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

2020版高考(山东专用)语文一轮课件: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标签: 暂无标签
高考语文 (山东省专用)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年高考

A组  山东省卷、课标Ⅰ卷题组
一、(2019课标全国Ⅰ,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
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
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
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
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
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
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
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倍数温  一年平均湿度(%)
度(℃)
              70             50             30            10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5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
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
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
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
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
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
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
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
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
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
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
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
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
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
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
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
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涉及关注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A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
2.答案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方案
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纸张
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3.答案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
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
科素养,树立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念。
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
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
二、(2018课标全国Ⅰ,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
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
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
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
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
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
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
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
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
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
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
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
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
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
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
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
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
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
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
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
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
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
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
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
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
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
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
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
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
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
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
1.答案    D 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潘建伟教授的那段话中,该项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
在材料二第一段中,该项表述正确。C.对应信息在材料三中,该项表述正确。D.“因而尚未涉
足这些领域”于文无据。
易错警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同其他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
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混淆是非、混淆时态、曲解文意、武断绝对
等角度设“陷阱”。
2.答案    C 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
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
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
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
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
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表
述正确。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D.材料二中说,“中国政府
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
计划”;材料三中说,潘建伟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中国
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可见该项表述正确。
解题步骤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词。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
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3.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
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
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
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解析 《人民日报》是我国官方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
成就;《自然》着重报道自然科学方面的新闻;《读卖新闻》是日本的报纸,着重从日本的视角
来解读新闻。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新闻的报道侧重点就会不同。
三、(2013山东,19—2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
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
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
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
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
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
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
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
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
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
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
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
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
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
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
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
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
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
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
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
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
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
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
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
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
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
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
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
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
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
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
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
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
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
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
跋涉。(2分)
3.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4.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三、
1.答案 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
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
解析 由第②段最后两句“定和因此……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可知,该段主要交代了
定和学音乐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音乐迷”称呼的由来,为下文做了铺垫。
2.答案 (1)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
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2)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
更坚定地走下去。
解析 (1)根据上下文文意可知,句中的人物是指肖邦、巴赫等,“迷住了自己”是指音乐(五
线谱)使他们着迷,“迷住了世界”是指他们的音乐使世界着迷,“把定和征服”是指他们的
音乐征服了定和,使定和痴迷于音乐。
(2)“证明了迷的收获”说的是定和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成就,“还能作……跋涉”是指定和在
音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3.答案 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
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
解析 可以依据地点的转换将③④段划分为三个层次。第③段写定和在上海时的情形。从
“终日轮流开放”“手舞足蹈的狂态”及西洋朋友的评价中可看出定和对西洋音乐的痴
迷。第④段分别写定和在逃往重庆路上的情形和到达重庆后的情形。从中筛选出他对音乐
痴迷的表现,概括即可。
4.答案 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②真正追
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
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
与力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在原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定和痴迷于音乐的原因、
做法等方面来谈对自己的启示。
四、(2012山东,19—2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
于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
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水力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
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
集专家抢修,花了9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
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
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
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
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100℃沸腾。然而,重水
却在3.8℃结冰,在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时最大。很
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
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
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
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
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
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
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
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
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
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
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在失
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
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
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
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
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很大,发电量
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
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1.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4分)
2.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4分)
3.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四、
1.答案 ①突出表现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性。②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③引
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
解析 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谈,鉴于科普文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所以
还应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来说。
2.答案 (示例一)用作制造原子弹的中子减速剂;在原子能反应堆中用作中子减速剂;提取氘,
用于制造氢弹;提取氘,可以应用于热核反应发电。
(示例二)作为中子减速剂,用于制造原子弹或建造原子能反应堆;作为提取氘的原料,用来制造
氢弹或(将)应用于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对重水用途的介绍,主要在⑤⑥⑦
⑧自然段。
3.答案 ①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
性和功用。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
少”。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
然。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
解析 借助平时对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了解,再结合文章找出本文语言的特点,举出恰当例句
并简要分析即可。
4.答案 (观点一)合适。
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③正
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
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
(答出两条即可)
(观点二)不合适。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
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
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答出两
条即可)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古怪”这一词语在使用上的特点:一是拟人的手法,二是为了表
现重水的特性。作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回答“合适”与“不合适”都可,但分析理由
时,要从“古怪”一词的使用与文本内容、文本的文体特点是否一致这一角度来谈,理由要能
充分说明观点。
B组  课标卷、其他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一、(2019课标全国Ⅱ,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
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
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
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
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
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
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
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
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
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
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
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
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
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
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
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
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
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
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
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
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
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
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
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
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
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岛隧工程智能建造 智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 工程建设者的感知等能力
B.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 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 工程建设的安全
C.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 网络层 数据层
D.数据层 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 数据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
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
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
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
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内容的梳理能力,体现发展逻辑
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树立正确方法论的观念。
关于数据层,原文说“……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
共享”,由此可知,D项中实现“数据融合”错误,应为“有效存储和共享”。
2.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激发爱国
主义情怀。
C项列举了港珠澳大桥一系列之最,其中“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原文没有体现;另外,应是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而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故C项错误。
3.答案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
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
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的学科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依据题干,筛选、概括三则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
批桥梁建设人才,体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体现出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的科技实力;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先进。从材料一中用我国材料由我国人力建设的
武汉长江大桥到材料二中建成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的发展。
综上,港珠澳大桥领先的建设水平和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二、(2019课标全国Ⅲ,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
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
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
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
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
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
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
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
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
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
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
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
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
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
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
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
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
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
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
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
“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
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
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
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
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
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
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
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
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二、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先
进文化,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项,“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错误,应该是“鸟
巢一代”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构成了奥运志愿服务的集体记忆。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生产生活,指引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大时代。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原文是“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
享秩序”,选项曲解文意。
3.答案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
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
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首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新型’的志愿者”。“单车猎人”作为志愿者的行为目的是
什么,为什么是“新型”的。然后找准区间,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筛选整合。材料二着重
探讨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材料三重点分析单车猎人的特点。最后整合信息,规范作答。
三、(2019浙江,7—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
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
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
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
“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
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
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
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
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
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
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
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
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
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
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
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
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
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
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
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
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
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
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
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
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
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
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
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
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
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
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
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              。(2分)
(3)承载的文化:              。(2分)
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增强关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其(苗绣)历史可以
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B.“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C.“苗绣日常服
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在盛装的大
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关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增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B.“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说“它被发现的时间与
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选项曲解文
意。
3.答案 (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
素养,树立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
(2)结合材料一概括,抓住关键语句“苗绣针法有……十几种”“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等,以及对辫绣、结绣的针法介绍来回答。(3)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结论性语句,如首句或尾句
来回答。
四、(2019江苏,18—20,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
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
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子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
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
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
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
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
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
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
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
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
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
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
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
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
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
过船。一种是“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
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
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
就可让出中间航道,以便行船。一种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
屉一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
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
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
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
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
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
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3.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6分)
四、
1.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引导关
注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错误,原文为“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
2.答案    B 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和概括分析各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错误,原文为“根据河流在
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3.答案    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
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引导注重操
作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观念。
根据原文第一段“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第二段“开合
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可以概括出开合桥的优点;根据原文第四段“但开时不能
走车,合时不能通船……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可以概括出开合桥的缺点。
五、(2019北京,1—6,2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
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
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
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
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
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
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
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
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
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
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
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
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
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
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
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
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
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
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
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
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
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
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
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
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
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
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
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
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
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
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
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
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
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分)
五、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引导考生了解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原文第1段写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而“这些形
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故A、B、C三项都正确。由原文第2段可知,“无序蔓延的
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
中”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选D。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概括内容、分析论点与论据之
间关系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A.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利于缓解”错误。C.由材料一第4段最后一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
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
些损失”错误。D.材料一中并没有针对生物多样性危机提出应对策略。
3.答案    B 本题考查社科类文本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由材料二第4段中的“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
资源及食物”“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A、C、D三项正确。由“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
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可知,“精心保护”的是“花园”,而非“城市中的生物”,故B项错误。
4.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体现
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材料一中并未阐述“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属无中生有,故A项错误。材料二的引文表达
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惊叹,故B项错误。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的
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中作者对热岛效应的看法是“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两则
材料看法不同,故D项错误。
方法技巧    本题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因此各个选项中表“推断”的
内容要加以推敲,如“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看法是
一致的”“看法相似”等。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辨析,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    A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材料三第2段中说“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
难以抵御夜间冰冻”,而选项却变成了“为抵御积雪的覆盖”,因此A项错误。
6.答案 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
素之一。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
性。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
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
(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启示学生要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
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城市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第3段论述了城市化严重
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材料二表示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大的进化动力之一,城市对生
物多样性有保护作用;由最后一段可知,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
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表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由第3段可知,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三则材料就同一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论述,启发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去认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要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建设,减
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家园。
审题要领    (1)关注题干关键词语,如“关系”“观点”“启发”;(2)依据这三个关键词在文
中进行筛选、概括;(3)围绕话题对象,由浅入深地谈对事物的认识,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入
手。
六、(2018课标全国Ⅱ,7—9,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
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
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
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
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
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
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
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
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
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
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
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
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
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
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
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
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
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
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
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
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六、
1.答案    B A.先确定主体——科研单位,确定范围——2011到2013年,再依次对应数值,可知
此项正确。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错。据图表可
知,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2011年和2012年降低了。C.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
“仅有”“回升”对应图表查看,可知此项正确。D.先观察图表内容,再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
合理。此项正确。
方法技巧 解答图表题“三不要”
(1)不要漏掉任何细节,树立每一个信息都有它存在的作用的意识。
(2)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有些内容是针对原文的推断或预测,不可盲目判错。
(3)不要孤立割裂,可借助其他几则材料的信息来理解图表。
2.答案    C A.“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理解片面,据材料一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
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概括不全面。B.“这样才能体现出大
学科研工作的价值”错,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只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由材料三中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核心之义”,可知“充分考虑……利益诉求”的表述无中生
有。C.筛选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如“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
得突破”,据此可知此项正确。D.“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说法错误,材料四中的原句
为“很难直接转化”。
3.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
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
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综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主要讲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意义以及侵权情况;
材料三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正面事例,其中提到2015年修订的法律;材料四主要讲科技成果
转化的障碍。可确定相关方为高校、企业、政府,依次概括其作用,注意要将具体作用加以概
括,不能只是对内容的简单罗列。
疑难突破 实用类文本简答题“三突破”
突破一,全面准确,避免偏漏。需要通读相关材料,确定区间,宁宽勿窄,逐步缩小范围。
突破二,完全针对,仔细审读题干,对应问题来回答。
突破三,语言精练,依次梳理有关信息,分条概括,再将相同的条目压缩,用更精练的语言加以表
述。尽量使用理论性强的概念表述。
七、(2018课标全国Ⅲ,7—9,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
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
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
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
“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
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
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
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
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
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
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
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
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
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
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
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
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
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
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
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
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
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
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七、
1.答案    D A.据图1、图2中2015年相关渠道的市场码洋数据可知,此项正确。B.据图1中201
4年与2015年的年度增长率可知,此项正确。C.据图2可知,网络销售市场码洋规模逐年递增,可
见是逐年赢利;据图1可知,实体店虽然总数较大,但市场码洋规模增幅不大。故此项正确。D.
“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这一过程是2011~2014年实体店年度增长率情况;“年度
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说法有误,据图1可知,2010~2015年波动较大,无法以此预测未来是否将
趋于平稳。
2.答案    A A.对应信息为材料一第一段“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正
确。B.“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说法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这种多元业态“逐步
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C.“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说法
错误。据材料一原文“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可知,
“数字出版部门”并不是“已有的”。D.“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理解错
误。据材料三原文“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
益”可知,“图书作为传播平台”应当改为“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
3.答案 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
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 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三。材料一,关键句“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
兴媒体的融合是……必由之路”“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
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材料三,关键点“快速传播”“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
变”。据以上信息概括即可。
八、(2017课标全国Ⅰ,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
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
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
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
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
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
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
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
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
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
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
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
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
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
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
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
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
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
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
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
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
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以央视自制为主 节目品质有保障
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有线电视系统
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国家地理频道 电视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
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
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
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
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方面的不同。(4分)
八、
1.答案    D 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电
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2.答案    BC A项,由材料一“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
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可知,选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
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错误。D项,由材料二目标观众年龄
“55~64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岁及以上”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述随
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断地攀升错误。E项,“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
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于文无据。由中国央视纪录频道实行
的频道化运营模式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这些问
题。
3.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
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
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
地”。注意题中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
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
要有“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技术性播出任务”。本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明”,所以在
组织答案时不需要作具体分析。
九、(2017课标全国Ⅱ,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
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
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
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
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
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
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
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
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
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
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
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
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
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
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
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
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
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九、
1.答案    D 据材料二第二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参与率低
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未说孰轻孰重,但选项却错误地将前者表
述为主要原因。
2.答案    AE B项,“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表述有错,分类收集不是居民的
事情,而是政府的责任。C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原
文的表述是“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
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可见并非“不准确”,而是“不全面”。D项,“应当落实政府主
体责任……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只是作者对各地政府的建议,而《生活
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并没有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故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
3.答案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
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
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
这个工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施体系建设,完善奖惩政策;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
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十、(2017课标全国Ⅲ,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
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
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
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
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
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
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
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
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
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
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
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
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
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
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
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
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
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
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
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
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
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
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
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
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十、
1.答案    B “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
统计图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
2.答案    BC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
原文不符,材料一说“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
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
渐弱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均有误,材料二说“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
弱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选项以偏概全。E.主客体倒置,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原
文为“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而不是用拉动旅游经济来
提升博物馆宣传和教育的功能。
3.答案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
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 回答此题,要抓住题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先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
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答题区间为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
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
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
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一、(2018浙江,7—9,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
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
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
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
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
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
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
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
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
《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注]    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
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
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
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
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
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
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
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
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
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
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
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
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
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
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
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
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
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
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
(1)事实依据:    (2分)
(2)理论依据:    (2分)
一、
1.答案    D 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A项“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
情交流”错,材料三中原文有“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B项“人类生来就有
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错,C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错,材料四中原文有
“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以B、C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三中有“这
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材料四中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
学习而获得的”。
2.答案    A 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A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一中,由原文“我很高兴发现……
在自然里骑车”可知A项扩大范围,并不是喜欢自然的孩子就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只
是“我”发现的一部分人而已。B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中,读图可知,政府、公司和中老年人
占比较小,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中,由原文“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
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这一例子和“亲生命性”这种现象的关系可知,C项正
确。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四中,这些都是古代的危险源,因而D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3.答案 (1)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
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②自然教育能够
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 题目为“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事实依据主要在材料一和
材料二中,材料一的事实是用来说明对自然的喜欢不完美;材料二的事实说明自然教育受众群
体中儿童和亲子所占比例太大。理论依据在材料三和四中。材料三理论强调“亲生命性”
与生俱来。材料四讲述生物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二、(2018北京,1—7,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
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
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
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
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
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
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
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
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
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
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
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
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
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
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
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
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
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
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
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
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
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
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
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
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
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
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
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
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
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
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
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
主体对待。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
价值目标设定等。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
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因
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
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
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
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
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
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
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
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
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
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
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
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
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
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 (  )
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5分)
二、
1.答案    A “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是“智能体”的定语,因此B、C两项错误;
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而非“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因此D项也错
误。
2.答案    B A.偷换概念,图灵“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
维过程的设想”,而非“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C.“中文”只是一种符号,
实验是为了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从
而提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D.希尔勒用“中文房间”的思
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文中“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
稽之谈了”,表明希尔勒并不认为计算机可以拥有智能。
3.答案    B “都”以偏概全,联结主义学派研究人类大脑结构,符号主义学派不研究人类大
脑结构。
4.答案    D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5.答案    A B.“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原文为“它所表现出来的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
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
“总有一天会到来”太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为“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
还有争议”。D.“在任何情况下”错误,原文中有“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6.答案    C “异化”指的是“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
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沦为了数据的囚徒”,据此可知C项中“丧
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属于“异化”。
7.答案 (要点)①早期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对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的认识上。②随着人工
智能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奇点、异化等问题的挑战。③人类应始
终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提。
解析 材料一围绕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进行论述,图灵提出设想,希尔勒用“中
文房间”的思维实验提出不同思考,不同学派对“智能”的思考和解答都推动了对人工智能
认识的深化。材料二围绕人类如何对待“人工智能”进行思考,包括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对
“奇点”问题的思考、对“异化”的思考。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指出“人是智能行为
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
                             三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山东临沂一模,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时报》1月2日报道,中国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此前从没有航天器曾在
此着陆过。布朗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说:“这是国际上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
性一步,是首次对月球背面的‘未知区’进行地表探测。”
报道称,如果任务成功,就可以回答有关地球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的基本问题。例如,关于月球
的形成和早期演化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谜团,而这些谜团反过来又为整个太阳系的历史提供了
线索。太阳系的早期历史是激烈的,那时,大型天体撞击岩石行星并留下陨石坑,有些陨石坑直
径超过600英里。但是,能证实这个动荡的过去的大多数证据已经消失,被时间抹掉。月球背
面保持着其年轻时的原始记录,尤其是古代天体撞击月球表面的次数。珀杜大学的行星科学
家霍根博士说:“太阳系早期的历史被锁在月球背面的岩石中。”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嫦娥四号的成功落月,表明我们具备了全月球到
达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点。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
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
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吴伟仁解释说:“着陆器、巡视器将会考察着陆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我们会得到第一
张月球地下的剖面图。还会探测着陆地区的物质成分、月壤组成等。与此同时,还将测出月
球背面的准确温度。”
此外,在月球背面开展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也备受关注。“月球背面可以屏蔽电磁干扰,能够
填补在地球和其他地方无法开展的100KHz~1MHz射电天文观测空白,有可能观察到40亿年前
宇宙早期爆炸的暗黑地区的无线电波,将在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高能电子束产生机
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孙泽洲说。
(摘编自冯华《翩然落月背,再赴广寒约》,
《人民日报》2019年1月4日)
材料三    嫦娥四号搭载了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有效载荷,将为人类科学研究和空间探测发
挥重要作用。围绕一些主要科学载荷,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
对于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的测量在国际上属于首次,这是中国、德国合作的有效载荷,中方首
席专家张坤毅研究员介绍,该载荷安装在着陆器上,核心目标是测量月球表面粒子基本辐射情
况和危害程度。
张坤毅告诉记者:“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此深空中宇宙粒子时时刻刻会打在月球表面。如果
航天器在月球上登陆,会受到粒子的损伤和影响。那么载人登月之前,进行辐射环境的测量和
辐射风险度的评估,能够为月球的开发和载人登月做好前期准备。”
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的另一个附加功能是进行水资源的信息获取。张坤毅表示,这个
载荷具有中子测量的功能,因而能够推断行星表面或者内部是否含有氢资源。此外,该载荷还
可以对日地间太阳风暴粒子加速和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也能测量月球表面的氧化铁含量,分析
月球形成和演化过程。
红外成像光谱仪
红外成像光谱仪载荷副主任设计师徐睿介绍,该载荷由上海技物所研制生产。红外光谱仪是
将颜色更加细分之后对每个很窄的带宽颜色进行成像,因而观测的尺度更加微观,可以看到月
面0.1米分辨率的月表矿物特征,同时,还能够在红外波段对目标的光谱成分进行有效探测。
徐睿告诉记者,红外光谱仪是唯一一台可以在服务器上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设备。使用该载
荷,利用太阳的被动光源获取太阳光照下的反射光谱,可识别已获取光谱与何种物质匹配的信
息。
(摘编自刘诗瑶《嫦娥袖里揣了哪些宝》,
《科技日报》2019年1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月球背面保持着其年轻时的原始记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可为整个太阳系的历史提供
线索。
B.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将完成对月球更加微观的观测,可看到月表矿物特
征。
C.作为唯一一台可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设备,红外光谱仪可以识别已获取光谱与何种物质
匹配的信息。
D.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表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基本上能够到达月球任何一个地方的
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月球背面可以屏蔽电磁干扰,在这里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能填补在地球和其他地方无法
开展的射电天文观测的空白。
B.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能观察到40亿年前宇宙早期爆炸的暗黑地区的无线电波,将在行星际激
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
C.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登月的任务是测量月球表面粒子基本辐射情况和危害程度,以
及进行水资源信息的获取。
D.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之所以能推断月球是否有水,就是因为该载荷具有中子测量功
能,能够推断是否含有氢资源。
3.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着陆会对人类的月球探测产生哪些积极
的影响。(6分)
一、
1.答案    C “唯一一台可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设备”说法错误,原文是“是唯一一台可以
在服务器上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设备”。
2.答案    B 文中说“有可能观察到”。
3.答案 ①能够对月球背面环境进行探测研究;②能够得到月球地下剖面图,分析月壤成分;③
能够屏蔽电磁干扰,填补观测空白;④能够推知宇宙早期信息,取得原创性成果;⑤能够指导人
类载人登月避开中子损伤;⑥能够分析月球形成和演化过程。(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个要点
即可)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找到关键语句作答。
二、(2019山东淄博一模,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9年的
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别
行政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
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
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
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
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
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
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
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部分资料对照表
名称                       国家                        长度                       建成年份                      建造用时
                                                    (公里)                                               (年)
港珠澳大桥                    中国                        55                       2018.02                   8
胶州湾大桥                    中国                        36.48                    2011.06                   4.5
濑户大桥                     日本                        37.3                     1988.04                   9.5
切萨皮克湾大桥                  美国                        37                       1973.06                   7.5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中国                        35.76                    2008.05                   5
东海大桥                     中国                        32.5                     2005.12                   3.5
金塘大桥                     中国                        26.54                    2009.12                   3.5
法赫德国王大桥                  沙特                        25                       1986.11                   4.5
大贝尔特桥                    丹麦                        17.5                     1998.08                   11
厄勒海峡大桥                   丹麦                        16                       2000.05                   5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18年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蜒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
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20多倍,跨越
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
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
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
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
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澳门与9
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
领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
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
《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
展大局的新篇章。
B.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造过程历时8年,设计使用年限120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
项目。
C.“技术最复杂”“港珠澳模型”“中国标准”等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
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D.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
济优势不可小觑。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
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B.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的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
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
C.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于新世纪建成。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
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
D.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
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6分)
二、
1.答案    A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的说法有误,原文是说
“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是在
2018年10月23日。
2.答案    C “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的建成年份及建造用
时可以排除。
3.答案 (1)港珠澳大桥促进了城市的融合发展;使交通便捷,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
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提供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保障。(2)地理位置优势,内地制造
业城市和香港以及澳门联通,具有商业基础;经济资金优势,该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12%;政
策支持优势,国家要将此地打造成高科技中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
一地区,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解析 回答本题,应从材料三中提炼相关语句。注意题目是两问:一是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
湾区的发展的作用,可从材料三第一段提炼;二是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可从材料三第
二、三段提炼。
三、(2019山东聊城一模,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
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事实上,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是卫星导航系统
最核心的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精度,对整个工程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如同
人的心脏。
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
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
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技术必须要自己
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
自己的原子钟”。
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
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
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
求。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三: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
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
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
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2018年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
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
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
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行有关
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1.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正圆形、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主要元素组成,充满了
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B.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结合
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C.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卫星导
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D.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喻示着我国希望和其
他国家共同开发和研制的诚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
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
B.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从
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高密度期。
C.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D.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
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3.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
1.答案    D D项“我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发和研制的诚意”无中生有,且由材料二的
三、四两段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故选D。
2.答案    D D项“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
“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故选D。
3.答案 ①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
展迅速;③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回答本题,可根据以下信息进行概括。①央视网报道“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
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技术必须要自己突破,不能受制于人”“仅仅用
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
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②新华网报道“这是北
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
组成的基本系统”,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展迅速;③参考消
息网中“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
开激烈竞争”“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
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
四、(2019山东青岛一模,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
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
这个部门不仅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重大议
题上,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与军委的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
部、国防动员部及国际合作办公室等部门都可能产生关系,在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时,应加强
联系与合作。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路线仍然不会脱离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方向,只会全面深
化改革。在经济市场化日益成熟的社会中,如果继续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处理退役军人
安置问题,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因此,必须有全新的部门来专门负责这一事务。
(摘编自《“平地起楼”退役军人事务部第
一个百天》,新华网2018年8月)
材料二:
摆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面前的,是退役军人抛来的无数问题。据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
方面:安置政策的落实问题、身份认定问题、优抚标准问题、生活特殊困难问题、涉法涉诉
问题。还有些退役军人为新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对新部门的工作表示支持和关心。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主要涉及宪法、国防法、兵役法、军人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以及中央
军委和国务院各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制度,它们对退役军人及家属在医疗、供
养、保健、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提供保障。但部分法律存在立法时间较早、与现实需
求脱节较大等问题,对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针对性也有所欠缺。李卫海表示,退役军人工作涉
及的环节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多,非常有必要制定一部保障法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基本
法。几十年过去,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社会情况和彼时制定法规制度的社
会基础,存在很大不同,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解决退役军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固然重要,但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更应该眼光向前,做好退役军人
的就业和创业工作。“包括出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鼓励政策,引进优质创业基金。帮助他
们在一些细分行业中进行创业。同时可以引进创业保险,一旦退役军人创业失败还可以有保
险兜底。”
(摘编自《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新京报》2018年3月)
材料三:
在成立一周年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又推重要举措。2月26日,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北京
正式挂牌成立。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
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
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
对于加强退役军人工作力量,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省、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全面建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2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成立全新的部门专门负责退役军人安置问题。
B.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关涉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等。
C.退役军人事务部与军委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以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D.材料二表明,既要给退役军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要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退役军人事务部整合了原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专为退役军人解决各类事项而设。
B.目前关于退役军人事务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制度,已满足不了退役军人现实需求。
C.今后在全国范围内,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将由国家和地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承担。
D.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已着力展开,制定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的保障法未来可期。
3.我国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四、
1.答案    B “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关涉……”偷换概念,材料一说“这个部门不仅
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重大议题上,都会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部门”指“退役军人事务部”,是“退役军人合法事务部”关涉“退
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关涉“退役军人的发展”,关涉“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而不是
“对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2.答案    C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将由国家和地方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承担”扩大范围,材
料三说“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
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服务中
心只是承担部分工作。
3.答案 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②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③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工
作;④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解析 本题要求概括“我国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有何现实意义”,据材料二“解决退
役军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固然重要,但新成立的这个部门更应该眼光向前,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
和创业工作”,可总结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根据材
料一“这个部门不仅在退役军人权益的保护上,在退役军人的发展、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的
重大议题上,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总结出“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材料一
“如果继续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思路处理退役军人安置问题,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因此,必
须有全新的部门来专门负责这一事务”,可总结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五、(2018山东潍坊三模,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
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集成电路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因而集成电路产业也被
称为半导体产业。现在大部分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都要采用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部
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为2 994亿美元,到2017年已高达3 970亿美元。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是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更是国防科技、国防安全的核心,其重要
性不言而喻。在技术革新、资本驱动和各国战略的推动下,芯片产业发展迅猛。随着5G、物
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成熟,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这些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手
机、电脑等终端产品也将会越来越智能,这将为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战略性机遇。
芯片广泛应用在导航、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多个军事领域。芯片的性能和安全对于
信息化装备的作战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考虑到军工芯片的核心战略地位和国防安全
的需要,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已成各国共识。
(摘编自钟会民《物联网资本论》)
材料二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
5》详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
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
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
电路封装占比为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
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芯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
速发展——在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美国已经形成了政府扶持,产、学、研一体的成熟
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正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
挡。
(摘编自宋清辉的《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三
图一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与进口额

图二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额
   

  (摘自《财经新闻周刊》)
  材料四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
  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
  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厂商只
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
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越来越牢,“受制
于人”的局面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裁令”的出现,使得
“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
议,一切进步都还需积淀。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
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期,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需
要攻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也是
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
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国集成
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的《“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从而使手机、电脑终端
产品越来越智能化。
B.材料三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呈增长趋势;产品进口金额都高于同期的
产品出口金额。
C.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结构较为合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近几年一直有较大
增长。
D.虽然中兴危机让中国坚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理性
发展的原则。
E.我国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市场,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及产业链
的健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研发“中国芯”的意义。(4分)
五、
1.答案    A “成为五大产业之首”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
2.答案    BD A.不存在因果关系,由原文“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将会越来越智
能”可知。C.“一直有较大增长”错,材料二原文为“2017年……首次大幅增长”。E.得益
于“技术的成熟”错,从材料看,我国半导体自身产量不足,高端技术受制于人,生产仍以“代
工”模式为主。
3.答案 ①满足本土芯片的需求,让中国电子产业不再受制于人;②抢占相关技术领域的制高
点,促进中国相关产业发展;③推动国防安全建设;④助推中国加快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
解析 从原文“随着5G、物联网……战略性机遇”“考虑到军工芯片的……各国共识”
“‘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的原则不能破”中提炼作
答。
              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山东济宁一模,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
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提
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
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
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畏惧,也打
开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
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
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提升期待的水位》,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观众科学
素养要求较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
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
7年的13.8%,高中受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
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
《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2012—2017年中国上映科幻电影数量和票房(%)


数据来源:艺恩电影智库 数据统计时间:2012.01—2017.09.27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
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
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
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
《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
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型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
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
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
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
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的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
响。
C.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3.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
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分)
一、
1.答案    D “创作素材贫乏”于文无据。
2.答案    D “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说法绝对。
3.答案 第一问:①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做支撑。②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③中高等
受教育群体不断扩大(或“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④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
较强。
第二问:①提升自身学养,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②积极融资,引进足够的资金流。
解析 注意本题有两问,一是分析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因素;一是阐述自己应做出
的努力。应该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作答。第一问可以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炼,材料一中的关
键句有:“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科技创新的
‘中国浪潮’让世界畏惧,也打开了中国人对科学的认知”“在提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也
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根据材料二可以总结出受中高等教育的群体在扩大。第二问
可根据材料四进行分析。
二、(2019山东潍坊一模,4—6,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
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
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
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
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
大胆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
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
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
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
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
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
“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
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
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
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
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
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
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
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中国科幻电影何时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
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正能量。
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
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
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
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
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还有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
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
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
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相交错。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
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
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
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
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
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
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
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
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
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
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遗憾,但是总体质
量还是被认可的。
C.《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相交错,让人联
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
越、幻想等题材。
3.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6分)
二、
1.答案    B A.“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是指春节假期中国电影整体票房。C.原文为“但
保守估计仍需十年”。D.两个“核心价值观”错,原文是说“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价
值观”。“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文无据。
2.答案    D “少涉及穿越、幻想等题材”错,中国电影继续创新不一定就需要少涉及穿越、
幻想等题材。
3.答案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
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
文化精神。
解析 回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语句“《流浪地球》
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可总结出对培养中国科幻作
家及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语句“这部电影以其大胆的想象和充满
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可提炼出对国家
形象的影响;根据材料四中的关键语句“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
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可提炼出对展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意义。
三、(2019山东德州一模,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1月18日消息,美国航天局18日发布公报表示,正就嫦娥四号任务与中方展
开合作,预计将于31日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对嫦娥四号着陆点进行成像。美航天局
说,过去一个月,其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讨论了对嫦娥四号着陆时掀起烟尘的迹象进行观测的可
能性。中美两家航天机构达成协议,合作产生的任何重要发现都将于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
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会议上分享。美航天局在公告中强调,与
中国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符合美国政府和国会的规定,并表示美国计划重回月球,与
国际伙伴持续展开合作至关重要。此前,在得知中国要发射中继星并探测月背时,美国科学家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向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提出了合作请求。美方提出,能不能延长
中继星的使用寿命,能不能在嫦娥四号上放美方信标机。吴伟仁表示,都没问题,都可以解决。
材料二
  一转眼,“中国航天日”从设立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兴盛的背景下,
“中国航天日”也成长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普及航天知识、培
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展示航天成就、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本届航天日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契合了十九大精神,宣告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
个全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
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几十年的技术与工业积累,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阔步踏上新征程
的坚实基础,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号角的鼓舞下,中国航天也有能力有信心拥抱新时代。
  中国航天事业令世界瞩目,既是航天领域广大工作者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结果,也离不
开全社会的持续关心与大力支持。近些年来,航天成果服务国计民生日益呈现出广泛深入的
特点,而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仅推动了航天知识的普及,而且使航天文化、
航天精神一步步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上为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航天
事业也从公众的积极反馈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摘编自《国防科技工业》2018年第5期《共筑航天新时代》)
材料三
  目前,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颁布了航天领域的国内法律或法规,而我国是航天大国中唯一
没有航天法的国家。加快立法进程,建设法治航天是我国实现航天强国梦的根本途径。《航
天法》作为规范和促进我国航天活动的最重要的法律,应该起到航天基本法的作用,要对航天
活动所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规范和调整。
  《航天法》的立法宗旨首先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与权益,作为航天基本法,未来的《航天
法》应当明确空间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采取各种强有力措施维护国
家空间主权和空间安全,我国的航天活动不受非法阻碍和破坏,对于任何攻击、破坏我国空间
资产和有关地面设施的行为将被视为敌对行为,我国有权进行自卫。
  《航天法》还应该规范航天活动的发展。规范我国各类航天活动,需要协调处理好几个
方面的问题:确认经顶层制度设计下形成的部门职权划分;解决职责不清的问题,既需要明确各
部门的职权,还需要解决部分职权交叉、重叠以及职责空白地带;解决部分航天活动在管理上
无法可依的问题;通过立法为促进航天活动的商业化和商业航天提供法律支持;通过立法构建
合理的航天科研、生产、采购制度。
(摘编自《国际太空》2018年第5期《加快航天立法 建设航天强国》)
材料四
当前,世界商业航天的迅猛发展,既给中国航天以机遇,也对中国航天提出严峻挑战。国家航天
局副局长吴艳华指出,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航天是坚定不移的政策方向。《2016中国的航
天》白皮书指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这预示着中国民营航天
将持续迎来政策利好。在国家新发展理念推动下的航天创新形势,尤其是近日国家提出坚持
创新引领发展,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落户非国有企业。中国商业航天不可阻挡地破土而
生,一大批创新型民营航天企业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新形势下以全面商业化、创新驱动和
军民融合为标志的新航天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第1期《创新驱动商业新航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航天事业有了巨大发展,美国航天局愿意与中国进行“透明、互惠、互利”的合作。
B.设立“中国航天日”的目的是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使航天成果服务国计民生。
C.制定《航天法》,不仅能够保护国家空间主权和空间安全,而且能对航天活动进行规范。
D.世界商业航天迅猛发展,是中国的机遇,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就探月工程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意愿,吴伟仁的回答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与开放
心态。
B.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是几十年的技术、工业积累及航天工作者潜心耕耘的结
果。
C.目前我国已经可以称为航天大国,但是《航天法》的缺失导致我国暂时还难以成为航天强
国。
D.一大批创新型民营航天企业蓬勃兴起,得益于国家的新发展理念,标志着新航天时代已到
来。
3.习近平主席为中国航天日题词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
追求的航天梦。”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们如何实现航天梦。(6分)
三、
1.答案    B “使航天成果服务国计民生”并不是设立“中国航天日”的目的。
2.答案    D “标志着新航天时代已到来”不准确,原文是“有力地促进了新形势下以全面商
业化、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为标志的新航天时代的到来”。
3.答案 ①加强与国际社会及航天先进国家的合作,实现共赢。②大力开展航天科普活动,普
及航天知识,传播航天文化。③航天领域广大工作者继续发扬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
④全社会对航天事业持续关心、积极反馈与大力支持。⑤加快航天立法,规范并保障航天活
动的展开。⑥大力支持和发展民营航天,促进航天商业化运营。(6分,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根据材料一可归纳出“与航天先进国家合作,促进我国航天
事业发展”;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航天日’也成长为传承航天精神……拓展国际合作的
重要窗口”“中国航天事业令世界瞩目……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持续关心与大力支持”“航
天事业也从公众的积极反馈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可归纳出②③④点;根据材料三可总结
出第⑤点;根据材料四可总结出第⑥点。
四、(2019山东菏泽一模,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工作日休闲活动选择


2012—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节假日休闲活动选择


材料二:
近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方案,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
件的地区探索实施“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这是一项积极的探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休闲意愿正在不断增强,但这种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却遇到
一些现实的障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于三、四线城市与乡镇来说,劳动法的
执法也弱一些。更重要的是,即使法律可以保障劳动者获得休假这种应得的权利,但无法阻止
一个更愿意加班、牺牲假期以获得升迁、加薪机会的人。这就使得很多人无法实现自己的
休假愿望,也无法拒绝企业的加班要求。
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个人面对企业,谈判能力很低。这就使人们想休假而不得,不想加班却被迫
加班。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代为协调,代表劳动者统一去谈判,统一增加休息时间。
在政府统一的休假制度之下,各个部门都休息了,一些经济活动无法开展,单个企业即使不放
假,员工创造价值的效率也大大降低,有些单位甚至无法运行。这就使得企业放假的成本变低,
因为不放假也无事可干。
解决中国人工作时间长、休假少的问题,根本上在于经济发展及由此带来的观念的转变。而
良好的、巧妙的制度设计,可以加快这一转变。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协调与强力保障。
也应看到,现在企业的业务联系往往是跨市、跨省甚至跨国的。而没有实行每周2.5天休假制
度的企业,就会联动已经实行2.5天休假制度地区的企业,使其不能停止运营。这种外力的联
动,会使得每周2.5天的休假制度大打折扣。
(《新京报》2018年1月)
材料三:
为什么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不尽如人意?
观念问题或许是限制带薪休假在国内普及的重要因素。不少单位并不是没有带薪休假制度,
但在竞争氛围浓厚的企业中,员工如果主动放弃年假,就会被视为努力和勤勉,久而久之,企业
里很多员工就会放弃年假,从而阻碍了带薪休假的实施。
当代年轻人价值观开放,消费意愿强,向往个性化的生活状态,旅游在他们的闲暇时光中占较高
比重。然而很多用人单位往往赋予工作年限长的员工更多休假时间,出现“老人休太多,年轻
人不够休”的局面。因此,在落实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的制度设计上,要平衡不同员工的
需求,让带薪休假的意义落到实处。
(《光明日报》2019年1月)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2年至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工作日和节假日外出旅游比重持续加大,工作日餐饮购物比
重相对稳定,2017年节假日其他休闲比重增幅明显。
B.2012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在工作日选择体育健身的比重相对均衡,但在节假日选择体
育健身的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
C.休闲活动选择受闲暇时间影响较大,如文化娱乐是2012—2017年城镇居民工作日休闲活动
的主要选择,而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
D.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活动丰富多样,而这些休闲活动同时附带着消费、养生、文化、社交
等经济社会功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河北省政府提出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
长假”政策措施是一项积极探索。
B.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休闲意愿正在不断增强,但在这种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面
前,国民的勤劳成为一种现实障碍。
C.个人面对企业谈判能力很低,很多人更愿意加班、牺牲假期以获得升迁、提薪的机会,这使
他们不能拒绝加班,无法实现休假愿望。
D.统一休假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协调与强力保障,因为没有实行每周2.5天休假制度的企业会联
动已经实行的企业,使其不能停止运营。
3.概述我国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制度的落实不尽如人意的原因。(6分)
四、
1.答案    C “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错误,2012年、2013年两年,节假日选择文
化娱乐的人数均高于选择旅游的人数。
2.答案    C A.“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错误,原文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
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B.“国民的勤劳成为一种现实障碍”错误,原文是说“这种追求更美好生活
的愿望,却遇到一些现实的障碍”,并没有说国民的勤劳成为障碍。D.强加因果。原文是“也应看到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因为这种现象,我们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协调和强力保障。
3.答案    ①观念上的障碍,在竞争氛围浓厚的企业中,员工如果主动放弃年假,就会被视为努力和勤
勉,久而久之,企业里很多员工就会放弃年假,从而阻碍了带薪休假的实施。②相关政府部门监管、
协调力度不够,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劳动执法跟不上,政府宏观协调、强力保障不够好。③制度缺
陷,很多用人单位未能在制度设计上平衡不同员工需求。④企业联动的影响,一些跨市、跨省乃至
跨国企业相互联动,导致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大打折扣。(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提炼关键语句,然后概括作答。抓住材料二中的标志语句“
这种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却遇到一些现实的障碍”,材料三中的标志语句“为什么带薪休假制度
的落实不尽如人意”,这两句的后文便是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制度的落实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五、(2018山东临沂三模,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院源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中国古代士人在儒、佛、道融合的
文化背景之下,围绕著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
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而历五代、宋、元、明、清的发
展,书院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数量众多,成为读书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
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
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它又走出国门,传到朝鲜、日本、
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国旧金山等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1901年光绪皇帝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大、中、小
三级学堂,更使它由古代迈向近现代。
书院改制甫20年,有识之士如学术大师蔡元培、胡适及青年毛泽东等,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就现
代学校的短处,反观传统书院的长处,发起了20世纪的第一次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运动,到2007
年年底,中国学者发表大量论文、专著,成绩显著。兹将论文分年(代)统计如下:
1923—2007年书院研究论文分年(代)统计表
时代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未详         小计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论文数         7          42         27         19         12         22                                                      17         146
时代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小计
论文数         9          8          22         21         39         60          90         64         94         49                    456
时代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小计
论文数         21         31         19         41         32         46          53         79         80         48         10         460
时代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小计                    合计
论文数         85         90         108        149        144        208         257        199                   1240                  2302
(节选自《中国书院研究综述》)
材料二:
当前,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缺乏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国学来提升和标示自己的文化身份。但如
何来提升国人的国学水平,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而当代书院以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众的
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也可以说当代书院是进行国学教育的
重要载体。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国学教育,因而当代书院可以利用其
国学教育优势,逐渐改善这一状况。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近些年来,国内受“国学热”的影
响,很多地方和高校办起了不少的书院,这些书院的创办既受到了“国学热”的推动,又顺应了
“国学热”这股潮流。
(节选自刘怀远《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是全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和学院制并行的大学,由新亚书院、崇
基学院、联合书院、逸夫书院组成。书院制是中大保留传统血脉的筋络,是秉承精神气质的
标签,更是教职工和学生归属感的象征,各个书院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精神气质造就了香港
中文大学今天的成就和名望。为迎接本科四年制改革,2007年后中大又陆续成立了五家书院,
即晨兴书院、善衡书院、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中大的书院定位于负责专业
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是按照专业组成的学生学习、实验的教学机构,是学生住宿、生活、学
习、娱乐、成长的地方,是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书院各具特色,有
的重视博雅教育,有的重视传统文化。
(节选自孙国锋等《基于比较视角的
现代书院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书院由私人书斋变为政府衙门,再后来又变成文化教育组织,清代末年经改制又变为学堂,说
明其身份一直在不断变化中。
B.书院能够走出国门,为中华文明甚至西方文明所认可,说明书院适应性强,其制度具有较强的
可行性,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C.统计数据说明,从1920年代开始,近80年的书院研究从未得到真正的有效重视,直到进入21世
纪书院研究才进入了黄金时期。
D.仅就统计数据来看,进入1980年代,书院研究的论文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年代,说明了
这时的人们对书院教育有了更多的研究。
E.进入21世纪,就每年的论文数量相比较,一年比一年多,由此可见此时人们对这种古老的文化
教育组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具有的优势。(4分)
五、
1.答案    D “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是书院,不是书院和学院并行。
2.答案    BD A.“书院源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并不是“由私人
书斋变为政府衙门”。C.仅仅因为论文数量少并不能得出“书院研究从未得到真正的有效
重视”这一结论;同样,论文数量多也并不能说明“书院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只能意味着关
注的人多而已。E.2004年比2003年少,2007年比2006年少,所以选项中“一年比一年多”不正
确;由这些数据也不能够说明“人们对这种古老的文化教育组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3.答案 ①历史悠久,历经改革,经过历史检验,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②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
众,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③书院进入高校,能够成为组织学生活动、实现“全
人”教育的主要平台;④世界认可度高,可以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4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从三则材料中筛选关键信息,提炼作答。材料一介绍了书院的起源、传播
及改革,关键句有“书院源于唐代私人治学……衙门”“书院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成
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发起了20世纪的……书院实践运动”。材料二介绍书院的国学
教育优势,关键句子为“当代书院以扎根民间……重要载体”。材料三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
介绍书院是实现“全人”教育的主要平台。
            C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应用创新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 5·3原创预测卷二,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平台,属于第三方的服务中介机构,它实际上就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件”,
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国内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
支付、财付通等。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各分支
行公布的第三方机构罚单超30张,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2017年以来,支付巨头支付宝也
因跨境和境内支付各种不规范被处三张罚单。在央行的强监管风暴之下,第三方支付行业正
在加速洗牌。随着监管的强化,支付行业走向规范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不合规的机
构将逐渐被淘汰。
(摘编自百度百科及《经济参考报》《第三方支付强监
管延续 今年罚单已超30张》2018年5月22日)
材料二:


2008—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
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户,%)
材料三:
Strategy Analytics移动支付服务最新研究报告《2010—2022年移动支付预测更新》称,全球移
动支付用户将在2016年年底突破10亿,相当于20%的独立移动用户。受无银行账户支付及社
交支付的驱动,移动支付交易额在2022年将会是2016年的两倍以上——将从2016年的2000亿
美元上涨至2022年年底的5 710亿美元。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有望突破10亿》2016年6月20日)
从2013年的55.45亿笔到2016年的1228.6亿笔,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在2016年第
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支付占比高达54.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
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12月,达到5.27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5783万人。《20
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支付月社交支付次数较上年增长23%,月线下支
付次数较上年增长280%,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超过8亿。
(摘编自《人民日报》《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达到5.27亿,交易规模全球第一》2018年2月2日)
材料四: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
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
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这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断直连”。越来越
多的机构将会收取服务费,从此,移动支付机构告别“补贴”时代。
第三方支付“江湖规矩”变了,自2018年8月1日起,微信信用卡还款,每笔还款按还款金额的0.
1%收费。
(摘编自《科技日报》《支付行业迎“断直连”监管新规 告别“补贴”时代》2018年7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0年到2014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由1.35亿户增长到3.25亿户,增长率最高达73.08%,
最低8.12%。
B.2008年至2015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在不断增加,2015年达到3.50亿户,但8年间注册账户
规模增长率却一直下降,并且降幅明显。
C.2014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为3.25亿户,增长率为24.88%;2015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
达3.50亿户,年增长率为7.79%。
D.2008年至2015年几年间,2009年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增速最快,增长率达178.57%,2015年
注册账户规模最大,达到3.50亿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移动支付,是在银行监管下进行的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支付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方式
确保了消费者利益和资金流动安全。
B.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在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中,移动支付占比高
达54.8%,其中主要是手机支付。
C.央行“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的举措,意
味着非银行支付机构将会收取服务费。
D.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在2016年年底突破10亿,实际上手机用户截至2
017年年底才达到5.27亿,预测差错明显。
3.移动支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困境,需要找到出路,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述移动支付
的困境与出路。(6分)
一、
1.答案    B “8年间注册账户规模增长率却一直下降”不正确,图片显示2014年注册账户规
模增长率是24.88%,与2013年8.12%的增长率相比明显回升。
2.答案    C A项,“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支付方式”错。从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
付平台,“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中间件’”,买卖双方不直接交易。B项,“其中主要是
手机支付”于文无据,材料三只说“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D项,混淆了“全球
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和“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两个概念。
3.答案 困境:①面对移动支付全球化,跨境支付如何更加规范、安全、合法;②“断直连”后,
如何适应支付新规则;③告别“补贴”时代后,如何兼顾用户利益,合理界定服务费标准。
出路:增强合规性,苦练内功,主动迎接监管,加大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困境的概括应充分把握材料一和材料四中的内容,合理整合概括。提出的出路要合理,
应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自身对法制社会的理解答题。
二、(2019 5·3原创预测卷四,4—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像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将这个聪明的“人造机器”
应用到制造业,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实现制造企业生
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人工智能+制造”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有本质上的区
别。“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代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
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人的工作,自主适
应环境变化。
“人工智能+制造”追求的不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换人,而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的工人流
水线工作,拉回到“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让机器和人分别从事自己更擅长的事,机器承担更
多重复、枯燥和危险的工作,人类承担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摘编自李晓华、吴朋阳《“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
“人机协同”》,《经济日报》2018年9月28日)
材料二:
“是喊‘狼来了’,还是真的来了?”说起人工智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说,
“智能时代真的要来了”,中国要把这样的技术,聚焦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
重点问题上,尤其是制造业。
杨学山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现在基本具备,从感知技术,到传输技术、处理技术,以及计
算能力,这样的能力有的已经大致具备,有的正在培养,2136年这些能力都会具备。
在日常生活中,刷脸门禁、智能翻译、语音识别、新闻智能分发都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大型互联网公司更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者。京东集团副总裁翁志介绍,电商有丰富的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用人工智能预测销售数据、精准营销、智能客服、仓库机器人等。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原副部长,杨学山尤其重视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的智能
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中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制造强国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
级的突破口。
目前,中国的海尔、华为、阿里云等企业都在探索智能制造,不过距离智能化仍然很远。广大
中小企业更不具备智能化的基础。
(摘编自《人工智能应聚焦制造业》,中国新闻网,2017年6月21日)
材料三: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人工智能时
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议中国利用先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制造业升级。
史毕福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本正涌入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渐趋复杂
的算法、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激增的数据以及不断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为该领域在不久的
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颠覆性技术主要还是集中于消
费领域,要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这些前沿技术在工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
用则更为关键。
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充满挑战,但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能够帮助企业寻求最优
的解决方案,应对积弊,创造价值。史毕福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也
会带来数据安全及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数据赋能的新时代,必须充分关注数据共享
在创造便利和优势的同时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健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
及道德行为准则,将成为人工智能兼顾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
史毕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真正实现转型还需
要创造积极的发展环境,这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
(摘编自《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制造业》,
《经济日报》2018年3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机协同”是以人为本,让机器自主配合人的工作,人类承担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机器承担
更多重复、枯燥、危险的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B.杨学山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巨大,要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融合,把握住智能制造的突破口,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C.人工智能已广泛地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大型互联网公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领先于
其他行业,许多知名企业对智能制造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D.人工智能目前主要用于消费领域,要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发展
环境,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工智能+制造”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换人,这与工业革命
以来极度细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B.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计算能力这些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已经基本具备,这为
中国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C.“人工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打
造制造强国的愿景,就必须将人工智能聚焦制造业。
D.“人工智能+制造”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虽然在数据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存在挑战,但只
要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就可以消除风险。
3.“人工智能+制造”的现状和前景怎样?如何迎接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二、
1.答案    B 张冠李戴,原文说“《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制造强国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是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2.答案    D “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并非只要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就可以消除风
险;材料中提到的是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
3.答案 ①现状:技术基本具备,大量资本涌入;大企业探索积极,小企业缺乏基础;离智能化还
很遥远。②前景: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也存在数
据安全和伦理道德的挑战。③迎接:企业加大探索力度,扩大应用规模;国家高度重视,并建立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行为准则。
解析 现状的概括要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提炼,关键句子“人工智能的技术资源现在基本具
备”“大型互联网公司更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者”“广大中小企业更不具备智能化
的基础”。前景要从带来的积极影响及所面临的挑战上分析。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要从企
业和国家两方面分析。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高三语文资料

写了 1378 篇文章,拥有财富 2762,被 0 人关注

代码测试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高考题库网 www.gaokaotik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ICP备13053688号-15|高考题库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