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 文 (一)
注意事项:[w&#w%w@.zz~step.com]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外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来源:z#zstep&.%^~com]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者和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 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 汉学和国学都是用西方价值观及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学问。
D. 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以否定说法为议论的前提,并由此指向了错把汉学当国学的问题,引人深思。
B. 文章把汉学的发展历史与当前的“汉学热”进行对比,揭示了汉学即西学的本质。
C. 文章结尾认为不能把汉学当国学,并且呼吁国人弘扬国学,勇敢担当复兴国学的重任。[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 文章阐述对汉学研究的误区及种种不良现象,确立了汉学当热但不可取代国学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变动和思想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 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外国的国学”。
C. 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抛弃了传统,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D. 作者认为,汉学当热,汉学定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欢迎海外汉学回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教@%育*出版#网^]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镜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到了的学生,一部分从事午睡,一部分看小说,一部分写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人吧,否则怎么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我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来源:zz*ste^p&.co@m~]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开头简洁明白地交代回忆老师的缘由,为下文张本,文章便是从两个“最”的角度叙写徐镜澄先生的。[来源:zzst&ep~@.c^o%m]
B. 文中的“我”原来是个有点不羁的学生,对国文学习并无多大兴趣,但老师的一“骂”让我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了。
C. 特殊的语境会使词语产生特殊的含义,比如文中的“故事”指“成法”;“警句”指“警告我的语句”;“安分”指“课堂上的懒散敷衍”。
D. 作品最后流露出未曾向先生报答一二的遗憾之情,更因老师归隐道山不便相见而感到悔恨,只好以此文寄情恩师。
5.作为老师,徐先生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6分)
6.作者先从徐先生“凶”的一面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蒋梦麟在北大
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中,蔡元培奠基,蒋梦麟造房,胡适封顶,北大的传统绵延不断。蒋梦麟承上启下,掌校时间最长,自然功不可没。他为什么会成为北大功臣呢?这与其在北大的所作所为有关。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悄然离开北大,委托蒋梦麟主持北大校务。蒋梦麟临危受命,“半年的欠款,六百饥饿教职员,三千惹祸的学生,交到我手里,叫我怎么办?”他出言谨慎,亮出低姿态,安戢人心,继续提倡民主和科学,使北大重回宁谧的书香氛围中。他认为“建设新国家于学校之中”,学生自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让学生自治而不是“治自”,学校要依靠感情化导而不是严格的法纪,这就是蒋梦麟的办学理念。
1920年10月,蔡元培出国考察,蒋梦麟再次代理北大校务。1923年,蔡元培因事愤然辞职,蒋梦麟第三次担任代理校长职务,直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后,蒋梦麟被北洋军阀列入黑名单,他只好离开北大逃到上海,结束了将近七年的北大生涯。
作为蔡元培的继承人,蒋梦麟认为北大精神既是一种公共意志,又是一种学风。他认为:“社会能影响到政治,政治也能影响到社会;社会能影响到学术,学术也能影响到社会。无论从哪一方面做起,都是有效的。”
他还指出: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看见实际问题解决的困难,知道唱几句社会和学术的高调,最容易缴卷,就把学术和社会的研究,作为避世的桃源。或者钻进学术和社会的研究里面,忘了应世的目的”。结果,不是“养成万恶的政治”,就是产生“一班不切世务的迂儒”。这对学术和社会,都有害无益。
此外,蒋梦麟提出知识界参与政治不可忘记本职工作,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也不可能改良政治;不应参与只是维持现状的政治,不能因为参与政治而妨害学术研究。
蒋梦麟在北大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初期)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恰好七年左右。1930年底,国民政府为了振兴北大,任命蒋梦麟为北京大学校长,他明确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方针,将教政分开。实行教授专任制度,提高专任教授的薪酬待遇。蒋梦麟用人不拘一格。钱穆没有学历,他聘其为北大教授。他有魄力,有担当,勇于承担辞退旧人这一得罪人的事情。这除了职责之外,还与他的人格追求有关。因为他“以儒立身,以道处世,以墨治学,以西办事”。他尊重个人自由:凡个人行为之不涉及公众权益者,他绝不过问或批评;凡他的同事在分层负责的范围内所决定的事项,他从不挑剔或干预。他信服老庄的道理,对于屑细的是非之争与成亏之辨看得很淡。因此他能够超脱于复杂的人事纠纷之上。
不幸的是,就在蒋梦麟组建的“新北大”刚刚开学之际,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1935年11月,蒋梦麟与北平各大学校长教授联名发表宣言,斥责冀东伪政府,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为此日本宪兵找上门来,“请”蒋梦麟去位于东交民巷的日本兵营进行解释。蒋梦麟毫无畏惧地深入虎穴之后,一个日军大佐居然想把他挟持到大连。面对危险,蒋梦麟冷静地说:“如果你们要强迫我去,那就请便吧——我已经在你们掌握之中了。不过我劝你们不要强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东京在内,知道日本军队绑架了北京大学的校长,那你们可就要成为笑柄了。”
在这位大义凛然的北大校长面前,无计可施的敌人只好把他放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与南开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三所大学合作,为中华民族保存了文化学术的火种,谱写了弦歌不辍的佳话。这一切,如果没有蒋梦麟的努力和坚持,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出任行政院秘书长,从此离开了他服务多年的北大。
(节选自智效民《蒋梦麟对北京大学的贡献》,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北洋政府时期,经常拖欠教育经费。虽然政治上狂风暴雨迭起,北大却引满帆篷,安稳前进。图书馆的藏书大量增加,实验设备也大见改善。国际知名学者如杜威和罗素,相继应邀担任客座教授。
(蒋梦麟《西潮•新潮》中对自己服务北大时期的回忆)
②现北大教授陈平原感叹:“偶然得到若干三十年代(蒋梦麟任北大校长期间)老北大的课程表及教学规划,比照一番,令我辈后学汗颜不已。”
7.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蔡元培三次辞职,都是蒋梦麟代理北大校务,直到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蒋梦麟被北洋军阀列入黑名单,离开北大逃到上海,结束了将近七年的北大生涯。
B. 作为蔡元培的继承人,蒋梦麟认为北大精神是一种公共意志,更是一种学风。他认为社会和政治之间、社会和学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C. 因为蒋梦麟能够超脱于复杂的人事纠纷之上,所以,他用人不拘一格,如钱穆没有学历,也被聘为北大教授。
D. 蒋梦麟认为只钻进研究学术和社会的研究中而不关心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学术和社会都有害无益,知识分子参与现实社会政治不可忘记本职工作。[中&国教育@出~版*^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从“蔡元培奠基,蒋梦麟造房,胡适封顶,北大的传统绵延不断”一句中可以知道,蒋梦麟尽管有功于北大,但作用比不上蔡元培和胡适。
B. 蒋梦麟临危受命,临时代理北大校长,让北大走上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的发展之路。
C. 1930年底,国民政府任命蒋梦麟为北大校长,他的办学理念使北大得以生存和壮大,一些办学规划和制度几十年之后还让后人自叹不如。
D. 蒋梦麟在北大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初期)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为北大的发展呕心沥血,抗战时期尤其居功至伟。
E. 蒋梦麟运用儒道思想立身处世,运用墨家思想及西方科学理论治学办事,这是他的人格追求,也是他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条件。
9.为什么说蒋梦麟先生是“北大功臣”?请简要回答。(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中@#国*教育%&出版网]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w&ww.zzst%~ep.c#om^]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中国%^教*育@出~版网]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w%ww.#z*zstep.com^~]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 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 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 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 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5分)
(2)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 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中&国#教^育@*出版网]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做了铺垫。
B. 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 “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 “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E. 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15. 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洞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中^国*%教#育出版&网]
(3)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由于企业排污现象屡禁不止,我们的生存状况正江河日下,为此,很多有识之士向政府呼吁,一定要下大力气整治。
②里约奥运会上获得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广大球迷的鲜花和掌声,却表现得安之若素,并没有因此而居功自傲。
③与很多名噪一时的名家的作品相比,张明的小说因只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再加上文笔鲜有文采,所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来源:@zzst*ep.%com^#]
④《芳华》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反响强烈,其中青年演员黄轩以其精湛的演技,栩栩如生地演绎了刘峰这一角色。
⑤有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夫妻二人中如果丈夫的学历较低,有些男性就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感觉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
⑥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除手机外,智能家居产品也纷纷登堂入室,利用先进技术,通过综合管理,让家庭生活更舒适、安全。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18.下列各句句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承办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B.陈独秀也强调自己没有“学位头衔”,而蔡元培之所以要拿这么一份不确切的履历递交教育部,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陈独秀能顺利担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
C.在微阅读逐渐引领风骚而纸质阅读渐行渐远的今天,实体书店开展读者见面会给读者带来的享受是网络商城无法提供的。
D.是什么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保持长久的亲密无间的友谊?不是相似的出身,也不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财政上的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相同认识。
19.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______________。蔡元培一度也是个激进分子,制造炸药、组织暗杀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温和的教育和文化启蒙。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他说:“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由制造炸药到制造“思想炸弹”,蔡元培最终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者,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www%.zzst*e#p.c@om~]
A.这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中@~国教育出#&版*网]
B.因为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来源:z@*z#step%.c^om]
C.蔡元培之所以会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D.与蔡元培本人的经历分不开,他有借助文化启蒙和教育救国来实现其救世理想的理念。
20.下面是宇文浩给李爷爷写的一则便条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李爷爷:[ww&~w.%zzstep.c#^om]
惊悉阁下病了,母亲让我登门造访,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愿您玉体早日康复!
小 宇
2018年6月10日
21.某图书馆为了让读者了解网络借书步骤,通过图板进行展示。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你根据下图向参观的市民作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6分)
[ww~w.zz@%s*tep.co&m]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来#源:中%&教网^*]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最初有的客户在填单时不经意间顺手把柜台上的笔带走。后来银行用金属链把笔和柜台连在一起,防止笔被偷。这种做法让老主顾感觉自己被当作了贼,心中很不爽。
银行营销总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新的设想:把带链条的笔换成笔身印有“带我走吧,我属于你”“我是免费的”等字样的新笔。这项措施受到顾客的欢迎,很多人因这漂亮的新笔和温馨的话语,多次光临巴克莱。银行虽然笔的消耗量很大,但业务量迅速增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四单元训练卷[来源:zz%ste*p&.co@m~]
语 文(一)答 案[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
【答案】D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汉学是中外学者……学问”中“中外学者”有误。由原文“汉学是外国……学问”可知,不包括中国学者。B项,“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于文无据,“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的不是“国学研究”,而是“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 C项,“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而“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2.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揭示了汉学即西学的本质”有误。文章将两者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汉学有重要价值,并不是为了揭示其本质。
3.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不对,原文是“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项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 ……”,选项将未然当成已然,理解有误。D项“汉学定能成为显学”有误,原文是“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
4.
【答案】A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B项,“但老师的一‘骂’让我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了”错误,从文中来看,当老师骂“我”的时候,“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此时并不能说是“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后文老师给我改作文等情节让我认识到老师教学水平的高超、对学生的教诲,这些应是“让我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C项,“‘警句’指‘警告我的语句’”错误,从语境来看,“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此处的“警句”应是指“好玩而又印象深刻的语句”。D项,“作品最后流露出未曾向先生报答一二的遗憾之情,更因老师归隐道山不便相见而感到悔恨”错误,从文章最后来看,“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我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作者先从时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将近五十年了”,可见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是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
5.
【参考答案】①敬业;②博学(有见识有学养);③思想开通;④爱学生;⑤教学水平高超(或“因材施教”)。
【解析】题干问的是“作为老师,徐先生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这是考查人物形象,答题方式与小说人物形象题相同。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徐先生”是一位教师;然后找出描写“徐先生”的言行举止等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题干问的是“作为老师”的徐先生的特点,故考生可以找出写徐先生在课堂、在教学中的表现,如因为下午用国语讲授的课与毕业无关,学生们大都不认真听讲,其他国文先生总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唯独徐先生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即所谓的“正当防卫”)“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而“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这表现出徐先生的敬业;写徐先生选编教材的独到和讲课的亲切。徐先生不满足于现成的教材,他自编教材,新旧兼收,决不厚此薄彼。正因为徐先生的教材选得好,“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这表明徐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更是一位有识见的老师。徐先生讲课介绍作者时说自己曾和作者一起吃过饭,使学生顿生亲切之感;如写徐先生的课文诵读,作者用“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等词语对徐老师的朗读作了高度评价;如写徐先生的改作文。作者先引用一般老师在改作文时常用的评语,然后介绍徐先生改作文的特色——“大勾大抹”,徐先生追求的是简洁、硬朗——“笔笔都立起来”“虎虎有生气”,“我”后来所写的文章能够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正是得益于先生的“教诲”。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徐先生既是一位有见识的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的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
6.
【参考答案】从形象刻画来看,作者采用的是似贬实褒的手法,对先生性情、相貌、习惯进行“丑化”,真实展现了先生的脾气暴躁、相貌古怪、不修边幅(或“极不儒雅、孤傲狷介”,或“我行我素”)等个性特征,突出老师的有趣可爱率真,颇有喜剧效果;从全文看,作者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用外在丑衬托内在美,与下文老师的敬业、爱生、严谨、诲人不倦形成表里的反向衬托,也传递出自己对老师的敬慕。
【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先从徐先生‘凶’的一面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材料安排的意图。文章的开头说“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如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7.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蔡元培三次辞职”错,1920年10月,蔡元培是出国考察,并非辞职;B项,“是一种公共意志,更是一种学风”不当,原文说“既是一种公共意志,又是一种学风”,是并列关系;C项,因果关系不当。
8.
【答案】CE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蒋梦麟尽管有功于北大,但作用比不上蔡元培和胡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项,“教授治校”错,应为“教授治学”;D项,“抗战时期尤其居功至伟”不当。
9.[w&#w%w@.zz~step.com]
【参考答案】①在五四运动之后,他安定人心,继续提倡民主与科学,使北大重回宁谧的书香氛围;②他的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等办学理念对北大影响深远;③在社会动荡时代,他突出的办事能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可行的制度建设,使北大能够生存并发展;④抗日战争时期,参与西南联合大学建设,谱写弦歌不绝的佳话。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蒋梦麟先生是‘北大功臣’”,注意结合文中的具体的事件概括,注意根据不同的年代的具体贡献整理。在五四运动之后,他安定人心,继续提倡民主与科学,使北大重回宁谧的书香氛围;他的教育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学生自治等办学理念对北大影响深远;在社会动荡时代,他突出的办事能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可行的制度建设,使北大能够生存并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参与西南联合大学建设等内容概括。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
他的女婿”,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正”“吏职”“年”“五十五”“子
”“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厌”的对象是“吏职”,故应在“职”后断开,排除AD两项,“五年”指“成化五年”,这是表时间的状语,指的是“入觐”的时间,故应与“入觐”放在一起,排除C项,选B项。
11. [来源:#z~zste*p.%co&m]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D项,“‘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错误,“出”,离开京城任职,解释为贬官理解偏差。
[来~源:zzs&tep.*co#%m]
12. [来%源:中教@~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不准确,文章第二段说“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由此可知,“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只是提拔他的其中一个原因。
13.
【参考答案】(1)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后,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中国*^教育&#出版网~]
(2) 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既”,已经,……之后;“预政”,参与政事;“顷之”,不久;“致仕”,辞官;“代”,代替。第二句中,“得罪”,获罪;“乞”,请求;“至”,到;“是”,这时,代词;“敕”,皇帝下诏;“还”,归还,还给。
【参考译文】
岳正,字季方,是漷县人。正统十三年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编修的职务,升任左赞善。
天顺初年,岳正改任修撰,教小内侍读书。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被关进监狱,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能代替他的人。王翱便把岳正推荐上去,(皇帝)于是在文华殿召见岳正。岳正身材修长,美髯飘飘,皇帝远远望见,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神色。他谒见皇帝之后,皇帝又连连称好。皇帝问岳正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哪一年考取的进士,岳正详细回答。皇帝又十分高兴地说:“你的年龄正好四十岁,你是我们北方人,又是我选拔出来的进士,现在任命你为内阁大学士,你要尽力辅佐我。”岳正忙磕头接受任命。岳正快步出来,与石亨、张軏在左顺门相遇,二人很吃惊地问岳正:“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等到两人进入皇宫,皇帝告诉他们:“今日我自己选拔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石亨、张軏问(选拔的)是谁,皇帝说:“岳正。”两人装着庆贺了一番。皇帝说:“只是岳正的官职太小了,应当授予他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官职。”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阁。
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皇帝非常反感他们。岳正私下对皇帝说:“现在(石亨、曹吉祥)二人的权势过重,请允许我用计策离间他们。”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岳正出来后去见曹吉祥,对他说:“忠国公(石亨)为什么常派杜清来这里?”曹吉祥说:“承蒙石公垂爱,表达一种诚意罢了。”岳正说:“不是这样的,他是派人来监视您的行为的。”趁机劝曹吉祥交出兵权。岳正又来到石亨的住处,以皇帝的口吻命他自我收敛。石亨、曹吉祥揣摩到了岳正的来意,非常生气。曹吉祥去拜见皇帝,摘掉了帽子,哭着请求赐他一死。皇帝心里十分惭愧,好言安慰了一番,传召岳正斥责他说话不当。
石亨、曹吉祥制造流言,说岳正故意表现得公正忠直以获取名声,毁谤讥刺别人。皇帝很生气,将他贬为钦州同知。岳正途经漷县,因为母亲年老停留了十天。陈汝言让巡校向朝廷说明这一情况,并且说岳正曾经抢夺公主的田产。于是将他逮捕关押到狱中,杖打一百,流放到肃州。
石亨、曹吉祥被杀后,皇帝对李贤说:“岳正本来就曾说过石亨、曹吉祥骄横之事。”李贤说:“岳正家里有老母,如果能够放他回归故里,就非常好了。”于是,岳正被放归故里为民。
宪宗即位后,御史吕洪等请求恢复岳正和杨瑄的官职,皇帝下诏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为讲论经史的官,参与修订《英宗实录》。当初,岳正获罪时,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岳正回到朝廷后,自以为会被重用,但李贤想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岳正十分不高兴。(后来)妒忌岳正的人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李贤(因此)很反感岳正。
成化元年四月,岳正被调出京城任兴化知府。岳正到了任上,修建堤坝,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整顿库存,想要大干一场。乡里的士大夫们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传播诽谤他的言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
14.
【答案】CE[来源&:~#中%教网*]
【解析】C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祐之,“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祐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E项,“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不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用了《世说新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
15.
【参考答案】(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ww~w.%z^zstep.c#*om]
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解析】本题既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又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解答时先答出场景,再分析手法。“从今便忆,中夜谈笑情软”,是幻想设置的一种情状,写从此以后只能在回忆中想象兄弟到半夜仍在长谈,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小窗风雨”是眼前的实景,而“中夜谈笑情软”是虚写,诗歌由实到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何当”为设想之词,所以“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是虚写,想象夫妻重逢之时的生活场景。
16.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ww~w.zz%^s#tep.co&m]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嫠”“俄”,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学生要养成回头检查的习惯,避免笔误。
17.
【答案】A[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①江河日下:通常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使用正确。②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合语意。③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使用正确。④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合语意。⑤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用正确。⑥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适用对象错。[ww&w.~z*zs#tep.co@m]
18.
【答案】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价值观”后面加“的要求”。B项,句式杂糅,把“为了”去掉。C项,搭配不当,“开展”与“读者见面会”不搭配,可将“开展”改为“举行”。
19.
【答案】C
【解析】分析所给选项可知,B项因果关系不当,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理念,但不能说“因为他有……的理念,所以与他本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D项缺少关联词,语意不连贯。横线前的句子为蔡元培关于读书和救国的名言,反映的是他的理念,而比较A、C项可知,C项紧承横线前的句子,先谈理念,衔接更恰当。
20.
【参考答案】(1)“惊悉”改为“听说”;(2)“阁下”改为“您”;(3)“造
访”改为“拜访”;(4)“馈赠”改为“送上”;(5)“玉体”改为“身体”。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重点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惊悉”“阁下”
“造访”“馈赠”“玉体”均用于较为正规的场合,此文是便条,不宜应用。
21.
【参考答案】您先要通过电脑或手机登陆网上借阅平台,提出要求,书库会下架该书,图书物流系统将书送至您的社区分馆或服务点,投递给您;您读完后,要到社区分馆或服务点还书,然后经过物流车、图书分拣系统将书入库上架。
【解析】题干要求“根据下图向参观的市民作介绍”,同时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3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作为借书步骤,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先后的顺序,这就必须关注箭头的指向,从图上来看,可以从“家庭用户”和“移动用户”的地方开始,家庭用户可以借助电脑,移动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然后登录网上借阅平台,提出要求后,书库中就会下架该书,再通过图书物流系统进入物流车,送到社区分馆或服务点投递给读者,等到阅读完毕后,读者可以到社区分馆或服务点还书,接着经过物流车、图书分拣系统将书入库上架。考生在叙述的时候要注意该图上包括两个环节,即借书的环节和还书的环节。
22.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巴克莱银行的做法,第一部分,因为有的客户填单时不经意会顺手把柜台上的笔带走,银行就用金属链把笔和柜台连在一起,结果老主顾们很不爽,因为他们感觉“被当作了贼”;第二部分是说银行改变做法,把带链条的笔换成笔身印有“带我走吧,我属于你”“我是免费的”等字样的新笔,这项措施受到顾客的欢迎,很多人因这漂亮的新笔和温馨的话语,多次光临巴克莱,银行虽然笔的消耗量很大,但业务量迅速增长。材料的主角无疑是银行,考生可以从分析银行的做法、结果的角度进行立意。材料中铁链拴笔的含义是“我们不相信你用完笔后会把笔留下,但我们希望你把一辈子的积蓄放心托付给我们”,而免费笔传递的则是“我们信任并在意你”,所以“欢迎你来拿”,这不是慷慨和任性,而是给予信任,是尊重,而信任,才可以托付一辈子的积蓄,尊重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故考生可以从“信任”“尊重”“理解”的角度进行立意。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