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高中语文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一单元训练卷(二)

标签: 暂无标签
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一单元训练卷
语   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中国~@^#教&育出版网]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中医学、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论语》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话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以及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家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后来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摘编自《南开语言学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名称虽然各异,但核心是强调中华文化与学术。
B.“国学”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是恢复两汉经学,学习西方文明。
C.“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原因是对胡适的批判以及多次的文艺批判运动。
D.“国学”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但繁体字是不包含其中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国学”的基本定义及包含内容,文字简洁、内容明确。
B.文章第二段客观地分析了“国学”的起源和中间变化的原因,层次清楚,有理有据。
C.文章三、四段对“国学”的不同分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强调了按内容分类更为合理。
D.文章从“国学”概念的提出,谈到“国学”概念的历史分析,最后对“国学”的内容分类进行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起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对“国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B.作者对八十年代后兴起的“国学”热提出了批评,因为其中掺杂了功利、迷信色彩。
C.经、史、子、集是“四库全书”对“国学”的分类,戏剧作品虽属“国学”,但影响甚微。
D.“国学”按内容分类,初为三类,后又加经世、科技之学,明显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来源^#:%中教&@网]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雾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来源:%@中~&教*网]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取材于梁衡文集《觅渡》)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②段作者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阴、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静”的强烈喜爱。
B.文章第⑤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中#国~教育@*出%版网]
C.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D.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5.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第①段,谈谈“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4分)
6.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乱世才子郁达夫
唐宝民
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
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来*%源:中教^网&~]
1945年8月29日20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摘自《福建日报》)[来#源:中教%&*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世人的白眼。
B.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
C.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的悲壮。
D.本文围绕文风、婚恋、结局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的名士风采。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
B.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都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也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C.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D.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灼伤之痛。
E. 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通过大量侧面描写,并通过对比的手法给读者介绍了郁达夫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
9.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屯垦,指聚居垦荒。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赋税、户籍、田地、土木兴建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应春胸有谋略。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C.贾应春善于治军。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贾应春善理政务。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5分)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字梦得)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现实,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本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坎坷多变,人生之起伏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一句,写诗人踏上汉时故道,追忆伏波将军当年的叱咤威风,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希望。
C.“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写如今伏波将军庙前空余荒草石像、残垣断壁,再联系自己如今境遇,思及唐王朝的倾颓,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一句,妙在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当下风云再变,厄运又至,再度遭贬。故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15.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修辞描绘塘中光影和谐柔美的两句是“                ,                ”。
(2)郦道元在《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
“                ,                ”。
(3)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借“商女”来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本市《文学自由谈》杂志主编任芙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将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来源&@:z*zstep.%co^m]
B.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C.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w~#ww.zz&st^ep.com@]
D.那些沉醉在过往,停滞在今日,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无关痛痒的借口大王,一定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巨匠郁达夫和他的母亲、哥哥三位忠烈的故事令人震撼。1952年经毛泽东主席签署,郁达夫与他的哥哥郁曼陀分别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B.《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C.老先生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谁也不能否认先生不是青年学者之楷模。
D.《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对青年学生是熟悉的,它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要篇目。[来源@:中%&教*网^]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却以作家灵敏的触觉去感受它,观察它,品味它,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①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
②朱自清曾说,作家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
③在那诗情画意里,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
④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呈现在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
⑤荷塘就在清华园里,是作者“日日走过”的,可谓“平常身历之境”了
A.④①③②⑤[中国#~教育出*版网%@]
B.①③②⑤④
C.④③①②⑤
D.①③④②⑤
20.下面是张超作词谱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的部分歌词。这段歌词十分优美,请对其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不少于50字)(6分)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21.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
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值此盛典来临之际,学校校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成立60年来的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五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
诚挚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热切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
特此公告,敬祈传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年6月20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开讲啦》迎来93岁高龄的主讲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研制中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院士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进行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就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一单元训练卷[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语 文(二)答 案
1.
【答案】C[来&源^:%@中*教网]
【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核心是强调中华文化与学术”错,应是“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B项,“恢复两汉经学,学习西方文明”是手段而非目的;D项,“但繁体字是不包含其中的”理解有误。
2.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强调了按内容分类更为合理”理解错误,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戏剧作品虽属‘国学’,但影响甚微”理解错误,原文表述是“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并没有说它的影响。
4.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C项考核内容,BD项考核手法,其中A项,认为作者对另外三季的态度是“冷漠甚至厌恶”错,文中无依据,应该是为了对比突出冬日的香山。B项,对比喻句的设喻意图解读错误,该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冬日香山不要掩饰只留本质。C项,作者礼赞的是香山冬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香山其余三季人们所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并未否定。
5.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的另一面性格的惊喜。引领出文章对冬日香山让作者极其惊喜的“意外发现”(或香山的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中的句子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首先明确句子的内容“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表达“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香山的另一面性格的惊喜”。从结构看文章的下文写“对冬日香山让作者极其惊喜的香山的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此句引出下文。
6.[中%#国教*育^出版网~]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作者在感悟到香山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叹,再度点明了冬日香山清静、骨气的本质,与前文呼应,使读者对冬日香山有进一步的思考。
【解析】这也是一道分析句子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注意此句在文章的结尾,注意从情感的表达和照应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在感悟到香山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叹,再度点明了冬日香山清静、骨气的本质;从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读者对冬日香山有进一步的思考。
7.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感受过世人的白眼”错,原文无依据。B项,“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错,作者认为“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D项,文章还提到了郁达夫的出身对文风的影响(第二段)及郁达夫、黄仲则几方面的相似(第三段)。[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8.
【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A项,“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强加因果。B项,“二人都生于乱世”错,原文说“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E项,“对比的手法”错,不是“对比”手法。[来*%源:中教^网&~]
9.
【参考答案】①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②悲剧的出生:家道中落,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③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④爱情失意。(答对3点即可满分,每点2分)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说郁达夫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的依据,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概括作答。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犯”是侵犯的意思,排除A项、C项。“临边”修饰“传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敌寇准备侵犯我们时,必然会聚集部众整理武器,腊肉喂马,传递令箭,祭祀军旗,他们的形迹就先暴露出来。而我方遭受抢掠的百姓,有时也会到边境上传递情报,消息多被证实。
[来源:#*中教^~网%]
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主管土木兴建的机构是工部。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分析可知,“贾应春下令征费不足的官员不得升迁”错,应为皇帝下令。
13. [来源:zz&step*~.@^com]
【参考答案】(1)如果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命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以收到十倍百倍的功效。
(2)总兵官姜应熊把守红井来牵制敌人,而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晋升为右都御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使”译为如果,“视”译为比较、比照。(2)“缀”译为紧跟、追随(牵制),“密”译为暗中,“薄”译为接近、迫近。
【参考译文】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官南阳知县,迁任和州知州。入
朝廷任刑部郎中。后又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再升陕西按察副使。晋升布政司右参政。宁羌有反贼作乱,贾应春聚集兵力讨平反贼。升按察使,左、右布政使,都在陕西任职。就地封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嘉靖三十二年晋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各部落年年侵扰边境,贾应春上奏说:“各边境之间没有互相通报侦察的情况,每逢敌寇入侵不能测知动向,我军不得不到处设防。兵分多路,势力孤弱,往往误事。敌寇准备侵犯我们时,必然会聚集部众整理武器,腊肉喂马,传递令箭,祭祀军旗,他们的形迹就先暴露出来。而我方遭受抢掠的百姓,有时也会到边境上传递情报,消息多被证实。如果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命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以收到十倍百倍的功效。”于是定下奖赏的标准请求批准。皇帝当即听从。当年秋天,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杀戮抢掠五千多人。贾应春率各将士半路迎击,获敌首级二百四十个,向皇帝奏捷。虽然巡按御史吉澄竭力报告贾应春战败状况,皇帝仍然给贾应春记功,并赐贾应春的一个儿子官职。第二年皇帝罢免了宣府、大同总督苏佑官职,命贾应春前去代理。当时秋防日期将到,接任贾应春职务的江东还未到达,于是命令贾应春留任。河套敌寇数万人屯兵宁夏山后,先派骑兵五百多人入侵抢掠。总兵官姜应熊把守红井来牵制敌人,而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晋升为右都御史。过了一个月,另一个部落的敌寇入侵永昌、西宁,被守将击破。番人侵入镇羌,被总兵官王继祖击败,王继祖和贾应春同获赐银币。过了很久,敌寇五千骑兵进犯环庆,被都督袁正击破,敌寇又抢掠庄凉,守将阻截斩杀敌寇一百二十人,皇帝再赐贾应春一个儿子官职。在贾应春镇守边境的几年里,修筑边墙一万一千八百多丈,并将花马池一带闲田二万顷让军队驻扎开垦,边关人民因此得到保护。征召贾应春为南京户部尚书。论贾应春修边墙的功劳,晋升官品一级。不久召任刑部尚书,再改任户部尚书。国家费用不足,贾应春为此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下令凡征收不到规定征收费用十分之七的主管官员,主管部门不能提拔他们。漕运事务废弛、运船拖欠税费的很多,也因为贾应春的建议而被加重处罚。一年多后,贾应春辞职离去。死后被赠太子太保。[来源:z^zste~p.%com@&]
[中~&国^教育%出版网@]
14.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瞻望前途,古今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D项,“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15.
【参考答案】①夸张。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②用典。“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抒情方式的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洗濯冠缨了——“垂泪千行”,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濯缨”用《楚辞》之典。[来源:z@~z^step.#*com]
16.
【答案】(1)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梵” “婀” “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
【答案】A[来源#:~z%zst@ep^.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A项,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B项,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对象不当;C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对象不当;D项,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动于衷”。故选A。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B项,成分残缺,在“深切的眷念之意”前加上“含有”;C项,多重否定误用,将“不是”改为“是”;D项,主客倒置,应是青年学生对《故都的秋》熟悉,或在“青年学生”后加“来说”。故选A。[中国教育出版^&@网*#]
19.
【答案】A
【解析】文段是关于《荷塘月色》的赏析,有比较明显的句间逻辑关系。如①句从内容看,应该承接④句而来。③句“那诗情画意”承接①句“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⑤句写“平常身历之境”,与横线后的转折联系紧密。故正确的排序为④①③②⑤。
20.
【参考答案】采用了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荷香”“琴声”“忧伤”写得具体可感;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渲染了月夜荷塘下“我”的淡淡的忧愁,景物和情思相得益彰。
【解析】能写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即可。
21. [www.z@#%z&st*ep.com]
【参考答案】(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2)“五秩”改为“六秩”或“甲子”。(3)“光临惠顾”重复,改为“拨冗莅临”。(4)“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诞辰”多用于所尊敬的人;“秩”是“十年”,60年应用“六秩”,“光临惠顾”重复,“我校”应为“母校”,是共同的称呼,“传达”语气太生硬。
22. [来*@源:zzs^te%p.~com]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即“对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就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名声与事业、国家与个人、信念与实干”中选取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来表述自己的看法。再分析材料,“‘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了研制中国的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被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从材料中来看,黄旭华院士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载,这是因为有崇高的信念支持着他,在他的心里有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谈出自身感受。可从以下角度立意:默默无闻与丰功伟业(寂然无名与名垂史册);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忠”与“孝”);崇高的信念与默默地奉献等。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资料免费

写了 247 篇文章,拥有财富 496,被 37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