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三 必练审题与答题
专题微语 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
一、必练审题
(一)明确审题步骤和要求
1.审题具体步骤
(1)小声读,读要慢
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2.审出六项要求
(1)字数要求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
在语文考试中,简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者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模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多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混淆。
(5)手段要求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二)准确理解题干常出现的关键词语的含义
1.“结合”(某句、某联、某片、画线句子、上下文、段落、全文、相关情节、有关材料、有关描写……)
解释:“结合”是题干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是命题者极其用心的提示,告诉我们此题的答案在哪里,回答时必须结合哪里。千万不能当成司空见惯的词语而视而不见,更不能因此偷懒。让你结合到哪,你就必须读到哪,答案一定结合到哪。如“结合(诗)某联”,答案就在两句中,可能在上句,也可能在下句,也可能两句都有;“结合上阕”,答案就在上阕的每个句子中,很可能一句一个要点。又如“结合画线句”,就要用画线句子中的字、词回答;“结合某段”,就要摘取段中语句回答,“结合有关情节”,一般出现在小说中,必须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所有情节。
记住:语文的答题差距、得分差距多在是否回答“结合”二字上!
2.作用
解释:“作用”,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作用”也是高考命题中经常用来提问的话语。一般命题的本意往往指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限定对什么产生影响,都是指“在文中的作用”。
此类试题的要点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侧重于内容,一是侧重于形式。内容上,一方面指在具体语境中作者所要表情达意的要点,另一方面指整个文本要表达的内容要点;形式上,一方面指语言表达所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指在结构或行文思路上所产生的影响。
总之,审题时要弄清两点:一是作用的“主体”(段落或句子、表达技巧),一是作用的“客体”(内容和形式)。
诗歌鉴赏中的“作用”题,往往是考查局部在整体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上赏析其表达上的效果。
分析段落的作用,要明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并要结合具体内容。
标题作用既要分析其固有的作用,又要结合词句的表达和文本的主题进行阐发。
3.好处
解释:高考命题所问的“作用”一定特指正面的作用,那么这个“作用”往往就成了“好处”的代名词。“作用”和“好处”,往往在高考命题中相伴而生。
“好处”侧重于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尤其常出现在要求鉴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象内涵及艺术魅力的题目中。
思考“好在哪里”,要先明确“哪里”,即从层面与角度进行清楚的定位。准确定位问题,也就能够明确相应的文本内容,提炼出准确的答案。不要堆砌教条式的术语和僵化的模式来敷衍作答。
4.用意
解释:“用意”,是企图、意图的意思。高考试题中经常考问“作者的用意”“有什么意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探究作者的居心,剖析作者的意图。
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观点、见解等;二是形式方面,即作者为了内容的表达需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技巧,以求获得什么样的效果等。
此类试题大体都是针对作者迂曲含蓄表达的“用意”。解题和组织答案时,往往需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诗歌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于描写意象、塑造人物、引用典故的意图,常从结构和内容(主旨)上思考。
散文中的“用意”,高考往往侧重考查作者运用描写、抒情、手法的艺术效果或作用。
小说中的“用意”,常常侧重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尤其是创作意图。
5.赏析
解释:赏析,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题目要求,也叫“鉴赏”,尤其在诗歌阅读题目中。赏析,顾名思义,包含欣赏与分析两个方面。欣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因此,所谓赏析,是欣赏并分析,即欣赏其艺术技巧,分析其表达效果。
6.效果
解释:效果,《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类似于“作用”,是“因果思维”的体现。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考查鉴赏评价能力的时候。高考命题多指向具体的语言、语言技巧(修辞)或描写、抒情、议论时的表达手法。要求能够说明作者语言运用或写法上的技巧,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常和“赏析”结合起来进行设问考查。
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分辨出“因”与“果”,用联系、全面、辩证的思维进行探究。
7.分析
解释:“分析”,可以说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提问方式。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与“综合”相对)。分析,是在掌握准确信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是有针对性的,是具体的。分析,是一切深入阅读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能力之一。
近几年高考中“简要分析”的出现频率最高。命题者意为分析要具体,更要简明扼要,既要筛选信息,又要凝练概括。一体两面,是思维流程的完整考查。分析,主要针对文本而来,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具体章节、具体词句等。
8.哪些
解释:“哪些”主要是针对答题数量而言,既然是“些”,则答题要点至少有两个。如果分值高,则答题要点相应增加。它与只答一个的“哪种”相对。
借助真题 练练审题
请按照上面的审题步骤、要求,注意题干关键词语。认真审题,审出具体要求及暗示信息。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2018·全国Ⅰ,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Ⅱ,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Ⅰ,11)“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Ⅱ,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Ⅱ,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018·全国Ⅰ,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Ⅱ,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Ⅱ,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Ⅲ,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1.(2018·全国Ⅰ,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Ⅱ,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Ⅲ,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Ⅰ,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Ⅱ,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全国Ⅲ,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二、必练答题
(一)总体要求
1.要点要联系文本
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原文,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较。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是否一致。
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如古代诗歌鉴赏,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6分题应是三个大点。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3.专业术语很重要
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回答,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如主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用语等。
4.答案内容要具体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5.语言要简洁通顺,切忌啰唆无要领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答案前后重复,且语病较多,要点不全。这样,虽然写了不少,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病句的意识,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具体规范
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又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地提取、剪辑、重组,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2.合理组织答案
(1)加上序号。因为答案包含几个要点,加上序号就既有助于自己掌控,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1~2个字格,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获得良好印象。
(2)排好顺序。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难以定夺的情况,要注意排序,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题意的部分先行写上。
(3)分行回答。如果题干要求中包括两个以上需要回答的要点,应采用分行作答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隔开,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能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
(4)不出题框。高考都是网上阅卷,考卷都要扫描,再划块批阅,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
(5)控制字数(篇幅)。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行)内空白处,不仅容易让人反感,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老师漏判得分要点。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更要注意严格遵照(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还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苟简(过于简略),因为这样会让人怀疑你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
(三)必用的答题方法
1.“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做题时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得出答案。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文本主题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在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2.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①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②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③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如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
④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干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⑤因分赋点。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 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再在“面”后列出要点。
4.“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5.“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
借助真题 练练答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试着写出或抄出真题答案,体会答题的规范性。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
阿 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1.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有删改)
2.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
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
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6.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7.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