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分析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
2020/02/09
-2-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8年天津高考《考试说明》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法”考点,进一步凸显了对论述类文本文体特征的考查力度。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内核。在论述类文
本中,论点就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态度。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即文章中运用到的支撑观点的材料。论证是运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
证组织起来的。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等。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重点是确认中心论点与分
论点,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辨明论证的结构与方法。
2020/02/09
-3-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8·全国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
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
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
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
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
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
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
,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
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
忆伦理的意义。
2020/02/09
-4-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
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
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
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
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
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
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
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
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
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束缚。
2020/02/09
-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
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
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
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
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
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
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
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
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
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
2020/02/09 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6-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
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
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
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
做出了全新论证。
2020/02/09
-7-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思路解析A项,文章开头在阐释了“被遗忘权”的含义后,就分析了
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来论述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项,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分别在文本第二、
三、四段,论证逐层深入。C项,文章的立论基础就是大数据对个人
隐私的影响,判断该项的正误也可参照选文的题目。D项,文章论证
的对象是“被遗忘权”,没有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全新论证”。
2020/02/09
-8-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怎样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确认论点与分论点
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表达论点的句子,其中表明主要见解,能统
率全篇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是文
章的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确认论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位置找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
章在中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层层论述之后归纳出中心
论点;还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题找中心论点。先明确作者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一
步步厘清层次,找出作者的见解、主张,这就抓住了中心论点。
2020/02/09
-9-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3)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由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
证明的关系,通过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也可以把握文章的论点。
这种方法在阅读节选的文本时至关重要。
2020/02/09
-10-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
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论据是否可靠。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解题时,
对选项所概括的论据要和原文对照,看选项的表述是否和原文一致。
(2)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首先分析选项,找出选项对论点和论据的表述,然后和原文对照,
看选项所表述的论点是否和原文论点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可判断选
项错误;再看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关系是否和原文一致,如果论据张
冠李戴或者有增减都是错误的。
2020/02/09
-11-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3)对论证方法的分析是否恰当。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解题时,要根据选项的表述,回归原文,看看选
项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判断是否正确,选项所列的论证方法,原文是
否都有,有没有犯无中生有的错误。
2020/02/09
-12-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3.辨明议论的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四种:
(1)并列式。
并列式又可分并列分论点和并列论据。
(2)对照式。
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或通过正反
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2020/02/09
-13-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3)层进式(递进式)。
层进式一般有三种形式。
①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
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③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
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形式。
(4)总分式。
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
①总—分;②分—总;③总—分—总。
2020/02/09
-14-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自信,是以文化自觉即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一定文化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主体意识”或“自
我意识”,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
系,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自身文化在国际关系格局中
所处的“实际序位”和“发展态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刻反思,
从而对自身文化的优劣长短、国际影响力及其限度形成的自知之
明。
2020/02/09
-1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化自觉建基于对文化的理性反思,核心也在于反思。文化反思
与形成文化主体性是同一过程的两面,二者又互为前提,相互作用,
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般而言,文化反思总是需要有“他者”的
存在作为一种比较的基础,一种合理的刺激。在历史上,一种陌生
文化出现后,由于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出现碰撞,才会引起人们对
自身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文化反思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对文化实有情况的认知,包括
一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各种文化形式及其地区分布情况,“他者”文
化与本民族文化交流的情况,各种性质文化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实际
影响,等等,这是基础性的。一是对各种文化的作用、意义进行的
评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
全的作用的评价。
2020/02/09
-16-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化反思的内容主要存在三个维度:关于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
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关于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他
者文化的关系,这个维度是一种对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对待层面的观
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对本民族文化以及他者文化的历史地位和
性质的分析比较,这个维度属于一种超越性的透视。
2020/02/09
-17-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文化反思存在着深浅的层次差别,也有一个从浅到深的层次递进
过程。近代以来,通常那些经济军事强大的民族国家会表现出一种
文化强国心态,在文化输出方面也出现“巨大贸易顺差”;相反,经济
军事落后民族的许多人则容易出现文化自卑心态,唯有以前者的标
准为标准,以获得前者的认可为傲视同侪的资本。所谓“挟洋自重”,
此之谓也。这两种态度里并非没有文化反思的因素,文化反思的层
次递进,就是将人们对文化的反思以及形成的自傲或自卑的态度,
这种态度对于文化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同时都纳入
进一步反思审视的范围,在超越民族文化本位的前提下,客观地分
析本民族文化的优长劣短,搞清楚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还
缺什么,我们经过努力能获得什么。
2020/02/09
-18-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总之,只有建立在扎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才是真正
的文化自觉;只有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是
具有持久生命力和价值前景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董朝霞《文化自信须以文化自觉为基础》,
2018年7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2020/02/09
-19-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提出论点,篇末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论
点。
B.文章主体部分重点论述文化反思,强调理性的文化反思在文化
自信形成中的重要地位。
C.文章以“巨大贸易顺差”形象地论述经济军事强国在文化输出
方面的压倒性优势。
D.文章关于文化反思的两种形式、内容的三个维度、深浅的层
次差别的论述,是并列关系。 关闭
D项,关于文化反思的形式、内容的论述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关闭
D
2020/02/09
解析 答案
-20-
1 2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献里的“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其中科学位于技术前
头。但是,很多人把它们看成同样的东西,在实践中往往还把它们
的位置颠倒过来。
科学,更明确地说,自然科学,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
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其原理的学科总类,目的
是认知世界;技术,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
的集成,它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者改变现有事物的性
能和功用,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两者之间,科学为技术的发展
提供基础和支撑,而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
2020/02/09
-21-
1 2 3
科学的进步一直是由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心
推动,而不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之前不
曾预测过或者从来都未有计划去实现的偶发事件,而且短期内往往
看不出有什么用处。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数学中的数论有3 000
多年历史,但它在成为现代信息保密手段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最无用
处的。
2020/02/09
-22-
1 2 3
显而易见,我们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不应该采取同样的
做法;特别是,不应该简单地把发展技术的思路和措施直接搬过来
为发展科学铺路,也不应该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
来经营科学发展。但是,今天学术部门中常见的却是决策者们以“
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和管治科学发展,以为通过集中筹划、巨额
资助、快捷升职等手段便可以刺激基础科学迅速发展并立即开花
结果。这样一来,许多基础科学研究都被贴上“无用”的标签,得不到
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2020/02/09
-23-
1 2 3
在这里回顾一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管理经验是有益的。洪堡基
金会主席最近刊文指出:“科学研究中大多数颠覆性的发现都不是
事前就计划好的。相反,它们都像淘气的小怪物那样突然出现在墙
角,因为它们都是科学家们满腔热忱地探讨未知事物所导致的发现
和发明。因此,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
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
2020/02/09
-24-
1 2 3
值得指出的是,中文里的常用词“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写,但
它往往导致一种错误的理解,即把科学与技术看成同一回事,让许
多人对它们做同等的分析演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一直是一
个被不恰当地解释和处置的问题。无数的事件和事实表明,这种错
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事实
上,中国古代的进步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各种技术,但它们并没
有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熟知的火药发明并没有
建立起现代化学,指南针的应用并没有建立物理学的电磁理论,数
学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并没有建立起现代数论,等等。
2020/02/09
-25-
1 2 3
中国在古代曾经有过诸多先进技术发明和改进,却没有让自己成
为一个创立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国家,这一事实长期以来让中国科
学家和技术人员感到迷茫、困惑。不言而喻,只有问题得到真正的
理解和解决,中国才有希望能够很快地进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
的最前沿。
(选自陈关荣《“科学与技术”,不完全是“科技”》,有删改)
2020/02/09
-26-
1 2 3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献里“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固定词组,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对两者
不加区分,混为一谈。
B.科学以认知世界为目的,人类试图认知世界内在基本原理的好奇
心推动科学的进步。
C.技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目的,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推动
着技术的进步。
D.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科学与技术做
同等的分析演绎。 关闭
D项,由原文“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还是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
要原因”可知,这个原因只是猜测,而不是肯定。 关闭
D
2020/02/09
解析 答案
-27-
1 2 3
2.(考点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
术发展的论述。
B.文章通过数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科学发现不仅是偶发事件,有时
短期内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
C.文章引用洪堡基金会主席的话批评了以“技术管理思维”去指引
和管治科学发展的做法。
D.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我国对科学与技术认识的现状及历史上存
在的问题,有其现实的意义。 关闭
A项,“把论证推向了对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论述”分析错误,应是把论证推
向对如何推动科学发展的论述。 关闭
A
2020/02/09
解析 答案
-28-
1 2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许多基础科学研究被贴上“无用”的标签,是因为学术部门中
的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
关闭
B.只要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由及充足的经费,就
A项,“因为学术部门中的决策者们没有分清科学与技术的不同”分析错误,
能有颠覆性的科学发现。
应是因为“简单地套用管理技术发展的政策和方式来经营科学发展”。B
C.着眼于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并不能演化出现代科学知识和基本
项理论,歪曲了原文意思,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原文只是说“挑选优秀的研究人员并给予他们学术自
由及充足的经费是一个学术机构成功的关键D.只有真正地理解和解决了科学与技术的问题”。C项,,“中国才有机会进入所以技术进步意义
不大世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分析错误,选项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说“技术进步则不断地向科学
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反过来激励科学发展”,可知“所以技术进步意义不大”
推论错误。 关闭
D
2020/02/09
解析 答案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