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限时综合训练二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不论是女子为了一己之私拦高铁,还是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她
们都不顾别人的劝阻,________。虽然这些都是个案,但确实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人
规则意识________。一旦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就逾越了权利的
________,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
√A.自行其是 淡薄 界限
B.各自为政 淡薄 界线
C.自行其是 淡泊 界线
D.各自为政 淡泊 界限
1 2 3 4 5 6 7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说埃及艳后的美容秘诀之一就是每日用酸牛奶沐浴。皮肤科医师证实,牛奶
营养丰富,洗牛奶浴确实具有减少皱纹、去除死皮、提亮肤色,让皮肤变得更
光滑、更有弹性。
√B.城市内涝,被戏称为“我们去看海”,已经成为城市顽疾之一,它由多种因素
造成:极端天气、城市排水系统低效、城市绿化减少、地面渗透能力降低等等。
C.G7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
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D.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大数据监管与开放式服务为一体的政务平台,
于7月1日全面启用,标志着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
1 2 3 4 5 6 7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
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①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 ②红薯是高产作物 ③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
红薯已停止生长 ④ 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几
百斤 ⑤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红薯皮 ⑥这时春红薯和夏
红薯都要开始收了
A.②①⑥③⑤④ 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②④①⑤
1 2 3 4 5 6 7
解析 首先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②④是一组,交代红薯的“高产”特点;
③⑥是一组,介绍红薯的生长习性;
①⑤是一组,介绍鲜红薯不易贮存的特点,由此可排除A、C两项。
再根据与上文“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的衔接可判断,介绍红薯的生长习性的
③⑥应在前,由此即可确定答案。
1 2 3 4 5 6 7
4.对下面这个小故事的寓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打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
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
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
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所以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
便走了。
A.自助者才有天助,何必“创造条件”求别人来“度”。
B.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想不被雨淋,首先应自己找伞或寻找屋檐。
C.“度”人不一定是授人以伞,和尚其实是用禅的智慧“度”了这个人。
√D.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就像这个和尚一样,总会找到各种拒绝的理由。
1 2 3 4 5 6 7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
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
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
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
土是他们的旗号。
1 2 3 4 5 6 7
6.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孔庙的一项是(3分)
√A.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B.至圣无域泽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间
C.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冠古今
D.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解析 孔庙,是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A 项 “ 面壁十年 ”“ 渡江
一苇”是指佛教祖师达摩东渡至中国,并在嵩山一山洞中苦心修炼之事。
B项“至圣”是对孔子的尊称。
C项《中庸》中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冠古今”也是对孔
子德行与思想的评价。
D项孔子曾在泗水边为学生讲“水”的品性,“尼山”为孔子出生地。
1 2 3 4 5 6 7
7.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B.社雨晴时燕子飞,园林何许觅芳菲。
C.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1 2 3 4 5 6 7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