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专题16 第3讲 强化文体意识

标签: 暂无标签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阅读
第3讲 强化文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
   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结构的体现,
题型一般有3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散文的文
体特点是“形散神聚”,因此,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散文中心主
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时应着眼于“神聚”。
          栏
       目
    导
航             题型一 分析行文思路
              题型二  分析线索作用
              题型三  分析句段作用
              随 堂 巩 固
                       题型一 分析行文思路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
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
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
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怎样考行文思路分析
   三、怎样答行文思路分析
题目类型                              解答方法
         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
         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
直接考查
         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
         化、作者见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
         路。
         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
间接考查     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组织成合理的
         先后顺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
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
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
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
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⑥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
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⑦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
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⑧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
了那挂灯的街。
   ⑨先说那街。
   ⑩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
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
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
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
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⑪且说那人。
   ⑫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⑬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
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
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
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
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
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
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
眼福和口福吗?
   ⑭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⑮再说那灯。
   ⑯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
花千树”了。
   ⑰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
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⑱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
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
得如痴如醉了。
   ⑲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
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答案     ① 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  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
受阻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题干已明确“从结构上分析”“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解答本题,
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我们熟悉的或容易解答的问题,如“文本为何这样安排结构”或
是“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这种分析结构作用的题目,一定要把握全文,分析
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文章⑨⑩段先写了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让人不由想到街上会走出
来什么样的人,自然地过渡到了⑪~⑭段对人的描写,而“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
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所以才有了下文观灯受阻的情节和观灯盛况以
及兴尽欲归时看到的美景,也才有了最后一段的点题“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
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文章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结构清晰,最后点题,
水到渠成。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
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
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
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
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
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
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
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
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
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
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
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
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
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
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
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
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
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
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
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
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
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
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
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
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
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
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
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
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
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
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
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
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
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
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
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
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
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
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
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答案     ① 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②  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
感到震撼。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④最后认识
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解题指导]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本题考查说明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的变化过
程,实际上考查对全文思路的梳理。
   第二步,纵观全文,抓关键词句。在文中逐段找寻关键词句。与之相关的句子
有:“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听来酣畅淋
漓,久久难以平复”“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顿然意识
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第三步,整合归纳,分条作答。根据段落内容,梳理作者对老腔的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没有听过老腔——认为老腔影响小——认为老腔演出者不过是民间演出
班社——去听老腔——产生神秘感——第一次听老腔,深深地被震撼——为自己的小说《
白鹿原》中没有加入描写老腔的画面而遗憾——最后在中山音乐堂再次领略了老腔的
震撼力,被老腔征服。
                       题型二 分析线索作用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
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
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
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
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考线索作用分析
   三、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两步骤”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
    看标题
           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
寻    词语    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线   看“物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纺车》
索     ”    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
    看议论
           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
     抒情
           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结构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方面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内容
           ②揭示主题。
   方面
           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
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
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
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
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
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
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
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
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
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
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
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
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
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
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
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
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
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
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
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
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
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
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
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
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
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
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
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
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
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
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
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
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
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
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
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
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线索作用分析题。
   第一步:找出线索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而引发的思考,认真阅读文章,
找出反复出现的词语(物象)即“气味”,所以“气味”就是本文的线索。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上,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
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内容上,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
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题型三 分析句段作用
   一、什么是句段作用分析  
   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
思路中的作用,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
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怎样考句段作用分析
   三、怎样答句段作用分析
                          六大常考句段作用表解
   解答此类题应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几方面分析,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
作用有所不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处句段的作用。
           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起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④提供背
    开篇
           景,渲染气氛。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扩
    中间     展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
           向反面等)
           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升华情感,深化主题。③照应前文,结
    结尾
           构严谨。④发人深思,意蕴深远。
           ①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
点睛句
           以启迪。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层烘托、总分印证关系。②
插入段
           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
反复出现
           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
的句子
           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
   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
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
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
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
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
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
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
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
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
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
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
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
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
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
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
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
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
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
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
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
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
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
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
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
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
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
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
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
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
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
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
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
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
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
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
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
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
县。
   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答案     ① 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  虹关是徽墨的产地,
徽墨也成就了虹关。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
主题。(答出三点即可)
   [解题指导]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
   描绘虹关古村的段落散落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及结尾,认真阅读这些段落,把
握“描绘虹关古村”不同段落的作用。
   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
   首先,文章的开头就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文章的③④两段,主要描写了虹关
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孕育徽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文章的第⑥段写到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
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可见徽
墨也成就了虹关;文章的最后三段写到“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
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可见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随 堂 巩 固
                                  看
                     观
          谢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06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