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指出了考查范围(《考试大纲
》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初高中语文教材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还明确
了考查方向(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历年高考的考查情况
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
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考向一 通假字
考向二 一词多义
考向三 古今异义
考向四 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
考向五 词类活用
考向一 通假字
•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
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情
况如下:
类型 阐释 例析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通
近、意义也相通的 》)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
用
字,古代可以写这 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
字
个,也可以写那个 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通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
假 (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
字 假
近、意义毫不相干 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所以借
借
的字,古代有时也 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
字
可以借代 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
早”
类型 阐释 例析
一个汉字(古字)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有几个意义,后为 《师说》)中的“受”是古字,“
区别,另造一个新 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
古今字
字(今字)来表示其 般是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
中的一个或几个意 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
义 “通”表示
| 解题锦囊 |
•辨别通假重推断
| 对点小练 |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B.共其乏困
•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D.此小大之辩也
• 解析 B项,共:通“供”,供给。C项,冯:通“凭”,乘。D项,辩:
通“辨”,区别。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D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 B.箱帘六七十
• C.秦王还柱而走
•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解析 A项,“不”通“否”。B项,“帘”通“奁”。C项,“还”通
“环”。
• 3.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③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 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⑥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
• A.①③④ B.③④⑤
• C.③④⑥ D.④⑤⑥
• 答案 C
• 解析 ①没有通假字。②没有通假字。③“藏”通“脏”。④“惠”
通“慧”。⑤没有通假字。⑥“衡”通“横”。
A
• 解析 A项,禀:秉性,天性。B项,“闲”通“娴”,熟习。C项,“
直”通“值”,价格,报酬。D项,爨:烧火做饭。
• 参考译文
•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品德宽厚,赡养父母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
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
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行了。家里有时候没饭吃,
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总是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
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
了一冬一夏。郭原平父亲的丧事办完后,他自己建了两间小屋,把它
们当作祠堂。每到过年过节祭祀的时候,在这几天里,他都要哀思父
亲,不进饮食。
字 释义 示例 字 释义 示例
通“披”,
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 屈原至于江滨,
倍 被 覆盖在肩背
背叛,违背 不敢倍德也 被发行吟泽畔
上
俾 通“睥睨”,见其客朱亥, 通“避”, 其北陵,文王
辟
倪 斜着眼看 俾倪 躲避 所辟风雨也
通“僻”, 放辟邪侈,无 通“敝”, 秦有余力而制
辟 弊
行为不正 不为已 困顿,失败 其弊
率疲弊之卒, 通“傧”,
通“敝”, 设九宾于廷,
弊 将数百之众, 宾 迎接客人的
疲惫,衰败 臣乃敢上璧
转而攻秦 人
字 释义 示例 字 释义 示例
通“否”,在
用肯定、否定
通“否”, 或师焉,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
不 不 式表示选择的
不 或不焉 寡人之璧,可予不
句子里,表示
否定的一方面
通“才”, 食之不能 通“才”,刚 手裁举,则又超忽
材 裁
才能 尽其材 刚 而跃
通“彩”, 须臾成五 通“苍”,黑 要离之刺庆忌也,
采 仓
颜色,彩色 采 色 仓鹰击于殿上
字 释义 示例 字 释义 示例
而予三十年前所
通“脏”, 未至二三里, 通“倡”,
藏 唱 主唱之三民主义、
脏腑 摧藏马悲哀 倡导
五权宪法
通“抄”, 道中手自钞 通“黜”,
钞 绌 屈平既绌
抄写 录 罢免官职
通“纵”, 其后秦欲伐
通“措”, 一厝朔东,一厝
从 合纵,联合 齐,齐与楚 厝
放置 雍南
抗秦 从亲
通“挡”, 非刘豫州莫 通“倘”, 党同文、昭之德,
当 党
抵挡 可以当操者 倘若 岂不大哉
考向二 一词多义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即
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以“引”为例:
| 解题锦囊 |
• 推断文言实词“五法”
• 1.语境带入法
• 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是最主要的推
断方法。如2018年天津卷“万象迭入”中的“迭”有多个义项:“交
替,轮流”“屡次,反复”“重叠”“及”等。根据语境“五亭间开,
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可知,此处的“万象迭入”是指各
种景象交替进入,“迭”应译为“交替”。
• 2.联想迁移法
•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熟悉的词语、成语和课文中
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这些词语、成语和课内所学过
的实词,举一反三,进行相应迁移。如2017年天津卷“岁凶,横道伤
杀”中的“凶”,可联系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河内凶,则移其
民于河东”一句中的“凶”来理解,应译为“年成不好”。又如2017
年浙江卷“使圣人微旨不传”中的“微”,可联系成语“微言大义”
中的“微”来理解,应译为“精深微妙”。
• 3.句式推断法
•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
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因此,可以通过已
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7年天津卷中的“
闾里未尝让”与上文“父未尝笞,母未尝非”构成排比,由此可推知,
“让”与“非”意思相近,应译为“责备”。
• 4.语法推断法
• 句子的语法结构是固定的,除了“倒装句”以外,一般的文言句子也
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可以通过分析实词
在句中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如2017年山东卷“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中“从舅尚书王筠”为
主语,“其有佳致”为宾语从句,“奇”位于二者之间,充当谓语成
分,应译为“认为……奇”或“看重”。
• 5.通假推断法
• 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的角度考虑,
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如2016年山东卷“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中的“说”,若按照“陈
述”“说法”“劝说”等意思来解释,显然文意不通,从通假的角度
考虑,根据音同音近、字形相近的特点推断“说”通“悦”,可译为
“高兴”。
| 对点小练 |
C
• 解析 亡:丢失。
• 答案 C
• 解析 A项,①审讯,审问;②推辞,辞谢;③借口;④言辞。B项,
①出嫁;②按照;③享受;④到,去。C项,①使者,此处指媒人;②
随意;③确实;④确实。D项,①退避;②牵连,攀供;③邀请,延请;
④引导。
D
• 解析 A项,拜:授予官职。B项,行:品行。C项,形:身体,身形。
D
• 解析 合:全。
• 参考译文
• 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牧,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后,便
又召他做法曹官。孟业身形矮小,等到谒见时,高岳心中轻视他的矮
小,笑着不说话。后来高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
你判案英明,可以说有超过了你的身体和容貌的才能。”不久,孟业
升任东郡太守,以宽厚和仁惠著称。那一年,一根麦秆上长五个穗,
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麦秆上,全郡人认为这是被孟业的政治教
化感动的结果。
A
• 解析 A项,“悼”的常见义项有“悲伤,悲痛”“恐惧”“哀悼,悼
念”等。结合上下文可知,墨子听说“楚欲攻宋”而“悼之”,这里
的“悼”与“哀悼”没有关系,而是说墨子内心有着一种“恐惧,担
心”。B项,“重”是个多音字,此句中读“chónɡ”,有“再”“层
”等义项,在句中“重”是“层”的意思,即“重叠”义,正确。
• C项,“却”,有“退却”和表示转折等义项,此句中为“打退”,是
根据“退却”的意义而来,正确。D项,可采用成语联想法解题。“偃
”的常见义项有“仰卧”“向后倒”“倒伏,倒下”“停止,停息”
等。结合成语“偃武修文”中“偃”的意思“停止”,可以判断选项
中“偃”解释为“停止”是正确的。
• 参考译文
• 过去楚国想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担心这件事。他从鲁国出发
赶路十天十夜,脚上长了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包裹住脚
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拜见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
打宋国,您是盘算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吗?还是要使民众
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
这样仍要进攻呢?”楚王说:“果真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墨子说:“我看大王您一定有损道义却又得不到宋国。”楚王又说:
“公输般是天下有名的工匠,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假设用云梯来攻
宋,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让公输般设置云梯来攻城,
请允许我来防守。”于是公输般设置攻城的器械,墨子设置守城的装
备。公输般多次攻城,墨子多次打退他,始终攻不进城内。于是楚王
只得收兵,停止对宋国的进攻。
考向三 古今异义
•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形同),而
意义和用法不用的现象。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类型 示例
①通感扩大。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
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心
甘情愿”。
词义
②从部分扩大到整体。如“秋”,泛指“秋天”,后
扩大
扩大到指“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③从专指扩大到通用。如“江”“河”,原指“长江
”“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
类型 示例
①“金”,古代泛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现在专
指黄金。
词义 ②“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如“始播百谷”;现在
缩小 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
③“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如“其臭如兰”“乳臭”;
现在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①“很”,古代等同于“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
词义 深;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没有以前那么深了。
弱化 ②“怨”,古代表示“仇恨,怨恨”,现在仅表示“埋
怨,责备”
类型 示例
①“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词义
”。
强化
②“诛”,最初只表示“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①“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
②“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③“劝”,古代指鼓励,如“劝学”“劝农”;现在指规劝,如“劝
他不要吸烟”。
词义
④“穷”,古代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如“穷则独善其身”;
转移
现在指贫穷。
⑤“丈夫”,古代指男子,如“古者丈夫不耕”;现在指女子的配偶。
⑥“牺牲”,古代指祭祀所用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现在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如“流血牺牲”
类型 示例
①“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如“先帝不
感情
以臣卑鄙”;现在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如“卑鄙无
色彩
耻”。
发生
②“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如“处战
变化
国之世,选爪牙之士”;现在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注意它们在古代与
现代的不同表现,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在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则是一个双音节词
| 解题锦囊 |
•辨析古今异义“三法”
方法 例析
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
个词组成,古汉语以单音 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为
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 “指”和“示”两个词,依上
有其固定义项,所以对文 下文可译为“指出来,给……
言文中的双音节词一定要 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
结合上下文细致比对 示”为一个词
方法 例析
即使所给词语古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
今都是一个词, 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为“扬
也要看其含义是 言”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
否相同,依据就 则为“(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
是其所在的具体 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之意;作动词,
语境 则为“宣告,声明”之意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结合所给词语的
村居》)中,“无赖”的含义是“可爱”,在
感情色彩加以区
古代汉语中是褒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无赖
分
”意为“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是贬义词
| 对点小练 |
• 答案 ①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②古义:歌舞伎的老鸨。今
义:晚辈对与母亲同辈的女性的亲切称呼。
• 答案 ①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古义:求学的人。今义: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 答案 ①古义:跑。今义:行走。②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使难为情。
• 答案 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表示没有出路的境地。
• 答案 ①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②古义:秋日的天空。今
义:秋季。
• 答案 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中性词。今义:指品德恶劣,贬义词。
B
• 解析 鄙贱:地位低,见识浅。
C
• 解析 不过:不超过。
• 参考译文
•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赞他能够拉开强弓,他实际上用的弓不
超过三石的力气就可以拉开。他把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
试着拉,但只拉到一半就停止,都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
开。除了大王以外没有人能使用这张弓。”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
用的是不超过三石力气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九石力
气的弓。三石是事实,九石是虚名。宣王喜欢的是虚名而失了事实。
C
• 解析 ①隐形:均指把形体隐藏起来。②分别:古义,辨别;今义,
离别;各自;不同。③厌倦:均指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下去。
④对面:古义,当着别人的面;今义,对过,正前方。⑤人物:古义,
别人的物品;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⑥本末:
均指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 参考译文
• 楚国有个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得到螳螂等候蝉时用来遮蔽
自己的叶子,就可以隐形。”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头摘取树叶。当
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等候蝉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
树叶掉落在地下。树下原先有许多落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
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
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刚开始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厌烦不能忍受,
欺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十分高兴。带着
这片树叶来到街上,当着别人的面拿别人的东西。官吏于是把他绑起
来送到县衙。县官听取供词,他便把此事的始末说了一遍。县官听了
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考向四 同义复词与偏义复词
•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
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但古代汉语中也有特殊现象,存有
少量双音节词(即复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词。
同义复词,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偏义复词,构成合成
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或相对,而词义却偏指其中一个语素,另一
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 解题锦囊 |
• 明确复词现象,把握复词特征
• 1.判断同义复词,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把握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
的意思,二是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 2.判断偏义复词,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把握词语所在的语境,即根
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具体意思判定,比如“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
五人墓碑记》)一句,主要强调五人死难的意义,“死生”偏重于“死
”;二是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即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
比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从句中的“勤
”分析,与之搭配的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
偏重于“作”;三是关注词语与前后文的照应关系。
| 对点小练 |
• 1.判断下列句子中有无偏义复词,如有,请指出并释义。
• (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巷陌”,偏在“巷”。
•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无。“庠序”是同义词,都指学校。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无。
• (4)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往来”,偏在“往”。
B
A
• 解析 “弟兄”偏在“兄”,兄长。
A
• 解析 题干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意思是“是防备其他盗贼
的进入和意外变故”。这里的“出入”是偏义复词,取“入”的意义,
“出”是衬词,无实义。A项,语句出自《黔之驴》,可译为“然而反
复地观察驴,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这里的“往来”是同
义复词,译为“来来往往,反复”。B项,“寒”和“暑”是语义相反
的词。“寒”指“寒冷”,“暑”指“天气炎热”。根据句中的“羽
毛”可知,此处的“寒暑”为偏义复词,偏指“寒”,“暑”起陪衬
作用。
• C项,从后面的“观”可以看出,“耳目”为偏义复词,偏重于“目”,
看。D项,从“陟罚臧否”分析,“异同”为偏义复词,偏重于“异”,
该项可理解为“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区
别”。故选择A项。
考向五 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
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 1.名词的活用
• 2.动词的活用
• 3.形容词的活用
| 解题锦囊 |
•分析词类活用“三法”
| 对点小练 |
• 答案 ①在朝廷上 ②像奴隶一样 ③引为同类 ④下雨 ⑤谗言
⑥见到的景色 ⑦意动用法,以……为耻 ⑧使动用法,使……有利
D
• 解析 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D
• 解析 “贤”与“士”词性相同,当“贤士,贤人”讲,形容词作名词。
B
• 解析 A项,句中的“幽壑之潜蛟”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潜蛟”,作“
舞”的宾语,由此判断“舞”是这个句子的谓语;再考虑“舞”的施动者是
“洞箫的声音”,由此判断“舞”应解释为“使(让、叫)潜蛟舞”。因此可
以判断“舞”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跳舞”。正确。B项,“所手植”
是“所”字结构(从词性上说是名词性短语),即“所+动词”的形式,“手
”本来是名词,这里作为修饰动词“植”的状语,翻译为“亲自”。故选项
中“名词作动词”这一解释错误,应为“名词作状语”。
• C项,“留侯张良”是“善”的宾语,而“善”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那么这里“善”就必须作动词,即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
正确。D项,“不鉴之”中的“不”是副词,修饰限制“鉴”,“之”
是代词,作“鉴”的宾语,“鉴”应理解为动词,而“鉴”本来是名
词,这里就属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鉴”。正确。故选择B
项。
课时达标17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