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学习资料分享(打印版)
1.通假字
(1)无失其时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勿 不要 (2)斑 花白 (3)途 道路
(4)敛 收敛,积蓄
2.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单影只之人。
(2)河①内凶②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河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的;凶恶;厉害;杀害或伤害人的行为。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或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质量或重量单位。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表示年龄的单位。
答案 (1)古代君主的自称。 (2)①黄河。②收成不好,荒年。 (3)更。 (4)逃跑。(5)有的人。(6)粮食的统称。 (7)斧子。(8)供养活着的人。(9)兵器。(10)年成。
3.一词多义
(1)数
(2)直
(3)发
(4)胜
(5)则
(6)焉
答案 (1)几,表不确定的数目/读cù,细密的/命运/列举罪状 (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副词,径直、直接 (3)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征发、派遣/花开/发动/发出、抒发
(4)尽/承受/超过/优美的 (5)连词,表结果/连词,表假设/副词,表判断,就是 (6)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4.词类活用
(1)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2)名词用作动词,穿 (3)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 (4)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 (5)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6)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生者;“死”,死去的人、死者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 (8)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非我也,兵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亦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2)判断句 (3)宾语前置句 (4)介宾短语后置句 (5)介宾短语后置句 (6)介宾短语后置句
6.翻译句子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黄河北岸的收成不好,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
(2)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刃已经交接,士兵却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3)斧子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会用不尽。
(4)(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制止,道上有饿死的人却不开仓赈济。
(1)“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主要指尊敬兄长,弟兄相亲。孝与悌相联系,是为适应古代家庭宗法制度提出来的。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从现实意义上讲,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则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
(2)“谨庠序之教”——古代的地方学校。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一粟(sù) 洿池(wū) 鸡豚(tún) 孝悌(dì)
B.不可胜食(shēnɡ) 庠序(xiánɡ) 数罟(cù ɡǔ) 饿莩(piǎo)
C.养生丧死(sànɡ) 颁白(bān) 鱼鳖(biē) 黎民(lí)
D.弃甲曳兵(yè) 畜牧(chù) 遗憾(hàn) 发动(fā)
答案 B
解析 A项“悌”读tì。C项“丧”读sānɡ。D项“畜”读x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B项直:只是,不过。C项衣:穿。D项罪:归罪。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谨庠序之教 D.然而不王者
答案 C
解析 C项“谨”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 D
解析 D项“兵刃”,古今同义,都指“兵器”。A项“寡人”,古义为“古代君主的自称”;今义为“形单影只之人”。B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能够、许可”。C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兵也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是亦走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D
解析 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儒家道德。
B.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C.亚父者,范增也
亚父:叔父。古代兄弟之间长幼排序的称谓。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匹夫:平民,这里指五义士。
答案 C
解析 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亚父即次于父。古代“叔父”指“季父”。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1)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2)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罟:渔网
B.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背负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
答案 D
解析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选段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答案 C
解析 “表明害民的是荒年”不符合文意。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