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综合训练二
(时间:20分钟 分值: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材料一:
新材料对高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21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基础。它将对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功能材料仍是研发最活跃的领域。以硅为主体的半导体材料仍占主要地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兴起在光显示、光存储、光照明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硅集成电路以后的发展途径,可能在以光子材料为核心的光集成技术和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原子操纵技术上得到更大发展。光电子材料在21世纪将得到更大发展,包括激光材料、变频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红外探测材料、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显示材料、记录材料、敏感材料及光纤,特别是光导纤维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
21世纪制造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跨度比以往更大、更深。先进制造领域大范围和大跨度的交叉与融合主要体现在:交叉与融合的技术门类多,包括机械、信息、材料、生物、物理、化学及现代管理技术等;交叉与融合跨度大,从工程科学领域(技术)扩展到管理科学领域(技术与管理)。
由于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中的软件比例继续呈上升趋势。光、机、电技术的一体化将进一步推动机械产品与装备的软件化。发达国家正在研究新的制造战略和技术,如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可重组制造等。21世纪要求材料和零件具有高性能,甚至功能化、智能化;要求材料和零件的设计实现定量化、数字化;要求材料和零件的制造快速、高效,并实现两者一体化、集成化。
材料二:
生物信息和生物芯片是IT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的重点,它致力于为医药企业开发软件工具和技术平台。
生物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现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生物信息产业兴起的标志是生物信息数据的规模化、商业化开发。据国外专家估计,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药物开发的成本下降33%,并使开发进程加快2年。其研究成果还将会对医药、食品、卫生、农林牧业以及信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可以预测和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
当前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分子设计、药物设计、蛋白组学和蛋白质工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生物信息库综合研究、分子图像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计算机联网与数据共享技术等。
生物芯片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深入发展,由微电子技术所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形成的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材料三:
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目前还处于前沿探索阶段。生物材料的探索首先集中于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为:改进医用材料的表面与人体的相容性,研究新的降解材料,研究具有全面生理功能的人工器官和组织材料,研究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与机械仿生技术结合是生物制造的重要方向。机械与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机械科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全新概念的产品,开发出新工艺和开辟新产业,并为解决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和系统中一系列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1.下列研究不属于材料三画线句中的“生物制造的重要方向”的一项是(3分)( )
A.生长成形工艺 B.材料表面改性
C.仿生设计制造 D.生物成形制造
答案 B
解析 从文意看,材料表面改性是属于上一段所说的生物材料制造,没有机械仿生因素。
2.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三者硬件载体的结合。
B.信息技术是推动高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强而有力的工具。
C.信息技术产业在新世纪更长时期内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D.信息技术将对其他高技术产生重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答案 A
解析 从文意看,信息技术是以软件为载体的。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当今高技术发展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当今高技术飞速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单一技术,而是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互相融合。②许多技术创新和突破出现在互相交叉融合的技术领域,并产生了一批新的科学和技术前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汪曾祺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他的魅力肯定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新时期文学曾经风行过多少大红大紫的作家,但很快烟消云散,汪曾祺生前文学地位不高,连北京市作协副主席都不是,但他去世20年后,作品依然被人提及。当年比他地位高比他红的作家的作品很少有人提及,而汪曾祺的作品却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汪曾祺的魅力何在?为什么经久不衰反而“包浆”玉润如珠呢?
很多人把汪曾祺的魅力归结于传统文化的浸润。是的,我们是迷恋传统,但汪曾祺不是传统的代名词,汪曾祺的文学宝库里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更不是传统文学的翻版。
把汪曾祺简单归结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或者说汪曾祺弘扬了传统文化,是只见其表不见内核的浅薄之见。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媒体的网络时代,汪曾祺能够历经时间的淘洗而依然释放出迷人的光辉,不只是简单的“传统”二字能够涵括的。
汪曾祺是在传统的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但汪曾祺同时又是在现代文学、外来文学、民间文学多种文化传统的丰饶的土壤里成长的,可以说汪曾祺是多种文化传统拼图的产物,是新旧、中外、古今文化交锋、交融之间的一个奇妙的结晶体。
虽然一般将汪曾祺视为当代作家,但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汪曾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忽视,或者说汪曾祺是深受现代文学传统浸润的。王彬彬教授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一文中,详细研究《羊舍一夕》中鲁迅《野草》风格对汪曾祺小说的影响,颇有新意。当然,人们更看重的是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师生关系,汪曾祺自己也曾多次撰文谈论沈从文对他的影响和教诲。毫无疑问,汪曾祺继承光大了沈从文开辟的中国小说的抒情精神、风俗画笔法和对人性的悲悯情怀,沈从文的小说品格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基石,沈从文之于汪曾祺,当然是一种传统。
不仅沈从文,还有废名,对于汪曾祺也是传统。虽然在今天看来,废名和汪曾祺基本属于同时代人,但早出道的废名对于汪曾祺的影响不亚于沈从文的直接教导,汪曾祺在为废名小说选集写的序言《万寿山丁丁响》中写道:“因为我曾经很喜欢废名的小说,并且受过他的影响。但是我把废名的小说反复看了几遍,就觉得力不从心,无从下笔,我对废名的小说并没有真的看懂。”“曾经很喜欢”“受过他的影响”,这是汪曾祺的肺腑之言,而“曾经”“受过”都表明是一种“过去时”,也就是说,因为“喜欢”,废名已经自然融到汪曾祺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潜在的参照。美国文艺理论学家、文学史家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书里,说到文学史上的作品,“不是前人的光辉照亮后人,而是后人的光辉照亮前人”,当年废名的小说可能一下子洞开了汪曾祺心中的诗情和禅意,而如今汪曾祺的光辉却照亮了废名在文学史上被遗忘的篇目,废名那些深藏在黑暗之中的作品因为汪曾祺的光而变得明亮。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汪曾祺生前文学地位不高,但他去世20年后,作品依然被人提及,是因为有人想要宣传他。
B.汪曾祺不是传统的代名词,汪曾祺的文学宝库里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更不是传统文学的翻版。
C.虽然一般将汪曾祺视为当代作家,但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汪曾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绝对不可忽视。
D.汪曾祺和废名两个人互为影响,汪曾祺打开了废名心中的诗情和禅意,废名的光辉则照亮了汪曾祺在文学史上被遗忘的篇目。
答案 B
解析 A项“因为有人想要宣传他”无中生有,应为“是因为他的作品越来越散发着迷人的光辉”。C项“绝对”错,原文是“依然”。D项表述有误,应是“废名打开了汪曾祺……禅意,汪曾祺的光辉……废名……篇目”。
5.下列对汪曾祺小说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汪曾祺的作品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而当年比他地位高比他红的作家的作品很少有人提及。
B.王彬彬教授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一文中,详细研究《羊舍一夕》中鲁迅《野草》风格对汪曾祺小说的影响。
C.汪曾祺继承光大了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开辟的中国小说的抒情精神、风俗画笔法和对人性的悲悯情怀。
D.不仅沈从文,还有废名,对于汪曾祺也是传统。与他属于同一时代、出道较早的废名对于汪曾祺的影响不亚于沈从文的直接教导。
答案 D
解析 D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同时代人”前有“基本属于”四个修饰词。
6.请根据文章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汪曾祺魅力不衰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受多种文化传统影响,是新旧、中外、古今文化的结合体。②受沈从文、废名作品的启发。
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www.gaokaoti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9&extra= |
|