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 析事说理议论文体
整体感知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
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
的态度、意见和感情,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
技法突破
一、议论文设置分论点的三种方式
1.并列式设置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在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时,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分论点并列式属于议论文的横向构思,在文章结构上具有铺排延展的作用,能使文章
内容丰富,增强论证的气势,起排比式的作用。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
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
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
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典例1】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典例2】 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
(“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
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
”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
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
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
”,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 典例 】 2014 年江西卷作文 《 探究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的中心论点 : 真正的探
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2.递进式设置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
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然,也可选择
“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
思路缜密,内容丰富,但同时也会使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
不透彻”的责难。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
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典例1】 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
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次)
【典例2】 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3.对比式设置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典例】 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二、掌握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
1.假设论证法
假设论证,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
方法,首先如果使用的是大家不熟知的论据就必须用简练的语言引述,如果是大
家所熟知的事例就不需要再引述,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
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
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其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如果
……就……”“假如……怎能……”“倘若”“若”“试想……”等。假设分
析的一般方法是:叙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推论,叙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推论。
如有位作者在论证“自强是事业的催化剂,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一
观点时,他先举了张海迪、莫泊桑、帕格尼尼经历坎坷,因为能自强,最后才一
举成名后,分析道:
假如他们没有自强作为精神支柱 , 张海迪也只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自卑
者,莫泊桑不会成为著名的作家,帕格尼尼始终是一个坐过二十年牢的政治犯。
再如某作者在论证“宽容的结果是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这一观
点时,他举了项羽因缺乏宽容,导致屡出奇计的陈平和善于用兵的韩信、最亲近
的“亚父”范增被逼离他而去,最终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个例子
后,议论道:
如果项羽当初能宽容些,又怎会至于四面树敌,陷于困境而留恨千古呢?
【典例 1 】 《 六国论 》 中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齐人勿附于秦 , 刺客不行 , 良将
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典例 2 】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 , 当你画了一个 , 再去画另一个时 , 形态
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
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
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 · 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 , 他后来成为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
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
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
“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
育意义所在。
分析:第三段从事例的三个反面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
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
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2.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
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作“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
可推出结果,这叫作“究果”。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因果
论证的几种基本句式:
“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因为……”“……,为什么呢?因为
……”“因为……,所以说……”
【典例】 请用“因果分析法”为下面短文填上分析的语句,使其论证更加深
刻有力。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
响曲,撼人心灵,① ;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
》,汗青溢光,②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
辟天地 , 让 “ 李宁牌 ” 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③ 。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
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便是另一片蓝天(直接陈述原因)
点评:这一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
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问题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
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
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
目的。
提示:①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
②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
向,才突围成为“史圣” ③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
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3.对比论证法
所谓对比论证,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
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观点同反面的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
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能留下鲜明的
印象。
对比论证有三种方法:整体对比、局部对比、句子对比。整体对比,即文章的整
个本论部分,进行正反对比;局部对比,即将本论部分的某个层次进行正反比较;
句子对比,即句与句之间的正反对比。
【 典例 】 普希金说 : “ 大石拦路 , 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 , 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
”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
种人因为缺少一种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
他人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点评:这一语段,写两种人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观点不言自明。
4.辩证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写作思维的高级形态。它要求写作者对
材料中的人与事,以及自己所持的观点、所用的论据能作辩证分析。也就是说运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分析。辩证分析的理论和观点主要包括:
①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
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看到其优点,
又要看到其缺点。
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⑤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抓问题要抓到关键处。
如何运用它呢?请看下例:
话题作文《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举了希特勒的事例后分析道: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主观思想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
展,错误的意识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希特勒的暴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称霸欧洲的野心。主观指导行动,
行动成就世界,希特勒是一个邪恶的人,因而他统治的世界就变得疯狂而
黑暗。……
得出结论: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只有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改造得
更加美好。
【范文欣赏】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
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面对“空谷”的遐想
福建一考生
“ 空谷 ” , 空旷幽深的山谷 , 这不免让我想起 “ 空谷足音 ”“ 空谷幽兰 ” 这
些成语,也让我想起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些
名句。面对“空谷”,真的让人遐想联翩啊!
《 庄子 • 徐无鬼 》 :“ 夫逃空虚者 ……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我仿佛看到
庄子静静地走来,静静地坐在我的面前,脸上挂着微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的吟诵在耳边轻轻回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于万
千功利之中,心不为所动,身不为所役,庄子便在这静静的山谷中,享受着宁静淡
泊的人生。
苏辙有诗 :“ 谷深不见兰生处 , 追逐微风偶得之。 ” 翩翩思绪飞出 , 我又仿佛
看到这样一个镜头:柔和的月光下,王密趁着夜晚无人,“怀十金以遗震”。杨
震面对黄金的诱惑,却断然拒绝。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却不因“没人
知道”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他回答得很妙:“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只好“愧而出”。好一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落地有声!
这是杨震时时处处谨慎保持人格,匡正节操的有力宣言。杨震的人品、形象,犹
如这山谷中优美的兰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思绪继续飞扬。我的眼前
出现了站在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作家的莫言,他以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
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高峰,成为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我的眼前还出现了
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首位亚洲人李安;我的眼前还出现了……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坎坷,披荆斩棘,勇攀高峰,最终领略到了无限的风光!
思绪回归 , 面对 “ 空谷 ” , 眼观蓝天 , 天地更加广阔。我由此悟出了许多道
理: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化,作为生活中人、社会中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信念,
不为世俗所染,做一个有品行的人,并敢于挑战现实,勇于攀登高峰,让自己的人
生无怨无悔。
阅卷点评:这是一篇立意新颖、构思严谨、富含文化底蕴的满分作文。
文章一线串珠 , 以思绪为线索来写 “ 面对空谷的遐想 ” 。先从古代庄子、
杨震说起,思绪翩翩;然后讲到现在的莫言、李安,思绪飞扬;最后由“思绪回归
”自然收束全文。众多的典故和诗词展开,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气息
,处处充满着传统文化的底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在淡淡的文字背后给人以静
静的思索,深深的回味。
语言是思想内容的外衣 , 作者灵活地运用比喻、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
法,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句式,灵活地安排段落,充分而独特地表情达意。
对点达标
一、针对训练
1.请用“假设分析法”在下面短文后面补写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
有力。
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 , 坚持进行实验 , 失败了 , 总结教训再干 , 一直实验
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
就是胜利。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参考答案: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
世。就算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
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
胜利。
方法:假言因果,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
信服。
2.请用“因果分析法”在下面短文后面补写一段分析的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
有力。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大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
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
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
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
学家。
参考答案: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所建树?因为他
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
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
子。因此,他们在被“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
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自问自答)
3.请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
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道:“
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
”于是它甘心待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参考答案: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粒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
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粒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待在自
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
,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
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
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请用“辩证分析法”修改下面这段话,使其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当年武松过景阳冈,路遇吊睛
白额虎,武松的办法是将虎打死。“武松打虎”给我们的启示是:困难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碰到困难一筹莫展,找不出解决的方法,因而逃避、退缩。
事实上困难是客观存在的,逃不掉也躲不了。武松能躲吗?要么被老虎吃掉
,要么将老虎打死,他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在碰到困难时,切莫采取逃避的方法,
而要向武松学习,迎着困难而上。当然,要很好地解决困难,关键还在于要找到
解决困难的好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了这把钥匙,任何困难也就迎刃而
解了。
参考答案: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令人讨厌的拦路虎。要想扫除这只拦路虎
,唯一的办法是消灭它。或力克,或智取,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方法。一把钥
匙开一把锁,找到了这把钥匙,开锁就不成问题了。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想
,也正是有了这只拦路虎,才激起了我们消灭它的勇气,才促使我们去努力寻
找消灭它的办法。
试想,人类社会不正是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向前推进的吗?现代高速发展的科
学技术不正是在解决一个个生产难题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吗?没有困难,就不会
出现解决困难的办法;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
说,这只拦路虎倒还是“有功之臣”。
二、整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
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
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即题目中的提示语: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据
此,可以展开思考、权衡与选择。所写的文章必须是反映正能量的,因为“传家
宝”是家中世代相传,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珍贵物品、宝贵的品质、优良的思
想作风。“传家宝”既有物质的(材料中所说的“青花罐”“勋章”),又有精
神的(材料中所说的“祖训”)。
因此所写的内容需要权衡是写物质的“传家宝”,还是精神的“传家宝”。
接下来,应该着重思考并集中笔墨去阐明为什么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应
该阐明之所以成为“我们家传家宝”的道理,写得条分缕析,有理有据。
在阐述“为什么”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拓展开来,去阐述如何使“传家宝”可
以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写作时还必须注重遣词造句等,力求把文
章写得有真情实感。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