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19-2020学年度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复习讲义:第3部分 专题5 新闻(访谈)阅读

标签: 暂无标签
考纲展示
考情分析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
①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②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③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章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④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⑤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查方式
考查方向
选择题1个
简答题2个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分析手法、鉴赏人物、体会含意、赏析内涵
[学考真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揭秘“悟空”上天施展神通
①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
②“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悟空”的观测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
③“悟空”的身材比一般的卫星小巧,长宽高只有1.5米、1.5米、1.2米,像盒银白色的方形蛋糕。而它的“火眼金睛”却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暗物质的踪影。
④卫星采用的是以载荷为中心的一体化结构设计。据介绍,“悟空”由四个有效载荷组成,分别是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能量器和中子探测器。所有探测器及电子设备安装在1个立方米的空间内,技术难度超过了我国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测设备。
⑤以《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名字命名的卫星“悟空”。没有携带金箍棒,却带了300多根“水晶棒”。位于卫星核心部位的BGO能量器包含了300多根纵横交错排列的晶体,每一根都有2厘米见方、60厘米长,是世界上最长的BGO晶体,研制难度非常高。整个卫星中,BGO能量器的重量就占了大半。这些漂亮的“水晶棒”能够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并且由于电子和质子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类似淋浴喷水形状的簇射,而电子和质子产生的簇射形状不同,因而科学家可以区分出电子和质子。
⑥占宇宙9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暗物质粒子的探测目前是国际科学前沿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领域。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正在筹建或实施多个暗物质探测实验项目,其研究成果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⑦“悟空”将面朝太空,在太空中开展探测任务,接受来自宇宙四面八方的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由于暗物质可能存在于任何区域,它头两年将对全天区扫描,探测暗物质存在的方位。两年后,根据全天区探测的分析结果,它将对暗物质最可能出现的区城开展定向观测。
⑧寻找暗物质的过程就像与幽灵捉迷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仪器越灵敏才越可能有发现。“悟空”就是通过提高能量分辨和空间分辨的本领,降低宇宙射线背景噪音,并且把探测器做得足够大等方法提高灵敏度的。
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促进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悟空”在观测能段范围、能量分辨率上超过国际上目前所有同类探测器。
B.科学家根据电子和质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簇射形状不同来区分电子和质子。
C.万有引力定律证实了占宇宙9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
D.降低宇宙射线背景噪音能有效地提高“悟空”的灵敏度。
B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B.原文是“电子和质子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不是“电子和质子相互作用”。]
2.简要说明第⑤⑥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新闻语言的能力。加点词“水晶棒”有生动形象的效果,“可能”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答案:“水晶棒”生动形象地说明了BGO晶体的形状,给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可能”表推测,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暗物质探测实验项目的成果与基础科学领域重大突破之间的联系。
3.结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谈谈为什么把这颗卫星命名为“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孙悟空形象”来谈,解答时要注意联系“孙悟空”的外貌和品质,对应文中卫星“悟空”的特点来分析。
答案:《西游记》中孙悟空火眼金睛,神通广大,这颗卫星名为“悟空”即领悟太空之意,暗物质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探寻暗物质的踪影。
[解题技法指导]
一、筛选并整合信息
所谓筛选是指对文中相关信息搜寻归拢,所谓整合是指从相关信息中提炼出某种共同的东西,如事物的共同特点、事物的普遍意义以及带给人的共性认识、启示等。
【答题步骤】
二、分析新闻的语言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明确所给文章的题材
在熟悉不同题材的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色的基础上对号入座,要明确赏析的是新闻语言的客观平实,还是其情感性。
第二步,具体分析用语特点
总的原则是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词语”或典型的句子分析概括语言特点。
(1)如果是赏析平实客观的语言,要注意指出语言是怎样体现准确性、简明性和客观性的。
(2)如果是赏析主观色彩浓厚的语言,要注意分析关键词和句子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尤其要关注那些运用了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句子,由此总结分析语言的风格和特点。
三、分析新闻标题的作用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答题时,先准确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3.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4.分析新闻标题对读者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引读者的作用。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标题都需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而是需要根据具体题目而定。
四、把握访谈的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访谈对象的阐述内容。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相关知识介绍:
1.新闻的分类及其文体特征。新闻大致可分为消息、通讯、特写、访谈、新闻评论等几种,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的特点。
2.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特别注意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来呈现新闻内容,而通讯的呈现方式比较灵活。
3.新闻常用的艺术手法。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另外,还常使用对比烘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表现方法。
4.新闻的语言。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5.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包含着作者独到的眼光,体察特殊事件的敏锐判断,文本产生后将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当堂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当下,在社会及日常生活领域,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引领的“微”风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并由此综合生成一种新型社会文化话语——“微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入“微时代”。
区别于传统艺术形态,微艺术往往采取“以小博大”的创作策略,鲜少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经典话语或史诗巨作,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和个人化叙事,处处彰显出微体量、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仅如此,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度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加快作品的推陈出新,这势必需要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缩短创作周期。
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不同,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除却职业艺术家,更多的是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平等性、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民众,既可以轻易地借助微艺术形式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实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表达;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对话。
创作上的微观性和偏草根性,使得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所差异。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力量与微艺术创作的生力军,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
(选自《微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有删改)
材料二:
对微时代审美生活的内在特性、意义及规律进行总结、研究是极为必要与迫切的,而且这种必要与迫切集中体现在对个人微小时间的呵护上。
就其必要性来看,正是因为审美对象的微小或微型化,人们的欣赏与分享才会占用相对微小的时间长度。就其迫切性来看,一方面,微媒介作为审美媒介之一,其发展与更新日新月异,当今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与发展,能够让人在数月、数天之内感受到审美媒介最为剧烈的变化与更新。另一方面,从微媒介的用户数量来看,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数以亿计的用户量的产生,标志着微时代的来临。
上述两个方面是密切交融在一起的。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一个由大部分国民或网民共同参与,且使用频率极高、私人性极强的审美生活微时代业已产生,其得以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对于个体微小时间的关切与呵护。
这里所说的微小时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就客观社会时间的长短而言,对微博与微信的接受时间较短;其二是就微媒介的使用活动自身作为一个过程而言,它既与社会生活中其他的、用于社会生产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也与其他审美活动有着显著的不同。
微时代审美生活关注、关切的是那些不规则的、偶然性的、飘忽不定的、不可预知的微小时间,这些时间往往是琐碎的,但是在数量上的存在却是丰富的,甚至是海量的,尤其是在人们的上述社会时间之中就弥漫性地夹杂有微小时间,因为人们在完成那些规则、严谨、持久的活动时,总是需要停顿或者间歇的,总是需要休息、闲暇间的娱乐的,而且人们在很多情境中,也不可能总是一直进行需要较长的、固定的时间与特定环境的审美生活。自此而言,这正是微美学或者微时代美学滋生的源源不绝的时机与动力。
(选自《微时代的审美生活与微小时间呵护》,有删改)
材料三:
微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层面上为人们在当下活动中解除审美的精英特质、普遍分享草根化的生活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现实环境。同以往时代相比,微时代生活的美学现实,就在于人的生活反思能力、生活体验的历史过程不断被移动互联网信息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屏蔽,而直观化、消费性的日常感受则直接成为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也因此,在微时代生活语境中,相对于已经成为一种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来说,“美”之为何,何为“审美”,注定将以一种新的实践形态进入美学的思考范围。
长期以来,作为知识传统的既有美学理论,确定了一个由生活体验的深度性、心灵精神的纯粹性和历史价值的恒定性所定义的美的知识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人的日常活动、具体生活感受只有自觉接受了充分而深刻的精神洗礼,才可能最终成为美学的对象。
然而,生活审美化的微时代,却迅速破坏了这一边界的现实有效性。在连续扩张日常生活的丰富性、生活满足的生动性过程中,发达的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人们制造出目不暇接的灿烂生活感受,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生活满足的审美想象方式之上,快速实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当微博把专业化的文艺评论微化为人人皆可操作的140个字符、微信中一个“赞”的符号便充当了清晰具体的情感认同,很显然,在这种日常感受向感性快乐、个体生活经验向集体共享意义的直接转移过程中,微时代在营造生活审美化、充实人的当下期待的同时,也为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绕开精神超越的美学要求提供了巨大便利。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当下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它大规模地扩张了人们的日常感受领域,也普遍地突破了美学知识传统所订立的精神规则。面对业已去除了知识边界的审美现实,美学本身无疑需要形成一种新的生活阐释能力。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等,决定了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步入“微时代”。
B.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等特点,为广大的网民共同参与微文化的创作提供了便利。
C.微时代审美生活关注、关切对象给微美学或者微时代美学滋生提供了时机与动力。
D.微时代审美生活的审美对象微型化,耗费时间短;而且审美媒介变化、更新快,用户海量,私人性强。
A [A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选项中的前后两者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微文化”的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形态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审读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材料一对微文化与传统艺术形态的区分集中在第二、三自然段,这两段的首句即为概括的要点所在。组织答案时,语言力求简洁。
答案:①传统艺术形态追求宏大叙事、经典话语或史诗巨作,微艺术往往“以小博大”,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和个人化叙事,处处彰显出微的特点;②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偏草根性。
3.根据材料三,分析微时代的生活审美化给人们提供了哪些现实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材料三,明确第三段的“然而”一词是分水岭,筛选出关键句“而且把日常感受的获取过程直接嫁接到……一体化”“微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当下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答案。
答案:①将直观化、消费性的日常感受直接变成满足人们当下生活情绪的审美产品;②破坏了既有美学理论所确定的知识边界,快速实现了日常感受与意义体验一体化;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有力地改变了生活意义的确立方式。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48&extra=
[db:作者]

写了 833 篇文章,拥有财富 1674,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0

主题

0

帖子

10

积分

VIP用户

Rank: 5Rank: 5

积分
10
高考满分作文 发表于 2020-4-25 14:30:22
支持,赞高考题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