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小题。
自蓟北归 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①,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②。
【注】①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②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盂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歌“长剑归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首联运用顶针的手法,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紧张迅急的行军气氛。
C.“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D.颔联运用烘托渲染、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塞外空阔辽远、苍劲悲凉的独特风光。
E.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
2、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4题。
春夕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3.下列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照应题目,捕捉暮春时节的景物——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在异乡送春归,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颔联描写想象之景,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夜深人静,子规声声哀啼,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C.尾联运用典故,耐人寻味,五湖风光,无人与争,只是不愿归去,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D.这首七言律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风格沉郁;尾联自慰自嘲,深刻反映了诗人苦闷、彷徨的心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6.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南楼赏月。杜甫诗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榖。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下片ー二句叙写袁榖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上番:初番、头回的意思,这里指新竹。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郑诗第三句重在写景,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10.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分析。(6分)
1.B D
2.同:都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思想。异:高诗尾联“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苏词无半点哀情,以形象的描画,抒写了渴望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3. B。B项,“想象之景”说法错误,颔联是虚实结合,上句是虚景,下句是实景。
4. ①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情。②思家难归的愁苦之情。③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④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⑤想要归隐而又不能的无奈之情。
5.(3分)B(“青袍白马”代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
6.(6分)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2分)
②眷恋故乡。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1分)
③国家局势动荡、故乡物是人非,心感悲哀;(1分)
④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2分)
7.B(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8.①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②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③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9.答案:B(第三句没有写景,“寓情于景”错)3分
10.①郑诗以芭蕉叶的生长情状比喻相思之情,最后着一“怨”字,直接抒发诗人相思的愁苦。
②杜诗在充分描写春笋的喜人长势之后,描述因春笋掩蔽阻隔而责怪主人不出迎(理解为“那些来欣赏竹林的人来这里,我都怒而不欢迎”亦可)的情形,着一“嗔”字,侧面表现作者心中之喜。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