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突破四 赏析艺术技巧
——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赏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讲故事,就必然要叙事,自然就有叙事艺术。从这个角度讲,小说就是叙事的艺术。现代小说学研究,包括高考命题对此非常重视。叙事的艺术技巧包括叙事线索、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及人称等,可以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一“理解必备知识”部分。这里要探讨的是如何把这些叙事技巧运用到阅读中去,更好地服务于答题。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所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1.参照下面知识,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叙述视角富有变化。
文章一开始采用内视角的方式,即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而且叙述的是与“我”相隔50多年的赵一曼的故事,故带有跨时空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只能依靠现有历史文字资料进行揣摩悬想。而叙述赵一曼在医院中策反的故事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式。在探访烈士陵园时又回到了内视角的方式。结尾写赵一曼的遗书,则采用了外视角的方式。
使用内视角,便于增加叙事的真实性,增加感情的强烈性与意识的活动性。使用全知视角,可以突破内视角的限制,客观、全方位地叙述赵一曼的故事。使用外视角,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显示出作者更加深沉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多种视角交替运用,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又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赵一曼集英雄、文人、智者、母亲于一身的形象。
叙事视角即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三种。
全知视角,也称零聚焦,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内视角,也称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能”者那样,提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解说。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这种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它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的“不知性”又带来另外两个优点:一是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二是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2.文章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插叙在文中有两处:
第一处:在叙述赵一曼被关在医院单独房间时插入了日本警察对她的审讯情况。第二处:在叙述赵一曼从医院逃走时插入了她成功策反看守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一事。两处插叙,充分表现了赵一曼的英勇不屈,以及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智慧,舒缓了文章的情节进程,使叙事跌宕起伏。
补叙是指结尾补叙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这段补叙,有力地表现了赵一曼浓浓的母爱和舍己抗日的民族大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小说常用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补叙一般放在文末,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等作补充介绍。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表现人物,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无论是分析插叙还是补叙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所插所补的内容进行,不可笼统、空泛作答。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4.小说是如何叙述赵一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我”探讨赵一曼的事迹为线索,便于把历史与现实组织在一起,叙事多而不乱。
②采用第一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便于叙事。(或“采用内视角、全知视角、外视角等多种叙述方式,具体地表现了赵一曼的形象”)
③叙事时将历史与现实穿插,既可以拉开时空距离,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又可以表现赵一曼在当下的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④在将历史与现实穿插时,间用顺叙、插叙和补叙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小说内容,使行文跌宕起伏,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对叙事特点的考查,是小说艺术技巧赏析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点:一是能够看出叙事的具体特点,二是能够说出其表达效果。
针对第一点,主要是多角度思考:
①叙事线索或中心是什么,尤其是线索。线索中的双线,是首先必须思考的。
②叙事视角或人称是什么。是单一视角(或人称)还是综合视角(或人称)。
③叙事方式是什么。是顺叙还是倒叙、插叙。
④叙事详略是什么。哪处详写哪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⑤其他叙事特点(技巧)。如时空交错、对比、抑扬、对话或意识流等。
针对第二点,要兼顾自身和文本。
叙事艺术赏析题,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时,一要紧扣自身的效果。它不像其他技巧,说效果与自身关系不大,它是紧紧相连的。所以,必须掌握每种叙事技巧自身的表达效果。二要紧扣文本分析效果。要有关联意识和综合意识,从情节、人物、主题、环境、读者等多方面考虑。
小说中的描写从对象看分为环境描写(主要是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是赏析的重点。
一、环境描写艺术
环境描写艺术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两方面。
1.社会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1)点面结合。“面”指整体;“点”指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较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即社会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2)对比映衬。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
(3)简笔勾勒或精笔细描。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相关内容。
2.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艺术
看描写的景物
从形、声、色等角度体察山、水、树、日月风光等自然景物
看景物的特征
抓住概括景物特点的形容词、限制语等,有些需要自己概括
看描写景物的技巧
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如有典型性的景物,注意声、色等
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如由高到低
写景有方法
两相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细节描写、白描和工笔,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
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看景物描写的位置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等
中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或性格,从侧面塑造人物形象等
结尾:照应开头,暗示结尾,深化主旨等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选自阿城《溜索》)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二、人物描写艺术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地展现出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两种。(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三)人物描写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边练边悟2 请分析侧面描写对塑造赵一曼女士的作用。(原文《赵一曼女士》见前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通过其他人物来表现赵一曼女士。
①通过审讯官大野泰治的审讯及其报告,写出了赵一曼女士所受的酷刑,从而表现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英勇不屈。
②通过看守董宪勋与护士韩勇义营救赵一曼的英勇行为,表现了赵一曼女士的聪慧细心、善于表达的能力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③通过“我”的探寻及老人的语言,表现了后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
(2)小说通过对丁香花的描写,表现了赵一曼女士即使在受刑养伤期间也充满了对生命和美的热爱以及浓浓的文人气质。
(3)小说通过赵一曼女士的遗物——遗书,表现了赵一曼女士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与牵挂,以及为民族大义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怀。
三、细节描写艺术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情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放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根据这个定义,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二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是细致描写就是细节描写,其实不然,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能称得上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语言细节和心理细节等。当动作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时,也叫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主要用于人物描写,也可用于环境描写,它是小说最重要的描写艺术之一。
赏析细节描写艺术,主要是赏析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其作用十分巨大,表现在:
(1)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展示人物性格。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精神风貌。
(3)凸显环境特征。文章中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往往要借助典型环境的描写,因此文章对一景一物的细致描写,不仅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凸显环境特征。
(4)表达真挚情感。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因为其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5)深化作品主题。好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其实,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
(1)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人物的心理。
(3)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人物外貌、服饰方面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特征、身份等。
(5)环境中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鲁迅是位细节描写大师。他在《祝福》中对祥林嫂集中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在这三次描写中,鲁迅都对其眼睛进行了极其精细、精彩的刻画,试分析这三次眼睛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第一处: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第二处: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三处是按祥林嫂生平排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早(第一处)写祥林嫂“顺着眼”,写出了她初到鲁家的怯生,性格的温顺与善良。
再者(第二处)写祥林嫂“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表明祥林嫂依然那么温顺、善良,但经过丧夫丧子的重大打击,已极度悲哀,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最后(第三处)写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表明祥林嫂在被鲁家赶出后沦落为乞丐,已经完全绝望、麻木,仅仅是个“活物”罢了。
(2)三次眼睛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每况愈下;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四、场景描写艺术
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象征。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作“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有删改)
注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酒婆》。《俗世奇人》共收录了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简陋,嘈杂。
(2)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另一种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等;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时代色彩和语体色彩。
这里重点谈谈如何赏析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即作品的语言风格。可从两个角度赏析:
(1)从语言运用的特点判定赏析。主要是看词语的选用特点(如口语与书面语等)、句式特点(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等)、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2)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主要是看语言幽默风趣、含蓄蕴藉、自然质朴等。判断语言风格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直觉判断其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再分析风格的形成因素、手法;二是根据其形成因素、手法去判断其风格特点。风格与其形成因素、手法对应如下: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方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方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平实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方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方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另外,赏析小说的语言风格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天天读”“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声电影(节选)
老 舍
(前情概述:二姐打牌赢了钱,于是请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看没有见过的有声电影。原打算十二点动身,在经过繁琐的准备后,他们终于在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有删改)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③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④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⑤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本题题干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文章语言幽默这一特色。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使语言幽默的手法,如双关、反语、夸张、寓庄于谐、对比等。根据这些手法,从文中找到对应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
艺术技巧赏析题的答题关键
艺术技巧赏析题主要有局部艺术赏析题与整体艺术赏析题两种题型。前者是重点。
局部艺术赏析题针对的是文中一两处画线句子。答题关键有三:
(1)定点精读。要对画线句子作精细阅读。
①找出描写、叙述的对象,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还是兼而有之。
②抓住关键词、核心句子,把握描述对象的特点,进而确定赏析的重点。
③延展阅读,延展到画线句子的上下文。因为有些关键内容不在画线文字中,而在它的上下文中;有些手法需借助上下文才能判断出来。
(2)找准、找全角度。赏析画线句子多是多角度进行的。一般而言,首先是描写角度,在确定其描写对象后进一步判断,是景物描写的,就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去判断其技巧;是人物描写的,则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去判断其具体写人手法。其次是修辞方法。再次是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和语言特点。
(3)综合阐释表达效果。一般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角度阐释表达效果。另外,还有两个角度: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体艺术赏析题针对的是小说全文,如问: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题关键有二:
(1)做好整体性阅读。①着眼全文,整体性阅读。因为叙事是全文性的,不可能是局部阅读。②理清叙事层次和段落。看看叙事可分为几个阶段及层次起止。③抓住标志。抓住有助于把握叙事艺术的特征词语,如表时间的词语,插入、过渡性词语等。有了这样的阅读,才能为答题做铺垫。
(2)掌握好赏析角度。其角度主要有:①叙事艺术(包括情节安排),如叙述的方式与人称、线索,情节安排的技巧,段落安排的特点;②写人技巧,最主要的写人技巧如对比、抑扬、对话、细节等;③表现手法,如散文中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都可能在小说中使用;④语言风格。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贤人图
聂鑫森
城里有两个画画的先生,一个是陆小知,一个是覃怡斋。
陆先生和覃先生住在同一条街上,一个住街头,一个住街尾。
陆小知,字文无,生得十分魁梧,脸上一圈连鬓胡须,很黑,很硬挺。他是河北沧州府人。他名小知,字文无,人以为字是名的阐释,既“小知”,当然也就“文无”了。只有覃先生懂得此中奥妙,文无其实是中药当归的别称,表示对乡土的眷恋。陆先生无妻室无儿女,与他日夜厮守的是画室壁上悬挂着的一柄古剑,抽出鞘来寒光逼人。他画山水,也画花卉、鳞介,但花卉中,他不画梅花、蝴蝶兰;水中鳞介类,他不画螃蟹。这几样东西是覃先生爱画的,陆先生自谓不如,所以藏拙。他画的牡丹与水仙,别有风韵。他的桃也画得好,鲜嫩得让你嘴馋。这画要的人很多。贺寿的,结婚的,都悦目于这一派喜气,也肯给价钱。有了钱,他就去喝酒。街中段有家小酒楼叫“一街春”,跑堂的一见他来,就迎上前,唱一个喏:“陆先生——雅座!”不需吩咐,就会摆上酒与菜,然后去请覃先生。
覃先生拖着一家子,一妻四儿女,粗茶淡饭维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哪有钱上馆子。但陆先生喜欢做他的东,觉得和他聊天是一大乐趣。覃先生肯读书,虽穷而不俗,时有高论,很使陆先生钦服。覃先生的题画词句也多有妙趣,有一回画一仕女图,臂外露,娴静动人,题句为:夜凉如水,问玉臂寒否?陆先生知是从杜诗中点化而来,很佩服他的才思。
覃先生名怡斋,字少疾。他善画梅花、蝴蝶兰,螃蟹也画得别有情味,活生生的。
覃先生和陆先生同行,又住一条街,但彼此很敬重,从不生忌。有人要画梅花、蝴蝶兰、墨蟹,陆先生说:“画这些玩意儿,覃先生有好手笔,请找他。”有人要画桃,画牡丹、水仙,覃先生说:“我不及陆先生,他有高招儿,我领你去。”
本城有个无赖叫“二花子”的,前些日子找覃先生要了张墨蟹,忽将退回来,说是没画好,要求索回二十块大洋,其实买时只付了一块大洋。陆先生一听,回家取了剑,一路疾步到了覃家,威威武武地坐在画室里。那张退回的墨蟹图悬挂在壁间。
“二花子”进来,径直窜进画室,头一昂:“覃先生,备好钱了?”
陆先生蓦地站起:“早备好了,龟孙子!”
“二花子”一看,不是覃先生,是陆先生。
陆先生说:“你说这画不好,哪一笔不好?你指给我看。”
说完拔剑出鞘,但见寒光满室,冷气森森。“二花子”打了个愣噤。
陆先生用剑往画上划去,剑尖在纸上游动,却不触墙壁。宣纸条条落下,大小均等。“二花子”一张脸顿时吓白,惶恐间,陆先生一掉剑锋,直取“二花子”胸前,往下一划,一件黑绸褂脆然裂开,却不伤皮肉。
这功夫了不得!
“老子是河北沧州人氏,你可知沧州向来武风盛烈?没两下子,我能在这站地面?滚!”
“二花子”仓皇地逃了。覃先生很感谢陆先生。
日子一天天打飞脚过去。陆先生大约是因为喝酒太没节制,身体渐渐地坏了下来,三天两天会咳出一大碗瘀血,但他依旧不禁酒。
覃先生踱过来看望陆先生。陆先生见他来了,很高兴,让他进画室,喝过茶就要抻纸、调色,运笔作画。说是要请少疾指正。平素,陆先生画画从不让人看,再好的朋友也不破例。陆先生画桃,先提笔用清水浸透,再在红色碟内蘸少许红色,然后在红白碟里反复使所蘸红色与笔中的清水混合成淡红色;又将笔回到红色碟内蘸红色,所蘸红色部分约到笔毫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淡红画桃实,深红画桃尖。一笔点去,再按倒笔毫,原地一旋,画出圆硕的桃实,笔没有离开纸,一笔画成一个桃子,鲜色可人。接着画牡丹、水仙。“你儿女多,往后得用钱。”陆先生说。覃先生差点流出泪来。
陆先生终于一病不起了。每顿饭覃先生都让妻子做好,自己亲自送去。
不久,陆先生故去了。覃先生一手张罗了后事,借了一笔钱,雇请了几个人,亲自扶柩去沧州安葬。陆先生平生所念的是“当归”,覃先生再穷也要把他送回去。
覃先生得到陆先生的笔法,私下里练了些日子,笔法酷似,可以乱真。买的人也多,名气渐扬。家境富足了。他也时常到“一街春”去,跑堂的迎上前,唱一个喏:“覃先生——雅座!”
覃先生说:“搁两副杯、筷。”
“还有客人?可要催请?”
“没有。”心里却说:还有陆先生。
1.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即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好处:
①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有利于对陆先生、覃先生两个人进行全方位的描摹刻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题表达有力。
②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都在叙述者的主宰之下、调度之中。例如:其一,陆先生爱喝酒,却接济覃先生全家,也因为喝酒才导致生病;其二,陆先生单身,练过剑,对于“二花子”的挑衅敢于挺身而出。总之,作者的安排环环相扣,都在作者的掌控之中。
2.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试概括连缀这些事件的叙述顺序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陆先生和覃先生画画的擅长之处、陆先生威震“二花子”替覃先生解围、陆先生因爱喝酒生病后受到覃先生一家人照顾、陆先生传授擅长笔法给覃先生、覃先生安葬陆先生并怀念老友等事件。
(2)这些事件,作者采用顺序的记叙手法,其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楚。
3.这篇小说对比技巧运用娴熟,试以“画画”为例,分析其在对比手法上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画画方面,小说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两个艺术人物的长处,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①两位先生虽都擅长画山水、花卉、鳞介,但陆先生擅长画牡丹、水仙、桃等,而覃先生擅长画梅花、蝴蝶兰、螃蟹等。
②两位先生都互相承认对方画画的长处并且公开承认:有人要画梅花、蝴蝶兰、墨蟹,陆先生会让人去找覃先生;有人要画桃,画牡丹、水仙,覃先生会领人去找陆先生。
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陆先生的画桃技艺高超。
②语言生动活泼,特别是画桃的过程及随后的介绍,文字简约,富有动态和色彩感。
③句式灵活,说明的文字多用长句,叙述的文字多用短句,长短句结合,富于表现力。
④善于用词,运用时间词“先”“再”“然后”“又”等,体现出很强的层次顺序。
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侧重动作描写,“听”“回”“取”“到”“坐”,表现出陆先生行动的迅速。
②“取了剑”“威威武武”表现出陆先生的嫉恶如仇,勇于为朋友伸张正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道。(选自《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
6.这篇小说的叙事角度前后有什么不一致?请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面是全知视角(上帝俯瞰),后两段是有限视角(凡人眼光)。
(2)视角的转换使得故事既有魔幻性又有现实性。
7.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胡安见到绳索时既恐惧又好奇的心理,并终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付诸行动的情形。(意思对即可)
8.文中插入了“三颗菜豆”的童话以及胡安平时在学校的表现,这些插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魔幻性。
②舒缓了文章的情节进程,使小说跌宕起伏。
③突出了胡安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性。
④将成人对想象力的态度与孩童进行对比,凸显主题。
备讲题目
9.这篇小说体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风格,请列举文中各有哪些“魔幻”与“现实”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魔幻的内容:一条从天而降的绳索;绳索落下将胡安埋在里面;绳索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湖泊。
(2)现实的内容:发现绳索后,胡安内心的反应;成年人对胡安的态度;胡安爬绳子的细节;多年后形成的那个湖的环境。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ext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