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语文二轮冲刺-抢分点一小说情节的两个热点

标签: 暂无标签
抢分点一 小说情节的两个热点——情节作用与手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
情节题的设问角度与答题指向
1.情节作用题
设问角度:文中叙述某某情节(故事、场景)有什么作用(效果、意义)?
答题指向:①该情节→其他情节;②该情节→人物;③该情节→环境;④该情节→主题;⑤该情节→读者。
2.情节手法题
设问角度:文中某某情节是如何叙述(展开、安排、布局)的? 请简要分析。
答题指向:①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叙事的角度、顺序、人称等);②情节手法→结构手法(运用的线索、设置的悬念、伏笔照应等)。
[核心提示]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对情节的考查,涉及与小说人物、环境、结构、主题多方面,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突破点一 情节作用
 阅读小说《隧道》,完成下面问题。
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清中心情节。
从内容看,小说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
第2步:抓住具体场景。
“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写庆典的喜悦热闹;第二处是小说结尾,写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
第3步:“四指向一联系”析作用。
指向情节
第一处描写表现通车庆典的热闹;第二处与前文形成对比
指向人物
第一处表现人物的奉献精神;第二处暗示人物的落寞悲伤
指向环境
——
指向主题
反映当下社会的世态人情,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的尊重、理解和关爱
联系读者
引人深思,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规范作答]
                                                                           
                                                                           
                                                                           
                                                                           
答案: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表现了通车庆典的喜悦热闹,体现了王山为了隧道通车而残疾了双腿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重在表现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与前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出王山内心的落寞与悲哀。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评分细则]
每点3分,答出具体景象1分,能从人物、主题和读者角度分析作用2分。
【类题拓展】
阅读小说《隧道》,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插叙王山少年时期的家境情况和学习情况,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①插叙王山少年时的家境和志向,凸显人物远大的抱负,是王山投身到铁路建设的原因;②与小男孩的母亲的胡说形成对比,揭示了王山不被理解的悲哀;③使故事更真实,人物形象更丰满;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情节作用题的“四指向+一读者”答题模式
情节的作用题一般要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指向情节——引出另一情节,使情节波澜起伏;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②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思想变化。
③指向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⑤联系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深思。
             突破点二 情节手法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明确手法特点。
题目要求分析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作用,应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作品主题和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回答。
第2步:看具体运用情况。
文中写赵一曼女士被监禁和牺牲情况,以及对董、韩二人的教育争取,写给儿子的信,是历史;“我”查阅相关资料、烈士的墓碑和人们的铭记是现实。
第3步:多角度体会效果。
情节方面
灵活运用这种交织手法,选材不受限制,更能选择典型材料,更真实
人物方面
可以拉开时间距离,用历史事实展现烈士事迹,让人物更具有立体感
主题方面
更能表现当今人们不忘英雄事迹、铭记历史的主题
读者感受
让读者真实、客观的了解历史,激发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规范作答]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评分细则]
每点2分,能从情节、主题、人物、读者等角度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类题拓展】
阅读小说《赵一曼女士》,回答问题。
小说以“查看资料”的形式回忆了赵一曼女士的牺牲前的战斗经历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①这种“查看资料”的方式,类似于电影的“镜头”手法,省略了许多不必要的过渡,更能选择表现人物品节的典型材料。②这种手法不受时间、地点转移的限制,便于作者灵活剪辑材料,选材更集中,更典型。③这种写作手法,能更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更深刻地打动读者。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耍猴世家秘诀
尹全生
初中还没毕业,我的同桌葫芦就被他爹逼着退学,继承祖业学耍猴去了。耍猴的第一道“工序”是驯猴。他家驯猴有术,祖上秘传,驯出的猴子鬼精,会骑山羊会写字,还会给人剃头呢!
我大学毕业从事物种研究后,总想找机会了解葫芦家驯猴术的玄机。
一次借出差的机会我回到了故乡。见到阔别的葫芦后,我就问起他家的驯猴术。也许是因为我们儿时关系极铁,也许他断定我不会与他争市场,没给我吃闭门羹,说:“驯猴子并不很难,诀窍在如何选猴。”
他说他将要成立一支新的耍猴队,要从经过初步驯化的猴子中优选,并让我亲眼看看。
选猴地点在他家围着高墙的后院里,接受优选的猴子有十几只。葫芦说这些猴子是从几百只猴子中初选出来的。初选时,在南瓜上掏个小洞,当着猴子的面塞进好吃的,猴子便会伸爪子进去掏。笨猴子抓一大把,紧攥着不放,爪子就收不回来,急得吱吱叫;而这十几只猴子则知道松开爪子,一点一点朝外扒食物。
我眼见的优选,是让猴子们顶砖块。葫芦挥鞭一甩,猴子们就个个头顶砖块飞跑。等到猴子们发喘时,葫芦拉我进屋里,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有只斜眼猴子见葫芦离去,随即丢了砖块捉虱子。葫芦看了一阵去推窗。听到窗响,那只斜眼猴子忽地爬起来,顶着砖块就疯跑,而且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
葫芦对我说:“这就是我选出来的猴子。”
“你选这只斜眼猴?”
“对!耍猴耍猴,要靠猴子挣钱。只有聪明伶俐的猴子才能学成高明招数,也才能帮主人挣到钱。”
我说:“可这畜生太奸猾了!”
“奸猾倒不怕。有绳子拴着、吃食引着、鞭子管着哩!”
葫芦靠耍猴起家,成了方圆百里的首富。他早已不再亲自耍猴了,只管驯驯猴子,大多时间是想怎么逍遥就怎么逍遥。他雇了不少人,组成十几支耍猴队到外地挣钱,北到哈尔滨南到三亚都有他的耍猴队,每年向葫芦交款。我问款怎么个交法,葫芦说一年交一次,按实际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交纳。“你没有跟着,怎么知道每个耍猴队实际收入是多少?”
“这不用担心,他们都会如数交来。”
我摇头表示怀疑。
葫芦坦然一笑道:“这里面有个选人问题,必须选出精英人来。精英人比精英猴更重要。”
我问如何选人,他说还是让我亲眼看看。
选人的地点仍在他家后院里选猴的地方。接受选择的是十几个外乡打工的小伙子。葫芦端来十几碗绿豆,一人面前的水泥地上撒一碗,之后让他们各捡各自面前的,一颗不能少,看谁捡得快。
喊一声“开始”后,葫芦便带我进屋里,还是隔着窗帘缝向外窥视。
那些小伙子见我们离去,大都伸出双手,急匆匆把绿豆拢作一堆,用手捧进碗里,转眼就完事了。只有一个歪嘴小伙子,不急不躁,一颗一颗地捡,而且还在皱眉数数,一五一十,极其认真。
葫芦看了一阵带我走出去,对那帮小伙子说:“不论捡完的没捡完的,都停下来。你们到外耍猴,一个月想得多少钱哪?”
众人七嘴八舌地喊,有的说两千,有的喊一万,而那歪嘴小伙子却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
葫芦问他:“你想要多少?”
歪嘴小伙子又抓脑袋又抓屁股,抓出了一脸苦兮兮的笑,吭吭哧哧道:“你说给多少,俺就要多少。”
葫芦把歪嘴小伙子留下了,说这就是难得的耍猴人选。
我说:“为什么要选这个笨的家伙?”
“笨倒不怕。再笨的人,有绳子有吃食有鞭子,还能管不住猴子?”
晚上葫芦请我喝酒。我称赞葫芦的选猴选人之道,他则说惭愧,说小时候的理想也是上大学、搞物种研究,如今却沦落到下九流田地。
我说:“假设你同我一样搞物种研究,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只猴子哪个先进化为人?”
“当然是斜眼猴。”
“还有——如果自然条件具备,那十几个小伙子谁先退化为猴子?”
葫芦说当然是歪嘴。他想了好久又笑着补充说:“我在前,歪嘴在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耍猴世家秘诀”的见证者,同时正是“我”的好奇和追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借葫芦在“选猴”“选人”时标准截然不同的情节安排,表达了对朴质品质的肯定,引发读者对纯真人性沦落现象的反思。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选人时歪嘴小伙子“一言不发,只是缩头缩脑地站着,夹尾巴狗似的”等,就充分表现了歪嘴的“笨”。
D.小说生动有趣,将主人公取名为“葫芦”,把选出的“精英猴”称为“斜眼”,“精英人”称为“歪嘴”,都颇富意蕴,极具讽刺效果。
解析:D项“都极具讽刺效果”以偏概全。
答案:D
2.简要概括文中“耍猴世家”的“秘诀”。
答:                                                                        
                                                                           
答案:选猴子时挑选“聪明”的猴子。选人时挑选“笨”的人。
★3.(分析情节作用)小说的题目为“耍猴世家秘诀”,却在讲完“秘诀”后又加入晚上“我”和葫芦的谈话,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请按“答题流程”分步解答此题]
第1步:理清中心情节。                                                      
                                                                           
                                                                           
第2步:抓住具体场景。                                                      
                                                                           
                                                                           

第3步:“四指向一读者”析作用。(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指向情节
将小说引入另一重境界,延展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
指向人物
“我”和葫芦的谈话更突显了          及其象征意义,使形象更加丰满。
指向环境
——
指向主题
“我”和葫芦的对话,是小说的点题部分,深化了小说关于       的主旨。
联系读者
“我”和葫芦的对话,能引发读者对       的思考。
答:                                                                        
                                                                           
解析:第1步:略。
第2步:略。
第3步:斜眼猴子的“聪明”和歪嘴的“笨” 人生思考 人性本真
答案:①从情节内容看:“我”和葫芦的对话将小说引入另一重境界,从而延展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②从人物塑造看:“我”和葫芦的谈话更突显了斜眼猴子的“聪明”和歪嘴的“笨”及其象征意义,使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旨表达看:以“我”和葫芦假设猴子进化和人退化的人选为结局,引发读者对人性本真的思考,从而深化了主旨。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44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