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作业 10

标签: 暂无标签
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课时作业 10
(一)主观断句题训练
一、请为下面文段断句。
1.美与丑
杨 子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焉 往 而 不 美。
答案: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参考译文】
杨朱路过宋国,宿于旅店,看到旅店老板有两个老婆,那个长得丑的受到宠爱,长得美的却受到冷遇。杨朱问这是什么缘故。旅店的老板说:“美的自认为美,我就不觉得她美了;丑的自己知道丑,我就不觉得她丑了。”杨朱便对他的学生说:“做贤德的事而抛弃自以为贤德的心理,到哪里会不受到赞美呢?”
2.郢书燕说
郢 人 有 遗 相 国 书 者 夜 书 火 不 明 因 谓 持 烛 者 曰 举 烛 云 而 过 书 举 烛 举 烛 非 书 意 也 燕 相 受 书 而 说 之 曰 举 烛 者 尚 明 也 尚 明 也 者 举 贤 而 任 之 燕 相 白 王 王 大 说 国 以 治 治 则 治 矣 非 书 意 也 今 世 举 学 者 多 似 此 类。
答案: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参考译文】
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他是在晚上写的,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举烛。”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国家因此得到治理。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3.知人善任
郑 国 将 有 诸 侯 之 事① 子 产 乃 问 四 国 之 为 于 子 羽 且 使 多 为 辞 令 与 裨 谌 乘 以 适 野 使 谋 可 否 而 告 冯 简 子 使 断 之 事 成 乃 授 子 太 叔 使 行 之 以 应 对 宾 客。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 ①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答案: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参考译文】
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5.树难去易
夫 杨 横 树 之 即 生 倒 树 之 即 生 折 而 树 之 又 生 然 使 十 人 树 之 而 一 人 拔 之 则 毋 生 杨 矣 夫 以 十 人 之 众 树 易 生 之 物 而 不 胜 一 人 者 何 也 树 之 难 而 去 之 易 也。
答案: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参考译文】
杨树,横着栽它可以长,倒着栽也可以长,折断它也可以长。但是如果让十个人栽树,一个人在后面拔,那么就没有一棵树可以成活生长了。以十人之多,栽容易生长的东西,却不能够胜过一个人的力量,什么原因呢?栽树难而拔树容易呀。
二、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1)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
答:………………………………… 
(2)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答案: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
(1)《离骚》《史记》
(2)骚与史(或“屈原司马迁”)是文辞之宗。
【参考译文】
《离骚》和《史记》堪称千古以来最完美的文章,它们之所以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是因为(作者的)情怀直追夏商周三代的精英,并致力推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但他们的遭遇都很困厄,自然不会没有感慨。那些学问不专精又没有见识的人,还认为《离骚》与《史记》虽然讥刺毁谤君主,并不妨碍它们被尊奉为文辞的宗师,(如此)《离骚》《史记》承载的大义怎么能够得到彰显,世道人心怎么才能得到端正呢?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_其_先_表_之_时_可_导_也_今_水_已_变_而_益_多_矣_荆_人_尚_犹_循_表_而_导_之_此_其_所_以_败_也_今_世_之_主_法_先_王_之_法_也_ ,有似于此。
答案: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
【参考译文】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夜间过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吓的(惊呼声)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测量时,是可以渡水的;但大军过河时,水位已涨高了,楚国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惨败的原因。当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像这种情况。
三、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并完成后面的问题。(限6处)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1)《诗品》与刘勰的《   》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   合称为“六义”。
(2)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1)文心雕龙 风、雅、颂
(2)赋和比、兴要结合起来使用(相济为用)
【参考译文】
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并完成后面的问题。(限6处)
大_丈_夫_所_守_者_道_所_待_者_时_时_之_来_也_为_云_龙_为_风_鹏_勃_然_突_然_陈_力_以_出。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1)请写出元九的姓名。
答:………………………………… 
(2)写出白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
答:………………………………… 
答案: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1)元稹
(2)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客观选择断句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 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好断句题,要认真理解所断语段句子的含意,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利用好排除法。要找到各项的不同之处,联系文意进行排除。“间行求兵”是固定短语,意思是“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中间不可以断开,故排除A、B两项;“下……狱”是固定搭配,意思是“把……关进牢狱”,故此后要断开,排除D项。
答案:C
【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  “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文学常识,“礼部侍郎”是官职名称,所以应该在“礼部侍郎”后断开,排除B、C;根据文意,应该是“帝怒,罢黜十二人”,不是“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排除D。
答案:A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是河南洛阳人,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  “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从到郑州后,称病不行。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显德初年(954),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然后进行断句。可采用排除法来做。“上书总裁”意思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先排除C、D两项,“总裁善其说”意思完整,不可拆开,再排除A项,故本题应选B。
答案:B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B.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C.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D.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答案:D
【参考译文】
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外形,大约有一里光景。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尾巴一烧掉,它就真的变成龙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D.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C.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D.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答案:A
【参考译文】
靖鄣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那门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说:“这位门客请留下来。”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如果)因得意忘形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现在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地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也还是没有用啊。”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资料免费

写了 247 篇文章,拥有财富 496,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