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诗歌内容情感1

标签: 暂无标签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从近些年的高考卷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主要体现在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方面。
1.提炼情感主旨
诗歌的题材往往决定着诗歌的思想内容,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鉴赏古代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就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诗歌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题材对诗歌情感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1)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是高考命题选取较多的一类诗歌,它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伤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充满豪情壮志,慷慨激昂。
[答题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解此题,可先参看标题和注释,梳理词作的内容,最后依题作答。题干要求概括出“丰富”的情感,这就说明不止一处。“记得”“如今”句说明重逢,“薄宦”说明仕途不顺,注释告诉读者有送别之情。考生可扣住重逢之喜、仕途之悲、离别之愁三个方面的情感来作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通常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难、宦游之艰。阅读这类诗歌要大体了解诗人的经历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歌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古代诗歌阅读《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9题:
“诗的尾联(‘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使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抨击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答题示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①北,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题: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解此题,重在理解诗句内容。“大漠风尘日色昏”写景,烘托出紧张的局势;“红旗半卷出辕门”写军队的气势;“前军夜战洮河北”写战事的艰苦;“已报生擒吐谷浑”却笔锋一转,写前军已大获全胜,连敌军首领也被生擒。根据诗句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以轻快跳脱之笔,使全诗富有戏剧性。
参考答案: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首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4)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答题示例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此题,要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情感”“志向”。情感,是指诗人的心绪与思想;志向,是指诗人相对恒定、努力追寻的理想与愿望。作答时可浓缩描写之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再抓住尾联的议论之语,体味其“志向”。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用“夕晖”准确些——编者)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5)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已逝,而那潇洒儒雅、运筹帷幄的周郎,更激起词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作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答题示例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元①怀古(其一) 李山甫②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现在南京。②〔李山甫〕唐朝诗人,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题: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此题,先要理解诗句意思。前四句总结南朝兴亡的教训;颈联通过尧行德无敌与秦守固难持对比,进一步警示统治者重视“德系盛衰”的历史规律。尾联以问答作结,用景物描写结尾,通过秋天雨后青苔烟草笼罩的古城,渲染出萧瑟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金陵昔盛今衰的感慨。明确了这些,也就能准确答出其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变迁之感。繁华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潇潇秋雨中静默,令人感慨万千。尾联上半句警醒发问,破空而入,下半句以景作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于史实(或借古抒怀),借对史实的铺叙、议论,在对比中寄托自己兴亡之感。
(6)即景感怀诗
即景感怀诗,指的是作者因所见景物而引起某种感触的一类诗歌。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为“景”的触动而生发。这类诗作题材广泛,山水田园诗、送别抒怀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都可能是即景感怀之作。还有一些诗歌,它们也是诗人面对眼前之景而生发感慨之作,归入即景感怀诗。
[答题示例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琅 琊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题: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歌。解此题,要细读诗文,把握本诗的意象和意境,从而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意境,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诗后的注解既能从某个角度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也能对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干扰作用。我们要透彻地理解文本,不能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要透过注释中的写作背景,看出相较于钩心斗角的仕途给作者带来的厌恶之感,作者在琅琊溪忘却仕途烦恼,醉心山水,表达的是一种闲适之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7)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作者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等,如果即事感怀,也是“即事感怀诗”。一般就把那些无法归入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怀乡诗等几类的抒怀诗,归入此类。
[答题示例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外弟卢纶见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题: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首即事感怀的诗歌。体味诗歌表达的情感要从题目、形象描述、抒情句、诗后的注释等方面综合去看。本诗题目中有“喜”“见”二字,可见见到外弟卢纶是件高兴的事。再看诗中描述自己的境况——“四无邻”“旧业贫”“白头人”,而外弟(君)却“相见频”(时常来看我),从而又引出一个“愧”字,这就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外弟来看自己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因为自己境况不好,对常来看自己的外弟又有些愧疚。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感情。
(8)咏物抒怀诗
咏物抒怀在中国诗歌中具有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在古代诗歌中,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作者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诗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绘物象,绘形绘声绘色,以求精确逼真或传神;一类托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题发挥,由此及彼。
[答题示例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尾联(“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借野菊以言志。要理解作者的志趣,对尾联的理解至关重要。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媚求赏识。言外之意是野菊无须向人寻觅,自有像陶渊明那样的高洁品格。这种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