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高中语文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训练卷(二)

标签: 暂无标签
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训练卷
语   文  (二)
注意事项:[中国教育出@&^版~网*]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驯火者
火箭如喷着火舌的莽兽巨龙,梁思礼这些第一代中国“驯火者”就要为这头巨兽套上笼头,绑上马鞍,驾着它从战争的废墟驰向航天的大门。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生于乱世,先天不足”,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
那时,留美归国的梁思礼担任该型号火箭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远程运载火箭要求精度更高,控制系统也要更进一步,原有的分离元件组成的计算装置,体积、重量过大,必须做出小型弹上计算机。这在当时,是个棘手难题。
梁思礼大胆决策,决定采用“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但这种方案必须用到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在当时技术成熟度并不高,对于导弹研制和发射来说,这块神秘莫测的区域虽然诱人却少有人染指。当时只有美国的一款洲际导弹用过,但元器件经常出问题。
梁思礼和负责制导控制的同志,决定从系统设计上解决集成电路稳定性问题。他们重新推导了制导方程和关机程序,最后拿出了一个方案,减少了三分之一集成电路,不仅为计算机“瘦了身”,还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
然而,与政治上的压力比起来,技术上的压力还只是小儿科。[中%&^#国教育@出版网]
1969年底,军管会与北京市联合组织“705”大会战,提出了“改革研制程序,不搞烦琐哲学”的口号,用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抓科研。大会战虽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是以群众运动方式研制导弹,使大部分设备在试验时问题百出,有的不得不回厂返修,甚至重做。
梁思礼被逼无奈,想出了另一个对策。他说:“当时我留了一个后手,我没敢把弹上所有的东西拿去会战,仅仅同意把地面设备、电源设备,这些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拿去会战了。结果会战表面轰轰烈烈,其实回来以后还得返修整顿,搞得非常被动。”
就在这样的闪转腾挪中,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步步进行着。
1971年春天,远程运载火箭各个分系统完成,送到211厂做总装测试。测试中,梁思礼发现笔录仪上出现了一个不应该有的“毛刺”干扰,而且时有时无。为了查明原因,梁思礼带领技术人员“守株待兔”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发现是相邻车间用电载荷瞬间突变造成的。还有一次,因为脱落插头里的一颗小钢珠不见了,梁思礼就要带着大家趴在厂房里找上几个小时。总装阶段中,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来源:^zzst~ep.%com@&]
后来,在解决航天的可靠性问题上,梁思礼提出了“十倍理论”,意思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花一块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花十元钱才能解决;到了出样阶段,要花一百元钱……[中~国&^教育出%版网@]
而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中,最后的问题又何止十倍?为了搞掉这些“毛刺儿”,梁思礼带着同事在211厂不分昼夜拼命干,一干就是五十天,最后把自己累得尿血住院。[来源:*中#教&@网~]
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连续六次试验都取得成功。1980年,梁思礼带领九人精度小组,对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的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1985年,他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倘若时空能像纸张一样轻松折叠,用铅笔在上面戳个洞,再展开:美国普渡大学模拟电网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梁思礼,五院里夜夜鏖战的梁思礼,酒泉发射基地里做着发射前最后检查的梁思礼,站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领奖台上的梁思礼……在每一个节点,梁思礼眸子里不变的热情抵御着时间的轮番攻击。时间夺去了他的青春,却没能撼动他的初心——对中国航天不倦的追求。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住的地方并不大,房子的装修也很简单、朴实。这栋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还有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裂缝。[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黄奔《我和梁启超之子梁思礼的交往》)
②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梁思礼院士自述》)
③梁思礼坦言,真善美需要坚持,有时候还要吃些苦头。“吃苦头就吃吧!”他爽朗地笑着说,自己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刘茜《访梁启超之子梁思礼》)[来源:zzste^p%#.co&m@]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梁思礼在担任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期间,遭遇了不相上下的技术压力和政治压力。
B.为了保证航天的可靠性,梁思礼提出“十倍理论”,认为需要在总装测试阶段费时费力,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琐碎问题。
C.梁思礼在工作中有着“拼命三郎”的美誉,他带领211厂的同事不分昼夜地搞掉“毛刺儿”,以至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D.文章正文的最后一段以抒情性的笔触,夹叙夹议,对梁思礼的生平和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来源%@:中#教&^网]
A.梁思礼深受父亲爱国热情的激发,他看到了当时中国航天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这促使他留美归国,并成为了第一代“驯火者”。
B.文章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命途多舛,“先天不足”主要指中国当时的航天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生于乱世”主要指研发工作受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干扰。
C.梁思礼为了避免“705”大会战给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造成损失,拒绝将弹上的地面设备、电源设备等东西拿去会战。
D.文章以“驯火者”为题,新颖生动,既突出了远程运载火箭难以驾驭的特点,更凸显了航天工作者无畏的勇气和强大的力量。
E. 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的业绩,尽己所能,将之发扬光大,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言传身教,薪火相传,努力培养莘莘学子。
3.梁思礼身上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驯火者”所具有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来~源*:中%教#网@]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w^w#w.~zzste&p.co*m]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来源:zzs%t&ep^.c@o#m]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弊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当:抵挡
B.藉之以弊其西                 弊:以……为屏障
C.以二国委秦                   委:委托
D.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暗地,暗中地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五倍之地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来%#&源*:@中教网]
C.而不免于灭亡            而见利之浅
D.常为之深思远虑          彼秦者将何为哉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作者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证了六国之所以先后覆灭,是由于将相谋士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胸无韬略,不能联合抗秦。
B.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辽和西夏屡屡袭扰,苏辙的议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苏辙此文着重论述韩、魏地位及“礼天下之奇才”的重要性,只是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的,用语比较含蓄。
D.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对照,逻辑严密,气势奔放,体现了苏辙散文笔力雄健的特点。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2分)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6分)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苏氏文集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中*国教^&%育#出版网]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②,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④,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酒食之过: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擿裂: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温温:柔和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zz^step#.c@om]
A.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中国^&%教育出@版~网]
B.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3分)(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亦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中@~国教育出#&版*网]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的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6分)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11分)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w*w@w#.zzstep~.^com]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
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E.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13.“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六国论》中,表现六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走,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多临摹,多创作,拓宽视野,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才能日益进步。
B.彪悍的匪首凶猛扑来,一名特种兵迅速侧身而上,一个背摔将其摔倒在地,兔起鹘落之间,已锁住匪首喉咙。
C.“我们考虑做乡村旅游,搞特色农业采摘体验,鼓励群众办农家乐,让村里整体致富。”对于村子的发展前景,新庙村负责人胸有成竹。
D.这次出台的具体举措只是高考改革的“中点”,而绝非“终点”。高考改革还需“庖丁解牛”,从细处一一落实,任重而道远。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    ,    。    ,    。    。
①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来源:z#zstep%.&~com^]
②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
③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④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⑤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⑥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就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A.②③④⑥①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⑤①⑥②④③    D.⑥③⑤①②④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岂独伶人也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入于太庙                 而皆自于人欤[www&.z~z*s#tep.co@m]
D.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8.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5分)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19.请根据周邦彦《苏幕遮》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句子描绘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个字。(6分)[来#源:zz*st@%^ep.com]
四、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父亲带儿子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后,儿子常常把“厉害了,我的国”挂在嘴边。父亲和儿子拉起了家常:“改革开放40年,还有很多流行语也很有意思,比如‘知识改变命运’‘女排精神’‘效率就是生命’‘获得感’‘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你对这些流行语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它们与你的家庭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合理关联,向你的同学或朋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训练卷
语 文(二)答 案[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 [来*源:中^教%@网#]
【答案】A
【解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A项,“遭遇了不相上下的技术压力和政治压力”错误,原文中说“与政治上的压力比起来,技术上的压力还只是小儿科”,说明梁思礼在当时研制火箭的过程中面对的政治压力远大于技术压力。
2.
【答案】B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这是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促使他留美归国”于文无据;C项,原文中说“我没敢把弹上所有的东西拿去会战,仅仅同意把地面设备、电源设备,这些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拿去会战了”;E项,“从事教育工作”错误,文中没有提及此事。
3.
【参考答案】①热爱祖国,无私地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②生活朴素,豁达乐观,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挫折;③具有前瞻性的科研眼光,能大胆决策,谨慎实施,耐心执着,重视细节;④能排除外界干扰,冷静应对,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工作。
【解析】题干问“梁思礼身上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驯火者’所具有的哪些品质”,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传主的形象,也是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筛选出文本中能够表现梁思礼身上体现的中国第一代‘驯火者’所具有的品质的相关信息,如“那时,留美归国的梁思礼担任该型号火箭的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表现了他的勇于担当;从链接①“他住的地方并不大,房子的装修也很简单、朴实”中可分析他生活简朴,物质要求低;从链接②“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中可分析出他的爱国情怀;“梁思礼大胆决策,决定采用‘惯性平台一计算机方案’。但这种方案必须用到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在当时技术成熟度并不高,对于导弹研制和发射来说,这块神秘莫测的区域虽然诱人却少有人染指”写出了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决策果断;“当时我留了一个后手,我没敢把弹上所有的东西拿去会战,仅仅同意把地面设备、电源设备,这些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拿去会战了”写出了他的机智与冷静。等等。然后再根据筛选好的内容进行概括,分点作答。[中国教育&出*^@版网#]
4.
【答案】C
【解析】C项,委:对付。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而且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
5.
【答案】B
【解析】A项,以,介词,凭借/连词,来;B项,之,结构助词,的;C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项,为,介词,替/动词,做。
6.
【答案】C
【解析】礼天下之奇才”和“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错误,于文无据。
7.
【参考答案】(1)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ww%w*.zzs#&tep.co~m]
(2)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
【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三落实:1.落实关键实词的翻译。关键实词的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也是得分点。考查涉及通假字、偏义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等多个考点。无论考到哪一点,都必须利用语境来理解、来推测,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落实关键虚词的翻译。高考文言文的翻译主要落实文言实词,但并不等于说可以忽视文言虚词。一定要依据语境,准确而鲜明地译出其意。3.落实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文言有许多特殊句式,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www.z@z^st%e~p.com#]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们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8.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讽”:劝告。
9.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题中①说苏氏文章不可掩抑,④是作者的一种感叹,⑥是子美的不幸遭遇。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10.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比对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愤懑”之意。
11.
【参考答案】(1)唯独子美在举世不作的时候作古文,始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好恶向背所转移,真可称得上是个与众不同的有独立见解的士人啊。
(2)幸赖天子聪明仁爱圣哲,凡是当时被点名而遭受排斥的,从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人以下,以及因为子美而受牵累的人,都得到保全,现今都一起在荣耀宠幸之列。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为,作古文;自守,坚守自己的主张;趋舍,转移;特立,与众不同;所指名,被点名,被动句;不牵世俗,不被世俗……,被动句;累,受牵累;保全,得到保全。[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杜衍家里得到他一生所写的文章遗稿,于是把它们编集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女婿,于是我便把编好的《苏舜钦文集》归还杜家,并且告诉杜衍说:
“这些文章像金玉那样珍贵,即使把它扔掉埋没在粪土中,也不能消失磨灭。您可不必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过前代文章与政治的盛衰关系,感到奇怪的是,唐太宗治理天下接近于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的盛世,然而文章却不能革除宋、齐、梁、陈、隋五代的纤弱浮华的遗风。以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来,然后元和年间的文章才开始恢复古文的传统。唐代衰微、战乱频繁,又经过一百多年宋朝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在今天才盛行起来。自古以来,安定的时候少而混乱的时候多,幸好时代安定了。但文章却不能达到纯正精美,又过了很久还赶不上太平盛世。为什么它是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很难得到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假如一旦有了这样的人才,又幸好赶上生活安定的时代,世上难道能不因此敬重他爱惜他吗?唉,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餐酒食的过失,以致被废黜为百姓而流落外地死去,这是值得令人叹息流涕的,并使人替那些处在应该为国家培养人才职位上的仁人君子们感到痛惜啊。
子美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比他迟。天圣年间,我在礼部考进士,看见当时读书人总是摘取古籍文句,讲究对仗平仄,这样写成的文章,称为“时文”,拿来相互夸耀崇尚,然而子美独自同他的兄长舜元及穆修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认为不对而讥笑他们,然而子美却不管这些。此后,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发下诏书,劝告和勉励学者学习古文,因此那股崇尚“时文”的风气逐渐停止,而学者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子美在举世不作的时候作古文,始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好恶向背所转移,真可称得上是个与众不同的有独立见解的士人啊。
子美的官做到大理寺评事、集贤院校理,就被废黜为民,后来又当了湖州长史死去,享年四十一岁。子美的状貌非常高大,看他觉得气宇轩昂,然而接近他却感到温和柔顺,时间久了,越来越令人爱慕。他的才华虽然很高,然而人们却也不太妒忌他,那些打击排挤他的人,用意不在子美身上。幸赖天子聪明仁爱圣哲,凡是当时被点名而遭受排斥的,从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人以下,以及因为子美而受牵累的人,都得到保全,现今都一起在荣耀宠幸之列。虽然那些跟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豪杰,现在也被收录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然而唯独子美不幸死去了,难道不是子美的命运吗?可悲啊![来%@&源:^中~教网]
12.
【答案】C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诗句作用,BD项考核内容,CE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昆仑”指金人的老家;D项,诗意是天意向宋,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也没有悲观的情绪。
13.
【参考答案】①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来的尘土。②用了比喻的手法。“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③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核诗句的综合赏析能力,要求赏析“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注意从主要从比喻的手法的角度赏析,句中“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14. [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1)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荆棘”“锱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5.
【答案】D
【解析】D项,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使用不当。A、B、C三项成语的使用符合语境。A项,心手相应:心和手配合得好。心里想什么,手里就可做什么,很配合。形容技艺精湛、娴熟。B项,兔起鹘落:鹘看到兔子刚跳起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笔姿飞舞。C项,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16.
【答案】B
【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②句中的“原来”承接横线前的问句,应为首句。③①两句紧跟②句,写文同研究竹子的具体做法。④⑥两句相连,讲文与可观察竹子的收获。⑤句是对语段内容的总结,应为尾句。故正确选项为B。
17.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A项,介词,被/介词,从。B项,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介词,到/介词,从。D项,名词,头发/动词,打开。
18.
【参考答案】改句中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所以,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对增加的这两个“而”字拍案叫绝。
【解析】此题要求“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就是让考生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作用,即说明增加虚词“而”带来的表达效果。所以,应侧重于赏析虚词的语境作用。此题主要从舒缓语气的角度分析,加“而”字后,句中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
19.
【参考答案】一夜小雨,清晨初霁,满满一池塘的荷亭亭玉立,擎着圆圆的伞盖;雨珠儿映着晨光随风流转,悄然滴落,奏出曼妙的旋律。
【解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题,属于语意丰富型扩写。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对核心事物的描写,务必做到语意连贯,完整,有意境。
20.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七个流行语中选择两到三个,合理关联,向同学或朋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首先对流行语分类,形成关联,“知识改变命运”“效率就是生命”“获得感”可以归纳为“人的追求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温饱”转为追求“更高”“更好”;“女排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体现了“实干精神”;“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则体现“开放的态度”和“融入世界”,由此可以分别立意为“在思索中前行”“在奋斗中前行”“在世界中有我们强悍的身影”等,从文体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应该是写议论文,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40年来的典型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论证中展示40年的变化,突出“厉害了,我的国”这一中心。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资料免费

写了 247 篇文章,拥有财富 496,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