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十五 2017—2019年模拟作文赏析
三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50分钟
1.(2019杭州二中模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技的发展
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
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技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核心技术。因为核心
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
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此题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较为贴近,以“青年的素质”决定“国家未
来”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精神”。此题好在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思维上仍然强化逻辑和理性思考,也是切实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社会,关注自
身成长。题干乍一看似乎否定共享,推崇独创,但实际上“共享和独创”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
的二元对立,其真正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要共享,更要独创。
[例文]
以他山之石,筑独创之基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爆,“共享”一词大热。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
代,我们习惯于便捷的“拿来”。但过分依赖共享,就将失去创造的动力。借他山之石,汲取既
有成果是巧思,但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独创才能成就个人和国家前行的不竭伟力。
诚然,“共享”是新兴科技附赠的红利,它的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更加丰富。然而,
在这个眼见未必真实的时代,我们需要高度警惕方便之下慢慢滋长的依赖和懒惰,需万分小心
丰富背后的盲目和沉溺。繁花背后有毒蘑,清泉之下藏暗流。一旦我们习惯于张口就要、伸
手便来的共享模式,我们能获得的可能也仅限于他人咀嚼后抛来的残羹冷炙。
三毛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于个人而言,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留下思考和感动。于国家而言,唯有独创才能造就真正的进步。近代战火
兵燹之中,有人选择“共享”西方的社会制度,最终因不合国情而淘汰;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上,
有人选择“共享”他人的毕业论文,最终身败名裂。只有真正秉持首创精神,我们才能远离盲
目,凸显特色,化解障碍。
但提倡独创并非要求我们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新枝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
板桥的话正是表明创新须以既有成果为基础方能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正确利用共享
所得的知识,我们便能有方向、高效率地创新。像钱学森学成归国创造的“两弹一星”,像华
为公司借鉴国际成果设计的新型手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打开眼界广纳各种知识成
果,而后才能以深厚雄浑的底蕴触发灵感,点亮创新之星。
在如今的青年群体中,泛滥着“共享者”,而那些“独创者”却只是凤毛麟角。当人人自诩佛
系青年,被所谓青年丧文化所控制时,我们便耽于共享之轻松,而畏惧独创之艰辛。独创之旅是
孤独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只有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责任感
与使命感,方能像清华学子程正雨、可可西里保护者秋培扎西那样耐得住独自探索的艰难与
寂寞,为个人、为国家奉献青春之力,从而建设强大之国!
新时代的我们当肩负使命,以博采众长为他山之石,用刻苦勤奋的苦干和坚守筑成创新之高塔,
指引国家之帆船破浪前行,一往无前。
[点评] 作者眼界非常宽广,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事例都被巧妙引入,从而大大增强了事实胜于
雄辩的力量。标题融对仗于活用之中,和这句格言中合理借用他人精华的内蕴,有了奇妙的组
成。
2.(2019杭州高级中学4月检测,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成功”的“成”是成就自己,“功”是功德天下。
——马云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读了上述两句话,作为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高三学生,你有着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
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选用名人名言,让学生自行选择有感触的内容加以阐述,也是高考作文较为常见
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一般为名人就同一个问题发表见解,观点或互相对立,或互为补充。
就“成功”这个话题,两位大咖的意见很耐人寻味。两人各有自己的关注点:马云的意思是所
谓“成功人士”,除了体现个人价值之外,还应该注意体现社会价值。爱因斯坦认为,世俗社会
的所谓成功(盛名与厚利)其实不值得炫耀,人应该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精神的崇高,或个人
之于正义、真理、世界的贡献)。马云似乎在指出成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而爱因斯坦则从哲
学角度思考追寻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借两种不同观点,重新界定“成功”的定义。其共同点是不能流连沉迷于
世俗社会所指的庸俗的成功,而应该使思想的境界升华,深入思考人与社会的责任。
[例文]
在社会中实现价值
成功,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有人认为名声显赫是成功,有人认为赚
取金钱是成功,有人认为提升社会地位是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不少人的
成功只为自己定制。如同马云所说的那样,我认为成功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对社会的价值。
自我的成功固然是我们坚定追寻的目标,试问有谁不想功成名就,为自己谋求一份崇高的职
业、一个美满的家庭、一段美好的人生?“成就自己”是每个个体立足于社会的方式,它帮助
我们实现了自我满足。然而,我们的成功不应仅仅满足于此。有人曾把一个人的生活定义为
三个阶层: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再是精神的生活,最高境界是灵魂的生活。当我们追寻成就自己
时,就已经用自己的力量攀爬上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阶层,但只有心系天下,拥有强烈社会
责任感和生命价值追求的人,才有机会进入灵魂的生活,在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的事业奉献
自己的同时,成就自己,功德天下。
然而当下人们追求的成功不免过于功利。“全球最成功十大辍学生”中,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位居前列。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而乔布斯也仅在学校学习六个月便离开。这个排
行榜并未说明如何界定他们的成功,但显然把事业和金钱放在重要地位。这样的排行榜获得
人们的认可,也说明社会价值取向对成功有所扭曲。
我们追求成功,但无论成败与否,我们的最终追求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有人达到成功,最后却
归于平庸;有人失败数次,却为社会树起可敬的标杆。步鑫生在改革开放之初,便率先创办了浙
江海盐衬衫厂,打破了以往政企合一的形式。然而不久工厂资不抵债破产倒闭,他所做的努力
全部归于失败。但他为改革投身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被后来无数的改革人牢记于心。他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可见,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路是多样的。成功,是一种方式,却不是限
定价值的唯一方式。
作为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高三学生,我们将用火热的青春付诸实践,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在
社会中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路,让自己的成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
[点评] 此文最大的特点是视野较宽广,立意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契合,这种带着浓
郁家国情怀的文章近年有流行起来的趋势。优点是让青年从狭小的个人情趣中走出来,放眼
祖国和世界,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足是容易显得空泛,近乎宏大叙事,与报刊社论的
风格相似。
3.(2019暨阳联谊学校4月联考,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智能时代,密码已经从外交和军事领域走向社会公众:数字签名、身份验证、秘密分存、银行
账户……需要密码,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保证信息、财产的安全;电脑开机、手机解
锁、QQ微信登录……需要密码,防止隐私被窥探、曝光和窃取,掩盖人性中最原始本真的一面。
有人说:“密码是保护信息安全最基础、最核心的手段之一。”
也有人说:“密码玩的是躲藏,是欺骗……是人性中最大的虚伪和狡诈。”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此文引导学生对现代社会的某些科学技术或日常现象进行思考。一般而言,科
学技术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有着巨大积极意义的,但是真要学生给出一个理性的评价,却不
容易。而且,近年较为流行的思辨性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批判,答案并不唯一,选择往往可
以多样。所以,另外一种观点“密码是人性中最大的虚伪和狡诈”就有了一定的迷惑性。只
是,在这道题目中,审题如果选择认可密码“是躲藏,是欺骗”,则必须故意突出人们因恐惧不
能与人正常交往,强化使用密码不当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息交绝游,进而形成极度“自我封
闭”,方能自圆其说。
比较简明的立意是:人与人之间亲密必须有间,坦诚不可过度。智能时代,密码很有必要。
比较简明的写法如下:
驱散密码迷雾
(1)引:密码的作用。保护每个人独立的空间,因此生活中需要。
(2)析:为什么?人们的身体需要空间保护,同样,心灵也需要空间保护。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人
们能够更好地生活、思考。于是,密码的积极作用,就一一显示出来。
(3)联:被剥夺了私密空间的恶果有很多。例子……
(4)议:私密空间存在的意义。首先,利于群体和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心灵深处,不宜围
观。其次,利于自我保护。即使心地善良,坦荡无私,也难以防范前来围观者的恶意中伤。密码
事关重大,尤其在信息时代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5)结:但凡事皆有度,人与人之间还需要有合理的交流,也应该有一定的开放。如果处处设防,
过度自闭,也会适得其反,作茧自缚。亲密有间,让我们驱散围绕密码的团团迷雾。
[例文]
心灵净土,密码守护
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是坦诚相待,有所保留,还是赤裸相对,一
切共享?我当然认同前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坦诚应有度,亲密应有间”。密码,
守护着自己心灵的净土。
我想,密码的存在,源于个体对隐私的需求。人类从原始社会走来,编织衣物御寒遮羞。可见,
我们的祖先并不复杂的大脑,在保证生存繁衍后,也已有“隐私”这一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
衣物是原始密码,其以最简陋的方式守护了人们隐私的嫩芽。
世易时移,文明发展至今,密码应运而生,也如原始的衣物。有人认为密码是“躲藏”和“欺
骗”,应将其彻底揭开。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失去遮蔽的社会将会怎样?刘慈欣用
《镜子》这篇极具现实性的科幻小说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入镜像时代,每个人毫无隐私可言,
只能带着一张张面具生活,因为每时每刻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最终人类人性丧失,走向灭
亡。
可见密码的作用,不可小觑。不管设立怎样的规矩和法则,人总会有阴暗的一面,将其隐藏在密
码的屏障背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公开的事,又何必强求别人掀开帷幕?
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胜枚举,可气可笑;而密码泄漏导致的悲
剧,更是数不胜数,可悲可叹!
假如把每个善良人的心比作一座城,“心城”如果不设防,怎么保证进城来的都是捧着鲜花的
天使,而不是带着尖刀的盗贼?
密码不仅是对隐私的保护,更是对人性的守护。密码为每个人开辟出独特的新天地,在这片属
于自己的天地中,个体最原始本真的幼苗才能得到灌溉和滋养,并最终绽放出至美至善的花
朵。密码守住了隐私,防止了伤害,也留住了礼仪,繁荣了文明,保证了社会公序良俗的正常延
续。可以不客气地说:那些鼓吹不要密码的人,不是骗子,就是白痴!
心灵的净土需要密码来守护,只是,我们不能过度自闭,而让它成了自作自缚的厚茧,或是与世
完全隔绝的牢门。
[点评] 此文观点明确,语言规范,说理比较充分,论述条理分明:引—析—联—议—结,步骤清
晰而且合理。文章最可圈点的是结尾,思辨性相当充分。
4.(2019高三“9+1联盟”,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
人错愕的“娘炮”形象与做派。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娘炮”之风当休矣》,对社会
上尤其是娱乐界日益盛行的“娘炮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
面影响不可低估。
随之,《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文章在对健康阳
刚的男性气质推崇的同时,认为现代社会应进一步拓宽审美领域,在注重内涵美的基础上尊重
并包容多种审美趣味。
接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了这场“娘炮之争”,各有立场,各表看法。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
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此题针对社会风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同时话题有研究讨论的价值—
—怎样继承传统文化。这也是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师生不容易给出合理
的评价。必须明确,如果直接批判“娘炮”拥趸,未必手握真理;而如果用辱骂法,将对方斥为
“不男不女”“矫揉造作”“嗲声嗲气”“变态”“怪胎”等,则不能以理服人。
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的思想及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若是承认审美标准是变化的、多样
的,带着鲜明个性色彩的,有着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的论述则更能展现逻辑力量。
试题固然提及“拓宽审美领域”“尊重并包容多种审美趣味”等内容,但用“呼唤男性的阳
刚之气”之类的观点更容易被广泛认同,考场立意也显得更稳妥。
美确实是很个性的,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爱美的自由,我们也不能强调整齐划一;但充满了战胜
自然的力量之美是永恒的,与雄健、阳刚等男性性别特征契合的美,永远不会过时。
黝黑的肤色,坚毅的眼神,宽阔的肩膀,结实的肌肉,好美!那充满力量的毫不畏惧的好男儿、真
勇士,有着独特的秒杀一切的魅力。
[例文1]
男儿当显真本色
从“娱乐圈”到“朋友圈”,“娘炮”之风愈演愈烈。对于男性渐失“阳刚之气”“反学阴
柔之美”的现象,舆论一方面予以否定,并严厉批判;一方面却主张宽容,强调需拓宽审美领
域。在我看来,“娘炮”应当批判,“阳刚”应当推崇,男儿应当找回自己的真本色。
所谓批判“娘炮”,并不是带着鄙视的目光审视那些具有“娘炮”行为的男性,我们批判的不
是“娘炮”本身,而是在娱乐圈潮流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男性迷失自我,随波逐流。这股风潮
和趋势,会导致严重的,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
“娘炮”一词,数年前就已问世。就娱乐圈而言,部分小鲜肉“整容”“化浓妆”,在荧屏前忸
怩作态,令人产生视觉上的性别怀疑;更有甚者,以声线娇美、言行妩媚博人眼球,虽圈粉无数,
但却让群众大跌眼镜。而在我们身边,男同学男同事追求女性的精致,涂脂抹粉,竖兰花指,矫
揉造作,引起身边人的极度不适。
透过现象找寻原因,这里面既有主观因素,也有时代大潮影响下的审美观念扭曲。网络平台的
便捷,扩大了向外展示自己的途径,同时也方便刺激大众眼球使其进行快餐式浏览。“娘炮”
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现象,因此,也增加了关注度和商业价值。关注度高的事物容易引发潮流,
而大多数人开始接受的现象,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共识,于是产生“短视频打赏”“粉丝经济”
等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社会效应。可以说,“娘炮”现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引发
广大围观,进而影响广大青少年的言行。
“娘炮”的影响力可谓强大,但令人欣慰的是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并没有消失。在突破中国电
影票房纪录的《战狼2》,演员吴京以其正气凛然的形象,博得了观众一致的好评。歌手谢霆
锋在节目中也曾说,推崇摇滚乐是希望男生有真正的男子气概。这一言论,获赞无数。在我们
身边,奋战在危险第一线的武警官兵,正是中华好男儿的标杆。他们以自己的奉献与牺牲,换来
了人民生活的安逸,如果没有他们的勇敢与坚毅,如果“娘炮”之风在我们社会盛行,那么病态
的中国将难以挽救。
当然,我们不排除部分人是被盲目的舆论席卷到“娘炮”的队伍之中,但是针对“娘炮”这个
大群体而言,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和文化的危害性。身为网民,应当提高辨别美丑能
力,杜绝盲目跟风;身为男子,应当坚守本心,弘扬正气,以阳刚之气来感染他人!
男儿当显真本色,在社会上书写男人的气概与风采,彰显中华男儿的内涵与气质!
[点评] 全文条理清晰,行文从容不迫。开头引材料,亮观点,中规中矩;接着承接上文,指出危
害,分析“娘炮”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指出男儿的责任与担当,既有对“娘炮”之风的批判,
又有对男儿之美的歌颂,破中有立。结尾部分由两段构成,既写出我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也干
净利落地结束全文。作者的语言基本功很好,有很好的遣词造句能力。
[例文2]
包容多元审美 勿弃男性尊严
自古以来,女子之美是人们常谈的话题。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冲击,使男性更加注重
对自己容貌的修饰。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当这一趋势愈发强烈进而走向极端之时,我们忍不
住出来喊停。
在我看来,当今社会要包容多元,但是切勿失去男性尊严,健康阳刚的体魄并配以充足的内在美
才是真正富有魅力的男性气质。
与多元的欧美审美文化相比,中国人对于“美”有着一番独特的解读。皮肤白皙,明眸皓齿,笑
靥红唇是女子的婉约之美;玉树临风,目光坚毅,高大潇洒则是男子的英勇之飒。受日韩文化的
影响,现今的男生越发注重柔性之美,皮肤雪白,油头粉面,往往能引发一大群姑娘的尖叫。更
有甚者做出了“矫揉造作兰花指”的姿态,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深思,这样的“男子形象”是我
们所希望看到的吗?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之所以世间有女子与男子,是因为女子如水、男子如山,山水相融,方得和谐安定。若男生全变
成了“娘炮”,那这样的世界有多可怕!真正的“男性气质”必然是健康阳刚的,如似火骄阳,
如凛冽寒风。
但是,存在即合理。我想,“娘炮之风”盛行,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对男性的审美要求,
即细腻与温柔。试想,一个衣冠不整从不注重外表的男子,说话粗鲁,脾气暴躁,我们能容忍吗?
男性的温柔与细腻,当然不同于女子的婉约与妩媚,应该如山间之清泉,冬日之暖阳。“铁汉柔
情”,更为迷人。一个外表干净清秀、彬彬有礼的暖男,必然受到大家的喜爱。那不是矫揉造
作的模仿,而是由内而外的清新气质。
近年,“女汉子”一词一度盛行,这体现了女性的独立与坚强,是新时代女性的模样。而对于男
性,新时代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摒弃粗鲁暴躁,也不喜爱阴柔“娘炮”。真正的美男子,应
该细腻而温柔,阳光且淳朴,同时,还有充实的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外如一,才是真正的翩
翩君子。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带着理性的思考讨论男性美的标准。显然,带着适度中性色彩的
男性美,在新时代有它的合理性。我们拒绝不健康的审美趣味,既要防止一味夸张强调男性的
雄健与坚强,把粗糙粗鲁甚至粗鄙也当可爱,也要防止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让男人失去
阳刚之气。这篇文章,还有三个优点:一是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野,二是有一种以退为进的写
法,三是有一点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5.(2018杭州一模,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多以征服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为荣,但自2004年以来,有近两百人
在攀登途中遇难,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时至今日,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不必靠登山来体现;有人认为冒险登顶满足了自
我,却可能把悲伤留给亲人,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在实现自我和追求梦想的途中有些代价我们
必须承受。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由材料中三类人的看法,可以有三种立
意。其一,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表现形式多样,不必靠登山体现;其二,自私的冒险,给家人带
来伤害,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实现自我和追求梦想时必担风险,必付代价。写作时应选择
一种进行评判,亦可结合两至三种综合阐述。其中,第三种观点比较容易脱离材料和语境,造成
偏题。“自我实现在日常”“追梦亦有代价”“追梦与责任当并重”“人应朝着更高的山
峰出发”都是得当的标题。
从考试反馈数据来看,作文的得分集中在41分上下。多数考场作文围绕一个观点,平淡干瘪地
论述,好一些的考场作文能够注意辩证思维和前后呼应,但脱颖而出的还是语言生动、思想深
刻的作品。优秀的议论文让人读来似与一位文质彬彬、满腹经纶的才子对话,浑身散发着独
特的气质。
[例文]
人应朝着更高的山峰出发
珠穆朗玛峰是许多冒险者心中的神山,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一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然
登山之途凶险漫漫,不测风云着实良多,众人闻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登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任,在我眼里却不是这样。试问,为何“蛟龙”能下五洋捉鳖,“嫦娥”能上九天揽月?皆因探
索与追求。
如果说“蛟龙”深潜、“嫦娥”飞天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不断求索,
那么,我们人类为何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寻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人各有志,我的理
想就是对困难的不断挑战和对自己的尽力超越,如是而已。
如果没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牧羊少年怎会跋涉万里,追寻自己生命中的宝藏?从拼搏
到失败,从失败再到拼搏的人不会一无所获,不会丢掉自己心中的金字塔。牧羊少年完全可以
和镇上的姑娘结婚,就此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只是当他晚上醒来仰望星空时,他会感受到内心
的空虚。
在日寇统治下危难重重的中国,也有一部分人选择苟且偷生,当了亡国奴。我们现在歌颂的那
些奋起反抗、不惧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们英勇的大无畏的精神没有
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时代的冲刷下熠熠生辉。
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往往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安逸”成了最大的自重,它在把人拉进虚
空中还不忘嘲笑那些逆流而上者:“这么拼命干吗?多休息一会儿不好吗?”社会总是这样,倒
退者裹挟着不动者,前进者却被践踏和嘲笑。
假如在哥伦比亚的独裁高压下不敢反抗、挑战,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又怎么能折射出摧
毁旧时代和建立新时代的渴望?假如陷入春秋无义战的泥泽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及
其弟子们又怎会“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假如在腥风血雨的法兰西没有一颗敢于质
疑的头脑,雨果又怎会说出“若无新闻出版,万古如长夜”,争取民众的知情权,宣告思想的重
要性?
回首前人之功绩,展望未来,我们又怎能对知难而上者质疑?所有受过的伤,都是我们的勋章。
走过千山和万水,踏遍天南和地北,请别再做一名群众,试着自我批判,我们比那些登山者少的
是将梦想付诸实践的努力。都说时间不饶人,但我们更不应饶过时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若不能至,奋力登之。
[点评] 本文标题简明,结构清晰,紧扣题意,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显现出考生丰富的阅读量和
良好的语言功底。语言生动有力,亦能联系现实,读来令人心怀开阔、热血沸腾。不过本文亦
有可改进之处,细节处应多加斟酌,如第二段的“我们人类”可改为“我们年轻人”,有的素材
之间过于跳跃,应注意内在联系,注意自然过渡。
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
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
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
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
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
有人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有人说,“租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
生活态度;有人说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有人说“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
非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此题引入了经济学理念,把语文能力延伸到了现代经济生活领域。从题材选择
的开放性来看,具有新颖性与务实性,扣住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从作文的规
范性来看,作文形式也比较典型。就是对“租”作出自己的不同评价。对于“租生活”的赞
美与反对,考生的写作思路大致有如下三种。
(1)“租”比“买”好。
(2)“租”与“买”,各有其好。
(3)“买”比“租”好(或“租”不如“买”好)。
每一种思路,只要能做到思路明确、例子典型、说理清楚、行文从容,都能够获得高分。
立意时,可对“租”的不同类型逐一展开评价,揭示其对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可对“共享”现
象的利弊,进行深度解剖,从而完成“共享经济”的揭秘;还可对“租”与“买”对人生活方式
与幸福指数产生的影响,从不同的时间维度进行分析,提醒“租”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例文]
租生活,乐享生活
“租生活”作为一种时下流行文化已经广泛传播开来。它所具有的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方
便快捷,是许多传统生活方式无法比拟的。“租生活”无疑是一种新颖且适合当下的轻松自
由的生活态度。
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生气蓬勃的时候绝不问为什么生活,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了生活是桩
美妙的事而生活。而随着世界脚步向前不止,身边万物变化日新月异,时常有人感叹时间不够
用,缺少陪伴,没有精致的生活……租生活则可以极大程度上便利与装扮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
有租赁“应急装备”,通过租赁别人的物质来美化自己的家,甚至通过租赁别人的时间与经验
来找到陪伴与宽慰。这一系列的租赁一一填补了我们的空虚与焦虑,为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带来自己生气蓬勃的样子。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描述,认识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而在寻
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付出许多。不谈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是多么
宝贵,仅是投入的金钱也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的确,想要找到自己中意且合适的生活方式,不可
能一蹴而就。然而,如何能在这个巨大的成本上缩减一些呢?
此时租生活成为你良好的选择之一。且不谈经验分享,单是轻松自由的方式与省下的大量时
间与可观的金钱,也值得大家一试。诚然,有人认为“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
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我们无法否认,却也无须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对优质生活追求的权利,
如果可以在支付能力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前提下,享受到优质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之下,如果能够少走些弯路,运用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享受
生活,显然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我们不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更非高尔基小说里命运悲惨的小伊凡,我们不过想安稳而轻
松地生活着。并非只有尝遍苦涩,方知甘甜生活。我们可在坚定与踏实的努力之下,合理运用
这个时代为我们创造的便捷,以轻松与自由的态度去租生活,乐享生活!
[点评] 这篇习作很规范,作者选择了一种容易的写法,由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多样性自然
引出“租生活”这一生活理念。然后,作者引用了名人名言,让自己的立论有了文化依据。
7.(2018温州二模,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打赏”,古时指身份尊贵的人给低层、下属的赏赐或为报答别人服务而给予的钱。现在,继
“点赞”之后,凭意愿自由、数额随意等特征,网络“打赏”成为互联网新宠,直播平台、明星
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处处可见“打赏”字眼,人人可以成为“打赏者”。
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金钱而是感觉、心情,也有人说网民“打赏”的不是感觉、心情
而是自我需求,还有人说网络“打赏”就是一场草根文化的胜利。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紧跟时代热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打赏,是一种新兴的、非强制的付
费鼓励模式,让服务供需双方密切互动。文章已经阅读完了,直播已经欣赏完了,不需要付钱就
品尝了文化果实,为什么还要心甘情愿地打赏呢?到餐厅吃饭,接收快递,打车等消费行为,本来
已经付够费了,为什么还要额外打赏呢?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围绕一个社会现象进行思辨,是近年来高考命题者比较青睐的命题方式。比如2017年山东卷
的“24小时书店”,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现实”,2016年课标全国卷I的“考试赏罚”等。
时代在变化,人们也需要应对这个时代的变化。身为中学生,一要学会应对时代,二要学会观察
时代。本题的设置正是出于这一初衷。
[例文]
打赏别人,满足自己
如今,无论是网帖发布还是网红直播,页面最后都会有一个显眼的按钮:打赏。轻轻一按,三元
五元,三万五万,多与少,视你的心情而定。这种现象,叫作“打赏经济”。它的兴盛,足以支撑
起自媒体产业的生存,可见慷慨解囊者还是很多的。
但问题是,“打赏”这个行为,表面上看是多余的。比如看网页,粉丝完成阅读之后早已知道所
有内容,没必要再去买阅读权,但为什么依然有人心甘情愿“打赏”呢?
其实,“打赏”买的是另外一些心理满足。比如“自尊”,就是传统小费文化的重要内容。打
赏过的人都知道,一点小钱,可以让你获得服务员的更多敬意,而且,“我打赏得起”这种“有
能力”的体验本身也很令人自豪。所以,有些想获取自尊的人就喜欢去打赏别人。他们赏得
高兴,对方收得开心,也是一种双赢。
打赏,还是我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就如网上许多文章的作者,他们为大众情绪代言,说出大家的
喜怒哀乐,让人读起文章未免感觉特别痛快。而且,他们也为社会的利益鼓与呼,传播人文关怀
……总之,他们惠泽大众,大众也以“打赏”的方式回馈他们,表达敬意并在表达中体会到温暖
的满足。
不过,“打赏”文化在网络中,最大的功能之一还是“建立关系”。如果你进入网络直播室,这
种关系的建立,会变得更加明显。很多人不缺钱,缺关注,于是他们天天在网红面前甩钱买关
注。打赏,打赏,打赏,只求赏进排名前三,让网红甜甜地喊一声“我的国王”,对此,他们会甘之
如饴。所以,这种人往往也是网络直播产业最大的金主。当几个大金主凑到一块儿,打赏,就会
带来另一种满足:竞争。打败对手,成为王中之王,体验到自己的强大。胜利的感觉异常甜美,
常令人欲罢不能。所以,打赏竞争经常让直播室风起云涌,成为直播以外的另一个热点,也成为
幕后推手捞金的工具。
打赏,有着种种是与非,但它的本质依然是“情绪的满足”。
打赏者花点钱去满足自己,惠及对方,只要不过分,也是利己利人的一种社会文化。
[点评] 本文题目即中心论点,明确简洁。第二段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出问题。接下来从三
个方面分析打赏者的心理,层层深入。打赏了别人,满足了自己,令人信服。语言幽默风趣,能
引起读者会心一笑。文章结尾简洁自然,表达留有余地。
8.(2018湖州、衢州、丽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检,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有人说,最怕的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满脑子装满了
标准答案。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皮囊”和“灵魂”是本文写作的两个关键词,写作者应该围绕两者展开论
述。由于这个话题已经形成了主流看法,一般写作者会采用先否定皮囊再着力强调灵魂的思
路,所以应尽量避免观点趋同。也不要过于依赖材料论证,尤其是过度使用娱乐界明星的例子,
那样会影响文章格调。论述语言尽量做到严谨、简练、有力。
[例文]
皮囊之下,灵魂之上
外在美与心灵美,哪个更重要?这是自审美产生以来,被讨论被探究千千万万次的问题。而皮
囊与灵魂的分歧,在当下又被赋予了另一种表现形式。
自古以来,从事理上看,自然是心灵美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外在美。人们都说心灵美更重要。
《白雪公主》中的王后、《丑小鸭》中最先丑陋的“小鸭”都是最好的例证。然而这只是
事理,是一种理想,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自古以来,四大美人、潘安的名声往往比黄月英、钟无艳来得大,“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说明美貌往往比才华更具吸引力。不只是齐宣王,大多数人都是这样。“颜控”其实也并非
无缘由,外表总是决定了人的第一印象,好看的人往往迎合人的审美需求,于是更易获得他人的
好感。王子爱上的总是美貌的公主,灰姑娘也是化身公主后,凭借美丽动人的外貌才赢得王子
的注目。当她泯然众人后,王子只能靠脚来认人。
诚然,以上分析均来自故事,皮囊与灵魂在当下又被时代赋予了全新的关系。
当今“颜控”泛滥,“网红脸”遍地成灾,除了亘古不变的审美需求,又被注入现实原因。我们
会看到新闻的头条,总是娱乐圈八卦。人们如今的关注点,越来越向娱乐圈靠近。而娱乐圈毫
无疑问是“好看的皮囊”最庞大的聚集地,人们的关注点向娱乐化靠近,审美要求自然也不断
提高。于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甚至为了出名,有些人便开始在脸上动手脚,这便就是“网
红脸”的由来了。“网红脸”多了,好看的皮囊可不就千篇一律了吗?
归根究底,“皮囊”在当今越来越重要,很大原因是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没时间细细探究一
个人的内涵,没有余力挖掘一个人内在的灵魂。可外表不一样,它能给你的感官最直接的刺
激。一个人皮囊好看不好看,两秒钟就可以判断。但一个人的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深度,灵魂有
多丰满,是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去细细品读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去研读一个人
的内在世界,自然是比单看外表有趣千倍万倍,所以智者往往懂得欣赏、剖析一个人的灵魂。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按了“快进键”便再也无法“暂停”,他们只能走马观花,只能简单地
对一个人的皮囊评头论足。
所以,皮囊之下,灵魂之上,如何抉择,取决于你的耐心程度与精神需求。
[点评] 本文开篇点出了要讨论的核心内容——当前时代背景下“皮囊”与“灵魂”的分
歧。第二、三自然段对后文的表达起到了铺垫作用,对童话故事、历史典故的解读一针见
血、精确到位,借此表达“心灵美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外在美”“只是事理,是一种理想,现实往
往并非如此”。后文从两个角度解读当前背景下“皮囊”压倒“灵魂”的原因:媒体的渲
染、社会步伐加快。观点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
9.(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量评估,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公映。剧中的男主角刘峰是一位公认的“活雷锋”,是文工团
中最善良的一个人。但他的善意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珍视、命运的眷顾,他不幸成为一个社会
底层的残疾人。电影《芳华》引发了关于“如何善良”的广泛争论。
2018年1月3日,湖南株洲公交车司机李晖在开车时因为突发疾病去世。在昏迷前,他尽力坚持,
把车开到路边停稳,提醒乘客下车。新闻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
虽然上面两件事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的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善意要不要以回报为前
提。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
作。
[写作指导] 本题不存在审题难度,要求考生讨论“善意要不要以回报为前提”,考生只需要
在这个话题内谈一谈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典型的“原因探究”型的命题,不论是回答
“要”还是“不要”,都需要展开逻辑完整的原因探究。当然回答“不要以回报为前提”是
较为简单的思考方向,学生也有话可说。但正是因为简单,选择这个观点的人也会很多,一般的
思考角度和深度难以吸引人眼球,甚至会有不少学生陷入空话、套话的窠臼。而挑战“善意
要以回报为前提”的学生,因为题目要求并没有强调“不要以回报为前提”,所以给写作者留
下了发挥的空间,如果把观点定为“社会应当以回报为前提倡导善意”,那就大有可写。
[例文]
行善以德,何求回报
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想,我们总是活在他人的善意里。那小小的善意,是点
点微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那么,善意该以回报为前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以回报为前提的善不是真正的善。朝阳照耀万物,无私博爱,不求回报;河流滋润原野,不曾间
断,不求回报;沧海接纳万川,汇于一身,不求回报。天地万物,从来都拥有着这样不求回报的
善。若将这样的“大善”与我们所求的“小报”相较,高下立见,不啻霄壤。
诚然,我们活在一个要求回报的时代。读书是为了社会地位的提升,努力是为了坐享明日的累
累收成。可是,若人与人之间的善意都是为了回报,那样岂不可悲?这无疑是当代人价值观缺
失的体现。以回报论收获,以利益衡善心,却渐渐淡忘了人性的温暖。《芳华》中的刘峰在不
得他人珍视的前提下无偿帮助他人,公交车司机李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坚守善心,为他人的生
命保驾护航。正是这样不求回报的善意使人感动,温暖了我们冰冷的心。
我们为何要行善?行善的目的与价值落在何处?关于这个问题,曾有人问过孔子。子曰:“以德
报德。”行善凭心,自本源出发,亦当外化于万物;行善以德,善当为自身德行之体现。向他人
展露善意,便是向他人传播内心高尚、不求回报的美德修养。特蕾莎修女一生行善,以弱小的
身躯给予多少孤儿爱的希望,她的善行,不求回报,亦不期回报。
事实上,我们需要这样的善意。社会文明的构建其实是善的体现,《礼记》中“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的大同是善;小女孩扶起倒地不起的老人是善;陌生人拾到钱包,物归原主,却推
辞酬金是善;泰坦尼克号上船员坚持让妇女与老人儿童先走,亦是善。这些善行,或多或少,或
沉重,或微不足道,却真真切切地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不求回报的善行。
这种善行无疑是伟大的,是命运馈予我们的珍宝。即使前路有着厚厚的阴霾,这种善良与人性
的美丽亦会放出璀璨的光彩。
行善以德,何求回报?
[点评] 观点明确,毫不含糊,这是优秀议论文最明显的标志。这篇文章开头在亮明观点环节
毫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朝阳”“河泽”“沧海”,一连串类比手法的使用,虽然不能直接
证明观点,但是作为辅助性的论述表达,对于提升文章的语言格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
直指当今时代存在的功利性“行善”动机,这种结合现实和时代特点的意识提升了文章的议
论价值。《礼记》中传统思想的深刻阐释和特蕾莎修女的事例相结合,使文章的语言免于空
泛。
10.(2017诸暨第一学期期末,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雕塑家吴为山:什么是雕塑?雕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是做减法,从外向里慢减,减去那些不应
该存在的东西。塑的过程就是加法,不断从里面向外面加,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所以,
雕塑是加法、减法的一个组合,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解读本则材料时要注意两组对应的概念:“从外向里慢减”与“从里面向外面
加”,“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与“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是指附着
于表面的东西、有损于主体的东西,应该减去;“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是指内在的精神品
格、风采神韵、个性特征等,应该加上。雕塑如此,那么人生(生活)又该如何进行“加减”呢?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首先应考虑生活中有哪些内容是可以减去的,比如对金钱名利的追求、在
物质生活中过多的享受、过重的思想负担等;又有哪些内容是可以增加的,比如对人生的担
当、对社会的责任、追求的梦想、坚持的信仰等。其次,要从深层次分析减少与增加之间的
辩证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适宜的“减”正是为了精神的“加”。例如,适当减少对子女的
呵护,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慈善“作秀”,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减少对名誉、地位的
追求,增加淡泊、朴实的生活情趣;比如减少对物质生活过多的追求,增加精神内涵的修养;等
等。同时要注意的是,生活中一些无法抗拒的客观上的“减少”不能纳入此范畴。比如,个人
生命旅程的减少、身体上的残疾等。再者,“加与减”不完全等同于“得与舍”,前者更强调
人的主观行为,后者更注重人的主观意愿。
参考角度示例:
①删减浮华的外在追求,添加道德的高尚,升华人生的境界;
②减少过分的名利追求与物质享受,添加梦想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守,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卸下心头的杂念和负累,添加做事的专注和安顿心灵的智慧,让精神世界饱满而有生气;
④减去人生不良品性与习惯,添加修养与思考,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文]
加减相宜,方存大美
几百年前,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曾提出“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这与今人吴为山的
“减法”不谋而合。从古到今,无数的先哲都告诫我们要努力充实自身,充盈心魂,这恰与吴为
山的“加法”相呼应。事实上,艺术与人生,固有其相通之处。艺术也好,人生也好,都应加减
相宜,方存大美。
易卜生曾道,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成为新文化运动进步青年奋发向上
的口号。那么,究竟何谓“减”,何谓“加”,又如何将这二者巧妙结合?
不难理解,雕塑工艺上的“减”,减去的乃是那些有悖于成品简洁美的赘物。因之人情,“减”
的含义还应深些,即那些做作、浮夸的虚饰都应在减去的一列。还原朴素的本真,拥有一颗赤
子之心,就是大美,而那些虚浮在外表的矫饰只会迷乱本心,理应删去。而所谓的“加”,也必
须慎重选择加入的东西,诚如吴为山所言,加入的当属精神本体层面的,绝非世俗的圆滑、取巧
之道。
加减相宜,这是基于孔子文质观所提出的要求。“文胜质”“质胜文”都不是我们所期盼的
结果,同样,加若是过了头,只会使心灵堵塞不通,甚至丧失性灵,仅是“精神胜利”;减若是过了
头,人甚至不能成为完整的人,遑论“铸造成器”。同样,若只追求“加”或“减”,人生总不
免有所缺憾。因此,只有加减相宜,方存大美,方能渐臻人生理想境界。
加加减减,反复雕琢,最后留下的必然是人生的内核,精神与灵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无论是成才还是成君子,都少不了加减这一环,这是一生伴随的事业,也是每个人都应
面对的人生课程。东晋名相谢安,就将这种加减法发挥到极致。他出身阳夏谢家,自幼遍阅典
籍,通晓经传,这属于“加”的范畴,正是幼时的良好教育培养出他出众的品格。谢安曾因厌弃
官场,隐居东山不仕,直到国家有难之际方出山麾师。如果说他的退隐可谓中国古代文人普遍
的减法,那么在大战之时的从容镇定既是他前期“减”塑成的从容淡然品格的影响,也是他本
身因“加”而通晓兵家战略之果。文质相衬,加减相宜,终能造就一个人。
希望我们在加减相宜方式之下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取精彩的人生,使心灵在现实的纷繁中享有
澄明的寄托。
[点评] 标题醒目而扼住要害;开头直奔主题,紧扣材料而观点鲜明;主体有清晰的逻辑链,析理
逐层深入;语言理性而富有思辨性;能将平时积累的素材以合适的角度加以呈现。
11.(2017浙江名校模拟,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
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
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
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
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①学校的做法值得肯定。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形势
下,学校借带有强烈刺激色彩的标语来激励学生,可以有效鼓舞学生学习,有益于学生备战高
考。②学校的做法应受批评。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优秀的合乎国家和人民需要
的人才。③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立意写作,需要对标语中“干掉千百人”“战胜官二
代”等透露出的仇视心理进行分析和批判,指出这种心理是不正确的。
[例文]
教育当显正能量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动,并通过“传道、受业、解惑”来实现。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传道者”,自然应当做到如
《礼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以事,喻诸德。德者,当代之正能量也。
反观材料,“天王盖地虎”的虚假气势背后隐藏着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观;“考过
高富帅”的自我激励背后深藏着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财富观;“干掉千百人”的伪妄
警示背后潜藏着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观。显然,校方的这些宣传标语与“喻诸
德”背道而驰。
其实,校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仅仅关注成绩而忽视教育正能量的传
递,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何为教育的初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要想教人做人,教育就离不开正能量的彰显。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教育之于青年,好比园丁之于幼苗,此时,只有浇灌以正能量,
才能开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美丽花朵,才能结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丰硕果实,
才能育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写的人。教育只有传递正能量,才能不负青年的
大好年华,从而让青年“人生之王”的豪气挥洒得酣畅淋漓,而非让青年沾染“天王盖地虎”
的俗气,害人害己。
青年是引领社会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接受正能量教育的
青年则充满正能量。教育传递了正能量,青年发扬了正能量,社会充满了正能量,由此国家终将
以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是正能量的彰显,正能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天
地之心,是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北斗七星和照亮我们内心的床前明月。脱离低级趣味,避免利己
主义,彰显正能量,培育道德人才,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和传递正能量,
这是每一位“传道者”都应当有的责任。
[点评] 文章标题“教育当显正能量”明确地点出了主旨,隐含着对功利化教育的批判。全
文围绕此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先引用《礼记》中的话,提出“德者,当代之正能量也”的观
点;然后分析材料,一针见血地指出材料励志的本质;紧接着指出教育的真正目的,学校应该培
养什么样的人;最后扣题,指出学校教育应有的做法。本文首尾呼应,论证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12.(2017浙江名校联盟,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来,关于培养“小男子汉”的话题传得沸沸扬扬。此话题由南京某初中开办的“男孩班”
引发。该校别出心裁,挑选30名男生组成“男孩班”,开设“男生课堂”进行相应训练,旨在从
小对其进行“男子汉教育”,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对此,有人认为男生“男人味”越来越
淡是多年来个性化教育缺失、独生子女受溺爱、流行文化影响等造成的。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写作时,围绕核心话题,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针对南京某初
中开办“男孩班”的做法发表观点,既可赞成学校的做法,肯定“男孩班”男子汉教育的价值,
又可反对学校的做法,阐明“男孩班”的消极作用。另外,还可针对男生“男子气概缺失”的
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当然,也可发表
相反的观点,从社会的多元化、个性自由、个性解放等角度来谈。
[例文]
时代呼唤阳刚之气
某学校的“男孩班”开课,这个意在培养男孩阳刚之气的举动,无疑在本不平静的教育的湖面
上激起了阵阵涟漪。无独有偶,某地“淑女班”也已经开课,旨在让年轻女性具备中国传统女
性的典雅气质。“男孩班”“淑女班”的出现,无疑是对社会上所谓“娘娘腔”“女汉子”
的积极纠正。
何为真正男子汉?曾经,爱冒险,爱挑战,爱比拼,爱运动……这些行为都是男孩子的标志,可是如
今社会上的男孩子却变成了爱买点卡、爱玩游戏、爱在QQ上闲聊……这违背了男孩子的天
性。
“男孩危机”的出现,当然与社会这个大环境有关。现在大部分初高中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家家都在用行动诠释“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一古话。作为家里的“少爷”,
他们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学会了一受伤就扑向爸爸妈妈的怀抱。上了学以后,以女性为主
流的教师团队包围了我们,她们似我们的母亲,用母性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却也在无意中使我们
变得娇滴滴,失去了男子汉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摆脱“男孩危机”,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无论是家长以身作则的潜移默化,还是老师的口
传心授,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孩子的“三观”。《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的家庭和学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男孩子成长的环境,需要以各种
形式让男孩子感受到阳刚的气度,展现男子汉的风采。开办“男孩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同时,想要摆脱“男孩危机”,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说起打造男子汉形象,就不得不提起湖
南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这一档军旅题材的节目,让许多明星进入部队接受
军队的洗礼,无疑是这个逐渐娱乐化的社会中的一股清流。让孩子们将坚强、勇敢、拼搏的
偶像作为榜样,无疑会对孩子们男子气概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勇敢、果断、能吃苦、敢担当的人。如今,安定的社会不需要
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仍需要我们承担起保护家庭的责任。
拒绝当“少爷”,争做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真正男子汉,像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点评] 文章以“男孩危机”为切入点,先从材料出发,通过对“男孩班”与“淑女班”出现
的背景的分析,引出对“男孩危机”的思考。具体分析时,作者先对话题进行解读,然后从家
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得出对男子汉形象的正确认识。本文举例典型,
论证充分,说理性强,具有思辨色彩。
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每篇建议用时50分钟
1.(2019衢州第二中学4月一模,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
也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复数,因为离开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写作指导] 这道题目审题的关键,在于审清“单数”与“复数”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把自己看成单数”是把“我”(自己)看成“我”(单数,一人,即自己),理由是“每个人都那
么独一无二”,言下之意是“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而“把自己看成复数”是指把“我”(自己)看成“我们”(复数,集体,即群体),理由是“离开
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言下之意是“在今天这个分工极细,需要协作的社会里,如果不重视
群体,不融入集体,不珍惜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寸步难行”。
可以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彰显个性,强调个人的独特与珍贵;
第二种观点,彰显胸怀,强调个人对于群体的依赖;
第三种观点,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强调融入群体的同时,保持鲜明的个性。
立意的特点:
第一种观点,独立,新颖,真切;
第二种观点,随和,传统,亲切;
第三种观点,较为客观,能够兼顾两面,但是两种观点同时论述,容易平均用力,较难清晰透彻。
怎么看“我”,意味着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
[例文1]
在森林中骄傲生长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与周边的人或事物发生联系,由此交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生活的网。尽
管我们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我们要在群体之中,造就独
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可以把每个人都比喻成为一棵树,“独木不成林”,只有千千万万的翠绿汇聚在一起,才能
勾画出那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足球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付出,拔河比赛更需
要大家的齐心协力,拼尽全力。诚然,我们无法脱离群体去进行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这或许是
天然万物运行所必然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总是簇拥在一起,天空中的大雁总
是成群地翱翔,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项工作的完成也离不开他人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帮
助。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群体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在强调复数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对单数的否定呢?实际上我认为“单数”与“复
数”是不矛盾的。我们在群体中同样可以造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把自
己看成单数体现在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三毛曾经说过:“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
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这实
际上是对许多人的生活的写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除了要编织与他人相联系的网,还要酿造
属于自己的蜂蜜。我们应该是辛勤劳动,勇于奉献的。在某一时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沉思,去
追寻和探求那蕴藏在自己体内的能量,去绽放属于自己的花朵。
由此观之,群体与个体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群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
帮助,而个体的发展要致力于为群体做贡献,从而推动整个共同体的发展。
千万的翠绿汇聚成一片森林,我们在森林中享受惬意的阳光,品尝清晨的露水。于是,我们也在
骄傲地生长,用我们的枝繁叶茂为人们带去阴凉,为雄鹰带去歇息的地方,成为森林中独一无二
的组成部分。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在阐述“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时,巧妙地借用“树木与森林”的意象,
但正文部分并未游离主题,类比论证极其得当,结尾点题的描述自然精彩,既符合逻辑切合题
意,又富有诗意蕴含情感;既有清晰的逻辑性,又有很强的思辨性。
[例文2]
做一个独特的合群者
单数与复数之争,抑或是群体与个体之争,向来难有定论。无论是莎翁所言“仅仅一个人独善
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还是孔子口中“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批驳,听起来都有如黄钟
大吕。而在我眼中,群体是个体的集合,个体归属于群体,二者似相互矛盾却最终统一。它们统
一于集体趋向与个人选择的辐合中,于是,个人仍然光芒四溢有如星辰,只是嵌入了星空,成为
了灿烂光华中的一束。
诚然,我们需要个性,甚至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是班克斯在《女孩与气球》上安装的
碎纸机粉碎又重塑了人们对艺术品拍卖的认知,在资本与物欲的横流里放飞一只真正属于艺
术的气球;是埃隆·马斯克以信念与梦想推动特斯拉蓬勃发展,在无限辽阔的苍穹升起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Space X。是逐梦者的个人灵感,使这个世界变色,且看上去如此多彩。但且慢,真的
只有个人灵感吗?或许也不尽然。“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是先人的智慧,现存的生物系统中
充满合作行为也足以说明自然的选择,大多时候并非单打独斗。而在这个时代,合作也获得了
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发现引力波的LIGO团队,其感谢信上列出千余位有贡献的个人;诺贝
尔奖出现两至三人共同获奖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部电影的背后有演员、制片、摄制、宣发等
诸多团队的协作……复杂的结构,往往不是个人所能驾驭;而群策群力,在分工中拆解庞大,在
碰撞中求稳定与超越,往往是更具效能的方式。
但说到底,优秀的团体之基础,是优秀的个人。与其纠结个性与合群,不若着力提升自身的能
力,当你成为白鹤,无论是遗世独立,还是傲立于群体之中,都会成为引领潮流的人。须知群体
也并非一碗水端平的地方,正如游戏制作中的“制作人制”,总有决策者把握方向、调整分工,
而其他人则更多扮演执行的角色。成为“制作人”,在群体中依然能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甚
至能将个性的影响力无限扩大。
做一个独特的合群者吧,演绎小时代的大气象!
[点评] 此文有四大优点:(1)卓越的现代意识;(2)宽广的阅读视野;(3)洗练的语言表达;(4)雄辩
的时鲜素材。前面三点更需要长时间积累,唯有时鲜素材给学生的示范作用较强,例如:“发现
引力波的LIGO团队,其感谢信上列出千余位有贡献的个人;诺贝尔奖出现两至三人共同获奖
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部电影的背后有演员、制片、摄制、宣发等诸多团队的协作……”,可引
导学生多多关注当下各领域的精英及其成就。
2.(2019杭州质量检测,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
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
选哪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型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哲理型材料则要
把握其哲理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我们可从材料中选择立意。
审题时,首先应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选择”,结合材料,分析材料,可写到物质享受、人生追
求、实现人生价值等多个角度。然后在“选择”的主旨下多角度立意,观点要积极向上、内
容健康。素材可以从古到今,由中而外。如孟子倡导“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钱学森放弃美
国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中国的航天事业;裴多菲在生存和自由的选择中,庄严地向人们发
出振聋发聩的强音。
[例文]
花繁柳密识本心
面对纷繁世界,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又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我们应当拨开花繁柳密,识得本心
后,凭心而行。
选择的困惑,往往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不知所措。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过于丰富的时代,而我们
往往又被过度的丰富迷住双眼,不能明辨自己心中所想。我们的困惑亦源于惧怕选择后的遗
憾与失去,因此而变得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于是我们便要鼓起勇气,敢于选择。敢于拨开眼前
的花繁柳密,不再畏葸不前,做到如林真理子所说的那样“做过之后的后悔会日渐消退”。
拨开花繁柳密,除却勇气,还需沉静,我们在选择时往往不能回避各种扰人心绪的声音,在这个
喧哗的时代,我们难免倾向于随波逐流,受到他人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回归人本身的沉静,正
如纪伯伦所言:“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面
对多样化的选择,我们不妨沉静下来,抛开一切无谓的杂音,仔细地聆听自我的声音。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谈到:“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那何为手段?在我看来,想
要拨开物质的洪流,还需借助于社会意识。曾听闻一句话:“大多数人到最后都能意识到自己
是独立的个体,但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是完整的个体。”我们要选择,便要承担起选择的责任,于
己有利,于社会有利。我们不能仅仅为一己之私而选择,更应学着为社会而选择。钟扬放弃高
薪而选择投身沙漠,黄大年放弃国外舒适生活而选择报效祖国。班超的投笔从戎,鲁迅的弃医
从文,他们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因此,我们在选择之前,也该省视自己,试着为
大我而做出选择。
当然,一时拨不开花繁柳密也实属正常,一时的迷茫困惑也更有助于我们识得本心。黑格尔曾
言:“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一时的困惑,不是迷路,而应是黑暗中的光,只待你去
思考,去寻找,于困惑中重新选择正确的方向。一时的迷茫,也并非真正的迷惘,而应是选择的
无限可能。这是生活用独特的方式强迫你思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拨开花繁柳密,识得本心,勇敢地去选择吧,便是破
釜沉舟也无须慌张。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语调清新,富有情趣。其中名人名言装点全文,形成一种浓郁的书卷气
息与文化趣味。
3.(2019温州高三期末,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好作文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有作家说“敢讲真话”,有编辑说“拒绝套路”,有特级教师强调“真情实感”,有文学评论家
则认为“见解独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题目的中心是“好作文的特质”,而非“作文的特质”,所以写作时应该把笔墨
集中在“好作文”上。同学们可以将它理解为“高考好作文”,也可以超越于此,上升到讨论
作文教学本质、文章的社会功用、文章对人生的意义等角度。
命题者提供了四个观点:“敢讲真话”“拒绝套路”“真情实感”“见解独到”。这四个观
点可以选择其一,可以是并列关系,亦可另行创新。但此话题本身比较明确,常见立意基本已涵
盖在里面,因此立意出新较难。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同学们在选择观点时,必须要有所思考
和取舍。四个观点逐一阐述,最容易成文,但往往会给人泛泛而谈之感,不如选择其一,使立意
深化。而要想文章立意深化,可以从探讨自我、世界、人性、文化等几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
[例文1]
叩问生命的方位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说。”这是矿工诗人陈年喜的自白。“我
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育儿嫂范雨素的自省。“作
为一个诗人,写不出生活的痛感,我认为是不道德的。”这是农民诗人余秀华的自励。
真正的文字,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世界只在乎我们飞得高不高,而在文字这里,我们才
明白自己过得好不好。真正的文字,正如孟子所言,乃“有仁义礼智四端”,先自我契悟,而后
以此四端利益众生,追问生命,叩击时代。只用佛语中的四字来概括,便是“自利利他”,先度
己再度人,以文知己,以文知人。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于作文者自我挖掘的深度。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卢梭,曾是那个时代的朝
阳、那个时代的战歌、那个时代的灵魂。有人说,在卢梭的身上我们可以挖掘出法国大革命
百余年以来的全部思想。何以知此?我想,这与卢梭无保留式的自我剖析有关。借助《忏悔
录》,我们契悟的不仅是人性最深处的品质,更是一个哲学头脑对时代内核的叩问。
霍姆斯尝言:“社会是书籍的浓烈溶剂。”我想,一篇好的文章,其主要在于对浮生百态、天地
万物的投射度。世界是一部大书,我们所有人都是其中一页,而我们行走坐卧之间、悲欢离合
之际的所思、所感,都成为天地万物演化中的一页,成为人类历史之微小一篇。因此,一个作文
者用有益的文字记载下有益之思考,非惟理之必然,乃心中职守。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叩问时代、追问生命是每一个作文者生之职守。
但反观今日,在现代化的轨道上疾驰,在全球化的浪潮里游弋,国民的作文习惯似乎被物质的战
车无情地甩在了身后。
线下更多的是“拜金主义”的糜烂文字,线上似乎也都是牛鬼蛇神一类大行其道的玄幻小说
——每一个时代都等待着被诉说,但我们这个时代,似乎缺少了那本应群集的诉说者,如卢梭,
如托尔斯泰,如鲁迅,如胡适。虽然我看不见精神灾难,但我为这个时代担忧。
记得《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里,主人公这样感叹19世纪末爱尔兰的景况:“人们的灵魂一
经出生便落入一张大网之中,人们与我谈论民族性、宗教和语言,可我只想冲破这牢笼。”
是啊!肉体是精神的大网,时代又是个体的大网,只有潜心阅读,于文字中、于笔墨中不断叩问,
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方位。
生命有了方位感,生活才有方向感。请拿起笔吧!这将是你对自己的诉说。
[点评] 这是一篇让人颔首称赞的考场作文,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文采斐然。矿工诗人陈
年喜、育儿嫂范雨素、农民诗人余秀华等人的名言引用恰到好处,足见这位同学的文学修养
和对时事的积极关注。更可贵的是,这位同学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思考与忧世的情怀。文
章认为“好文字”是对内心的诉说和对外物的投射。论证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由“作文者自
我挖掘的深度”到“文章对社会的投射度”,是从自我到外在的关注;由卢梭、白居易的言之
有物的文字再到当下浮夸的缺少思考力的文字,又能推古及今,引发读者对当前国民作文习惯
的思考,富有冲击力和思辨色彩。
[例文2]
自我的在场
《散文》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表达你的发现。”这个“你”,便是自我。一篇好作文,是有
生命的,这个生命来自自我的在场,包括隐匿在文章里的个人情感与省思。当然,在场,并不意
味着恶性填充。
“自我”,是一个幸福的词,对于写作者而言也是,是他们的生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中,特丽莎在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中寻找自我,她的生命也才刚刚开始;《德米安》中,有人呼
唤辛克莱:“他们是平庸的,而我们的路不好走——但,我们愿意走。”于是,觉知到“自我”
的人们有了新生,他们落于笔下的文字才有了归属。作家简媜渴望退回一个“茧”,余华在车
中找到“旅店”,这些“茧”和“旅店”,便是他们的自我,他们灵魂的在场,使他们拿起笔的
时候,不至于流离失所,不至于成为被现实裹挟的乌合之众。
而这里所说的“自我”,也并非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更多的是内涵上的重新发现。在这个网
络普及的时代,文学显得极为廉价,它们更多地成为发泄不满、意淫人生的工具,于是,标新立
异、矫揉造作的文字爬进了人们的世界。这是可悲的。我中意的文章,它可以写得朴实无
华、毫无波澜,它可以用那些别人用滥的情节,可是,它要有自己的视角,它要有新的立意,它要
有写作者倾注的灵魂。同样是莫高窟,余秋雨却看到一个和尚的惊惧与虔诚;一个普通的绳结,
蒋勋却知道那是千年以前人们最惊慌的逃窜。只是一粒沙,一粒驻扎在众多写作者笔下的情
感载体,刘亮程看到了时间,而辛波斯卡看到的也不仅有沙落下的三秒钟。一篇好文章因它的
内涵而具有永恒价值,是“自我”成就了内涵。
但自我只是在场,恶性填充只会造成文章与外在世界的疏离,少了共鸣,少了知音。贝多芬不动
声色地一曲终了,满座潸然泪下,他却大笑:“哈哈,你们都被我骗了!”写作亦是如此,冷峻却不
深陷其中。在场,就如一个旁观者一般,仿佛文章中的悲喜与自己无关,却处处流露出、昭示着
文字的主人的情感。好作文最终要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唤起共鸣,于是,文章中需要一个开阔
的、连自己都不曾踏入的空间,来包容外物。至此,自我的在场,也完成了自我的掌控。
“敢讲真话”“拒绝套路”“真情实感”“见解独到”等等,不过是自我在场的某些表现。
一篇好作文,只因一颗自由的灵魂。
[点评] 文章审题准确,能从题目所给的观点中跳出,阐发自己的观点:好文章必须要有“自
我”。这个“自我”重在对事物内涵的重新发现,而不是单纯在形式和内容上独具一格,这一
点使得文章更深刻,更具有作者的气质和灵魂。立意新颖,大胆,独到,值得肯定和赞许。
另外,从文章的论述中可见作者平日丰厚的阅读积累。文章引用事例丰富、贴切,特别是援引
余秋雨、蒋勋、刘亮程等人的例子,展示出作品即作家的灵魂,这样厚实的事例使语言更有张
力、观点更加清晰深入。遗憾的一点是,文末对“自我”的进一步阐发以及对“在场”的延
伸讨论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
4.(2018衢州二中高三二模,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参与“抢人才大战”,“引才”新政大招迭出,并且已从高端人才延
伸到应届大学生。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没有最“狠”,只有更“狠”——例如在武汉、成都、
西安、郑州等城市,大学生可以“零门槛”落户,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样样俱全。西安2018年
仅4个月就新迁入50多万人。在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背后,我们直观感受到了“人的价值”,
也听到了“抢人容易留人难”的质疑。
对于以上的现象或言论,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有学者指出,针对具体的事件谈具体的看法,这是近些年来浙江考生普遍缺乏的
一种能力。本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观察视角设定在城市。所以,学生可以
探究城市“争夺人才”的方式的合理性,也可以分析“争夺人才”的原因,种种角度,不一而
足。但决定作文质量的关键还是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
[例文]
用心换心天地新
一个城市是否有未来,一个很直观的指标就是能否集聚更多的人,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彰显更
强的创新活力。
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了数量,才有质量;有了人口,才有人才。所谓人才,就是有才
的人,就是具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术的人。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世界,人才汇聚的地
方,就会成为创业之城、繁华之都、活力之所;相反,人口流失的地方,就是僵化之乡、衰败之
镇、没落之地。
那么,一些有远见的城市动用“给房子,落户口,高奖励”等政策,目的是集聚人口,吸引人才,这
就是十分自然的一个选项了。
可是,仅靠物质真的能够留住人才吗?我认为,面包上开不出艳丽的花朵,仅靠纯粹的物质刺激,
则未免小觑了天下英雄。
不妨回顾一下三国历史。刘备、孙权、曹操三足鼎立逐鹿中原之时,智慧的诸葛亮愿意帮谁
呢?论势力,当属曹魏,粮草如山,猛将如云,挟天子以令诸侯;论金钱,当推东吴,求贤若渴,礼遇人
才,连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在东吴为官且被重用。而刘备,一没地盘二无军队三缺金钱,可是
诸葛亮最终还是跟随刘备,进军西川,建立蜀国,内修良政,外御强敌,南定蛮夷,北伐中原。尤其
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建立不朽功勋。
深究诸葛亮效忠的原因,无非是刘备以共同的事业吸引了他,以赤诚之心打动了他。可见,对于
真正的人才而言,金钱不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些人中龙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胸怀又岂是
凡夫俗子能比的?
我不是说吸引人才完全不必考虑物质条件,而只是说,“千金求购”的礼遇人才方式,只是在事
业初创阶段有用。留人贵在留心,而留心,则须从制度上保证,文化上熏染,情感上投入。具体
说,“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用事业留人,海阔天空自翱翔;用情感留人,得人心者得天下。
更具体地说:把城市的发展前景变成其共同愿景,对人才欣赏信任,给予重任,提供平台,给予舞
台。对人才真诚相待,真心爱惜,关爱其健康,关心其家庭,与之同甘共苦。这才能感动人才,唤
醒人才,激发人才。
人才,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提醒所有当政者,对人才,仅有仰慕之心,仅靠奖励金钱是不够
的,要学会真关爱真信任。如此,人才固然欢喜欣然,大展宏图;而城市呢,则活力四射,前途无量。
[点评] 本文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了各大城市“争夺人才”的原因;然后明确提出对“用
物质留住人才”的做法的疑问,用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例子来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引出了“以
人为本,以心换心”的“留人才”良策;最后一段不仅总结了全文,而且提出了美好的愿景。本
文结构清晰流畅,语言沉稳老到,思维缜密严谨,实为佳作。
5.(2018杭州高三期末,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不少的仪式,如成人礼仪式、结婚庆典、校庆典礼等。有人说仪式是需要的,仪式感
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
利益,沦为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仪式,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
成人礼仪式、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有感性的体验,容易激发思考,人人有话可说,入题不
难。同时材料本身内蕴丰富,有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要写得好,写得有深度,需要展开多维度
思考,这又符合高考作文所要求的区分度。
命题时设置了不同的思考角度:正面肯定的是生活需要仪式,仪式感能使人获得庄严神圣的感
觉;反面的是当前不少人和单位借助各类仪式谋取额外的利益,比如政绩、利润、名声,使得仪
式原本具有的文化内涵被削弱、疏离,以致消失。
审题时首先要理清基本概念:仪式、仪式感、形式主义,思考仪式、仪式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的变异——借仪式赚取利益和名声。然后发散开去,生活中有哪些仪式,
什么样的仪式感,如何产生无法替代的文化价值,对个人、集体和社会有怎样的影响?仪式、
仪式感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有哪些相关的论述,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弘扬?当今异化的仪式有
哪些,比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比如商业机构的开业、几周年店庆等。再深入辩证思考文
化内涵与外在仪式的关系、形式与形式主义的区别等。
能围绕仪式、仪式感谈论,或者就某个具体的涉及仪式和仪式感的事例展开思考,有所分析阐
述,就是符合题意的。当然,最切合题意的是分析仪式与形式的关系,注意区别仪式与形式主
义,有辩证的深入的思考。这样的立意才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例文]
在仪式感的背后
仪式如同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嘀嗒而行,不徐不疾,似乎从甲骨文的巫祝卜辞开始就是这样,
铭刻这段岁月,装裱这种足迹。
一个人,从满月宴始,到成人礼毕,再到步入婚姻殿堂,最后一抔黄土掩风流。我们的一生与大
大小小的仪式纠缠在一起,晨会、校庆、年夜饭……憧憬也好,厌倦也罢,你都必须直面它,因
为它是人生的一个个节点。实际上,如果你不敷衍塞责而是认真求索,在仪式背后有很多内涵
待你思考,有不少箴言嘀嗒作响,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
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福楼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
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震撼了。
日出蕴含着力量,孕育着新生,这灵魂的升旗仪式被多少蒙头大睡的鼾声淹没了?有人说:“除
了敬畏,我们什么都不缺。”而日出不正是教人敬畏的最好的方式吗?没有见过大自然的瑰丽
神奇,又怎会感悟其深邃?无独有偶,俄罗斯画家在森林明月前深情一跪——不以这样的仪式
如何表达对其敬畏?
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杨澜在采访华人首富李嘉诚时,曾细致地描绘了一个细节:他走进来,步
子轻快,与每个人握手问好,并微微弯腰,递上一张名片,近乎多余地用潮州话自我介绍。发到
摄影师时,名片不够了,采访进行到一半他又从助手那儿要了一张补给摄影师,这一切都是那么
自然。这个细节让我对李嘉诚油然生敬。谁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不是连见面仪式
都毫不含糊的李嘉诚吗?
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昔者,诸侯间歃血为盟以表诚意,天子泰山封禅只求神明保佑子民风调
雨顺。今朝,大到国家元首就职,小到献身军队,没有一个国家是不需要宣誓的。这些仪式凝聚
了你我,传承着使命,鼓舞着民族前进前进再前进。
诚然,有些仪式走向了形式走向了空洞。但那不是仪式的错!我想,是因为执行仪式的人不懂
得仪式背后的深刻内涵。
我们需要仪式感,唯此,岁月才会与我们一道,把没完没了的点点滴滴化成钟鼓齐鸣!
[点评] 本文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仪式感的背后是敬畏”“仪式感的背后是认真”“仪
式感的背后是使命”三个方面,论述“仪式感”的意义与价值。选择的事例确切,真实。同时,
所选事例,古今中外,多维度地、丰富地体现了事例与论点的“匹配度”,能有效地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比较合理有序,以“仪式如同钟表”起笔,表达仪式感和我们的生活同行共伴,更以一
生的经历与各种仪式的“纠缠”,体现仪式感与生活互动的紧密性;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
展开论述,层次清晰;最后以“我们需要仪式感”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文章内容集中,体现了
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以简洁清晰的思辨性表达为主,又辅以简约灵动的文学性表达,体现出
作者个性化的追求。
6.(2018金华高三期末测试,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论语》
对于“文”和“质”的重要性,以上三人看法不一,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文”与“质”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体可以表现为人的外表与品德、言行和思想,文章、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商品的包装与内在
质量等。它涵盖一切事物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材料中的棘子成认为做人只要重视品德就
可以了,外表和言行无所谓;子贡认为“文”与“质”同样重要;孔子则强调文采在文章内容、
思想流传的广度方面有重要作用。
同样,中外哲学家在这些方面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可供立论参考。
东汉王充强调两者统一: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
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
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论
衡》)
亚里士多德强调二者的分立:形式和内容表示物种与质料、模型与材料。康德将二者并列:形
式是内容的外部表现,内容是形式的内部根基、依据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内容
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文]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就曾告诉我们: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便是文饰;质,便是内心。而在几千
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二者?我以为,文质缺一不可,应达到二者圆融之境界。
文饰,顾名思义,可狭隘地理解为外在的东西,诸如名利、欲望。如今,追求外在的东西似乎成
了“庸俗”的代名词,而那一句“优哉游也哉”正是道出这种想法的弊病,“君子于其言,无所
苟而已矣”。试想,若是人人都简衣陋食、安贫乐道,这社会将是怎样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
诚然,我们现在所谓的“外在”更多地表现为追名逐利,为了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背信弃义,
不知羞耻。那么,这也谓之“俗”,而并非我所谓的“文”。
当然,光有文饰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作为完整的、有思想的个体而存在。内心的修养,即
“质”,是人的灵魂。有哲人曾说:过多地注重外表是一个人内心空虚的表现。注意此处为
“过多”,是走向了一个极端,因而会造成心灵的空虚。因此,填补这种空虚的良药便是修养,
借用古人的话,便是“优游涵泳”。大抵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整理自己内心的杂物,为心灵增添
一些有营养之物。
尼采说,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越要把根伸向黑暗的地底。北大有个传统叫
“沉潜”,二者有共通之处。由此,足见内心的修养于人之重要性。
我们可将“文饰”看作精美秀巧的花瓶,而将“质”看作花瓶中的花。若这花不够美丽,花瓶
再美也没有任何意义;反之,没有美丽的花瓶,旁人也不一定能够欣赏鲜花之美。
我忘不了《红楼梦》中的那位奇女子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
罕。”正是她的气质造就了她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大抵就是这样的人吧!
再反观当今社会,或许我们的确应当反思如何做到二者之圆融。贪污腐败者层出不穷,招摇撞
骗者比比皆是,更有人自恃有才、特立独行。或许孔子的“中庸之道”正是我们需要的。但
我们学习古人,并不是想要回到过去。我们所追求的,从来都应该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不是反
对时代进步与社会变迁的怪胎。
心中有质,外在有文,文质彬彬,然后可为君子矣!
[点评] 文章第一段通过释题提出观点,直截了当,指向明晰,为后面的阐述奠定了基础。文章
由“文饰”到内在的“质”,由外在的现象到内在的“灵魂”,在论述的不断推进中强化理性
的思辨。阐述时除了引用论证外,还运用了类比论证,如第五段就通过花与花瓶来类比论证,形
象具体地阐述了“文饰”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判断推论,
丰富思想内容,增强阐述说理的深刻性,值得借鉴。
7.(2018温州高三期末,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围棋选手小柯18岁那年就连夺三项世界冠军,被誉为中国围棋界的“希望之星”。不仅如此,
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某次世界大赛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
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此事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
出现了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提出了疑问;也有人持较为中立
的态度,认为成绩固然可喜,可如此年少轻狂却不可取……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作文题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小柯的骄人战绩与其鲜明的个性引发争议。对
此,棋迷们的态度不一,有支持的,有质疑的,也有持中立态度的。小柯的个案其实反映了年轻
一代的普遍状况:更具有个性,更乐于展示和张扬个性。同学们应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思考个
性与任性、自信与自负、张扬与内敛等的关系,分析利弊,辨析事理,得出自己对小柯行为的看
法。
可以从棋迷的不同立场出发进行立意,如认为年轻就该有张扬的个性和自信;或觉得成绩固然
傲人,低调更是美德;等等。写作时还应结合个性与任性、自信与自负、狂傲与谦虚等进行辩
证思考,才能体现深度而非平面化的思维。
[例文]
发出个性之光
围棋天才小柯一年三夺冠,他有张扬的资本。直言对方只有5%的胜算,这是个性的表现,比赛
之前为自己鼓舞士气,又有何妨?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也应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应当合理调整自己的
心态,发出个性之光。
张扬个性,是自我能力的显示,是不被大众吞噬的表现。海明威的硬汉性格,是遭遇森林大火的
坚挺,是浑身充满炸弹碎片的顽强。他意志坚定,与命运抗争,这给了他张扬的资本。木心略带
自负的性格,是他幼年饱读诗书的积累,是他游历欧美的沉淀。他不用教室,不用讲义,全凭个
人记忆与积淀讲述文学史,给学生带来艺术盛宴。既然有自己的能力,就要展现出来,不要被掩
埋在人群之中。
张扬个性,源于成功的积累。哑剧演员王德顺,练就背式呼吸法,锻炼出一身肌肉,创造出一部
又一部优秀作品。正因如此,他光着膀子在T台走秀时,才那么有气质,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却又
受人敬重。鲍勃·迪伦曾说过:“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这么张扬的个性,
离不开他在乐坛多年的打拼。那柔和的嗓音,标配的口琴与吉他,已经作为他成功的标志深深
烙在人们的心里。
张扬个性,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应当考虑别人的感受。朋友圈的“秀晒炫”刷屏,让人心生厌
恶。日益兴起的网络直播,也有不少充斥着戾气、污浊,令人忧心。张扬个性不等于卖弄自
己。若你口生狂傲之言,行怪诞之事,而又无正直之性,何异于妖魔鬼怪?能张扬个性是要有资
本的,是需要适当的方式的。耶鲁大学的校训是“在我的平凡世界里,我就是不平凡”。是啊,
正因为重视自己的价值才绽放光芒。就像年轻企业家“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宣称公司要
在2018年前完成上市,拥有自信与实力,个性张扬一些,又何妨?
龚自珍说过:“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敢于迈出新的步伐,发出个性之光,才能
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生机,让生命更具有它的意义!
[点评] 文章所论述的观点是“我们应当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发出个性之光”。围绕这一
观点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架构文章。文章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用形式上的并列、
内容上的递进,从三个角度对观点展开具体的、推进式的阐述。文中论据运用充分、信实,体
现了作者在阅读上的丰富积累。
8.(2018衢州高三期末,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
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材料二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
——让·保尔
材料三 2014年,上海某著名中外合作大学有一种面试方式,5人一小组在18分钟内创造一件
物品,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便利。材料只有纸、笔、剪刀和胶带。校方解释,要在团队合作环
节,考查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领导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性的作用。材料一引用
了歌德的话,重点落在“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是“最高需要”上,强调了“团队
合作”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引用让·保尔的话,着重强调“个性”,提到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拥有个性。
材料三举了一个生活实例:某高校招生,将面试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合作中考查其能力。这种
面试方式既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力。
第一、二则材料的观点似乎有些“针锋相对”,材料三则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告诉
我们另一种可能:个性与团队可以也应该结合起来,两者并不矛盾。
综合材料来看,立意时不能从个性或团队单方面入手,而应该两者兼顾。比如可以从反面立意:
没有个性的团队是没有活力的,一个声音、一个意见、一个头脑,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团
队精神的个性难有发展前景,会深陷个人英雄主义的泥潭。或从正面立意:个体的个性是保证
团队活力的前提,能促进团队的进步;好的团队不应只有一个统一的方向,还应允许并促进个体
的个性发展。
[例文]
鹤立鹤群
合群绝对不是泯然众人,个性也不是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处境对那只鹤来说太过尴尬。真
正的鹤,在鹤群中也能立出风头。
一直以来,“合群”和“个性”给人一种在二者之间苦苦挣扎的错觉。其实合群与个性并不
矛盾。而且,我要说,是群体合作证明个性的价值,是个性让群体合作更有效率。
彰显个性是离不开群体的,如同鸡群中的鹤,再怎样有个性也是孤芳自赏,鸡不能懂它,是群体
的理解读懂了个性。如2014年某大学的小组面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
如香奈儿公司细到极致的分工,由不同个性的人分管一块,再合力做事。日本的外壳喷漆是好,
但若缺了德国的引擎和美国的方向盘,也造不出一架好飞机,是合作给了个性舞台。
若无合作,只有个性,是可怕的。天才如爱因斯坦,也需要庞加莱给相对论挖好的地基。而一个
又一个人带着所谓不容于世的傲骨,在长叹“世人笑我太疯癫”后黯然离场。群狼猎熊,而落
单的狼会被熊一掌拍死。若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而背离了群体,便失去了坚实的后盾。
同样,群体合作是离不开个性的。花园里若只有一大片牡丹,看久了也使人厌烦,这时偶尔出挑
的百合花就成了美景。一群仙鹤若全都只埋头吃鱼,无甚美感,而偶尔有一只鹤仰起脖子跳舞,
马上会有文人为它吟诗作赋。当下社会不只需要千篇一律的“中国制造”,更需要有合作中
创新的“中国智造”。合作给了个性舞台,就是为了让个性在舞台上表演。
若无个性,只有合作,是可悲的。你可以想象到提线木偶夸张的哑剧,肢体麻木而冰冷。诚然,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当无个性的群体还在机械重复着拾柴的动作时,有个性的群体中已有人提
出要用煤气灶了。少创新能力的公司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倒腾浴花浴帽,多创新能力的公司则
一次又一次地革新智能浴缸的功能。
作为一只鹤,若是不讲合作,一味去鸡群中寻找自己的个性,那便英雄无用武之地;作为一只鹤,
若是不讲个性,那便麻木于鹤群体中寂寂无闻。合群和个性不应该是互憎的敌人,而应该是亲
密的战友。
拥有个性,学会合作。我愿做一只鹤,一只立于鹤群中的鹤。
[点评] 第一,作者对题目材料把握精准,全文开篇就亮明否定性观点:“合群绝对不是泯然众
人,个性也不是特立独行。”接着紧扣比喻性标题,第二段从正面亮明观点:“是群体合作证明
个性的价值,是个性让群体合作更有效率。”观点明确,思路严密,论述透彻。
第二,全文以比喻论证为主,结合多种论证方法,融入散文笔法,活泼生动。将抽象的道理付诸
形象的阐述之中,既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9.(2017浙江十二校联盟质检,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的司机给李嘉诚开了30多年的车,准备离职。李嘉诚看他这么多年工作兢兢业业,为了
能让他安度晚年,于是拿出了200万元的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我还是拿得出
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几千元的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钱?”司机回答
说:“我在开车的时候,您打电话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去买一块;您说要买哪只股票的
时候,我也会去买一点股票,到现在有一两千万的资产!”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论述类文章。②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它给人的启示意义却是多方面的。可以感
受到,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是成功的法宝;可以感受到,安于自己的职业,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服务
业,只要热心、尽心,也是有回报的;可以感受到,跟什么人很重要,选择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很
重要;可以感受到,人要有智慧和胆魄;可以感受到,人要善于选择;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
点。
[例文]
积极的人生最灿烂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
很重要。雄鹰在鸡窝中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中成
长,就会失去狼性,怎能仰天啸月,驰骋山林?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甚至会改变你
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事实证明,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比不过一群人,说明团队很重要。人的成功,需要集体的力量;事
业的成功,需要优秀的人才。所以说,学会选择,是个人进步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懂得暗示,朝着积极方向进发。跟着苍蝇只会去找垃圾,跟着蜜蜂才能找到花朵;和勤奋的人在
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也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伴,你
才能登上巅峰。科学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
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长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可见,
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就会得到积极的暗示。否则,如水般的时光会不知不觉地偷走你的梦想,使
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远离消极的因素和消沉的人,是你最佳的人生选择。
明确目标,远离不良,告别邪恶。台湾歌手齐秦,青少年时跟着一群小混混在社会上闲荡,整天
游手好闲。他的姐姐齐豫耐心开导,并送给他一盒自己演唱的磁带,齐秦觉得人应该做点什么,
总不能在社会上这样混下去,于是就开始学习唱歌。歌曲让他懂得人生,真情让他明白事理,从
此他成为华语歌坛久唱不衰的歌手。积极的人生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就亮。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你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并丧失前行的信心而
变得俗不可耐;生活中最幸运的是,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好师傅,成家时遇到好伴
侣。总之,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会更加睿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出类拔萃。所以,请记住
那句忠告: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道理讲得明白,有启示意义。感受紧扣材料而发,自然贴切。
10.(2017杭州五县七校期中联考,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
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
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
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
曲,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本题提供了一段生活类材料,借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以及写文章、作书画、唱
戏的名人,广阅博览而成名家之事,说明一个道理:名望、成就(面子)来自广阅博览的积累(底
子),成就是建筑在积累的基础上的,面子是依靠底子撑起来的,没有底子就没有面子,没有底子
的面子不是面子而是面具。材料的中心是面子(成就)与底子(积累)的关系,所以,这是本题写
作立意的基点,也是最佳的切入角度。也就是说,本题写作立意要讲面子(成就)与底子(积累)
的关系,或从两者关系引申开来,讲社会之事、人生之理,切不可断章取义,抛开材料而另起炉灶。
[例文]
要面子,更要底子
对于中国人而言,有没有面子似乎是鉴别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造诣成就大小的标准。然而,
殊不知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坚实厚重的底子在支撑着。所以,我们行于世,不仅要面子,更需
好底子,这样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今日有些人所谓的面子却变了味。就文化艺术界来说,受人敬重的不再是遒劲的文字抑
或绝伦的表演,反而是由金钱堆砌而成的或通过其他歪门邪道的投机钻营。在金钱至上、急
功近利的价值观引领下,人们重面子轻底子,好做表面文章,务虚不务实,然而这样的追求却往
往以失败或自食恶果收场。
当然这样的例子绝非偶然。面子和底子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底子是面子的内涵和底蕴,有时
底子也需要靠面子来表达;面子是底子的外在表现形式,靠底子来支撑。没有不断夯实的底子
的量变,是不可能达到有面子的质变的。古人常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是我们年复一
年地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底子,才厚积薄发,以其特有的方式贯穿于我们的思维、行动与表达
之中。这种学习既决定了修养与品性,也框定了成就和未来。唯有拥有厚实的底子,我们才能
在生活与工作中拥有自信,才会拥有更为绚烂的面子与成绩。
而为了达到真正的“有面子”,我们必须不断夯实底子。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这个过
程在于我们拥有厚实的传统文化积淀。钻研五千年的精华,将其与时代的潮流有机结合,充实
人生的同时,也丰富阅历,于万卷书中静心沉思,脚踏实地地努力积累,内化的能力和素养会使
你成为一个有味道的人,又何愁没有面子?
当今社会,难能可贵的是在喧嚣的时代环境中去聆听寂静,做一个潜心打底的“隐者”。当我
们专注于一件事时,方能得到最大的回报。以贾岛“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效仿梅花“香自苦
寒来”的韧劲,如此坚持,哪怕未来再喧嚣,拥有厚实底子的人也必能脱颖而出。
打好底子,不仅是坚持,更是一种态度。不仅是对事业的热爱,个人价值的肯定,更是对时代的
忠诚。敷衍潦草的准备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徒有面子者只是借助时代的东风,讨得一些
便宜。而真正有底子的人,他的面子是无法被时代的洪流抹去的。我们这一代,生于嘈杂,更应
静心打底,成为真正有底子有面子的人。
我们追求金玉其外,更注重镶玉其中。
[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好,思想深刻。引论部分的中心论点简洁,鲜明,有力。本论部分的说理
注重概括与思辨,分析比较透彻,引证切题,对比强烈,论证精要。结论部分强调“打好底子”
的“坚持”与“态度”,在“追求金玉其外”时,更要“注重镶玉其中”(反用贬义成语“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注入积极意义,化腐朽为神奇)。结构严谨,语言富有文采。
C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应用创新题组
1.(2019 5·3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②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④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邓小平)
⑤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胡耀邦)
⑥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学森)
铭记红色基因根本内涵,赓续革命前辈光荣传统,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把
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责无旁贷。读了上面六则名言,
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一则或多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围绕红色基因,联
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写作时,应撷取一则或两三则名言,紧紧
扣住“红色基因”,联系社会生活,由点到面构思,延伸拓展行文,切中肯綮立意。我们不妨从
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角度一:诠释红色基因内涵。具体而详尽地条分缕析,使人明白红色基因的方方面面。诸如:艰
苦奋斗,迎难而上,廉洁自律,勇于创新,大公无私,淡泊名利,善于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
服务,等等。从而更深入地认识、理解、践行它们。
角度二:探究红色基因渊源。追溯红色基因的历史来源,事实胜于雄辩;回眸光辉峥嵘岁月,启
迪当下青年。历史的硝烟还未散去,传统的精神需要铭记;现实的梦想亟待去圆,初心不改值得
遥想。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红色基因永植肌体。回眸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路。
角度三:继承红色基因意义。我们走得太快,以致忘记了为何出发;我们走得太远,以致迷失了
既定方向;我们物质生活富裕了,却忘记了精神食粮;我们顶天立地了,却缺少了骨气。
角度四:根植红色基因意志。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义务学习红色基因内涵,更有责任继承
践行红色基因。表决心,有行动,找方案,寻策略,凡事预则立,精神需要传承。根植红色基因,担
当时代重任,舍我其谁,非我莫属。
角度五:综合以上各角度。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角度,也可综合以上角度,自由搭配,合理整合,
言之有据,论之有序,阐明观点,彰显态度,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组织材料,构思
谋篇。
[例文]
那抹红色,在我心中
活着要想不庸不俗,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从南湖一条小船上的一场开天辟地的会议肇
始,到一辈辈革命先烈鲜血染就的五星红旗,再到如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推动祖国建设的日
新月异,一抹红色,一抹鲜艳夺目的红色,已深深烙印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儿女独
一无二的传承基因。
那抹红色,是强烈的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的使命,是
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李德威,著名地质构造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
授。自1990年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时间奔波在青藏高原上。20多年间,他踏遍了青藏
高原的每一寸土地。经过实地考察,他提出了“层流构造假说”,一举打破了美国先前提出的
“板块构造假说”。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德威教授被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深深刺痛,从
此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他想:如果把地下聚集的能量提前缓慢地释放,就可降低地
震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提取出的地热能还可供人类使用。李教授患病住院后,ICU中,他借来
护士的笔写下人生最后十个字: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李教授,您的遗志我们将继承发扬。
中国脊梁倒下了,但您的爱国精神与潜心科研的态度,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不畏艰难,成为
祖国新的栋梁!
那抹红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胡耀邦同志说:“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
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报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
明显遏制。2018年,共计为100.9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16.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53.7%、
40.7%。失信、欠薪惩治力度加大,728个单位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人社部表示,将重点
整治政府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为了人民的道路上,
高歌猛进,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举人民至上的大旗,而人民幸福亦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动
力源泉和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那抹红色,是不畏挫折的艰苦奋斗与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当代青年心中,追求绝不应是某些
人的挥金如土,抑或是某些人的锦鲤加身。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追求,应像赛场上那抹奔跑的红
色,热烈而激昂。苏炳添一直在追赶。他时刻告诉自己:已经有人超越我了,我必须追上去。于
是,他的对手从张培萌变成国际赛场上的短跑界传奇博尔特、加特林。他一直在追赶,将一次
次被刷新的国家纪录、亚洲纪录甩在身后。人生,本该如此纯粹,像赛场上飞快掠过的那抹红
色,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跑道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冲刺,一次次突破自己,到达终点。
这抹红色,是我们革命前辈的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基因,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更是当
下中华巨龙腾飞的引擎。带着这抹红色,中华儿女将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日子更加红红火
火。中华民族的红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 画龙点睛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采用并列式结构诠释红色基因内涵,有条不紊;具体而
详尽地条分缕析,使人明白红色基因的方方面面;典型而有力的生活实例,让人心悦诚服于红色
传统的无穷力量。本文立意深刻,语言质朴自然。
2.(2019 5·3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
时影院也频频爆满,国外观众对其纷纷点赞,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这
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学习中国文化和观察中国发
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被“充满未来感”的中国所震撼。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和态度。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写作时,可以针对该影片以及影片的影
响进行思考。联系社会生活,对比今昔中外,由点到面构思,延伸拓展行文,切中肯綮立意。我
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角度一:点赞中国电影发展。中国凭此片一举跃入世界科幻电影领域,展现出我国电影人日益
强大的制作能力和勇往直前的信心,他们已有能力挑战这一曾经由好莱坞垄断的题材。
角度二:彰显国家综合实力。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
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这部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
时代。
角度三:弘扬中国文化理念。《流浪地球》吸引外国观众的,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
还有影片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
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
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角度四:中国充满未来感。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这一未来感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
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
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角度五:综合以上各角度。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角度,也可综合以上角度,自由搭配,合理整合,
言之有据,论之有序,阐明观点,彰显态度,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组织材料,构思
谋篇。
[例文]
让中国血脉滋养世界
近日,国产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国内外广受好评,无论是宏大的拍摄场面,还是卓越的想象
力或细腻的叙事手法,都令观众赞不绝口。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体现的
中国血脉。
众所周知,如今的年轻人观影多偏向于场面宏大的英雄电影,而真正的家国情怀却很难感受到,
观看完刺激惊险的片段后,往往一无所得。面对如此困境,国内导演将英雄情结与家国情怀融
为一体,制作出深入人心的电影。从《战狼2》到《无问西东》,再到如今的《流浪地球》,这
些电影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中国血脉,为国产电影赢得了掌声。
中国血脉,饱含着对全人类的关怀。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与多国共建和平新时代,中国从
不自私地只为自己谋发展。《流浪地球》的背景反映了当今能源枯竭的现状。面对如此困
境,中国未曾退缩,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呼吁国际合作,推进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倡议环保出行,
为其他国家提供范例。这种无私、勇敢、热心的大国形象应当被颂扬,应当随中国血脉流向
世界。
中国血脉,见证中国的发展。如今的中国早已同腐朽落后挥手告别。现在的中国是富强的、
充满未来感的强国。影片中所展现的科技只是我国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无数科研人员用汗
水和毅力铺就了祖国发展的未来之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书写了祖
国历史的华章。中国的发展之路是脚踏实地的,应当被每一个华夏儿女铭记。
中国血脉,饱含中国文化。古代,中国人相信,所有事情均已由上天安排好,甚至坚信“天意不
可违”。而如今,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流浪地球》便向世界展
现了中国现代的文化理念。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英雄电影所描写的一人拯救世界,《流浪地
球》所反映的是,人类的命运要我们共同改变。这便体现了国际合作理念。影片还反映了国
人的亲情观念、故土情结,讴歌了奉献精神,弘扬了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随中国血脉流向世
界。
总而言之,影片所展示的中国血脉成为了一大亮点。中国血脉有足够的自信走向世界,并滋养
世界。我们要让中国血脉流向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全人类携手共建和平合作新时代。
[点评] 以小见大构思巧,居高声远挖掘深,行云流水结构畅,选材精当言辞顺。要言不烦的开
头,开门见山;层次分明的结构,分论井然;旗帜鲜明的立场,可圈可点。总之,本文给人的印象是
老到的语言,苍劲的风格,自然的行文,适切的主旨,中肯的议论。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组众多国内知名媒体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
选”的榜单,在网上不断发酵。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
网红。
②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
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
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
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
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出的一道作文题,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一中国评选改
革开放40周年人物榜单: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材料二是
英国人民对于科学家表达出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
学的态度”,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1)崇尚科学,崇尚文化,尊重人才应该成为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2)良好的精神榜样,引领青年朝知识、文化、科学的方向健康成长。
(3)为人类文明、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星。
(4)一个崇尚科学与文化的社会才是健康积极的社会。
(5)娱乐明星与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同框,前者光环盖过后者是社会的精神病态。
[例文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
铭。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像
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
验。
《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
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
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
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
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
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
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
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
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
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
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
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
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
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
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
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
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点评] 此文立足高远,目光如炬,剖析犀利,语言隽永,巨笔如椽何人敌,横扫千军如席卷。最
可称道的不仅是语言的诗意,更是对“匠人”内涵的全方位开掘,它含蓄而精准地针对当下社
会的浮躁心态、恶俗审美,作了不着痕迹地委婉批评。在肯定讴歌敬业的同时,也在用另一种
方式温馨提醒,假如我们一味沉湎于短暂而虚无的“网红梦”,而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艺术
品德、专业技术,最终不仅自身无足称道、一事无成,全社会也将陷入短视庸俗、醉生梦死的
生存困境。
[例文2]
理性看待网红
关于“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新鲜出炉——当网红。面对令人瞠目结舌
的少年梦想,家长们意见不一,踌躇、支持抑或反对,一时间竟成为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其实,网红梦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产物,恰如大潮涌来,势不可挡,因此,我们明智的态度是顺应
潮流,积极应对。既然无法拒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地看待它。网红梦可以有,但前提
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也许还
没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就已被那朦胧的气质蛊惑了。所以,在确立网红梦之前,你得先认真了解
清楚,网红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它一如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吗?还是
你只是被它惊人的收入与光鲜的表面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它的本质?正所谓“让美梦成真最
好的方法就是醒来”。清晰地分析过这个行业之后,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说明你的
追求是真的。这时,你便可以开始制订详尽计划,并征求父母的意见,一步一步将梦想成真。
然而,网红梦需要的绝不仅是热情与计划,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确网红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到底应
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白岩松曾说:“世间有种永不落俗的风尚,叫明辨黑白。”作为网红,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输出至
关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现,你也许可以走红一时,却注定无法赢得未来人的
“芳心”;但靠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艺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远,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晒照终落得吃几年牢饭的下场,Papi酱炫内涵时评最终迎来事业的春天;“蓝瘦香
菇”依靠低俗娱乐赢得几日头条,傅园慧凭借“洪荒之力”最终跨界爆红。凡此种种,对比的
就是众生百态,亦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网红梦至关重要。
网红的标签大多源于自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网红这个鱼龙混
杂的行业,守得住内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远。而这股清流要早在“网红”仍是一个
梦想时就要开始酝酿。
钱锺书说:“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网红梦汹涌澎湃,实则
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浮躁的表现——内心不安,活着不易,却又汲汲于名利,这让太多的
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红。
少年总会长大,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焦虑。网红梦看似来势汹汹,但
去势也汹汹。倘若孩子真的想成为网红,那就细细规划,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
网红,也未尝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点评] 此文较为鲜明的特点是罗列网红现象,进行恰当的分析规劝。怎样看待网红,其实反
映了一个国家普遍盛行的价值观。所以,讨论这个话题很有必要。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
科学的进步与文化的繁荣。但结合试题材料,审视我们当下互联网中的爆红怪状,可以体会到
其中很多的“辛酸”与用意,我们青少年不应该接受恶俗的趣味与不健康的价值观。理性看
待,成就自我,方为为人处世的正道。这是一篇贴近学生认知与表达的文章,以平和的语言教导
我们须拒绝“拜金”“物欲”,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行文从容。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思辨性较强的题目,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很容易跑题而偷换
了“远路或近路”的概念。学生平时确实没有思考过什么是“远路”或“近路”,而扫荡学
生的思维盲区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把这类较有象征意义的概念,落实到“民主法治”
“科技文化”“富国强兵”等方面上去,进而理解怎样去走好这条路。我国近年的发展,与材
料中提及的道理极为相似。此题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例文]
择远择近显智慧
民国十五年冬天,胡适在寒冷的欧洲给好友徐志摩写了一封火热的信:“不妄想天生‘狄克维
多’(独裁者)来救国,不梦想捷径而决心走远路。——打百年计划!”中国式的聪明人,一听
“百年”头就大了:什么?这要等到猴年马月?这路子太远了,太长了!
他们似乎忘记了,松树之所以坚固,是因为生长周期长;速成杨之所以被广泛栽种,只是因为出
材快。但当需要栋梁之时,没有人考虑聪明的速成杨,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望向笨笨生长、
坚韧向上的松树。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智者,其人生关键处的选择之准,让后人称道。
就连智慧如胡适者都力主“走笨路”,平凡的你我何必整天想着“走近道”。
智者行远路,黠者求近途,往往而是。美国的最新款战斗机F-35,竟然连续试飞测试十多年。乍
一听,美国人也够笨的,怎么舍近路而不走,却大费人力物力精力!细思之,人家那叫真聪明——
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某些中国人往往更向往“短、平、快”。
中国汉语拼音的提倡者之一王照,曾真诚地相商于“权力控”康有为:我们先不搞变法,而是要
扎实地搞教育;不出百年,中国必强。(此为远路也)果然,康有为不屑地说:来不及了。康圣人是
聪明过头了,竟然误认为“变法”甚至幻想以“矫诏”发动政变才是最佳路子。从世俗眼光
看,后者确实速度快,一旦成功了,立竿见影。但康圣人没有想过,一旦失败,满盘皆输。而走教
育之长路,虽然一时慢,但效果持久,绝无赔输之虞。
笔者如此提倡“远路”,并不是否定所有的近路。例如,在经济大潮中,你发现有桥或有船,那
你就不必再摸着砖头、抱着石头、扛着枕头过河。倘若你一味坚持后者,那真的是傻瓜笨蛋
了。而那些立刻过桥走近路者反是聪明人。当年的“黑船事件”之后,日本的教育界、军事
界、银行交通界,立刻全盘西化,抄了近路奋起直追。反观清政府仍是坚持老牛拉破车,愣是—
—阳关近路他不走,地狱远径他偏行。
走“远路”还是走“近路”,走“无效的远路”还是走“高效的近路”,有时很考验一个人的
智慧;此时,你要悄悄地问问自己的隐秘动机与最终目标。但我要提醒你,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
责,因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点评] 这是篇非常有特色的文章,作者选点精准,分析深刻,行文老辣,富有哲思。文章从中国
选择“独裁者救国”还是“教育救国”的典型事例入手,探讨今天已经达成的共识问题,从而
完美应对作文题目中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智慧”这一问题。不仅如此,哪一种救国之道更
有科学精神,哪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被认同,中国当下应该需要具备怎样的社会生态,都在对往事
的回眸与冷静的剖析中一一呈现。高屋建瓴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入木三分的透视与
举重若轻的语言,成就了一篇颇有借鉴价值的范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手机、外卖、朋友圈、抖音、支付宝……这些新生事物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这些
事情正在毁灭年轻人的生活,摧毁青年一代。“我们好像也太容易被‘毁掉’了吧!”一位青
年朋友无奈地说了这么一句,还配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新生事物对青年一代的
影响。材料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新生事物“摧毁青年一代”,另一种认为青年一
代不会被摧毁。该材料紧扣当下,引领考生关注现实,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同时,材料还
触及青年人的成长问题,突出了对价值观层面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正确面对网络新生事物,做
驾驭生活的主人,不做网络生活的奴隶。在认真解读材料的前提下,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青年人不会被网络毁掉。青年人有条件有能力克服网络的弊端,善于接受这些新生事物。
他们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弱不禁风、一碰就倒,也并非只会毫无主见地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2)青年人要学会自律,做网络的主人。不是“抖音”等新生事物毁掉你,是你不懂自律,不会
自我管理。“抖音”等新生事物,只是你毁掉自己的借口。
(3)健康成长还是娱乐至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面对成长中的各种诱惑,青年一代要做好
自己的选择。
[例文]
人生有自律,风雨不迷航
当今社会发展神速,手机、外卖、抖音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它们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
带来了诸多弊端:有多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又有多少青年因沉溺于抖音、
快手等短视频而消磨了斗志?难怪有人感慨“新生事物摧毁了青年一代”。可这究竟应该怪
谁呢?难道这些新生事物不应该倡导吗?
显而易见,不是“抖音”等新生事物毁掉你,而是你不善自律。这就像一个立志减肥的人,虽然
有一颗减肥的心,可敌不过美食的诱惑。同样的道理,手机、抖音等新生事物,只是你毁掉自己
的借ロ。人生有自律,风雨不迷航。
自律的人,首先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对自己从不迁就。为了拥有完美身材,蔡依林从不吃任何
油炸食品;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姿,杨丽萍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为了在NBA赛场傲视群雄,
科比每天凌晨4点忘我练球……相反,你每天挂着QQ,刷着微信,连着淘宝,干着80岁老人都能
做的事情,那么你还奢望什么成功?
自律的人,也是不忘初心的人,绝不盲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就了彪炳千秋的事业。
他年岁已高,别人劝他安度晚年,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却说:“如果不从事水稻研究,那我
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不
忘初心。反观当下的一些娱乐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不知自律,聚众吸毒,偷税漏税,等待他
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万众的唾弃。
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说过:“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
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首先要设立具体目标,坚持无一例外原
则。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要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其次,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化解,不能总想着毕
其功于一役。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做法:“我在每次比赛时,会
把全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这样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同样,个别患有网瘾的青少年,也可限定
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长,从而慢慢减轻对网络的依赖。
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是啊,我们千
万不要放纵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成为被毁掉的青年一代。朋友们,摒弃诱惑,自律、自强吧,
朝着自己的目标,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点评] 本文三大优点。(1)标题即观点,简洁凝练,生动形象。既能概括文章内容,又能引发读
者的联想和思考。(2)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开篇在述评材料后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自律的
人,首先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对自己从不迁就”“自律的人,也是不忘初心的人,绝不盲从”
两方面进行论证,然后再深入一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用歌德的名言提出希望。(3)
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文章列举大量名人事例和名言进行论证,注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并且多
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两相比照,论证严密。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