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届高三复习专用课件: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 专题一

标签: 暂无标签
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读懂古诗能力
                ——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
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对于考生来
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
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
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其表层意思:能疏通出
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其深层意思,
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
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古诗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理解必备知识 古诗基本常识
掌握关键能力(一)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掌握关键能力(二) 题材入手,由类及篇,合理猜想
知识储备 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
    理解必备知识             古诗基本常识
一、古诗类别
    附:诗体解释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
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
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
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
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
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
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
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诗基本特点与结构特点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
乐景衬哀情等。
2.结构特点
         掌握关键能力 (一 )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一、读出标题信息
    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
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
    2018年全国卷Ⅱ诗歌标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
浙江卷“送王昌龄”,都对诗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作了提示或概括。这类标
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
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
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
”“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
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
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
戏谑友人,夸耀自己。当然,读完全诗后可知“戏言”中有“真言”。如果能抓住
标题中像这样点明写作目的的关键词语细细品读,离真正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
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
”“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
”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
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
”“海棠”“子规”等。
    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
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
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
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抒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
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
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综上,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
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
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
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
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
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
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边练边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早上五盘岭
答案 ①诗的中心事件。
②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2)采地黄者
答案 以写人为中心,其人可能是下层百姓,推知可能是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
(3)惜牡丹花
答案 ①咏物诗。
②情态是“惜”。
(4)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
答案     写作目的是献给张水部          ( 可能是考官      ) ,   “   闺意   ”   是比喻性说法,其真实目的
是看自己的作品是否投合考官的心意。
(5)梦江南
答案 仅有词牌而无标题的词。
二、细读正文内容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结构
把握古诗常见结构
结构即思路,把握古诗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知晓大意。
            ①四分法:起承转合
律诗常见结构      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
            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
            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
  绝句结构      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
  词的结构      见前面词的“结构特点”
    对于近体诗来说,有两类结构特点要予以关注:
    (1)起承转合
    ①“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
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托物起
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②“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
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b.铺垫下文。
    ③“转”
    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
“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
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抓住“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④“合”
    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
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a.
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c.以景结情,含蓄
蕴藉,余味无穷。古诗词“合”的方式有很多,但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
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诗
人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对偶)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
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
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
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
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从四
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
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
的意思。
     (二)品读语言
     读懂诗词,最大的障碍就是它的语言,因为它不同于散文的语言,更不同于现代
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富于跳跃与省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取
相应的策略。
     1.推测难字,突破障碍
     古诗语言本质上是文言文,既然是文言文,我们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
方法去推断其中的疑难词语。(推断实词的方法详见文言文部分,这里不再赘述。)要特
别注意两类疑难词语。一是古今异义词。如[元]白珽《余杭四月》诗首联“四月余杭
道,一晴生意繁”中“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生机”意。二是古诗中
的特殊词语。如2015年全国卷Ⅰ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尾联“勤王敢道远”中
的“敢”是个表反问的词,是“岂敢”,而不是“敢”意。这样的词语还有“肯”“
可”“那”等。(特殊词语详见本专题“知识储备”)
     2.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古诗创作,有时为了符合声律要求,或出于表意需要,不得不在语序安排上作些
变通。这就使得古诗出现了语序颠倒、词语错位的现象。这也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难
度。若要准确理解诗意,那就还原颠倒的语序。
教材注解1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语序颠倒之处及其妙处。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
既合平仄需要,又突出了“英雄”一词。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    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
前置,使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3.注意省略,填补空白
    因为诗词都讲究格律,每一句话用字的多少都有严格的规定,对于创作者来讲,
为了使作品意蕴更为深厚,他当然能省则省,能跳就跳,这就使得诗词的语言非常
精练,也给我们理解带来难度。阅读这样的诗句,我们只能运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
诗句的空白和跳跃,才能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材注解2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 省略谓语。“争”后省略“送”字。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答案    省略主语。      “  试问  ”  前省略的主语是作者,          “  却道   ”  前省略的主语是       “ 卷帘
人”。
    4.圈出“情语”,抓住关键
    所谓关键,就是指诗歌中能够表明中心和作者情感的词、句。对于这些关键词
句,不仅要能迅速找出,还要反复咀嚼。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
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
“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
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
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
“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
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
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
的用意;含有艺术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
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
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
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
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能较容易理解诗词的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样的句子通常放
在结尾。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①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②。
注    ①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作。                   ②  四百州:南宋统治下的
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
一半,作者称之为“四百州”。
(1)诗中有一字可以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它是____望                字。
(2)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请找出来,分别说明其表情作用。
答案    寒、断。     “  寒  ”  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作者心情之冷清;                     “  断
”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
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心情。
    三、挖掘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
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的暗示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
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
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
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古代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
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
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
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王维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
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
了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2.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那是在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主旨;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
示考生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释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
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花卿[注]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
廷,僭用天子音乐。
请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意图。
答案    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                 “  只应天上有     ”  是说花卿僭用天
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
    3.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
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帮
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如2017年江苏卷第10题要求“概括
作者‘愁’的原因”中的“愁”已暗示了该诗的感情基调了。
          掌握关键能力         ( 二  )           题材入手,由类及篇,合理猜想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
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相同题
材的诗歌在“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平时学
习诗歌,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
诗”,即先从内容入手,尝试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
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艺术技巧,表
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
           ①标题中往往
                         热爱自然。                手法。
           有“山”“野
①描写美丽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          (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
           ”“田”“居
清新的自然                    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
           ”等字。
景色、闲适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          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
           ②常见意象:
恬淡的田园                    雅的隐逸之乐。              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
           溪水、山石、
生活。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          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
           松林、野老、
②分为山水                    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          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
           柴门、桑麻、
诗与田园诗。                   自得之情。                静与化静为动)。
           南亩、五柳、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
           明月、渔歌等。
                         的苦闷。                 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②。
注   ①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②  接舆:春秋时      “  凤歌笑孔丘      ”  的
楚国狂士。这里诗人以接舆比裴迪,以“五柳先生”自比。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案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              “  诗中有画     ”  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
诗人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
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结合颔联和尾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①  抒发了闲居之乐。颔联,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潇洒。尾联以
陶渊明自况,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情致和闲居的乐趣。
②表达了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诗人将友人比作接舆,醉酒狂歌,高度赞扬了裴迪的
狂士风度。
     二、边塞军旅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                                      ①修辞方面:主
                                      志豪情。
         ”“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要有夸张、对比、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                                     互文、用典等。
以边疆                                   雄气概。
         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                                      ②人物形象的塑
地区军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
         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                                     造方面:常用侧
民生活                                   塞风光。
         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                                      面烘托、动作肖
和自然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
         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                                     像描写、细节描
风光为                                   地情愁。
         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                                     写等手法。
题材。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
         (《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③意境的营造方
                                      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                                     面:常用景物烘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
         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托、虚实结合。
                                      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③怨气候酷寒;
④怨景色单调。
     三、怀古咏史诗
     1.典型特征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结构         常用手法
                                          临古地
             标题中有“咏                         ↓
以历史上的人、
             史”“怀古”       怀古伤今、借          思古人
物、事为题材,                                             对比、用典、
             等字样;或用       古伤己、借古            ↓
咏叹史实,描                                              以小见大
             古代的人、事、讽今。                   忆其事
写古迹
             地、物为题                          ↓
                                          抒己志
   2.历史演变
时期            内容主题                        代表人物及作品
初唐   以史为鉴,咏朝代兴亡以戒当世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维、李白、杜甫《登金陵凤凰台》《蜀
盛唐        热望功名积极进取
                                相》
中唐    吊古伤今针砭时弊(水平最高)               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
晚唐        追忆伤怀(尤为发达)           李商隐、杜牧《咏史》《过华清宫绝句》
                                王安石、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刘过
宋代       借古说今风格慷慨悲壮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注]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
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答案    采用拟人手法,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
城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沧桑凄凉之感。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
答案    “  一片伤心     ”  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写;但是这六幅图通
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
答案 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抒发了对晚唐现实的深忧。
    四、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从对象上看,咏物诗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
        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法看,主要是正面
借助吟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国家。                           描写(绘形绘色)与
咏自然     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          侧面烘托。
或社会     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          ②从表现手法看,
事物来     蕴、精神进行吟咏。           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          主要是比喻(比况)、
表达思     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          理想破灭的哀愁。             象征、拟人和对比。
想感情。    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③从抒情方法看,
        咏某物”“题某物”“          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主要是托物言志(
        某物吟”等为题目。           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象征)。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
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
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    ①  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                   ( 今河南禹县     ) 具茨山。    ②  东
君:司春之神。③玉堂:华贵的宫殿。
(1)上片写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出了梅怎样的品格?
答案     化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            (  直接和间接     )  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梅孤傲、坚
强的高洁品格。
(2)下片借梅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
的忧愤。
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五、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
借诗人
         ”“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景”),情景交融。②乐景
旅途所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                  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
见所闻,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           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
表达潦
         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
倒失意、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           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漂泊哀
         风、秋霜、杜鹃、猿啼、          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伤、思
         沙鸥、孤雁、浮云、梧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
乡怀亲
         桐叶落、西楼、高楼、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
之情。
         危楼、危栏等。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实结合。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注]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   三径: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
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1)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对比,将离家时的装束        ( 风裘雪帽   ) 和现在的景色     ( 紫燕黄鹂   ) 进行对比,表现了
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思念家乡之意,触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也
为尾联的写景抒情埋下伏笔。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隐居的愿望;运用联想和想象                     (  虚写   )  ,描写家乡夏
日傍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三径”运用蒋诩的典故,表达了隐居的愿望;“
乱蝉嘶罢柳阴阴”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隐居的愿望,含蓄蕴藉,余韵
悠长。
    六、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
          ①标题中往往有“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景交融。
古人在送      送”“别”“赠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
别之际,      ”“酬”等字样。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            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
往往设酒      ②常见意象:“柳
                           心态。                    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
饯行,折      ”“酒”“月”“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            深。
柳送别,      水”四大意象(“长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
吟诗赠别,     亭”“短亭”“阳
                           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            写哀情或反衬)。
表达依依      关”“舟”“灞桥
                           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
不舍之情。     ”等意象也常在送
                           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            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
          别诗中出现)。
                           无章。                    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边练边悟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
体分析。
答案    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七、爱情闺怨诗
题材特征            常见标志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
          ”“思”“别”“忆”“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
                                                      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
主要描写      望夫”“妇叹”“闺怨            的深厚感情。
                                                      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
男女爱慕      ”“幽恨”或直接用“无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之情和爱      题”等字眼。                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
情生活,      ②常见意象:“眉锁”“           诗中。
                                                      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
或抒发离      翠楼”“碧纱”“白发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
                                                      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
别相思之      ”“秋风”“夜雨”“寒           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
                                                      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
苦。主要      月”“寒衣”“残梦”“           伤之情。
                                                      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
有赠内诗      泪如雨”“春风杨柳”“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
                                                      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
和悼亡诗。     雁声月明”“红妆对镜            之情。
                                                      的悲伤与幽怨。
          ”“喜鹊报枝”“雨燕双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③先扬后抑。
          飞”“临笺泪长”等。
边练边悟7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案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
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八、其他类诗词
    1.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
含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
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2.隐逸诗
    隐逸诗是古代的一些文人因对封建统治不满而归隐田园生活,或者描绘田园自
然风光,或者描绘一些隐者人物形象,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的一类诗词。这类诗词中
有对秀美风光的描写,也有对时代的不满,还有表现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3.民生诗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关注民生就是关注老百姓的
生活质量。古代不乏关注民生的诗人,从他们的诗句中能看到诗人对劳动人民有着
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
    (说明: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
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因此,这里
不再单独列出。)
          知识储备                  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
    1.不那
    同“不奈”,即无奈。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2.等闲
    (1)平常。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张谓《湖上对酒行》)
    (2)随便。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3)无端,平白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又如: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3.风流
    (1)英俊,有才华。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2)遗风。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3)风度。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
    4.将
    (1)助词,用在动词后,无实义。如: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白居
易《长恨歌》)
    (2)读qiānɡ,意思是“请”。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
进酒》)
    5.可、可堪
    可:有时不作“可以”讲,而作“岂”“哪”讲,表反问。如:此情可待成追
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可堪:岂堪,哪堪。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可怜
    (1)值得怜悯,哀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
翁》)
    (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可叹。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
句四韵》)
    (4)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7.肯
    (1)愿,愿意。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2)表示反问,岂肯。如: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
》)
    8.阑干
    (1)纵横或横斜的样子。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栏杆。如: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
    9.来
    语气词,表祈使、劝勉,略等于“吧”“啦”。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
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漫
     莫,不要。如: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11.那堪
     哪能忍受。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2.凭
     请,请求。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又如: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赠猎骑》)
     13.其
     (1)句中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屈原《离骚》)
     (2)助词,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如:北风
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14.却
    (1)退,退回。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2)副词,还,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
北》)
    15.忍
    岂忍,怎忍,不忍心。如: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
    16.杀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晏
《晋·卫玠》)
    17.煞
    副词,极,很。如:为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19.无端
    无因,无缘无故。如: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
    20.无赖
    (1)调皮可爱。同“亡赖”。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
平乐·村居》)再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2)无才,无能。如: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
纪》)
    (3)撒泼放刁,蛮不讲理。如: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
亭传》)
    (4)无奈。如: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4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