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苏教版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七  学案8 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四大考点

标签: 暂无标签
学案8 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四大考点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在2014年考查频率较高,2015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均有一套试
卷保持对该题型的考查方式,命题角度、考查形式稳定,依然是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
的比较鉴赏。特别指出的是2016年全国Ⅲ卷的两道题,均为比较鉴赏题。
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
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2015年全国Ⅰ卷,
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其中第1小题为“与《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
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
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4年全国Ⅱ卷,选了唐人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与宋
人郭震的《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
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考点1 比较鉴赏意象、意境
                               考点解读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意象就是情思与物象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
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
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描写的情景有机融合的一种境界。意境的核心内容
是情和景的关系。一方面,相似的环境可以表现有差别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
用不同的环境来表现。在这一点上,比较鉴赏开拓了人们认识情景关系的新格局。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
,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请将《阁夜》与《旅夜书怀》对比来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较意境的不同主要培养正确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
答案:《阁夜》和《旅夜书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
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书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
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
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书怀》中,细草、微风、危樯、
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了疏朗高远的广阔空
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
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真题对接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
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
  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句诗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
  达的情感。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猿
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
树林”。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
《晓行巴峡》描写三峡,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
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
的景物之中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可知,诗人还有一点
淡淡的思乡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 “
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
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林”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
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题指津
             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
             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
解题步骤         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
             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
             辕北辙。
             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
答题模板         发了××的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的
             情感。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过石头城
                                                 [唐]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
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宫。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
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
D.这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
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解析:B A项,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实写;C项,“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
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D项,“手法上都是
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两首诗中水的不同特点,然后结合全诗揣摩两位诗
  人通过“水”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延绵”,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
  人的感慨之多之悠长。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写石头城
  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华不再的伤感。
                   考点2 比较鉴赏语言
                           教材解读
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对
“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近年却屡有考查。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
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的。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解析: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写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有感情色彩,与“别秋江”
相比更胜一筹。
答案: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
高兴心情。此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意为诗人衔来好
月   , 愁去喜来     ,  互相映衬。      “  引愁心    ”   比  “   别秋江    ”   更富有感情色彩       ,  且更      
新颖。
                           真题对接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
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
  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明”和题干中的“弱”“昏”哪两个字表达效
  果更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本诗中,不管用
  哪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观点,然后作具
  体分析。
答案:观点一:“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
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
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
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
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解题指津
类型一
             ①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解题步骤
             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
             的思想感情。
             我认为×××句更好,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答题模板       使句子更××(生动、凝练、具有表现力……),更能表达出诗
             人××的心情。
类型二
                 ①明确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
                 的作用。
     解题步骤        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
                 ③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④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
                 ①两诗中都写了××字。
                 ②在前诗中,×字××(统领、引领)下文,表现出对××的
     答题模板        ××(追求、向往),抒发了××的情怀。
                 ③后诗中的××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的××,抒发了
                 ××的情怀。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①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①《登崖州城作》是李德裕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两诗都着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首先明确两首诗中“望”字所望的对象。第
  一首中“望”的对象:天涯,即友人远去的地方。第二首中“望”的对象:帝京,即
  皇帝所在的京城。其次分析“望”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第一首诗,送友远行望
  “天涯”,抒发的情感:离别之苦。第二首诗,被贬官海南望“帝京”,抒发的情感
  :对国君的眷念及望不到帝京的失落感伤。
  答案: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
  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
  ,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
  可及的感伤。
                 考点3 比较鉴赏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表达技巧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比较:常见修辞,表达方式(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
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
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学生辨
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的来说,表达
技巧的比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艺术手法主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就此二首
  诗而言,分析诗句内容可知,均使用了对比手法。但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不同,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相同的是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以前三句的篇
  幅着重写“昔盛”,而最后一句写“今衰”来否定之,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
  意;第二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而表达昔盛今
  衰之感。
                           真题对接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
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
  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
  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
  人心,无关乎猿啼。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
  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
  ”,愁在人心。
                        解题指津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2)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3)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
解题步骤
            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4)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
            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答题模板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怀。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甲】杂诗(节选)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①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乙】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②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③。
  【注】 ①赫连台:东晋末年夏国赫连勃勃所筑的“京观”(古代战争中积尸
封土其上以表战功的土丘)。②本诗写于诗人妻子病逝几个月后应柳仲郢之辟从
军赴蜀途中。③鸳机:织机的美称。
妻子病逝几个月后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蜀途中。③鸳机:织机的美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前两句中,“无定河”“赫连台”以其所处地域和所能唤起的对战争的联想组合成
一个特殊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战死沙场的战友的怀念。
B.甲诗前两句语言含蓄、质朴,“暮角声”“旅人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的“情”
因角声而愈发凄苦,边塞的“声”因客情而愈见悲凉。
C.乙诗开篇,一个“远”字,不仅写诗人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塑造了
苦寒之时孑然一身、行囊单薄的诗人形象。
D.两首诗的第三句都紧承一、二两句,给人无尽的凄凉漂泊之感,同时引出下文的内容。
解析:A A项,“表现了诗人对战死沙场的战友的怀念”错误,甲诗前两句并未表明抒
情主人公就是戍守边塞的战士,不能说对战友的怀念。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作手法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诗:第四句,用白发生长之速来形容愁情之重,使用了夸张手法;不直
  言思乡的愁情,用有形的白发来表现无形的愁情,却把思乡的愁情表现得更为
  浓重。
  乙诗:第三句将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妻子正坐在旧时的
  鸳机旁为他赶制棉衣的温馨的梦境,此为想象,虚写。第四句,以充满温馨希
  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处境。
答案:甲诗:①夸张的修辞手法。诗歌用白发生长速度之快来形容愁情之重。
②化无形为有形。诗歌不直言思乡的愁情,而是用白发生长来表现,把无形的
愁情用有形的白发形象地表现出来。
乙诗:①想象的手法。诗人梦中看到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旁为他赶制棉衣。
②反衬(对比)的手法。用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来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  处境。
                  考点4 比较鉴赏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
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
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背景,特别是词中的关键句分析,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
答案:《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
》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
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
体验。
                           真题对接
(2014·全国Ⅱ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
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虽然题目只要求关注
“灯前”一句,但作答时应对作品有整体把握。韦诗中,结合“惆怅起来山月斜”一
句可知,“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笑
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
的生活景象,表现了诗人住宿渔家所感受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
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解题指津
            (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解题步骤        (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的心情。
答题模板
            ②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
                                   巩固训练
(2018·安徽蚌埠二中第二学期高三4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塞上曲
                                                       戴叔伦③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④。
【注】 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作者作此诗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朝
虎视眈眈。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③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④
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解析:C “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湲”“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
景衬哀情。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两首诗的情感异同需要全面理解这两首诗。陈诗要看注释,明确诗
  歌写作的背景是女真族对大明政权虎视眈眈,还要注意诗中荆轲的典故。戴
  诗同样需注意诗歌的时代背景,身处中唐时期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
  及班超出使西域的典故。
答案:①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陈诗以并刀夜
鸣写出报国志向,诗人途经“燕赵”旧地,想起荆轲,渴望效命疆场;戴诗写大
唐军队敢叫胡儿有来无回,士兵们以身报国,表达了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②不同之处:陈诗隐含忧国伤时之情,而戴诗昂扬向上。陈诗尾句感叹到哪里
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或感叹当今国事衰微,即便是荆轲这样的勇
士也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戴诗则始终都洋溢着大无畏的
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言辞雄健壮烈。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