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高考苏教版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七考点突破 学案6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

标签: 暂无标签
学案6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

             考点1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解读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
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
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
                                  知识储备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概念         说明               表达作用                 例句                 赏析
     用一种事物或情          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
                                             “遥望洞庭山水       诗人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
     景来比方另一种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
                                             色,白银盘里一       成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
比喻   事物或情景,可分         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青螺。”(刘禹       雅,山水浑然一体,抒发了
     为明喻、暗喻、          前  ,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锡《望洞庭》)       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借喻。              外”;③引发读者联想。
                                                           用“先偷眼”写白鹭爱梅之
                      ①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                          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
                                             “霜禽欲下先偷
     把物当作人来写          命,赋予无情感的事物以                          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眼,粉蝶如知合
比拟   叫拟人,把人当作         情感,描写生动形象,使画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
                                             断魂。”(林逋
     物来写叫拟物。          面鲜明灵动;②使表情达                          对梅的喜爱而至销魂,把
                                             《山园小梅》)
                      意更别致、更隽永。                            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
                                                           到极点。
     借用相关的事                                     诗中用“绿”和
     物来代替所要       ①突出特征,强调重         “知否,知否?     “红”两种颜色
     表达的事物。       点,增强形象;②委         应是绿肥红       分别代替叶和花,
借代   借代可分为部       婉含蓄,幽默俏皮          瘦。”(李清      写叶的茂盛和花
     分代整体,具体      ;③有时具有回避掩         照 《  如      的凋零    ,抒发了词  
     代抽象,特征代      饰作用。              梦令》)        人对韶华易逝的
     本身等。                                       悲叹之情。
     对事物的形         
                                    “   白发三千    诗人因愁生白发      ,
     象、特征、作       ①突出事物的特征,
                                    丈,缘愁似个      且白发竟有“三
夸张   用、程度等作       激发联想;②表达褒
                                    长。”(李白      千丈”那么长,可
     扩大或缩小的       贬好恶,引起共鸣。
                                    《秋浦歌》)      见愁思的深重。
     描述。
      用结构相同、字数
                        ①句式整齐,音节匀
      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称,抑扬顿挫,音乐        “无边落木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
                        感强;②表意凝炼,        萧萧下,不       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
      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                      概括力强,具警策之        尽长江滚滚       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
                        美   ;③   读来朗朗上来。 ”(杜甫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
      练,整齐对称;从内
                        口,悦耳动听,便于        《登高》)       人觉得气象万千。
      容上看     ,  意义集中      
                        吟诵,便于记忆。
      含蓄。
                                         “江东子弟
                        ①加强语气,增强表        今虽在,肯       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
      用疑问句的形式表          达效果   ;②  变化句     与君王卷土      冷峻。诗歌以史实扣            
反问
      达确定的意思。           式 , 打破平板    , 掀起 来 ? ”(王安    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
                        波澜。              石  《  乌     在是历史的必然。   
                                         江亭》)
                      ①通过自问自                               运用设问,点明题旨,领起
                      答,强调思想内                              下文。作者抓住        “   酾酒临      
     先提出问题,接着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容或情感态度                               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
     自己把看法说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
                      ;②引起人们注                              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
     出。问题引入,带                       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意,令人深思,                              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
设问   动全篇    ; 中间设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发人深省;③能                              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
     问,承上启下;结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
                      辅助反映思维                               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               
     尾设问     ,  深化主                 分西蜀,一分江东。”(阿
                      过   程 , 起廓清                          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     
     题,令人回味。                        鲁威《蟾宫曲·怀古》)
                      思路、提纲挈                               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                  
                      领的作用。                                相契合。
     指诗文的相邻句          用简洁的文         
                                                           运用互文      ,  使诗句含蓄隽         
     中所用的词语互          字、含蓄而凝
                                                           永。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
     相补充     ,  结合起炼的语句来        表   “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      
互文                                                         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
     来表示一个完整          达丰富的内容,       女。”(《古诗十九首》)
                                                           织女曰“皎皎”。迢迢、皎
     意思的一种修辞          以收到言简意
                                                           皎互文见义。
     方式。              丰的效果。
                                                    运用通感    , 具体形象。      
                                                    “夜色”和凉水一样,完
       指采用不同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天阶夜色凉       全是靠人的五官去感受
       感觉间相互       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          如水,坐看牵       的,因为冷的色调和冰
通感     沟通与挪移       果   ;②    调动读者多种牛织女星。         ”  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
       的方式描摹       感官,激发联想,耐人          ( 杜牧         致的  , 诗人将视觉腾挪  
       对象。         寻味。                 《秋夕》)        到触觉,抒写一个失意
                                                    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
                                                    心情。
                   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开头七组叠字为全词定
       为了表达的                           “寻寻觅觅,冷
                   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                       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
       需要,将音形                          冷清清,凄凄
                   动形象;②思想感情的                       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
叠字     义相同的字                           惨惨戚戚。     ”  
                   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                       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
       连接合用在                           (李清照《声
                   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                       景以及内心深处的                  
       一起。                             声慢》)
                   乐美、修辞美。                          凄凉。
                                                              运用双关    , 含蓄隽           
       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
                                                              永。诗中“晴”与“情”
       关。指在一定的语言           ①言在此而意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
                                                              同音,是双关隐语。女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           彼,表意委婉;②       郎江上唱歌声。东边
                                                              子听到岸上爱恋她的
双关     义和同音的条件,有           含蓄隽永,耐人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
       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           寻味,能增强抒        晴却有晴。”(刘禹锡
                                                              言情、但传情很含蓄,
       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情效果。           《竹枝词》)
                                                              给女方的印象是“道是
       的修辞方式。
                                                              无情却有情”。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
                           ①环环紧扣,引        云处处长随君。长随
       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           人入胜;议事说        君,君入楚山里,云亦          全诗寄情于景,以“白
       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           理,准确严谨;②       随君渡湘水。湘水            云”“湘水”等景物,抒
顶真
       或词,用以修饰两句           抒情写意,格调        上,女萝衣,白云堪卧          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子的声韵的方法。            清新;③状物叙        君早归。”(李白《白          和无限关怀的深情。
                           事,条理清晰。        云歌送刘十六                     
                                          归山》)
                   ①最大限度地增强了
                   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
                                     “枯藤老树昏
     全部用名词或        歌的力度;②使诗中
列锦                                   鸦,小桥流水
     名词性短语,巧       的意象鲜明突出,用                     九组名词组合,
(意                                   人家,古道西
     妙地排列在一        以烘托气氛,创造意                     但见一片萧疏        
象组                                   风瘦马”(马
     起,构成生动可       境,表达情感;③为读                    景象。
合)                                   致远《天净
     感的图像。         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
                                     沙·秋思》)
                   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
                   味的余地。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
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
诸多意象——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答案:对偶、夸张。表现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之情。
                           真题对接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
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
  手法,意思是说作者顿时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
  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这一句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
  ”,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
  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
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解题指津
设问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方式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某联(句)进行赏析。
        第一步,品读诗歌,明晓诗意,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解题步骤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
        第三步,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
        这首诗运用了(术语)的修辞手法,通过(具体分析),突出了(作用、
答题模板
        效果),表达了诗人(中心)情感。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 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解析:D 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
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
  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
  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以此分
  析九、十句即可。
答案: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
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
军的艰辛。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
“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 牧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向吴亭:在丹阳县南。③桓伊:
东晋“江左第一”吹笛好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宕开一笔追忆往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
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B.“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高秋季节,神往中隐含
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
C.全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勾连起来,让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
给人悠悠不已之感。
D.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是说其诗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
极大,此诗便是这一评价的例证。
解析:B B项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错,表达的应是“故地重游而往事不
再的悲哀”。
(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颔联两句中的“无”和“多”就可以看出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而
  颈联的南朝、东晋让我们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互文的手法。同时,
  两联都用了联想的手法。
答案:①颔联对比: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突出一
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②颈联互文:东
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为后人所钦羡。作者巧妙地借先朝
士人的生活情事生发感慨。③两联采用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诗
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
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是人非的无限哀婉之情。
                考点2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高考                             中
重点考查描写和抒情两类          , 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                             
之处。
                            知识储备
                   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一、描写手法
  手法                              精析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          , 如一个动作、      一种表情、      一个特点   , 用特
       写镜头放大     , 通过准确、      生动、    细致的描绘     , 使读者   “ 如见其人    ”   
  细节   “如睹其物”。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
  描写   表现主题    , 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  《  秋思  》 ( 张籍 )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虽然写了很多,但仍
       担心言犹未尽、意有未达,“又开封”验证,将浓浓亲情推向极致。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诗歌中的白描
  白描
       多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人物白描又以描写外貌和动作为主。
             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对事物特征作动态或静态
             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
动静结合
             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
             相成。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
虚实结合
             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
             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
             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
和侧面描写
             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
             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
  观察角度          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
   的变化          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
                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
多感觉的结合
                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二、抒情手法
        手法                                精析
                     如岳飞   《  满江红   》  : “ 三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            
       直抒豪情壮志
                     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直抒愤世        如清代诗丐《绝命诗》:“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
         嫉俗之情        愁。而今不受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如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
       直抒悲思愁绪
直接                  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抒情      直抒欢快        如《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
         喜悦之情        榜题名时。”
                     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
       直抒对事理的
                     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
        见解和看法
                     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
          借景抒情
                     以抒发。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
         (情景交融)
                     情的写法。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
          寓情于景
                     发感情。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词人的
           (或物)
                     离愁别恨。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
          因事缘情       又开封。”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间接
抒情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
          托物言志
                     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
                     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召见贾谊,
          借古讽今
                     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嘲讽汉文帝,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
                     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
          用典抒情
                     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
题型1  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
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扣住“怎样表现”,思考运用的描写手法,可从修辞、正面侧面描写等
  角度考虑。
  答案:(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如“空
  山凝云颓不流”;(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
  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
  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
  湿寒兔”。
真题对接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题干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上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题时,应具体分析上下片词句的意思,找出描写琵琶演奏的词句,概括其描
  写角度即可。根据上片中的“旧谱”“新声”“天然律吕”和下片中的“洗
  耳”听、“似醉还醒”可知,本词中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
  来描写。
答案:(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
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
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题指津
          1.本句(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设问方式      2.某句(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3.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某句(联)。
          第一步,指出所用的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第三
解题步骤
          步,指出表达效果。
          本诗(联)运用了(术语)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分析),突出了(特
答题模板
          点),表达了诗人(中心)感情。
                            巩固训练
1.(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
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
  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
  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
  中有虚。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
  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
  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
  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
  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
  己闲适的心境。
  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
  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
  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
  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
  “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
  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
  动态美。
4.(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
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词在描绘春天美景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要从具体的词句中分
  析出其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表现春意阑珊的景象,是写
  景;“花褪雨”“絮沾泥”则从细微处着眼,表现雨后春花凋零,沾染泥土的
  残败,蕴含情。既有对春末的概括性描述,又有对具体景物的详细描写。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
  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题型2 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要素:一是手法,这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中不难
  看出;二是情感,这从“杨柳”“晓风”“残月”中也不难理解。
  答案: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漂流的孤
  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
  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
                           真题对接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赏析诗歌尾联。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
  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
  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
  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了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
  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
  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
  也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
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
                          解题指津
     1.(2016·天津卷)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2015·安徽卷)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
     赏析。
设问
     3.(2015·浙江卷)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方式
     4.( 2014 ·  全国   Ⅱ  卷  )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 请简要           
     分析。
     5.(2014·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解题
     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是怎样运用这种抒情手法的。
步骤
     第三步,分析运用这种抒情手法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题   本诗运用了      ……   的抒情手法     , 通过对    ……   的描写   , 抒发了诗人      ……   的      
模板   情感。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西阁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①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
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  诗歌善用修辞       , 如   “  白雾昏    ”“   风落石     ”  采用了比拟手法        , 使景物描写形象           
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解析:C “‘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
  采用比拟手法。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从这两联来看,都是间接抒情。颔联写景,
  明显借景抒情,颈联提到了《诗经•无衣》,明显用典抒情。结合具体诗句分
  析即可。
  答案: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
  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
  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生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须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情感。“丛菊两开”指诗人离开
  成都已经有两年了;“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这些都是眼前之景。“他日泪
  ”指悲情很久前就已产生;“故园心”指思念故乡之情。最后一联中的“急暮砧
  ”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答案:说这两联是“触景伤情”,有道理。这里的“丛菊”“孤舟”是眼前之景,
  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故园心”等郁积之情。“急暮砧”这样秋
  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
3.(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
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
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
么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必须弄懂注释中对典故的解说,或回忆有关典故的内
  容。然后,将典故内容与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它们之
  间的相似、相关、相反之处。最后,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
  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考点3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
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历代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
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
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
手法是象征。其他常用的有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等。
                              知识储备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把不同的两个事                                        前两句描写昔日的繁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
     物或一个事物的        揭示矛盾,对                          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
                                 士还家尽锦 衣。宫女
     两个不同方面进        比鲜明,反差                          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
对比                               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行对照,使好的        强烈     ,  震撼                    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
                                 鹧鸪   飞。   ” ( 李白      
     显得更好,坏的        人心。                             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
                                 《越中览古》)
     显得更坏。                                          的历史思考。
                                 “桃之夭夭,有其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
                    托物引喻,婉
     比,以彼物比此                     实。之子于归,宜其家         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
                    转曲折,明朗
     物    ;  兴    ,  先言他         室。桃之夭夭,其叶蓁         的果实,浓绿成荫的桃
比兴                  浅显,耐人寻
     物,以引起所咏                     蓁。之子于归,宜其家         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
                    味   , 有民歌      
     之辞。                         人。  ”  ( 《 诗经  ·   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     
                    风格。
                                 桃夭》)               美好的祝愿。
                                                         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是周瑜,却从“千古风
      或对立的条件,用一         使陪衬的事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流人物”写起,由此引
衬托    些事物为陪衬来突          物更加突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出“多少豪杰”,最后
      出所要表现的            出、形象。       壁。”(苏轼《念奴娇·          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事物。                           赤壁怀古》)               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
                                                         重要地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渲染是指对环境、                                           杜诗一连出现六个特定
                                    清沙白鸟飞回。”(杜
      景物等作多方面的                                           镜头,渲染秋天景物的
                                    甫《登高》)
      正面描写。烘托是          创造气氛,                            特点。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渲染    指从侧面着意描           突出形象    ,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
                                    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烘托    写。渲染和烘托都          增强艺术                             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
                                    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是只说与此有关的          效果。                              比从正面直接描写节省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
      其他事物,达到突出                                          笔墨  , 更具有艺术                  
                                    怨怒  , 但坐观罗敷。      ”   
      本意的目的。                                             魅力。
                                    (《陌上桑》)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选择月夜遥望的角
                        创造意境,
      的基础上     , 经过联               面无风镜未磨。遥望          度,通过极富想象力
                        形象鲜明,
想象    想、推断、分析、                     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的描写,将洞庭的湖
                        拓展内容,
      综合,创造出新的观                    里一青螺。”(刘禹锡         光山色别出心裁地
                        深化主旨。
      念的思想过程。                      《望洞庭》)             再现于纸上。
                                                      采用先扬后抑的手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
                                                      法,先写少妇“不知
      要肯定的方面同时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愁  ” , 后面才写她的        
      说出来,只突出强调         错落有致,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          “悔”,通过对少妇情
      其中一个方面以达          摇曳生姿,
抑扬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到抑此扬彼或抑彼          曲折波澜,
                                   婿觅封侯。”(王昌龄         深刻表现了她因触
      扬此的目的。有先          情趣动人。
                                   《闺怨》)              景而产生的感伤哀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
                                                      怨的情绪     , 突出了      
      之分。
                                                      “闺怨”的主题。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
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作者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阕化用了哪些典故
?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指向明确,表现手法是用典,范围是“下阕”。依据对用典这种表
  现手法的理解,逐一审读词句,指出有哪些典故,并结合作者、背景、主题等
  分析深意。
  答案:下阕借用了晋人张翰弃官还乡、三国许汜求田问舍、晋人桓温“木犹
  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表明作者不愿弃官归隐、不肯追求个人享受,决心
  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也表达了自己因时光飞逝、岁月催人
  老,然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之情。
                           真题对接
(2017·浙江卷)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
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
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主体和叙述顺序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
  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其次从叙述中蕴含的情感来看,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
  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
比。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
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
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
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
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
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
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
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  着重突出    “  人不如马    ”  , 加强了对比效果       , 揭露深刻    , 批判的锋芒更加                 
犀利。
                        解题指津
       1.(2017·天津卷)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2.(2015·天津卷)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设问
       3.(2014·重庆卷)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方式
       4.(2013·四川卷)“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
       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第一步,明确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术语要准确。
解题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步骤     第三步,点明效果,从突出事物(人物)特征,表现作者的感情等方面
       进行分析。
答题     本诗运用了(术语)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分析),突出了(效果),抒
模板     发了诗人(中心)的感情。
                           巩固训练
1.(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理解词语意思的角度体会诗人情感。先解释该词语,然后根
据对全诗内容的理解答出情感。这是一首送别诗                   , 依依不舍的情感不难                 
看出。
  答案: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点染”一词借用了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
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
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满,意
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一般来说,点的是内在的情感和诗歌主题,渲染
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①点,“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结尾“叹息
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②染,“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
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悠悠江海行”表
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
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
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
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巩固训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 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
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解析   :C   “  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  不当。   “  诗书事业     , 青毡犹在    ”  , 是说读书
乃辛家的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勉祐之,这虽是写给祐之的,也是词
人的自勉。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
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
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解答时先答出场景。然后分析如何由
  实入虚,以及虚实结合的。
  答案: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
  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
  场景,虚中有实。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请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谈象征手法在本
  诗中的运用。最后分析象征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
  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
  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读懂诗歌,把握准全诗的感情基调,再看这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作
  用是什么。
  答案:渲染。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
  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
  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此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比兴”,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三章中,每章的前两句都是对桃树相关内容的描写,这是“起兴”,以引出下
  面对新娘的祝愿;以桃设比,来写新娘美丽贤淑等,这种手法一般称之为“兴
  而比”。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
  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
  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
  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考点4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考点解读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
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
结情、抑扬、铺垫等。
                     知识储备
                    1.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不拐
概念
           弯抹角。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典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诗的开头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
           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
点拨
           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卒章显志
概念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
典例       姥吟留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2)末句卒章显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
点拨
         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
         神力量。
                      3.首尾呼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
概念
         谨。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
典例       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
         忆舍弟》)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转承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
点拨       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
         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欲扬先抑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
概念
         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欲抑先扬则相反。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
点拨
         获。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5.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
概念
        构方式。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典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这样反复咏唱中,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
点拨      比,又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
        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
        回味无穷。
                      6.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概念
          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
典例
          《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
点拨
          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教材回扣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
在结构上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句在结构上卒章显志。诗歌在前面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篇尾加上该
句议论,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结构上的
作用,然后概括出作者的情感与心志。
答案:卒章显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心志。
                           真题对接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
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
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的能力。诗中对于曹霸画马的高超画技的描
写,既有正面描写,亦有侧面衬托。题目要求分析诗人为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所做的
铺垫,通读诗作,可从其他画工画马不成功及真马的神采不易捕捉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
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
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题指津
         1.(2016·全国Ⅱ卷)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
         垫?请简要分析。
设问
         2.(2011·湖北高考)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
方式
         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2010·全国Ⅱ卷)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
解题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步骤
         第三步,点明效果。
答题       这首诗的结构特点(线索)是(术语),表现在(具体分析)这些方
模板       面,写出了(效果)。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郑户曹①
                                 苏 轼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②有田常乏食,广文③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
【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大名府(又称北京大名府)。②公业:东汉郑太的字。《后
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③广
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曾
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所用郑太、郑虔的典故,都是郑姓的典故,切合被赠诗者之姓,可视为苏
轼擅长用典的一个表现。
B.颈联用郑太因结交豪杰而食物不足的典故,意在表现郑户曹因为待朋友太大
方,使得家中“僮羸马瘦”。
C.诗人用郑虔“在官贫约甚,而澹如也”的形象影射郑户曹虽处于贫困的境地,
却不以贫困为忧的君子之风。
D.颈联承上写了郑僅的贫困。诗人化用杜甫诗歌,表现郑户曹居官清寒,是对其
清廉品质的赞叹。
解析:B 强加因果。从第四句,用颜回的典故称赞郑户曹来看,郑户曹的家境
本不宽裕。
(2)本诗首联和尾联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结构及情感等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来说,首尾
  两联说的都是欣赏春天的美景,前后关联,抒情一致。从结构上说,首尾两联,
  结构上形成前后照应,做到了首尾圆合。
  答案:①内容上相互关联,都紧扣赏景作文之事,首联写郑僅游遍钱塘湖众山
  的美好往事,以及写出的优美文章,尾联写叮嘱归去应趁春天,好与美景相互
  辉映;②情感上形成反复,这两联都表达了对郑僅的赞美之情;③结构上前后
  照应,使诗歌浑然一体。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微。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
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意思。根据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
  之物为“素蝶”。其次,结合诗句找出所咏之物的特征,诗人仅仅用了40字就
  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了出来。最后,联系注释中作者的遭际,可知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由此可知,这
  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答案:(第一问)这首诗歌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
  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第二问)采用
  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