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测试: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保温常练(八)

标签: 暂无标签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眼前是一条隐没于蒿草中的水道,宽度似刚容得一条小船通过,伸手可触岸边湿漉漉的树根。两岸茁壮的竹林、茂密的苇丛,散发出潮湿的草叶气息。竹叶扶疏,树影婆娑,水气缭绕,不禁让人遐想,如果是    的春天,在这样的水流中漂泊,该是怎样惬意和曼妙。偶有几株高昂的松树,突兀地立于高地,透出一种    的骨气。
  船儿径直往前,一阵异香袭来,只见一棵棵有着百年树龄的古香樟树依次伫立在水边,(    ) ,一下子幽暗下来。那段悠长的航道,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和厚实湿润的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水路渐宽,船过浪涌,漫过了泥岸的水线,又缓缓退去。船上发动机的声音    ,像是屏息静气一般,船身无言地滑过,水面静寂无声。船声复起,船儿在水面上划出长长的弧线,前方    ,视线所及,一片连天的碧水,饱满得像是要溢出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树叶的浓影顿时遮蔽了水路
B.浓密的树叶顿时遮蔽了水路
C.水路顿时被树叶的浓影遮蔽了
D.水路顿时被浓密的树叶遮蔽了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那段悠长的航道里,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和厚实湿润的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B.那段悠长的航道,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靠着厚实湿润的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C.那段悠长的航道,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和青苔的厚实湿润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D.在那段悠长的航道里,小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靠着厚实湿润的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消失在树荫里,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繁花似锦  桀骜不驯  中道而止  茅塞顿开
B.落英缤纷        桀骜不驯        戛然而止        豁然开朗
C.繁花似锦        桀犬吠尧        戛然而止        茅塞顿开
D.落英缤纷        桀犬吠尧        中道而止        豁然开朗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可想而知“        ”,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下阕开头“        ,        ”两句,抒写边关将士远离家乡、有家难回的无限愁情。
三、文化常识(3分)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唐末五代为度支、户部、盐铁三官署合称。
B.太祖,庙号称谓。庙号指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节度使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朝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畴学于郾城,客居贫甚,日作糜一器,画为朝暮食。自是大肆力于经史百氏,文辞宏放,浩无涯涘。及河南被兵,磐避难,转入淮、襄间。宋荆湖制置司素知其名,辟为议事官。丙申,襄阳兵变,乃北归,至洛西,会杨惟中被旨招集儒士,得磐,深礼遇之,遂寓河内。
  中统元年,即拜益都等路宣抚副使,居顷之,以疾免。李璮素重磐,以礼延致之,磐亦乐青州风土,乃买田渳河之上,题其居曰“鹿庵”,有终焉之意。及璮谋不轨,磐觉之,脱身至济南,得驿马驰去,入京师,因侍臣以闻。世祖即日召见,嘉其诚节,抚劳甚厚。璮据济南,大军讨之,帝命磐参议行省事。璮平,遂挈妻子至东平。召拜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出为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郡有西域大贾,称贷取息,有不时偿者,辄置狱于家,拘系榜掠。其人且恃势干官府,直来坐听事,指麾自若。磐大怒,叱左右捽下,箠之数十。几死,郡人称快。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磐曰:“四万人多矣,何烦他郡!”使者怒,责磐状,期三日尽捕蝗,磐不为动,亲率役夫走田间,设方法督捕之,三日而蝗尽灭,使者惊以为神。
  曲阜孔子庙,历代给民百户,以供洒扫,复其家,至是,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收为民,磐言:“林庙户百家,岁赋钞不过六百贯,仅比一六品官终年俸耳。圣朝疆宇万里,财赋岁亿万计,岂爱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且于府库所益无多,其损国体甚大。”时论韪之。
  磐以年老,累乞骸骨。丞相和礼霍孙为言,诏允其请,进资德大夫,致仕,仍给半俸终身。年至九十二,卒之夕,有大星陨正寝之东。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B.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C.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D.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冠,最初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后来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作冠。一般在二十岁。
B.贾,商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方卖东西的人,这叫作“行商坐贾”。现泛指经商的买卖人。
C.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里穿起来,称为一贯或一吊。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段后“致仕”也是这个意思,此外还有“告老、解褐”等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磐治学勤勉,文辞宏放。他青年时,客居异乡,非常清贫,每天只有一碗粥而已,他勤勉地学习,努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终使文辞豪放,浩荡大气。
B.王磐为民除害,维护明廷威仪。有个西域商人放债取息,对那些不能按时偿还的人,私设公堂,非法拘禁拷打,而且依仗权势,蔑视官府,肆意妄为;王磐大怒,令人将他拿下,施以杖刑,郡人称快。
C.王磐工作尽责,能力出众。蝗灾发生后,面对使臣的指责,王磐定下三天捕尽蝗虫的期限,他来到田间,想方设法,果真在三天内灭尽蝗虫。
D.王磬敢于直言,保护孔庙。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孔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认为孔庙民户百家每年交纳的赋税,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这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很大。时论都认为王磬的话有道理。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5分)
译文:   
(2)及璮谋不轨,磐觉之,脱身至济南,得驿马驰去,入京师,因侍臣以闻。(5分)
译文:   
五、文言小语段强化(1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召秘书省正字。秦桧力建和议,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如圭亟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如圭与同省十馀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桧怒。
  通判荆南府。荆南旧户口数十万,寇乱后无复人迹,时蠲①口钱②以安集之,百未还一二也。议者希桧意,遽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召圭白帅,悉奏蠲之。
(选自《宋史·范如圭传》,有删改)
  [注] ①蠲(juān):免除。②口钱:人头税。
(1)如圭与同省十馀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5分)
译文:  
(2)议者希桧意,遽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5分)
译文:   















保温常练(八)
1.C [解析]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排除A、B两项;根据语境可知,遮蔽水路的是树影而非树叶,排除D项。
2.A [解析] B.中途易辙,句子应顺着“航道”说下去;谓语“靠着”赘余,只用一个谓语“贴着”即可。C.中途易辙,句子应顺着“航道”说下去;搭配不当,“贴着……厚实湿润”不搭配。D.谓语赘余,只需用一个谓语“贴着”即可。
3.B [解析]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就像绚丽多彩的锦缎。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从。桀犬吠尧:暴君夏桀的狗向圣王唐尧吠叫,比喻奴才只知道一心为他的主子效劳,而不分贤愚善恶。中道而止: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被打断而突然中止。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和领悟。
4.(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C [解析] 领:以高位兼低职。行:兼摄(官职)。
6.D [解析] 根据语境,朝廷派使者督促捕灭蝗虫这件事,不是来抓役夫;“役”是动词,“役夫四万人”指征调民夫四万人。“以为不足”的是使者,而不是四万民夫。原文的标点为: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
7.D [解析] “致仕”是正式退休,“解褐”是入仕为官。
8.C [解析] “王磐定下三天捕尽蝗虫的期限”错,应是使者给王磐定的期限。
9.(1)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得分点:“罄、赀、赖”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璮图谋不轨,王磐发觉后,抽身(独自)到济南,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得分点:“脱身、因、闻”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磐,字文炳,是广平永年人。他家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亲王禧,金朝末年出钱帮助军队,因而被授官进义副尉。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金人迁都汴梁,王禧全家便南渡黄河,定居于汝州鲁山。王磐年方二十岁,在郾城拜麻九畴为师。他流落异乡,家境非常贫困,每天做粥一碗,划为早晚两餐。自此以后大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其文辞宏伟豪放,浩荡大气。等蒙古军进入河南,王磐为避难而转入淮、襄之间。宋朝荆湖制置司素闻其名,征召他为议事官。太宗八年,襄阳兵变,王磐又北归至洛阳西,恰逢杨惟中奉旨招揽儒士,遇到王磐,以厚礼对待,于是王磐寓居于河内。
  中统元年,任命王磐为益都等路宣抚副使,不久因病免职。李璮素来敬重王磐,聘请他去,王磐也爱好青州风土民情,于是买田于渳河之畔,其庐舍名为“鹿庵”,有终老于此的打算。等到李璮图谋不轨,王磐发觉后,抽身(独自)到济南,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世祖闻知立即召见,嘉奖其忠诚不贰,待他十分优厚。李璮占据济南,朝廷大军征讨,世祖命王磐参议行省事务。王磐在平定李璮之后,就携妻子儿女至东平。朝廷召王磐入朝,任命他为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王磐出任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时,郡内有西域大商,放债取息,有不能按时偿还者,就私设公堂,拘禁拷打。该商人恃势冒犯官府,竟在议事厅擅坐,举止自若。王磐闻知大怒,令左右将他拿下,施以杖刑几十下,几乎死去,郡人称快。没多久,真定发生蝗灾,朝廷遣使臣督促捕捉,动用民夫四万人,还认为不够,欲通知邻郡来帮助捕捉。王磐说:“四万人已经很多了,何必再烦扰他郡?”使臣大怒,斥责王磐,限三日内捕尽蝗虫。王磐不理他,亲率民夫到田间去观察,设法督察捕捉,三天内蝗虫灭尽,使臣大惊,以为他是神人。
  曲阜孔子庙,历代都赐民一百户来洒扫,(这些民户)不服别的劳役。到现在,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洒扫孔子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上书)道:“林庙的一百户人每年交纳赋钞不过六百贯,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圣朝疆土万里,财赋每年以亿万计,岂会在乎这一个六品官的俸禄而不侍奉孔子?而且,(收此六百贯,)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很大。”当时的舆论都认为王磐的话有理。
  王磐因为年纪老迈,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丞相和礼霍孙替他求情,(皇上)下诏同意他的请求,晋升他为资德大夫,退休后,仍然供给一半的俸禄到去世。活到九十二,去世当晚,有一颗明亮的流星从他寝室的东面陨落。
10.[答案] (1)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争论这件事,奏疏草稿写好后,因害怕而退出上书行列的人很多。(“具”“骇遽”“引却”各1分,语意连贯2分)
(2)议事者迎合秦桧的意旨,就说流亡的人回乡而增加了人头税,有关官员天天下发文书要求补交,非常急迫。(“希”“复”“有司”各1分,语意连贯2分)
[解析] (1)“具”,完成;“骇遽”,惶恐;“引却”,退却。(2)“希”,迎合;“复”,返回;“有司”,有关官员。
[参考译文]
  范如圭,字伯达,是建州建阳人。被召入朝廷任秘书省正字。秦桧竭力推行和议政策,金朝使者到达后,没有地方居住,秦桧准备腾出秘书省府让金朝使者居住。范如圭急忙进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府,是收藏有关历朝谋略、经验教训的文书、典宪的重要部门,怎么能让仇敌在此居住呢?”赵鼎面有惧色,很快为金朝使者改换了住所。不久金朝使者到达后态度倨傲,目中无人,许多意见使人难以接受,激起朝廷内外一片愤怒。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争论这件事,奏疏草稿写好后,因害怕而退出上书行列的人很多。只有范如圭一人上书朝廷,揭露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的罪行,并指出:“秦桧不丧心病狂,怎么会如此做?这必将遗臭万年!”秦桧大怒。
  范如圭担任荆南府通判。荆南府原有居民几十万户,金人进扰后荒无人烟,当时朝廷虽(发布诏令)免除百姓丁口钱使他们安定聚集起来,但百姓还乡的还不到一二成。议事者迎合秦桧的意旨,就说流亡在外的人回乡而增加了人头税,有关官员天天下发文书要求补交,非常急迫。范如圭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地方统帅,上奏免除了全部积欠的赋税。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4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