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江苏专用)
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2019江苏,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12分)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
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
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子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金钢桥、金汤
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
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
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
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
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
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
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
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交通之间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
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
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
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
津开合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
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
过船。一种是“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
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
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
就可让出中间航道,以便行船。一种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
屉一样,以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
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
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
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
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
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
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3.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6分)
一、
1.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引导关
注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错误,原文为“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
2.答案 B 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和概括分析各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错误,原文为“根据河流在
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3.答案 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
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引导注重操
作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观念。
根据原文第一段“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第二段“开合
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可以概括出开合桥的优点;根据原文第四段“但开时不能
走车,合时不能通船……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可以概括出开合桥的缺点。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题组一 2019年高考题组
一、(2019课标全国Ⅰ,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
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
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
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
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
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
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
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 一年平均湿度(%)
倍数温
度(℃) 70 50 30 10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5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
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
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
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
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
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
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
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
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
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
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
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
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
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
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
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
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
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涉及关注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A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
2.答案 C C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
方案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
纸张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
3.答案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
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
科素养,树立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念。
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
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
二、(2019课标全国Ⅱ,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
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
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
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
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
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
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
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
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
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
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
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
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
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
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
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
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
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
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
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
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
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
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
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
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
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
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岛隧工程
智能建造 智能设备和智
能控制系统等 工程建设者的
感知等能力
B.机器智能与人类
智慧紧密结合 人机一体化
智能建造系统 工程建设
的安全
C.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 网络层 数据层
D.数据层 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 数据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
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
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
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
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
1.答案 D 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内容的梳理能力,体现发展逻辑
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树立正确方法论的观念。
关于数据层,原文说“……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
共享”,由此可知,D项中实现“数据融合”错误,应为“有效存储和共享”。
2.答案 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激发爱国
主义情怀。
C项列举了港珠澳大桥一系列之最,其中“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原文没有体现;另外,应是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而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故C项错误。
3.答案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②港珠
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
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的学科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依据题干,筛选、概括三则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
批桥梁建设人才,体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体现出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的科技实力;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先进。从材料一中用我国材料由我国人力建设的
武汉长江大桥到材料二中建成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的发展。
综上,港珠澳大桥领先的建设水平和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三、(2019课标全国Ⅲ,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
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
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
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
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
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
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
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
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
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
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
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
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
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
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
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
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
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
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
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
“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
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
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
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
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
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
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
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
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三、
1.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先
进文化,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项,“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错误,应该是“鸟
巢一代”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构成了奥运志愿服务的集体记忆。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和归纳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题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生产生活,指引学生拓展视野,关注大时代。
C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原文是“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
护共享秩序”,选项曲解文意。
3.答案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
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
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涉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关注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
首先审读题干,抓住关键词“‘新型’的志愿者”。“单车猎人”作为志愿者的行为目的是
什么,为什么是“新型”的。然后找准区间,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筛选整合。材料二着重
探讨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材料三重点分析单车猎人的特点。最后整合信息,规范作答。
四、(2019北京,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22分)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
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
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
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
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
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
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
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
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 (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
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
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
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
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
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
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
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
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
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
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
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
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
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
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
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一般比乡村高。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
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
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
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
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
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
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
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
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
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
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
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
这一关系有何启发。(7分)
四、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引导考生了解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原文第1段写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
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而“这些
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故A、B、C三项都正确。由原文第2段可知,“无序蔓延
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
中”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选D。
2.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概括内容、分析论点与论据之
间关系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A项,由材料一第1段可知,“利于缓解”错误。C项,由材料一第4段最后一句“城市化对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知,“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
来哪些损失”错误。D项,材料一中并没有针对生物多样性危机提出应对策略。
3.答案 B 本题考查社科类文本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培养优秀思维品质。
由材料二第4段中的“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
资源及食物”“城市冬季不再严寒”可知,A、C、D三项正确。由“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
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可知,“精心保护”的是“花园”,而非“城市中的生物”,故B项错误。
知识拓展 选择题常见陷阱
(1)偷换概念;(2)以偏概全;(3)因果混乱;(4)无中生有;(5)答非所问;(6)曲解文意;(7)混淆时态;(8)
混淆是非。
4.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体现
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材料一中并未阐述“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属无中生有,故A项错误。材料二的引文表达
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惊叹,故B项错误。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的
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中作者对热岛效应的看法是“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两则
材料看法不同,故D项错误。
方法技巧 本题重点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因此各个选项中表“推断”的
内容要加以推敲,如“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看法是
一致的”“看法相似”等。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辨析,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 A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
材料三第2段中说“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
难以抵御夜间冰冻”,而选项却变成了“为抵御积雪的覆盖”,因此A项错误。
6.答案 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
素之一。
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
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
(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
地球家园。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启示学生要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
由材料一第2段可知,城市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第3段论述了城市化严重
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材料二表示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大的进化动力之一,城市对生
物多样性有保护作用;由最后一段可知,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
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材料三表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由第3段可知,
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三则材料就同一个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进行论述,启发我们要全面、辩证地去认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要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建设,减
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家园。
审题要领 (1)关注题干关键词语,如“关系”“观点”“启发”;(2)依据这三个关键词在文
中进行筛选、概括;(3)围绕话题对象,由浅入深地谈对事物的认识,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入
手。
五、(2019浙江,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
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
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
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
“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
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
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
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
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
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
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
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
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
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
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
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
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
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
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
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
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
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
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
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
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
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
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
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
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
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
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
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4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2)针法和绣法: 。(2分)
(3)承载的文化: 。(2分)
五、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增强关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A项,“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其(苗绣)历史可
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B项,“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
面”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C项,“苗绣
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在盛
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关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等方面的学科素养,增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
B项,“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说“它被发现的时间
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选项曲解
文意。
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内容“三关注”
(1)分析选项中进行比较的内容,关注作者的结论。
(2)分析选项中进行判断的内容,关注事物的性质。
(3)分析选项中富于情感的内容,关注作者的情感。
3.答案 (2)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
(3)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
素养,树立尊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
(2)结合材料一概括,抓住关键语句“苗绣针法有……十几种”“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等,以及对辫绣、结绣的针法介绍来回答。
(3)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结论性语句,如首句或尾句来回答。
方法技巧 概述整合三个“一”
一个原则——回归原文,还原语境原则。
一个方法——抓关键语句,提炼关键词,尤其是段首句、段尾句和中心句。
一条经验——巧妙整合,分点作答,有序呈现。
题组二 2015—2018年高考题组
一、(2018课标全国Ⅰ,7—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
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
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
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
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
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
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
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
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
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
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
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
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
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
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
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
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
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
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
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
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
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
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
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
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
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
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
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
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
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
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潘建伟教授
的那段话中,该项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中,该项表述正确。C.对应信息在材
料三中,该项表述正确。D.“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于文无据。
易错警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同其他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
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混淆是非、混淆时态、曲解文意、武断绝对
等角度设“陷阱”。
2.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通信安全是国家
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
该项“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
一中,“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
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
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表述正确。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于文无据。D.材料二中说,“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
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材料三中说,潘建伟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
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可见该项
表述正确。
解题步骤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题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词。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
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3.答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
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
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
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人民日报》是我国官方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日
新月异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自然》着重报道自然科学方面的新闻;《读卖新闻》是日
本的报纸,着重从日本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新闻的报道侧重
点就会不同。
解题步骤 解答比较材料异同题三步法
二、(2017课标全国Ⅰ,7—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
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
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
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
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
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
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
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
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
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
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
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
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
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
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
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
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
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
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
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
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
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
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 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以央视自制为主 节目品质有保障
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 有线电视系统
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国家地理频道 电视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
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
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
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
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
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
式方面的不同。(4分)
二、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四可知,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
目制作等任务,而承担把节目传送给电视观众的是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康卡斯特电信公司。
2.答案 BC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由材料一“央视纪录频道
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可知,选项“中央电视台
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
播出方式”错误。D项,由材料二目标观众年龄“55~64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岁及以
上”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说的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在不断
地攀升错误。E项,“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
问题”于文无据。由中国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频道化运营模式有此劣势,并不能推出美国国
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不存在这些问题。
3.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
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分离。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中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
中的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材料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
上的特点,对应的句子主要是“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
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注意题中只是要求概括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初期”
的制播运营模式,无须回答现在制播运营模式的转变情况。材料四介绍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
制播运营模式,文中对应的句子主要有“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技术性播出任务”。本
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明”,所以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要具体分析。
三、(2017课标全国Ⅱ,7—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
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
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
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
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
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
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
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
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
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
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
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
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
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
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
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
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
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
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
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
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
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
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
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
1.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
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参与率低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未
说孰轻孰重,但选项却错误地将前者表述为主要原因。
2.答案 AE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B项,“增强
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表述有误,分类收集不是居民的事情,而是政府的责任。C
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原文的表述是“不按要求扔
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
为”,可见并非“不准确”,而是“不全面”。D项,“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同时制定完
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只是作者对各地政府的建议,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
案》中并没有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故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
3.答案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
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
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
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这个工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
施体系建设,完善奖惩政策;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
即可得出答案。
四、(2017课标全国Ⅲ,7—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
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
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
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
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
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
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
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
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
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
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
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
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
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
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
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
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
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
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
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
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
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
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
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
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
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四、
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
现上升态势”错。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
2.答案 BC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
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材料一说的是“博物馆服务于
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
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物
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的说法均有误,材料二说的是“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
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E.材料三中说“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
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
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而不是用拉动旅游经济来提升博物馆宣传和教育
的功能。
3.答案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
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抓住题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可确
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一,根据“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
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可归纳出第①点;根据“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
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可归纳出第②点。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一、(2009江苏,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
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
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
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
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
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
外广告。命运多舛,1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
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
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
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意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
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
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
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
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
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粝怪诞,一副孤
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
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黄永厚幼时大病不死、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
文章的可读性。
B.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
议。
C.黄永厚坚信自己创作的价值,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也不
作批评。
D.黄永厚画的历史人物,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
的情怀。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3.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一、
1.答案 B 强加因果。“黄永厚认为没必要给不看画的人看画”,是对他“常把拿重金前来
购画的人拒之门外”而言的;他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是因为他不肯为办
画展而改变自己的艺术风格,“不肯削足适履”。
2.答案 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
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解析 原文第二、三段交代了黄永厚形成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第二段介绍了他多难的人
生、与绘画有不解之缘和对绘画的终生挚爱,第三段的信息更是集中(前三句)而明确。在此
基础上还要加以整合。
3.答案 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
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冰炭同炉”的含义,即人物性格中矛盾对立的方面;其次要
善于抓住文章第三、四段那些用“但”表示转折关系的语句,找到对立的两面;最后进行概括
整理。
二、(2008江苏,16—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
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
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
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
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
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
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
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
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
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
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
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
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
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
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
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
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
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2.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 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3.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二、
1.答案 D 由第二段“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可
知,D项内容明显与原文不符。
2.答案 B 从第四段“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
……”一句可知,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应是“考据学”。
3.答案 (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第(1)条可从第一段中归纳,第(2)(3)条可从第二
段中归纳,第(4)条可从第三段首句中摘录。
4.答案 (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又不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应从不同角度分条概述。第(1)条可从第一段和第三段
中归纳,第(2)条可从第四段中归纳,第(3)条可从第二段中归纳。
三、(2018课标全国Ⅱ,7—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
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
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
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
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
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
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
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
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
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
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
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
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
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
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
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
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
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
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
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
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
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
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三、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图表的能力。A.先确定主体——科研单位,确定范围——2011到20
13年,再依次对应数值,可知此项正确。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
有所提高”错。据图表可知,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2011年和2012年降低了。
C.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仅有”“回升”对应图表查看,可知此项正确。D.先观察图表内容,
再分析选项的推断是否合理。此项正确。
方法技巧 解答图表题“三不要”
(1)不要漏掉任何细节,树立每一个信息都有它存在的作用的意识。
(2)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有些内容是针对原文的推断或预测,不可盲目判错。
(3)不要孤立割裂,可借助其他几则材料的信息来理解图表。
2.答案 C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理解片面,
据材料一的“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
概括不全面。B.“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错,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只体
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C.筛选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如“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
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据此可知此项正确。D.“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说法错
误,材料四中的原句为“很难直接转化”。
3.答案 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
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
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综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主要讲
知识产权对于创新的意义以及侵权情况;材料三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正面事例,其中提到20
15年修订的法律;材料四主要讲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可确定相关方为高校、企业、政府,依
次概括其作用,注意要将具体作用加以概括,不能只是对内容的简单罗列。
疑难突破 实用类文本简答题“三突破”
突破一,全面准确,避免偏漏。需要通读相关材料,确定区间,宁宽勿窄,逐步缩小范围。
突破二,完全针对,仔细审读题干,对应问题来回答。
突破三,语言精练,依次梳理有关信息,分条概括,再将相同的条目整合,用更精练的语言加以表
述。尽量使用理论性强的概念表述。
四、(2018课标全国Ⅲ,7—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
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
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
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
“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
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
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
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
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图1 2010~2015年实体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及年度增长率比较
图2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比较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
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
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
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
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
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
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
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
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
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
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
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
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
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
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四、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A.据图1、图2中2015年相关渠道的市场码洋
数据可知,此项正确。B.据图1中2014年与2015年的年度增长率可知,此项正确。C.据图2可知,
网络销售市场码洋规模逐年递增,可见是逐年赢利;据图1可知,实体店虽然总数较大,但市场码
洋规模增幅不大。故此项正确。D.“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这一过程是2011~2014
年实体店年度增长率情况;“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说法有误,据图1可知,2010~2015年
波动较大,无法以此预测未来是否将趋于平稳。
2.答案 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对应信息为材料一第一段“政府部门出
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正确。B.“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说法错误,于文无
据。原文只是说这种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C.“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说法错误。据材料一原文“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
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可知,“数字出版部门”并不是“已有的”。D.“图书作为
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理解错误。据材料三原文“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
……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可知,“图书作为传播平台”应当改为“互联网作为传
播平台”。
解题步骤 分析概括题“三步骤”
3.答案 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
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三。材料一,关键句
“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必由之路”“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
…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材料三,关键点“快速传
播”“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据以上信息概括即可。
五、(2018浙江,7—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
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
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
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
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
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
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
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
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注] 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
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
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
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
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
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
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
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
奇,样式也最多。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
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
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
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
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
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
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来源同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
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
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
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
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
(1)事实依据: (2分)
(2)理论依据:
(2分)
五、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和材料四
中。A项“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错,材料三中原文有“有时甚至会想与
它们进行情感交流”。B项“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错,C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
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错,材料四中原文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
以B、C两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三中有“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
一”,材料四中有“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2.答案 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A项答题区间在材料
一中,由原文“我很高兴发现……在自然里骑车”可知A项扩大范围,并不是喜欢自然的孩子
就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只是“我”发现的一部分人而已。B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二中,
读图可知,政府、公司和中老年人占比较小,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C项答题区间在材料三中,
由原文“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这一例子和“亲生命
性”这种现象的关系可知,C项正确。D项答题区间在材料四中,这些都是古代的危险源,因而
D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3.答案 (1)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
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
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目为“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
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事实依据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材料一的事实是用来说明对自然的
喜欢不完美;材料二的事实说明自然教育受众群体中儿童和亲子所占比例太大。理论依据在
材料三和四中,材料三理论强调“亲生命性”与生俱来,材料四讲述生物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六、(2016课标全国Ⅰ,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
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
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
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
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
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
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
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
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
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
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
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
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
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
“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
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
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
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
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
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
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
“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
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
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
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
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
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
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
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
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
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
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
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
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
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
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
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
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六、
1.答案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 B.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陈忠实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应是他的第一个
短篇小说集《乡村》的出版。C.于文无据,相关信息在原文第四段,文中只是说“1985年的泰
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并没有说他做出了“错误判断”;结合文意可知,那应该是他受刺
激后的一种觉悟。E.“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推断错误,陈忠实在创作生涯
中也有困惑的时候,不能绝对地说是“一帆风顺”。
2.答案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
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
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解析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这一信息所在之处;然后找
到相应的答案所在范围(第三、四、五段);最后筛选出相关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整合起
来。
3.答案 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
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解析 认真审题,理解句子。应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拆开来理解:“属于陈忠实
的句子”是什么句子?“属于陈忠实的句子”为什么能“永留人间”?结合材料,围绕这两个
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即可。
解题关键 “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带有作者鲜明的情感,充分肯定了陈忠实先生文
字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明确表达了对陈忠实先生的悼念之情以及对陈忠实先生文字的敬仰之
情。答题时要结合作者态度和文本内容,鉴赏要全面到位,评价要合情合理。
4.答案 关系:“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
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
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
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
学巨著。
解析 第一问要求阐述“剥离”和“寻找”的关系,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陈忠实要“剥离”
什么,即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摆脱封建残余桎梏”“从信奉多年的
‘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进而弄清他要通过“寻找”获得什么,即“获得精神解放”
“在思想上打开自己”“重建自我”。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回答第二问“有哪些表现”,则要纵观全文,从重点段落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并加以概括,如第三
段的开头句,第四、五段的结尾句。要言之有理有据。
七、(2015福建,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
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
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
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
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
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
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
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
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
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
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
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
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
“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
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
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
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
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
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
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
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
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
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
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
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
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
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
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
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
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
火虫。
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4分)
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6
分)
七、
1.答案 CE C.“水质检测”用的是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而不是虫荧光素酶基因。参见
第五段第二句。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不正确,原文是“不能光着眼
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2.答案 (要点)①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
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需找重点语句,即第五段“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
境”,第七段“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当萤火
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
3.答案 (要点)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
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
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文化的”指的是其在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意义;“自然的”指
的是萤火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萤火虫进而保护整个大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主题。
三年模拟
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每题建议用时15分钟
一、(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一模,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
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
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
“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
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
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
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
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
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
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
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
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
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
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
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
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
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
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
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
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
成功发射》,《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
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
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
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
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
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
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
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
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
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
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
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
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
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C.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
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D.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
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的依据。(6分)
一、
1.答案 B 结合文本内容“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
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分析可知,原文只是“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因此,选项“月球与地球之
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错。
2.答案 C 结合材料二内容“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
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分析可知,邀请荷兰、德国、瑞
典、沙特仅仅是开展“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因此“共同完成”错。“太空丝绸之
路”出现在材料三第一段,要注意的是它是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属于外媒报道,不代表
中国官方,所以中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一说不成立。故选C。
3.答案 ①探月工程各阶段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②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
持,提供了物质保障;③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提供了设施保障;④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
合作环境。
解析 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探月工程各阶段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结合
材料二“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
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分析可知,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结合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
务”,材料一“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分析可知,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提供了物质保障;结合材
料三“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
设施”分析可知,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提供了设施保障。
二、(2019苏州阳光指标调研,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读多少本“及格”?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
一
2018年4月19日讯 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多少书?昨日,2017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
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10.2%,人均纸质图书
阅读量为4.66本。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与2
016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
为8.81本。
若是每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10.2%了。其中阅读超过2
0本的占4.1%,超过50本的更是仅有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日本是人均11本左右,韩国人均9本,美国人均7本,法国在8本左右。”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
徐升国,援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说。
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多,有
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由
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
活动或读书节。
二
调查报告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接触手机时间最长,
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
钟。
当然,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
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徐升国回忆,1999年调查报告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3.7%,真正的网络阅读
可以说还没有产生”。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
发多样化。“2007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带来的变化更为剧烈。微信上线后,出现了
微信阅读,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
等。”
三
此外报告发现,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
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
率最高,达28.4%。
听书具体听什么?“故事”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听
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0~8周岁儿童
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
关于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
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猪’‘狼外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故事。从
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背唐诗、认
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能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之为功利式的阅读启蒙。后者容易让幼儿
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然就会去排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成年国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一年中能够阅读10本及以上的纸质图书。
B.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超过美国和法国,前景可喜。
C.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D.大多数0~8周岁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儿童读书习惯。
2.下列对当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情况良好,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较高。
B.未成年人的早期阅读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其阅读内容常与家长的培养方向相关。
C.当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听书内容功利化,幼儿阅读启蒙功利化。
D.随着时代发展,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
3.请结合文本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6分)
二、
1.答案 B “超过美国和法国”分析有误。材料中美国和法国的数据不是未成年人人均阅
读量,无法比较。
2.答案 D 根据文意,无法推出“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的结论,该项属无中生
有。
3.答案 ①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全民对阅读的重视,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②与时俱进,利
用数字化阅读丰富人们的阅读内容和方式。③懂得数字化阅读的利弊,提倡和发展纸质阅
读。④避免功利化阅读,避免娱乐化阅读,倡导深度阅读。⑤继续重视儿童阅读水平的培养,培
养儿童阅读兴趣,使国民阅读能长久发展。
解析 题干中的“如何提高”,指向的是“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途径。根据第一部分最后
一段中总结出要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根据第二部分“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
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
为愈发多样化”可总结出要点“数字化阅读”;根据第二部分中“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
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可
总结出要点“深度阅读”;根据第三部分中“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可总
结出“重视儿童阅读水平的培养”。
三、(2019苏北三市一检,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一个时期以来,互联网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口”,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助推了中国经济的
转型升级。然而,在市场竞争逻辑下,互联网大数据领域无序竞争态势也日益凸显。不健康的
“网络丛林生态”既制约了中小微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动力,又侵蚀了消费者的用户选择、信
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正当诉求。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说野蛮生长是互联网发展早期不可避
免的阶段性特征,那么当信息化发展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建立兼顾各个利益攸关方的
“共生生态”已经成为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迫切需要按照尊重监管管
理、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自身管理、探索共生管理的思路,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建立良性发
展的“共生生态”,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创造尊重
价值、鼓励创新、共生共享的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
(摘编自钟超《大数据时代呼唤共生生态》,《光明日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现在,贵州一带产出的云雾大米,用微信扫码,大米的产地、规格、保质期、加工日期、储藏条
件、单价等一览无遗。在“扶贫云”系统上点击“开始帮扶”,帮扶对象的姓名、可销售
量、已售量、可增收额、当前增收额等指标一清二楚。
在打通数据壁垒上,贵州联通了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的相关数据,让碎片化数据“牵
手”“共享”“交换”,使扶贫信息在阳光下运行,把真正的贫困人口筛选出来,实现了精准化
识别;在管理上,“扶贫云”也是全省扶贫工作的综合考核平台,可以实现对扶贫项目资金全流
程覆盖、数据全记录。目前,“扶贫云”已经统计监管了全省15万多个扶贫相关项目,涉及监
管资金364亿余元。
(摘编自黄浩《撕掉贫困标签,贵州用大数据打通扶贫“经络”》,新华网2018年5月29日)
材料三:
近年来,贵州省用心培植“智慧树”、用力深挖“钻石矿”,大数据从无到有、逐步趋优,成为
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引擎。据悉,因为大数据红利,贵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年轻人“向黔进”,贵漂、创客在贵阳遍地开花。
几年前播下的大数据“种子”,正逐渐成长为生机勃勃的“智慧树”。通过开放一批政府数
据,贵州这一欠发达地区,逐步培育出了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交融汇聚的完
整生态。在贵阳市数据开放平台,普通老百姓可以找到日常最为关心的民生数据;企业能够从
平台发布的气象、环境、企业、信用等各行各业的实时数据,发现商机,创新商业模式;政府则
通过释放数据红利,促进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市场需求反馈,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
服务水平。“勇立潮头抢先机、干在实处走前列”,政府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让各方都能共
享大数据红利。展望未来,“中国数谷”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给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
“贵州样本”。
(摘编自余甜甜《聚焦“中国数谷”:政府主动作为共享大数据红利——解码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
台》,中国网信网2018年5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互联网行业能激活生产要素,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但是目前由于无序竞争,已经侵蚀了消
费者的正当诉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力。
B.野蛮生长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难以避免的,随着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建
立大数据治理体系,创造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
C.贵州打通数据壁垒,联通扶贫、公安、医疗等17个部门进行“共享”“交换”,统计监管了
全省15万多个扶贫相关项目,涉及监管资金364亿余元。
D.贵阳的数据开放平台给百姓带来了方便,给商家提供了商机,促使政府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
服务水平,提升政绩的同时,也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建立良性互联网生态格局,需要尊重监管管理、加强行业管理、完善
自身管理、探索共生管理。
B.贵州建立大数据监管体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实现对扶贫项目资金的全流程覆盖、数据全
记录,能够确保扶贫资金合理使用。
C.贵州大数据从无到有,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重要引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贵阳发展,
贵阳也成为青年人创业的乐园。
D.贵阳在利用大数据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数据开放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
方面,数据开放又要求政府优化服务水平。
3.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政府在利用大数据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6分)
三、
1.答案 B A项中“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力”夸大危害。C项中“联通”的是“数据”而非
“部门”。D项中“提升政绩”无中生有。
2.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确保扶贫资金合理使用”错,文中无对应信息。
3.答案 ①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创造良性发展的互联网生态格局;②联通共享各种相关数据,
建立精准化识别机制和综合考核平台;③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大数据红利共
享。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中有“结合三则材料”的提示,有“政府在利用大数据
上”的定向,因此,需从三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从材料一后半部分可知,应建
设大数据治理体系,创造良性发展的互联网生态格局;材料二讲的是一个实例,贵州用大数据打
通扶贫“经络”,可概括为“联通共享各种相关数据,建立精准化识别机制和综合考核平台”;
材料三对应的信息则是“政府则通过释放数据红利,促进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市
场需求反馈,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政府主动作为、大胆创新,让各方都能共享大
数据红利”,对此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四、(2019泰州期末,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网络动画是为互联网而生的动画类型,目前比较准确的定义应是: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
播特点制作,并且以互联网为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网络动画技术表现形式为GIF(1994
—2000)、Flash(2000—2005)、Video(2005—)以及新兴的VR动画等,接收终端也经历了PC、
手机等智能终端变化。
与传统动画相比,网络动画在作品的审美倾向、题材选择、表现尺度、类型细分、叙事节
奏、视觉呈现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和差异。网络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视觉
形象等,吸引着大量年轻粉丝,成人化倾向明显。数据显示,网络动画在20岁以下及20—30岁年
龄段群体中覆盖率分别为43.8%和43.6%,其中以月收入较高(超过10000元)人群和无收入人群
覆盖率最高,分别为36%和35.4%。这说明网络动画主要受众群以无收入的学生和有较高收入
的都市白领为主。
网络动画产业在融资渠道、成本控制、制作周期、评估手段、产业价值链条等方面都有新
的探索和特点。网络动画大多是周更,长度在几十集甚至上百集,大量网民的参与以及互联网
海量存储能力使日益增多的网络动漫平台储备剧增。基于互联网的特性,经过网民或从业者
大量原创产品在网络上“试错”,这些作品有了与市场对接的机会,也减少了作品后期开发的
市场风险。
(摘编自孙平《中国网络动画产业现状探析》)
材料二:
2017年,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在引进海外作品的同时,也自觉加大
了原创自制的力度。一系列制作精良的网络动画,有效改变了国产动画的形象,使得“古风”
“国风”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审美。网络动画由于互联网受众本身的年龄特征,体现出以
“青春”为代表的主题关键词。例如,《全职高手》根据蝴蝶蓝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网游高
手叶修在遭到俱乐部的驱逐后,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重返巅峰之路的故事,充满激扬奋进
的正能量;《一人之下》的架空世界观把玄幻与现实紧密结合,注重发掘人性的光辉。经过多
年的探索和积淀,中国网络动画的主流,不再是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
而是通过英雄、个性、梦想等青春主题来与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沟通,逐步从注意力经济
发展到情感力经济。
(摘编自《2017年中国动画的理性回归》)
材料三:
在中国网络动画发展的前期,各网络动画公司几乎都是亏损状态,网络动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后,开始探索出一条与日本和欧美都不同的盈利道路。动画的制作成本一般都很高,十几分钟
一集的网络动画一般要5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一条可持续的盈利途径,中国网络动画很难再有
新突破。现在网络动画的盈利模式一般是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收回一定成本,再授权给
一些公司销售动画的有关漫画、图书、衣服、手办、玩具等动画衍生品收回一些成本,像
《秦时明月》和《不良人》授权拍真人剧也是一个不错的模式,有些动画公司还将动画播放
权卖到国外赚取版权费,同时一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会得到一些国家奖项的奖金,政府的扶持也
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综合下来,只要动画公司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盈利将变得简单。
(摘编自李国正《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网络动画是根据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制作的,但其发行渠道并不是仅限于互联网。
B.网络动画比之于传统动画,有明显的特征与差异,其受众不再以未成年人为主。
C.随着网络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主要互联网播出平台已自觉将主要精力放在原创作品上。
D.国内网络动画发展前期,网络动画公司基本都是难以盈利的,如今情况有了改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网络动画的年轻粉丝以月收入较高人群和无收入人群覆盖率最高,说明其受众以都市白领
与学生为主体。
B.当前国产网络动画出现了与青少年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审美新倾向,开始由注意力经济向情
感力经济发展转变。
C.如今中国网络动画的盈利道路是多向的,包括通过视频网站购买播放权、授权给相关公司
销售动画衍生品、授权拍真人剧以及政府扶持等。
D.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看,传统动画一度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人,审美倾向、题材选
择等方面与网络动画明显不同。
3.对于网络动画的现状,三则材料阐述的主要角度各不相同,试分别加以概括。(6分)
四
1.答案 C “自觉将主要精力放在原创作品上”错,根据材料二首句可知,只是“自觉加大
了原创自制的力度”,并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上面。
2.答案 D “以俊男美女、神鬼妖狐来吸引人”是中国网络动画曾经的做法,不是传统动画
的做法。
3.答案 材料一:受众以及产业探索等方面与传统动画相比较的角度。材料二:国产动画原创
自制、探索新审美意趣的角度。材料三:探索国产动画盈利渠道的角度。
解析 题干要求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对网络动画现状的阐述角度,作答时要先了解每一则材料
的主要信息,然后再思考其阐述角度。由材料一“与传统动画相比……网络动画以其独特的
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视觉形象等,吸引着大量年轻粉丝,成人化倾向明显”“这说明网络动
画主要受众群以无收入的学生和有较高收入的都市白领为主”“网络动画产业在……方面
都有新的探索和特点”可知,材料一的角度是受众以及产业探索等方面与传统动画相比较。
由材料二“……也自觉加大了原创自制的力度”“有效改变了国产动画的形象,使得‘古
风’‘国风’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审美”“逐步从注意力经济发展到情感力经济”可知,材
料二的角度是国产动画原创自制、探索新审美意趣。由材料三“开始探索出一条与日本和
欧美都不同的盈利道路”“只要动画公司能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盈利将变得简单”可知,材
料三的角度是探索国产动画盈利渠道。
五、(2019宿迁期末,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美国市场网9月14日报道,在中国,付费订阅、与专家在线互动等网络直播,被统称为“知识付
费”经济。研究估计,去年中国这种经济规模达7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付费播客,
主要是消费者直接为在线内容付费。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重要信息,在中国竞争激烈
的就业市场需不断更新个人技能,中国手机支付更便利,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伍”的心
态。
法新社9月11日报道,微博问答是新浪微博开设的一项功能。去年,通过问答提出的问题每天
达到约1万个,而金融、健康和就业问题的答题人每一次回答都能赚到钱。在中国无处不在的
手机支付方式的推动下,热门话题得到的围观可能为每个答案带来数万元的收入,而这笔收入
将分给提问者、答题专家和微博平台。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日前报道称,拥抱知识经济(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国家获得了
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位。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的占比呈井
喷式增长,如今已超过了20%。同时,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有好处。
FT中文网撰稿人王鹏鲲日前撰文称,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喜马拉雅FM和知乎
等平台聚集了大批粉丝,但是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下一步,领头企业
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比如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或督促其完成学习。
(摘自手机中国网百家号)
材料二:
图1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图
图2 国内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
图3 付费意愿占比图
图4 国内消费者知识付费驱动力
材料三: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分享经济,所以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除了优质内容,分享体验才是知识付费
核心的商业价值。当前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集中在对内容的争夺上,而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
将更强调社交性和分享的精确匹配。知识付费供给内容的“头部化”、系统化趋势明显加
剧。用户原创内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且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连续性。初期,知识付费迎
合受众碎片化需求,专业生产的内容生产多呈现碎片化的状态,这种模式不利于受众系统地学
习。知识付费属于一种虚拟经济,由于交易前无法查验,因此知识的真假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
到用户的消费意愿。未来用户信用体系、知识评价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平台操作更加规范
化。从受众上看,当前的知识付费用户基本只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随着行业整体的不
断发展,未来在受众面上会有所扩展,市场格局也会沿着垂直领域发展,即会出现针对特定细分
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
(摘自人民网《视听》2017年第11期)
1.根据材料一,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市场网认为,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
伍”的心态,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各种信息。
B.从法新社的报道看,微博问答解决消费者在金融、健康和就业等方面提出的所有问题;通过
手机支付方式,将收入分给提问者、答题专家和微博平台。
C.从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的报道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科研
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增长迅速,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FT中文网撰稿人王鹏鲲认为目前中国知识付费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
段,下一步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
2.根据材料二,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5到2018年四年间,中国内容付费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持续上升,中国
知识付费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B.从图2可以看出,有42.0%的用户认为知识付费是趋势,有价值的内容就应该付费,说明当前知
识付费的意愿已经初步形成。
C.从图3可以看出,“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经验”最被认可,有63.3%的人有意愿付
费;其次是职业/学业的选择、发展的专业建议,有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
D.从图4可以看出,国内消费者为知识付费的首要驱动力是“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
解”,说明消费者为知识付费的动机功利性较强。
3.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未来中国市场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前景。(6分)
五、
1.答案 D A项,“当代各种信息”扩大范围,应是“当代重要信息”。B项,“解决消费者在
金融、健康和就业等方面提出的所有问题”无中生有,原文只说“而金融、健康和就业问题
的答题人每一次回答都能赚到钱”。C项,强加因果,且“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错,原文是
“拥抱知识经济(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
位。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的占比呈井喷式增长……”。
2.答案 A “中国内容付费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持续上升”错,2017到2018年增长率是下降
的。
3.答案 ①领头企业将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②未来知识付费将提供更多的能提高工作效
率或收入的知识(或经验以及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解);③知识付费将更加强调社交性和
分享的匹配;④知识付费供给内容的“头部化”、系统化趋势明显加剧;⑤用户信用体系、知
识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平台操作更加规范化;⑥将出现针对特定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
解析 本题作答时,要明确题干问题指向,“概括未来中国市场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前景”,作
答时就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中与此相关的主要信息,可结合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及内容概括。
对材料一“领头企业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材料三“知识付费的商业
模式除了优质内容,分享体验才是知识付费核心的商业价值”“未来知识付费的发展将更强
调社交性和分享的精确匹配”“知识付费供给内容的‘头部化’、系统化趋势明显加剧”
“未来用户信用体系、知识评价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平台操作更加规范化”“会出现针对特
定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等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六、(2019无锡期末,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在当天下午于国家会议中心(上海)举
行的进博会分论坛“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上,微软公司创始人、泰拉能源董事会主席比尔·
盖茨称,希望与中国的创新人才一起努力,以创新来减少全球贫困,战胜疾病,应对气候变化。
“我每次来到中国都很开心,第一次是将近25年前。中国这25年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市场开放
能够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尔·盖茨首先盛赞中国的脱贫成果,称中国可以成
为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第二次脱贫浪潮的例子,其中,中国的极端贫困
率从66%降到4%。现在,非洲等地区正在推行第三次脱贫浪潮,中国将成为第三波脱贫浪潮的
催化剂。”盖茨认为,中国可以为非洲国家脱贫提供成功经验。
盖茨称,中国的很多创新成果不仅能服务中国,而且能服务世界。比如,盖茨基金会正与中国合
作进行药物研究,帮助中国克服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他透露,本周晚些时候,他将前往北京
为设在清华大学的药物研发机构揭牌,这一合作机构将主要研发针对发展中国家人群健康需
要的新药,希望改变低收入人群无法购买药品的问题。
盖茨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在该领域已有合作基础。2017年3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盖茨基金会
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在京启动。该机构关注全球健康问题,针
对影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重大疾病研发新药,充分发挥中国研发各方面的优势,开展国际
药物研发合作,加快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向临床药物的有效转化。
盖茨称,他们正尝试用人工智能抗击疟疾。“低收入人群往往无法购买所需药物,我们正在利
用AI抗击疟疾,每年45万人被疟疾夺走生命,AI诊断和人类专家一样准确。”盖茨基金会还在
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疫苗设备。相关设备在使用特殊冷却剂的基础上,不要电力和电池,只要
冰就能完成药物的保存。在非洲缺电地区,这种冰桶式的设备大有用武之地。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比尔·盖茨曾表示自己有三个理想:一是每人有一台电脑,都用上
Windows系统;二是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每人有平等的医疗机会;三是让穷人都能够用
上清洁经济的电。2006年,在评估了所有已在理论上被研究和讨论过的核反应堆类型后,比尔·
盖茨选择了行波堆,并创立了泰拉能源公司来发展该项技术。在此次论坛上,盖茨以泰拉能源
董事会主席的头衔参会。
盖茨认为,中国在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探索对全球都有积极意义。“我相信核电的光
明未来,但我们必须要解决成本、核废料和安全问题,这就是泰拉能源的使命,行波堆能解决上
述问题。”盖茨说道。
近年来,比尔·盖茨造访中国的频率颇高,主要原因是来华推销其引以为傲的第四代核能技术行
波堆。目前,泰拉能源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并推动行波堆落地。“我
们在中国有合作伙伴,希望用核电支持中国和其他国家高速发展的需求。”
行波堆属于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在设计上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行波堆在形成核裂变后,推动
中子往复燃烧,形成行波状,因此得名。天然铀中只有约0.7%的同位素能被直接利用,但是利
用行波堆技术,铀资源的30%~40%,甚至60%~70%可以物尽其用。
(虞涵棋、杨漾《比尔·盖茨参加进博会》,澎湃新闻2018年11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论坛上,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表达了希望与中国的创新
人才一起努力的愿望,以创新来减少全球贫困,战胜疾病,应对气候变化。
B.比尔·盖茨盛赞中国的脱贫成果,称中国可以成为消除贫困的重要力量,中国已成为第三波脱
贫浪潮的催化剂。
C.比尔·盖茨相信核电有光明的未来,他认为,行波堆能解决成本、核废料和安全问题。
D.近年来,比尔·盖茨造访中国的频率颇高,他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希望用核电
支持中国高速发展的需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盖茨基金会正与中国合作进行药物研究,针对发展中国家人群健康需要研发新药,降低现有
药品价格,改变低收入人群无法购买药品的问题。
B.盖茨基金会正尝试用人工智能抗击疟疾,并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新设备,这种设备只要冰即
可完成药物保存,在非洲缺电地区将大有作为。
C.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他的三个理想都高度关注普通人群,让普通人拥有电
脑,拥有平等的医疗机会,用上清洁经济的电。
D.行波堆在设计上属于第四代核电技术,它推动中子往复燃烧,从而形成核裂变。利用这个技
术,铀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
3.材料集中体现了比尔·盖茨的哪些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
六、
1.答案 B 未然当作已然,“已成为”不正确,由原文“中国将成为第三波脱贫浪潮的催化
剂”可知,应是“将成为”。
2.答案 C A项,无中生有,“降低现有药品价格”于文无据。B项,“只要冰”不正确,还需要
“特殊冷却剂”。D项,“推动中子往复燃烧,从而形成核裂变”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应是“形
成核裂变后,推动中子往复燃烧”。
3.答案 创新理念,合作理念,人本理念,平等理念。
解析 “盖茨称,中国的很多创新成果不仅能服务中国,而且能服务世界”体现了比尔·盖茨的
创新理念;“盖茨基金会正与中国合作进行药物研究”,以及对合作研究的具体情况的介绍,体
现了比尔·盖茨的合作理念;“希望改变低收入人群无法购买药品的问题”“比尔·盖茨曾表示
自己有三个理想:一是每人有一台电脑,都用上Windows系统;二是消灭艾滋病、结核病和疟
疾,每人有平等的医疗机会;三是让穷人都能够用上清洁经济的电”体现了比尔·盖茨的人本理
念和平等理念。
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每题建议用旱15分钟
一、(2019南京、盐城二模,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丹东一号”是位于辽宁丹东的黄海海域一艘沉船残骸的名字。2014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水
下考古调查队发现,体量大约1600吨。后来,它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其特征与甲
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军舰的特征相符。考古队按沉船所在海域位置,将其命名为“丹东一
号”。
从2014年开始,考古队先后在水下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但要证
明“丹东一号”就是“致远舰”,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2015年9月,考古队在沉船遗址
西南方发现了一块瓷片。经过测量、记录,他们在探方内向下挖了约60厘米深,提取了能找到
的几乎所有瓷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瓷片带回水面,开始尝试拼合。
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瓷盘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印花颜色已经消退,但文字痕迹依然
清晰。瓷盘的正中可见一个圆形的舰徽,中央写有中文篆体字“致远”,周围则是英文字母,翻
译成中文就是“致远,大清帝国海军”。这是当年“致远舰”船员使用的餐盘。
其后,在一个进行抽沙澄净的探方内,队员们又发现了一架已断为两截的单筒望远镜。在铜质
镜筒上发现了一行用花体英文字母镌刻的字样——ChinKinKwai——“致远舰”帮带陈金揆
的英文名,表明这是属于陈金揆个人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
有力物证。帮带陈金揆是这艘军舰上仅次于管带邓世昌的高级军官,从加入北洋海军至英勇
牺牲,他与“致远舰”相伴了整整七年。而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四艘军舰战沉,“致远舰”
200余人壮烈殉国,仅7人幸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水下考古发现,埋于泥
下的舰体保存完整,未见舰体外侧有大范围的开裂或大洞。如果“致远舰”遭受过鱼雷攻击,
那么在吃水线以下接近龙骨的地方会形成很明显的破损痕迹,甚至舰体断裂。而检索与此役
相关的日方史料,日军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任何发射鱼雷的记录。
另外,大部分史料都没有记载“致远舰”在沉没前曾发生过大爆炸。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152
毫米炮弹、鱼雷引信在内的许多种未爆弹药,所以“致远舰”弹药用尽、冲击日方舰船的说
法也很难成立。
依据现存资料,“致远舰”的沉没非常突然,没有明显的征兆。专家猜测,当日方炮弹击中“致
远舰”侧面水线以下部位,会造成大量进水,海水通过甲板上的竖井迅速漫延至其他舱室,舰体
才会突然下沉。同时该舰上层被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水下考古发现舰体绝大部
分区域都有火烧痕迹,很多地方被烧得只剩下金属部件。“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火灾和进
水的共同作用下突然沉没的。
材料三:
在“致远舰”之前,中国水下考古调查的多是海外贸易用的木质风帆船,对以蒸汽为动力、钢
结构材质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发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致远舰”在海水中沉睡了120多
年,一旦出水后遇到空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很快被锈蚀破坏。另外,经历过百年的自然侵蚀
和战后的破坏性打捞,舰体结构极为脆弱,整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船体散架。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致远舰”在原始环境中的研究价值,要远大于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
看的价值。甲午海战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钢铁战舰之间的交锋,“致远舰”沉船无疑
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军史研究提供新鲜的一手资料。从日俄战争中遍布黄渤海的沉舰,
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日沉舰,在中国境内沉没的战舰还有多艘,希望针对“致远舰”的水
下考古能够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
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水下考古队找到印有舰徽和文字的餐盘之前,“丹东一号”已被确认为一艘军舰。
B.“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即使有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C.如果要整体打捞“致远舰”,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
D.自中日甲午海战以来,半世纪战争不断,沉没在中国不同海域的战舰涉及多个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要确认“致远舰”的身份,瓷盘是直接证物,加特林机关枪、单筒望远镜是间接证物。
B.“致远舰”并非鱼雷击沉,因为水下舰体没有破裂痕迹,且日军档案无发射鱼雷的记录。
C.因为舰体多掩埋在海底泥沙中,除了测量、记录,水下考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抽沙。
D.水下考古队之前另有打捞者,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是“致远舰”证物缺少的两重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有哪些方面的意义?请概括回答。(6分)
一、
1.答案 C “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错,材料三中提到“整
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船体散架”,由此可知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打捞出完整的船体。
2.答案 A 材料一提及“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所以后面发掘的瓷盘和单筒望远镜都
是直接证物。
3.答案 ①历史意义:还原“致远舰”沉没的真相,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海军史研究提供一
手资料。②精神意义:表彰“致远舰”官兵忠勇报国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科学意义:标志着中
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突破,为今后沉船考古调查、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解析 根据材料二可知,“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现存研究资料不足。所以“致
远舰”的发掘打捞,或许可以补充资料,确定“致远舰”沉没的真正原因。根据材料三可知,
“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无疑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军史研究提供新鲜的一手资料;同时,
能够为水下考古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
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2019苏锡常镇调研一,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未来,城市阅读或将具有以下四大趋势:第一,纸质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阅读载体,电
子书阅读将持续上升,阅读载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二,实体书店仍将是内容销售的主渠道,
同时随着网络普及和支付方式的日益便捷,电商渠道逐渐向三、四线地区下沉,越来越多的实
体书店也涉足电商渠道,渠道融合势不可挡;第三,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阅读成为家庭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绘本等童书阅读的市场前景广阔;第四,母婴教
育、阅读推广等机构、活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对进一步促进阅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摘编自《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报告出炉,北上广最爱阅读》,2016年4月21日新华网)
材料二:
阅读形式倾向分析
纸质图书 手机 网络在 在电子阅 从网上下载
阅读 阅读 线阅读 读器上阅读 打印出来阅读
2013年 74.40% 9.00% 13.20% 2.20% 1.30%
2014年 66.00% 15.60% 15.00% 2.40% 1.00%
2015年 57.20% 23.50% 14.30% 3.40% 1.60%
2016年 57.50% 27.00% 10.20% 4.10% 1.20%
2017年 51.60% 33.80% 9.80% 3.80% 1.00%
(摘编自费琳、陆瑾、杨国立《2013—2017年国民阅读
调查报告解读及启示》,有删改)
材料三:
对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如何选择好书、读好书。
首先,“品质”成为国民阅读力提升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国民多爱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图
书,以及被公认的大家之作。2017上半年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人间失格》《追风筝的
人》《活着》《解忧杂货店》等;2017上半年非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我们仨》《自在独
行》《人间词话》《万历十五年》等。
其次,大数据精准推荐好书。“当当”基于2亿多用户18年网购大数据获得的标签化需求,向
用户进行个性化精准推荐,每月定期向用户推荐经典书单,以及名家、专家推荐书目,为读者
“有所读有所不读”提供借鉴。
再者,原创品质与数量双向攀升。以往,读者过度依赖引进版童书,导致原创童书发展空间受到
挤压,如今引进和原创比例渐趋平衡。“当当”数据显示,上半年畅销童书TOP100中原创与
引进比例为4:6,原创作品比去年增长10%。更令人惊喜的是,稳居畅销榜首的是充满时代气
息、体现中国文化情感的原创科普作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摘编自《五大维度解析当下国民阅读倾向》,2017年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材料四:
地区产业分布影响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像北京这样科技公司集聚的城市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
较高;沿海地区读者有“文艺范儿”,偏爱阅读生活、人文和文艺类图书;山东、河南、江西等
文化大省,更关注教育、文艺、人文社科;贵州、海南、甘肃则属文化新锐地区,对生活、经管
励志和原版书比较偏爱。
(摘编自《大数据:不同省份有不同的阅读气质?》,2018年4月25日腾讯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纸质图书阅读所占的比例虽然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是主流的阅读形式。
B.网络在线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比例的下降,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有很大
关系。
C.运用电子阅读器和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阅读的占比变化不大,采用这两种方式阅读的属于
“小众”。
D.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推动全民阅读具有积极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发展实体书店要有对纸质阅读的信心,也要顺势而为,积极顺应信息化潮流。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阅读的需求增强,促进了原创童书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C.电商平台通过分析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在融合实体书店时占得先机。
D.不同省份对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偏好,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地区产业分布有关。
3.从“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既是“可能”也是“需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
1.答案 D 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可知,“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
择性”正确,但“全民阅读”是就阅读的主体而言,二者并无关联。
2.答案 C 曲解文意,由原文“电商渠道逐渐向三、四线地区下沉,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也
涉足电商渠道,渠道融合势不可挡”可知,在融合实体书店时占得先机的是“电商渠道逐渐向
三、四线地区下沉”,而不是“电商平台通过分析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
3.答案 可能:多元化的阅读载体;销售渠道的融合;机构活动的推广;大数据基础上的精准推
荐;原创品质的保证。需求:家庭教育的需求;国民对阅读品质的需求;地区功能性阅读的需
求。
解析 此题解题关键在“悦读”二字,“悦读”即乐于阅读、快乐阅读。从“可能”看,要从
阅读便利性的角度去提炼信息,包括阅读载体、渠道融合、推动力量等。从“需求”看,要从
阅读主体的需要出发去提炼信息,包括家庭教育、阅读品质、地区产业需求等。
三、(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二模,15—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春节档调查”
结果显示,科幻片《流浪地球》以85.6分获档期满意度冠军。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这个听起来既疯狂又炫酷的“末
日故事”,来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作品,构成了电影《流浪地球》的基本内核。导演郭帆
的团队非常成功地把这个小说里面的中国内核,幻化成了电影里面观众看到的那份具有强共
鸣、强共情的中国式故事和情感。在《流浪地球》的出品方之一、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
经理张苗看来,“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
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情感”。
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表示:“《流浪地球》在制作上显示出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
熟度,内容上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忧思和责任的担当,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
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看到了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
力量与勇气。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片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可复
制的经验。以前国产电影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
果。”
(摘编自《春节档电影:高质量成就好作品》,
《光明日报》2019年2月12日)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4日刊登题为《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为史蒂文·
李·迈耶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同样,在电影业中,该国也是科幻片的后来者。这种局面即将发生改
变。
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2月5日上映,外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制
据报道,这部电影的预算接近5000万美元,以美国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不算高,但在中国已经可以
说是大手笔。7000多人参与了制作。其中大部分场景拍摄于由房地产和娱乐业巨头大连万
达集团投资80亿美元在海滨城市青岛建设的东方影都。
郭帆说:“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至少不要赔钱。只要这部片子不赔钱,我们就可以继续制作更
多科幻电影。”
刘慈欣小说的流行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最近的两部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
援》也有助于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两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
空计划,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有删改)
材料三:
今天再谈论科幻电影,为了与之前的国产电影区分,人们往往会加上一个限定词“硬核”。够
不够“硬核”,成为评价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其实,“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提出,并非
简单的噱头和炒作,而是各方面条件成熟后的“呼之欲出”。
作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过去引为笑谈的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史。而中国电影视效
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和制片体制中“后期前置”逐渐普及,使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
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而从人文思想演变角度来看,一战后,西方世
界对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人类的“反噬”和伤害的思考一直贯穿于其科幻电影创作之中,
“废土”与“末世”构成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
管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还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上九天
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因此,在以刘慈欣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中
国科幻电影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
事。
(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科幻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的科幻电影可向《流浪地球》学习,寻求可借鉴的经验,改变“土味儿科幻”的传统形
象,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
B.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
了发展的空间与希望。
C.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其对资金投入、技术制作、拍摄场景等
要素有着明确的要求。
D.一战后,西方科幻电影一直在关注技术进步对人类的影响,很多科幻电影的主场景由“废
土”与“末世”构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讲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可能发生的“末日故事”,这个故事
是很好的科幻电影素材。
B.赵葆华对电影《流浪地球》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
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
C.电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都包含了重要的情节转折,正面展现了中国的太空计划,
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D.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在拍摄理念、制作技术上已达世界
先进水平。
3.今天人们评价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
1.答案 C “当前世界科幻电影的制作标准由美国好莱坞确定”无中生有,也无“明确的要
求”。
2.答案 D “简陋特效已从中国电影中完全消失”错,原文中只是说“简陋特效逐渐成为历
史”,并未完全消失。
3.答案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故事、情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强大的摄制实力。
解析 首先要扣住“评价指标”,在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包括:“中国科幻影片和好莱坞科幻
影片的最大差异,取决于有没有一个中国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实际上就是中国的人物、中国的
故事和中国的情感”“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
流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科技进步主要持‘可上九天揽月,可
下五洋捉鳖’的乐观精神”,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四、(2019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学联测,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材料一:
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四叶草”展馆内,展商云集,展品琳
琅满目,参观者摩肩接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时说:“我衷心希望,参会参
展的各国朋友都能广结良缘、满载而归!”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充分说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的主动适应。这表明,中国正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扩大进口空间。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激发进口潜力,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事实上,越来越多的
国家和地区正在搭乘高速行驶的“中国号”列车:南苏丹参展商带来了非洲原产芝麻,俄罗斯
“打开套娃”食品电商平台搭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快车……诸多国外展商的故事,充分印证
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合作是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首届进博会的举办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
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享
发展“大蛋糕”,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在开放中与世界共享发展
“大蛋糕”》,有删改)
材料二:
外媒称,面临美国的贸易制裁,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新形象——进口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中国领导人已经承诺要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并为经济
全球化制定正确路线。
报道称,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历时一周的盛会很火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企业
租用了展位。这些企业包括谷歌公司、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高
通公司等。将有16万国内买家和很多中国官员出席展会。
报道指出,企业对该博览会的兴趣反映了中国对从先进工业生产系统到食品与服务等消费品
的巨大购买力。中国国内外的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胃口可能很快会震动世界,就像此前
它巨大的制造业产出震动了世界一样。
报道称,中国每年要主办像广交会那样的大约4000个贸易展,但此次展会将改变全球对中国的
看法。
(摘编自《“中国胃口”或很快震动世界》,
参考消息网2018年10月19日)
材料三:
有8个风格各异的非洲国家馆将亮相上海,来自40多个非洲国家近200家企业的产品将亮相进
博会,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代表也将出席此次盛会。
本次进博会为非洲产品亮相中国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此次的非洲展品以食
品和农产品为主,像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加纳的可可豆、肯尼亚的红茶、塞内加尔的花生等;
另外还有埃及的地毯、坦桑尼亚的坦桑蓝、突尼斯的茶具、卢旺达的木雕等手工艺品。
卢旺达总理恩吉伦特表示:进博会给非洲和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机
遇,还给我们向中国学习工业化、产业化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提供了机会。
肯尼亚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比沃特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全世界向中国出口的渠道畅通
了,包括非洲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将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位非洲商人说:在非洲,你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希望在此后再来中国时,能在北京
买到一束肯尼亚鲜花,在广州喝上一口加了赞比亚蜂蜜的南非路易波士茶。
(摘编自《非洲国家和企业踊跃参加首届进博会》,央视网2018年11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曾经是个制造业大国,其出口能力令世界吃惊,而此次进博会将证明,中
国各方面的消费能力同样令世界吃惊。
C.有的外国政要认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使全世界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渠道变得畅通,也能让
国际社会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D.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中国进博会给全世界提供了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的机会,还让
非洲国家学习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固然有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扩大
开放,愿意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B.在美国大搞经济制裁的情况下,我国扩大进口,欢迎包括众多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来中
国展销产品,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造国家的形象。
C.中国本着开放包容、真诚合作的原则举办进博会,因而参会的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
家,既有高科技产品,也有农产品、手工艺品。
D.中国商品已经遍布非洲市场,但非洲产品在中国市场却寥寥无几,所以许多非洲商人是抱着
将非洲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的目的来参加进博会的。
3.以上三则材料的观察视角和看法各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四、
1.答案 D “还让非洲国家学习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验”把未然当作已然,原文只是说“还
给我们向中国学习工业化、产业化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提供了机会”,有了学习经验的机
会,不意味着学到了经验。
2.答案 B “目的就是要重新打造国家的形象”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一可知,中国举办进博
会是社会、经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发展的需要。
3.答案 ①中国方面是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谈进博会的意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
逆转的发展趋势;②发达国家是站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视角上来看待进博会,认为进博会将
改变中国的形象;③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给他们带
来了很多机会。
解析 材料一代表中国的角度,“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面对世界经济格
局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共享发展‘大蛋糕’,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
来”,中国方面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进博会的意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
趋势。材料二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文章,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看法,“外媒称,面临美国的
贸易制裁,世界最大出口国中国正在打造一个新形象——进口国”,是站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的视角上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将改变中国的形象。材料三是非洲国家和企业的看法,代表
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本次进博会为非洲产品亮相中国和国际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是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进博会,认为进博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五、(2019南京三模,18—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屠岸先生访谈录
斯日(文中简称“斯”)
屠岸(文中简称“屠”)
一
斯:屠岸先生您好!您的自传《生正逢时》,从标题看包含了时代的意义,您能谈谈国家和时代
对您一生的影响吗?
屠:这个书名是从吴祖光那里来的。他50年代被打成“右派”,有人对他说“生不逢时”。他
拿起笔来写了“生正逢时”,表示抗议。我借用这句话,但跟他的还不一样。
斯:您正好相反,无论时代如何,个人还是接受这个时代,一生跟着时代的步伐的。
屠:对。我生下来,正是国内军阀混战,中学以后,就逢抗日战争,全民抵抗日本侵略。抗战胜利
后,又逢国共内战。为了解共产党,我专门去苏北解放区,我会写歌词,愿意参加文工团。但当
时的领导建议我到国统区工作,于是我回到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我们搞了一个刊物叫
《时代学生》,公开发行,是共产党领导的,我也写稿。
斯:用手中的笔投入到国家与时代的命运中,正是您这本自传突出的特色。
屠:对,《生正逢时》讲述的是我生下来所逢的各种历史事件,记录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
斯:在自传中您回忆了很多朋友和熟悉的文人,出版后有没有人向您提出过什么意见?
屠:没有。我也没有预先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说我这样写对不对,我是根据我的感觉、我所经历
的跟他们的交往,然后以客观的笔调来写。事前没有给他们看,事后他们也没有提出意见。
二
斯:作为诗人,您对诗的自传特征怎么看?
屠:诗歌有两种,一种叫抒情诗,一种叫叙事诗。抒情诗都带有自传的性质。最典型的是中国伟
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屈原从自叙身世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逐的苦闷与矛盾,抒发了自
己的美政理想以及爱国热情。后来,中国历代的一些著名诗人,比如陶渊明,他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写他自己的感情,带有自传性质;杜甫的诗《月夜》也有很
明显的自传性质,因为那个时候他被困在长安,他的妻儿在鄜州。
国外诗歌也是这样的。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写的就是他初恋的少女露西,露西早夭,整个
五首诗都写对露西的怀念之情。
斯:您自己的诗歌也有自传的特色吗?
屠:我的诗也都是写自己的感情。我有一首叙事诗《荏苒姑娘》,荏苒是一个有病的女孩子,她
翻译了英国19世纪诗人斯蒂文森的诗歌《一个孩子的诗园》。这个诗我早就翻译过。她来
信征求我的意见,我送了她一本我的诗集,让她参考。后来这个女孩子去世了。
斯:您这首诗讲述的是这个姑娘的事情,也是一个传记的形式,属于他传了。
屠:有点像。诗言志,诗缘情,表达的都是自我的感情。
三
斯:您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第一个全译本。您翻译诗歌有什么原则?
屠:有一个名词叫作“客体感受力”,这是济慈的美学概念。他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应该放弃自
我的定式思维,将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对象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写出好诗来。我觉得在翻译
方面也一样适用。
斯:没有主体了,不同翻译者的不同风格将怎么体现呢?
屠:翻译作品首先是作者的风格,同时必然带有译者的风格,同一首诗,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是
不一样的。比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殷夫
翻译的,很经典。
斯:近年来,翻译界出现一种声音,说经典需要新译。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屠:经典重译是对的。并不是每一次重译都超过前译,但是总体来讲应该是进步的。鲁迅有一
篇文章叫《非有复译不可》,就是提倡重译。
斯:您1936年创作第一首诗,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这在当代中国诗人中不多见。您如何看待诗歌
的创新问题?
屠: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诗歌都要面临创新的问题。《离骚》当然
好,是经典之作,但是中国只有一个屈原不行,还得有其他的诗人。有时创新在水平上不一定超
过前面,但是毕竟跟前面的不一样了;时代在前进,新的诗歌也随之产生。不过也不能为创新而
创新。有人认为只要是创新的就是好的,就提出颠覆英雄、颠覆崇高甚至颠覆语言的歪主意
来。
(节选自《传记文学》2018年第2期)
1.下列对《生正逢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书名借用了吴祖光的话,但意思不一样,吴祖光表达的是对别人说法的抗议,屠岸表达的是对
时代的接受。
B.抗战胜利后,屠岸到苏北解放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文工团,并为《时代学生》撰稿,积极宣
传党的主张。
C.全书讲述的是屠岸一生所逢的各种历史事件,以他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记录国家的命
运、个人的感受。
D.自传里提到了很多朋友和文人,但没有人对此书提出意见,作者比较客观地叙述了存在和发
生过的事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离骚》从自叙身世写起,抒发自己遭谗被逐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美政理想,带有屈原的自传
性质。
B.杜甫被困长安,因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于是以《月夜》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自传
性质。
C.华兹华斯初恋的少女露西早夭,《露西》抒情组诗是诗人抒发对露西的怀念之情的诗作。
D.屠岸的诗歌《荏苒姑娘》是为了纪念一个因病去世的女孩子,讲述的是这个姑娘的事情,属
于他传。
3.在诗歌翻译方面,屠岸有怎样的主张?请概括回答。(6分)
五、
1.答案 B “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文工团”错,原文是“愿意参加文工团”“但当时的领导
建议我到国统区工作”,可见屠岸并没有参加文工团。
2.答案 D “属于他传”是采访者斯日的观点,但屠岸的回答是“有点像”。
3.答案 诗歌翻译需要有客体感受力;诗歌翻译应同时体现作者的风格和译者的风格;提倡经
典重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需要审题,定位答题区间。根据题意可知,本题
需要从第三部分去查找;然后,找到原文语句,做出标记;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题在第三
部分对应的信息包括:“有一个名词叫作‘客体感受力’,这是济慈的美学概念。他认为在诗
歌创作中应该放弃自我的定式思维,将主体的自我和客体的对象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写出好
诗来。我觉得在翻译方面也一样适用”“翻译作品首先是作者的风格,同时必然带有译者的
风格”“经典重译是对的”。根据以上信息,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六、(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三模,15—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中国在2001年前几乎没有世界级的超算产品,因为构建一整套全球顶级的超算系统,并非堆砌
处理器这么简单。中国超算研发的全面崛起,是建立在强有力的计算个体芯片、先进的运算
管理技术和可靠的操作系统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芯片无疑是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一台超算产品至少装有几千枚甚至数万枚CPU和GPU芯
片,同时配备特殊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这些芯片之间如何合作,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才能
真正使之拥有十分可靠的强大算力。
国防科技大学分别在2010和2013年建造的“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电脑,都曾登顶
世界超算TOP500榜单,两者都主要使用Intel和AMD提供的芯片。2015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制
裁中国四家超算中心,禁止向中国超算中心出售Intel的XeonPhi超算芯片。天河二号就因为美
国的制裁,耽搁了升级计划,不得已调整技术路线,并且采用国产矩阵2000替换Intel的Xeon-
Phi。但这无法阻止中国超算研发的强势崛起。2017年,广州超算中心宣布使用国产矩阵2000
芯片,升级了天河二号超算系统,并成功实现算力翻倍。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起初就安
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而且性能不俗。
多年以来,计算机CPU芯片一直遵循摩尔定律进行升级迭代。但摩尔定律也是有极限的,集成
电路上的元器件已经足够小,已经逼近“原子尺度”了。很难再延续过往路径进行升级迭
代。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挖掘计算机的系统潜力。
在挖掘计算机系统潜力方面有两个思维路径:一个是阿里方案,一个是联想方案。阿里方案其
实就是“大规模并行化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即“云计算”。计算机科学的精髓在于自顶向
下的递归,先在最顶层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为几千个、几万个小任务,然后将每一个小任务分
配到每一个服务器上。最后,再将每一个服务器上的结果综合起来,得到原来大任务的最后结
果。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都是用大量廉价的服务器取代一台
超级计算机。前者的价格不到后者的1/5,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而联想作为商业公司,在帮助用户“挖掘算力潜力”上是做得比较好的。在高性能场景下,联
想可以把一台机器能压榨出来的性能压榨到极限。联想超算产品在全世界最好的25所大学
中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北京大学的水冷超算机型,理论峰值是100%,最后联想释放出来的算力
达到了92.7%。
2018年8月5日,国产超算研制向着皇冠又迈进了一步: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在国家超级计算济
南中心完成部署,并正式启用。可以预期,中国超算未来可以赢得很多世界第一,但这并不表示
可以赢得未来。
长期以来,国内更关注升级技术、做好产品,很少去想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很多基础的概
念都是别人提出来的,别人设立这个跑道,我们在上面跟着跑。我们很少找出问题和逻辑的源
头,所以哪怕中国超算的研发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但未能提出更多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不能
真正掌握未来。伟大的创新往往源于一个绝佳的问题。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超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超算研发的全面崛起,是建立在强有力的计算个体芯片、先进的运算管理技术和可靠
的操作系统支持的基础之上的。
B.中国超算曾使用国外生产的芯片,因国外制裁被迫调整技术路线,不得已采用国产芯片,但这
并没有影响中国超算研发的强势崛起。
C.中国超算在挖掘计算机系统潜力方面有两个思维路径:一个是阿里方案,一个是联想方案。
这两个方案都卓有成效。
D.中国超算当前的研发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但根本不能提出有利于创新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因此不一定能掌握未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01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世界级的超算产品,因为构建一整套全球顶级的超算系统对当时的
中国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B.芯片是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但评价超算产品算力时不仅要看CPU和GPU芯片,还要看配
备的操作系统。
C.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为了节约研发成本,都没有运用超级计算机,而是用大量廉价的服务器
完成“云计算”。
D.联想超算产品得到了世界部分著名高校的认可,和其释放出来的算力与理论峰值的差距不
大有一定关系。
3.文中的阿里方案和联想方案有什么区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六、
1.答案 D “根本不能提出有利于创新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过于绝对,原文是“我们很少
找出问题和逻辑的源头”。
2.答案 C “节约研发成本”错,原文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3.答案 ①设计理念上:阿里方案是大规模并行化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或答“阿里方案使用大
量服务器完成任务”),联想方案是把一台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性能提高到极限。②成本上:相
比联想方案,阿里方案运营成本较低。
解析 此题要求概括阿里方案和联想方案的区别,答题区间定位在文章的第五、六段,注意根
据文中的句子“大规模并行化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可以把一台机器能压榨出来的性能压
榨到极限”“前者的价格不到后者的1/5,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请下载原文档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