎(乃ꎬ竟) 7.以地事
∙ ∙秦(名词作动词ꎬ侍奉)
吏呼一 8.秦以攻取之外ꎬ小 则获邑ꎬ大 则得城( 形容词作状语ꎬ在小
∙何怒! 妇啼∙何苦(与“何”连用ꎬ多么) ∙ ∙
2.尽 的方面ꎬ在大的方面)
一肌一容ꎬ尽 态极妍(副词ꎬ达到顶点) 9.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ꎬ自取下策)
∙ ∙
奈何取之尽 锱铢(全ꎬ都) 三、古今异义
∙
3.使 1.其实 百倍
∙∙
使 天下之人ꎬ不敢言而敢怒(让) 古义:那实际情况ꎮ 今义:实际上ꎮ
∙
使 复爱六国之人(假使) 2.思厥先祖父
∙秦 ∙∙
4.爱 古义:祖辈与父辈ꎮ 今义:父亲的父亲ꎮ
秦爱 纷奢(喜爱) 3.后秦击赵者再
∙ ∙
使秦复爱 六国之人(爱护) 古义:两次ꎮ 今义:表示又一次ꎮ
∙
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舍不得ꎬ不愿意放弃ꎬ吝惜) 4.始速 祸焉
∙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41
古义:招致ꎮ 今义:速度快ꎮ 暴霜露ꎬ斩荆棘ꎬ以 有尺寸之地(连词ꎬ才)
∙
5.可谓智力 孤危 举以 予人(连词ꎬ来)
∙∙ ∙
古义:智谋和力量ꎮ 今义:一个词ꎬ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 以 地事秦ꎬ犹抱薪救火(介词ꎬ用)
∙
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ꎮ 至丹以
∙荆卿为计(介词ꎬ用)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洎牧以
∙∙ ∙谗诛(介词ꎬ因为)
古义:旧事ꎬ成例ꎮ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 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ꎬ用)
∙
的事情ꎮ 日削月割ꎬ以 趋于亡(连词ꎬ表结果ꎬ以致)
∙
四、一词多义 苟以 天下之大(介词ꎬ凭借)
∙
1.亡 2.之
诸侯之所亡 (损失的) 较秦之 所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ꎬ助词)
∙ ∙
与战败而亡 者(损失) 秦之 所大欲(取消句子的独立性ꎬ助词)
∙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以有尺寸之
∙ ∙地(的)
2.为 子孙视之
∙不甚惜(代词ꎬ土地)
以荆卿为 诸侯之 地有限ꎬ暴秦之 欲无厌(的)
∙计(作为) ∙ ∙
邯郸为 郡(作为) 奉之 弥繁ꎬ侵之 愈急 ( 前一个代指奉秦之物ꎬ后一个代指赂
∙ ∙ ∙
而为 秦人积威之所劫(被) 秦的各国)
∙
为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ꎻ被) 此言得之 (代词ꎬ指代上面说的道理)
∙ ∙
3.灭 3.而
六国破灭 (灭亡) 与战胜而 得者ꎬ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 ∙
薪不尽ꎬ火不灭 起视四境ꎬ而
∙(熄灭) ∙秦兵又至矣(可是ꎬ表示转折)
4.兵 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矣(就ꎬ承接关系)
而秦兵 又至矣(军队) 六、特殊句式
∙
斯用兵 之效也(军事、武力) 1.六国破灭ꎬ非兵不利ꎬ战不善(判断句)
∙
5.事 2.赂秦而力亏ꎬ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以地事 秦(侍奉)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ҭҭ所ҭҭ”ꎬ表被动)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事情) 4.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
6.始 5.举(之)以予人ꎬ如弃草芥(省略句)
燕、赵之君ꎬ始 有远略(开始ꎬ起初) 6.至(太子)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
始 速祸焉(才) 7.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
7.终 8.齐人勿附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终 继五国迁灭(终于) 9.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
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坚持到底) 七、成语
∙
8.故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ꎬ虽然有心消灭祸患ꎬ结果反
故 :弊在赂秦也(所以)
而使祸患扩大ꎮ
∙曰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旧)
∙ «指南录后序»
9.胜
一、重点实词
强弱胜 负已判矣(胜利)
∙ 1.予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 之之势(得胜) ∙
∙ 2.时北兵已迫 修门外(近逼)
10.得 ∙
3.缙绅、大夫、士萃
较秦之所得 ∙于左丞相府(聚集)
∙(得到的) 4.莫 知计所出(没有谁)
此言得 ∙
∙之(适宜ꎬ得当) 5.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 祸(去一次是ꎻ解除)
∙∙∙ ∙
诚不得 已(能够ꎬ可以)
6.予分当 引决(本当ꎬ理当)
∙
11.欲 ∙∙
7.意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
暴秦之欲 无厌(欲望)
∙ 8.予更欲一觇 北(窥视)
∙
则秦之所大欲 (想要)
9.于是辞相印不拜 (就职)
∙
∙
12.暴
10.北亦未敢遽轻 吾国(轻视)
∙
暴 露(pùꎬ暴露)
11.吕师孟构恶
∙霜
∙∙于前(挑拨ꎬ陷害)
暴 之欲无厌(bàoꎬ残暴) 12.予羁縻
∙秦
∙∙不得还(软禁ꎬ扣押)
13.向
13.则直 前诟 虏帅失信(径直ꎻ责骂)
∙ ∙
向 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
14.数 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 ∙
并力西向 (方向) 15.予自度 不得脱(揣度ꎬ估量)
∙
∙
五、虚词积累 16.以祈请使诣
∙北(到ꎬ往)
1.以 17.得间 奔真州(机会)
∙
不赂者以 赂者丧(介词ꎬ因为) 18.而不在使者之目 (列ꎬ名单)
∙ ∙
秦以 攻取之外(介词ꎬ凭借) 19.即具 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全都ꎬ详细地)
∙ ∙
142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20.进退不由ꎬ殆例 送死(殆ꎬ接近于ꎻ例ꎬ类于ꎬ等于) 四、词类活用
∙∙
21.穷 饿无聊ꎬ追购 又急(处境艰难ꎻ重金收买) 1.名词作状语
∙ ∙
22.天高地迥 (远) ( 1) 北虽貌 敬(表面上)
∙ ∙
23.诋 大酋当死(辱骂) ( 2) 草 行露 宿(在荒野里ꎬ在露天下)
∙ ∙ ∙
24.避渚 (zhǔ)洲 (指长江中的沙洲) ( 3) 日 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每天)
∙ ∙ ∙
25.凡
2.名词作动词
∙三百里ꎬ北与寇往来其间(总共)
26.舟与哨相后先ꎬ几邂逅 死(不期而遇)
( 1) 道 海安、如皋(取道ꎬ经由)
∙∙
∙
27.至海陵ꎬ如 高沙(到ꎬ往ҭҭ去)
( 2) 则直前 诟虏帅失信(走上前)
∙
∙
28.非人世所堪 (忍受)
( 3) 庐陵文天祥自序 其诗(为ҭҭ作序)
∙
∙
29.使来者读之ꎬ悲
( 4) 名 曰«指南录» (取名)
∙予志焉(思念ꎬ同情)
∙
30.使旦夕得正丘首 (死于故乡或故国)
∙∙∙ 3.形容词作动词
31.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 ( 1) 北亦未敢遽轻
32.死而后已 (停止) ∙吾国(轻视ꎬ小瞧)
∙ ( 2) 使来者读之ꎬ悲 予志焉(思念ꎬ同情)
33.然微以自文 ∙
∙于君亲(文饰) 五、一词多义
34.境界危恶 (è) (困难)
∙ 1.间
二、通假字
得间 奔真州(名词ꎬ读 jiànꎬ机会)
1.层见 错出(同“现”ꎬ出现) ∙
∙ 出没于长淮间 (名词ꎬ读 jiānꎬ之间)
2.缙 绅(同“搢”ꎬ插) ∙
∙ 间 以诗记所遭(副词ꎬ读 jiànꎬ间或ꎬ有时)
3.臣死有余僇 ∙
∙(同“戮”ꎬ罪) 彼节者有间 ꎬ而刀刃者无厚(名词ꎬ读 jiànꎬ缝隙)
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 迫死(同“凌”ꎬ欺侮) ∙
∙ 扁鹊见蔡桓公ꎬ立有间
三、古今异义 ∙(名词ꎬ读 jiànꎬ一会儿)
中间
1.穷饿无聊 ꎬ追购又急 ∙力拉崩倒之声(动词ꎬ读 jiànꎬ夹杂)
∙∙ 肉食者谋之ꎬ又何间 焉(动词ꎬ读 jiànꎬ参与)
古义:没有依靠ꎮ 今义:精神空虚ꎬ没有寄托ꎮ ∙
安得广厦千万间 (量词ꎬ读 jiān)
2.众谓予一行为 ∙
∙∙可以纾祸 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ꎬ读 jiànꎬ私自ꎬ偷着)
古义:前往ꎻ是ꎮ 今义:受思想支配的外部活动ꎮ ∙
2.靡
3.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
∙∙ 吾视其辙乱ꎬ望其旗靡
古义:可以用ꎮ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ꎮ ∙ꎬ故逐之(动词ꎬ读 mǐꎬ倒下)
相如张目叱之ꎬ左右皆靡
4.以至于 ∙(动词ꎬ读 mǐꎬ后退)
∙∙永嘉 众人皆以奢靡 为荣(形容词ꎬ读 míꎬ奢侈)
古义:直到ꎮ 今义:连词ꎬ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ꎮ ∙
天高地迥ꎬ号呼靡 及(副词ꎬ读 mǐꎬ无ꎬ不ꎮ 靡及ꎬ达不到)
5.死而死矣ꎬ而境界 危恶 ∙
∙∙ 3.如
古义:处境ꎬ境地ꎮ 今义: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ꎮ
如 扬州ꎬ过瓜洲扬子桥(动词ꎬ往ҭҭ去ꎬ到ҭҭ去)
6.都督 ∙
∙∙诸路军马 劳苦而功高如
古义:统率ꎮ 今义:古时的军事长官ꎮ ∙此(动词ꎬ像)
固不如
7.初至北营ꎬ抗辞慷慨 ∙也(动词ꎬ比得上)
∙∙ 杀人如 不能举ꎬ刑人如恐不胜(唯恐)
古义:意气激昂ꎮ 今义:大方ꎻ充满正气ꎬ情绪激昂ꎮ ∙
其如 土石何( “如ҭҭ何”固定句式ꎬ“把ҭҭ怎么样” )
8.上下颇惊动 ∙
∙∙ 绝无有者ꎬ则治之如 所言(介词ꎬ按照)
古义:吃惊震动ꎮ 今义:举动影响旁人ꎬ使吃惊或受侵扰ꎮ ∙
4.使
9.予之及于死者
∙∙ 会使
古义:死的情况ꎮ 今义:死的人ꎮ ∙辙交驰(名词ꎬ使者)
向也使
10.不复顾利害 ∙予委骨于草莽(动词ꎬ让)
∙∙ 使 来者读之(动词ꎬ让)
古义:个人的安危ꎮ 今义:利益和损害ꎮ ∙
使 旦夕得正丘首(即使)
11.死生 ꎬ昼夜事也 ∙
∙∙ 5.度
古义:偏指死ꎮ 今义:死亡和生存ꎮ
予自度 不得脱(动词ꎬ估量ꎬ揣度)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
∙∙ 而死固付之度 外矣(动词ꎬ考虑)
古义:挽救ꎬ整治ꎮ 今义:弄好ꎻ弄整齐ꎬ弄干净ꎮ ∙
6.殆
13.予虽浩然 无所愧怍
∙∙ 殆 例送死(接近于)
古义:正大光明ꎮ 今义:形容正大刚直ꎮ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14.为巡船所物色 ∙
∙∙ 7.当
古义:盘查ꎮ 今义:有目的地或按一定的标准寻找、挑选ꎮ
北邀当 国者相见(动词ꎬ掌管)
15.以父母之遗体 ∙
∙∙行殆 诋大酋当
古义:赐予的身体ꎮ 今义:尸体ꎮ ∙死(副词ꎬ应当)
8.及
16.从王于师ꎬ以为 前驱
∙∙ 战、守、迁皆不及 施(来不及)
古义:把ҭҭ当作ꎮ 今义:认为ꎮ ∙
予之及 于死者ꎬ不知其几矣(接近)
17.几彷徨 死 ∙
∙∙ 不及 汪伦送我情(比得上)
古义:走投无路ꎮ 今义:犹豫不定ꎬ不知往哪里去好ꎮ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43
六、虚词积累 ( 4) 北与寇往来(于)其间
1.以 4.判断句
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用) 死生ꎬ昼夜事也
∙
以 资政殿学士行(凭ҭҭ身份) 5.宾语前置句
∙
夜则以 ( 1)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兵围所寓舍(用ꎬ率领)
( 2) 而幸生也何为
贾余庆等以 祈请使诣北(凭ҭҭ身份)
∙
然而隐忍以 行(相当于“而”ꎬ表修饰) 八、固定句式
∙
昔人云:“将以 有为也ꎮ” (凭) 1.所+动词ꎬ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ꎮ
∙
即具以 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 1) 莫知计所出
∙
约以 连兵大举(用ꎬ拿) ( 2)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住的ҭҭ”作“舍”的定语)
∙
展转四明、天台ꎬ以 2.“为”与“所”相呼应ꎬ表示被动ꎮ
∙至于永嘉(从而)
( 1) 为巡船所物色
挟匕首以 备不测(来)
∙
( 2) 为巡徼所陵迫死
至通州ꎬ几以 不纳死(因为)
∙
3.“何如”相当于“怎么样”ꎮ
以 小舟涉鲸波出(用ꎬ乘)
∙
痛定思痛ꎬ痛何如哉!
间以 诗记所遭(用)
∙
以 母之遗体行殆(用ꎬ拿) «五人墓碑记»
∙父
生无以 救国难(用来) 一、重点实词
∙
死犹为厉鬼以 击贼(来) 1.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当权者ꎬ指当地的行政长官)
∙ ∙∙
2.而 2.抶 而仆之(笞打ꎬ鞭打)
∙
予更欲一觇北ꎬ归而 求救国之策(顺承) 3.去
∙ ∙今之墓而葬焉(距离)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ꎬ而 4.在丙寅三月之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予不得归矣(因而) ∙
北驱予并往ꎬ而 5.即除 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
∙不在使者之目(然而ꎬ却) ∙
死而 死矣ꎬ而 境界危恶(第一个“而”ꎬ就ꎻ第二个“而”ꎬ然而) 6.按 诛五人(追究ꎬ查办)
∙ ∙ ∙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ꎬ而 死有余责(即使ꎬ如果) 7.呼中丞之名而詈
∙ ∙之(斥骂)
3.于 8.发 五十金ꎬ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献出)
∙
萃于 左丞相府(在) 9.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改变)
∙ ∙
10.且矫
从王于
∙师(到) ∙诏纷出(假托ꎬ诈称)
11.佯狂不知所之 者(到)
然微以自文于 君亲(在)
∙ ∙
12.令 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予之及于 死者(跟ꎬ与)
∙
∙
13.则尽 其天年(享尽)
将藏之于 家(在)
∙
∙
二、通假字
将请罪于 君ꎬ君不许(向)
∙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 1.独五人之皦皦 ( “ 皦皦” 同“ 皎皎”ꎬ明亮的样子ꎬ这里指名
∙∙
∙前(在)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 长淮间(在) 声显赫)
∙
4.之 2.敛赀 财以送其行( “赀”同“资”ꎬ钱财)
∙
而死固付之 三、词类活用
∙度外矣(代词ꎬ死)
维扬帅下逐客之 令(的) 1.名词作状语
∙
予之 及于死者ꎬ不知其几矣(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皆得以隶 使之(像对待奴仆那样)
∙ ∙
5.为 2.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将以有为 ( 1) 以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ꎬ抚慰)
∙也(作为) ∙
为 巡船所物色(被) ( 2) 以旌 其所为(名词作动词ꎬ表扬)
∙ ∙
而幸生也何为 (为了) ( 3) 其疾病 而死(名词作动词ꎬ生重病)
∙ ∙∙
所求乎为 ( 4) 去今之墓
∙臣(做) ∙而葬焉(名词作动词ꎬ筑墓)
自海道至永嘉ꎬ来三山ꎬ为 一卷(是) ( 5) 为之声 义(名词作动词ꎬ伸张)
∙ ∙
七、特殊句式 ( 6) 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ꎬ走上前)
∙
1.介词结构后置句 ( 7) 然五人之当刑 也(名词作动词ꎬ受斩刑)
∙
( 1)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8) 买五人之头而函
∙之(名词作动词ꎬ匣子ꎬ这里是用棺材收
( 2) 将请罪于君ꎬ君不许 殓的意思)
( 3)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ꎬ贾余庆献谄于后 ( 9) 激昂 大义ꎬ蹈死不顾(形容词作动词ꎬ激励)
∙∙
2.被动句 ( 10)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ꎬ以老 于户牖之下( 形容词作动词ꎬ
∙
( 1) 予羁縻不得还 老死)
( 2) 为巡船所物色 ( 11) 亦以明 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ꎬ说明)
∙
( 3)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12) 哀 斯墓之徒有其石也ꎬ而为之记(形容词作动词ꎬ哀惜)
∙
3.省略句 3.形容词作名词
( 1) 坐(于)桂公塘土围中 ( 1) 吾社之行为士先 者(榜样)
∙
( 2) 避哨(于)竹林中 ( 2) 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也(重要作用)
∙
( 3) 行(于)城子河ꎬ出入(于)乱尸中 ( 3) 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
144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4.使动用法 待圣人之 出而投缳道路(取消句子独立性ꎬ助词)
∙
( 1) 众不能堪ꎬ抶而仆 之(使ҭҭ倒下ꎬ动词的使动用法) 凡富贵之 子(的ꎬ结构助词)
∙ ∙
( 2) 安能屈 吾社之
∙豪杰之流(使屈身ꎬ倾倒ꎬ动词的使动用法) ∙行为士先者(的ꎬ结构助词)
四、古今异义 发其志士之 悲哉(的ꎬ结构助词)
∙
1.至于 今 凡四方之 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的ꎬ结构助词)
∙∙ ∙
古义:动词和介词连用ꎬ到ꎮ 今义:连词ꎬ表示另提一事或另 非常之 谋难于猝发(的ꎬ结构助词)
∙
一情况ꎮ 为之
∙声义(他ꎬ代词)
2.去 去今之 墓而葬焉(音节助词)
∙今之墓而葬焉 ∙
古义:距离ꎮ 今义:往ꎮ 四海之 大(定语后置的标志ꎬ助词)
∙
3.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 佯狂不知所之 者(往ꎬ去ꎬ动词)
∙∙ ∙
古义:行ꎬ品行ꎬ名词ꎻ为ꎬ成为ꎬ动词ꎮ 今义:受思想支配的 2.焉
外部活动ꎮ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他们ꎬ代词)
∙
4.吴之民方痛心 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于此ꎬ兼词)
∙∙焉 ∙
古义:恨在心中ꎮ 今义:痛苦伤心ꎮ 3.而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去今之墓而 葬焉(表承接ꎬ连词)
∙∙ ∙
古义:亲信ꎬ心腹ꎮ 今义:个人ꎮ 疾病而
∙死(表修饰ꎬ连词)
6.颜色 4.以
∙∙不少变
古义:脸色ꎬ神态ꎮ 今义:色彩ꎮ 以 旌其所为(用来ꎬ连词)
∙
7.非常 之谋难于猝发 卒以 吾郡之发愤一击(因ꎬ介词)
∙∙ ∙
古义:不同一般ꎮ 今义:异乎寻常的ꎻ特殊的ꎮ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
∙葬之(来ꎬ表承接ꎬ连词)
8.视 于是乘其厉声以 呵(地ꎬ表修饰ꎬ连词)
∙五人之死 ∙
古义:比较ꎮ 今义:看ꎮ 保其首领ꎬ以 老于户牖之下(而ꎬ并且ꎬ连词)
∙
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中丞匿于溷藩以 免(才ꎬ表承接ꎬ连词)
∙ ∙
古义:银子ꎮ 今义:黄金ꎮ 敛赀财以
∙送其行(来ꎬ表承接ꎬ连词)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 中丞抚吴者(凭ҭҭ身份ꎬ介词)
∙∙ꎬ以老于户牖之下 ∙大
古义:头颅ꎬ借指性命ꎮ 今义:为首的人ꎮ 谈笑以 死(表修饰ꎬ连词)
∙
五、一词多义 5.且
1.墓 且 立石于其墓之门(并且ꎬ连词)
∙
且立石于其墓 之门(坟墓ꎬ名词) 且 诏纷出(况且ꎬ连词)
∙ ∙矫
去今之墓 而葬焉(筑墓ꎬ动词) 过而拜且 泣者(又ꎬ连词)
∙ ∙
2.记 6.于
予犹记 周公之被逮(记得ꎬ动词) 激于 义(被ꎬ介词)
∙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ꎬ而为之记 (记载ꎬ动词) 且立石于
∙ ∙其墓之门(在ꎬ介词)
3.行 请于 当道(向ꎬ介词)
∙
吾社之行 重于 社稷(对ꎬ介词)
∙为士先者(品行ꎬ名词) ∙
敛赀财以送其行 (走ꎬ动词) 七、特殊句式
∙
其辱人贱行 (品行ꎬ名词) 1.判断句
∙
4.按 ( 1) 五人者ꎬ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缇骑按 ( 2) 贤士大夫者ꎬ冏卿因之吴公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剑而前(用手压ꎬ动词)
按 诛五人(追究ꎬ查办ꎬ动词) ( 3) 公之逮所由使也
∙
5.使 ( 4)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公之逮所由使 也(主使ꎬ动词) ( 5) 斯固百世之遇也
∙
人皆得以隶使 ( 6)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之(使唤ꎬ动词)
6.发 ( 7)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有贤士大夫发 五十金(献出ꎬ动词) 2.被动句
∙
卒以吾郡之发 愤一击(激发ꎬ动词) ( 1) 以“被”表示被动ꎮ 如:犹记周公之被逮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2) 以“于”表示被动ꎮ 如:①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被正义激
∙(发动ꎬ动词) ∙∙∙
而又有剪发 杜门(头发ꎬ名词) 发) ②不能容于远近
∙ ∙∙∙∙(被远近的人收留)
发 其志士之悲哉(抒发ꎬ动词) ( 3) 无标记的被动句ꎮ 如:激昂大义(被大义激励)
∙
7.固 3.定语后置句
轻重固 ( 1)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何如哉(到底ꎬ副词)
斯固 百世之遇也(确实ꎬ副词) ( 2) 四海之大(大的四海)
∙
六、虚词积累 4.介宾短语后置句
1.之 (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向执掌政权的人请示)
∙∙∙∙
予犹记周公之 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ꎬ助词) ( 2)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向朝廷请示)
∙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ꎬ而为之 记(代词ꎬ他们) ( 3) 立石于其墓之门 (在墓门立碑)
∙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45
( 4) 不能容于远近 (被远近的人收留) 1.封
∙∙∙∙
( 5) 中丞匿于溷藩 以免(躲在厕所里) 既东封 郑(使动用法ꎬ使ҭҭ成为疆界)
∙∙∙∙ ∙
( 6)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生在民间) 肆其西封
∙(疆界ꎬ名词)
( 7) 忠义暴于朝廷 (在朝廷显露) 2.若
∙∙∙∙
( 8) 显荣于身后 (在死后非常荣耀) 山有小口ꎬ仿佛若 有光(似乎ꎬ好像)
∙∙∙ ∙
( 9)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在大堤上列出他们的姓名) ∙
( 10)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对国家起到重要的作用) 余悲之ꎬ且曰:“若
∙∙∙∙ ∙毒之乎ҭҭ” (你)
5.省略句 3.说
( 1) 激昂(于)大义 及郡下ꎬ诣太守ꎬ说 如此(陈述)
∙
( 2) 吴之民方痛(于)心焉 故为之说 ꎬ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ꎬ一种文体)
∙
( 3) 投缳(于)道路 秦伯说
∙ꎬ与郑人盟(同“悦”ꎬ喜欢ꎬ高兴)
( 4) 扼腕(于)墓道 4.辞
( 5) 断头置(于)城上 辞 曰:“臣之壮也ꎬ犹不如人ҭҭ” (推辞)
∙
«烛之武退秦师» 停数日ꎬ辞 去(告别)
∙
一、重点实词 不辞
∙劳苦(推托)
1.辞 曰:“臣之壮也ҭҭ” (推辞) 5.鄙
∙
2.焉用亡郑以陪 邻(增加) 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 ∙
3.许 越国以鄙 远ꎬ君知其难也(名词的意动ꎬ把ҭҭ作为边邑)
∙君焦、瑕(许诺) ∙
4.又欲肆 其西封(延伸ꎬ扩张) 肉食者鄙
∙ ∙ꎬ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5.因 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6.微
∙
6.失其所与 (结交ꎬ亲附) 则名微 而众寡(细小ꎬ轻微)
∙ ∙
7.以乱易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
∙整(取代ꎬ替代) ∙
8.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那个人ꎬ指秦穆公)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ꎬ但微 颔之(稍微ꎬ略微)
∙∙ ∙
9.阙 秦以利晋(使ҭҭ受损) 微
∙ ∙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ꎬ如果不是)
10.朝济 六、虚词积累
∙而夕设版焉(渡河)
11.且贰 于楚也(从属二主) 1.之
∙
12.敢以烦执事 (执行事务的人ꎬ对对方的敬称) 惟君图之 (代词ꎬ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 ∙
二、通假字 子犯请击之 (代词ꎬ他们ꎬ代秦军)
∙
1.行李之往来ꎬ共 其乏困(共ꎬ同“供”ꎬ供给) 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助词ꎬ“的” )
∙ ∙
2.秦伯说 烛之
∙(说ꎬ同“悦” ) ∙武(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3.失其所与ꎬ不知 (知ꎬ同“智” ) 臣之 壮也ꎬ犹不如人ҭҭ ( 用在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的独立
∙ ∙
4.无能为也己 (已ꎬ同“矣” ) 性ꎻ“之ҭҭ也”译为“ҭҭ的时候”ꎬ助词)
∙
三、词类活用 辍耕之 垄上(往ꎬ到)
∙
1.越国以鄙 远(名词的意动ꎬ把ҭҭ作为边邑) 是寡人之
∙ ∙过也(的)
2.既东封 郑 ( 方位名词作状语ꎬ向东面ꎻ使动ꎬ使ҭҭ成为 2.其
∙ ∙
疆界) 君知其 难也(它的ꎬ代词)
∙
3.臣之壮 也(形容词作名词ꎬ壮年) 吾其 还也(还是ꎬ表商量语气的副词)
∙ ∙
4.因人之力而敝 之(形容词作动词ꎬ损害) 以其
∙ ∙无礼于晋(代郑国ꎬ代词)
5.晋军 又欲肆其 西封(它ꎬ代晋国)
∙函陵(名词作动词ꎬ驻军) ∙
6.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ꎬ结盟) 失其 所与(自己的)
∙ ∙
7.朝 济而夕 设版焉(名词作状语ꎬ在早上ꎬ在晚上) 3.以
∙ ∙
8.夜 ꎬ缒而出(名词作状语ꎬ在夜里) 敢以 烦执事(拿ꎬ介词)
∙ ∙
9.阙 以
∙秦以∙晋(使动用法ꎬ使ҭҭ受损ꎬ使ҭҭ获利) ∙乱易整(用ꎬ介词)
10.共其乏困 (形容词作名词ꎬ缺乏的物资) 以 其无礼于晋(因为ꎬ介词)
∙∙ ∙
四、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把ꎬ介词)
∙
1.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越国以 鄙远(表承接ꎬ相当于“而” )
∙∙ ∙
古义:代词“夫”与名词 “ 人” 指 “ 那个人”ꎮ 今义:常为一个 焉用亡郑以
∙陪邻(表目的ꎬ来)
词ꎬ尊称一般人的妻子ꎮ 4.焉
2.亦去 之 焉 用亡郑以陪邻(哪里ꎬ怎么)
∙ ∙
古义:离开ꎮ 今义: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ꎮ 将焉 取之(哪里)
∙
3.行李 之往来ꎬ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 ∙(兼词ꎬ于之ꎬ在那里)
古义:外交使节ꎮ 今义: 常用于指出门时 所 带 的 包 裹、 箱 七、特殊句式
子等ꎮ 1.判断句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1) 邻之厚ꎬ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ꎮ 今义:泛指接待或请客的主人ꎮ ( 2) 以乱易整ꎬ不武(否定判断句)
五、一词多义 2.介词结构后置句
146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虚词积累
( 2) 以其无礼于晋 1.以
( 3) 且贰于楚也 夫在殷忧ꎬ必竭诚以 待下(连词ꎬ连接动词及状语)
∙
( 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虽董之以 严刑(介词ꎬ用)
∙
3.省略句 将有作ꎬ则思知止以 安人(连词ꎬ表目的)
∙
( 1) (烛之武)许之 故临崩寄臣以 大事也(介词ꎬ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
( 2) 晋军(于)函陵ꎬ秦军(于)氾南 2.所
( 3) 敢以(之)烦执事 恩所 加ꎬ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助词ꎬ放在动词前面ꎬ组成名词
∙
( 4)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性短语)
4.宾语前置句 山峦为 晴雪所 洗(助词ꎬ为ҭҭ所ꎬ表被动)
∙ ∙
夫晋ꎬ何厌之有
五、成语
«谏太宗十思疏» 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ꎮ
一、词类活用 2.载舟覆舟:水可以承载船ꎬ也可以使船倾覆ꎮ 指人民能拥
1.使动用法 戴皇帝ꎬ也能推翻他的统治ꎮ
( 1) 必固 3.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太平ꎮ 多用
∙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ꎬ使ҭҭ稳固)
( 2) 则思知止以安 人(形容词的使动ꎬ使ҭҭ安定) 于称颂帝王无为而治ꎮ 垂拱ꎬ(皇上)垂衣拱手ꎬ喻指轻而易举ꎮ
∙
( 3) 则思正 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ꎬ使ҭҭ正) 4.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经常快乐ꎮ
∙
( 4) 何必劳 神苦 思(形容词的使动ꎬ使ҭҭ劳累ꎬ使ҭҭ辛苦) 5.恃才傲物:依仗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ꎬ轻视旁人ꎮ
∙ ∙
2.形容词作名词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ꎮ
( 1) 人君当神器之重 ꎬ居域中之大 (重任ꎬ大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 ∙
( 2) 不念居安 思危 (安定的生活ꎬ危险的境地)
一、通假字
∙ ∙
( 3) 想谗邪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ꎬ邪恶小人)
∙∙ 1.可予不 (不ꎬ同“否” )
( 4) 择善 ∙
2.拜送书于庭 (庭ꎬ同“廷”ꎬ朝堂)
∙而从之(好的建议)
( 5) 则思正身以黜恶 (奸恶的人) ∙
3.召有司案 图(案ꎬ同“按”ꎬ查明)
∙
3.其他 ∙
4.秦自缪
∙公以来二十余君ꎬ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ꎬ同“穆”)
( 1) 能克终 者盖寡(副词作动词ꎬ坚持到底)
∙ 5.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孰ꎬ同“熟”ꎬ仔细)
∙
( 2) 乐
∙盘游(动词的意动用法ꎬ以ҭҭ为乐) 6.肉袒伏斧质 (质ꎬ同“锧”ꎬ承斧的砧板)
∙
( 3) 貌 恭而不心服(名词作状语ꎬ表面上)
∙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 为予赵城(详ꎬ同“佯”ꎬ假装)
( 4) 则思江海下 百川(方位名词作动词ꎬ居于ҭҭ之下) ∙
∙ 8.于是相如前进缻
( 5) 无因怒而滥刑 (名词作动词ꎬ用刑) ∙(缻ꎬ同“缶”ꎬ盛酒浆的瓦器)
9.设九宾 (宾ꎬ同“傧”ꎬ傧相)
∙
∙
二、古今异义
二、词类活用
1.凡百元首
∙∙ 1.名词作动词
古义:帝王ꎮ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ꎮ
( 1) 舍 相如广成传(安置)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 ( 2) 左右欲刃 相如(杀)
古义:路人ꎮ 今义:走路ꎮ ∙
( 3) 乃使其从者衣 褐(穿)
3.求木之长者ꎬ必固其根本 ∙
∙∙ 2.名词作状语
古义:树木的根部ꎮ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ꎮ
( 1) 而相如廷 叱之(在朝廷上)
4.既得志ꎬ则纵情 以傲物 ∙
∙∙ ( 2) 故令人持璧归ꎬ间
古义:放纵性情ꎮ 今义:尽情ꎮ ∙至赵矣(抄小路)
3.使动用法
5.则思三驱以为
∙∙度 ( 1) 完 璧归赵(使ҭҭ完整)
古义:把(这)当作ꎮ 今义:认为ꎮ ∙
( 2) 秦王恐其破 璧(使ҭҭ破碎)
三、一词多义 ∙
( 3) 宁许以负 秦曲(使ҭҭ承担)
1.安 ∙
( 4) 大王必欲急 臣(使ҭҭ逼迫)
思国之安 者ꎬ必积其德义(安定ꎬ动词) ∙
∙ 4.意动用法
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怎么ꎬ疑问副词) ( 1) 且庸人尚羞
项王曰:“沛公安 ∙之(以ҭҭ为羞耻)
∙在?” (哪里ꎬ疑问代词) ( 2) 先
衣食所安 ꎬ弗敢专也(养ꎬ动词) ∙国家之急而∙私仇也(以ҭҭ为先ꎬ以ҭҭ为后)
∙
三、古今异义
2.信
1.拜 为上卿
信 效其忠(诚实ꎬ形容词)
∙者 ∙
愿陛下亲之信 之(信任ꎬ动词) 古义:授予官职ꎮ 今义:行礼表示敬意ꎮ
∙
小信 未孚ꎬ神弗福也(信用ꎬ名词) 2.未尝有坚明约束
∙ ∙∙者也
忌不自信 (相信ꎬ动词) 古义:信约ꎮ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ꎮ
∙
3.求 3.布衣 之交
∙∙
求 木之长者(追求ꎬ动词) 古义:平民ꎮ 今义:粗布衣服ꎮ
∙
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探求ꎬ动词) 4.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 ∙∙
客之美我者ꎬ欲有求 于我也(请求ꎬ动词) 古义:近亲及姻亲ꎮ 今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ꎮ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47
5.请指示 王 2.距 关ꎬ毋内 诸侯(“距”同“拒”ꎬ拒守ꎻ“内”同“纳”ꎬ接纳)
∙∙ ∙ ∙
古义:指给ҭҭ看ꎮ 今义:给下级、晚辈的文件、意见ꎮ 3.要 项伯( “要”同“邀”ꎬ邀请)
∙
6.于是相如前进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缻 ∙德也( “倍”同“背”ꎬ违反)
古义:上前进献ꎮ 今义:向前行动和发展ꎮ 5.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 )
7.宣言 曰:“我见相如ꎬ必辱之!” 6.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同“隙”ꎬ嫌隙)
∙∙ ∙
古义:扬言ꎬ到处说ꎮ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 7.因击沛公于坐 ( “坐”同“座”ꎬ座位)
∙
行宣传号召的文告ꎮ 8.秋豪 不敢有所近( “豪”同“毫” )
∙
四、一词多义 9.项王则受璧ꎬ置之坐 上( “坐”同“座”ꎬ座位)
∙
1.负 10.拔剑切而啗 之( “啗”同“啖”ꎬ吃)
∙
秦贪ꎬ负 其强(倚仗) 11.沛公不胜桮杓
∙ ∙∙( “桮杓”同“杯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二、词类活用
∙赵(辜负ꎬ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ꎬ决负 1.名词作动词
∙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ꎬ宁许以负 秦曲(使ҭҭ承担) ( 1) 沛公军
∙ ∙霸上(驻军)
廉颇闻之ꎬ肉袒负 荆(背着) ( 2) 籍 吏民(登记)
∙ ∙
2.使 ( 3) 沛公欲王 关中(称王)
∙
秦昭王闻之ꎬ使 人遗赵王书(派) ( 4) 范增数目 项王(以目示意)
∙ ∙
其人勇士ꎬ有智谋ꎬ宜可使 ( 5) 刑 人如恐不胜(用刑)
∙(差遣) ∙
乃使 ( 6) 道 芷阳间行(取道)
∙其从者衣褐(让) ∙
大王遣一介之使 至赵(使臣) ( 7) 秦地可尽王
∙ ∙也(归王所有)
3.引 ( 8) 不义
∙也(合于义)
引 赵使者蔺相如(引见) 2.使动用法
∙
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拉) ( 1)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使ҭҭ跟从)
∙ ∙
相如引 ( 2)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使ҭҭ止)
∙车避匿(牵ꎬ拉ꎬ引申为“调转” ) ∙
4.徒 ( 3) 项伯杀人ꎬ臣活 之(使ҭҭ活)
∙
秦城恐不可得ꎬ徒 见欺(白白地) ( 4) 拔剑撞而破
∙ ∙之(使ҭҭ破)
而蔺相如徒 以口舌为劳(只ꎬ只不过) 3.名词作状语
∙
5.幸 ( 1) 常以身翼 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大王亦幸 赦臣(幸好ꎬ侥幸) ( 2) 头发上 指(向上)
∙ ∙
而君幸 ( 3) 夜 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于赵王(宠幸) ∙
五、虚词积累 ( 4) 吾得兄 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
以 ( 5) 道芷阳间 行(抄小路)
∙
以 勇气闻于诸侯(凭) 4.形容词活用
∙
愿以 十五城请易璧(用ꎬ拿) ( 1) 君安与项伯有故
∙ ∙(形容词作名词ꎬ故交ꎬ老交情)
严大国之威以 修敬也(来ꎬ连词) ( 2) 素善 留侯张良 ( 形容词作动词ꎬ 意为 “ 与 ҭҭ 交好或
∙ ∙
则请立太子为王ꎬ以 绝秦望(用以ꎬ用来) 友善” )
∙
吾所以为此者ꎬ以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 3) 秋豪不敢有所近 (形容词作动词ꎬ接近)
∙ ∙
六、特殊句式 ( 4)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作名词ꎬ小的方面)
∙
1.判断句 三、古今异义
( 1) 廉颇者ꎬ赵之良将也 1.约为婚姻
∙∙
( 2) 和氏璧ꎬ天下所共传宝也 古义:儿女亲家ꎻ有婚姻关系的亲戚ꎮ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
( 3) 我为赵将 的夫妻关系ꎮ
2.被动句 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也
( 1) 而君幸于赵王 古义:指意外之事ꎮ 今义:副词ꎬ很ꎮ
( 2) 秦城恐不可得ꎬ徒见欺 3.将军战河北 ꎬ臣战河南
∙∙ ∙∙
( 3) 使不辱于诸侯 古义:黄河以北ꎬ黄河以南ꎮ 今义:河北省ꎬ河南省ꎮ
( 4) 臣诚恐见欺于王 4.而听细说
∙∙
3.倒装句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ꎮ 今义:详细说来ꎮ
( 1) 何以知之(宾语前置) 5.竖子不足
∙∙与谋
( 2) 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古义:不值得ꎮ 今义:不够ꎮ
( 3) 拜送书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4.固定句式 1.军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与ҭҭ相比ꎬ哪一个)
沛公军 霸上(名词作动词ꎬ驻军)
∙∙
∙
«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ꎬ军营)
∙
一、通假字 初一交战ꎬ操军 不利(名词ꎬ军队)
∙
1.沛公之参 乘樊哙者也( “参”同“骖” ) 全军为上ꎬ破军 次之(名词ꎬ军队的编制单位)
∙ ∙
148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2.击 ( 5) 项王则受璧ꎬ置之(于)坐上
急击 勿失(动词ꎬ攻击ꎬ攻打) ( 6) 沛公欲王(于)关中
∙
因击 ( 7) 竖子不足与(之)谋
∙沛公于坐(动词ꎬ杀)
秦王不肯击 ( 8) 将军战(于)河北
∙缻(动词ꎬ敲打ꎬ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ꎬ欲以击 柱(动词ꎬ碰撞) 规律:古汉语中ꎬ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常常省略ꎬ补语中的介
∙
3.如 词也常省略ꎬ有时主语也省略ꎮ
劳苦而功高如 此(动词ꎬ像) 2.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
∙
沛公起如 厕(动词ꎬ往ꎬ去) (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固不如 也(动词ꎬ及ꎬ比得上) (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
如 离违ꎬ宜别图之(连词ꎬ假使) ( 3) 良曰:“长于臣ꎮ”
∙有
邂逅不如 ( 4) 得复见将军于此
∙意ꎬ便还就孤(动词ꎬ顺)
4.谢 规律:古汉语的介宾短语(状语)常常放在动宾短语之后ꎬ且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动词ꎬ道歉ꎬ谢罪) 常伴随有介词省略ꎬ翻译时应提前ꎮ
∙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ꎬ辞谢) 3.宾语前置句
∙
哙拜谢 ꎬ起ꎬ立而饮之(动词ꎬ感谢) ( 1) 客何为者
∙
5.意 ( 2) 大王来何操
然不自意 ( 3) 何辞为
∙(动词ꎬ料想ꎬ意料ꎬ估计)
其意 ( 4) 沛公安在
∙常在沛公也(名词ꎬ意图)
宾客意 少舒ꎬ稍稍正坐(名词ꎬ神态ꎬ心情) ( 5) 不然ꎬ籍何以至此
∙
6.坐 规律:古汉语中ꎬ疑问代词作宾语ꎬ应前置ꎮ 另外ꎬ否定句中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ꎬ坐下) 代词作宾语也应前置ꎮ
∙
因击沛公于坐 (坐ꎬ同“座”ꎬ名词ꎬ座位) 4.判断句
∙
坐 北朝南(动词ꎬ背对着某一方向) ( 1) 此天子气也
∙
停车坐 ( 2) 此亡秦之续耳
∙爱枫林晚(介词ꎬ因为)
7.胜 ( 3) 楚左尹项伯者ꎬ项羽季父也
沛公不胜 桮杓(动词ꎬ禁得住) ( 4)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ꎬ尽) ( 5) 夺项王天下者ꎬ必沛公也
∙
予观夫巴陵胜 状ꎬ在洞庭一湖(形容词ꎬ优美的) 规律:古汉语中ꎬ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一般为判
∙
此时无声胜 有声(动词ꎬ胜过ꎬ超过) 断句ꎬ常用“ҭҭ者ҭҭ也”表示判断ꎮ
∙
8.斗 5.被动句
玉斗 ( 1) 不者ꎬ若属皆且为所虏
∙一双ꎬ欲与亚父(名词ꎬ酒器)
仅凿斗 大一池ꎬ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ꎬ像斗一样) ( 2) 吾属今为之虏矣
∙
潭西南而望ꎬ斗 折蛇行(名词作状语ꎬ像北斗星) 规律:古汉语的被动句常有标志词ꎬ如 “ 为 ” “ 为 ҭҭ 所 ”
∙
今两虎共斗 ꎬ其势不俱生(动词ꎬ争斗) “见” “见ҭҭ于” “受”等ꎮ
∙
与之扑斗 ꎬ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动词ꎬ打斗) 6.固定句式
∙
9.置 (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判断ꎬ“这就是ҭҭ啊” )
沛公则置 ( 2)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表疑问ꎬ“凭什么ҭҭ呢?” )
∙车骑ꎬ脱身独骑(动词ꎬ留下ꎬ弃置)
置 坐上(动词ꎬ安放ꎬ放置) ( 3) 人方为刀俎ꎬ我为鱼肉ꎬ何辞为(表反问ꎬ“ҭҭ呢?” )
∙之
乃置 酒大会宾客(动词ꎬ摆ꎬ设) ( 4) 故遣将守关者ꎬ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ꎬ特殊指示
∙
五、虚词积累 代词“所” “ 者” 构成 “ 所ҭҭ者” 式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ꎬ作说
为 明、解释的对象)
旦日飨士卒ꎬ为 击破沛公军(介词ꎬ替) 七、成语(典故)
∙
君为 我呼入(介词ꎬ替) 1.项庄舞剑ꎬ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
∙
不者ꎬ若属皆且为 所虏(介词ꎬ被) 目ꎬ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其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ꎮ
∙
军中无以为 乐(动词ꎬ作为) 2.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ꎮ
∙
吾令人望其气ꎬ皆为 龙虎(动词ꎬ是) 3.人为刀俎ꎬ我为鱼肉:刀俎ꎬ剁肉的刀和案板ꎬ比喻宰割者
∙
客何为 或迫害者ꎮ 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ꎬ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ꎮ
∙者(动词ꎬ是)
窃为 4.鸿门宴:指暗藏杀机、阴谋加害客人的宴会ꎮ
∙大王不取也(动词ꎬ认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ꎬ我为鱼肉ꎬ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 5.大行不顾细谨ꎬ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ꎬ行大
∙
六、特殊句式 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ꎮ
1.省略句 6.秋豪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ꎬ丝毫不
( 1) 沛公军(于)霸上 侵犯群众的利益ꎮ
( 2) 为(吾)击破沛公军 八、古代文化常识
( 3) 具告(之)以事 山东:战国至秦汉时一般指崤山以东的地区ꎮ
( 4) 毋从(之)俱死也 关中:战国至秦汉时一般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ꎮ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49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ꎬ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ꎬ皆面 五、虚词积累
南而贵ꎬ即以此称君ꎮ 而以面北为卑ꎬ或以之称臣ꎮ 东西坐席一 1.之
般以东为主ꎬ以西为客ꎮ 但汉代刚好相反ꎬ本文即如此ꎮ 泾流之 大(代词ꎬ这样)
∙
参乘:古时乘车ꎬ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ꎮ 我之 谓也(结构助词ꎬ宾语前置的标志)
∙
竖子:贱称ꎬ相当于“小子”ꎮ 仲尼之 闻(结构助词ꎬ的)
∙
司马:官名ꎬ一般为军事官 员ꎮ 西 周 始 设 司 马ꎬ为 掌 管 军 今我睹子之 难穷也(用于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独立性)
∙
政和军赋的官ꎮ 汉武 帝 罢 太 尉 置 大 司 马ꎮ 后 世 则 为 兵 部 尚 2.焉
书的别称ꎬ侍郎为少司马ꎮ 另自汉始ꎬ大将军下设司马之职ꎻ 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句中语气词ꎬ无义)
魏晋至宋ꎬ司马为军府之官ꎻ唐为郡的佐官ꎻ明清称府同知为 不入虎穴ꎬ焉 得虎子(疑问代词ꎬ哪里)
∙
司马ꎮ
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ꎬ于是ꎬ在这)
∙
跽:双膝着地ꎬ上身挺直ꎮ 3.而
«秋水(节选) » «非攻(节选) » 东面而 视ꎬ不见水端(表修饰)
∙
一、通假字 性贪而 狠(表并列)
∙
1.不辩 牛马(辩ꎬ同“辨”ꎬ分辨) 千里马常有ꎬ而 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 ∙
2.泾 流之大(泾ꎬ同“径”ꎬ直) 4.以
∙
3.苟亏人愈多ꎬ其不仁兹 以
∙甚(兹ꎬ同“滋”ꎬ更加) ∙亏人自利也(因为)
二、词类活用 以
∙今知古(根据)
1.秋水时 乃入见ꎮ 问:“何以 战?” (凭ꎬ用)
∙至(名词作状语ꎬ按时令ꎬ按季节) ∙
2.众闻则非 作«师说»以 贻之(来ꎬ用来)
∙之(形容词作动词ꎬ非难ꎬ指责) ∙
3.以亏 人自利也(使动用法ꎬ使人亏) 人多以 书假余(把)
∙ ∙
4.从而誉 之(名词作动词ꎬ赞美) 夫夷以 近ꎬ则游者众(并且ꎬ表并列)
∙ ∙
5.东面 而视(名词作动词ꎬ面对) 六、特殊句式
∙
6.顺流而东 行(名词作状语ꎬ向东) 1.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ꎬ莫若己)
∙
7.少 仲尼之闻而轻 伯夷之义 ( 形容词意动用法ꎬ认为ҭҭ 2.我之谓也(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ꎬ谓我也)
∙ ∙
少ꎬ认为ҭҭ轻)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三、古今异义 4.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
1.百川灌河 5.从而誉之ꎬ谓之(为)义(省略句)
∙
古义:特指黄河ꎮ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ꎬ泛指河流ꎮ 七、固定句式
2.大方 之家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ҭҭ则ҭҭ” 表示假设ꎬ译为
∙∙
古义:修养高ꎬ明白事理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ꎮ 今义: ①不
“不是ҭҭ就ҭҭ” )
吝啬ꎻ②(言谈、举止)自然ꎬ不拘束ꎻ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ꎮ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ҭҭ ( “ 且夫ҭҭ” 可译为 “ 再说ꎬ
3.众闻则非 之
而且”ꎬ用于承接上文ꎬ引出另一层意思)
∙
古义:非难ꎬ指责ꎮ 今义:不对ꎬ过错ꎮ
八、成语
4.苟 亏人愈多
1.望洋兴叹:望洋ꎬ抬头向上看的样子ꎮ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
∙
古义:假如ꎮ 今义:随便ꎮ
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ꎬ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ꎬ感到无
5.其不仁兹甚ꎬ罪益厚
∙ 可奈何ꎮ
古义:重ꎮ 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ꎮ
2.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ꎮ
四、一词多义
«季氏将伐颛臾»
1.国
一、词类活用
今至大为攻国 (别国)
∙ 1.既来
登斯楼也ꎬ则有去国 怀乡(国都) ∙之ꎬ则∙之(使ҭҭ来ꎬ使ҭҭ安定)
∙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名词作动词ꎬ找托辞ꎬ找
等死ꎬ死国 ∙
∙可乎(国事) 借口)
红豆生南国 (地域)
∙ 二、古今异义
2.故
有事
是何故 也(原因ꎬ缘故)
∙∙于颛臾
∙
古义:指用兵ꎮ 今义:有事情ꎮ
暮去朝来颜色故 (衰老)
∙
三、一词多义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旧)
1.是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ꎬ引申为“老交情” )
3.亏 世无孔子ꎬ谁能定是
∙非之真(正确ꎬ与“非”相对)
以亏 人自利也(使ҭҭ受损) 是
∙ ∙谁之过与(这)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 矣(缺损ꎬ差异ꎬ不适应) 同行十二年ꎬ不知木兰是 女郎(判断词ꎬ是)
∙ ∙
4.益 2.过
罪益 厚(更) 臣请缚一人过 王而行(走过ꎬ经过)
∙ ∙
澭水暴益 过 犹不及(超过)
∙( “益”同“溢”ꎬ水漫出来) ∙
是谁之过 与(错误ꎬ过失ꎬ名词)
∙
150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无乃尔是过 与(责备ꎬ用作动词) 二、词类活用
∙
且尔言过 矣(错ꎬ犯错) 1.树 之以桑(名词作动词ꎬ种树)
∙ ∙
故尝与过 2.可以衣 帛(yìꎬ名词作动词ꎬ穿)
∙宋将军(拜访ꎬ访问) ∙
3.止 3.然而不王 者(wàngꎬ名词作动词ꎬ为王ꎬ称霸)
∙
陈力就列ꎬ不能者止 (停止) 4.王无罪 岁ꎬ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作动词ꎬ归罪ꎬ归咎)
∙ ∙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禁止ꎬ阻止) 5.则移
∙ ∙其民于河东ꎬ∙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ꎬ使ҭҭ迁移)
一屠晚归ꎬ担中肉尽ꎬ止 有剩骨(通“只”ꎬ只是ꎬ仅仅) 6.填然鼓
∙ ∙之(名词作动词ꎬ击鼓)
4.见 7.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 “生” “死”为动词作名词ꎬ活着的
∙∙∙
昨夜见 人ꎬ死去的人ꎻ“丧”是名词作动词ꎬ办丧事)
∙军帖ꎬ可汗大点兵(看见)
曹刿请见 8.谨 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ꎬ认真从事)
∙(召见) ∙
冉有、季路见 于孔子曰(拜见ꎬ谒见) 三、古今异义
∙
秦城恐不可得ꎬ徒见 欺(表被动ꎬ相当于“被” )
1.河内凶
∙ ∙
风吹草低见 牛羊(读 xiànꎬ出现) 古义:收成不好ꎬ荒年ꎮ 今义:常形容凶恶ꎮ
∙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 (见解ꎬ见识)
2.邻国之民不加 少
∙
∙
5.疾
古义:更ꎬ副词ꎮ 今义:常指增加ꎮ
君有疾 3.百亩之田ꎬ勿夺
∙在腠理ꎬ不治将恐深(病)
∙其时
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ꎬ讨厌)
古义:耽误ꎮ 今义:夺取ꎮ
∙
老臣病足ꎬ曾不能疾 走(快ꎬ急速)
4.养生 丧死无憾
∙
∙∙
会长老ꎬ问之民所疾 苦(困苦ꎬ痛苦)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ꎮ 今义:保养身体ꎮ
∙
声非加疾 也ꎬ而闻者彰(快ꎬ速ꎬ引申为“洪亮” )
5.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
∙∙
庞涓恐其贤于己ꎬ疾 古义:可以凭借ꎮ 今义:表示同意ꎬ认可ꎮ
∙之(妒忌)
五、虚词积累 6.弃甲曳兵而走
∙
1.夫 古义:逃跑ꎮ 今义:一般的行走ꎮ
夫 臾(放在句首ꎬ代词ꎬ那)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颛 ∙
今夫 颛臾(放在句中ꎬ代词ꎬ那) 古义:开仓救济ꎮ 今义:发现ꎬ出发ꎮ
∙
夫 如是(放在句首ꎬ发语词) 四、一词多义
∙
2.于
1.数
冉有、季路见于 孔子曰(介词ꎬ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ꎬ数量)
∙
∙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介词ꎬ对于)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ꎬ若干)
∙
∙
虎兕出于
则胜负之数 ꎬ存亡之理ꎬ当与秦相较ꎬ或未易量(命运ꎬ定数)
∙柙(介词ꎬ从)
∙
六、特殊句式
扶苏以数
∙谏故ꎬ上使外将兵(shuòꎬ屡次)
1.无乃尔是过与 ( 无乃ҭҭ与ꎬ一种表示委婉推测的句式ꎬ 数 罟不入洿池(cùꎬ密ꎬ细密)
∙
“与”为语气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shǔꎬ计算)
∙
2.何以伐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ꎬ宾语前置) 数 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
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2.直
4.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 木受绳则直 (与“曲”相对ꎬ不弯曲ꎬ笔直ꎬ平直)
∙
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句) 直 百步耳ꎬ是亦走也(只是ꎬ不过)
∙不
七、成语 系向牛头充炭直
∙(价值)
1.陈力就列:展现才能担任职务ꎮ 予自度不得脱ꎬ则直 前诟虏帅失信(径直ꎬ直接)
∙
2.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ꎬ主管者应负主要 君好法ꎬ则端直 之士在前(正直)
∙
责任ꎮ 直 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ꎬ竟然)
∙
3.玉毁椟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职造成的损失ꎮ 3.发
4.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ꎮ 百发 百中(发射)
∙
5.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ꎬ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 发 左適戍渔阳ꎬ九百人屯大泽乡(征发ꎬ派遣)
∙闾
地做事ꎮ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开仓救济)
∙
6.既来之ꎬ则安之:使他来了以后ꎬ就要使他安定下来ꎮ 野芳发 而幽香ꎬ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
7.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ꎬ泛指内部发生祸乱ꎮ 主人忘归客不发 (出发)
∙
8.季孙之忧:指内部的忧患ꎮ 大阉亦逡巡畏义ꎬ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起)
∙
«寡人之于国也» 安能屈豪杰之流ꎬ扼腕墓道ꎬ发 其志士之悲哉(发出ꎬ抒发)
∙
一、通假字 使人发
∙书至赵王(发送ꎬ递交)
1.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同“勿”ꎬ不要) 舜发
∙ ∙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2.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 齿危发 秃(fàꎬ头发)
∙ ∙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检”同“敛”ꎬ收敛ꎬ积蓄ꎮ) 4.兵
∙
4.涂 弃甲曳兵 而走(兵器)
∙有饿莩( “涂”同“途” ) ∙
穷兵 黩武(武力ꎬ战争)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51
扶苏以数谏故ꎬ上使外将兵 (军队) 2.介词结构后置句
∙
草木皆兵 (士兵) ( 1) 树之以桑
∙ ∙∙
5.胜 (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
沛公不胜 ( 3)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桮杓(承受) ∙∙∙也
不违农时ꎬ谷不可胜 食也(尽) ( 4)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 ∙∙∙
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胜利) ( 5)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 之之势(战胜) 3.宾语前置句
∙
予观夫巴陵胜 状ꎬ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然而不王者ꎬ未之 有也
∙ ∙
亦遂增胜 (胜景ꎬ胜地ꎬ优美的景色) 4.省略句
∙
6.凶 ( 1)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河内凶 ( 2)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ꎬ则移其民于河东(收成不好ꎬ荒年)
攘除奸凶 (凶恶ꎬ残暴的人) 七、固定句式
∙
7.树 1.或ҭҭ或ҭҭ
五亩之宅ꎬ树 之以桑(种植ꎬ栽培) 译为“有的ҭҭ有的ҭҭ”例如:或百步而后止ꎬ或五十步而
∙
独树 一帜(竖立) 后止ꎮ
∙
鸟宿池边树 (树木) 2.直ҭҭ耳
∙
8.时 译为“只ҭҭ罢了”ꎮ 例如:直不百步耳ꎮ
脱我战时 3.是ҭҭ也
∙袍(时候ꎬ时辰)
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时代) 译为“这是ҭҭ呀”ꎮ 例如:是亦走也ꎮ
∙
鸡豚狗彘之畜ꎬ无失其时 (时节ꎬ机会) 4.是何异于ҭҭ
∙
斧斤以时 入山林(季节) 译为“这同ҭҭ有什么区别呢”ꎮ 例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
时 韩吏部权京兆(当时) 之ꎬ曰:“非我也ꎬ兵也ꎮ”
∙
时 鸣春涧中(常常ꎬ经常ꎬ不时) 八、成语
∙
不拘于时 1.弃甲曳兵:丢掉铠甲ꎬ拖着武器ꎬ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
∙ꎬ学于余(时俗)
9.察 狈的样子ꎮ
徐而察 之(观察ꎬ仔细看) 2.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一百
∙
察 邻国之政(考察) 步的人ꎮ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ꎬ只是程度上轻
∙
察 臣孝廉(考察后推荐) 一些ꎬ却讥笑别人ꎮ
∙
水至清则无鱼ꎬ人至察 则无徒(明智ꎬ精明) 3.饿莩遍野: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ꎮ
∙
五、虚词积累 «离骚(节选) »
1.之
一、重点实词
五亩之 宅(结构助词ꎬ的) 1.苗裔:后代子孙ꎮ
∙
无如寡人之
2.考:特指死去的父亲ꎮ
∙用心者(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填然鼓之
3.孟陬:夏历正月ꎬ也即寅月ꎮ
∙(动词后没有意义的衬字)
无望民之 多于邻国也(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揆:思量ꎮ
∙
申之 以孝悌之 义(代词ꎬ他们ꎻ结构助词“的”ꎬ放在定语和中
5.扈:披ꎬ楚地方言ꎮ
∙ ∙
心语之间) 6.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芳芷ꎮ 芷ꎬ香草名ꎮ
2.于
7.汩:水流迅疾的样子ꎬ文中形容时光流逝得快ꎮ
寡人之于 国也(对于) 8.与:待ꎮ
∙
移其民于 9.搴:拔取ꎬ楚地方言ꎮ
∙河东(到)
无望民之多于
10.朕:第一人称代词 “ 我”ꎬ自秦始皇起用于特指古代皇帝
∙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在) 的自称ꎮ
∙
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跟ꎬ与ꎬ和)
11.骐骥:骏马ꎬ比喻贤智之臣ꎮ
∙
3.以
二、通假字
树之以 桑(用)
1.肇锡 余以嘉名(同“赐”ꎬ赐给)
∙
∙
以 五十步笑百步(介词ꎬ凭借)
2.来吾道 夫先路(同“导”ꎬ引导)
∙
∙
请以
3.辟
∙战喻(用)
∙芷(同“僻”ꎬ幽僻)
斧斤以
三、词类活用
∙时入山林(按照)
可以 无饥矣(凭借)
1.名 余曰正则兮ꎬ字 余曰灵均(名词作动词ꎬ命名ꎬ给人取表字)
∙
申之以 孝悌之义(用) ∙ ∙
2.纷吾既有此内美
∙
∙兮(形容词作名词ꎬ美德)
六、特殊句式
四、古今异义
1.判断句
春与秋其代序
∙∙
( 1) 是亦走也
∙ 古义:递相更替ꎮ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ꎮ
( 2) 非我也 ꎬ岁也
∙ ∙
( 3) 养生丧死无憾ꎬ王道之始也
∙
152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五、特殊句式 7.臣之辛苦 ꎬ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1.恐年 岁 之 不 吾 与 ( 否 定 句 中 代 词 作 宾 语ꎬ 宾 语 前 置ꎬ 古义:辛酸苦楚ꎮ 今义:身心劳苦ꎮ
∙ ∙ ∙
“不与吾” ) 8.庶刘侥幸
∙∙ꎬ保卒余年
2.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句) 古义:幸运ꎮ 今义: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ꎮ
∙∙∙
四、一词多义
«蜀道难» «琵琶行(并序) »
1.行
一、词类活用
行 四岁(动词ꎬ经历)
1.使人听此凋 朱颜(使动用法ꎬ使ҭҭ凋谢)
∙年
∙
九岁不行 (动词ꎬ走路)
2.砯崖转 ∙
∙石万壑雷(使动用法ꎬ使ҭҭ滚动)
2.矜
3.侧身西
∙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ꎬ向西)
犹蒙矜 育(动词ꎬ怜悯)
4.浔阳江头夜 送客(名词作状语ꎬ在夜里) ∙
∙
不矜 名节(动词ꎬ顾惜)
5.商人 重 利 轻 别 离 ( 意 动 用 法ꎬ 认 为 ҭҭ 是 重 要 的ꎬ 认
∙
∙ ∙
3.至
为ҭҭ是不重要的)
至 至陋(副词ꎬ极其)
二、古今异义 ∙微
无以至 今日(动词ꎬ到)
暮去朝来颜色 故 ∙
∙∙ 4.亲
古义:容貌ꎮ 今义:色彩ꎮ
躬亲 抚养(副词ꎬ亲自)
三、特殊句式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名词ꎬ亲戚)
蜀道之难ꎬ难于上青天 (介词结构后置句) ∙
∙∙∙∙ 5.日
四、成语积累
日 西山(名词ꎬ太阳)
一夫当关ꎬ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口ꎬ一万个人也打不进 ∙薄
报养刘之日
来ꎮ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ꎮ ∙短(名词ꎬ日子)
6.当
«陈情表»
当 侍东宫(动词ꎬ担任)
∙
一、通假字 死当 结草(副词ꎬ应当)
∙
夙遭闵 凶( “闵”同“悯”ꎬ忧伤) 7.薄
∙
二、词类活用 日薄
∙西山(动词ꎬ迫近)
1.形容词作名词 门衰祚薄
∙(形容词ꎬ浅薄)
( 1) 夙遭闵凶 (不幸) 8.拜
∙
( 2) 猥以微贱 (卑微低贱的人) 拜 臣郎中(动词ꎬ授予官职)
∙∙ ∙
( 3) 凡在故老 (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谨拜 表以闻(动词ꎬ奉上)
∙∙ ∙
( 4) 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9.夙
∙∙
2.形容词作动词 夙 遭闵凶(名词ꎬ早ꎬ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夙 忧叹(名词ꎬ早晨)
∙(远离) ∙夜
3.名词作动词 五、虚词积累
( 1) 举臣秀才 (做秀才ꎬ为秀才) 1.以
∙∙
( 2) 察臣孝廉 (做孝廉ꎬ为孝廉) 臣以
∙∙ ∙险衅(连词ꎬ因为)
4.名词作状语 臣以 供养无主(连词ꎬ因为)
∙
则刘病日 笃(一天天地) 臣具以 表闻(介词ꎬ用)
∙ ∙
5.动词作名词 猥以 微贱(介词ꎬ和表示地位的词搭配时ꎬ译为“凭借” )
∙
臣之进退 2.于
∙∙(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6.使动用法 州司临门ꎬ急于 星火(介词ꎬ比)
∙
谨拜表以闻 (使ҭҭ知道) 是臣尽节于
∙ ∙陛下之日长(介词ꎬ给)
三、古今异义 六、特殊句式
1.臣少多疾病ꎬ九岁不行 1.判断句
∙∙
古义:不会走路ꎮ 今义:不可以ꎮ (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零丁孤苦ꎬ至于成立 ( 2) 今臣亡国贱俘
∙∙
古义:成 人 自 立ꎮ 今 义: ( 组 织、 机 构 等 ) 筹 备 成 功ꎬ 开 始 ( 3) 臣之辛苦ꎬ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存在ꎮ ( 4) 实为狼狈
3.寻蒙国恩ꎬ除臣洗马 2.被动句
∙∙
古义:太子的属官ꎬ掌管图书ꎮ 今义:给马洗身ꎮ 而刘夙婴疾病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省略句
∙∙
古义:报答皇恩ꎮ 今义:向上级报告ꎮ ( 1) 欲苟顺私情ꎬ则告诉(上官)不许
5.则告诉 不许 ( 2) 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ꎬ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
古义:报告ꎬ申诉ꎮ 今义:说给人听ꎬ使人知道ꎮ ( 3) 拜臣(为)郎中
6.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 ( 4) 除臣(为)洗马
∙∙
古义:拳拳ꎬ形容感情恳切ꎮ 今义:数量少ꎬ不重要ꎮ ( 5) 具以表闻(之)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53
( 6) 拜表以闻(之) 古义:你ꎮ 今义:常作连词ꎮ
4.介词结构后置句 3.大母过余 曰
∙
州司临门ꎬ急于星火( “于星火”作形容词“急” 的状语ꎬ“ 于” 古义:我ꎮ 今义:多余的ꎬ剩下的ꎮ
相当于“比” ) 4.吾妻来归
∙
七、固定句式 古义:女子出嫁ꎮ 今义:常指回来ꎮ
1.既无伯叔ꎬ终鲜兄弟 三、一词多义
“既ҭҭ终ҭҭ”是连词“既”和连词“ 终” 的搭配ꎬ表示不止 1.先
一个方面ꎬ可译为“既ҭҭ又ҭҭ”或“既ҭҭ也ҭҭ” 先 是ꎬ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前)
∙
2.有所希冀 先 妣抚之甚厚(去世的)
∙
“有所ҭҭ”与“无所ҭҭ” 是相对的格式ꎮ 意思是“ 有ҭҭ 2.为
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ꎮ “ 所” 字后面一定是动词ꎮ “ 所” 与后 轩东ꎬ故尝为
∙厨(做过)
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ꎬ充当“有”的宾语ꎮ 先是ꎬ庭中通南北为 一(成为)
∙
3.臣无祖母ꎬ无以至今日ꎻ祖母无臣ꎬ无以终余年 3.西
无以ꎬ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ꎬ又写作“ 亡以”ꎬ表示 东犬西 吠(向西)
∙
“没有办法”或“没有什么用来”ꎮ 室西 连于中闺(西面)
∙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当
是以ꎬ连词性的介宾词组ꎬ即“ 以是” 的倒装ꎬ表示结果或结 他日汝当 用之(应当)
∙
论ꎬ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ꎬ上承说明原因的 以当 南日(挡住)
∙
分句或句子ꎬ可译为“因此” “所以”ꎮ 5.过
5.臣之辛苦ꎬ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ꎬ皇天后土ꎬ 日过 午已昏(偏过)
∙
实所共鉴 大母过 余(看望)
∙
非独ꎬ连词ꎬ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ꎬ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ꎬ 从轩前过
∙(经过)
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ꎬ可译为“不单” “不仅” “不只”等ꎮ 6.已
八、成语 日过午已 昏(已经)
∙
1.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ꎬ无依无靠ꎮ 孤苦ꎬ孤单无靠ꎬ生 庭中始为篱ꎬ已 为墙(不久)
∙
活困苦ꎮ 伶仃ꎬ孤独ꎮ 四、虚词积累
2.茕茕独立:生活孤单没有依靠ꎮ 茕茕ꎬ孤单的样子ꎮ 1.之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ꎬ形容十分孤 儿之 成ꎬ则可待乎(取消句子独立性)
∙
单ꎮ 形ꎬ身体ꎮ 吊ꎬ慰问ꎮ 顷之
∙(凑足音节)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ꎮ 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ꎮ 薄ꎬ 吾妻死之 年(那)
∙
迫近ꎮ 抚之 甚厚(她)
∙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ꎬ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ꎮ 气息ꎬ呼吸时 三五之 夜(的)
∙
进出的气ꎮ 奄奄ꎬ气息微弱的样子ꎮ 2.于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ꎬ即将死亡ꎮ 人命ꎬ寿命ꎮ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
∙庭(在)
危ꎬ危险ꎮ 浅ꎬ不久ꎬ时间短ꎮ 其制稍异于
∙前(比)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会怎样ꎬ比喻情势危急ꎬ随时 3.所
都可能发生变故ꎮ 某所 ꎬ而母立于兹(地方)
∙
8.皇天后土:这里指天地神明ꎮ 皇天ꎬ天ꎮ 后土ꎬ地ꎮ 吾妻死 之 年 所 手 植 也 ( “ 所 ” 与 “ 手 植 ” 组 成 名 词 性 词
∙
组ꎬ“ҭҭ的树” )
«项脊轩志»
五、特殊句式
一、词类活用
1.判断句
1.名词作动词
( 1) 项脊轩ꎬ旧南阁子也( “也”表判断)
( 1)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上朝)
∙
( 2)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2) 垣墙周
∙庭(围绕)
2.省略句
( 3) 乳
∙二世(喂养)
读书(于)轩中
2.名词作状语
3.介词结构后置句
( 1) 雨泽下 注(向下)
∙
( 1) 家有老妪ꎬ尝居于此
( 2) 使不上 漏(从上面)
∙
( 2) 其制稍异于前
( 3) 前 辟四窗(从前面)
∙
( 4) 内外 «渔父»
∙∙多置小门墙(在里面ꎬ在外面)
( 5) 东犬西 吠(向西) 一、通假字
∙
( 6) 吾妻死之年所手 植也(亲手) 渔父 ( “父”同“甫” )
∙ ∙
二、古今异义 二、词类活用
1.先 大母 鼓 枻而去(名词作动词ꎬ敲打)
∙ ∙
古义:去世的ꎮ 今义:常指“在前面”ꎬ与“后”相对ꎮ 三、古今异义
2.而 母立于兹 1.颜色 憔悴
∙ ∙∙
154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古义:脸色ꎮ 今义:色彩ꎮ 7.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 乎(完全相反)
∙∙
2.形容 枯槁 8.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人ꎬ
∙∙ ∙∙∙
古义:形体容貌ꎮ 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ꎮ 谦称)
3.圣人不凝滞 9.魏其ꎬ大将也ꎬ衣
∙∙于物 ∙赭衣(穿)
古义:拘泥ꎬ执着ꎮ 今义:停止流动ꎻ不灵活ꎻ凝聚ꎮ 10.审 矣ꎬ何足怪乎? (清楚ꎬ明白)
∙
4.何故深思高举 二、通假字
∙∙
古义:行为高出于世俗ꎮ 今义:高高举起ꎮ 1.其次诎 体受辱(诎ꎬ同“屈” )
∙
四、一词多义 2.其次关 木索(关ꎬ同“贯”ꎬ套上)
∙
1.见 3.见狱吏则头枪 地(枪ꎬ同“抢”ꎬ撞击)
∙
是以见 放(表被动) 4.及罪至罔 加(罔ꎬ同“网”ꎬ法网)
∙ ∙
事不目见 耳闻ꎬ而臆断其有无ꎬ可乎(动词ꎬ看见) 5.古者富贵而名摩 灭(摩ꎬ同“磨” )
∙ ∙
私见 6.大底
∙张良ꎬ具告以事(动词ꎬ会见)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ꎬ同“抵” )
冉有、季路见 于孔子曰(动词ꎬ拜见ꎬ谒见) 7.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失ꎬ同“佚” )
∙ ∙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动词ꎬ召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ꎬ同“债” )
∙ ∙
风吹草低见 牛羊(动词ꎬ同“现”ꎬ出现ꎬ显现) 三、词类活用
∙
入之愈深ꎬ其进愈难ꎬ而其见 愈奇(名词ꎬ看见的东西) 1.名词作状语
∙
2.既 倡优 所畜(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
屈原既 2.形容词作动词
∙放(副词ꎬ已经ꎬҭҭ以后)
言未既 ꎬ有笑于列者曰(动词ꎬ完ꎬ尽) ( 1) 流俗之所轻 也(轻视)
∙ ∙
楚人既 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副词ꎬ全都) ( 2) 曷足贵
∙ ∙乎? (尊重)
五国既 丧ꎬ齐亦不免矣(连词ꎬ既然) 3.意动用法
∙
哭汝既 不闻汝言ꎬ奠汝又不见汝食(连词ꎬ与“且” “ 又” 等呼 庸人尚羞 之(以ҭҭ为羞耻)
∙ ∙
应ꎬ表示并列) 四、古今异义
五、虚词积累 1.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再拜言
∙∙∙
1.而 古义:谦词ꎬ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人ꎮ 今义:牛马走路ꎮ
渔父莞尔而 2.意气勤勤恳恳
∙笑(连词ꎬ表修饰) ∙∙∙∙
圣人不凝滞于物ꎬ而 古义:诚恳的样子ꎮ 今义:勤劳而踏实ꎮ
∙能与世推移(连词ꎬ表递进)
何不淈其泥而 扬其波(连词ꎬ表承接) 3.夫人 情莫不贪生恶死
∙ ∙∙
2.于 古义:两个词ꎬ“夫”为语气词ꎮ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ꎮ
圣人不凝滞于 物(介词ꎬ表被动) 4.念父母ꎬ顾妻子
∙ ∙∙
何故至于 斯(介词ꎬ到) 古义:妻子儿女ꎮ 今义:男子的配偶ꎮ
∙
葬于 5.下流 多谤议
∙江鱼之腹中(介词ꎬ在) ∙∙
3.以 古义:身处下流ꎬ指地位卑微ꎬ名声不佳ꎮ 今义:卑鄙龌龊ꎮ
是以 见放(介词ꎬ因为) 五、一词多义
∙
安能以 身之察察(介词ꎬ拿ꎬ用) 1.仆
∙
可以 濯吾缨(介词ꎬ表目的) 若望仆 (pú)不相师(谦称自己ꎬ我)
∙ ∙
六、特殊句式 前仆
∙(pū)后继(倒下)
1.是以见放(被动句) 2.固
2.屈原既放(被动句) 请略陈固 陋(固执)
∙
3.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固 主上所戏弄(本来)
∙
4.自令放为(被动句ꎬ宾语前置句) 3.阙
5.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 阙 (quē)然久不报(缺失ꎬ引申为“隔了很久” )
∙
6.物之汶汶(定语后置句) 不知天上宫阙
∙(què) (皇宫两边前的高大建筑物)
7.行吟(于)泽畔(省略句) 4.比
8.遂去ꎬ不复与(之)言(省略句) 不与能死节者比 (同等看待)
∙
9.游于江潭(状语后置句) 天涯若比 邻(靠近的)
∙
«报任安书(节选) » 5.重
一、重点实词 古人所以重 施刑于大夫者(慎重)
∙
1.若望 仆不相师(怨恨ꎬ抱怨) 重 乡党所笑(更加)
∙ ∙为
2.不与能死 节者比(为ҭҭ死) 六、虚词积累
∙
3.关 木索(同“贯”ꎬ套上) 焉
∙
4.婴 金铁(缠绕) 不入虎穴ꎬ焉
∙ ∙得虎子(疑问代词ꎬ怎么)
5.思垂 空文以自见(流传)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 ∙
6.稽 积土成山ꎬ风雨兴焉 (兼词ꎬ在那里)
∙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55
七、特殊句式 人之立志 ꎬ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
∙
1.判断句 2.图
( 1) 且西伯ꎬ伯也ꎮ 而后乃今将图 南(图谋)
∙
( 2) 由此言之ꎬ勇怯ꎬ势也ꎮ 不图 子自归(预料ꎬ料想到ꎮ 多用于否定)
∙
( 3) 李斯ꎬ相也ꎮ 普法交战图
∙(地图)
2.被动句 惟利是图
∙(贪图)
( 1) 西伯ꎬ伯也ꎬ拘于羑里(拘:被拘禁) 3.若
( 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被称颂) 背若
∙太山ꎬ翼若垂天之云(像ꎬ好像)
( 3) 屈原放逐ꎬ乃赋«离骚» (放逐:被放逐) 若 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ҭҭ(假如ꎬ如果)
∙
( 4) 终不可用(用:被重用) 若 毒之乎? (你)
∙
( 5) 下流多谤议(谤议:被谤议)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及ꎬ比得上)
∙
( 6) 于俗不信ꎬ适足取辱耳(信:被信任) 以万人若 一郡降者ꎬ封万户(或ꎬ或者)
∙
( 7)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介词ꎬ被) 4.特
( 8) 信而见疑ꎬ忠而被谤(见:被)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形容词ꎬ独特ꎬ特别)
∙
( 9)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被拘禁) 然建特 不与皓和好往来(副词ꎬ只)
∙
( 10) 重为乡党所笑(为ҭҭ所ꎬ表被动) 五、虚词积累
3.宾语前置句 1.之
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鹏之 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ꎬ取消句子独立性)
∙
4.介词结构后置句 之 二虫又何知! (代词ꎬ此ꎬ这)
∙
( 1) 教以慎于接物
穷发之 北(助词ꎬ的)
∙
( 2) 受械于陈 2.其
( 3) 或重于泰山ꎬ或轻于鸿毛
则其 负大翼也无力(代词ꎬ代风)
∙
( 4)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ꎬ殆为此也
其
∙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ꎬ他们)
«逍遥游(节选) » 3.以
一、通假字 去以
∙六月息者也(介词ꎬ凭借)
1.其翼若垂 天之云( “垂”同“陲”ꎬ边际) 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介词ꎬ用)
∙ ∙
2.小知 不及大知 / 故夫知 效一官( “知”同“智”ꎬ才智ꎬ聪明) 以 八千岁为春(介词ꎬ把)
∙ ∙ ∙
3.此小大之辩 也( “辩”同“辨”ꎬ分辨ꎬ分别) 奚以 知其然也(介词ꎬ凭)
∙ ∙
4.御六气之辩 ( “辩”同“变”ꎬ变化) 而彭祖乃今以 久特闻(介词ꎬ因为)
∙ ∙
5.其正色 邪 ? 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 “ 邪 ” 同 “ 耶 ”ꎬ 疑 问 语 六、特殊句式
∙ ∙
气词) 1.判断句
6.三餐而反 ( 1) «齐谐»者ꎬ志怪者也 ( 前 “ 者”ꎬ助词ꎬ表停顿ꎻ后 “ 者”ꎬ
∙( “反”同“返” )
二、词类活用 代词ꎬ表志怪的书)
1.水 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ꎬ表处所ꎬ在水面) ( 2) 南冥者ꎬ天池也( “ҭҭ者ҭҭ也”表判断)
∙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2.宾语前置句
∙为(名词作动词ꎬ向南飞)
3.我腾跃而上 ( 1) 奚以知其然也
∙ꎬ不过数仞而∙(名词作动词ꎬ向上飞ꎬ落下)
4.适莽苍 者ꎬ三餐而反ꎬ腹犹果然 ( 形容词作名词ꎬ色彩朦 ( 2) 莫之夭阏
∙∙
胧ꎬ遥远不可辨析ꎬ本指郊野的颜色ꎬ文中引申为近郊) ( 3) 之二虫又何知
5.乘天地之正 ꎬ而御六气之辩(形容词作名词ꎬ自然之性) ( 4) 彼且奚适也
∙
三、古今异义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虽然 (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ꎬ犹有未树也
古义:两个词ꎬ虽然这样ꎮ 今义:一个词ꎬ连词ꎮ (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2.众人 ( 3)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匹之
古义:一般人ꎮ 今义:大家ꎬ多数人ꎮ 七、固定句式
3.腹犹果然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古义:吃饱的样子ꎮ 今义:副词ꎬ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ꎻ “奚以ҭҭ为”表反问ꎬ意为“为何要ҭҭ呢”
连词ꎬ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ꎮ 2.天之苍苍ꎬ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穷发 之北 “其ҭҭ其 ҭҭ ” 表 选 择ꎬ 意 为 “ 是 ( 或 许 ) ҭҭ 还 是 ( 或
∙
古义:草木植被ꎮ 今义:头发ꎮ 许)ҭҭ”
四、一词多义 3.不亦悲乎
1.志 “不亦ҭҭ乎”表反问ꎬ意为“不是ҭҭ吗”
«齐谐»者ꎬ志 怪者也(记载) «兰亭集序»
∙
寻向所志 ꎬ遂迷ꎬ不复得路(标记) 一、通假字
∙
以光先帝遗德ꎬ恢弘志 士之气(高尚的志向ꎬ节操) 1.趣 舍万殊( “趣”同“取”ꎬ索取)
∙ ∙
156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2.悟 言一室之内( “悟”同“晤” ) 的诗” )
∙
二、词类活用 3.夫
1.极 视听之娱( 形容词作动词ꎬ尽ꎮ 句意是:穷尽视听的乐 悲夫 (语气助词ꎬ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
∙ ∙
趣) 夫 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
2.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 ( 一ꎬ数量词作动词ꎬ把ҭҭ看作一样ꎮ 六、特殊句式
∙ ∙∙
虚诞ꎬ形容词作名词ꎬ虚诞的话) 1.判断句
3.群贤 毕至(形容词作名词ꎬ贤才) 死生亦大矣(句意是“死生也是件大事” )
∙
4.少长 咸集(形容词作名词ꎬ年龄小的和年龄大的) 2.介词结构后置句
∙∙
5.所以游 目骋 怀(动词的使动用法ꎬ使ҭҭ纵展ꎬ使ҭҭ奔驰) ( 1) 欣于所遇(应为“于所遇欣” )
∙ ∙
6.齐 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ꎬ把ҭҭ看成相等) ( 2)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
∙
三、古今异义 3.省略句
1.列坐其次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
∙
古义:地方ꎮ 今义:次数ꎬ次序ꎬ等第ꎮ
«滕王阁序(并诗) »
2.是 日也
∙ 一、重点实词
古义:代词“这”ꎮ 今义:常用于判断ꎮ
1.台隍枕 夷夏之交(动词ꎬ倚ꎬ据)
3.向 之所欣 ∙
∙ 2.序 属三秋(名词ꎬ时序)
古义 :过去ꎮ 今义 :常用于方向ꎬ “ 对着 ” “ 偏袒 ” ꎮ ∙
3.俨骖马非 于上 路(形容词ꎬ高)
四、一词多义 ∙
4.披
∙绣∙(开ꎻ小门)
1.修
5.山原旷
∙其盈视(形容词ꎬ空阔平远)
此地有崇山峻岭ꎬ茂林修 竹(高)
∙ 6.声断衡阳之浦
况修 短随化ꎬ终期于尽(长ꎮ 修短ꎬ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名词ꎬ水滨)
∙ 7.气凌
乃重修 ∙彭泽之樽(动词ꎬ超过)
∙岳阳楼ꎬ增其旧制(修建) 8.天高地迥
内立法度ꎬ务耕织ꎬ修 ∙(形容词ꎬ远)
∙守战之具(整治ꎬ治办) 9.识盈虚之有数
2.期 ∙(名词ꎬ运数ꎬ文中意思为“定数” )
10.命途多舛
况修短随化ꎬ终期 ∙(形容词ꎬ不顺)
∙于尽(注定) 11.恭疏
期 年之后ꎬ虽欲言ꎬ无可进者(周ꎮ 期年ꎬ一周年) ∙短∙(条陈ꎬ引申为写作ꎻ序文)
∙ 二、通假字
君与家君期 日中ꎮ 日中不至ꎬ则是无信(约定)
∙ 1.青雀黄龙之轴 ( “ 轴” 同 “ 舳”ꎬ船尾架舵的地方ꎬ这里代
3.致 ∙
指船)
所以兴怀ꎬ其致 一也(情趣ꎬ情致)
∙ 2.俊采 星驰(采ꎬ同“寀”ꎬ官ꎬ寮)
假舆马者ꎬ非利足也ꎬ而致 千里(达到) ∙
∙ 三、词类活用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ꎬ以致 天下之士(招致)
∙
1.川泽纡其骇
4.临
∙瞩(意动用法ꎬ对ҭҭ感到惊骇)
2.窜
未尝 不 临 文 嗟 悼ꎬ 不 能 喻 之 于 怀 ( 面 对ꎬ 这 里 引 申 为
∙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ꎬ使ҭҭ窜逃)
∙
3.襟
“阅读” )
∙三江而∙五湖 ( 名词的意动用法ꎬ以ҭҭ为襟ꎬ以ҭҭ
为带)
把酒临 风ꎬ其喜洋洋者矣(面对ꎬ这里可引申为“迎”ꎮ 临风ꎬ
∙
4.雄州雾
迎着风)
∙列ꎬ俊采∙驰(名词作状语ꎬ像雾一样ꎬ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据亿丈之城ꎬ临 不测之渊ꎬ以为固(面对)
∙(形容词作名词ꎬ才俊)
∙
6.千里
先帝知臣谨慎ꎬ故临
∙∙逢迎(数量词作名词ꎬ远道而来的客人)
∙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7.屈
5.次
∙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ꎬ使ҭҭ屈居)
8.徐孺下
引以为流觞曲水ꎬ列坐其次 (地方ꎬ这里指“曲水之旁” )
∙ ∙陈蕃之榻(使动用法ꎬ使ҭҭ放下)
太上不辱先ꎬ其次 不辱身(下一等) 9.四美
∙具ꎬ二∙并(形容词作名词ꎬ美事ꎬ难得的事)
∙
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次序ꎬ按次序ꎬ这里可引申为“轮到” ) 四、古今异义
∙
五、虚词积累 1.穷 且益坚
∙
1.之 古义:困厄ꎬ处境艰难ꎮ 今义:穷困ꎮ
所之 2.盛筵难再
∙既倦(动词ꎬ往ꎬ引申为“达到ꎬ得到” ) ∙
以之 兴怀(代词ꎬ指“向之所欣ҭҭ已为陈迹” ) 古义:第二次ꎮ 今义:又ꎮ
∙
夫人之 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3.腾蛟起凤ꎬ孟学士 之词宗
∙ ∙∙
极视听之 娱(结构助词ꎬ的) 古义:文坛宗师的尊称ꎮ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ꎮ
∙
2.所 4.识盈虚之有数
∙
所 以游目骋怀 ( 代词 “ 所” 与介词 “ 以” 组成短语ꎬ意为 “ 用 古义:运数ꎮ 今义:数量ꎮ
∙
来ҭҭ” ) 5.序属三秋
∙∙
或因寄所 托( 代词“ 所” 与动词“ 托” 组成名词性短语ꎬ指所 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ꎮ 今义:三个秋季ꎮ
∙
爱好的事物) 6.路出 名区
∙
录其所 述(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ꎬ意为“ 作 古义:过ꎮ 今义:向外走ꎮ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五、一词多义 存者且 偷生ꎬ死者长已矣(副词ꎬ姑且ꎬ暂且)
∙
1.故 臣死且 不避ꎬ卮酒安足辞(连词ꎬ尚且)
∙
南昌故 郡ꎬ洪都新府(形容词ꎬ旧) 不者ꎬ若属皆且
∙ ∙为所虏(副词ꎬ将要)
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连词ꎬ所以) 七、成语
∙
桓侯故 使人问之(副词ꎬ特意) 1.物华天宝:指地上物产的精华ꎬ乃是天的宝物ꎮ 华ꎬ精华ꎮ
∙
既克ꎬ公问其故 宝ꎬ宝贝ꎮ
∙(名词ꎬ原因)
2.尽 2.人杰地灵:人物杰出ꎬ山川有灵气ꎮ 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
宾主尽 东南之美(副词ꎬ全ꎬ都) 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ꎬ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ꎮ 人杰ꎬ
∙
潦水尽 而寒潭清(动词ꎬ干涸) 杰出的人ꎮ 灵ꎬ有灵气ꎮ
∙
则智者尽 其谋(动词ꎬ全部用出) 3.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ꎮ 胜ꎬ才智出众ꎮ
∙
聊乘化以归尽 (名词ꎬ尽头) 4.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ꎬ形容来宾很多ꎮ 高ꎬ高
∙
3.属 贵ꎬ高尚ꎮ 座ꎬ座位ꎮ
时维九月ꎬ序属 三秋(动词ꎬ属于) 5.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文章华美ꎮ 腾ꎬ腾跃ꎮ 起ꎬ起舞ꎮ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名词ꎬ类) 6.钟鸣鼎食:敲着钟ꎬ列鼎而食ꎬ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
∙
在骨髓ꎬ司命之所属 (动词ꎬ掌管) 豪华ꎮ 钟ꎬ古代乐器ꎮ 鼎ꎬ古代炊具ꎮ 鼎食ꎬ吃饭时ꎬ排列好几个
∙
4.引 鼎盛食物ꎮ
控蛮荆而引 瓯越(动词ꎬ连接)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ꎮ 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ꎬ形容已经
∙
恭疏短引 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ꎮ
∙(名词ꎬ序文)
司马懿引 二十万军(动词ꎬ带领) 8.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ꎬ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ꎮ 形
∙
引 次江北(动词ꎬ后退ꎬ退却) 容歌声嘹亮ꎮ 遏ꎬ阻止ꎮ
∙
5.穷 9.天高地迥: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ꎮ 迥ꎬ遥远ꎮ
穷 岛屿之萦回(动词ꎬ穷尽)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ꎬ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ꎮ
∙
穷 且益坚(形容词ꎬ困厄ꎬ处境困难) 11.萍水相逢: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ꎮ 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
∙
不忍穷 偶然相遇ꎮ 萍ꎬ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ꎬ随水漂泊ꎬ聚散
∙竟其事(动词ꎬ穷究ꎬ追究到底)
6.数 不定ꎮ
( 1) ①识盈虚之有数 (名词ꎬ运数)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ꎮ
∙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ꎬ数量) 13.老当益壮:指年纪虽老ꎬ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ꎮ 当ꎬ应
∙
③今夫弈之为数 ꎬ小数也(名词ꎬ技术) 当ꎮ 益ꎬ更加ꎮ
∙
( 2) 数 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ꎬ读 shǔꎬ列举罪状) 14.穷且益坚:处境困难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ꎮ 穷ꎬ不得志ꎮ
∙
( 3) 而公子亲数 益ꎬ更加ꎮ
∙存之(副词ꎬ读 shuòꎬ屡次)
7.趋 15.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鲫鱼ꎮ 比喻处在困境中
他日趋 庭(动词ꎬ小步快走) 急待救援的人ꎮ 涸ꎬ水干ꎬ枯竭ꎮ 辙ꎬ车辙ꎮ 鲋ꎬ鲫鱼ꎮ
∙
今背本而趋 末(动词ꎬ趋向ꎬ奔向) 16.一介书生:旧时读书人的自称ꎬ或是对一般读书人的雅
∙
使者驰传督趋 (动词ꎬ同“促”ꎬ催促) 称ꎮ 一介ꎬ一个微不足道的ꎮ
∙
趋 令销印(副词ꎬ同“促”ꎬ赶快) 17.投笔从戎:指弃文就武ꎬ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ꎮ 投ꎬ
∙
六、虚词积累 扔掉ꎬ放弃ꎮ 笔ꎬ笔杆子ꎬ指文墨生涯ꎮ 从戎ꎬ参军ꎮ
且 18.陆海潘江: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的ꎬ后用以称颂
穷且 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ꎮ 陆、潘ꎬ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ꎮ
∙益坚ꎬ不坠青云之志(连词ꎬ可是)
北山愚公者ꎬ年且
∙九十(副词ꎬ将近)
清单二 文言常见特殊句式表解
句 式 标 志 例 句 备 注
ҭҭ者ҭҭ也ꎬ格式为:主+者+谓+也 陈胜者ꎬ阳城人也ꎮ ( «陈涉世家» )
ҭҭꎬҭҭ也 是岁ꎬ元和四年也ꎮ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ꎬ长乐王回深父ꎬ余弟安国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
ҭҭ者ꎬҭҭ
平父、安上纯父ꎮ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语ꎬ或者由表示判断的副词跟名词、
名词性短语构成谓语ꎬ用以对主语
判 ҭҭ者也 城北徐公ꎬ齐国之美丽者也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断 进行判断ꎮ 在文言文中ꎬ有时为了
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ꎮ ( «陈涉世家» )
加强判断的语气ꎬ往往在谓语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ꎮ ( «岳阳楼记» )
前加 副 词 “ 乃、 必、 亦、 即、 诚、 皆、
“乃” “则” “为” “是”等为标志的判断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ꎬ我为鱼肉ꎮ ( «鸿门宴» )
则”等ꎮ
不知木兰是女郎ꎮ ( «木兰诗» )
无标志判断句ꎬ直接由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ꎮ ( «赤壁之战» )
158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续表
句 式 标 志 例 句 备 注
动词后用介词 “ 于 ” 表被动ꎬ “ 于 ” 起介绍引
不拘于时ꎮ ( «师说» )
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有时也在介词 “ 于 ” 或动词前加 “ 受 ”ꎬ形成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ꎬ十万之众ꎬ受制于人ꎮ ( « 赤壁
文言文中ꎬ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
“受ҭҭ于ҭҭ”的形式 之战» )
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ꎬ而不是
主动者、施事者ꎮ 在古汉语中ꎬ被动句
被 秦城恐不可得ꎬ徒见欺ꎮ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节 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
用“见” “于” “见ҭҭ于ҭҭ”表被动
动 选› » )
句ꎬ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这些被
句
式 动词语主要有“于、见、为、受、被”等)ꎻ
用“为” “为ҭҭ所ҭҭ” “ҭҭ为所ҭҭ” 表 重为乡党所笑ꎮ ( «报任安书‹节选› » )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ꎬ又叫意念被动
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 «鸿门宴» ) 句ꎬ即一般主动句的句式含有被动的
意义ꎮ
用“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ꎬ忠而被谤ꎮ ( «屈原列传» )
戍卒叫ꎬ函谷举ꎮ ( «阿房宫赋» )
无标志的被动句
兵挫地削ꎬ亡其六郡ꎮ ( «屈原列传» )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甚矣ꎬ汝之不惠! ( «愚公移山» )
疑问句中ꎬ疑问代词作宾语ꎬ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 ( «鸿门宴» )
文言否 定 句 中ꎬ 代 词 作 宾 语 时ꎬ 宾 语
然而不王者ꎬ未之有也ꎮ ( «寡人之于国也» )
宾 前置
语
用“之” 或 “ 是” 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ꎬ
前 句读之不知ꎬ惑之不解ꎮ ( «师说» )
置 以突出强调宾语ꎮ 这时的 “ 之” 只是宾
夫晋ꎬ何厌之有? ( «烛之武退秦师» )
语前置的标志ꎬ没有实义 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相比ꎬ
文言文在一定条件下ꎬ句子成分的
倒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不然ꎬ籍何以至此? ( «鸿门宴» )
装 顺序会发生变化ꎬ这就是古汉语中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ꎬ并用 “ 者” 结句ꎬ
句 所谓的倒装句ꎬ即指文言文中一些
定语 求人可使报秦者ꎬ未得ꎮ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节
式 形成“中心词 +后置定语 +者 ” 或 “ 中心
后置 选› » ) 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
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情况ꎮ 这也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ꎮ
用介词“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介
词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ꎬ译成现代汉语
结 青ꎬ取之于蓝而青于蓝ꎮ ( «劝学‹节选› » )
构 时ꎬ除少数仍作补语外ꎬ大多数都要移
作
到动词前作状语
状
语
后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ꎬ在今译时ꎬ
具告以事ꎮ ( «鸿门宴» )
置
一般都作状语
主语省略: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ꎬ有呼应下
爱其子ꎬ择师而教之ꎮ ( «师说» )
文的省略
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比较多ꎬ省略的
谓语省略: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 择其善者 而 从 之ꎬ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ꎮ ( « 论 语 » )
省 目的是使语言更简洁、生动ꎬ但不产
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一鼓作气ꎬ再而衰ꎬ三而竭ꎮ ( «曹刿论战» )
略
生歧义ꎮ 考生要注意结合语句的语
句
式 境ꎬ综合分析ꎬ判断省略成分ꎬ万不
宾语省略: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 以相如功大ꎬ拜为上卿ꎮ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可想当然而为之ꎮ
宾语 引以为流觞曲水ꎮ ( «兰亭集序» )
臣尝从大王 与 燕 王 会 境 上ꎮ ( «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介词省略:在文言文中ꎬ介词“于”常被省略
‹节选› »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59
续表
句 式 标 志 例 句 备 注
有以(有ҭҭ用来) 、无以、无从 ( 没有ҭҭ用来 ) 、
有所( 有 ҭҭ 的 ) 、 无 所 ( 没 有 ҭҭ 的 ) 、 比 及 ( 等
表陈述语气 到ҭҭ的时 候 ) 、 为 ҭҭ 所、 所 以、 有 ҭҭ 者 ( 有
个ҭҭ人) 、然则( 既然如此ꎬ那么ҭҭ) 、ҭҭ之谓
也(说的就是ҭҭ啊) 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
固 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ꎬ固定成为
奈何 ( 怎么办) 、何如 ( 怎么样) 、如ҭҭ何 ( 把ҭҭ
定
一种句法格式ꎬ表达一种新的语法
句 表疑问语气 怎么样) 、得无ҭҭ耶( 大概ҭҭ吧、恐怕ҭҭ吧) 、
式 意义ꎬ世 代 沿 用ꎬ 约 定 俗 成ꎬ 经 久
孰与、与ҭҭ孰(跟ҭҭ比较ꎬ哪一个ҭҭ)
不变ꎮ
无乃ҭҭ乎(恐怕、只怕)、不亦ҭҭ乎(不是ҭҭ吗)、
表反问语气
得无ҭҭ乎(难道ҭҭ吗)、何ҭҭ为(为什么ҭҭ呢)
何其 ( 多 么 ) 、 一 何 ( 何 等、 多 么 ) 、 何 ҭҭ 之 ( 怎
表感叹语气
么ҭҭ这样啊)
2.地方官职
清单三 古代文化常识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ꎮ 郡的长官ꎬ秦称郡守ꎬ汉称太守ꎮ 隋
(一)古代官职 唐主要行政区是州ꎬ州官称刺史ꎬ属官有长史、司马等ꎮ 唐代在
1.中央官职 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ꎬ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ꎮ 宋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ꎬ组成中枢机构ꎮ 丞相管行政ꎬ 代州官称知州ꎬ县官称知县ꎮ 明清改州为府ꎬ称知府ꎮ
太尉管军事ꎬ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ꎮ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 此外ꎬ汉代也设州ꎬ天下分十几个州ꎬ基本上是监察区ꎬ中央
制称为三公ꎬ下设九卿ꎬ分管各方面政务ꎬ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 派官员去刺探情况ꎬ称刺史ꎮ 唐代全国分十几个道ꎬ也称监察
部制ꎮ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 执行)ꎬ三 区ꎬ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ꎬ称黜陟使ꎮ 宋代时全国分二十左右
省的长官都是宰相ꎮ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ꎬ同枢密院分掌文武 路ꎬ路中设若干司ꎬ分管各方面的事务ꎮ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大权ꎬ门下省、尚书省遂废ꎮ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ꎬ内阁大 叫行中书省ꎬ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ꎬ习惯上仍称为“省”ꎮ
臣称为辅臣ꎬ首席辅臣称首辅ꎮ 清代有军机处ꎬ王、公、尚书等为 3.官职名称
军机大臣ꎬ掌握国家大权ꎮ ( 1) 爵:爵位、爵号ꎬ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ꎮ
六部ꎬ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ꎮ 吏部ꎬ管官 ( 2) 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ꎬ秉承君主旨意管理
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ꎻ户部ꎬ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ꎻ礼 全国政务的人ꎬ也称相国、宰相ꎬ简称“相”ꎮ
部ꎬ管典礼、学校等事ꎻ兵部ꎬ管军事ꎻ刑部ꎬ管司法刑狱ꎻ工部ꎬ管 ( 3) 太师:可指两种官职ꎮ 其一ꎬ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
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ꎮ 各部长官为尚书ꎬ副职为侍郎ꎮ 下设 “三公”ꎬ后多为大官加衔ꎬ表示恩宠而无实职ꎮ 其二ꎬ古代又称
郎中ꎬ副职称员外郎ꎬ下属官员有主事等ꎮ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ꎬ都是太子的老师ꎬ
寺即官署ꎮ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ꎮ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 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ꎬ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ꎮ
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ꎮ 历代略有 ( 4)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ꎬ隋代始设六部ꎬ唐代
变动ꎬ迄于清ꎮ 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ꎬ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ꎮ
( 1) 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ꎬ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ꎬ唐以 ( 5)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ꎻ唐以后指翰
后始专司膳ꎮ 林学士ꎬ是皇帝的秘书、顾问ꎬ参与机要ꎬ因而有“ 内相” 之称ꎻ明
( 2) 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ꎬ北齐始曰太仆寺ꎬ清光绪改革 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ꎬ但与唐
官制时并入陆军部ꎮ 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权都不同ꎮ
( 3) 太常寺:秦署奉常ꎬ汉改太常ꎬ掌宗庙礼仪ꎬ至北齐始有 ( 6) 上卿:周代官制ꎬ天子及诸侯皆有卿ꎬ分上中下三等ꎬ最
太常寺ꎬ清末废ꎮ 尊贵者谓“上卿”ꎮ
( 4) 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ꎬ掌天子宗族事ꎮ ( 7)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ꎬ魏晋以后渐成
( 5) 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ꎬ秦汉为廷尉ꎬ北齐为大理寺ꎬ 虚衔而无 实 职ꎬ 明 清 两 代 于 战 争 时 才 设 大 将 军 官 职ꎬ 战 后 即
历代因之ꎬ清为大理院ꎮ 废除ꎮ
( 6) 卫尉寺:掌门卫屯兵ꎬ北齐改为卫尉寺ꎬ隋改为军器仪 ( 8) 参知政事:简称 “ 参政”ꎬ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
仗、帐幕之类ꎬ明废ꎬ清有銮仪卫ꎮ 一ꎬ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ꎮ
( 7) 鸿胪寺:秦曰典客ꎬ汉改大鸿胪ꎬ掌赞导相礼ꎮ 鸿ꎬ声也ꎻ ( 9)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ꎬ任职者
胪ꎬ传也ꎮ 传声赞导ꎬ故曰鸿胪ꎮ 至北齐曰鸿胪寺ꎬ清末废ꎮ 无定员ꎬ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ꎬ称为军机
( 8) 少府寺:掌山泽之事ꎬ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 大臣ꎬ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ꎬ多则六七人ꎬ被称为“枢臣”ꎮ
物ꎬ隋改为监ꎬ历代因之ꎬ明始废ꎮ ( 10) 御史:本为史官ꎬ秦以后置御史大夫ꎬ职位仅次于丞相ꎬ
( 9) 太府寺:大司农ꎬ掌钱谷金帛诸货币ꎮ 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ꎮ
此外ꎬ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ꎬ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 ( 11)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ꎬ唐时由宦官担任ꎬ宋以后改由
史、制定历法等工作ꎮ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ꎬ高启为翰林 大臣担任ꎬ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ꎬ枢密使
国史编修ꎮ 的权力与宰相相当ꎬ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ꎮ
160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 12)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ꎬ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ꎬ主要 东曹掾ꎮ ( «元史ኼ贾鲁传» )
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ꎮ 除:任 命ꎬ 授 职ꎮ 如: 予 除 右 丞 相 兼 枢 密 使ꎮ ( « 指 南 录
∙
( 13)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ꎬ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ꎬ 后序» )
汉代称大司马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ꎮ 授:授予官职ꎮ 如:泰定初ꎬ恩 授
∙ 东平路儒学教授ꎮ ( « 元
( 14) 上大夫:先秦官名ꎬ比卿低一等ꎮ 史ኼ贾鲁传» )
( 15)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ꎬ有时可指中央机 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ꎮ 如:八月初一日ꎬ上召见袁
关的要职ꎮ 世凯ꎬ特赏 侍郎ꎮ ( «谭嗣同传» )
∙
( 16)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ꎮ 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ꎮ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ꎬ未
( 17)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ꎬ掌管起草 有封 侯之赏ꎮ ( «鸿门宴» )
∙
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ꎬ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ꎬ秦 起:起用ꎬ任以官 职ꎮ 如: 鲁 居 丧 服 阕ꎬ 起 为 太 医 院 都 事ꎮ
∙
汉以后设太史令ꎬ其职掌范围渐小ꎬ地位渐低ꎮ ( «元史ኼ贾鲁传» )
( 18)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ꎬ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ꎬ是幕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僚之长ꎮ 罢:免去ꎬ解除官职ꎮ 如:窦太后大怒ꎬ乃罢 逐赵绾、王臧等ꎮ
∙
( 19)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ꎬ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ꎬ唐代 ( «史记ኼ魏其武安侯列传» )
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ꎮ 黜:废掉官职ꎮ 如:有罪得以黜 ꎬ有能得以赏ꎮ ( «封建论» )
∙
( 20)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ꎬ因侍从皇帝左右ꎬ 免:罢免ꎮ 如:免 官削爵ꎮ ( «汉书ኼ贡禹传» )
∙
地位渐高ꎬ等级超过侍郎ꎬ魏晋以后ꎬ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ꎮ 夺:削除ꎮ 如:使者遂逮守ꎬ胁服ꎬ夺 其官ꎮ («书博鸡者事»)
∙
( 21)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ꎬ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 废:废黜ꎬ放逐ꎮ 如:及留侯策ꎬ太子得毋废 ꎮ ( « 史记ኼ吕太
∙
下的高级官员ꎬ分掌各司事务ꎮ 后本纪» )
( 22)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ꎬ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ꎬ晋以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后地位渐低ꎬ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ꎬ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ꎮ 升:升官ꎮ 如:升 (鲁)台都事ꎮ ( «元史ኼ贾鲁传» )
∙
( 23)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ꎬ相当于丞相ꎬ 擢:在原官上提拔ꎮ 如:擢 为后将军ꎮ («汉书ኼ赵充国传»)
∙
明清时指县长ꎮ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ꎮ 如:山涛 ( 人名 ) 作冀州 ( 长
( 24)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ꎮ 官)ꎬ甄拔 三十余人ꎮ ( «与韩荆州书» )
∙
( 25)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ꎬ战国时为掌管军 迁:一般指提升ꎮ 如:孝文帝说之ꎬ超迁 ꎬ一岁中至太中大
∙
政、军赋的副官ꎮ 夫ꎮ ( «史记ኼ屈原贾生列传» )
( 26)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ꎬ原只设在边境 陟:提升ꎬ提拔ꎮ 如:陟
∙罚臧否ꎬ不宜异同ꎮ ( «出师表» )
诸州ꎬ后境内也遍设ꎬ造成割据局面ꎬ因此世称“藩镇”ꎮ 加:加封ꎬ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ꎮ 如:平剧盗赖文政
( 27) 经略使:简称“经略”ꎬ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ꎬ与都 有功ꎬ加 秘阁修撰ꎮ ( «宋史ኼ辛弃疾传» )
∙
督并置ꎬ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ꎬ官位高于总督ꎮ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 28)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ꎬ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ꎮ 如: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ꎮ (« 岳阳
∙
官ꎬ有时称为太守ꎮ 楼记»)
( 29)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ꎬ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 贬:降职ꎮ 如:叔文败ꎬ 坐 贬 连州刺史ꎮ ( « 旧唐书 ኼ 刘禹
∙
官ꎬ地位略次于总督ꎬ别称“抚院” “抚台” “抚军”ꎮ 锡传» )
( 30)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ꎮ 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ꎮ 如:予左迁
∙ ∙九江
( 31)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ꎮ 郡司马ꎮ [ «琵琶行(并序) » ]
( 32)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ꎬ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 一旦失恩先左降 ꎬ三年随例未量移ꎮ (白居易«自题» )
∙∙
等事务ꎮ 帝怒ꎬ乃罢(陆)贽宰相ꎬ左除 ( 张) 滂等官ꎮ ( « 新唐书ኼ裴
∙ ∙
( 33) 从 事: 中 央 或 地 方 长 官 自 己 任 用 的 僚 属ꎬ 又 称 “ 从 延龄传» )
事员”ꎮ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 34) 知府:太守ꎬ又称“知州”ꎮ 迁:调动官职ꎬ一般指升官ꎮ 如:迁
∙东郡太守ꎮ («汉书ኼ王
( 35)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ꎬ又称“知县”ꎮ 尊传»)
( 36) 里正:古代的乡官ꎬ即一里之长ꎮ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ꎮ 如:徙
∙齐王信为楚王ꎮ ( « 史记ኼ淮阴
(二)官职任免 侯列传» )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调:变换官职ꎮ 如:调 为陇西都尉ꎮ ( «汉书ኼ袁盎传» )
∙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ꎮ 如:公车特征 拜郎 转:调动官职ꎮ 如:再转 复为太史令ꎮ 衡不慕当世ꎬ所居之
∙ ∙
中ꎮ ( «张衡传» ) 官辄积年不徙ꎮ ( «张衡传» )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ꎬ然后向上荐举ꎬ任以官职ꎮ 如:连辟 公 补:补充官职空缺ꎮ 如:太守察尊廉ꎬ补 辽西盐官长ꎮ («汉
∙ ∙
府不就ꎮ ( «张衡传» ) 书ኼ王尊传»)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ꎬ任以官职ꎮ 如: 改:改任官职ꎮ 如:改
∙刑部详覆官ꎮ ( «宋史ኼ王济传» )
举 其偏ꎬ不为党ꎮ ( «左传ኼ襄公三年» ) 出、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ꎮ 如:永和初ꎬ出 为河间相ꎮ
∙ ∙
韩琦镇长安ꎬ荐 知泾阳县ꎮ ( «宋史ኼ侯可传» ) ( «张衡传» )
∙
拜:授 予 官 职ꎮ 如: 拜 相 如 为 上 大 夫ꎮ ( « 廉 颇 蔺 相 如 出宰 山水县ꎬ读书松桂林ꎮ (韩愈«县斋读书» )
∙ ∙∙
列传» ) 入:地方官调任京官ꎮ 如:由和州刺史入 为主客郎ꎬ复作« 游
∙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ꎮ 如:泰定初ҭҭ选 丞相 玄都»诗ꎮ ( «新唐书ኼ刘禹锡传» )
∙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61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殿试】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ꎬ皇帝在殿廷上ꎬ对会试录
兼:兼任ꎮ 如:予除右丞相兼 枢密使ꎮ ( «指南录后序» ) 取的贡士亲自策问ꎬ以定甲第ꎮ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
∙
摄:暂 代 官 职ꎮ 如: 俄 检 校 侍 中ꎬ 摄 殿试ꎬ并不亲自策问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ꎬ赐“ 进士及第”
∙ 吏 部 尚 书ꎮ ( « 新 唐
书ኼ杜如晦传» ) 的称号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ꎬ第二名称榜眼ꎬ第三名称探花ꎻ二
守:暂时署理职务ꎬ 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ꎮ 甲若干名ꎬ赐“进士出身”的称号ꎻ三甲若干名ꎬ赐“ 同进士出身”
如:初平中ꎬ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ꎬ守 高密令ꎮ ( « 三国志 ኼ 魏 的称号ꎮ
∙
书ኼ王修传» ) 【及第】 科举考试应试中选ꎮ «祭妹文» :“逾三年ꎬ予披宫
领:兼任较低的官职ꎮ 如:桓温镇江口ꎬ复引(乔) 为司马ꎬ领 锦还家ꎮ”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锦ꎬ这里的 “ 披宫锦” 指中进士ꎮ
∙
广陵相ꎮ ( «晋书ኼ袁乔传» ) «祭妹文» :“大概说长安登科ꎬ函使报信迟早云尔ꎮ” “ 登科” 是及
行:代理官职ꎮ 如:太祖行 奋武将军ꎮ ( «三国志ኼ魏书ኼ武 第的别称ꎬ也就是考中进士ꎮ
∙
帝纪» )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ꎮ 这种文
署:代理ꎬ 暂 任ꎮ 如: 太 守 奇 之ꎬ 除 补 书 佐ꎬ 署 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ꎬ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 守 属 监 狱ꎮ
( «汉书ኼ王尊传» ) 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ꎬ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
权:暂代官职ꎮ 如: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ꎮ ( «刘公嘉话» ) 的规定ꎮ “破题”规定两句ꎬ说破题目意义ꎻ“ 承题” 三句或四句ꎬ
∙
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ꎮ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 承接“破题”加以说明ꎻ“起讲”概括全文ꎬ是议论的开始ꎻ“ 入手”
兼侍中、判 相州ꎮ («宋史ኼ韩琦传») 引入文章主体ꎻ从 “ 起股” 到 “ 束股” 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ꎬ尤以
∙
7.表辞去官职的词语 “中股”为重心ꎮ 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ꎬ每段都有两股排
悬车:辞官居家ꎮ 如: 时 年 已 七 十ꎬ 遂 隐 丘 山ꎬ 悬 车 比对偶的文字ꎬ共为八股ꎬ八股文由此得名ꎮ 八股文的题目ꎬ出
∙ ∙ 告 老ꎮ
( «陈太丘碑文序» ) 自“四书” “ 五经”ꎬ八股文的内容ꎬ不许超出 “ 四书” “ 五经 ” 的
解官:辞去官职ꎮ 如:得监和州税ꎬ父母又不欲行ꎬ拯即解官 范围ꎮ
∙∙
归养ꎮ ( «宋史ኼ包拯传» ) 【序】 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ꎮ « 寡人之于国也» :“ 谨庠序
致仕:交还官职ꎬ 即 退 休ꎮ 如: 永 宁 元 年ꎬ 称 病 上 书 致 仕 ꎮ 之教ꎬ申之以孝悌之义ꎮ”
∙ ∙
( «后汉书ኼ刘恺传» ) 【庠】 周代学校的名称ꎮ 古人常以庠序称学院ꎮ
乞骸骨:自请退职ꎬ意为请求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ꎮ 如:上 【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ꎮ 国学为天子
书乞骸骨 ꎬ征拜尚书ꎮ ( «张衡传» ) 或诸侯所设ꎬ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ꎮ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
∙∙∙
(三)选官制度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为主ꎬ小学尤以书、数为主ꎮ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ꎬ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ꎮ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ꎮ 察举有考察、推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ꎬ因设于都城临淄
举的意思ꎬ又叫荐举ꎮ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
稷下而得名ꎮ 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ꎬ
察、选取人才ꎬ经过试用考核ꎬ再任命官职ꎮ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
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ꎬ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
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ꎮ « 张衡传 » : “ 永元中ꎬ举孝廉不行ꎮ”
此讲学ꎮ
«陈情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ꎬ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ꎮ” 东汉
【太学】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ꎮ 魏晋
避刘秀讳ꎬ称秀才为茂才ꎮ
至明清或设太学ꎬ或设国子学(监)ꎬ或两者同时设立ꎬ名称不一ꎬ
【征辟】 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ꎮ 征ꎬ是皇帝征聘社会
制度也有变化ꎬ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ꎬ就学的生
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ꎮ 辟ꎬ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
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ꎮ «张衡传» :“因入京师ꎬ观太学ꎮ”
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ꎬ再向朝廷推荐ꎮ « 张衡传» :“ 连辟公府不
【国子监】 参见 “ 太学 ” 条ꎮ 汉魏设太学ꎬ西晋改称国子
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ꎬ公车特征拜郎中”ꎮ
学ꎬ隋又称国子监ꎬ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ꎬ都是最高学府ꎬ兼有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ꎮ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
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ꎮ 如明代设“国子监”ꎬ而« 送东阳马生序»
廉正的意思ꎮ
中则称之为“太学”ꎮ
【科举】 从隋朝开始ꎬ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ꎮ
【学官】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ꎮ 如祭
隋文帝时仅有策问ꎬ隋炀帝时开考十科ꎮ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ꎬ常
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教习、教谕等ꎮ
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 、进士、明法 ( 法律) 、明字 ( 文字) 、明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ꎮ 战国时
算(算学)等ꎮ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ꎮ 清袭明制ꎬ但也开过特制
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ꎬ相当于当代的大学校长ꎮ 唐代的
(特别科)ꎮ
韩愈、明代的崔铣 ( « 记王忠肃公翱事» 的作者) 都曾任国子监
【童生试】 明清两代取得生员 ( 秀才 ) 资格的考试ꎬ也叫
祭酒ꎮ
“童试”ꎮ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
【博士】 古为官名ꎬ现为学位名称ꎮ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
考试ꎬ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ꎬ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
典、通晓史事的官职ꎬ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
才)资格ꎬ方能进入官办的府、州、县学学习ꎮ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
教授生徒的官职ꎮ «送东阳马生序»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ꎮ”
小都称童生ꎮ «促织» “ 邑有成名者ꎬ操童子业”ꎬ“ 操童子业” 是
【司业】 学官名ꎮ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ꎬ相当于如今的
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ꎮ
副校长ꎬ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ꎮ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京城) 举行的
【学政】 学官名ꎮ “ 提督学政 ” 的简称ꎬ是由朝廷委派到
一次考试ꎬ因在秋八月举行ꎬ故又称秋闱ꎮ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ꎮ
各省主持院试ꎬ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ꎮ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
考后发布正、副榜ꎬ正榜所取的叫举人ꎬ第一名叫解元ꎮ
或进士出身的京官 担 任ꎮ « 促 织 » : “ 又 嘱 学 使ꎬ 俾 入 邑 庠ꎮ”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ꎬ因在春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ꎮ
季举行ꎬ故又称春闱ꎮ 考试由礼部主持ꎬ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
生皆可应考ꎬ考中者均称贡士ꎬ第一名称会元ꎮ
162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四)人的称谓 冒失、唐突的意思在内ꎮ 臣ꎬ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ꎮ
【称庙号】 庙号始于商朝ꎬ止于清朝ꎬ是封建皇帝死后ꎬ在 仆ꎬ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ꎬ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ꎮ ( 2) 古代帝
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ꎮ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ꎬ后继者称宗ꎮ 王的自谦辞有孤(小国之君) 、寡(少德之人) 、不穀(不善)ꎮ
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ꎬ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ꎮ 也有个别朝代前 (五)天文历法
几个皇帝皆称祖ꎮ 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ꎬ其子朱棣称成祖ꎻ清朝 【星宿】 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ꎮ
福临(顺治)称世祖ꎬ玄烨 ( 康熙) 称圣祖ꎮ 但是在隋以前ꎬ并不 【二十八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ꎬ是古人为观测日、
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ꎬ因为按照典制ꎬ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 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ꎬ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
者方可入庙奉祀ꎮ 唐以后ꎬ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ꎮ 所到的位置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ꎮ
【称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 【北斗】 又称“ 北斗七星”ꎬ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 或
称号ꎮ 或生前所上ꎬ或死后追加ꎮ 追加的亦可视为谥号ꎮ 一般 勺形)的七颗亮星ꎮ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
认为尊号产生于唐代ꎬ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ꎬ李斯等人就曾 衡、开阳、瑶光ꎮ 排列如斗ꎬ故称“ 北斗”ꎮ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
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ꎮ 北极星ꎬ故又称“指极星”ꎮ
【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ꎬ由汉武帝首创ꎬ他 【北极星】 星座名ꎬ是北方天空的标志ꎮ 古代天文学家对
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ꎮ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ꎬ一 北极星非常尊崇ꎬ认为它固定不动ꎬ众星都绕着它转ꎮ 其实ꎬ由
般都要改变年号ꎬ叫改元ꎮ 明朝以前ꎬ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 于岁差ꎬ北极星也在变更ꎮ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ꎬ隋唐
重大祥瑞灾异ꎬ常常改元ꎮ 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ꎬ包括 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ꎮ
明清两代ꎬ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ꎬ基本只用一个年号ꎬ 【彗星袭月】 彗星俗称扫帚星ꎬ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
如明太祖只用洪武ꎬ清高宗只用乾隆ꎮ 过月亮ꎬ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ꎮ 如«唐雎不辱使命»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ꎬ彗星袭月ꎮ”
【称谥号】 谥号产生于周朝ꎮ 据说ꎬ周公制谥法ꎬ每个天子
死后ꎬ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ꎬ给他一个代名ꎮ 譬如ꎬ周武王ꎬ因为 【白虹贯日】 “虹”实际上是“晕”ꎬ大气中的光学现象ꎮ 这
种现象的出现ꎬ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ꎬ可是古人却把这种
他灭商朝有武功ꎬ死后谥号为“武”ꎮ 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ꎬ重视
农业生产ꎬ关心内政ꎬ谥号为“文”ꎮ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 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ꎮ 如 « 唐雎不辱使
命» :“聂政之刺韩傀也ꎬ白虹贯日ꎮ”
年ꎬ直到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ꎬ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亡ꎮ 但
【运交华盖】 华盖ꎬ星座名ꎬ共十六星ꎬ在五帝座上ꎬ今属仙
是ꎬ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ꎮ 这是因为ꎬ秦王嬴政于公元前
后座ꎮ 旧时迷信ꎬ以为命中犯了华盖星ꎬ运气就不好ꎮ 鲁迅 « 自
221 年统一中国后ꎬ认为加谥号是 “ 子议父ꎬ臣议君 ”ꎬ不可取ꎮ
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ꎬ未敢翻身已碰头ꎮ”
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ꎬ自称“始皇帝”ꎮ 后世子孙世代相传ꎬ即二
【月亮的别称】 月亮在古诗文经常被提到ꎮ 它的别称有:
世、三世皇帝ꎮ 后来到了汉朝ꎬ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ꎮ 如汉武
( 1) 因初月如钩ꎬ故称银钩、玉钩ꎮ
帝ꎬ他本名刘彻ꎬ庙号“世宗”ꎬ谥号“孝武”ꎬ全称是“世宗孝武皇
( 2) 因弦月如弓ꎬ故称玉弓、弓月ꎮ
帝”ꎬ简称汉武帝ꎮ
( 3)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ꎬ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 自称姓名或名ꎮ 如“ 五步
镜、玉镜ꎮ
之内ꎬ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ꎮ ( 2)
( 4)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ꎬ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ꎮ
用于介绍或作传ꎮ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柳敬亭者ꎬ扬之泰州
( 5)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ꎬ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ꎮ
人”ꎮ (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ꎮ 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ꎬ贾
( 6)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ꎬ故称广寒、清虚ꎮ
余庆献谄于后”ꎮ
( 7)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ꎬ故称月亮为望舒ꎮ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ꎬ成年( 男 20 岁、女 15 岁) 取字ꎬ字
( 8)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ꎬ故称月亮为嫦娥ꎮ
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ꎮ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ꎬ对平辈ꎬ尊称字
( 9)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ꎬ故称月亮为婵娟ꎮ
出于礼貌和尊敬ꎮ 如称屈平为屈原ꎬ司马迁为司马子长ꎬ陶渊明
【东曦】 古代神话中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ꎬ驾着六条无
为陶元亮ꎬ欧阳修为欧阳永叔ꎮ
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ꎮ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ꎮ «促织» :“ 东
【称号】 号又叫别号ꎮ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ꎬ以显示某种志
曦既驾ꎬ僵卧长愁ꎮ” “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ꎮ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ꎻ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ꎮ 如:陶潜号五柳先
【天狼星】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ꎮ 苏轼« 江城子ኼ密州
生ꎬ苏轼号东坡居士ꎮ
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ꎬ西北望ꎬ射天狼ꎮ”其中用典出自星宿ꎬ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ꎮ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天狼即天狼星ꎮ
斋名为诚斋ꎬ人们称其为杨诚斋ꎻ又如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
【老人星】 为全天空第二明亮的星ꎬ也是南极星座中最亮
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ꎻ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ꎮ
的星ꎮ 民间把它称作寿星ꎮ 杜甫诗云: “ 今宵南极外ꎬ 甘作老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ꎬ故而人称孟襄阳ꎻ
人星ꎮ”
北宋王安石是临川人ꎬ故而人称王临川ꎮ
【牵牛织女】 “ 牵牛” 即牵牛星ꎬ又叫牛郎星ꎬ是夏秋夜空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ꎬ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
中最亮的星ꎬ在银河东ꎮ “ 织女” 即织女星ꎬ在银河西ꎬ与牵牛星
族ꎬ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ꎬ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ꎮ
相对ꎮ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ꎬ皎皎河汉女ꎮ”
【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ꎬ“ 孙讨虏” 即孙权ꎬ因他
【银河】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ꎬ是横跨星空的
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ꎬ故称ꎮ
一条乳白色亮带ꎬ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ꎮ 曹操« 观沧海» :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名称来称呼ꎮ 如« 赤壁之战» : “星汉灿烂ꎬ若出其里ꎮ”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明月隐高树ꎬ长
“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ꎬ故以官地称之ꎮ 河没晓天ꎮ” 苏轼 « 阳关曲» : “ 暮云收尽溢清寒ꎬ银汉无声转玉
【谦称】 ( 1)表示谦逊的态度ꎬ用于自称ꎮ 愚ꎬ谦称自己不 盘ꎮ”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ꎬ飞星传恨ꎬ银汉迢迢暗度ꎮ”
聪明ꎮ 鄙ꎬ谦称自己学识浅薄ꎮ 敝ꎬ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ꎮ 旧时迷信说法ꎬ文曲星是主管文
好ꎮ 卑ꎬ谦称自己身份低微ꎮ 窃ꎬ有私下、私自之意ꎬ使用它常有 运的星宿ꎬ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ꎮ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63
如吴敬梓«范进中举»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ꎮ” ( 2) 地支纪月法ꎮ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ꎬ每个地
【天罡】 古星名ꎬ指北斗七星的柄ꎮ 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 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ꎮ 如杜甫«草堂即事» :“荒村建子月ꎬ
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ꎮ 独树老夫家ꎮ”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ꎬ它以朔望的周期 ( 3) 时节纪月法ꎮ 如 « 古诗十九首» :“ 孟冬寒气至ꎬ北风何
来定月ꎬ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ꎬ因这种历 惨栗ꎮ” “孟冬”指农历十月ꎮ
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ꎬ故称农历ꎬ又叫中 【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历、夏历ꎬ俗称阴历ꎮ 古人写文章ꎬ凡用序数纪月的ꎬ大多以农历 ( 1) 序数纪日法ꎮ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ꎬ城陷ꎬ忠烈拔刀
为据ꎮ 自裁ꎮ”
【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古人根 ( 2) 干支纪日法ꎮ 如 « 左传ኼ殽之战» :“ 夏四月辛巳ꎬ败秦
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ꎬ 军于殽ꎮ”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ꎮ 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
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ꎬ分列在十 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ꎮ 如«礼记ኼ檀弓» “ 子卯不乐”ꎬ“ 子卯” 代
二个月中ꎬ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ꎮ 指恶日或忌日ꎮ
( 3) 月相纪日法ꎮ 指用“朔、朏、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
每月分为两段ꎬ月首叫 “ 节气”ꎬ月中叫 “ 中气”ꎮ 二十四节气的
名称和顺序为: 特称来纪日ꎮ 每月第一天叫朔ꎬ每月初三叫朏ꎬ月中叫望 ( 小月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十五日ꎬ大月十六日)ꎬ望后这一天叫既望ꎬ每月最后一天叫晦ꎮ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 4) 干支月相兼用法ꎮ 干支置前ꎬ月相列后ꎮ 如 « 登泰山
记» :“戊申晦ꎬ五鼓ꎬ与子颍坐日观亭ꎮ”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 1) 天色纪时法ꎮ 古人最初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为十二个时辰ꎬ它们的名称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 、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ꎮ
为了便于记忆ꎬ人们编出了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ꎬ夏满芒
( 2) 地支纪时法ꎮ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
夏暑相连ꎬ秋处露秋寒霜降ꎬ冬雪雪冬小大寒ꎮ”
变化ꎮ
【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ꎬ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
天色纪时法与地支纪时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
间ꎮ 此时阳气初动ꎬ故称 “ 初阳”ꎮ « 孔雀东南飞» : “ 往昔初阳
法ꎮ 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下表:
岁ꎬ谢家来贵门ꎮ”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ꎮ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
季ꎬ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ꎻ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ꎬ分别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称作孟夏、仲夏、季夏ꎻ秋季、冬季以此类推ꎮ 序数纪时 23—1 点 1—3 点 3—5 点 5—7 点 7—9 点 9—11 点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ꎬ在春分前后ꎮ «永遇
天色纪时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乐ኼ京口北固亭怀古» :“ 可堪回首ꎬ佛狸祠下ꎬ一片神鸦社鼓ꎮ”
地支纪时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社鼓ꎬ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ꎮ
序数纪时 11—13 点 13—15 点 15—17 点 17—19 点 19—21 点 21—23 点
【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称ꎮ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ꎬ用鼓打更报时ꎬ所
辛、壬、癸ꎮ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ꎮ 十
以叫作五更、五鼓ꎬ或称五夜ꎮ
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ꎬ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ꎬ古人以此作为年、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月、日、时的序号ꎬ叫“干支纪法”ꎮ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 点
“六十甲子”依次是:①甲子ꎬ②乙丑ꎬ③丙寅ꎬ④丁卯ꎬ⑤戊辰ꎬ
⑥己巳ꎬ⑦庚午ꎬ⑧辛未ꎬ⑨壬申ꎬ⑩癸酉ꎬᣢ甲戌ꎬᣣ乙亥ꎬᣤ丙子ꎬ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 点
ᣥ丁丑ꎬᣦ戊寅ꎬᣧ己卯ꎬᣨ庚辰ꎬᣩ辛巳ꎬᣪ壬午ꎬᣡ癸未ꎬᣢ甲申ꎬ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 点
ᣣ乙酉ꎬᣤ丙戌ꎬᣥ丁亥ꎬᣦ戊子ꎬᣧ己丑ꎬᣨ庚寅ꎬᣩ辛卯ꎬᣪ壬辰ꎬ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 点
ᣡ癸巳ꎬᣢ甲午ꎬᣣ乙未ꎬᣤ丙申ꎬᣥ丁酉ꎬᣦ戊戌ꎬᣧ己亥ꎬᣨ庚子ꎬ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 点
ᣩ辛丑ꎬᣪ壬寅ꎬᣡ癸卯ꎬᣢ甲辰ꎬᣣ乙巳ꎬᣤ丙午ꎬᣥ丁未ꎬᣦ戊申ꎬ
(六)古代地理
ᣧ己酉ꎬᣨ庚戌ꎬᣩ辛亥ꎬᣪ壬子ꎬᣡ癸丑ꎬᣢ甲寅ꎬᣣ乙卯ꎬᣤ丙辰ꎬ
【中国】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ꎮ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
ᣥ丁巳ꎬᣦ戊午ꎬᣧ己未ꎬᣨ庚申ꎬᣩ辛酉ꎬᣪ壬戌ꎬᣡ癸亥ꎮ 清ꎬ多用来指中原地区ꎮ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ꎬ故
( 1)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ꎮ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ꎮ 如« 廉 称“中华”ꎬ后常用来指中原地区ꎮ
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十六年ꎬ廉颇为赵将ꎮ”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ꎬ州
( 2) 年号纪年法ꎮ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ꎮ 此后大部分皇帝 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ꎮ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ꎮ
即位都要改元ꎬ并以年号纪年ꎮ 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ꎮ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ꎬ但悲不见九州同ꎮ” « 过秦论» “ 序
( 3) 干支纪年法ꎮ 如 « 五人墓碑记»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ꎬ 八州而朝同列”ꎬ秦居雍州ꎬ加上八州即九州ꎮ
在丁卯三月之望ꎮ” “ 丁卯” 指公元 1627 年ꎮ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ꎮ
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ꎬ如“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 庚子赔款” 【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ꎮ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ꎬ广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ꎮ 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ꎮ
( 4) 年号干支兼用法ꎮ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ꎬ干支列后ꎮ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ꎬ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ꎮ
【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四海】 参见“海内”条ꎮ 指天下、全国ꎮ
( 1) 序数纪月法ꎮ 如 « 采草药» :“ 如平地三月花者ꎬ深山中 【六合】 上下和四方ꎬ泛指天下ꎮ
则四月花ꎮ”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ꎬ犹称“天下”ꎮ
164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ꎮ 在夏历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ꎬ在清明前一天ꎮ 相传ꎬ春秋时晋公子
【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ꎬ而以此段江 重耳流亡在外ꎬ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ꎮ 重耳掌权后ꎬ为了逼介子
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ꎮ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ꎬ可指南京一带ꎬ 推出山相见ꎬ下令放火烧山ꎬ致使介子推被火烧死ꎮ 重耳感念介子
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ꎬ即今苏南、浙江及皖 推忠臣之志ꎬ下令全国每年的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ꎬ以追念介子推ꎬ
南部分地区ꎮ 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ꎮ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ꎬ后人便将寒食的
【江左】 即江东ꎮ 古人以东为左ꎬ以西为右ꎮ 风俗视为清明风俗之一ꎮ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ꎮ « 赤壁之战» : “ 江表英豪ꎬ咸归 【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ꎬ按
附之ꎮ” 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ꎮ 此时天气转暖ꎬ风和日丽ꎬ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ꎬ所指区域因时而异ꎮ 白居易词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ꎬ清明节由此得名ꎮ 其习俗有扫墓、踏
云:“江南好ꎬ风景旧曾谙ꎮ”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ꎬ明月 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ꎮ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
何时照我还ꎮ” 入诗的ꎮ
【淮左】 淮水东面ꎮ « 扬州慢» “ 淮左名都ꎬ竹西佳处”ꎬ扬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ꎮ 一般
州在淮水东面ꎮ 认为ꎬ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ꎮ 屈原忠而被黜ꎬ投水自尽ꎬ于是人
【山东】 顾名思义ꎬ在山的东面ꎮ 但需注意的是ꎬ因 “ 山 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ꎮ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
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ꎬ故所 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ꎮ
指地域也不尽相同ꎮ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 “ 山东 ”ꎮ 如 « 汉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又称团圆节ꎮ 农历八月在秋
书» :“山东出相ꎬ山西出将ꎮ” «鸿门宴» :“ 沛公居山东时ꎬ贪于财 季之中ꎬ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ꎬ故称中秋ꎮ 秋高气爽ꎬ明月当
货ꎮ” «过秦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ꎮ” 空ꎬ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ꎮ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ꎬ使中秋节更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ꎬ近代指山海关以 加深入人心ꎮ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ꎬ更富浪漫
东的东北地区ꎮ 曹操«蒿里行» :“ 关东有义士ꎬ兴兵讨群凶ꎮ” 关 色彩ꎮ 历代诗人多以中秋为题材作诗ꎮ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
东指潼关以东地区ꎮ 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ꎮ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ꎮ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易经»将“ 九” 定为阳数ꎬ两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ꎬ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 九相重ꎬ故农历九月初九为“ 重阳”ꎮ 重阳时节ꎬ秋高气爽ꎬ风清
为关中ꎮ 月洁ꎬ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ꎮ 唐人
【西域】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ꎮ 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ꎮ
【岭峤】 五岭的别称ꎬ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
五岭ꎮ 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ꎮ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 ( 腊
【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ꎬ也可单称“朔”ꎬ泛指北方ꎮ 月)举行ꎬ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ꎮ 有吃赤豆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ꎮ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ꎬ 粥、祭拜祖先等习俗ꎮ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ꎮ
统称为百越ꎮ 古文中泛指南方地区ꎮ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一般情况下ꎬ农历十二月三
【五岳】 五大名山的总称ꎬ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 十日晚ꎬ家家在打扫干净的屋里ꎬ摆上丰盛的菜肴ꎬ全家团聚吃
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ꎮ “年饭”ꎮ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ꎬ或喝酒聊天ꎬ或猜谜下棋ꎬ嬉戏游
【京畿】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ꎮ « 左忠毅公逸事» : “ 乡先 乐ꎬ谓之“守岁”ꎮ 零点时ꎬ众人争相奔出ꎬ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
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ꎮ” “庭燎”ꎬ取其兴旺之意)ꎬ并在这 “ 岁之元ꎬ月之元ꎬ时之元” 的
【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ꎬ后指这三 “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ꎬ以求首先发达ꎬ大吉大利ꎮ
位官员管辖的地区ꎮ 隋唐以后简称“辅”ꎮ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ꎮ 伯 ( 孟)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ꎮ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 是老大ꎬ仲是老二ꎬ叔是老三ꎬ季是老四ꎮ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
给秦军三位降将ꎬ故得名ꎮ 常加伯(孟) 、仲、叔、季表示排行ꎬ字的后面加 “ 父” 或 “ 甫” 字表
【郡】 古代的行政区域ꎮ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ꎬ隋唐后 示男性ꎬ构成男子字的全称ꎬ如伯禽父、仲尼父等ꎮ
州郡互称ꎬ明清称府ꎮ 【十二生肖】 又称属相ꎮ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
【州】 参见“郡” 条ꎮ « 隆中对» :“ 自董卓以来ꎬ豪杰并起ꎬ 二地支ꎬ子为鼠ꎬ丑为牛ꎬ寅为虎ꎬ卯为兔ꎬ辰为龙ꎬ巳为蛇ꎬ午为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ꎮ” 马ꎬ未为羊ꎬ申为猴ꎬ酉为鸡ꎬ戌为狗ꎬ亥为猪ꎮ 后以为某人生在
【道】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ꎬ这是一种行政特区ꎬ与 某年就肖某物ꎬ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ꎬ故称为十二
县相当ꎮ 唐代的道ꎬ先为监察区ꎬ后演变为行政区ꎬ是州以上一 生肖ꎮ
级行政单位ꎮ 明清在省内设道ꎬ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ꎬ而巡道只 【生辰八字】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ꎬ各有天干、地支
有监察区性质ꎮ 相配ꎬ每项两个字ꎬ四项共八个字ꎮ 根据这八个字ꎬ可推算出一
(七)风俗礼仪 个人的命运ꎮ 遇有大事ꎬ都须推算八字ꎮ 旧俗订婚时ꎬ男女双方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ꎮ 此节乃一岁之 互换庚帖ꎬ上有生辰八字ꎮ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
首ꎮ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ꎬ而今人称春节ꎬ是 阴阳ꎬ以确定能否成婚ꎬ吉凶如何ꎮ
在采用公历纪元后ꎮ 古代 “ 春节” 与 “ 春季” 为同义词ꎮ 春节习 【孝悌】 孝ꎬ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ꎻ悌ꎬ指对兄长要敬重、
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ꎬ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 顺从ꎮ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ꎬ把孝悌作为实行 “ 仁” 的根本ꎬ提出
登、人畜兴旺ꎬ多与农事有关ꎮ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ꎬ保佑风调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父母在ꎬ不远游” 等一系列孝悌主张ꎮ 孟
雨顺ꎻ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ꎮ 随着社 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ꎮ 秦汉时的«孝经» 则进一步提
会的发展ꎬ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被淘汰ꎬ燃鞭炮、贴春联、挂 出:“孝为百行之首ꎮ” 儒家提倡孝悌 的 目 的 是 维 护 宗 法 等 级
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ꎮ 秩序ꎮ
【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ꎮ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ꎬ色纯为 “ 牺”ꎬ体全为 “ 牲”ꎮ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等ꎮ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ꎮ «左 传ኼ曹 刿论战 » 中有这样的话: “ 牺牲玉帛ꎬ弗敢加也ꎬ 必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ꎮ 节日里严禁烟火ꎬ只能吃寒食ꎮ 以信ꎮ”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65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ꎬ后来也称鸡、鱼、 就是“祖道”ꎬ临行祭路神ꎬ引申为饯行ꎮ
猪为三牲ꎮ 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ꎮ 【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ꎬ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ꎬ戒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ꎬ牛、羊、豕( shǐꎬ猪) 全 其嗜欲ꎬ以示心地诚敬ꎬ这些活动叫“斋戒”ꎮ “ 斋” 又称“ 致斋”ꎬ
备为“太牢”ꎮ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ꎬ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ꎬ故这类 致斋三日ꎬ宿于内室ꎬ要求“ 五思” ( 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
牺牲称为牢ꎻ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ꎮ 所嗜)ꎬ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ꎮ “ 戒” 又称“ 散斋”ꎬ散
少牢只有羊、豕ꎬ没有牛ꎮ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ꎬ所用牺 斋七日ꎬ宿于外室ꎬ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ꎬ也不参加哀悼丧礼ꎬ
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ꎬ诸侯祭祀用少牢ꎮ 以防“失正” “ 散思”ꎮ 古人斋戒时忌荤ꎬ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ꎬ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ꎮ 唐 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ꎬ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
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ꎬ相沿施行ꎮ 宋代陆游« 示儿» 诗中有 祀时口中发出臭气ꎬ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ꎮ
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ꎬ家祭无忘告乃翁ꎮ” 【虚左】 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ꎬ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
【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ꎮ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ꎮ 诸 客ꎬ有“虚左以待”一语ꎮ
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 小聘”ꎬ每隔 【再拜】 先后拜两次ꎬ表示礼节之隆重ꎮ 旧时书信末尾也
三年派 卿 朝 见 天 子 称 为 “ 大 聘 ”ꎬ 每 隔 五 年 亲 自 朝 见 天 子 称 常用“再拜”ꎬ以表示敬意ꎮ
为“朝”ꎮ 【膜拜】 古代的拜礼ꎮ 行礼时ꎬ两手放在额上ꎬ长时间下跪
【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ꎮ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ꎮ 诸 叩头ꎮ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ꎬ后泛指极端恭敬或畏服
侯朝见天子ꎬ“春见曰朝ꎬ秋见曰觐”ꎬ此为定期朝见ꎮ 春秋两季 的行礼方式ꎮ
朝见天子ꎬ合称为朝觐ꎮ 【折腰】 拜揖ꎮ 鞠躬下拜ꎬ表示屈辱之意ꎮ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ꎮ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 【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ꎬ主要有:
三种ꎬ称为三揖:一为土揖ꎬ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ꎬ行礼时 ( 1)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
推手微向下ꎻ二为时揖ꎬ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ꎬ行礼时推手 山陵崩等ꎮ
平而置于前ꎻ三为天揖ꎬ专用于同姓宾客ꎬ行礼时推手微向上ꎮ ( 2)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ꎮ
一指禅让ꎬ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ꎮ ( 3) 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ꎮ
【长揖】 这 是 古 时 不 分 尊 卑 的 相 见 礼ꎬ 拱 手 高 举ꎬ 自 上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ꎮ
而下ꎮ ( 4)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ꎬ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ꎮ «论 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ꎮ
语ኼ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ꎮ” (八)饮食器用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ꎬ为 “ 九拜” 之一ꎬ俗称叩头ꎮ 行礼 【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ꎮ “ 五谷”ꎬ古代有多种不同
时ꎬ头碰地即起ꎮ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ꎬ故称顿首ꎮ 通常用 说法ꎬ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ꎬ另一种指麻、
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ꎬ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ꎬ民间的拜贺、 黍、稷、麦、菽ꎮ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ꎬ后者有麻无稻ꎮ
拜望、拜别等ꎮ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ꎮ 【五味】 指酸、咸、甜 ( 甘) 、苦、辣 ( 辛) 五种味道ꎮ 烹调上
【稽首】 古代的拜礼ꎬ为 “ 九拜” 之一ꎮ 行礼时ꎬ施礼者屈 讲究“五味调和”ꎮ
膝跪地ꎬ左手按右手ꎬ拱手于地ꎬ头也缓缓至于地ꎮ 头至地须停 【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ꎮ
留一段时间ꎬ手在膝前ꎬ头在手后ꎮ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ꎬ 【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ꎮ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
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ꎮ 后来ꎬ子拜父ꎬ拜天拜神ꎬ新婚夫妇 域而不同ꎮ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ꎬ则醍醐、麝
拜天地父母ꎬ拜祖拜庙ꎬ拜师ꎬ拜墓ꎬ等等ꎬ也都用此大礼ꎮ 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ꎮ” 后世以龙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ꎮ 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ꎮ
«周礼»谓“ 九拜” :“ 一曰稽首ꎬ二曰顿首ꎬ三曰空首ꎬ四曰振动ꎬ 【古代炊具】 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 huò) 、甑( zènɡ) 、鬲
五曰吉拜ꎬ六曰凶拜ꎬ七曰奇拜ꎬ八曰褒拜ꎬ九曰肃拜ꎮ” 这是不同 (lì)等ꎮ 鼎ꎬ最早是陶制的ꎬ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ꎮ 鼎腹一
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ꎬ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ꎮ 般呈圆形ꎬ下有三足ꎬ故有“三足鼎立”之说ꎮ
【跪】 两膝着地ꎬ挺直身子ꎬ臀不沾脚跟ꎬ以示庄重ꎮ 如« 廉 【古代酒器】 尊( 今作 “ 樽” )ꎬ是古代酒器的通称ꎬ作为专
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ꎬ因跪请秦王ꎮ” 名是一种盛酒器ꎬ敞口ꎬ高颈ꎬ圈足ꎮ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ꎮ 壶ꎬ
【坐】 古代席地而坐ꎬ坐时两膝着地ꎬ臀部贴于脚跟ꎮ 为了 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ꎬ不仅能装酒ꎬ还能装水ꎬ故后
表示对人尊重ꎬ坐法颇有讲究:“ 虚坐尽后ꎬ食坐尽前ꎮ” “ 尽后” 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队ꎮ 彝、卣 ( yǒu) 、罍 ( léi)ꎬ都是形状
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ꎬ以表谦恭ꎻ “ 尽前” 是尽量把身体往前 不一的盛酒器ꎮ 爵ꎬ古代饮酒器的总称ꎬ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
挪ꎬ以免饮食弄脏座席而对人不敬ꎮ 的ꎬ下有三足ꎮ 角ꎬ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ꎮ 觥( ɡōnɡ)ꎬ是一种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ꎬ十分严格ꎮ 官高为尊居 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ꎬ像一只横放的牛角ꎬ长方圈足ꎬ有盖ꎬ多
上位ꎬ官低为卑处下位ꎮ 古人尚右ꎬ以右为尊ꎬ “ 左迁 ” 即表示 作兽形ꎬ觥常被用作罚酒的器具ꎬ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有这样的
贬官ꎮ 描述:“射者中ꎬ弈者胜ꎬ觥筹交错ꎬ起坐而喧哗者ꎬ众宾欢也ꎮ”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 ( 二十岁) 加冠的礼节ꎮ 因为男 杯ꎬ椭圆形ꎬ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ꎮ 小杯为盏、盅ꎮ 卮ꎬ也
子二十岁行冠礼ꎬ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ꎮ 是一种盛酒器ꎬ«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ꎮ
【婚冠礼】 古代嘉礼之一ꎮ « 周礼» :“ 以婚冠之礼亲成男 【羹】 肉汁ꎮ 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ꎬ供食饮ꎻ另一种是肉
女ꎮ”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ꎬ并享受成人待遇ꎬ 羹ꎬ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ꎬ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
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ꎮ 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 的食品ꎮ 在古代ꎬ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ꎬ贫苦百姓只能用白
发绾起来ꎬ戴上簪子) 后也可结婚ꎮ 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 水煮菜为羹ꎬ这就是所谓的菜羹ꎮ
冠礼ꎮ 【脍炙】 脍ꎬ切细的鱼、肉ꎻ炙ꎬ烤肉ꎮ 古代鲜肉一般用火
【祖道】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ꎮ « 汉 炙ꎬ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ꎻ干肉则用火烤ꎮ “ 食不厌精ꎬ脍不厌
书»载ꎬ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ꎬ“ 丞相为祖道ꎬ送 细”ꎬ可见古代脍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ꎮ 脍炙ꎬ是人们所共同
至渭桥”ꎮ «荆轲刺秦王» :“至易水上ꎬ既祖ꎬ取道ꎮ” 句中的“ 祖” 喜好的ꎬ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作“脍炙人口”ꎮ
166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九)音乐文娱 【霓裳羽衣曲】 唐代宫廷乐曲ꎮ 其由来传说不一ꎬ白居易
【五声】 也称 “ 五音 ”ꎬ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有首诗ꎬ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ꎮ
角、徵(zhǐ) 、羽五个音级ꎮ 五声与古代所谓的阴阳五行、五味、 【十面埋伏】 琵琶大曲ꎮ 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ꎮ 乐曲描
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ꎬ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 写公元前 202 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ꎬ运用了琵琶
美学观ꎬ被西方人看作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ꎮ « 战国策ኼ荆 特有的表现技巧ꎬ表现古代战争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ꎬ十分
轲刺秦王» :“高渐离击筑ꎬ荆轲和而歌ꎬ为变徵之声ꎬ士皆垂泪涕 生动ꎮ 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ꎮ
泣ꎮ” 文中的 “ 变徵 ” 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ꎬ声调 【五射】 古代的五种射技ꎮ 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
悲凉ꎮ 注、襄尺、井仪ꎮ 白矢ꎬ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ꎬ表明发矢准确而有
【宫调】 音乐术语ꎮ 古代称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为 力ꎻ参连ꎬ前放一矢ꎬ后三矢连续而去ꎬ矢矢相属ꎬ若连珠之相衔ꎻ
七声ꎬ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ꎬ均可构成一种调式ꎮ 凡以 剡注ꎬ谓矢行之疾ꎻ襄尺ꎬ臣与君射ꎬ臣与君并立ꎬ让君一尺而退ꎻ
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ꎬ即宫调式ꎬ而以其他各声为主 井仪ꎬ四矢连贯ꎬ皆正中目标ꎮ
者则称“调”ꎬ如商调、角调等ꎬ统称为“宫调”ꎮ 【文房四宝】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ꎮ 文房ꎬ
【十二律】 古代乐律学名词ꎬ是古代的定音方法ꎮ 即用三 即书房ꎮ 北宋苏易简著有« 文房四谱» 一书ꎬ叙述了四种文具的
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 品类及故事ꎮ
制ꎮ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 【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之一ꎬ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ꎮ 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ꎬ凡 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ꎮ 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
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ꎬ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ꎮ 另外ꎬ奇数各 篆、汉隶ꎬ以及魏晋到唐宋的楷、行、草ꎬ书体繁复ꎬ流派众多ꎬ涌
律称“律”ꎬ偶数各律称“吕”ꎬ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ꎮ 现出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一大批伟大的书法家ꎬ留下了« 兰亭
【俗乐】 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ꎮ 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 序» «自叙帖»等珍贵的书法遗产ꎮ
俗乐ꎬ称为“燕乐”ꎮ 如«大风歌» «秋风辞»ꎮ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
【雅乐】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 例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ꎮ 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
用的乐舞ꎮ 周代雅乐是指“六舞” (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 与造字无关ꎮ 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ꎬ如“ 日、月、山、羊、
大武ꎬ前四种属文舞ꎬ后两种属武舞)ꎮ 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它 马”等ꎬ象形字全是独体字ꎮ 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
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ꎬ认为它的音乐“ 中正和平”ꎬ歌词“ 典雅纯 的造字法ꎬ如“ 上、下、本、末、中、甘、刃” 等ꎬ指事字也全是独体
正”ꎬ故称之为“雅乐”ꎮ 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ꎬ歌功颂德ꎬ此类乐 字ꎮ 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
舞统称为“雅乐”ꎮ 法ꎬ如“明、旦、采、休”等ꎮ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66
方法一 文言实词解题 8 法
1.以形断义 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ꎮ 如 “ 伐” 字ꎬ有 “ 攻打” “ 打败” “ 砍伐”
汉字是表意文字ꎬ我们可以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 “夸耀” “功业”等义项ꎬ要确定“ 每一令出ꎬ平伐其功” ( « 屈原列
文言实词的意义ꎮ 如“涉”字ꎬ意为步行过河ꎬ左边是“ 氵”ꎬ表明 传» )中的“伐”为何意ꎬ既要分析这句话ꎬ又要把它放到原文中
“涉”字意义与水有关ꎻ右边是“ 步”ꎬ“ 步” 字上下部分各代表一 去看ꎬ可知这是上官大夫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居功自傲ꎬ“ 伐” 应是
只脚ꎮ 据此ꎬ我们就可推断出“七岁而能涉” (苏轼« 日喻» ) 、“ 楚 “炫耀ꎬ自夸”的意思ꎮ
人有涉江者” ( «吕氏春秋ኼ刻舟求剑» )中的“涉”字的词义了ꎮ 5.对称句式互解
2.由音推义 汉语句式大都比较整齐ꎬ讲求对仗ꎬ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
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一定的语音关系ꎬ即字音相 格ꎬ而前后句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
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ꎮ 根据这一特点ꎬ我们可以用本字义来推 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ꎬ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推断词
断所通之字的意思ꎮ 如: 义ꎮ 如: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ꎮ ( «鸿门宴» ) ①灭六国者ꎬ六国也ꎬ非秦也ꎮ 族秦者ꎬ秦也ꎬ非天下也ꎮ
②屈平既嫉之ꎬ虽放流ꎬ眷顾楚国ꎬ系心怀王ꎬ不忘欲反ҠҠ ( «阿房宫赋» )
( «屈原列传» ) ②忧劳可以兴国ꎬ逸豫可以亡身ꎮ ( « ‹伶官传›序» )
其中的“倍”和“反”ꎬ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ꎬ它们是通假关 “族”可根据其对应的同义词 “ 灭” 推断为 “ 族灭” 的意思ꎬ
系ꎬ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ꎮ “逸豫”可根据其对应的反义词 “ 忧劳 ” 推断为 “ 安逸享乐 ” 的
3.根据结构度义 意思ꎮ
词语的语法功能各有不同ꎬ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 6.双音词互解
构来推断词义ꎮ 如: 文言中的某些单音词在演进的过程中加上一个同义语素就
①楚怀王贪而信 张仪ꎮ ( «屈原列传» ) 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ꎬ这为我们推断文言词义提供了
∙
②信 ( «过秦论» ) 依据ꎮ 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ꎬ题目中的 “ 报” 和 “ 书”ꎬ在现代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ꎮ
其中“信张仪”为动宾结构ꎬ“ 信” 当为动词ꎬ是 “ 相信” 的意 汉语中构成了“回报” “书信”的同义语素合成词ꎬ根据其互解关
思ꎻ“信臣精卒”为并列的偏正结构ꎬ“ 信” 当为形容词ꎬ是 “ 诚实 系ꎬ可推断“报”就是“回”的意思ꎬ“书”就是“信”的意思ꎮ
可靠的”的意思ꎮ 7.联系成语
4.根据语境度义 成语大都与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ꎬ因而我们可以借
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ꎬ就要根据该词 助熟悉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词的含义ꎮ 如: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67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ꎬ始速祸焉ꎮ ( «六国论» ) 词词性ꎬ和文章搭配ꎬ故译为“连缀ꎬ写作”ꎮ ②根据“ 其室” 可知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ꎮ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译为动词ꎬ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ꎬ译为“安抚”ꎮ
这两句中的“速” 和“ 拔”ꎬ可以根据成语“ 不速之客” 和“ 出 ( 2) ①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ꎬ都按照所割的数量” 译为“ 侵占”ꎮ
类拔萃”的“速”和“拔”推断ꎬ分别为“招致”和“超出”的意思ꎮ ②结合语境 “ 羊祜和 ( 吴国) 陆抗两军对峙ꎬ互通使者往来” 可
8.联系课文 知ꎬ选项 C 正确ꎮ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ꎬ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ꎮ 因此ꎬ 答案 ( 1) ①连缀ꎬ写作 ②安抚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ꎬ相互比照ꎬ辨其异 ( 2) ①A ②C
同ꎬ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ꎮ 如“奋力大呼ꎬ得贼乃已” 中 [译文]
的“已”ꎬ题中解释为“停止”ꎬ可联系课文«愚公移山» “ 操蛇之神 羊祜ꎬ字叔子ꎬ泰山南城人ꎬ博学多才、善于写文ꎬ须眉秀美ꎬ
闻之ꎬ惧其不已也ꎬ告之于帝”的“已”来准确解读并判定其意义ꎮ 善于论辩ꎮ 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
( 2016 上海ꎬ改编)阅读下文ꎬ回答问题ꎮ 儿嫁给他做妻子ꎮ 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ꎬ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
①羊祜ꎬ字叔子ꎬ泰山南城人也ꎮ 博学能属 文ꎬ美须眉ꎬ善谈论ꎮ 事ꎬ但羊祜都拒绝就职ꎮ 夏侯霸投降了蜀汉ꎬ其亲属怕受牵连ꎬ
∙
郡将夏侯威异之ꎬ以兄霸之子妻之ꎮ 举上计吏ꎬ州四辟从事ꎬ皆不 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ꎬ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ꎬ体恤其亲人ꎬ亲
就ꎮ 夏侯霸之降蜀也ꎬ姻亲多告绝ꎬ祜独安 其室ꎬ恩礼有加焉ꎮ 近恩礼ꎬ超过常日ꎮ
∙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ꎬ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ꎬ镇南夏ꎬ甚得 司马炎称帝后ꎬ有吞灭吴国的志向ꎬ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
江汉之心ꎬ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ꎬ每为边害ꎬ祜患之ꎬ竟以诡 都督ꎬ镇守南夏ꎬ(羊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ꎮ 吴国
计[注] 令吴罢守ꎮ 于是戍逻减半ꎬ分以垦田八百余顷ꎬ大获其利ꎮ 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ꎬ常常骚扰边境ꎬ羊祜对此很忧虑ꎬ最
在军常轻裘缓带ꎬ身不被甲ꎬ铃阁以下ꎬ侍卫者不过十数人ꎬ而颇 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守备ꎮ 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
以畋渔废政ꎮ 尝欲夜出ꎬ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 将军都督万 一半ꎬ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八百余顷ꎬ大获其利ꎮ 羊祜在军中ꎬ常
里ꎬ安可轻脱! 将军之安危ꎬ亦国家之安危也ꎮ 胤今日若死ꎬ此 穿着轻暖的皮裘ꎬ系着宽缓的衣带ꎬ不穿铠甲ꎮ 铃阁之下ꎬ应命
门乃开耳ꎮ”祜改容谢之ꎬ此后稀出矣ꎮ 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ꎮ 并且ꎬ喜欢打猎钓鱼ꎬ常常因此荒
③每与吴人交兵ꎬ克日方战ꎬ不为掩袭之计ꎮ 将帅有欲进谲 废公务ꎮ 有一天夜晚ꎬ他想出营ꎬ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
诈之策者ꎬ辄饮以醇酒ꎬ使不得言ꎮ 吴将邓香掠夏口ꎬ祜募生缚 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ꎬ哪能这样轻心放纵ꎬ将军的安危也就是
香ꎬ既至ꎬ宥之ꎮ 香感其恩甚ꎬ率部曲而降ꎮ 祜出军行吴境ꎬ刈谷 国家的安危ꎮ 除非我死了ꎬ今夜此门才得开ꎮ” 羊祜正色改容ꎬ连
为粮ꎬ皆计所侵 ꎬ送绢偿之ꎬ每会众江沔游猎ꎬ常止晋地ꎬ若禽兽 连道歉ꎬ从此很少外出ꎮ
∙
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ꎬ皆封还之ꎬ于是吴人翕然悦服ꎮ 每次与吴人交战ꎬ约定好日期才出战ꎬ不用偷袭的方法ꎮ 将
称为“羊公”ꎬ不之名也ꎮ 祜与陆抗相对ꎬ使命交通 ꎬ抗称祜之德 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ꎬ(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ꎬ使他说
∙∙
量ꎬ虽乐毅ꎬ诸葛孔明不能过也ꎮ 抗尝病ꎬ祜馈之药ꎮ 抗服之无 不出口ꎮ 吴将邓香到夏口抢掠ꎬ羊祜悬赏活捉邓香ꎬ邓香押来以
疑心ꎬ人多谏抗ꎬ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后ꎬ羊祜宽容他ꎬ放他回去ꎮ 邓香感激羊祜不杀之恩ꎬ便率亲兵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ꎬ令有归载者ꎬ祜黯然不应ꎬ退告 来降ꎮ 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ꎬ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ꎬ每次都计
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ꎬ是大惑也ꎬ汝宜识吾此意ꎮ” 算所割谷物的数量ꎬ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ꎮ 每次会集众人在长
(节选自«晋书ኼ羊祜传» ) 江沔水一带打猎ꎬ都不越过晋的边界ꎮ 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
[注] 诡计:奇计ꎮ 却被晋兵获得ꎬ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ꎮ 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ꎬ
(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ꎮ 称羊祜为“羊公”ꎬ而不称他的名字ꎮ 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ꎬ双方
①博学能属 文 使者来往沟通ꎮ 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ꎬ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
∙
②祜独安 其室 能超过他ꎮ 陆抗曾经患病ꎬ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ꎬ陆抗毫无疑心
∙
(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ꎮ 地服用了ꎮ 许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药ꎬ陆抗说:“ 羊祜怎么会用
①皆计所侵 ꎬ送绢偿之 ( ) 毒药害人呢?”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购置一些田产家业ꎬ卸官后有所归宿ꎬ后
②祜与陆抗相对ꎬ使命交通 ( ) 事有所依托ꎮ 羊祜当时没有答话ꎬ事后告诉子女们说:“ 作为人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臣ꎬ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ꎬ这是很糊涂的做法ꎬ你们应记住我这
解析 ( 1) ①根据前面 “ 博学” 和后面 “ 文” 可知ꎬ译为动 些话ꎮ”
方法二 文言虚词解题 5 法
1.语境推断法 ③颠而不扶ꎬ则将焉用彼相矣? ( «季氏将伐颛臾» )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ꎬ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ꎬ必须结合 “焉”用在 疑 问 句 中ꎬ 表 示 责 备 的 语 气ꎬ 由 此 可 推 断 句 中
具体的上下文ꎬ利用文意解题ꎮ 如: “焉”是疑问代词ꎬ可译为“何” “哪里” “怎么”ꎮ
①针针丛棘ꎬ青麻头伏焉ꎮ (蒲松龄«促织» ) ④圣心备焉ꎮ ( «劝学» )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 ( 蟋蟀) 藏匿在 “ 针针丛棘” 之中ꎮ 由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ꎬ是语气助词ꎮ
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ꎬ“伏焉”即“伏在那里”ꎮ 2.句位分析法
②故为之说ꎬ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ꎮ (柳宗元«捕蛇者说» )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ꎮ 比如 “ 也”ꎬ在句
语境交代了写文章的目的ꎬ其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 末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ꎬ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ꎮ
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ꎮ 由此可推断 “ 焉” 是代词ꎬ代文章ꎮ “ 得 再如“其”ꎬ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ꎬ如“ 其李将军之谓也”ꎬ因为
焉”即“能够看到它”ꎮ “其”不能作主语ꎻ在句中ꎬ动词后一般是代词ꎬ如“ 秦王恐其( 蔺
168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相如)破璧”ꎻ在名(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ꎬ如 “ 尔其 ( 语气副 分析该句语法结构ꎬ主语是 “ 相如”ꎬ “ 持璧却立” 是连动结
词ꎬ一定)无忘乃父之志”ꎮ 构ꎬ作谓语ꎬ故句中“因”的用法为副词ꎬ应译为“于是” “就”ꎮ
3.对称分析法 5.代入检验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ꎬ其对应位置上的 将 判 断 出 来 的 意 思 代 入 句 中ꎬ 若 结 合 上 下 文ꎬ 语 意 通
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ꎮ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 畅ꎬ说明理解准 确ꎮ 如 “ 而 ” “ 且 ” 表 承 接 、 转 折ꎬ 若 判 断 为
法ꎬ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ꎮ 如: 承接ꎬ可用 “ 就 ” “ 随 后 ” “ 那 么 ” 替 代ꎻ 若 判 断 为 转 折ꎬ 可 用
①舟遥遥以轻飏ꎬ风飘飘而吹衣ꎮ ( «归去来兮辞» ) “ 可是 ” “ 但是 ” 替代ꎮ 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ꎬ说 明 判 断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ꎬ“ 而” 是表修饰的连词ꎬ由此可 不准确ꎮ
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ꎮ 阅读«羊祜传»ꎬ回答问题ꎮ (文本见方法一)
②因利乘便ꎬ宰割天下ꎬ分裂山河ꎮ ( «过秦论»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ꎬ“ 乘” 是介词“ 趁着” 的意思ꎬ由 A.胤今日若死ꎬ此门乃 开耳 今君乃 亡赵走燕
∙ ∙
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ꎮ 此句的“ 利” “ 便” 也构成对 B.称为“羊公”ꎬ不之 名也 句读之 不知ꎬ惑之不解
∙ ∙
称ꎬ都是指有利的形势ꎮ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 营置 视成所 蓄ꎬ掩口胡卢而笑
∙ ∙
4.语法分析法 D.人臣树私则 背公 及诸河ꎬ则 在舟中矣
∙ ∙
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的ꎮ 如: 解析 A.才 / 语气助词ꎬ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ꎮ B.结构助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ꎬ可以无悔矣ꎬ其孰能讥之乎? 词ꎬ不译ꎻ宾语前置的标志ꎬ不译ꎮ C.代词ꎬ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性短语ꎮ D.就 / 已经ꎮ
句中“其”不作句子成分ꎬ可译为“又”ꎮ 答案 C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ꎮ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方法三 文言内容理解解题 6 法
1.整体阅读ꎬ总体把握ꎬ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围绕文意ꎬ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ꎬ明辨各项表述的
只有整体阅读ꎬ总体把握ꎬ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ꎬ 正确与否ꎮ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
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ꎮ 阅读文章时要始终 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
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 ( 1 ) 文章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ꎻ 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 2) 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ꎻ( 3) 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ꎻ 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ꎮ
( 4) 文章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ꎮ 对记叙性文章ꎬ要理清时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ꎻ一般的传记文ꎬ要弄清作者记 归纳、概括时ꎬ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作者、文章出
了哪几件事ꎬ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ꎮ 议论性 处、文后的注释等信息ꎬ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ꎬ从而
文章ꎬ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ꎮ 说明性文章ꎬ要理清说 多方面、准确、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ꎮ
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ꎮ 5.回文查对ꎬ将选项与原文比照判断
2.抓中心句ꎬ找关键句ꎬ理清文章的层次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ꎬ人物行为的程度、
读一篇文章时ꎬ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ꎬ以便快速把 实效等方面的内容ꎬ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并核对ꎻ把题目中用
握文意ꎮ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ꎬ常在文章(或段落) 的开头或结 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来并对照解读ꎬ分析、
尾处ꎬ如«六国论»的中心句“ 六国破灭ꎬ非兵不利ꎬ战不善ꎬ弊在 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ꎮ
赂秦”在文章的开头ꎻ« 过秦论» 中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简答题)的三个原则
这个中心句在文章的结尾ꎮ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ꎬ既要注意传主或作者观点态度
文章的层次结构ꎬ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ꎬ它具体展现作者记 的积极意义ꎬ又要注意其时代局限性ꎮ ②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
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ꎮ 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ꎬ可 度ꎬ恰如其 分 地 分 析 评 价ꎬ 不 能 无 限 拔 高ꎬ 也 不 能 有 意 贬 低ꎮ
按地点的转移归纳ꎬ可按时空结合归纳ꎬ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 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看传主对人民的态度ꎻ看传主对
纳ꎬ要视具体的文章而定ꎮ 统治者的态度ꎻ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ꎻ看作品在今天有
3.把握要点和中心ꎬ分析判断细节 无现实意义ꎮ
方法四 文言句段翻译 5 法
1.结合语境ꎬ把握句意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ꎮ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ꎬ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总体把握ꎮ 将 如“沛公军霸上” ( « 鸿门宴 » )ꎬ “ 军 ” 在句中活用为动词ꎬ意为
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ꎬ才能基本把握句子 “驻扎”ꎮ
的大意ꎮ 即前后推导ꎬ整体把握语意ꎮ 4.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2.落实句式特点 ( 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ꎮ “ 信” 就是要准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包 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ꎬ忠实原文ꎬ不曲解ꎬ不任意添加或删减ꎻ
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ꎮ 翻译句子时ꎬ “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ꎻ“ 雅” 则要求译文尽量生动形象ꎬ
先判断句式ꎬ然后根据这种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ꎮ 如省略句ꎬ有 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ꎬ翻译时要传神ꎮ
时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分ꎻ倒装句ꎬ就必须调整语序ꎮ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ꎬ即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在译文
3.落实重点实词和虚词 中ꎬ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ꎬ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69
文保持一致ꎬ包括句末的标点ꎮ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 硕鼠硕鼠ꎬ无食我黍ꎮ 三岁贯汝ꎬ莫我肯顾ꎮ
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ꎬ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ꎮ ( «诗经ኼ硕鼠» )
( 2) 翻译的具体方法有五种:留、补、换、改、删ꎮ “莫我肯顾”就是 “ 莫肯顾我”ꎬ属否定句中宾语前置ꎬ翻译
①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 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ꎮ
在翻译时予以保留ꎬ照抄不译ꎮ 如: b.定语后置ꎮ 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ꎬ廉颇为赵将ꎬ伐齐ꎬ大破之ꎬ取阳晋ꎮ 拜为 计未定ꎬ求人可使报秦者ꎮ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上卿ꎬ以勇气闻于诸侯ꎮ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句中画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ꎮ
句中画线的部分分别是帝王纪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ꎬ翻译 c.状语后置ꎮ 如:
时都可保留不译ꎮ 短屈原于顷襄王ꎮ ( «屈原列传» )
②补: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ꎬ使意思更准 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ꎮ
确完整ꎬ句子更顺畅ꎮ 补充部分可加小括号ꎮ 如: d.谓语前置ꎮ 如:
a.旦日ꎬ客从外来ꎬ与坐谈ҠҠ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ꎬ“ 与” 后省略宾语“ 客”ꎬ翻译 句中的“ 安在” 是句子的谓语部分ꎬ提在主语 “ 公子 ” 之前
时都应补出ꎮ 了ꎬ翻译时要改语序ꎮ
b.距洞百余步ꎬ有碑仆道ꎮ ( «游褒禅山记» ) ⑤删: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ꎬ有的起舒缓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山洞百余步 ( 的地方)ꎬ有 ( 一块) 石碑 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ꎻ有些在句中ꎬ有些在句末ꎬ也有在句首
倒(在)路旁ꎮ 的ꎬ如“夫” “盖”等ꎮ 对这些虚词ꎬ翻译时可酌情删去ꎬ即不必译
③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ꎻ二是对同一 出ꎮ 如:
事物或行为ꎬ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ꎬ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 生乎吾前ꎬ其闻道也固先乎吾ꎬ吾从而师之ꎻ生乎吾后ꎬ其闻
去替换古代的指称ꎮ 如: 道也亦先乎吾ꎬ吾从而师之ꎮ ( «师说» )
a.师者ꎬ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ꎮ ( «师说» ) 句中的两个 “ 也” 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ꎬ “ 而 ” 起连接作
画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ꎮ 用ꎬ都不必译出ꎮ 又如“之”字ꎬ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
b.邹忌修八尺有余ҠҠ朝服衣冠ҠҠ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ꎬ都不必译出ꎮ
句中的“ 修”ꎬ现代为 “ 长”ꎬ这里指身高ꎻ “ 服”ꎬ现代为 “ 穿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不是独立的ꎬ而应在具体翻译时综合
戴”ꎮ 运用ꎮ 文言文的选段固然在课外ꎬ但对于虚词、实词、句式等知
再如ꎬ古人讲 “ 书”ꎬ现在讲 “ 信”ꎻ古人讲 “ 目”ꎬ现在讲 “ 眼 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ꎬ仔细研读课文ꎮ
睛”ꎻ古人 讲 “ 首 ”ꎬ 现 在 讲 “ 头 ”ꎻ 古 人 讲 “ 食 ”ꎬ 现 在 讲 “ 吃 ”ꎻ 5.翻译口诀
等等ꎮ 通读全文ꎬ领会大意ꎻ句不离文ꎬ词不离句ꎻ联想推敲ꎬ辨别
④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ꎬ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 仔细ꎻ字字落实ꎬ坚持直译ꎻ补充省略ꎬ调整词序ꎻ专有名词ꎬ不必
常规语序ꎮ 主要有下列几种: 翻译ꎻ语句通畅ꎬ忠实原意ꎮ
a.宾语前置ꎮ 如:
方法五 文言文断句 6 法
1.读文段 “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ꎬ这道题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进行
给文言文断句ꎬ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ꎬ因此通读就显 断句ꎮ
得尤为重要ꎮ 碰到断句文段ꎬ不要急于答题ꎬ应当先通读文段ꎬ 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ꎬ不亡何待?” 优莫曰:“ 桀纣之亡
通过通读ꎬ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ꎬ凭语感将能断 也 / 遇汤武 / 今天下尽桀也 / 而君纣也 / 桀纣并世 / 焉能相亡 / 然亦
开的先断开ꎬ逐步缩小范围ꎻ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ꎬ遵循 殆矣!” ( «新序ኼ刺奢» )
先易后难的原则ꎮ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 “焉” “ 然”ꎻ句末的虚词
2.找虚词 有“也”ꎮ 找出这些虚词ꎬ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ꎮ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ꎬ往往是该断的地方ꎮ 文言文中常 3.察对话
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今、且、惟、斯等ꎮ 放在句尾的语气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以“ 曰” “ 云” 为标志ꎬ两人对话ꎬ
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ꎮ 出现在句中或分句开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ꎬ以后就只用“ 曰”ꎬ而把主语省略ꎮ
头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ꎮ 当然ꎬ还有一些复音虚词(包括 遇到对话ꎬ要根据对话双方来断句ꎮ 如:
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ꎬ如: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 沛公曰 / 孰与君少长 / 良曰 / 长于臣 / 沛公曰 / 君为我呼入 / 吾
于、是故、向使、纵使等)也是我们断句时的好“帮手”ꎬ它们大体上 得兄事之ꎮ ( «鸿门宴» )
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ꎬ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开ꎮ 如: 4.依总分
① 于 是 予 有 叹 焉 / 古 之 人 观 于 天 地 / 山 川 / 草 木 / 虫 鱼 / 鸟 如:孔子曰 / 益者三乐 / 损者三乐 / 乐节礼乐 / 乐道人之善 / 乐
兽 / 往往有 得 /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 夫 夷 以 近 / 则 游 者 多贤友 / 益矣 / 乐骄乐 / 乐佚游 / 乐宴乐 / 损矣ꎮ ( «论语ኼ季氏» )
众 / 险以远 / 则至者少 / 而世之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 熟读这句话ꎬ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 “ 益者三乐” “ 损者三
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ꎮ ( «游褒禅山记» ) 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ꎬ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ꎬ即全段为总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ꎬ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 分关系ꎮ
“焉” “也”ꎻ置于句首的有“于是” “以” “夫” “ 则” “ 而” “ 故”ꎮ 这 5.据修辞
一语段ꎬ共有 18 处标点ꎬ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 11 处之多ꎬ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ꎬ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
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 / 山川 / 草木 / 虫鱼 / 鸟兽” 与 常见的修辞方法ꎮ 句式整齐ꎬ四六句多ꎬ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
170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点ꎮ 利用此特点ꎬ我们就可以熟练地断句ꎮ 如: 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
①顶真:具告沛公 / 沛公大惊ꎮ ( «鸿门宴» ) 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ᚷᚷᚷᚷᚷᚷᚷꎮ 僧无可尝至山中ꎬ叹曰:“ 易堂真气ꎬ天下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相如奉璧奏秦王 / 秦王大喜ꎬ传以示美 两矣!”友人亡ꎬ其孤不能自存ꎬ禧抚
∙教安业之ꎮ 凡戚友有难进之
人及左右 / 左右皆呼万岁ꎮ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言ꎬ或
∙处人骨肉间ꎬ禧批郤导窾ꎬ一言辄解其纷ꎮ 或讶之ꎬ禧曰:
以上两例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ꎬ可以根据顶真这 “吾每遇难言事ꎬ必积诚累时ꎬ待其精神与相贯注ꎬ夫然后言ꎮ”
一修辞来考虑断句ꎮ 康熙十八年ꎬ诏举博学鸿儒ꎬ禧以疾辞ꎮ 有司催就道 ꎬ不得
∙ ∙
②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 / 其于当厄 / 怨 已ꎬ舁疾至南昌就医ꎮ 巡抚舁验之ꎬ禧蒙被卧称疾笃ꎬ乃放归ꎮ
不期深浅 / 其于伤心 /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ꎮ” 后二年卒ꎬ年五十七ꎮ
( «战国策ኼ中山策» ) (节选自«清史稿ኼ列传文苑»ꎬ有删改)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 与不期众少 ” 与 “ 怨不期 深 [注] ①头陀:意为 “ 抖擞”ꎬ即去掉尘垢烦恼ꎮ 用以称僧
浅”ꎬ“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ꎬ“ 以一杯羊羹亡国” 与“ 以一壶 人ꎮ ②切劘(mó) :切磋相正ꎮ ③排奡(ào) :刚劲有力ꎮ
餐得士二人”ꎮ 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ꎬ断句就迎刃而解了ꎮ ( 1) (文言实词题)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ꎬ不正确的一
③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吾孰与徐公美” “ 吾与徐公 项是 ( )
孰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A.论史斩斩 见识议 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ꎬ抓住这一特点ꎬ自然有助于 B.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
断句ꎮ C.禧抚 教安业之 抚:抚育
∙
6.辨句式 D.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
文言文中的句式ꎬ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ꎬ可以帮助我们 ( 2) (文言虚词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ꎬ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断句ꎮ 如“ҭҭ者ҭҭ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 者” 的一组是 ( )
或“也”的判断句ꎬ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ꎬ如 “ 为、乃、即、则” 等ꎬ A.与
∙兄际瑞、弟礼ҭҭ九人为易堂学
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ꎻ “ 不亦 ҭҭ 乎 ” “ 孰与 ҭҭ 乎 ” 客亦知夫水与 月乎
∙
“其ҭҭ乎” “安ҭҭ哉” “ 何ҭҭ为” 等均是典型的反问句式ꎻ B.宽以 接物
∙
“为ҭҭ所ҭҭ” “ 受ҭҭ于ҭҭ” “ 见ҭҭ于ҭҭ” 等均是被动 间以 诗记所遭
∙
句式ꎻ还有“如ҭҭ何” “ 况ҭҭ乎” “ 何 ( 以) ҭҭ为” 等固定句 C.且 谓寇远猝难及
∙
式ꎮ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ꎮ 如: 犹且 从师而问焉
∙
①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人不知 D.或
∙处人骨肉间
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论语ኼ学而» ) 或 焉ꎬ或不焉
∙师
句子中的“不亦ҭҭ乎” 这一句式可用于准确理解句意并 ( 3)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ꎬ
断句ꎮ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②呜呼 / 其信然邪 / 其梦邪 / 其传之非其真邪? A.魏禧严于修身ꎬ注重品德修养ꎮ 他为人朴素好学ꎬ待人宽
( «祭十二郎文» ) 厚真诚ꎬ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ꎬ使其能安于立业ꎬ他
句子中的 “ 其 ҭҭ 邪 ” 这 一 句 式 可 用 于 准 确 理 解 句 意 并 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ꎬ有仁者之风ꎮ
断句ꎮ B.魏禧喜读史ꎬ善评史ꎬ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ꎬ即使事
当然ꎬ有时并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断句方法ꎬ应该多管齐 情错综复杂ꎬ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ꎮ 因此ꎬ他的文
下ꎬ综合运用ꎬ以便断得更准确ꎮ 章多颂扬忠孝节烈之士ꎬ文风也凌厉雄健ꎮ
( 2017 温州中学 3 月模拟ꎬ16—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ꎬ C.本文的第三段文字ꎬ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
回答问题ꎮ 法ꎬ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ꎬ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
魏禧ꎬ字冰叔ꎬ宁都人ꎮ 父兆凤ꎬ诸生ꎮ 明亡ꎬ号哭不食ꎬ翦 画得生动细致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ꎮ
发为头陀①ꎬ隐居翠微峰ꎮ 是冬ꎬ筮离之乾ꎬ遂名其堂为易堂ꎬ D.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交游各地ꎬ他所结交的都是明遗
旋卒ꎮ 民ꎮ 康熙年间ꎬ他被举荐为博学鸿儒ꎬ他以病拒辞ꎬ不肯仕
禧儿时嗜古ꎬ论史斩斩 清ꎬ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ꎮ
∙∙见识议ꎮ 年十一ꎬ补县学生ꎮ ∙兄际
瑞、弟礼ꎬ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ꎬ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 ( 4) (文言断句题)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ꎮ
灿等九人为易堂学ꎮ 皆躬耕自食ꎬ切劘②读书ꎮ 禧束身砥行ꎬ才 当 是 时 南 丰 谢 文 洊 讲 学 程 山 星 子 宋 之 盛 讲 学 髻
学尤高ꎮ 门前有池ꎬ颜其居曰勺庭ꎬ学者称勺庭先生ꎮ 性仁厚ꎬ 山 弟 子 著 录 者 皆 数 十 百 人 与 易 堂 相 应 和 易 堂 独
宽以 接物ꎬ不记人过ꎮ 与人以诚ꎬ虽见欺ꎬ怡如也ꎮ 然多奇气ꎬ论 以 古 人 实 学 为 归 而 风 气 之 振 由 禧 为 之 领 袖
∙
事每纵横排奡③ꎬ倒注不穷ꎮ 事会盘错ꎬ指画灼有经纬ꎮ ( 5) (文言句段翻译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ꎮ
思患豫防ꎬ见几于蚤ꎬ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ꎮ 流贼起ꎬ承 ①与人以诚ꎬ虽见欺ꎬ怡如也ꎮ
平久ꎬ人不知兵ꎬ且 谓寇远猝难及ꎮ 禧独忧之ꎬ移家山中ꎮ 山距 ②吾每遇难言事ꎬ 必积诚累时ꎬ 待其精神 与 相 贯 注ꎬ 夫 然
∙
城四十里ꎬ四面削起百余丈ꎮ 中径坼ꎬ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ꎮ 缘 后言ꎮ
坼凿磴道梯而登ꎬ因置闸为守望ꎮ 士友稍稍依之ꎮ 后数年ꎬ宁都 解析 ( 1)斩斩:锋芒毕露的样子ꎮ
被寇ꎬ翠微峰独完ꎮ ( 2) A.都是 “ 和”ꎬ连词ꎮ B. 表修饰ꎬ连词 / 用ꎬ介词ꎮ C.并且ꎬ连
喜读史ꎬ尤好«左氏传» 及苏洵文ꎮ 其为文凌厉雄杰ꎮ 遇忠 词 / 尚且ꎬ还ꎬ连词ꎮ D.或者ꎬ连词 / 有的人ꎬ代词ꎮ
孝节烈事ꎬ则益感激 ꎬ摹画淋漓ꎮ 年四十ꎬ乃出游ꎮ 于苏州交徐 ( 3) 因果关系不成立ꎮ
∙ ∙
枋、金俊明ꎬ杭州交汪沨ꎬ常熟交顾祖禹ꎬ常州交恽日初、杨瑀ꎬ皆 ( 4) 多读几遍原文ꎬ几遍读下来ꎬ就基本能把握这几句话的意思ꎬ
遗民也ꎮ 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 再结合上下文ꎬ知道说的那几个人在干什么事ꎬ就可以断句了ꎮ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171
( 5) ①注意“与” “ 怡如” 的翻译以及被动句式ꎮ ②注意“ 积诚累
时” “精神” “贯注”等的翻译ꎮ
( 2018 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ꎬ14—18) 阅读下面的
答案 ( 1)A ( 2)A ( 3) B
文言文ꎬ回答问题ꎮ
( 4) 当是时 / 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 / 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 / 弟子著
留侯论
录者皆数十百人 / 与易堂相应和 / 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 / 而风
苏 轼
气之振 / 由禧为之领袖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ꎬ必有过人之节ꎮ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ꎬ
( 5) ①用诚心结交别人ꎬ即使被欺骗ꎬ(魏禧)也是和悦的样子ꎮ
匹夫见辱ꎬ拔剑而起ꎬ挺身而斗ꎬ此不足为勇也ꎮ 天下有大勇者ꎬ
②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ꎬ一定积聚诚心持续一段时间ꎬ等
卒然临之而
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ꎬ这样之后再进言ꎮ ∙不惊ꎬ无故加之而不怒ꎮ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ꎬ而其志
甚远也ꎮ
[译文]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ꎬ其事甚怪ꎻ然亦安知其非秦之
魏禧ꎬ字冰叔ꎬ宁都人ꎮ 他的父亲魏兆凤ꎬ是明代的生员ꎮ
世有隐君子者ꎬ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ꎬ皆圣贤相与警
明朝灭亡后ꎬ痛哭不吃东西ꎬ减掉头发做了头陀ꎬ隐居在翠微峰ꎮ ∙
戒之义ꎬ而世不察ꎬ以为鬼物ꎬ亦已过矣ꎮ 且其意不在书ꎮ 当韩
这年冬天ꎬ用蓍草占卦ꎬ显示为离之乾卦ꎬ于是命名这个堂为易
之亡ꎬ秦之方盛也ꎬ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ꎬ其平居无罪夷灭者ꎬ
堂ꎬ不久之后去世了ꎮ
不可胜数ꎬ虽有贲、育ꎬ无所复施ꎮ 夫持法太急者ꎬ其锋不可犯ꎬ
魏禧从小就喜爱古文ꎬ谈论历史锋芒毕露且有 见 解ꎮ 十
而其末可乘ꎮ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ꎬ以匹夫之力ꎬ而逞于一击之
一岁时ꎬ补为县学的生员ꎮ 和兄长魏际瑞 、弟弟魏礼ꎬ以及南
间①ꎮ 当此之时ꎬ子房之不死者ꎬ其间不能容发ꎬ盖亦危矣ꎮ
昌彭士望 、林时益ꎬ同乡李腾蛟 、邱维屏 、彭任 、曾灿等九人成
千金之子ꎬ不死于盗贼ꎬ何者? 其身之可爱 ꎬ而盗贼之不足
为易堂学员ꎮ 他们 都 亲 自 耕 种ꎬ自 食 其 力ꎬ彼 此 在 学 业 上 切 ∙
以死也ꎮ 子房以盖世之才ꎬ不为伊尹、太公之谋ꎬ而特出于荆轲、
磋相正ꎮ 魏禧约束自 身ꎬ 砥 砺 品 行ꎬ 才 学 特 别 高ꎮ 门 前 有 一
聂政之计ꎬ以侥幸于不死ꎬ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ꎮ 是故
个池子ꎬ命名 他 的 居 室 为 勺 庭ꎬ 求 学 的 人 称 他 为 勺 庭 先 生ꎮ
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ꎬ彼其能有所忍也ꎬ然后可以就大事ꎬ故曰:
他性情仁厚ꎬ以宽厚的态度待人接物ꎬ不会记住别人的过错ꎮ
“孺子可教也ꎮ”
用诚心结交别人ꎬ即使被欺骗ꎬ ( 魏禧 ) 也是和悦的样子ꎮ 然
楚庄王伐郑ꎬ郑伯肉袒牵羊以 迎ꎮ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ꎬ必
∙
而他多有不平凡的志气ꎬ谈论事情每每雄健奔放ꎬ刚劲有力ꎬ
能信用其民矣ꎮ”遂舍之ꎮ 勾践之困于
∙会稽ꎬ而归臣妾于吴者ꎬ三
表达时如水倾倒 流 泻 而 出ꎬ没 有 穷 尽ꎮ 事 情 错 综 复 杂ꎬ他 规
年而不倦ꎮ 且夫有报人之志ꎬ而不能下人者ꎬ是匹夫之刚也ꎮ 夫
划鲜明ꎬ相当有条理ꎮ
老人者ꎬ以为子房才有馀ꎬ而忧其度量之不足ꎬ故深折其少年刚
魏禧想到忧患处就事先防备ꎬ在 很 早 的 时 候 就 预 见 其 先 锐之气ꎬ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ꎮ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
兆ꎬ预计而后应验 的 十 有 八 九ꎮ 四 处 流 窜 的 盗 贼 兴 起ꎬ但 是 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太平很久了ꎬ人们都不清楚战争ꎬ并且说流寇在远方ꎬ很难突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ᚷᚷᚷᚷᚷᚷᚷᚷꎮ
然到达宁都ꎮ 唯独魏禧为之忧虑ꎬ把家迁移到了山中ꎮ 山距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ꎬ而项籍之所以败者ꎬ在能忍与不能忍之
离宁都城四十里ꎬ四 面 陡 峭ꎬ离 地 面 一 百 多 丈ꎮ 中 间 的 路 裂 间而已矣ꎮ 项籍唯不能忍ꎬ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ꎻ高祖忍
开了ꎬ从山脚到山顶就像用斧子劈开的样子ꎮ 沿着裂开的壁 之ꎬ养其全锋而待其弊ꎬ此子房教之也ꎮ 当淮阴破齐ꎬ而欲自王 ꎬ
∙
缝开凿石级阶梯登山ꎬ顺着险要设置闸门作为守望之地ꎮ 那些 高祖发怒ꎬ见于词色ꎬ由此观之ꎬ犹有刚强不忍之气ꎬ非子房其谁
一起读书的朋友逐渐来依附他ꎮ 几年之后ꎬ宁都遭遇流寇ꎬ唯独 全之 ?
∙
翠微峰保全了ꎮ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ꎬ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ꎬ不称
∙
魏禧喜欢读史书ꎬ尤其喜爱« 左传» 以及苏洵的文章ꎮ 他写 其志气ꎮ 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文章雄健出众ꎬ遇到忠孝节烈的事情ꎬ就更加激动ꎬ( 将其事) 刻 (有删改)
画得淋漓尽致ꎮ 到了四十岁ꎬ才外出游学ꎮ 在苏州结交了徐枋、 [注] ①«史记ኡ留侯世家» :“秦皇帝东游ꎬ良与客狙击秦
金俊明ꎬ在杭州结交了汪沨ꎬ在常熟结交了顾祖禹ꎬ在常州结交 皇帝博浪沙中ꎬ误中副车ꎮ 秦皇帝大怒ꎬ大索天下ꎬ求贼甚急ꎬ为
了恽日初、杨瑀ꎬ这些人都是前朝遗民ꎮ 在当时ꎬ南丰的谢文洊 张良故也ꎮ 良乃更名姓ꎬ亡匿下邳ꎮ” ②腆:善ꎬ美好ꎮ
在程山讲学ꎬ星子的宋之盛在髻山讲学ꎬ载录的弟子都有几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人ꎬ与易堂相呼应ꎮ 唯独易堂把古人切实有用的学问作为趋向ꎬ A.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 见:显示
∙
而这股风气的兴起ꎬ是由魏禧作为领袖的ꎮ 僧人无可曾经到过 B.其身之可爱
∙ꎬ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爱:怜悯
山中ꎬ感叹说:“易堂有一股真气ꎬ天下再没有第二处了!” 朋友去 C.当淮阴破齐ꎬ而欲自王 王:称王
∙
D.不称 其志气 称:相称
世了ꎬ他的遗孤不能自谋生计ꎬ魏禧抚育教养他们并且让他们安
∙
2.下列各组句子中ꎬ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于本业ꎮ 大凡亲戚朋友有难以进说的话ꎬ或者处理别人骨肉离
A.卒然临之而 不惊
间的事情ꎬ魏禧从关键处入手ꎬ一句话就解决了他们的纷争ꎮ 有
∙
古者富贵而 名摩灭
的人感到惊讶ꎬ魏禧说:“我每次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ꎬ一定积聚
∙
B.郑伯肉袒牵羊以 迎
诚心持续一段时间ꎬ等到他的意志与我互相贯通时ꎬ这样之后再
∙
谨拜表以
进言ꎮ” ∙闻
C.勾践之困于 会稽
康熙十八年ꎬ皇帝下诏举荐他做博学鸿儒ꎬ魏禧用患病推 ∙
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
辞ꎮ 有司催着他动身ꎬ不得已ꎬ带着病到南昌就医ꎮ 巡抚( 派人) ∙
D.非子房其谁全之
把他抬来察看ꎬ魏禧蒙着被子躺在轿子上称自己病重ꎬ巡抚于是 ∙
公之
放他回去了ꎮ 两年之后魏禧去世ꎬ享年五十七岁ꎮ ∙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72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教师用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辱时也不愤怒ꎮ 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极大ꎬ志向非常高远ꎮ
A.在作者看来ꎬ老人授予张良兵书这事件ꎬ确实很古怪ꎬ但是 张良从桥上老人那里接受兵书这件事ꎬ确实很古怪ꎮ 但是ꎬ
圯上老人并非别人所说的鬼物ꎬ而可能是秦代有远见卓识 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ꎬ出来考验张良呢? 看
的隐士ꎮ 那老人暗中显露自己用意的方式ꎬ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
B.张良面对老人的傲慢无礼时ꎬ能忍耐礼待ꎬ说明他还是可以 意义ꎮ 一般人不明白ꎬ把那老人当作神仙ꎬ也太荒谬了ꎮ 再说ꎬ
成就大事的ꎬ所以老人认为他“孺子可教也”ꎮ 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 ( 而在于使张良能
C.作者引证史实层层递进ꎬ抓住留侯能够忍这一主线ꎬ阐明张 有所忍ꎬ以就大事)ꎮ 在韩国被灭之时ꎬ秦国正很强盛ꎬ秦王嬴政
良能忍的结果是高祖成就帝王大业ꎮ 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ꎬ那种平时没有罪而被抓去杀头灭
D.作者引用郑伯肉袒迎楚、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 族的人ꎬ数也数不清ꎮ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ꎬ也没有再
典型ꎬ是为了赞扬他们能忍的品质ꎮ 施展本领的机会了ꎮ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ꎬ他的刀锋是不
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ꎮ 好硬碰的ꎬ待他的力量衰微到极点时才有机可乘ꎮ 张良压不住
何 则 非 有 平 生 之 素 卒 然 相 遇 于 草 野 之 间 而 命 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ꎬ以他个人的力量ꎬ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
以 仆 妾 之 役 油 然 而 不 怪 者 此 固 秦 皇 帝 之 所 不 能 惊 的痛快ꎮ 在那时ꎬ他没有被捕被杀ꎬ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
而 项 籍 之 所 不 能 怒 也 下ꎬ也太危险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ꎮ 富贵人家的子弟ꎬ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ꎬ为什么呢? 因为
( 1) 当韩之亡ꎬ秦之方盛也ꎬ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ꎮ 自己的生命应该珍惜ꎬ自己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ꎮ 张良有超
( 2) 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ꎮ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ꎮ 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ꎬ不去做伊尹、吕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ꎬ反
1. 答案 B 爱:爱惜ꎬ珍惜ꎮ 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ꎬ侥幸没有死掉ꎬ这必定是桥上老
2. 答案 A A.都是连词ꎬ表转折ꎮ B.连词ꎬ表修饰ꎻ连词ꎬ表 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ꎮ 所以那老人故意用傲慢无礼的言
目的ꎮ C.介词ꎬ在ꎻ介词ꎬ到ꎮ D.代词ꎬ他ꎻ助词ꎬ用于主谓之间ꎬ 行来深深羞辱他ꎬ张良如果能忍受得住ꎬ方才能够成就大功业ꎬ
取消句子独立性ꎮ 所以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ꎮ”
3. 答案 D “是为了赞扬他们能忍的品质” 错误ꎬ作者引用这 楚庄王攻打郑国ꎬ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ꎬ牵了羊来迎
些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是为了论证“忍”的重要性ꎮ 接ꎮ 楚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ꎬ委屈自己ꎬ一定能得到自己
4. 答案 何则 / 非有平生之素 /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 而命以仆 百姓的信任和效力ꎮ”就放弃进攻郑国ꎮ 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
妾之役 / 油然而不怪者 /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 而项籍之所 境ꎬ他到吴国去做奴仆ꎬ好几年都不懈怠ꎮ 再说ꎬ有向人报仇的
不能怒也 心愿ꎬ却不能做人下人的ꎬ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ꎮ 那老人ꎬ认为
解析 首先了解这几句话的大意ꎬ根据事件来断句ꎬ可以断 张良才智有余ꎬ但担心他的度量不够ꎬ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的
开“非有平生之素 /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 而命以仆妾之役” 三 刚强锐利的脾气ꎬ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而去成就远大的谋略ꎮ
件事ꎮ “何则”表示提问ꎬ单独断开ꎮ 根据虚词“ 者” “ 而” “ 也” 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交情ꎬ突然在郊野
和判断句ꎬ断开“油然而不怪者 /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 而项 之间相遇ꎬ老人却让张良做奴仆的低贱之事ꎬ张良很自然而不觉
籍之所不能怒也”ꎮ 得怪异ꎬ这样秦始皇自然不能惊惧他ꎬ项羽自然不能激怒他ꎮ
5. 答案 ( 1) 在韩国被灭之时ꎬ秦国正很强盛ꎬ秦王嬴政用刀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ꎬ项羽之所以失败ꎬ原因就在于一个
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ꎮ 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ꎮ 项羽不能忍耐ꎬ因此战争中是百战
( 2) 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ꎮ 所以那老 百胜ꎬ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
人故意用傲慢无礼的言行来深深羞辱他ꎮ 力)ꎮ 汉高祖能忍耐ꎬ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ꎬ等待对方
解析 ( 1)关键点:方ꎬ正ꎻ以ꎬ用ꎻ鼎镬ꎬ油锅ꎮ 疲敝ꎮ 这是张良教他的ꎮ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
( 2) 关键点:倨傲鲜腆ꎬ用傲慢无礼的言行ꎻ折ꎬ折辱ꎬ羞辱ꎮ 时ꎬ汉高祖发怒了ꎬ愤怒在言语、神态上显露了出来ꎮ 从这里可
[译文] 以看出ꎬ汉高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情绪ꎬ不是张良ꎬ谁能成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ꎬ一定具有胜人的气节ꎮ 人的 全他?
情感都有无法忍受的东西ꎮ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ꎬ一定会拔剑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ꎬ谁料到他
而起ꎬ挺身上前搏斗ꎬ这不足够被称为勇敢ꎮ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 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ꎬ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称ꎮ 但是我认
气概的人ꎬ遇到突发的情形时毫不惊慌ꎬ受到别人无缘无故的侮 为ꎬ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portal.php?mod=view&aid=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