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一)

标签: 暂无标签
限时规范训练(一)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
建议用时38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解析:选D。A项,前后分句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解析:选B。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图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图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解析:选C。“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强调“美”。“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4.下面的一封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张先生:
①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中国品牌节将于2018年5月在我市举行。②在此期间,组委会将开展“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③这是中国品牌节最为重要的品牌调研推介活动。④活动坚持“参选自愿、评选公正”为原则。⑤评选标准涉及行业影响力等企业品牌的核心元素。⑥活动旨在表彰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所作出的成绩为目的。
⑦鉴于您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领域中有一些影响力,⑧现诚邀您担任“品牌中国总评榜”的评委。⑨请您务必参加。
⑩特此函请!
中国品牌节组委会
2018年3月1日
答:                                    
                                    
                                    
                                    
答案:(1)②“‘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改为“‘品牌中国总评榜’评选活动”;(2)④句“为”改为“的”,或改为“以……为”;(3)⑥句删除“为目的”;(4)⑦句“有一些影响力”改为“的卓越贡献”;(5)⑨句“请您务必参加”改为“届时敬请光临”。
5.下面是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类型和认定部门示意图,请对这个示意图作简要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答:                                    
                                    
答案:创新创业学分由创新学分、创业学分、素质学分和技能学分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创新学分由团委和教务处共同认定,其他三个部分分别由学生处、团委、继续教育与培训处认定。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人类文明犹如百花园,只有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百花园才会最美。每个民族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好、形成特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必定能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发展方式与文明形态。
(摘编自《人民日报》)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以及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都属于民族文化。
B.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都是被强制消灭、被外来文明置换的文明。
C.多元文化时代提倡延续中华文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观点有合理之处,但本质上是错误的。
D.由于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的,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合理性。
解析:选A。B项,中国的契丹文明属于自行衰落的文明。C项“这种观点有合理之处”理解不当,从原文“似是而非”来看,是完全不正确。D项强加因果。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指出本文的论述对象——文化,并且从浅层和深层两方面指出了民族文化的标志。
B.文章的论点是“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后文的论述和假设都是围绕这一论点展开的。
C.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思路,重点在于分析问题部分。
D.文章论述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式,“契丹灭亡”是举例论证。
解析:选D。D项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对比论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民族内部政权兴替了,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朝代的更迭就只是“亡国”。
B.如果契丹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存文化,保留民族认同的核心,就不会消亡。
C.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更加频繁,但每个民族仍然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D.“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强调每个国家都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形态。
解析:选B。B项“就不会消亡”这一判断从原文中推不出来,消亡的原因并不能当作不会消亡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浣溪沙·新年夜坐
[清]万树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老鼠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D.“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解析:选D。D项,“可堪”用于问句句首,即是“哪堪”“怎堪”(怎么受得了)之意。
10.“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用“/”给词句断句。三个“夜”与三个“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
答:                                    
                                    
解析:断句可结合题目和对句子的理解来推断,如题目中“新年”“夜坐”。叠词的妙用,在内容上表达了诗人自己长期异乡飘零、年华老去的悲凉和伤感。形象性上,使人物哽咽的特征更加形象。
答案: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②“夜”与“年”重叠,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