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1讲 体验高考题,把备考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
时代精神。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
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
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
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栏
目
01 真 题 体 验
导
航
02 考 情 分 析
01 真 题 体 验
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
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
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
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
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
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
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
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
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
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
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
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
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
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
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
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
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
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B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
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
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
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
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
例。
解析 B 项中 “ 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 ” 的说
法错误。2015年的企业和高校遭侵权的比例比2013、2014年高,但低于2011、2012
年。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比细节,数据图要注意数据的变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
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
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
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
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解析 A 项,根据材料一, “ 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 ” 的说法不全面,还应包
括“制度供给”。B项,“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才能体现出大学科
研工作的价值”,这一说法不正确。由材料四可知,体现大学科研工作价值的应是
成果“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不是企业方的利益诉求。D项,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多
方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其次是“成果
转化的机制不畅”,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筛选原文信息,注意选项和原文的比
对。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
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
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
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从材料三、四可以明显看出,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协
作,但材料三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这意味着科
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相关方是企业、高校和政府。
材料四重点说了高校科研成果很难转化的原因,一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大
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要求等方面
存在很大差别;二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
部门的协作。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相关方各自掌握的资源,点出其所起的作用即
可。
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
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
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
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
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
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
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
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
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
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
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
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
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
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
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
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
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
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
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
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
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D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
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
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
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
推进的主要原因。
解析 D.语义夸大。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
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
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可知,D项“主要原因”说法错误,
语义夸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E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
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
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
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
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解析 B . “ 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 说法错误,居民要做的是 “ 分
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是针对政府的。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
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把材料二第二段“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
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一句中的“影响”变换成了“制约”,语义夸大。C.材料一
说“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从这一点来说,“垃圾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材料二进一步明确“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强调了
其污染性。也就是说,垃圾归根到底还是资源,只是需要合理处置。C项的结论属
断章取义。D.张冠李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只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
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是各地政府应当做的事。
6.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答案 ① 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② 从政府
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题干要求回答 “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 ,同时要求 “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故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材料一主要是从居民的角度进行概括;
材料二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进行概括。
02 考 情 分 析
1.从材料构成上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一个共同点:围绕一个大话题,由
多则材料构成,并且其中一则材料一般包含图表。这几则材料既各有侧重,又密切
相关。
2.从试题形式上看,均为3道题,12分,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2018年全
国卷取消了“5选2”选择题,均改为“4选1”的形式,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3.从考题考点上看,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特别是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命题范围有的涉及全篇,有的侧重局部(图表)。其热点题
型是选择题、归纳概括题和比较材料异同题。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