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语文二轮突破训练-“古诗歌选择题”保分练

标签: 暂无标签
“古诗歌选择题”保分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88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 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解析:选BD 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D项,“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每点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东屯北崦[注]
杜 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 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此处是诗人对“盗贼”的痛斥。
B.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都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
C.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首不忍久看。
E.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并直接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解析:选CE C项,“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错,诗人漫步山林所见之景确实是清幽的,使诗人原本悲愤的心情得到暂时的缓解,也是诗章节奏的一个变化,但诗人并未因此萌生归隐山林的想法。E项,尾联并非卒章显志,也不是直接揭示主旨。尾联通过对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以及“回首”这一动作,表明了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②对百姓的同情,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 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解析:选BC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词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②低心事折腰。
[注] ①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分:甘愿。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第六句的“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
E.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
解析:选BD B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D项,并没有体现诗人内心的纷乱。
(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②对美丽景色的喜爱;③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每点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 寄情于山水。②赊,语助词。③绷,布幅。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滩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颔联描绘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面对眼前所见美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E.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又沿河望去,视角跳跃,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解析:选BD B项,颔联描绘的是一幅幽静恬淡的画面,并非清幽冷寂之景;D项,尾联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的情怀,并没有“官场失意后”的愤懑。
(2)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6分)
答:                                                                          
答案:这种说法不妥。(1分)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2分)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的情怀。(2分)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1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春 阴
朱 弁[注]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 朱弁(biàn),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中的“迢递”是指高远貌,强调了关河的遥远。“惨惨”指阴森寒冷的样子。
B.首联用“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等景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塞北之地阴冷荒凉的氛围,极写其凄惨之意,也奠定了诗歌低沉的情感基调。
C.颔联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正好相反,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D.颈联中的“莫写”“难将”二词说的是自己难以把浩荡昂扬的爱国之情尽情表达出来,“诗穷”“酒薄”都是为了突显作者内心的情感之深。
E.尾联作者借景抒情,以向塞北凛冽刺骨的冬风设问作结,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东风扼杀生机的不满,又表达了内心对生机盎然的春天早日到来的热切期盼。
解析:选DE D项,颈联的情感比较丰富,“莫写”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其情主要为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国的怀念。故不完全正确。E项,“东风”指的是春风,其情感主要指向时光流逝、韶华逝去之悲。文化常识及情感理解错误。
(2)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抒发了诗人被拘异国有家难回、思念故国、年华已逝的深情。 ①有家难回之愁。“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②思念故国之情。此时作者身居塞北,被拘他国,表面极写塞北景象之荒凉凄惨与对家的思念,更是表达对国家的思念。③年华已逝之悲。尾联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韶华逝去的感伤。(每点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尹潜①感怀
陈与义②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 ①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②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
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家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
解析:选AC A项,“表达了他为自己是……的感情”错,“为国有人”运用典故,贾谊《治安策》:“犹为国有人乎?”此处是诗人为治国无人而发出的感叹,表明了诗人的忧国情怀。C项,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每点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灞上秋居[注]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写了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写诗人于他乡秋夜,独对寒灯,以乐景衬哀情,与首联相互映衬,对比强烈,形成一种无限凄婉的情调。
C.颈联中,“空”“孤”二字虽是白描,却很好地衬托出凄凉、清冷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进取无门、孤寂难耐的愤懑,感情真实,读来颇为动人。
E.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已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胸臆,情绪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选BE B项,颔联是以哀景写哀情;E项,前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                                                                          
答案:①“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②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客居他乡的孤独。  ③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每点2分)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5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