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方案1 审对题意,借助“我看”切题合体
步步为赢 知识先导
虽然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在“审题”上设置较大的障碍,但是若要准确把握题
目所给材料的中心,明确题目的核心要求,做到切合题意、合乎文体,审题仍
是作文应考极其重要而无法回避的一环。
审对题意,首先需要了解高考作文的基本题型。近年高考作文题型(分类有
交叉)大致梳理如下:
高考题型 真题举偶
①(2016·北京卷)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
篇记叙文。
命题作文 ②(2017·全国Ⅲ卷)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
(全命题作 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半命 ③(2018·北京卷)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
题作文) 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
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美好图景”。
①(2010·全国Ⅰ卷)关于猫吃鱼的漫画。
看图作文
②(2016·全国Ⅰ卷)关于考分与奖罚的漫画。
①(2016·天津卷)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
话题作文 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②(2017·天津卷)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新材料作文 ①(2018·全国Ⅰ卷)关于战机防护及其争议的材料。
(议论类、人 ②(2018·全国Ⅲ卷)围绕深圳、浙江、雄安新区的三条
物类、事件 标语作文。
类、格言类、 ③(2017·浙江卷)关于“人要读三本大书”。
寓言、对话 ④(2015·浙江卷)就“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
类等) 该是一致或背离”写一篇文章。
①(2015·全国Ⅰ卷)就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打
电话按要求写一封信。
任务驱动型作 ②(2017·全国Ⅰ卷)从“中国关键词”中挑选两三个来
文(选择型、争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议型、限定思 ③(2018·浙江卷)关于“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
考方向型) 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④(2018·全国Ⅰ卷)“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
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经典题型 精准剖析
典题一 单一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 (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
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
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
的大背景下来审视个人发展。作文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
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
迈之情,由此感悟古今融通、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等重大问题。
试题材料前半部分意在引导考生熟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性,如为国选材与社
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
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但在写作时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
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的主
体——“我”,意味着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
立意。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
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
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
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
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
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
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
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
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典题二 关联材料命题作文
例2 (1997·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45分)
材料一 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
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 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
导读物”。
材料三 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是漫画卡通、言情
武侠等“休闲”作品。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写作指导:本题要求紧扣三则材料提供的情况,对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发表
看法。但有的考生错误地将“看”理解为“看书”的看,把文章写成了“我
读课外书籍”;有的考生把“看”仅仅理解为观察,于是,把看到的课外读物
一一罗列在文章中,并用不少篇幅去介绍读物的内容;还有一些考生,对提供
的材料没有仔细审读,发表的看法偏离了材料,或者只扣住一部分材料而抛弃
了另一部分材料,显然,针对材料发表看法的要求就难以达到了。
三则材料的逻辑关系是:在“考分”压力下,家长都希望买“辅导读物”,孩
子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也是“休闲”作品。所以,不少青少年的
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关键信息是“考分”压
力。
典题三 单一材料话题作文
例3 (2016·天津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
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
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
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
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材料给我们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
纸质书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题目要求围绕
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就需要
考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描述自己对“青年人阅读方式”的态度,鲜明地表
达观点。
考生可以从推崇传统阅读中的纸张芬芳来写,也可以从现代社会高压力、快
节奏下的“碎片化阅读”的优势来谈。在素材的列举上,有丰富阅读经验的
考生,可以写一些冷门作家的著作和中外经典;课外阅读经历不多的考生,只
谈课本中的名著给自己带来的感悟,亦不跑题。
此外,也可以描述自己接受互联网教育,或者观看公开课、纪录片的经历,阐
述其给自己求学、价值观形成带来的影响。
立意角度参考:
立意一:坚持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
立意二: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之外,使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采用“碎片化”阅
读等方式,多渠道获取信息。
立意三:载体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的内容。这种内容不仅仅是单纯
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蕴含于其中的思想与观点。青年人除了从阅读中获取知
识本身,更需要从中培养提取、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
分分必争 取之有道
虽然命题降低难度之后,似乎人人都有话可说,但是,作文立意尚有高下之别、
优劣之分,立意高远而精准、独特而新颖、深刻而易明,当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基
础乃至根本。
审题时,需要思维的发散和辐射。
1.借助“我看”“我的”来立意定体
即使是相对简单或者单一的材料,往往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是为了使自
己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材料核心,明晰作文重点,采用合适的文体。
如果用“我看”立意,相对来说,应该倾向于撰写议论文,对材料体现的核
心事件或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果用“我的
”立意,则相对来说倾向于叙事、抒情的文体,当然也可以夹有议论,但还
是主要记述自己的经历,阐发自己的体悟。
例如针对“高考40年”这一主题,“我看高考”更多地侧重于就高考之于
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高考”
则更多地侧重于结合理性思考记述或描述自己对高考的体会和感受,当然
也可以渗透自己的思考。
2.借助“我看”进一步明晰边界合理而清晰的作文论域
不少作文题,在呈现相关材料之后,大都有类似“对此你怎么看”的提示语,
但不少考生对“此”即“我看”的具体对象并没能作准确的把握。
借助“我看”可以对具体论述对象进行概括与提炼,避免出现审题偏差。如
有的同学写“我看课外阅读”,事实上写成了“我看阅读”或“我看经典阅
读”。若仔细分析题干中的三则材料,就可以发现,这里的“阅读”特指“
学生”的、“课堂学习之外”的阅读,与一般社会人或全民阅读的“阅读”
有联系却有较大不同,和课堂阅读也有较大区别。
如果再深入一步,从“我看课外阅读”的三则材料看,主要涉及读物的选择;
而“我的青春阅读”之材料主要侧重阅读方式。如果用“我看”来聚焦论
述核心,前者是“我看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后者则是“我看课外阅读的
方式选择”。同是论阅读,其需要论述的核心是有差别的。明乎此,才能精
准地把握题意及其要求,写出切题的作文。
即学即用 牛刀小试
尝试用“我看”聚焦下面作文题的论述核心。
1.(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
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
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
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我看 。
聚集指导:可以先列出可能的说法:①我看“网上购物、视频聊天和线上娱乐
”;②我看“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③我看“虚拟现实”;④我看“虚拟
与现实”;⑤“我看虚拟成为现实”;⑥“我看对待‘虚拟’成为‘现实’的
态度”。然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我们更能清楚地把握材料及作文要求的核
心:主要不是评论“‘虚拟’成为‘现实’”这一重大事件,而是评论人们对
于“‘虚拟’成为‘现实’”的不同态度,审题立意要在对不同态度的比较
中分析“虚拟”之利弊,而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2.(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
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
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
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我看
聚集指导:这个作文题,似乎没有在审题环节为难大家。指向很明确,提问
年轻人怎么看待浙江精神。这个题目更大的意义在于,希望青年一代在自
我选择方面,站在家国情怀的角度上进行深入思考,即找到自身未来与浙江
精神的联系点。
聚焦立意,可以直接说“我看浙江精神”。如果深入一步,作一些细化,也
可以立意为:①我看“浙江精神的本质”;②我看“浙江精神如何造就浙江
传奇”;③我看“浙江精神的传承”;④我看“年轻学子对传承浙江精神的
担当”。
3.(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 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 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
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看
聚集指导:对名句进行适当的解析,然后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选择两三句为基
础,可以确定相对聚焦的观点。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君子自强不息方可强大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思乡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人所处位置不同,视野、格
局便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要敢于正视自己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可以尝试作这样的聚集:③⑤⑥——我看“内在之美与自信”;①④⑤——我看“
做人的格局”,等等。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