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总体要求
阅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分项考点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一般指,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概念;②表现主旨的词语、概念;③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概念;④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⑤根据语境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句子多数是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简释:“结构”与“思路”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江苏卷把这一考点的落脚点放在了“思路”上,而且既有全文思路,又有段内层次思路。它是江苏卷重要考点,因为它是阅读整体意识的体现。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简释:内容要点,指文章几个主要部分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总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归纳”侧重考查对整个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而“概括”则侧重考查依据要求检索有效信息,并能够提炼、整合。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它也是江苏卷的重要考点。
(5)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简释:“作品基本特征”对于论述文来说,就是指说理的逻辑性及“三要素”;“主要表现手法”则主要指其论证特点,尤其是论证方法。江苏卷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落脚点在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作用上。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简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在论述文中,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结论。这些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与考点(4)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3.鉴赏评价 D
同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考点要求。
4.探究 F
同第六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考点要求。
(说明:“鉴赏评价”与“探究”两个能力层级主要是针对文学类文本的,论述类文本几乎不涉及。)
年份
文题
体裁
试题
考点
题号
题干
分值
2015
《罗丹的雕刻》
美学评论
16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6分
(3)
17
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4)
18
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6分
(6)
2016
《成人不自在》
说理散文
17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3)
18
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6分
(1)
1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
6分
(6)
2017
《从脸谱说起》
杂文
17
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
6分
(1)
18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
(3)
19
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6分
(6)
2018
《中国建筑的希望》
论文
17
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
6分
(4)
18
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6分
(1)
19
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6分
(4)
1.选文:①体裁广泛,近五年几乎涉及《考试说明》列出的所有类别;②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及美学评论。
2.考点:重点放在(1)(3)(4)(6)四个考点上。
3.题型及分值:由三道主观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构成。命题指向明确,题型稳定。重在理解词语含义,概括论述思路及概括文章要点、作者观点态度上。
一、(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第一步:关注标题
第二步:圈点批注(标出节次,圈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前两步可在边读边圈点批注中完成)
第三步:理出思路
本文先提出全文总观点:成人不自在。次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再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后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第四步:概括主旨
本文借孙悟空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成人不自在的人生哲理:人在社会中不可能获得绝对自由,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社会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人的成功就是在“自由”与“成人”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第一层(第一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二、三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四、五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六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四层中,第一、四层各1分,中间两层各2分)
答题提示:通读全文,先抓住每段的关键句:第一段就是一个整句,第二段是“孙悟空的出生……‘自在’”,第三段是“‘个体人’……自由自在了”,第四段是“孙悟空是心甘情愿……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第五段是“那些周而复始……象征”,第六段是“任何社会……成功的”。再把这些关键句内容归类、合并,用“首先、其次”等词连起来即可。
2.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每个词语解释2分)
答题提示:找到这三个词语分别出现在三、四、五段中的位置,提取该词前后的关键词语即可。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程;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抓住“西天取经”一词出现的位置——第五段,精读该段,分层提取、概括即可。
二、(2017·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上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记得几十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
第一步:关注标题
第二步:圈点批注(标出节次,圈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前两步可在边读边圈点批注中完成)
第三步:理出思路
本文先从人们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中拎出全文论述对象——谱;再解说“谱”的多重含义;后论述“谱”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
第四步:概括主旨
本文先由脸谱说起,在解释“谱”的含义后,重点论述了“谱”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艺术创作要“靠谱”,更要用活“谱”,才能有灵气,才会有艺术创造,才会有成就。
1.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标准、规则;谱系;有待实践的“本”。(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题目要求分析“谱”的含义,重点是能将与此相关的内容提取全,并加以概括。
文章开头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不在此列。重点在第三段。可抓住“还有”“此外”等层次词,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提取关键词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层次,关键句是“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不能像前两层那样直接提取,应把这两句整合成一个名词化短语形式。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其次,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题目要求归纳第四段的论述层次,要精读、细读该段。第四段共十句话,第一、二句说的是“菜谱不是菜,不能吃”;第三句说的是“菜谱给人一个规范”;第四句说的是“菜谱帮助普通家庭主妇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第五句由“但”转折,说的是“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六至九句都是说厨房里的“火候”;第十句说“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第十句与前面可以先分层,概括为“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艺术地‘兑现’出来,把‘谱’用活”。前面要分出两层,“但”是最重要的标志。“但厨艺上乘”前面的内容设为第一层,可以概括为“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帮助普通家庭主妇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但厨艺上乘”后面的内容设为第二层,可以概括为“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对这三层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舞台艺术既要尊重历史传统,遵循规则,继承家法,依据曲谱、身段、脸谱来表演;还要积累经验,把握火候,挥洒灵气,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两层,每层3分)
答题提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有关“有规律的自由”的观点态度,再选择合适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作者在文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到“有规律的自由”:“‘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这些都是说的“有规律”,可以概括为“有标准、准则”“有历史传统和传承”“有实践的方案”。下面摘的原文内容主要说“自由”:“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可以概括为“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艺术地‘兑现’出来,把‘谱’用活”“要有灵气”等。我们可以根据思考调整刚才概括的内容得到答案。
三、(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有删改)
第一步:关注标题
第二步:圈点批注(标出节次,圈出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前两步可在边读边圈点批注中完成)
第三步:理出思路
本文先阐述中国建筑基本的方法、原则在各时代都是一贯的,只是匠师们没有自觉;次阐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洋式建筑盛行,匠师们鄙视或不了解中国建筑;再阐述欧洲大战以后,匠师们抄袭或模仿“国际式”建筑,竟不知它与中国建筑相类似;后指出“我们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建筑最有希望的时期。
第四步:概括主旨
本文通过不同时期中国建筑的变化肯定了中国建筑并不落后于西方建筑,批评了人们对中国建筑种种错误的态度,指出新时代给了中国建筑希望。
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题目要求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先是定位,再将文中与其相关的内容概括全。“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在第二段,因此第二段是筛选信息的重要段落。第二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的重点有“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等,第二句的重点是“似是而非地移植(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第三句的重点是“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第四句的重点是“(一部分建筑师)仍非常缺乏了解”,第五句是设题句。“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跟第二句无关。用自己的话将其他重点句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提取概括即可。
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题目要求说明“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重点是将与内涵相关的内容概括全。从第三段中提取体现“‘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的关键句:“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我们唯一要注意的是区分出“‘国际式’新建筑”与“中国固有建筑”,这样就不会胡乱找了。
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三层,每层2分)
答题提示:回答“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要找到“希望”出现的段落。然后对前后文中有关“中国建筑的希望”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筛选。最后结合全文进行查缺补漏。“希望”一词出现在文章最后,最后一段是关键处,仅看“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这两处还不够,还需要从全文的角度去进行筛选,比如“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等。然后将以上分析内容用自己的话把关键信息提取概括出来即可。
四、(2018·全国Ⅰ,2019江苏《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请在圈点阅读、概括思路和主旨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结构导图。(请根据提示概括相应的内容)
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答案 D
答题提示 D项“‘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不合原意。原文第3段说“新子学”在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的同时,交融中西之学,在传统既有思想演进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第4段还重申“新子学”追求的是“照着讲”“接着讲”的统一,即没有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是演进过程中的继承与破坏。故D项不正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答案 A
答题提示 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突出……差异”,原文所谈“新子学”与诸子之学的关系,不是“差别”,而是“联系、突破、发展”;二是手法错,不是对比的论证手法,而是道理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答案 B
答题提示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推断错误,第2段说“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是“历史的承继性”,“进一步阐发”是“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二者一体两面,都是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并不存在“隔膜”。故A项不正确。B项源于第3段,“新子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建构容易理解,而原文“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说明“新子学”也应当同时致力于世界文化的建构。故B项正确。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推断错误,第4段说“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忽略了“仅仅”一词的限制性,是错因所在。故C项不正确。D项源于第4段,“……要……,就有必要……”推断错误,正确说法:“新子学”要成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系统,就有必要在中西之学交融、中西文化互动的前提下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1.选文特点
(1)专业性强,通俗晓畅。
(2)结构严谨,说理严密,有三至四个段落。
2.题型特点
(1)分析概括论述思路、层次题。①考查角度有二:一是对全文论述思路的梳理,二是对某一段落内部层次的分析。②难度不大。③必考点。
(2)理解重要词语、概念含义题。①选取能够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要求理解其语境义。②阅读范围大都限于某一段内。③难度不大,考查频率较高。
(3)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①以某一总领或总括性的词句为切入点,在几个段落间提取关键信息。②轮考点,难度不大。
(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①由小到大:选取最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达到对作者整体观点态度的把握。②必考点,难度较大。③有时与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难以分开。
特别提醒:2019年江苏《考试说明》特意增加了2018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阅读作为样题,预示着江苏未来的论述类阅读命题在向全国卷靠拢:①选文趋向学术论文;②题型有选择题。《考试说明》对2019年的该类试题及分值作了规定:约为3道题(肯定不是2018年的3道简答题了);分值约为12分。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